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日俄戰爭到十月革命:猶太人是如何顛覆沙俄統治的?【轉帖】

(2023-04-19 17:14:57) 下一個


從日俄戰爭到十月革命:猶太人是如何顛覆沙俄統治的?【轉帖】


猶太人的曆史和沙俄糾纏極深。在過去的幾百年裏,全球有1/3到1/2的猶太人住在沙俄。但俄國人對猶大人並不友好,曆任沙皇中的大部分都對猶太人充滿敵意。


這種敵意的產生,既有宗教原因,也有世俗的原因。《聖經》裏說耶穌是猶太人害死的,信仰東正教的沙俄也這麽看。猶太人經商,放高利貸,歐洲人說他們是吸血鬼。猶太人太難同化,抱團住集居區,說希伯萊語,辦希伯萊語學校和報紙,上猶大教堂…等等,這都是曆代沙皇對猶太人敵意的源頭。

沙皇們給猶太人一條路,那就是皈返東正教。皈返東正教的猶太人,待遇會有立杆見影的改變。伊凡四世說:"不皈返東正教的猶太人,我們將淹死他。"但隻有極少數猶太人改宗東正教,這使沙皇們發動的排猶運動一浪高過一浪。

尤其是亞曆山大三世時代,沙俄排猶運動達到高峰。1882年,亞曆山大三世頒布《五月法》,對猶太人的住行、就業、教育、稅收等實施了一係列極其嚴苛的限製,迫使數十萬猶太人無家可歸。

《五月法》也奠定了之後曆代沙皇排猶的基調。一直到十月革命前,沙俄社會針對猶太人有計劃的集體虐殺達到數千起,大規模的屠殺有三起,有數十萬名猶太人遭到殺害。


沙俄對猶太人的殘酷壓迫遭到國際猶太集團的報複。許多年來,針對沙俄皇室的顛覆活動,背後都有猶太人的影子。尤其是日俄戰爭和十月革命,國際猶太集團都對沙俄的敵對方提供了關鍵支持。

日俄戰爭中,財政上接近山窮水盡的日本得到歐美猶太人領袖雅各布丶希夫的2200萬英鎊的關鍵融資,從而最終獲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當時國際上幾乎沒人相信日本會贏,所以都不敢借錢給日本。但希夫卻主動聯係日本財政專家高橋是清。

希夫的女兒弗裏達回憶說:"因為沙俄屠殺猶太人,我父親一心隻想報複。"

在十月革命中,給於沙俄致命一擊的布爾什維克黨,最終埋葬了沙俄持續了三百年的羅曼諾夫王朝。沙俄最後一個皇帝尼古拉二世全家也遭到布爾什維克殺害。

但鮮為人知的是,十月革命後初立的布爾什維克政府中,7名中央委員中猶太人就占了4名;556名黨政軍高級領導人中,猶太人就占了448名,達到總數的80%。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十月革命就是一場由猶太人領導的革命。


正因為猶太人是十月革命的主體,所以希特勒的宣傳機構說"蘇俄革命是猶太人想改革和統治世界的陰謀"。由於納粹仇恨猶太人,蘇俄的建立也為二戰時殘酷的蘇德戰爭埋下了伏筆。

一:沙俄殘酷的排猶史

沙俄的反猶史相當久遠。早在1567年,伊凡四世就下令禁止猶太人移民俄國。彼得大帝曾說,"我寧願接收穆斯林,也不接收猶大人,我不能讓他們來敗壞沙俄社會"。

彼得大帝所謂的猶太人會"敗壞社會",其實也是當時西歐精英的主流看法。啟蒙運動的領袖伏爾泰就曾說:"全世界最最無知的民族就是猶太人,他們愛財如命,迷信得令人作嘔。"作為著迷於歐洲先進文化的彼得大帝,在排猶的觀念上也自然和歐洲保持一致。

到18世紀末期,由於葉卡捷琳娜大帝瓜分波蘭,大量世居波蘭的猶太人置於沙俄統治之下。這樣,沙俄境內的猶太人猛增到6百萬,占當時全球猶太人總數的1/3強。原來,曆史上的波蘭堅持重商主義,對猶太人相當友好,這樣,波蘭就成了猶太人在歐洲的一個集居中心。現在,這些猶太人又都被沙俄接受了。


葉卡捷琳娜大帝對這些猶太人既排斥又頭痛,她建立了"柵欄區製度",把猶太人禁錮在帝國的邊緣區域,並限製他們深入內地,同時又推行同化政策。

亞曆山大二世時代,猶太人經曆了短暫的黃金時代。由於亞曆山大二世受歐洲"自由博愛"思潮的影響,猶太人的生存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這段時間極短,不過30年左右。

1881年,亞曆山大二世被保守派刺殺。繼承皇位的亞曆山大三世立即回歸保守主義。他栽贓是猶太人刺殺了亞曆山大二世(其實不是),於是頒布了一係列瘋狂的反猶政策。各種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在葉卡捷琳諾斯拉夫、雅爾塔、羅斯托夫等城市相繼發生,史稱"波格魯姆"。所謂"波格魯姆",在俄語中就是毀滅性大屠殺的意思,包括房屋、財產和生命的一並戕滅。

亞曆山大三世還頒布了一係列專門針對猶太人的法令,史稱《五月法》,極力扼殺猶太人的生存空間。這些法令包括:

禁止猶太人購買房產;

禁止猶大人抵押貸款;

縮減猶太人集居的"柵欄區";

嚴格猶太人的出行;

嚴禁猶太人進入軍校和學術機構;

嚴禁猶太人進入法律行業和公務係統;

對猶太人征重稅;

停發猶太官員的退休金,除非皈返東正教…

等等。


亞曆山大三世的這些反優措施對猶太人的事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對他們的生命也造成嚴重的威脅。

亞曆山大三世的家庭教師兼顧問別諾斯采夫說,對這些寄生蟲(指猶太人),我們要做到"三分之一消滅、三分之一同化、三分之一驅逐",決不能手軟。

一時間,針對猶太人的襲擊在全俄各地不斷發生。數十萬猶太人幾乎一夜之間失去所有,不得不流落街頭。

在國際猶太集團的幫助下,這批沙俄猶太人開始逃亡海外,大部分逃往美國,少部分去了巴勒斯坦,形成了今天以色列的雛形。

《五月法》奠定了以後曆任沙皇排猶的基調,其中的大部分條款都繼承下來,一直到沙俄滅亡。猶太人的語言學校被關閉,教堂被搗毀,意弟緒語(或稱希伯萊語)報刊被大量關停。猶太人不得不從政府官員、軍官、教授甚至農民等行業退出,甚至他們最擅長的信貸,也被規定了極其苛刻的準入條件。他們的"柵欄區"不僅大量縮小,還被強行遷移到邊遠、荒涼、生存環境更為惡劣的地區。

如尼古拉二世時期的"黑色百人團",又稱"俄羅斯人民同盟",就是這個組織後來挖掘了妖僧拉斯普京。這是個臭名昭著的反猶組織,雙手沾滿了猶太人民的鮮血。

這個組織一直活動到沙俄滅亡。據赫魯曉夫回憶:1905年10月18日至20日,俄690個村鎮的猶太人遭到洗劫,有4千人被殺,有上萬人受傷。這其中就有"黑色百人團"在活動。

可見,猶太民族對沙俄王朝是有著刻骨仇恨的。所以,沙俄王朝最後的歲月,曆次顛覆運動都有猶太人的影子,或者有國際猶太集團參與其中。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無疑是"日俄戰爭"和"十月革命",在這兩場曆史大事件中,猶太人都施加了決定性影響。

二:日俄戰爭背後的猶太人魅影

日俄戰爭發生在1904年,是日俄兩國為爭奪中國東北的主導權、在中國土地上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對歐亞一係列國家的國運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戰爭雙方傷亡極其慘烈,又被稱為"準世界大戰"。戰爭結果是日本慘勝,沙俄建立"黃俄羅斯"的狂妄計劃破產,日本也打得精疲力竭,元氣大傷。

這場戰爭取決於雙方決心。戰前,國際上幾乎沒有國家相信日本會打贏俄國。沙俄號稱世界陸軍第一強國,連歐洲列強都盡量避免招惹它。日本勝利後,曾獅子大開口要沙俄賠款多少多少億,沙俄不鳥它,說要打繼續,要賠錢一分沒有。日本沒法,因為實在打不下去,沒錢了。

日本贏得戰戰兢兢。日本能贏,除了英國的支持和清朝的暗中支持,國際猶太集團的支持也起了決定性作用。

原來,戰爭進行到一半,誰也吃不掉誰。日本從未碰到這樣難啃的對手。兩國打到財政枯竭,因為這場戰爭傷亡巨大,極其耗錢。史載盛宣懷在上海籌了不少錢,為日本傷兵建了後方醫院等等,但這遠遠不夠。

於是俄日雙方都到國際上去借錢,以讓這場輸不起的戰爭繼續下去。結果,日本人借到了錢,贏了;沙俄竭盡全力也沒借到錢,隻好強咽下失敗的苦果。

這個結果讓人想不到。因為當時的觀察家並不看好日本,所以,應該是俄國借錢容易日本借錢難才對。為什麽出現這樣截然相反的結果呢?原來,這與國際猶太集團的運作有關。

沙俄為什麽借不到錢?因為當時的國際財團,要麽是猶太人,要麽是猶太人的經濟夥伴。猶太人和沙俄皇家是世仇,豈有借錢給你的道理?所以沙俄人搞得焦頭爛額也沒借到錢。

但日本人就不同了,日本人打沙俄,是幫猶太人出氣呀。恰好當時沙俄的基希涅夫鎮又發生了一起屠殺猶太人的事件,有6百多猶太人傷亡,家產全部被焚毀。猶太人怒不可竭,更堅定了借用日本之手懲罰沙俄的決心。

於是日本人派高橋是清到倫敦籌款,兜售日本國債。當時歐美財團都不敢買,因為一旦日本輸了,這些國債可能就會變成廢紙一張。當時沒有幾個國家相信日本會贏。

高橋是清十分沮喪,正要離去。這時,一位身材高大的紳士叫住了他。這個人就是歐美猶太人領袖,著名國際金融家希爾,他當即表示願意幫日本人籌款。

高橋是清喜出望外。希爾聯係了一批猶太人財團,共借給日本人2200萬英鎊的資金。這些資金對日本有如甘露,它立即采購更先進的武器,補給後勤,一鼓作氣擊潰沙俄。而借不到錢的沙俄,隻好接受失敗的現實。


希爾後來獲得了日本國的旭日獎章,並得到天皇的親自接見,還獲得了和天皇共進午餐的機會。高橋家族後來還和希爾家族成為世家,高橋女兒在美國留學,不僅和希爾女兒成為閨蜜,高橋女兒還一直住在希爾家。

整個日本都對猶太人非常感謝。當時有個傳教士蘇格蘭人叫麥克勞德,竟論證出日本是猶太人失散的兄弟,是猶太十個部落的後裔,於是提出"日猶共祖論"。

日本人感動得稀裏嘩啦,於是竟提出願幫猶太人在滿洲建國。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河豚計劃"。後來日德結盟,此計劃才作罷。

而與此同時,猶太人與沙俄的仇恨卻加深了。當時的沙俄總理科科佐夫說:"對於希夫對我們的傷害,我們絕不可忘記!"

科科佐夫的威脅猶太人自不敢等閑視之。幾年後,在國際猶太集團的資助下,沙俄爆發了"十月革命",把沙俄帝國連根拔起,末代沙皇全家也全部被殺。"十月革命",這顯然也是國際猶太集團複仇計劃的一部分。

三:以猶太人為主體領導的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曆史和猶太人的曆史聯係緊密。十月革命的指導思想就來自馬克思的《資本論》,而馬克思正是一名猶太人。


"十月革命"後成立的政府中,蘇聯第一屆執委,猶太人占了3/4。七個俄共中央委員,猶太人就占了四個,包括當時蘇共事實上的二把手、列寧的親密戰友托洛茨基。還有在國際共運史和蘇俄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和斯維爾德洛夫。

至於蘇俄高級幹部,在556名蘇俄黨政軍領導人中,猶太人竟達到448人,超過80%。

這場改變世界曆史走向的偉大革命,事實上日本人也參與。日本人繼續著和猶太人在日俄戰爭中建立的友誼,合作顛覆了沙俄政府。有關史料顯示,當時的日本間諜明石元二朗——史稱日本史上最牛的間諜——攜帶猶太人的資金同列寧合作。這筆資金對十月革命的勝利至關重要。

事實上,在沙俄末期,旨在推翻沙俄統治的革命黨人中,猶太人始終是最活躍的族群。據曆史學家波克羅夫斯基的統計,大概在1917年前的十年間,沙俄流放的革命者中有15、8%是猶太人。而當時全俄猶太人僅占全國人口總數的3、9%。

另一個史學家維特認為,在當時沙俄的所有革命組織中,猶太人占半數。比如,參加俄國民主黨的50名代表中,就有25名是猶太人。

猶太人在蘇俄革命中的強烈存在,無疑讓納粹德國非常忌憚。納粹德國認為,新生的蘇俄政府是猶太人的陰謀,旨在借蘇俄之手支配世界。這種認識也無疑增加了納粹德國對蘇俄的仇恨,直至大打出手。

但猶太人對蘇俄的支配權並未持續多久。托洛茨基在和斯大林的政治鬥爭中落敗,流亡海外,後來在墨西哥的寓所被蘇聯間諜暗殺。另有幾個猶太人領袖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16人也在"基洛夫被刺"案中,被最高法院判處死刑。

斯大林借"基洛夫被刺案"對領導集團中的猶太人進行"大清洗",幾乎把猶太人一掃而空,或槍決或流放。據當時的內務部長普列漢諾夫的一份報告:在所有政治犯中,70%都是猶太人。

蘇俄建立的"猶太人反法西斯委員會",本來目的是團結全球猶太人反對納粹德國。但這個委員會後來提出,既然韃靼人遭到驅逐,不如把克裏米亞劃給猶太人,建立猶太人自治州。

這觸怒了蘇共中央的某領導人,認為這是美國猶太複國主義者的一個陰謀,於是,這個委員會的領袖、著名藝術家米霍埃爾斯遭暗殺,委員會被解散,斯大林又開始了對猶太人的第二輪清洗。

結語

猶太人是災難深重的民族,曆史上不斷遭到其他民族的歧視、排擠和虐殺。也正因為如此,猶太人特別團結,也特別努力。它們擁有的巨大財富,也使其具有特殊的能量。

這種能量使猶太人具有複仇的能力。從到沙俄的顛覆,再到對哈馬斯的追殺,猶太人的風格是一貫的,也是鮮明有力的。

今天回顧猶太人顛覆沙俄的曆史,正值猶太人在中東和阿拉伯人互相殘殺。兩相比較,猶太人走到今天,真不容易。自從被羅馬人驅逐出巴勒斯坦後,卻仍然能堅守自己的信仰,一晃兩千年。

沙俄說隻要你改宗東正教,你就可以吃香喝辣。安逸的日子垂手可得,一邊是屍山血海,一片是綠樹成蔭的大道。

猶太人咬緊牙關說:不!

這個民族值得尊敬。它對沙俄的複仇仿佛快意江湖,是它悲壯曆史的一部分。它貢獻了布爾什維克主義,也是建立了中東製度最先進的國家。它群星燦爛,對人類的貢獻早溢出族群本身。

祝福它路越走越寬,也祝福它和阿拉伯人關係越來越好。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