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學術的人都會發現,有些科研人員就是混日子,不好好做研究,整天灌水發文,搞基金。我在幾個領域都學習或工作過一段時間(物理,計算機,統計,生物),發現每一個大的領域裏麵,都有至少一個專業完全是垃圾專業。該專業一般來說有一個很大很酷又很容易理解,但是卻很遙遠的應用前景;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真的解決過問題,其理論支撐也很單薄。打個比方吧:這些專業號稱的應用前景是登月,但是做的事情卻是在地球上種樹。外行爬到他們的樹上往天上看一看,會發現月球好像是近了些;但是稍微有頭腦的人就知道,這棵樹再長一百年,也是不會上月球的:該專業跟登月其實關係不大。
但是這樣的專業,卻是學術界的顯學,一大堆院士專家在裏麵人模狗樣兒的胡說八道,在他們自己掌控的期刊上例行公事的連篇累牘。這些汗牛充棟的“學術論文”,並不是低端的“數據修改”或“圖片誤用”。就事論事,這些文章都是邏輯上技術上沒有問題的;但是整個專業全是無聊的浪費,而且一大堆人對此樂此不疲。這樣的專業為什麽能大行其道呢?聽說有個領域專門研究科學史的,不知道有沒有人研究垃圾專業是如何大行其道的。如果沒有的話,本文先嚐試分析一下科研領域的“垃圾專業”現象。
首先得指出的是,在科研還不是職業的時代,是沒有垃圾專業的。牛頓在英國管印鈔造幣,拉瓦錫是法國財政部長,波爾是丹麥足球隊守門員。這些人吃飽了沒事,做科研完全是為了情懷。後來的愛因斯坦的職業是專利局職員,想出來相對論和光電效應覺得好玩,才發文章的,絕無動機去挖一個大坑,讓晚輩後生有理由前赴後繼灌水營生。“垃圾專業”是科研職業化的特殊產物。
人都是要吃飯的。想象一下,一個智商平平能力一般的人,或者一個智商高但是很懶的人,被人忽悠讀了博士,趕鴨子上架得以科研為生了。要寫文章,怎麽辦?看看周圍的那些學霸出生的人,一個比一個精,而且一個比一個能熬夜幹活。自己啥也不會,或者懶得奮鬥,怎麽生存呢?舉個例子吧。搞計算機是要寫代碼的,搞數學是要推公式的;現在有人不會或者不屑於玩這些,但是別的地方找不到工作,得做計算機科學家或數學家:天地茫茫,我的前途在哪裏?好家夥:有個計算機專業不用寫代碼,隻要忽悠就夠了。我就去做這個專業!於是不會寫代碼的人報團取暖,搞出這麽個地盤,大家就都有飯吃了。那這個專業從業人員多嗎?計算機領域分很多專業,假設每個專業有5%的人不會寫代碼,還有5%的人懶得寫代碼,這些人都會轉行去那個不需要寫代碼專業。於是乎,大家會發現10% 的計算機科研人員都搞這個專業。任何一個正兒八經的專業,可能還不到10%的人呢!所以這個完全沒有用的專業,就成了顯學,在從美國到非洲的所有的國家的基金委都橫行霸道。所以“垃圾專業”的從業人員不是偷偷摸摸的,而是正大光明的,在學術界占有顯赫的地位。
那麽,如果“垃圾專業”完全不會對實際產生結果,他們如何向納稅人交代呢?這是個好問題。垃圾專業從業人員自出生之日起,就很重視justify自己的存在。這些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正常的有用的專業很可能不重視跟學術潮流,如果它們有一天變得沒有那麽有用,大佬們也拿不到錢了;但是“垃圾專業”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極為警惕的注視著周圍輿論的發展,永遠站在學術時尚的前沿。垃圾專業的人最喜歡上媒體麵對大眾,宣傳自己。除了“基礎理論科學研究的重要性”這個老生常談之外,他們會不斷地和其他有用的學科從表麵上“結合”。比方說,癌症很重要,他們的用例就假設是治療癌症。人工智能很火,他們就用人工智能的工具來分析做他們的數據。這樣大家盤根錯節,裏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家就不容易了。如果有人不知天高地厚,敢跳出來說:“垃圾專業的皇上沒有穿衣服”,那就是一杆子打翻N船人,絕對沒有好下場。
“垃圾專業”的行業風氣,學術水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即使不跳出來大聲嚷嚷,小青年們會不會悄悄的離開呢?當然會,垃圾專業在剛入學的博士生這個層次上“人才流失”是非常嚴重的。但是這裏就像是一個可以吃福利的收容中心,有理想的人走了,空出來的地方就就還有更窮的人來填。如果博士畢業還沒有“壯士斷腕”離開,很多人常駐時間久了,發現就在這裏待著也挺好,就懶得走了。垃圾專業的大佬的忽悠能力不一定比正常專業的大佬厲害,但是他們忽悠起來更敬業。正常專業的大佬除了忽悠國會給錢之外,還得做科研,夢想著得諾貝爾獎;因此他們是一半政治家,一半科學家。“垃圾專業”的大佬是全職政治家,所以更有能量保證該專業的資源。最後,由於有理想的人走了,相對來說,聰明人在垃圾專業發文章申請基金比在競爭激烈的有實際意義的專業容易一點。所以盡管有誌向的人會不斷離開,“垃圾專業”還是人丁興旺的;他們控製的期刊,會議,影響因子還是可以保證的。
以上就是“垃圾專業”為什麽能維持下去並發揚光大的原因。那麽“垃圾專業”是如何產生的呢?這,以我這個小蝦米的水平,就不容易下結論了。下麵是兩點猜想:
有的學科的大佬本來真心誠意的要創造一個專業,解決實際問題的。著名的例子就是物理裏麵的“弦論”。老大們當年把這些東西搞出來,好心好意要解決“創世紀”的問題。後來發現各種大毛病不斷:一會兒基本粒子的建模不對了,一會兒平行宇宙的個數不夠了;補丁打了裏三層外三層還是按下葫蘆起了瓢。老大們如果後悔了,會不會宣布失敗呢?對不起,晚了!就算老大們從善如流,勇於承認錯誤,他們的徒子徒孫不同意啊。由於社會的發展與演化,很多已經有教職的人以前從事的專業被淘汰掉,但是他們的位置是終身的。於是他們形成了“過剩科學家”階級。這些人就像金融市場上的閑散資金一樣,到處追逐可以簡單獲利的項目!他們非常容易被“垃圾”專業吸引,也去忽悠自己和別人都不懂的東西。弦論一產生,就成了灌水的溫床,無數人靠這個吃飯;以至於有個懷疑弦論的愣頭青在哈佛做了助理教授後都拿不到tenure了。當年的幾個“領銜主演”,現在沒有後悔藥可以吃。既得利益集團一旦生成,就無收手之餘地;從此欲罷不能,隻好硬著頭皮越做越大,千秋萬代一統江湖。
有時候大佬本人也未必是好意,“推陳出新”是為了繼續壟斷下一個時代。一個暫時還沒有成功的例子就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強推新一代的粒子加速器了。這個加速器威力是現在世界上最牛的東東的10倍,可以讓各種粒子在裏麵各種亂撞,“說不定”能產生改變世界的結果呢!其實我本來不知道這個所長;後來看到他跟不支持建加速器的挪被窩楊論戰,說“我們是世界四大研究中心之一”,還說“(老楊老了)黨和政府應該多聽還在科研第一線的中青年科學家的意見”。於是閑得慌的我查了一下他的論文,這幾年就沒有發什麽像樣兒的東西:光看最近三年,五十歲的“還在第一線的中青年”文章還不如九十歲的老楊!這下子該所長成了我的“垃圾專業”研究的一個好教材:五十多歲,沒有什麽科研可以搞了,但是離退休年齡又差太遠;於是推一個自己也不知道未來怎樣的新方向。這個粒子加速器一旦建成,真的是開一個新的方向啊,雖然誰也不知道粒子們撞來撞去會撞出什麽火花來。可以肯定的是,一大幫守著該加速器吃飯的利益集團會由此產生。
總之,“垃圾專業”是可以被大佬們有意或無意產生出來,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未來還會一直在學術界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好的科研人員一方麵應該認清楚哪些專業是“垃圾專業”,繞道而行;另一方麵應該尊重所有其他同行,包括“垃圾專業”從業人員的生存權,和他們和平共處,共享這個地球。
以上就是我對“垃圾專業”的初步認識。以後隨著閱曆的增長,我還會繼續匿名從事這項沒有被任何基金委資助的研究。我會從定性的分析逐步過渡到定量的研究。不過匿名有個問題,萬一這個研究得了諾貝爾獎呢,我上哪裏去領獎呢? ?
垃圾專業現在已發展成垃圾生態現象。
垃圾學刊難以計數;但從垃圾學刊追溯垃圾學者或有奇效。
超弦理論是不是垃圾方向,允許大膽假設;定論好像還早。我們外行也不願輕信。
類似的還有量子計算?
垃圾專業是個問題,不垃圾的專業的垃圾研究,垃圾論文問題也許更大。
這個世界總歸是垃圾比不垃圾多。
也許哪一天,垃圾發酵,成了寶貝也難說。
樓主雖然是物理專業,但是樓主上麵這句話錯誤地理解了超弦理論,超弦的問題在於平行宇宙的個數太多,而不是太少,所以超弦理論無法從理論上推導出觀測到的物理常數。
我前麵說了,不知暖化原因。不過暖化看來不是好事,看人類能做什麽可以緩解。
去找原因的,是否順便貢獻些解法?
do something,其邏輯也大概符合堅持持槍不去找槍害背後原因。嗬嗬
全球冰川消融,除了歸因於全球變暖,還有別的什麽解釋?
變暖原因不明,變暖的現象和後果還是挺清楚的吧。
難道是這個冰川指標還不夠事實,不夠 big?
弦論解釋一切,應該是 overfitting 的套路哈
---------------
wenxueOp 是真不知道暖化教在說什麽?不知道暖化教的關鍵是咬定暖化是人類燒碳造成的?
地球在緩慢變暖爭議並不大,冰川退縮幾萬年前就開始了延續到現在而已一萬年前半個美國埋在冰川下麵。 至於是否會繼續變暖和變暖的後果現代科學並不清楚,隻有暖化教徒自以為知道。地球經曆過四次冰川時期,也就是說地球至少暖化過四次。既然“科學”無法解釋前三次暖化是為什麽?有什麽理由相信他們懂得第四次?這不是垃圾是什麽?
變暖原因不明,變暖的現象和後果還是挺清楚的吧。
難道是這個冰川指標還不夠事實,不夠 big?
弦論解釋一切,應該是 overfitting 的套路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8sayIURUY
“大號螞蟻”指出的全球暖化,是科學史上最大的垃圾。尤其是涉及金元可能超過萬億。對全社會的危害難以估量。 所有全球暖化研究人士沒用擔心任何理論被證偽。一百年後地球氣溫是升高還是降低跟這些研究人士毫無關係。 更荒唐的是,這門學科成天討論全球氣溫升高幾度,連什麽是“全球氣溫”都無法定義,愛說多少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