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禪的博客

體悟人生真理,通達智慧覺悟。自覺覺他,自利利他。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正文

《大學》體悟【重點篇目】

(2021-11-20 04:53:45) 下一個

《大學》體悟

作者:逍遙禪

昨天跟城陽的馬老師和台灣的簡老師一起學習了《大學》,感觸很深,今天把我的體會跟大家一起分享。

《大學》乃大人的學問,乃聖人之道。它有三綱八目: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於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三綱。其中明明德是總綱,親民和至善是分綱。親民(新民)是實現內聖的方法,也就是要天天改過自新,達到明明德。這正是八目中的後四目:正心、誠意、格物、致知;至善是實現外王的方法,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明明德(道德)推廣,這正是八目中的前四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同時,還告訴了我們具體的修行方法: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首先讓我們樹立了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把明明德、親民、至善的聖人之道當做自己的最高目標。也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有了這個目標方向,堅定不移去實行,自己就不會迷茫了,自心也就不亂了,這就是知止而後定;自心不亂了,就可以平靜下來了,這就是定而後能靜;自心平靜就安穩了,不再煩惱痛苦,這就是靜而後能安;氣定神閑,就可以自由自在的想,這就是安而後能慮;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經過思慮與聖人心性相通,得光明智慧,就是明明德。這就是通過修行達到明明德的方法,當然明明德也離不開改過自新和推廣自己完美的德性。

因此來看:三綱八目和修行方法都是渾然一體,完美統一的!

人道在於人理,天道在於天理,聖人道、菩薩道、佛道在於道理。而這些道理又是有差別的,因此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學道就要先明白這些不同道的差別,找到自己的目標方向,堅定不移的去實行。我們應該先問問自己:我是要做一個好人,還是要做一個天神,還是要做一個聖人,還是要做一個菩薩,還是要做佛。明白了各種不同的道,就是見道。選擇了道路,選擇了目標方向,按照自己要走的道路,堅定不移的去實行,就是行道。見道方能行道,行道才能證道。

《大學》是講聖人道的,什麽是聖人道呢?大學之道在於明明德。明明德,可以叫道德,也可以說是明心見性後的功德,也可以說是光明智慧心性,也可以說是先天之性。怎麽來達到這個明明德呢?分兩步:親(新)民和至善。新民,就是日日新,做新民,改過自新,也就是改道,從凡夫道改到聖人道上來,從凡夫妄想無明顛倒的心性,改到光明智慧的心性上來;至善,就是做功德,把自己的功德道德推廣出去,利益他人、利益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天下蒼生。因此,我們需要正心誠意格物致知,達到內聖。我們需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到外王。也就是進則廣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

怎麽來做一個新民呢?怎麽才能從凡夫道改到聖人道上來呢?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樹立聖人道的遠大理想,堅定不移的走聖人道路,修心養性,心安理得,念念自性光明智慧,最終通達聖人光明智慧的心性。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 則近道矣。

事物都有現象和本質,事物都有開始和終了,知道事物現象的本質(見本體本性),知道事物現象的發展規律和過程(知因果),就接近於道德了。

其實,道就是包括這兩層含義:一是明白事物現象的本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或者說‘何其自性能生萬法’。二是明白事物現象的發展規律(因果律),一陰一陽謂之道。也就是妙有妙無的玄之又玄。

703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