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宋韻》19.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2023-05-12 09:49:33) 下一個

 

《宣州謝脁樓(1)餞別校書(2)叔雲(3)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4)高樓。

蓬萊文章(5)建安骨(6),中間小謝(7)又清發(8)

俱懷(9)逸興(10)壯思(11)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12)弄扁舟(13)

 

  1. 謝脁(tiao3)樓: 又名北樓、謝公樓,為南朝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2. 校書: 即校書郎,負責朝廷的圖書整理的九品上小官。
  3. 叔雲: 李雲,一位朋友。另據考證,李雲又名李華,天寶十一載任監察禦史。這首詩的題目又作《陪侍禦叔華登樓歌》
  4. 酣:暢飲。
  5. 蓬萊文章:指漢代的文章。東漢時人們稱國家藏書處為“蓬萊山”。
  6. 建安骨:即“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漢獻帝最後的年號為“建安”(公元196~220年),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時間。這時候的一些文章反映現實,抒發理想,意境宏大,深沉悲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7. 小謝:即謝眺(464年—499年),南齊詩人,出身陳郡謝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此謝氏即劉禹錫詩“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謝家。
  8. 清發:清新勃發的風格。
  9. 俱懷:滿懷。
  10.  逸興(xing1):飄逸豪放的興致。
  11.  壯思:雄心壯誌。
  12.  散發:不束發,即不做官,行為不受限製。
  13.  弄扁(pian1)舟:浪跡、隱匿於江湖。

李白(701 —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李白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被尊為“詩仙”。關於李白的出生地,有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今四川江油市青蓮鎮)和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兩種說法。李白5歲讀書,14歲時便有詩賦多首,受到一些名流的推崇。自開元十二年(724年)後的十幾年時間裏,李白多次辭親遠遊,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和都城長安。他廣交朋友並幹謁達官顯貴,尋求入仕之路,但一直未果。天寶元年(742年),經玉真公主和賀知章舉薦,玄宗召李白進宮任供奉翰林。一年後李白對禦用文人生活厭倦,行為懈怠,玄宗賜金放還。安史之亂第二年(756年),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在永王與肅宗爭奪帝位的爭鬥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李白於肅宗寶應元年(762年)去世,享年61歲。

李白的詩豪邁奔放,想象豐富,意境神妙,語言飄逸,從立意到表現方式均具有典型的浪漫藝術特征,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李白的詩歌中,樂府歌行體及絕句成就最高,五言律詩也多有佳作。杜甫稱讚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黃庭堅說“李白詩如黃帝張樂於洞庭之野,無首無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槧人所可擬議。”李白僅有的的幾首詞雖有真偽之爭,但詞學家普遍認為李白具有詞壇“開山鼻祖”的地位。

李白臨終前把畢生作品托付給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李陽冰不負重托,將書稿重新抄錄編成《草堂集》20卷。李白現存詩約1000首。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  9

 

 

宋雨:這首《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是李白的一首送別詩,但我們卻能從中感覺到幾分《蜀道難》和《行路難》的味道。盡管這首詩比較短,但詩人的愁緒與豪情同樣是噴湧而出。 

唐風:是的,本詩不同於一般的送別詩,與李白的其他送別詩也不一樣。詩中未流露對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對分別時的情境和謝脁樓本身也不作描繪。詩的主題似乎與客人以及送別毫不相幹。詩人隻是借著送別而抒發滿腔的失意和憤懣。 

宋雨:李白失意難平通常直接或間接與他的仕途不順有關。這種憤憤不平貫穿於他成年以後的幾十年間。李白才華橫溢,始終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強烈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 

唐風:從李白人生軌跡來看,他的“官癮”很大,幾十年孜孜以求。但在當時的曆史環境下,他的這種追求其實也很好理解:在那個年代,一個有才華的人如果想有所作為,不入官場則幾乎無從談起。 

宋雨:由於未曾參加科舉考試,李白的仕途比起其他英才則又艱難曲折了許多。有考證認為,李白是商人之子,而且祖上因被治罪而流放西域,所以很可能他根本沒有資格參加科考。於是,李白便尋找自己的晉身之策,比如謁見高官和名士、自薦於朝廷、娶侯門女為妻等。 

唐風:這種謁見和自薦對於李白這種沒有什麽背景的人來說也是困難重重。李白花了20年的時間,包括二入長安。他想盡了一切辦法,終於於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靠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妹妹)和詩人、大臣賀知章的舉薦,才讓玄宗看到詩賦,隨後被招進宮。李白聽到好消息後,寫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狂傲而又喜出望外的詩句。 

宋雨:李白任職翰林供奉,職責是給皇上做起草文稿、寫詩文。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陪同,讓他賦詩紀實。李白讚美楊貴妃的兩首《清平調》,就是此間所作。然而,李白對禦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甚至玄宗呼之不朝。而且據說他在醉酒的情況下有令高力士脫靴這種出格的舉動。這種圖一時痛快的荒唐事做多了,玄宗的不滿和失望可想而知。他隨即評價李白“非廊廟器”(即不是做官治國的材料),打消了對李白委以重任的想法,並在李白入長安近兩年後“賜金放還”,請李白走人了。 

唐風:李白這次官運的夭折,的確有他自身的原因。剛開始時,唐玄宗其實很欣賞李白的才華。李白沒有任何背景,馬上就得到六品的翰林供奉,給皇帝做文字秘書,這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李白呢,沒過多久把好幾個當朝有權勢的人都給得罪了。李林甫、高力士這些人,都是唐玄宗身邊的紅人。 

宋雨:李白情商不高,鋒芒畢露,幾十年無改變。他20歲時謁見渝州(今重慶)刺史李邕。交談間李白放言高論,令李邕不悅,當然也就無法得到舉薦。他不惑之年終於入朝為官,雖說禦用文人的味道重了些,但過於狂妄自大,不能腳踏實地,沒有耐心去等待更好的機會,於是很快失寵。 

唐風:離開長安以後,李白再也沒有回去。他不再像過去那樣強烈追求仕途,但繼續雲遊天下,廣交朋友,而且寫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詩篇,如《行路難》三篇和《將進酒》等。 

宋雨:本詩描寫的送別情景發生在天寶十二年(753年)。就在此前一年,李白在遊曆途中去了一趟幽州,也就是安祿山的大本營。他親眼目睹了安祿山的飛揚跋扈,離開後寫了《幽州胡馬客歌》,預感到一場叛亂即將發生。 

唐風:正是由於此前十多年的經曆,使得詩人把對國運的擔憂和自己人生的苦悶,全都傾述於這首短詩中,使其在送別詩中顯得有些異類。 

宋雨:本詩前兩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都是是11個字,不同於一般詩的格式。李白不拘俗套,直抒心結 — 昨日逝去的事情已經遠去,今日亂我心緒的事情令人煩憂。當時作者已經年過半百。我們可以從字裏行間深切體會到作者對時光流逝的不安和對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 

唐風:接下來“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兩句看似轉移話題:與故人在謝眺樓上憑風而立,看到秋雁乘風歸去,內心的苦悶轉向開闊宏大的空間,於是頓時心胸開闊,浮想聯翩,產生了一醉方休的興致。我認為,這兩句與前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幾句合在一起可以作為本詩的第一段,引出後麵的主題。而且,如果把兩個時間狀語去掉,就成七言古詩:“棄我去者不可留,亂我心者多煩憂。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宋雨:你這個思路挺有意思。依此類推,“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可以作為第二段;“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可以認為是第三段。它們的意思似乎也是相對獨立的。 

唐風:我的確是這樣認為的。本詩的押韻和轉韻對這一點也有所暗示。本詩前四句和最後四句都是押平聲韻的,但中間四句是押仄聲韻的。全詩換了兩次韻。 

宋雨:可中間四句是什麽韻呢?“骨”,“發”和“月”三個字也不押韻啊。 

唐風:在漢語中古音(大約是隋、唐、宋三代)官話裏,上麵三個字都是入聲字,是押韻的,在平水韻裏同屬“月韻”部。李白寫詩天馬行空,主要寫古體詩,這樣較少受格律詩規則的約束。這首詩中間轉韻押仄韻(入聲屬仄聲)。但無論如何,詩須押韻。這對於那個時代的詩人來講,是鐵律,是一定會遵守的。 

宋雨:我對入聲字就不敏感了。由於語言的演變,特別是元、清兩朝數百年的北族統治,北方官話完全消滅了入聲,是很可惜的。這也影響到了我們現代人欣賞古詩詞的韻律之美,特別是押入聲韻的古詩詞。 

唐風:你說得很對。現代漢語普通話喪失了入聲,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對於本詩中間押入聲韻的“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兩句,你怎麽理解? 

宋雨:這兩句是用蓬萊文章和建安風骨讚賞李雲文章的出眾;用謝脁來誇耀自己的詩才。 

唐風:我對此有不同的理解。我認為這兩句是總結他們兩人的侃談,即聊到漢代文章、建安風骨,期間還說到謝脁詩作的清新勃發。 李白自視極高,我讀過他寫給其他人的多首詩,其中沒有一句讚頌別人的才華(他倒是在黃鶴樓上讚過崔顥一句,但心中不服,又到金陵鳳凰台寫一首去比)。李雲的詩文毫無名氣,李白再恭維,也不可能把他與蓬萊文章、建安風骨相並列;另一方麵,李白非常敬重謝脁,清人王世稹在《論詩絕句》中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所以說李白把自己比作謝脁也不合邏輯。李白的狂妄是有前提的。 

宋雨:嗯,你這樣的理解似乎更有道理,這樣也讓“中間”二字很容易解釋,即解釋為“閑聊中”。 

唐風:而且,這樣的解釋能更好地與下句的“逸興壯思”相呼應。假如是奉承和自詡,那麽下句就談不上什麽“逸興壯思”、“青天攬明月”了。 

宋雨:一番天馬行空之後,詩人還是不得不回到現實。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他的精神如此苦悶。憂愁如流水一般不可阻止,借酒澆愁反而更愁。詩人夢想的的解決辦法是,世道如不稱心滿意,就寄情於山水。做不了“策士”就做“隱士”。 

唐風:“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句話我很小就聽說過,後來才知道出自李白。這樣的句子,道理淺顯、語言淺白,卻流傳千古。除了許多這樣的名句之外,李白還創造出許多成語,比如青梅竹馬、浪跡天涯、驚天動地、扶搖直上、刻骨銘心等等。他憑一己之力就對中華文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宋雨:但現實中的李白卻是那樣的糾結與不平。雖然才華出眾、詩名遠揚,但李白對於未能身居廟堂之上總是心有不甘,放不下那份執念。所以他的一生都是一邊在豪情滿懷的狂放,一邊在仕途不順的苦悶中度過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usic123' 的評論 :
同樣是天才,有情商者路要順很多。
music123 回複 悄悄話 真正的天才不需要情商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智商是可測量的客觀指標,而情商隻是一種“說法”,其中重要的一點是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從這個角度看,李白的情商可能真是不太高。當然這是我們的一家之言。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天才都很專注,恃才傲物不在乎他人,這好像不能算情商不高吧?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心之初' 的評論 :
謝謝您臨讀褒獎!
心之初 回複 悄悄話 好詩詞就是要掰碎揉爛。讚。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日前一位網友的回帖中用了“唐風宋雨”一詞,我們感覺非常好,決定今後以此作為我們的網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