正文

《黃帝內經》精讀26一30

(2023-11-02 10:54:55) 下一個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二)

3

【原文】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點評】

本段主要說明人體十二髒器之間的關聯。

【原文通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以上這十二官,雖有分工,但其作用應該協調而不能相互脫節。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

【1】主明則下安:主,指君主,也就是指心;下,指除君主以外的臣下、部下,也就是另外的11髒;安,安定,安康。

【2】歿(mo)世不殆(dai):歿,通沒,終也。殆,危險。

【3】以為天下則大昌:以為天下,指以主明則下安的方法來治理天下;大昌,指繁榮昌盛之意。

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順達,則下屬也會安定正常,用這樣的道理來養生,就可以使人長壽,終生不會發生危殆,用來治理天下,就會使國家昌盛繁榮。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1】使道:指聯係十二髒腑的氣血運行通道。或者說是經絡。

【2】形乃大傷:形,指形體;大傷,受到嚴重傷害。

【3】殃:遭殃。

【4】宗:根本,指江山社稷。

君主如果不明智順達,那麽,包括其本身在內的十二官就都要發生危險,各器官發揮正常作用的途徑閉塞不通,形體就要受到嚴重傷害。在這種情況下,談養生續命是不可能的,隻會招致災殃,縮短壽命。同樣,以君主之昏聵不明來治理天下,那政權就危險難保了,千萬要警惕再警惕呀!

【譯文】

以上這十二官,雖有分工,但其作用應該協調而不能相互脫節。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順達,則下屬也會安定正常,用這樣的道理來養生,就可以使人長壽,終生不會發生危殆,用來治理天下,就會使國家昌盛繁榮。君主如果不明智順達,那麽,包括其本身在內的十二官就都要發生危險,各器官發揮正常作用的途徑閉塞不通,形體就要受到嚴重傷害。在這種情況下,談養生續命是不可能的,隻會招致災殃,縮短壽命。同樣,以君主之昏聵不明來治理天下,那政權就危險難保了,千萬要警惕再警惕呀!

4

【原文】

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恍惚之數,生於毫氂,毫氂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製。

【點評】

本段是說,從世間萬物紛繁複雜的細微之處,可以透射出精妙的養生之道來。

【原文通解】

●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

【1】至道在微:至道,至深的道理;在微,從微小的方麵體現。

【2】窘(jiong):困難。

【3】消者瞿瞿:消者,在這裏當“肖者”講,肖,仿效,學習也;瞿瞿,(jù):勤謹的樣子。

【4】閔閔之當:閔閔,此處當紛繁講,指各種學說紛繁複雜;之當,此處作之間講。

【5】孰者為良:誰能知道那些是它的精華呢?良,精華。

至深的道理是微渺難測的,其變化也沒有窮盡,誰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本源!實在是困難得很呀!有學問的人勤勤懇懇地探討研究,可是誰能知道它的要妙之處!那些道理暗昧難明,就象被遮蔽著,怎能了解到它的精華是什麽!

恍惚之數,生於毫氂,毫氂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製。

【1】恍惚之數:恍惚,指模模糊糊,似有似無的意思。之數,此處為各種各樣體現養生之道的眾多的細微事物。

【2】毫氂(li):氂,厘,長度單位。毫氂,形容極微小。

【3】度量:意思是說,數目起始雖小,但積多以後,便要使用尺度鬥量了。

【4】其形乃製:指萬物成形。

那似有若無的數量,是產生於毫氂,也是起於更小的度量,隻不過把它們千萬倍地積累擴大,推衍增益,才演變成了形形色色的世界。

【譯文】

至深的道理是微渺難測的,其變化也沒有窮盡,誰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本源!實在是困難得很呀!有學問的人勤勤懇懇地探討研究,可是誰能知道它的要妙之處!那些道理暗昧難明,就象被遮蔽著,怎能了解到它的精華是什麽!那似有若無的數量,是產生於毫氂,也是起於更小的度量,隻不過把它們千萬倍地積累擴大,推衍增益,才演變成了形形色色的世界。

 

邪與正相傷,欲與性相害,不可兩立

                                    --西漢·劉安等《淮南子》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三)

5

【原文】

       黃帝曰:善哉!餘聞精光之道,大聖之業,而宣明大道,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

       黃帝乃選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傳保焉。

【點評】

本段是總結發言,是指前麵的對話對黃帝來說意義重要,一定要選擇良辰吉日。把這些精妙絕綸的理論,好好保存起來。

【原文通解】

●黃帝曰:善哉!餘聞精光之道,大聖之業,而宣明大道,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

【1】善哉:很好!

【2】精光:精光:精細而又明白的意思。

【3】大聖:大聖人。

【4】宣明:通達明了的意思。

黃帝說:好啊!我聽到了精純明徹的道理,這真是大聖人建立事業的基礎,對於這宣暢明白的宏大理論,如果不專心修省而選擇吉祥的日子,不敢接受啊!

黃帝乃選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傳保焉。

【1】靈蘭之室:據傳,指供帝王藏書的圖書館。

  【2】以傳保焉:以便傳承保存在那裏。

黃帝於是挑選良辰吉日,把這些著作珍藏在靈台蘭室,很快地保存起來,以便流傳後世。

【譯文】

黃帝說:好啊!我聽到了精純明徹的道理,這真是大聖人建立事業的基礎,對於這宣暢明白的宏大理論,如果不專心修省而選擇吉祥的日子,不敢接受啊!黃帝於是挑選良辰吉日,把這些著作珍藏在靈台蘭室,很快地保存起來,以便流傳後世。

6

本篇主要闡述了兩大重點,第一,十二髒的作用;第二,從細微之處,察至道之妙。

世界上的事,把簡單的事變複雜了容易,但要想把複雜的事變成簡單,也就是大道至簡,則是難上加難的。古人的智慧在於,他們把人體的五髒六腑的機能,比喻成十二個官,每個官既是獨立的,兩樣也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這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與西醫解剖學比起來,哪個更容易理解,不言自明了。

人體十二髒,就像一個排列的故宮的大殿,作為君主之官的心,高居其上,而宰相等率眾大臣位列其下,從而形成了一個管理體係。用看得見的東西,來形容看不見的東西,此乃故人之智慧也。

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從而有了中醫之思想,這就是取相比類法,也可以說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因此,學習中醫,不能像學西醫一樣,有標準的答案可參考,它完全在於根據大道,自己來選擇如何悟道、取道、用道,因則,同樣的一個大道,十個人,悟出的會十樣,一百個人悟出的是一百樣,一千人悟出的是一千樣....,進而才會有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的中醫實踐

就像中餐的思想一樣,你說是川菜好吃,還是粵菜好吃,還是魯菜好吃,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同樣,你說中國武術中,是少林厲害,還是武當、太極厲害,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隻有誰掌握的好,誰厲害。因此,對於中醫來說,不管你掌握了砭、針、灸、藥、按摩、氣功這六大傳統技法之中的哪種,隻要掌握好了,都可以成為大師,這才是本篇的精髓。◆

 

 

六節髒象論篇第九(一)

1

【注釋】

       藏象:張介賓雲:“象,形象也。髒居於內,形見於外,故曰藏象。”此文字表麵含義,作為《內經》理論的核心,藏象是研究髒腑經脈形體官竅的形態結構、生理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係的理論。尤以生理活動規律是該理論的重點。

2

【原文】

        黃帝問曰:餘聞天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人以九九製會,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謂也?

【點評】

           此段為天文紀法部分。

【注釋】

【1】節:度,周期的意思,古人以甲子紀天度,一節為六十日。

【2】六六之節,以成一歲:六十日為一個甲子,六個甲子剛好為一歲。

【3】九九:九髒九竅。

【4】製會:製,製度的意思;會,配合的意思。

【5】節:腧穴。

【整段翻譯】

  黃帝問道:我聽說天的運行是以六個甲子為一年,人則以九九這個數字的變化來配合天的運行,同時人又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來與天地相呼應,這些說法很早就聽說了,但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是什麽?

3

【原文】

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夫六六之節,九九製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也。天度者,所以製日月之行也,氣數者,所以紀化生之用也。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行有分紀,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餘而盈閏矣。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而天度畢矣。

【注釋】

【6】昭:高明。

【7】遂:就。

【8】正:當動詞,較正、規範之意。

【9】天之度:天體運行之規律。

【10】氣之數:氣候變化的規律。

【11】製:當動詞,控製、規範之意。

【12】紀:動詞,記載。

【13】化生:指萬物的生化。

【14】分紀:分,分區;紀,紀律、秩序。即分野紀度,指天體所處的區域和紀度。

  【15】周:環周。

【16】道理:軌道。

【17】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太陽運行的軌跡為黃道,基本上每年周28宿;月亮的軌跡則相應地稱為白道,由於黃白夾角很“小”,所以基本上可以看做日月在28宿的範圍內運行。那麽這時有一個速度比的問題,經過我國古人的觀察,太陽在天幕上移動一度時(“大致”是一日),月亮移動了十三度多。這實際上已經涉及到日月“絕對”運行周期比值的問題了,而根據現代天文學的觀測並計算出來的故值也差不多,有興趣的話可以查一下相關的資料,中國古代數學的發達,很大程度上是歸功於從上到下對於曆算的重視,其其礎則來源於對天文的觀察,所以至今世界上隻有中國的農曆是最客觀、最具科學價值的曆法。

【18】奇:ji,餘數。

【19】積氣:累積。

【20】氣:指日子。

【21】餘:多餘,多出來的部分。

【22】盈潤:盈,多餘之日;潤設置閏月。

【23】立端:端,指歲首,即冬至節。立端,即確定歲首。

【24】表正:表,即圭表。正,校正或確定的意思。表正,指古代天文儀器,用以測量太陽射影角度,來確定日月的行程和校正時令的節氣。

       圭表這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部分組成。表是直立的竿子(天安門、北大都有個特殊的表,叫華表);圭:是平臥而標有刻度並與表相連的部分,二者垂直,便組成了簡單而實用的天文儀器。表立在圭的南端,才會有日影投到圭上麵,所以說“立端於始”。表的上端有一景符向外彎曲,景符中間有一圓孔。正中午時,太陽的影子經過圓孔射到圭麵上。觀察日影的長短周期變化,就可以測知太陽的行程,校正時令節氣。

       一年中,日影最長的那一天,說明太陽離我們最遠,那天就是冬至節;日影最短的那一天,便是夏至。在冬至、夏至兩邊中間的日子,就應該是春分和秋分,這兩天的日影長度是相等的。這樣,根據圭表上日影長度的測量與推算,就是確定24節氣最簡便而且可靠的方法。

【整段翻譯】

   岐伯回答說:您提的問題真是高明啊!請讓我來一個一個地談談吧。六六之節和九九製會,是分別用來表示天的度數和人的氣數。所謂天度,是用來計算日月行程的度數;所謂氣數,是用來衡量生命的變化規律。

天屬陽,地屬陰;日屬陽,月屬陰;運行有一定的秩序和對應位置,循環往複有固定的軌道和規律。太陽的位置變化了一度,月亮就要變化十三度多。所以大月、小月合起來三百六十五天成為一年,而經過一段時間累積起來的時間正好形成了閏月。

確定冬至為一年的開始,用圭尺來測量太陽的影子,根據影子的長短變化就可以把一年到頭的節氣全部推真出來,這就是天度。

 

 

六節髒象論篇第九(二)

4

【原文】

       帝曰:餘已聞天度矣。願聞氣數,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製會,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複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故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九野,九野分九髒,故形髒四,神髒五,合為九髒以應之也。

【點評】本段闡述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關係。

【注釋】

【25】已聞:已經了解。

【26】氣數:相對應於天度而言的氣候變化。

【27】何以合之:指氣數以什麽來與天度對應。

【28】天以六六為節:二十四節氣,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氣”,月中叫“中氣”12節氣+12中氣=24節氣。所謂六六為節,即是6+6=12,為一節氣。

【29】地以九九製會:前文說的是天,本句說的則是地。6+6=12,則9+9=18。那這18與節氣有什麽關係呢?下麵,我們來看一段相關的解釋。大家看得懂看不懂沒關係,至少,這種解釋還是合理的。

奇門遁甲陰陽18局與二十四節氣關係:奇門遁甲將十天幹作為將帥、奇兵、六支軍隊分別在九宮內正轉、到轉進行演練,形成18種格局。按十天幹每一幹代表一個時辰,則六十甲子(六十個時辰)正好演練完一種陣式。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2小時,一天24個小時即十二個時辰,60+12=5這樣就是5天演練完一局,奇門遁甲稱這5天為一元。一個節氣有15天,15-5=3。也就是說一個節氣正好演練完3個局,奇門遁甲把第一個5天叫做上元,第二個5天叫做中元,第三個5天叫做下元。一個節氣有上、中、下三種格局,一年有24個節氣,24*3=72即一年有72個格局,也就是說一年共使用陰陽遁局72局。注: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活動的物候曆。以五日為一候,全年七十二候。

【30】天有十日:指天幹地支紀年法中的天幹,十天,為一天幹。

【31】日六竟而周甲:即十個天幹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合,凡六十日為甲子的一周,甲子經過六周,稱為周甲。

【32】終歲:一年。

【33】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此句話,曾出現於《生氣通天論篇》中。

【34】其生五:指天之陰陽化生地之五行。

【35】其氣三:指陰陽之氣各有其三。

【36】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這裏出現的三,是指人體被分成了三部分,即胸以上至頭為天,肚臍以下為地,而中間一段為人,即我們常說的天地人,或者是上中下三焦。而每一部分,又被分成了三部分,也就是開關樞,因而,3*3=9。

【37】故形髒四,神髒五,合為九髒

       中醫是形神統一地研究人的生命運動,所以五髒既有形髒,又有神髒。

       形髒,是有形的髒,有具體的形態結構,形髒的功能,都能落實到有形的髒上。

       神髒,是無形的髒,沒有具體的形態結構,神髒的功能不能落實到有形的髒上。中醫的脾則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生化,主升清,主統血。這些功能都無法歸結到某個有形的髒腑裏,故脾隻有神髒,無形髒!

       心肝肺腎,各有四形髒、四神髒,那就是八髒,脾隻有神髒,無形髒,八髒加一,這就是所謂九髒。

【整段翻譯】

       黃帝說:我已經了解天度了,還想知道氣數是如何與天度配合的?

       岐伯說:天以六十日為一節,六節就是一年,地以九九之數配合天道,天有十幹,代表十日,十幹循環六次就是一個甲子,甲子循環六次就是一年,這就是一年三百六十天的計算方法。從古至今,一切生物都是以天氣為生命存在的本源,而這個本源就是天地陰陽的變化。地有九州,人有九竅,都是與天氣相通的。天衍生出五行,而陰陽又依據盛衰消長各自分為三。三氣合成天,三氣合成地,三氣合成人,天,地、人又各分為三,三三合為九氣,在地上分為九州,在人體分為九髒,即胃、小腸、大腸、膀胱四個藏有形之物的髒器,肝、心、脾、肺、腎五個藏無形之神的髒器,與天度節氣相通。

5

【原文】

       帝曰:餘已聞六六九九之會也,夫子言積氣盈闊,願聞何謂氣?請夫子發蒙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

       帝曰:請遂聞之。

       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朞之日,周而複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故日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點評】

 此段繼續闡述五運六氣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注釋】

【38】六六九九之會:指天度與氣數相配合的關係。

【39】盈闊:盈,充盈;闊,寬闊,廣闊,在這裏泛指潤月的問題。

【40】候:日行五度為一候。

【41】氣:節氣。

【42】時:季節。

【43】主治:主時之氣。

【44】朞( jì):一聲,一周稱朞。

【45】五運:五運六氣,簡稱運氣。“運”指丁壬木,戊癸火,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五個階段的相互推移。“氣”是指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六種氣候的轉變。

【46】時立氣布:即歲立四時,時布節氣的意思。

【47】年之所加:指當年所加臨的主客氣是什麽。

【48】氣之盛衰:這種主客氣的盛衰是什麽情況。

【49】虛實之所起:由此引起人體的虛實的起因變化。

【50】工,指醫生。

【整段翻譯】

       黃帝說:我已經明白了六六九九配合的道理,先生說氣的盈餘積累成為閏月,我想聽您講一下是什麽氣?請您來啟發我的蒙昧,解釋我的疑惑!

       岐伯說:這是上帝秘而不宣的理論,先師傳授給我的。

       黃帝說:就請全部講給我聽。

       岐伯說:五日稱為候,三候稱為氣,六氣稱為時,四時稱為歲,一年四時,各隨其五行的主氣來進行管理。木、火、土、金、水五行隨時間的變化而遞相承襲,各有當旺之時,到一年終結時,再從頭開始循環。一年分力四時,四時分布節氣,逐步推移,如環無端,節氣中再分候,也是這樣的推移下去。所以說,不知當年客氣加臨、主客氣的盛衰、引起人體虛實的起因變化等情況,就不能做個好醫生。

 

 

天者陽之宗,地者陰之屬。陽者生之本,陰者死之基。

                        --東漢·華佗《中藏經》

六節髒象論篇第九(三)

6

【原文】

       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如何?鼓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變,此其常也。

       帝曰:平氣何如?

       岐伯曰,無過者也。

       帝曰:太過不及奈何?

       岐伯曰:在經有也。

       帝曰:何謂所勝?

       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髒。

       帝曰:何以知其勝?

       岐伯曰: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也。

【點評】

 本段主要闡述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的關係,以及主氣太過和不及對人健康的影響。

【注釋】

【51】其太過不及如何:是指季節的更替不正常。比如到了立春這個季節,天氣還很冷,這就叫不及,反之,如果天太熱了,就叫太過。

【52】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變,此其常也:五氣,指木火士金水,對應的春夏長夏秋冬;所勝,

3指當季的主氣,比如春主木氣,夏主火氣盛虛,此當季的主氣或盛大或虛弱;此其常也,這是常態。

【53】在經有也:指在經書上有記載。

【54】各以氣命其髒:各以四時五運之氣,以名其髒。

【55】始春:立春。

【56】未至而至:節氣未到而運氣先到。

【57】薄:侵犯。

【58】乘:欺淩。

【59】淫:太過。

【60】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此十字為錯簡,是下文之辭誤重在此。

【61】氣迫:指運氣不及,所勝所不勝之氣來侵犯。

【62】邪僻內生:邪,外邪,比如六淫;僻,偏僻;這話可以理解怪病從生。

【整段翻譯】

       黃帝說:五行的推移,周而複始,如環無端,它的太過與不及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五行之氣更迭主時,互有勝克,從而有盛衰的變化,這是正常的現象。

       黃帝說:平氣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這是沒有太過和不及。

       黃帝說:太過和不及的情況怎樣呢?

       岐伯說:這些情況在經書中已有記載。

       黃帝說:什麽叫做所勝?

       岐伯說: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這就是時令根據五行規律而互相勝負的情況。同時,時令又依其五行之氣的屬性來分別影響各髒。

       黃帝說:怎樣知道它們之間的相勝情況呢?

       岐伯說:首先要推求氣候到來的時間,一般從立春開始向下推算。如果時令未到而氣候先期來過,稱為太過,某氣太過就會侵侮其所不勝之氣,欺淩其所勝之氣,這就叫做氣浮;時令已到而氣候未到,稱為不及,某氣不及,則其所勝之氣因缺乏製約而妄行,其所生之氣因缺乏資助而困弱,其所不勝則更會加以侵迫,這就叫做氣迫。所謂求其至,就是要根據時令推求氣候到來的早晚,要誣慎地等候時令的變化,氣候的到來是可以預期的。如果搞錯了時令或違反了時令與氣候相合的關係,以致於分不出五行之氣當旺的時間,那麽,當邪氣內擾,病及於人的時候,好的醫生也不能控製了。

7

【原文】

       帝曰:有不襲乎?

       岐伯曰: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

       帝曰:非常而變奈何?

       岐伯曰: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於邪,則死矣。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

【點評】

 此段和下段講的是自然之氣,與人體五髒之氣對應的關係,提出了"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的理論。

【注釋】

【63】襲:承襲。指木火土金水,春夏長夏秋冬這五行之氣,有沒有不按規律承襲的。

【64】變:病變。

【65】所勝則微:指如果當季的主氣占優,得的病則輕微。比如,春天主肝,肝主筋,有很多人,會在這個季節感覺肝火旺,同時胳膊腿筋痛。而這種病在這個季節很好治,平肝舒絡就行。但是如果季節到了春天了,但天氣還異常寒冷,你這時因受寒而得了感冒而這種感冒,應該是秋冬季的主氣,因而治起來就不容易了。

【整段翻譯】

       黃帝說:五行之氣,有不相承襲的嗎?

       岐伯說:天的五行之氣,在四時中的分布不能沒有常規,如果五行之氣不按規律依次相承,就是反常的現象,反常就會使人發生病變。

       黃帝說:如果氣候反常而發生了病變又如何呢?

       岐伯說:如在某一時令出現的反常氣候,為當旺之氣之所勝者,則其病輕微;若為當旺之氣之所不勝者,則其病深重。而若同時感受其他邪氣,就會造成死亡,所以反常氣候的出現。不在其所克製的某氣當旺之時令,病就輕微,若恰在其所克製的某氣當旺之時令發病,則病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