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跑者分享:跑步庫裏的兩般武器 (2024年5月)

(2024-05-26 08:55:26) 下一個

如果追求速度的話,心中總是有一個目標配速的,對跑馬而言通常就是馬拉鬆配速了。比賽中怎樣維持你的目標配速完成比賽距離,就是我們日常跑步訓練的目的。各種不同的跑步訓練模式,間歇跑,恢複跑,輕鬆跑,閾值跑或是節奏跑,周末長跑等等,就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我這裏想討論分享的,是關於提高目標配速耐力的一點想法。

 

閾值跑/節奏跑本質上就是速跑耐力的訓練。訓練有效的話,乳酸閾值的上限提高,目標配速可以提高,也可以在目標配速跑得更遠更久。前段時間有個閾值跑訓練,是一組目標配速跑七分鍾,慢跑兩分鍾恢複,重複四組。實現一個固定的目標配速,從步頻和步幅的角度看,實際上是有無窮多的組合的。我這裏做的嚐試,主要是兩種模式。一個是標準步頻或是自己比較適應的步頻,一個是刻意提高的步頻,意味著相對小的步幅。我題目中提到的兩般武器,就是說的這兩種跑步模式。我的一個想法是,如果你可以在跑步中自由輕鬆轉換這兩種模式,那麽你就可以在目標配速下跑得更遠更久。想法比較簡單,就是不同模式下調用的肌肉群是不一樣的,使用一組肌肉群會讓另一組肌肉群得到休息。比如對於我來說,標準步頻時步幅比較大,相對腳掌蹬地時向上的力多一些,髖胯部的送髖用力大一些,膕繩肌的拉伸也會大一些。提高步頻時,步幅縮小,上麵提到的肌肉用力也都要小些,但是髖胯部的肌肉收縮拉伸頻率增加,感覺更深層次的肌肉容易疲勞。哪種方式更省力?這個看個人,也看你訓練的側重點在哪裏。我的個人感覺高步頻可能稍微累得多一點,以後需要多嚐試,多訓練再看。當然,如果你有更多的不同模式跑同樣配速,應該是更好的,你可以讓不同的肌肉群輪換著做功。

 

有誰說跑步不曬圖不貼數據就是耍流氓來著的?下麵是我這次跑步嚐試的數據。關鍵點是四次速跑段的平均速度幾乎是不變的,第三個速跑段平均步頻188,相比較其它三個速跑段平均步頻180~182. 

 

把這個想法激動得跟娃分享。娃沉思片刻,說嗯,嗯。。。好像有點道理。不過如果真管用,為啥精英運動員都沒見過這麽跑呢?俺一時無語。後來想,或許他們也這麽跑,隻是步頻調整沒那麽大而已。又或許,他們的兩般武器,是在調整別的方麵而已,比如揮臂調整,呼吸調整,等等,隻是更廣義一些吧。嗯,哪怕俺是閉門造車,也非得自圓其說不可。哈

哈。歡迎討論。

 

簫曲:敦煌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