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糾纏的男人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麽?我又是誰?
正文

你不是瘋子,你隻是被法院關進了瘋人院

(2025-05-18 06:01:17) 下一個

 

在紐約曼哈頓上城區,第七大道與116街交匯處,矗立著一棟上世紀建造的紅磚公寓樓。一樓曾是一個移民家庭的希望之地。

房東林先生,來自福建的美國公民,靠二十年打工攢下這棟四單元小樓。他沉默寡言,喜歡在後院種小白菜,操著一口濃重口音。鄰居們親切地叫他“林叔”,連郵差都會笑著問:“你那辣椒今年結果了嗎?”

誰也沒料到,這位平凡的華裔老人,竟會被紐約州法庭一紙命令送進精神病院,房子被接管,退休金被凍結,連賬戶密碼都被律師以法院授權“合法更改”。

這一切,隻因一個理由:“他疑似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

起因:一場租客糾紛

2023年冬,一名白人租客突然停止支付房租。林叔多次上門溝通,對方態度強硬:“我申請了紐約市‘疫情後緩交保護’法案,你不能趕我走。”

林叔無奈,向法院申請驅逐租客。

租客卻反手投訴,稱林叔“因種族歧視逼遷”,並指控:“林某每天淩晨敲牆敲門騷擾我,我懷疑他有精神問題。”

租客通過一家法律援助機構,免費獲得律師支持。律師調查發現,林叔曾在2010年申請房產免稅時,因誤填表格寫過“糖尿病可能導致短暫注意力障礙”。這段記錄被用作證據:“被告存在病史,可能影響判斷力。”

法院傳喚,心理評估,鎖定命運

法院要求林叔接受心理評估,他拒絕:“我沒瘋!是他們賴租!”

法院隨即強製授權評估,由指定精神科醫生執行。醫生與林叔僅交談17分鍾,評估報告卻寫道:“受訪者情緒激動,多次提及陰謀被害,語速快且拒絕合作,疑似存在迫害型妄想傾向。”

一個月後,法院判決:

“為保護其自身權益與財產安全,本庭裁定林某暫由紐約州公共監護官署代為處理資產、通信及房產事務,並將其轉介至指定精神康複中心,觀察期不少於45天。”

鄰居與華人社群的憤怒

“他根本沒問題,就是個固執的老人!”“他每天拿著小紙條查水電表,怎麽就成精神病了?”“是不是看他沒親人、房子在市區,就想合法搶走?”

有人想幫林叔打官司,法院卻回應:“隻有精神狀態良好的公民或其法定代理人才可提起訴訟。”而林叔已被認定“無自我訴權能力”。

空蕩的公寓與冥想者的低語

林叔的公寓空了。物業稱他“自願將資產托管”,包括34年積蓄的銀行賬戶、手機、醫療保險,甚至移民公民檔案。

一位自稱冥想修道者的人出現在公寓門前,低語:“他沒瘋,隻是擋了一筆合法轉移的財路。”

“美國的監護製度,既能保護真正的精神病人,也能成為吞並老人資產的合法工具。”

“你無需死,隻要被認定‘不適合表達自己’。”

“他們無需殺你,隻需讓你‘不可信’。”

後記

林叔最終被診斷為“情緒障礙階段性緩解”。但45天內,他的房子已被法院授權交由“公益托管律師”管理,律師以市場價75%出售房產,理由是“房屋維護成本”。

出院時,林叔賬戶隻剩328美元。

他問:“我可以回家了嗎?”

醫生答:“你沒有家了。”

他在福利中心門口坐下,從外套口袋掏出一個破舊的鑰匙鏈,上麵寫著:

“家,不是你住的地方,而是你還能做自己的地方。”

那天,紐約街頭的聖誕燈火輝煌,寒風刺骨。林叔低頭一笑,喃喃道:“原來瘋的,是法律。”

法律免責聲明

本文所述事件基於公開信息經藝術加工而成,僅為敘述性故事,非法律或醫療建議。作者不對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或適用性承擔責任。讀者在參考本文時,應自行核實信息並谘詢專業人士。任何因使用本文信息導致的後果,作者及發布平台概不負責。

知識產權聲明

本文為原創作品,受版權法保護。未經作者書麵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傳播、改編或用於商業用途。引用本文內容須注明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行為,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