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視亂彈1《天道》中的“孝道”

(2022-04-26 09:46:39) 下一個

影視亂彈1《天道》中的“孝道”                                        
     

                作者:太行山
   
        電視劇《天道》中的主人翁丁元英,在談到怎樣對待病危的父親時說:“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本應如此”,“沒錢的子女多了,辦到哪裏算哪裏,盡心盡力是標準,辦到什麽程度不是標準”。
       丁元英的“孝道”是“盡心盡力”,好標準,但也是一個難以考量的標準,細想想怎麽就算是兒女對爹媽盡心盡力了呢?
       對此,丁元英有自己的解釋,“盡心”就是滿足爹的心願,劇中的爹的心願是不想痛苦的活著,那麽兒女就應讓爹“有尊嚴”的死去,為此丁元英向醫生詢問“怎樣才能讓我爹死”,而且要給爹“拔管子”,拔掉爹的氧氣管爹就死了。這實在是讓常人難以理解,而且不能不憤怒的“盡心”之舉;“盡力”就是盡端茶送水之力,就是盡承擔醫療費用之力。丁元英不缺錢,他有250多萬歐元,他有這個力,但是他也坦然的承認,如果他沒有錢,那爹就的“死”。這又是一個實在是讓常人難以理解,而且不能不憤怒的“盡力”之舉。
     “孝道”是咱華人詮釋了幾千年的老話題,時至生活富裕起來的今天,這個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好,甚至社會反映更加紛雜。丁元英的觀念有一定的代表性。
       當然,丁元英就是丁元英,他不僅會“扒拉銅板”,他還會“扒拉靈魂”,用劇中人肖亞雯的話說,丁元英是“魔”,是“鬼”,就是不是“人”。他對世俗給予居高臨下的包容,使你失去反抗的能力,他對孝道的認識你不能接受,但他提出的命題,不由你不去思考,不由你不承認它的理性的合理。
       中國人說話講究含蓄,就是把不好聽的話說的好聽一些,比如《天道》劇中丁元英的大哥就義正言辭的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為爹治病”。這樣的態度是大眾能接受的。可是就劇中的實際情況來說,“砸鍋賣鐵”沒有實際意義,大哥的話看起來是很“男人”,其實就比較含蓄,這話的出發點不是為爹,是為說話人自己。“讓爹死”顯得理性實在,出發點顧及的不是說話人自己的名聲與臉麵,而是爹的感受。但是“砸鍋賣鐵”是正確的,大家吃這一套,“讓爹死”是錯誤的,大家不吃這一套,就是這樣。
       不切實際的講含蓄,日子久了就習慣了,年代久了就成文化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