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洗衣服

(2022-04-28 07:24:29) 下一個

              洗衣服
 
           作者:太行山

       現在洗衣服是一件比較輕鬆的家務事。把衣服投入洗衣機,做好設置按下開始,它就去洗了。洗好了,再投入烘幹機,做好設置按下開始,它就轟隆轟隆的工作了。烘幹的衣服柔軟幹燥,把一些微小的毛毛都吹走了,還有消毒的功能。
       這裏的人穿衣服不講究,但幹淨。說是每天要換一套衣服。記得剛來的時候,有人就特別叮嚀,要每天換衣服,特別是襯衣,不然會遭當地人小瞧。這麽多年過來,覺得有些道理,但也不盡然。孩子們都是每天換一套衣服,每周都要洗一次衣服,換衣服容易,洗衣服也不費事,挺好。
       我是幾天換一套衣服,嫌麻煩,哪有那麽多不幹淨,這裏的環境好,空氣幹淨,街麵幹淨,沒有必要天天換,還是脫不掉的農民意識。我常說衣服穿不破也洗破了,其實怎麽都破不了。常常網購買新衣服,又不貴,樣式不斷翻新。衣櫥裏總是滿滿的,動不動就捐獻,舊的也和新的差不多。這就是所謂的生活品質提高了,物質豐富了,時代進步了,趕上好時代了,過上好日子了。什麽是好日子,這是一個問題,在這裏我不想多說。
       我不喜歡滿滿的感覺,有幾件夠穿就行了。生活簡單,心理就簡單,東西多了你的為它操心。也不求質量太好,太好了你的伺候它。咱也不和誰比,也沒有人在乎你穿的好不好。我的要求是幹淨舒服,安靜不紮眼,不小氣。
       洗衣服伴隨了我的一生。最早的洗衣服記憶來自故鄉。在故鄉生活的那些年月,是我的童年少年青年。那是一個被大山環抱的村子,四季分明,物產豐饒,鄰裏和睦,尚德崇文。那是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蓧麵山藥,生活簡單,春種秋收,自給自足,一切生活所需都要親自參與。那個參與的過程辛苦著,快樂著,周而複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代代相傳。如今回想起來感覺富有詩情畫意,令人向往,難以再求。能夠回憶的,我想都是珍貴的。有的朋友不以為然,我覺得自己的經曆要自己珍惜,自己的往事就是自己的全部,無論怎樣都是經曆。
       那時候洗衣服大多在河裏洗。村子麵南靠北,分別有兩條河相伴。這兩條河分別叫南河北河,離村子百十米,都不遠,站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夜靜的時候,睡眠中都可以聽到它那嘩啦啦的歌聲。河水由大山深處的無數條小溪流匯聚而成,不大不小,清澈甘甜,它們在村東半裏地的地方相匯,形成一條大河,一直流向汾河。村子裏的二百多戶人家,千餘口人和這兩條河有深厚的感情,許多事受益於它們,在河裏洗衣服就是其中之一。
       洗衣服基本上是女人們的事。端上臉盆,或者柳條籃籃,裏邊放一件洗衣服的專用工具——捶布棒子。遙幾個相好的,嘰嘰呱呱拉著話話來到河邊。找一塊有平麵的石板,斜插在水裏,找一塊有平麵的石塊坐下,整理出一個小水塘,把衣服泡在小水塘裏,拉一件在斜石板上搓。搓一陣,就用捶布棒打一頓,抖開,提著在水裏擺一擺,涮一涮 。再搓,再捶,再涮。那時洗衣服用老堿,一種原始的礦物。許多馬牙似的結晶體凝結在一起,形成奇怪的不規則的塊狀物,有大有小。顏色有的如灰玉,有的似藍玉,我們就叫它馬牙堿,是從供銷社買來的。把馬牙堿化成水作為洗滌劑,很管用。有的用豬胰子,是用豬的胰腺做成的,也好用,隻是不多。如果有人在城裏工作的人家,會用肥皂。那時的肥皂是城市戶口的特供商品,憑證限量供應。對於農村人來說那是希罕的東西,也是令人羨慕的東西,也是身份的象征。用肥皂洗出來的衣服,有肥皂的特殊香味,走在人跟前,光這味道,都會招來異樣的反應。這樣的人家給孩子找對象都是比較好找的。(未完待續)

                                          2020庚子四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