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新聞,驚聞複旦大學青年研究員薑博士手刃數學院黨委書記,十分震驚。網上傳是在複旦工作6年沒有拿到長期教職,在書記宣布的時候直接割喉。看了他一分鍾的和警察的對話,感覺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學者;他一直都冷靜清晰的回答問話,直到說自己遭受不公待遇時一度哽咽。網上查了一下,此人39歲,統計專業。他跟我年齡相仿,專業相近;兔死狐悲,不禁心有戚戚焉。
薑博士2000年考入複旦大學數學係,2004年赴美留學,2009年博士畢業的時候發過一篇Annals of Statistics,統計學的頂刊。這可是很多學者夢寐以求的dream journal。有這樣的文章,在美國找教職應該問題不大吧?不過可能跟金融危機撞車,於是他又在NIH和Johns Hopkins 做了短期的博士後,然後回中國蘇州大學做副教授。奇怪的是他的位置好像不是體製內有編製的,隻有三年合同,三年合同到期,蘇州大學讓他走人。可能這時候他的那篇Annals還在保鮮期,複旦大學給了他tenure track 的“青年研究員”。這個青年研究員的稱號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網上說是副高職稱,正高待遇。正高待遇是個有意思的說法:到底多少錢呢?年薪人民幣10萬。我的個天哪,現在國內博士後都至少20萬啊。(我知道的深圳的50萬的都有。)複旦大學仗著自己牌子好,不怕青椒不來,給教員臨時工的位置,工資壓低到10萬!然後6年過去了,解聘!10萬也沒了。
這6年他做的怎麽樣呢?我畢竟也是搞過幾年統計的,對統計的期刊還是有些了解的。他去複旦以後發的期刊,如Bernoulli,還是有不錯的影響力的。其他的幾個期刊不能說多牛,但是也是大家認可的口碑不錯的地方。這幾年他文章不算特別多,但是一篇是一篇,沒有在垃圾期刊灌水。整體上,如果隻看publication record,在美國前100名的學校拿tenure應該是夠了的。那麽在複旦大學,居然拿不到?祖國崛起的如此之快?!總感覺不對勁。
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所以不敢妄言評論複旦大學的tenure標準。但是2009年的時候,他的Annals文章,價值肯定得有一個編製內的教職啊。我的Nature Neuroscience文章比他發的晚,當年都有國內一流學校邀請我去做正教授(同時支持我申請各種帽子教授)。Annals的分量,應該比我的文章高些吧。結果去了二流的蘇州大學,還是個沒編製的。總覺得是被哪個領導忽悠了,對方用白菜的價格買了個金娃娃。要知道,即使是北大清華的統計專業,很多教授(如果不是大多數的話)都是沒有發過Annals的啊。
回到國內一流大學評tenure的標準:好像他們就沒有客觀標準。招來一堆教職人員,讓他們競爭:你有10篇文章,別人有20篇,你就完了。這太殘酷了!在美國,哈佛麻省這樣的牛校,有時候這麽幹,但是大多數學校(排名20以外的)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招來的教職人員(tenure track),基本上就會保證這個位置直到退休。如果幹的不好,學校決定不給上tenure,就得走人了。但是一般來說,tenure的比例超過70%。上tenure的標準是一個多年不變的杠杠,例如拿到多少基金,指導研究生畢業,發幾篇水平還過得去的文章,教學評估不要太差等等。除了評估體係較為從容合理規範外,學校給新來的助理教授很多支持,如啟動基金,獨立領導團隊的資格,和招博士生/博士後的資格(在美國其實沒有“博導”這個說法,隻要是正規的教工,隻要有經費,都可以招學生和博士後)。而且頭兩年一般不教課或者少教課。在國內一流高校,這些“正常”的條件都成為要奮鬥的目標。青年教師要大量教課,申請經費,爭奪“招生名額”;很多時候還要給大教授打工。這還不算中國的年輕教師很多買不起房子,要各種折騰等著學校照顧的優惠價格的房子。
平心而論,其實不是國內一流大學的科研水平(或者說發文章的水平)大大的超過了美國的學校,而是大家對學校的定位有區別。美國的大學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讓大家好好做教學科研。所以他們給年輕學者一個相對合理的環境,讓大家能吃好睡好,有餘力做科研。不能說這個環境多麽舒適,但是在努力奮鬥的同時,至少讓大家能夠喘一口氣。隻要你不去哈佛耶魯,最後拿到終身職位的可能性還是相當高的。中國一流學校,把出文章看得比人的生活重要很多,讓大家惡性競爭,把年輕人壓的喘不過氣來。於是乎,在美國發過統計學頂刊的,才華橫溢的薑博士得跟一大推可能也很優秀的人才惡性競爭;最後還是他還是功敗垂成,望洋興歎之餘跟這個係統拚個魚死網破。被他割喉的書記,可能也不一定是大奸大惡的貪官,沒準其實也是係統的一個螺絲釘,成了替罪羊。
薑博士才39歲,在春秋正富的年華,做了這個沒人性的高校招聘和評價體係的犧牲品。他毀了自己的前程,不知道能不能給居廟堂之高的決策者一點驚醒,尊重一下年輕科研人員的生活的權力,讓人活得稍微舒適一點。其實話說回來,搞統計的高材生,哪裏不能混一碗飯吃呢?且不說data science好忽悠,在國內,一對一的輔導考國外大學的一小時能到1000人民幣;薑博士在複旦下崗了,隨便找個培訓學校的工作先生存下來,還可以像張益唐老師那樣東山再起啊。不知道薑博士會不會被判死刑。如果有關方麵能槍下留人,讓他在獄中繼續研究統計學,再發一篇Annals就好了。
我的博士後畢業後回中國,拿到很好的位置,經費比我的還多,手下一堆人做各種各樣的我現在沒有條件做的科學研究。我說實話有點羨慕嫉妒恨。她跟我開玩笑說,楊老師,你還在美國混幹什麽,回中國來吧,你至少能拿年薪X萬,經費Y萬。我心裏是清醒的很。我這個書呆子,回國是沒有能力適應那個殘酷又多變的係統的。感謝上帝,我在美國有一個長期教職,可以一簞食一瓢飲的做自己喜愛的科學研究,這就夠了。不需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回國“縱橫捭闔,建功立業”。在美國,沒準我也能“竹杖芒鞋輕勝馬”呢?
說了這麽多,本人覺得美國的tenure製度總體上比國內成熟,但具體到個案tenure製度的平衡機製在現實中能不能發揮作用就不好說了。
-----------
看了博主的文章,心裏更加難過!為那位不會混江湖的薑博士難過!因為我們都是不會混江湖的書呆子!所謂兔死狐悲!
-----------
報告楊老師,此文已經在國內微信上廣泛傳播了,在俺的高中同學群,投資群都有各種類型版本。
======================================
那個書記就是個二貨,自己找死。這種事應該是由學校人事處統一辦理,而且隻是簡單的給當事人發個email就可以,告訴當事人從那天起,學校與當事人的聘任合同終止,落款人事處,處長簽名。為啥書記要親自宣布啊,耍弄當事人啊,讓當事人當著眾人的麵出醜啊,
-------
沒人性的是美國大學的Tenure Track製度,被傳到全世界,中國的可能比較極端,但看看南韓台灣香港新加坡都是這類製度,那裏的競爭很激烈
------
記得大約十年前美國一個哈佛畢業的女博士幹了N年沒過Tenure,直接把領導一槍崩了。高學曆搞學問不是都那麽容易的。心態實在需要平些。
Annals在統計四大牛刊裏麵應該可以排第一。平均來說,Annals的難度肯定和CNS子刊甚至正刊是可以比肩的:我認識的人就很少第一作者發過Annals的,但是都能上TTAP。但是因為統計文章寫得比實驗科學的快,所以圈子裏麵的大佬更容易控製的死死的。比方說薑博士的導師,最近30年,平均每年發一篇Annals。所以到底Annals有多神,也不容易下結論。另外薑博士的導師跟那個書記長得還有點像,說不定薑博士新仇舊恨一起算了。:)
--------------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能力更重要啊 話說annals of statistics有這麽神嗎?annals of neurology 算好雜誌但沒好到那個程度吧。。。另外我們實驗科學很悲催 博士期間發nature也沒用 說起來都是導師的 要到博士後階段發大文章才管用找教職 不過獨立之後隻需要中等文章就能上T了 還是grant更重要 嗬嗬 你們做計算的可能錢沒這麽重要
-----
中國人隻要手裏有點權就能壓榨人,這是種文化。不管哪行哪業。大學、事業單位、企業、私營小企業,如果看不到這點就貿然回國,性格又不會通融必然受罪。中國沒有仁慈的文化,有權的人是非常刻薄的。
-------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這種行為其實是害了自己和當事人 然後可能造福了社會 如果統治階級能從中吸取教訓的話 在美帝很多悲劇促進了立法 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而薑文華畢業那麽多年,工作一直不穩,是他自己的問題,他沒有能夠客觀評估自己的學術能力,期望有點過高。
像他這種留過學的博士後去一所差一點的211,或者去普通一本大學,或者去企業上班。日子會很好過,不會像現在這樣狼狽。
現在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不止是學校製度問題,薑文華的個人能力不行的問題。而是與薑文華的品行與性格有關。“
“薑文華有才華,作為人才引進複旦,卻被複旦的“非升即走”模式害了。他是研究型學者,很難確保六年內能出成果,不能出成果,隻能卷鋪蓋走人。
複旦大學推出“非升即走”聘用製度,也是為了將崗位留給有能力的人,不想養閑人。
薑文華能力是有,可能不合適這個崗位。他當年與王偉葉、吳家麒一起獲得了複旦大學首屆校長獎,這是複旦大學設立的最高獎項。
王偉葉博士畢業後,回到高中母校當了一名數學老師,如今獲譽無數。吳家麒畢業後,創業成為一家投資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事業有成。”
”從薑文華的簡曆來看,他是一位優秀人才。曾經有機會進入耶魯大學工作,卻被國外的導師阻擾,進入美國一家統計機構工作。後工作不如意,回國發展。
薑文華回國後,曾在蘇州大學任教,但是到期後學校未跟他續聘。後又通過人才引進到複旦大學數學學院工作。
複旦大學從2007年起試行“非升即走”的人事聘用製度,按照規定,擔任講師6年後未能晉升為副教授,就必須轉崗或者不再續聘。
薑文華進入複旦大學,也是按照“非升即走”模式聘用。現在聘用期即將結束,複旦大學數學學院宣布與薑文華不再續簽。
薑文華心態崩了,做出來極端行為。”
----
殺人是不對的。但是殺的襠裏的領導。。。。。
--------
我本人在美國拿的博士,2013年海歸中國某985,13年海歸的時候,拿的是講師帶編製的,然後覺得委屈了,就立刻跳到了同城的另外一個985做了副教授,最高做到正研究員。2017年歸海美國100名左右的大學降等做了TTAP,我算是比較懂中國的大學的升檔。做的專業也是神經科學,是做cognitive neuroscience的。我的觀察是國內大學的升等並不是這裏人說的那麽不堪,如果你做的好,別人也無話可說,我工作過的兩所985都對生等有明確的標準要求的。當然你要是有關係,那是怎麽都行,但是也確實也有一套死板的評價體係,來保護不善於社交的人。比如第二所985甚至有公式來計算你的影響因子,比如第二作者算百分之幾等等,非常死板,但是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這樣保護了不善於社交的人。江博士的解聘其實很正常,中國的tenure-track其實隻用於很少一部分教授,中國的tenure-track可以比美國100名的學校難很多很多,進去的時候都知道這個難度,但是究竟有多難,那是可以因人而異的。江博士的文章發表情況是既沒有CNS,又沒有數量,所以是可上可下的人,如果學院並為他力爭,他就上。他的那篇牛文我不是專業的,不能評價,但是國內重視CNS及其子刊,合理不合理吧不好說,但是規則就是這樣。江博士的解聘其實很正常,他是可上可下的人,也就是說學院並沒有為他力爭。這事有兩個層麵:第一,解聘公平嗎?第二,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不公平的待遇。第一點見仁見智,不會有定論。第二點,江博士錯的太離譜,不值得同情。
“複旦,Rutgers Universit, NIH,Johns Hopkins University,Yale(因故沒去成)。”還有您提到的文章,他在美國前50名的大學做教授是完全可能,也是應當是最佳選擇!
雖然美國也未必就能讓他一帆風順,但許多數學家的行為無法讓現行黨委書記領導下的體製滿意,除非你出了大名,黨委書記得罪不起! 否則,許多行為古怪的數學家沒法呆下去。
象Grigori Perelman, 張益堂等。 這些數學家需要”領導“的大度和包容!
看看複旦那幾個網紅教授,絕不是他這種人呆的地方! 他不應當去複旦!
我在北京某研究院工作了近7年,直到最後一兩年要出國時才明白是"書記說了算“! 之前,我一直以為我們院的書記是“打醬油的”! :)
我自己就有些怪習慣,對官場一竅不通,始終不敢有海歸的奢望!
--------------------------
去個不入流的大學也行,銀子也不少拿,養活一家人沒問題,日子過得更輕鬆。
如果講供求關係,美國隨便一個三流學校的一個TTAP的位置,也是100個申請。我不認為蘇州大學和複旦大學的申請人比美國學校就多很多了。但是國內學校把“學術界大家找不到工作”這個有利條件用到了極致;美國人在這方麵還留一點餘地。另外國內學校招聘過程可能也有欺騙之嫌。我還是覺得不是供求關係的問題,而是人文關懷的問題。在國外,大家認為大學教師是一個有尊嚴的,做學問的位置;在複旦,他們認為大學教師是上課和發文章的機器,用幾年就丟了。其實我早就知道這樣的風氣了,昨天晚上十分驚愕是因為發了Annals 的同行(在我眼裏算高大上人士了)也圈進去了。
樓主,你的文章已經充分地、清晰地闡述了事實和你的觀點,正常的人都能看得明白。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去某些人的跟帖較勁和辯個明白。有些人的目的就是希望把你辯得“筋疲力盡”,從而失去繼續發類似文章的動力。希望樓主能明白這個道理。
————————
頂十1
從製度本身,一個很大的問題博主比較明確講,就是岸上80%的人計劃經濟,可以混日子。而剩下20%的人扔在水裏搞市場經濟,血拚。我們單位當年招聘新人,一堆藤校的本/碩,北清複交,比我們這些老家夥水平高多了,但是他們相互之間競爭有限的位置,太殘酷了。又不能把我們這些老家夥幹掉。
唯一的缺陷,政治稍稍有點不正確,千委屈萬無奈,毫無人性地殺人(且手段殘忍)就不對了,頂多隻能唏噓,一點也不值得同情。而且就算在頂級期刊Annals of Statistics上發文章,學術一流也不改變他是一個生活的糊塗蟲。那麽多機會,何至如此?製度/社會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和責任我認為更大-----他和一個擺攤小販被城管欺壓奮起反抗還是有區別的,人家真的可能無路可走,這個哥們是自己把自己框住了,不思考自己的問題,一味怪人家/社會。
從製度本身,一個很大的問題博主比較明確講,就是岸上80%的人計劃經濟,可以混日子。而剩下20%的人扔在水裏搞市場經濟,血拚。我們單位當年招聘新人,一堆藤校的本/碩,北清複交,比我們這些老家夥水平高多了,但是他們相互之間競爭有限的位置,太殘酷了。又不能把我們這些老家夥幹掉。
官場有官場的玩法。
美國謀生容易,國內難。
是官就有權力整你。
國內的官正處級以上的挨個槍斃可能有冤枉的,
隔一個槍斃一個肯定有漏網的,嗬嗬
正常途徑來說,係主任要申報。
懷疑是黨委書記沒收到好處從中作梗。
本槍對你本文的觀點完全讚同,我打字太慢,謝謝你說出我想說的意思。我把上次的post再發一遍,不算重複發表喔????。
“楊教授大牛!現在大多數認認真真在實驗室養兔子解剖小白鼠的,都會同意你的觀點。大家如果有興趣查以下這篇文章Marta Serr-Garcia, Uri Gneezy, "Nonreplicable publication are cited more than replicable ones", Sci. Adv. 2021; 7:eabd1705 21May2021.
我個人覺得中國的學術大躍進要對此負主要責任。現在要想回歸找個教職, 沒有幾篇IF20以上的文章估計的去三線學校了。我們係有一個學生comprehensive考了兩次,結果發了一篇Science,最近評上了青千,回一所985當正教授了。有意思的是他的導師(洋人)嚐到了甜頭,從中國招了幾個小鎮做題家,好家夥productivity連上幾成樓。想提前升正教授,係裏直接給拒了。最近幾個大基金不是沒有renew,就是拒了。有時候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我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當年放高產衛星,有一個公社書記怎麽努力也達不到萬斤 (by the way,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好像隻有1200公斤),經常被縣裏批評,沒辦法讓手下去隔壁公社打探以下。會來後告訴書記,別人是這麽這麽搞定的。書記說那我們也搞一搞吧,結果堆了個一萬斤。第二天一大早敲鑼打鼓去縣裏報喜(40歲以下的同學注意了,當年叔叔阿姨可沒有微信).結果剛出門,鄰居也敲鑼打鼓出來了。一問別人十萬斤。
本槍在國內的導師是老院士。有一次會母校,係裏請客,席間大家談到現在係裏對新老師IF的要求。我悄悄的問院長(我同學), 如果xx院士現在來申請,你們能不能給個講師?”
---------
樓主,你的文章已經充分地、清晰地闡述了事實和你的觀點,正常的人都能看得明白。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去某些人的跟帖較勁和辯個明白。有些人的目的就是希望把你辯得“筋疲力盡”,從而失去繼續發類似文章的動力。希望樓主能明白這個道理。
殺人自然要受到懲罰和譴責。手裏有點權力就醜態畢露的國人也要想想因果。
-------
我的意思是如果導師有一定名氣的話,掛導師的名字會大大提高文章接受率。另外我覺得年薪不太可能隻有十萬,如果是有編製的話還說得過去
------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貢獻如何,旁人並不清楚,不應該評價。我的看法是:為啥蘇大不給他正教授,其實這個情況可給可不給,並沒有定規。那他為啥他願意去蘇大,我們都不知道,他願意、他高興,別人能說啥?凡事不可極端,殺人報複太瘋狂,必受法律製裁,在美國也不可能容忍tenure不過就殺人。時也命也,令人磋談。
我的意思是如果導師有一定名氣的話,掛導師的名字會大大提高文章接受率。另外我覺得年薪不太可能隻有十萬,如果是有編製的話還說得過去
-------
當事人那片文章是和導師合發的,內行人明白反映不了自身的研究水平,不少學術雜誌也是很勢利的。美國的學術圈也不是象牙塔,晉升也不全在學術水平,隻不過總體上比國內人性化。
當事人那片文章是和導師合發的,內行人明白反映不了自身的研究水平,不少學術雜誌也是很勢利的。美國的學術圈也不是象牙塔,晉升也不全在學術水平,隻不過總體上比國內人性化。
學校一般都不願意把晉升條件細化,否則校方的操作空間就不大了
------------
人在國外謀生,起點要求低,人際關係相對簡單。
---
也許“相對簡單”,可真的不絕對啊。
數據點:複旦招ttap並不說清楚tenure標準, n = 2。
就不一一回複了。感謝各位支持的,也感謝 tianjinwang1 和 三聖鄉隱士 兩位的不同意見。這裏給您二位回複一下:首先我沒有說他的文章應該在複旦夠tenure:咱也不知道人家複旦有多牛。但是美國的tenure rate 是大大高於國內的。您舉的例子,Cornell 和 Vandy,統計係的tenure也是70%以上的。複旦的我不知道;但是我聽說武漢大學有一次100多人隻留4個的,那是不是沒有把人當人呢?中山大學一下子招了8000個,大多數不是炮灰嗎?另外美國TTAP一般給到年薪10萬,大約是公司比較厲害的程序員的一半。中國的好一點的程序員給50萬人民幣起,複旦隻給10萬,這裏又沒有把人當人啊。最後,我的博文討論的重點:2009年的一篇Annals,不夠在蘇州大學拿個有編製的正教授?蘇州大學10年前的時候定位也是美國前20?我們就看今年,複旦和蘇州大學在職的所有統計教授加起來,有沒有一篇Annals?
---
也許“相對簡單”,可真的不絕對啊。
數學講就精確,數學家更容易追求精確完美,而現實世界其實是亂做一團。
1. “在美國前100名的學校拿tenure應該是夠了的。那麽在複旦大學,居然拿不到?“
回答:是的,完全可能拿不到。因為複旦的自身定位遠高於美國前100.
2. “在美國,哈佛麻省這樣的牛校,有時候這麽幹,但是大多數學校(排名20以外的)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回答:問題就在於複旦認為自己本就可以和美國前20的學校,平起平坐。
—————
國外有啥不一樣嗎?
謝謝介紹。
此前還以為是他的精神健康出問題,沒有科研成果導致, 原來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