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畝三分地討論搬運的火熱。普京大帝一貼雄文激起千層浪,大夥討論個沒完。作為年屆40的老一代,也來貢獻two cents。
首先,為什麽美國優秀華人男青年,特別是IT行業的,很難找女朋友呢?答案很簡單:有一部分(注意我的用詞:一部分only)男性往往比較固執,不容易融入新的環境。女性較容易理解新環境的約定俗成和說話做事的框框,能夠順從和仰視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她們較容易和異族交往。比如舞場,女生不會跳自有男生帶著學,男生不會跳就得先上培訓班了。
我招的華人研究生博士後們,基本上都是男的各種心理問題多,女的更西化,更自然的融入新環境,和別的族裔更有親和力。女孩會認為她們應該適應新環境(不管這個新環境多麽坑爹),男孩往往抱怨的多(喜歡說我們以前本來如何如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男性更加“中國人”,而女性更加融入所謂的“美國主流社會”。(注意,我不讚成“主流社會”這個說法,因為我覺得自己就是主流,不需要“融入”;但是你要找女朋友,就得獲得別人的認可。)
婚姻這個東西,要門當戶對。那麽“門當戶對”的定義是什麽呢?客觀上來說,如果一男一女在同一個公司工作或者同一個學校讀書,那麽女方其實更加“西化”,而男的,因為融入的過程慢半拍,可能在新的社會麵前更弱勢,在女生麵前沒有優勢。也就是說,娶一個各方麵硬件(如工資,學曆)和自己門當戶對的本地華裔女孩,有一點點娶外國人的意思,軟件上略有一點配套問題。回國去搬運,搬來的是中國人,反而更加fit,大家更能夠相濡以沫,一起用一個協調的pace去融入新的環境。
另外,為什麽大家覺得回去搬來的,智商和各種“素質”會低一些呢?如果智商的定義是“做題”,那麽,國內考不上好大學的人,做題能力比美國本地畢業的小留學生,真的就差很多嗎?大家這麽看不起國內的教育?我在學校這幾年搞教學科研,是搞清楚了本地本科STEM教育水平有多爛的。國男找女朋友是過日子的,不是要leadership。特別是不喜歡西方各種文化,想過中國式的傳統夫妻生活的,搬運又未嚐不可呢?
有人問:楊老師你自己難道是搬運的?嗬嗬,我老人家結婚早,出國的時候已經有妻子了。我們兩人一起出來奮鬥,各種磕磕碰碰少不了。她是女生,更容易得到社會和同行的接納,在networking方麵也幫了我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