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篇】教論

(2023-10-28 12:56:58) 下一個

【原文】教者,傳也。傳識文,賦予博,眾而明,革而新,世之景也。

群書【釋譯】這句比較好理解,孟子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此處意思相近,教者,就是教大家東西,傳播知識。大家都明白事理,改革創新,就能創造繁榮昌盛之景。

 

【原文】技而承之,眾物之昌也。藝而播之,眾之娛也。神而傳之,世之醒也。妖而奪之,世世之害也。

群書【釋譯】技術傳承發達,就有許多發明創造,推動世界進步,這就是科技改變世界,如現在的電腦、手機等。文化傳播開始,大家能得到娛樂。但同時激發大家的神性,世人就會更清醒,明白天地之道。不過可惜,世人有妖性,想搶奪這些文明資源,於是出事了,“世世之害也”,戰爭來了,原子彈爆炸了。

風之光注:

這裏的妖是什麽呢?

就是那些想把好東西都據為己有的人。

 

【原文】無極有經,曰四九數,守天機,識人心,意萬千,明玄極,論而世之數省。演七玄之玄數,是為神也。概以法,清欲明,明恒久,非物得,非欲希。

群書【釋譯】神界有經書四十九章,能明白天數,看清人心,感悟萬千變化之道,透析世界構成,說明這個世界的根源。明白七玄之理,就是無極了。所以得到它、學習它可以清除欲望,靜心澄明,得到真正恒久。但這經文不是用物質可以交換的,也不是強求可以得到的。

風之光注:

為何說,非物得,非欲希呢?

真理的傳播,有三難。

一、機緣不到

二、文字不通

三、經文不解

機緣不到指的是,很多人看不到這篇文章,看不到這本書。

文字不通指的是,看到了但是不了解這上麵是什麽意思。比如一個沒上過學,漢字都不會認的人,能看明白這本書嗎?

經文不解指的是,雖然知道他們的表麵意思,但是根本含義,實際意思,領會不了。比如,你雖然每個字都認得,但是這本書的實際含義,你能理解,領會嗎?

 

【原文】教教而論皆非人也,傳傳而賦皆非全也。

群書【釋譯】你不可能理解所有經文,你隻要理解對你有用的,你能用到的,就可以了。

 

【原文】若承物,物不舉,山人力挫,莫能挺,其消力。

群書【釋譯】山人:有修為的人或是閑人。

就像去拿個重物,舉不動。太重了,你還非要去拿,結果肯定是舉不起,還要浪費力氣。

風之光注:

拿不動,自然有其他辦法嘛,用機器來,不就可以了嗎。

當然,他這隻是舉個例子,用這故事來講,人的局限性,不過,我更喜歡強調,元神的自主性,心能轉物。

這兩個觀點,都是對的,而且是不衝突的,是互相補充的關係。

 

【原文】若理如斯,皆人之展數,定也,力也,化智也。

群書【釋譯】世間道理就是這樣,人與人不同,所以學習也一樣,量力而行,貪多貪全,都行不通。

 

 

【原文】總總而渡力為初,進而識,物之極,神淘之必然也,預而教之,無極之數,潰必散也!

群書【釋譯】這是種智慧,不管如何教他人,都要教他人有用的東西,這是人的定期。如果不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那麽學問再高,也注定後繼無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