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旦複旦兮,該起床了,幾人可化惡為善?

(2021-06-18 17:27:18) 下一個

旦複旦兮,該起床了,能有多少人把壞事變好事?

複旦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日月光華,旦複旦兮”。和“苟日新,日日新,更日新“類似,每天的太陽都不辭辛苦從東方升起,作為一個大寫的人,亦當如此。

複旦大學似乎是僅次於清華北大的大學,萬眾矚目,因此也可能造成壓力巨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頂住壓力站起來,這種鍛煉效果和綁沙袋跑步類似,也許更能培養出頂尖的高等學府。

中國第三的大學,居然出現基礎學科準教授手刃黨支部書記,這在一個黨作為基層群眾組織的國家,暴露的矛盾不能說不嚴重。是不是基層群眾的領導和基礎科學的領導格格不入?

尖銳的衝突往往意味著重大危機,而危機從來就是危險和機會並存。投資講高風險高回報,俗話說富貴險中求,亂世出英雄。大意都是說,在巨大的挑戰麵前,要麽鯉魚躍龍門變成龍,要麽變成一條白肚魚。

所以,假若複旦大學能夠抓住危機的機會,防患於未然,緊盯負反饋,把一切危險都消弭於無形,那麽,複旦大學走出中國走向世界也許能成為一種中國精神的寄托。

複旦大學正在匈牙利建立分校,往前走困難重重,文化的水土不服,既有洋下鄉,也有土進城,還有洋下鄉的回城青壯年和土進城的洋下鄉。

但水土不服問題最終都是科學問題。分析問題,如果能知道起因、經過、結果,還知道不同的變量可以引向不同的結果,那麽,問題完全可以變成解決問題的政績,還能出論文,對於一個以出論文為主要衡量指標的大學來說,應該的態度是:隻怕問題太少,不怕問題太多。問題多才能擴大就業,中國既然要內卷,不過就是擴大就業,解決就業問題。而就業問題第一是沒有問題解決,第二是沒有人才解決。問題越多就會有越多的工作,而人才正是一個大學培養的對象。

數學博士手刃化學博士,這絕對是一個問題,那麽對待這樣的問題,複旦能否交出解決問題的全麵方案?

數學博士是不是有精神病?

如果有精神病,學校作為一個教書育人的單位,怎麽處理的?是治病救人,懲前毖後,還是一刀兩斷,以切割為己任?

如果沒有精神病,他為何有不滿?為何沒有做到讓他心服口服?

世上小人很多,但大人同樣很多,大人於小人有照料監護的責任,如果大人自己做不到,還有幼兒園托兒所學校等專業機構可以選擇。

專業機構有沒有拒收中國小人的權力?加拿大據說有幼兒園拒收中國人,那麽,中國的複旦大學,會不會拒收中國人呢?

黨書記是做群眾工作的,起決定作用,是最會說的,總能把工作做到別人心裏。從這個意義上說,黨書記最關鍵的素質就是心理學。從西方學來的管理學恐怕不是最有用的,尤其是美國。美國和中國的國情如果不是截然相反也是大相徑庭,你是要權力鬥爭的平衡還是和為貴?兩者根本上也許是相同的,但具體做法上可以千差萬別。而且具體到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又可能有革命新情況。

但如果上升到科學技術的高度,就可以防止四海而皆準。

例如公開公正的原則。

非升即走的評審製度,是否科學?是否經得起各方麵的點評,尤其是負反饋?是否做到了公開公正,經得住各種造謠的考驗?

具體到薑文華博士的評審,現在進入刑事偵查階段,一般來說也許細節問題不便公布,但作為教育機構和萬眾矚目的案件,也許細節應該早公布,這樣才能消除謠言,以正視聽。

魔鬼在細節當中,除山寨魔不易,除心魔更難,你的細節在哪?你注意到了嗎?你建立了細節邏輯鏈嗎?

 

複旦回應書記遇刺案傳言:至案發日未解聘薑文華》:王永珍博士走行政路線,薑文華博士走專業路線,兩位應該絕無利益衝突,為何會狹路相逢?現代社會講究分工明確,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相安無事。按規定辦事,規定大家製定,大家遵守,保證公平公正,問題放在台麵上解決。

為何薑文華對王永珍到了必須用刀的地步?難道他已經到了把王博士的幫助看成了迫害的地步?如果是這樣的話,他不是精神病誰還是精神病?有沒有這些幫助的細節,可不可以讓利益無關人士看一看這些細節?

如果王博士並不決定薑博士的去留,為何薑博士理解成了他們二人之間的恩怨?這種溝通能做到這種地步,是不是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要麽薑博士有精神病,理解能力太差,把幫助當成了陷害;要麽王博士工作能力欠妥,好心辦壞事;可能兩者兼而有之,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誤解和被誤解當中,要不然溝通能力也不會變成一種通用能力放之四海而皆準了。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1/06/17/10653013.html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1/06/18/10655458.html

複旦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日月光華,旦複旦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複旦大學

《論中國死刑的保留與限製》:如果該案不政治化,不轉化成敵我矛盾,似乎不至於判死刑。原因:精神病不適用死刑。若非精神病,似乎算得上罪大惡極,因為是手刃,而且是基層黨組織幹部,不殺的話似乎讓基層黨幹部時刻麵臨刀客的威脅,但為了讓基層黨幹部確實立身於基層,是自然淘汰那些不適合的好呢,還是以殺止殺好呢?如果兩人不相遇,如果兩人不在狹路相逢,他們難道不能共存嗎?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7/02/id/234645.s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其實不如抽象出這裏問題的實質,就是你是否有權奪取他人的生命?
生命對於一個人來講隻有一次,沒有修正的可能,這是客觀事實。just war theory告訴人們關於“正義”的定義,就是懲罰或者反擊必須與對方的攻擊程度相等,否則就不是正義的概念。
現實中真正做到可能很難,但至少這是一個標準。
枕寒流 回複 悄悄話 客觀的好文,讚!
誰都難免遇到醜事。旁人並不以出事與否,而是是以當事方做出的反應比如是否自省,公正,文明來做評判的。
複旦大學的對割喉血案的應對進退失據,缺乏人文關懷。如若第一時間提出重新評估現行非升即走製度,收集群眾意見,立馬可以平複洶湧的網絡民意。大家不就是希望當局聽得進去嗎?在割喉事件之後,占領道德高地遠勝於靠壓榨海歸學子出成果提高排名。此外,可以聲明為薑博士提供精神狀態鑒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得到網絡民意肯定之後,再籌建一個校內心理援助體係。至於王書記因公殉職,其家屬自然應該得到撫恤金,不至於馬上生活無著。募捐可以,但以稍後為宜。
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一個有機會令複旦聲望超越北大清華,成為海內外學子心中燈塔的事件,在庸人的操作下無可挽救地重創了自身形象。
此時此刻,哪個大學有膽識首先重新評估,改革非升即走不合理的部分,幾乎可以肯定獲得讚賞。聰明人但凡看到別人摔了跟頭時,馬上自己加小心。希望各高校書記們引以為戒,防患於未然吧。

石油附中啊 回複 悄悄話 ===
具體到薑文華博士的評審,現在進入刑事偵查階段,一般來說也許細節問題不便公布,但作為教育機構和萬眾矚目的案件,也許細節應該早公布,這樣才能消除謠言,以正視聽。
===

文章寫的很好,其它人怎麽看不論,至少本人認為您是在盡量做到客觀公正。

僅僅是對上麵這一段有所探討和哈。現在的這個社會,公布所有的細節,也未必能做到“消除謠言,以正視聽”了,而且這些"謠言"甚至未必是出於惡意。所謂“佛有千麵”,是說就算佛立在那裏,每個人因為或者是自身位置的不同、或者是看佛的角度的不同、或者是看佛的時點不同,等等其它原因,每個人看到的佛,也是不一樣的。

那怎麽辦,莫非就此佛、魔不分? 哪裏哪裏。隻要我們這些看客秉持客觀的態度討論,看到的雖說不一樣,佛仍然是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