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糾纏的男人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麽?我又是誰?
正文

一個單親媽媽的“收養騙局”

(2025-05-18 01:22:52) 下一個

 

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烈日炙烤的夏天裏,蟬鳴都顯得無力。李梅,一位華裔單親媽媽,在快餐店後廚揮汗如雨,清洗油膩的炸雞桶。油炸機的“劈啪”聲中,手機響了三聲。她用滿是洗潔精泡沫的手接起電話。

“喂?”

“李女士,您好。這裏是亞利桑那州兒童福利署CPS。我們接到匿名舉報,懷疑您非法收養一名墨西哥裔兒童,涉及人口販賣。請立即配合調查。”

她以為是詐騙,果斷掛斷。

第二天清晨7點,三名警察帶著搜查令敲響了她租住的公寓門。5歲的養女小艾米,穿著沒扣好紐扣的連衣裙,驚恐地縮在她懷裏。警察一言不發,抱走孩子,收走她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將她銬上手銬,在鄰居的目光中押上警車。

罪名列得明明白白:涉嫌拐賣、虛假身份申請收養、偽造醫療報告。

李梅一頭霧水。她堅信自己無罪。

小艾米是她親戚的孩子,來自墨西哥邊境。孩子的母親因非法入境被遣返,留下無人照料的艾米。李梅用打工的微薄收入,供她上學、看病、吃飯。她沒有正規收養手續,隻因CPS的流程繁瑣,跨境親屬關係不受認可。她有全家合照、疫苗記錄、學校證明——她一直是小艾米的監護人,不是“偷孩子”的人。

然而,她的命運卻墜入了美國行政法的深淵。

“你不是美國人,你是中國來的。”

CPS官員的話刺耳得讓人難以置信,來自一個自稱“保護兒童”的機構。

他們質問:“你有簽證嗎?你有沒偷渡親屬來美國?你是不是用政府福利養這個孩子?”

李梅回答:“我一分錢救濟沒拿過。我一天打三份工。我養她,因為她是一個人。”

她的陳述被記錄為:“被告承認對非直係血緣兒童提供經濟撫養,持續隱瞞生父生母身份。”

她找到公設辯護律師,對方卻說:“這案子很棘手。想保住撫養權,你得先認個輕罪,放棄辯護。”

“我沒罪!”她憤怒反駁。

律師歎息:“在CPS調查中,你沒有‘無罪推定’的權利。他們可以單方麵認定你‘不適合撫養’,法院甚至無需正式開庭,就能永久剝奪你的監護權。”

審判沒有庭審,結果沒有證據。

李梅失去了小艾米。

連一張告別照片都沒留下。

她試圖上訴,行政法庭回複:“證據顯示,您在首次聽證時未能充分證明與兒童的法律關係,且生活不穩定,維持原判。”

她翻看文件,震驚地發現一句記錄:“居住場所非正式租賃,居無定所,不適合兒童成長。”

那不過是她租住的小公寓,每月800美元現金付給房東,卻被定性為“非法居住”。

她哭著跑去當年幫忙申請疫苗的診所,醫生歉然說:“我們提交了資料,但係統顯示你的簽字不被視為親屬。”

她報警,指控CPS提交虛假記錄,警方卻說:“這是州政府的事,不歸地方警局管。”

她一無所有,隻剩打不通的電話,和小艾米那條沒扣好紐扣的連衣裙,掛在陽台晾衣繩上,被圖森的烈日曬得發白。

三年後,李梅通過公益法律援助,重新申請“親屬監護權恢複”。法院卻裁定:“孩子已被其他家庭領養,建立了情感依附關係,不宜更改。”

她的淚水早已流幹。

她隻說了一句:“你們當我是罪犯,可我唯一的罪,是愛她。”

後記:

那天,有人寫下一句話:“美國最冷的,不是冰箱,而是那個抱走孩子,卻不給媽媽解釋的文件。”

法律免責聲明:本文為虛構故事,僅用於敘述和探討社會現象,不代表任何真實事件或人物。文中提到的機構、地點、人物均為虛構,任何與現實的相似純屬巧合。本文不構成法律建議或對任何機構、個人的指控。讀者在處理類似情況時,應谘詢專業法律人士。

知識產權聲明:本文為原創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複製或用於商業用途。如需引用或分享,請注明出處並聯係作者獲得許可。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