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複旦薑博士手刃領導的各種評論刷屏,也帶出來很多關於美國終生教職(tenure)係統的介紹和比較。不過看著看著,我發現有些論者沒有區分真假終生教職係統。特別是今天早上,一位博主居然寫到:“但是在美國生物醫學領域,所謂終身教授也隻是一種榮譽而己,因為大家都是靠自己的才華爭取到的研究經費養活的,沒有了研究經費照樣會采取各種措施逼你走人。對於從事實驗科學的教授,基本上沒有終身教授的說法,你必須永遠努力。” Wait!多年奮鬥拿到的美國終生教職搞半天隻是“榮譽”?沒有孔方兄就卷鋪蓋走人?國內的讀者看了,會覺得咱們在美國混的,好像還不如複旦大學吧?
所以這裏我就拋磚引玉,寫一篇關於美國私立醫學院的(在我個人看來是“假”的)終生教職係統。搞生物醫學的青椒,隻要在其他的係統裏麵(比如在一般的Faculty of Science 的生物係,或者一些公立醫學院),其實拿到終生教職後還是很有保障的。(得聲明一下:美國太大,係統太多;我隻是介紹我知道的部分。以偏概全之處,煩請不吝指正。)
首先介紹我自己對“tenure”的原來的意思的理解:tenure,意思是終身教職,除非犯了大的錯誤,學校不得解雇。你可以說該係統是保障學術自由,也可以說是養懶漢。無所謂,反正這就是我理解的終生教職係統的規則。
但是在以哈佛耶魯為代表的精英私立醫學院裏麵,嗬嗬,這個係統有個bug:終身教授的工資,有很大的比例,從50%到95%不等,從經費裏麵出。其實仔細算算這個“比例”本質上是超過100%的。為什麽這麽說呢?NIH有個概念,叫“indirect cost”,也就是說,如果該教授從NIH能拿到一筆經費,NIH再單另給學校一定比例的錢,這個比例從50%到100%不等。好像每一段時間學校可以跟NIH 談判討論這個比例。我也不知道是怎麽justify的。感覺跟學校的地點和排名有關?拿一個典型的美國前30的醫學院來說吧,教授tenure之後有25%工資從學校出,NIH給的基金indirect cost 比例70%。假設該教授工資20萬(包括benefit);那麽她拿到15萬的經費就夠給自己發一年的工資了。但是NIH還要給學校(本質上其實是她要上繳)15 x 70% = 10.5萬;學校從這10.5萬裏麵拿出來5萬給她發工資,還賺了5.5萬呢。注意教授拿的基金隻有一小半是發自己的工資的:還要給博士後學生發,還有做實驗;有的學校還收實驗室空間的租金。教授得搞錢把這些賬單都cover住;這些所有activity都帶著70%的indirect cost。所以辦一個醫學院挺容易,讓這些老九們自己找基金給自己發工資;誰沒錢就趕走,再招一個風華正茂的青椒繼續給學校賺錢。這種自己給自己發工資的係統,叫“soft funded”。相比較而言,給教授保證工資的生物係,統計係,以及有些州大的公立醫學院,叫“hard funded”。在hard funded 的係統裏麵,青椒們隻要前五六年幹的好就可以保障一輩子;後麵沒錢了,得多做教學和服務的工作,再慢慢把科研搞起來,卷土重來東山再起。在soft funded的係統裏麵,沒有經費怎麽辦呢?走人唄!所以這是個殘酷的係統,教授們得一輩子保證拿到基金。換句話說,不是真正的終生教職係統,是個山寨的!
所以說這些soft funded的私立精英醫學院,表麵上叫的是“Medical School”,其實正確的名字應該叫“Company of Medical Research”。一般的公立學校,或者私立學校的生物學,統計係,是沒有這個問題的。當然,那些地方也是非常重視基金的:學校有收入當然好,而且沒有錢怎麽做科研?但是大家的driven motivation是不一樣的。在很多私立精英醫學院,在學校的係主任院長看來,錢是目標,科研是手段:為了搞錢得做科研。但是hard-funded 的地方,科研是目的,錢是手段。在hard funded 的學校,如果大家都沒有基金,不從NIH拿到 indirect cost,係主任和院長也是相當難受的,也會給不幹活的人施加壓力。但是總體上來說,大家的 indirect cost,起碼是在一個pool裏麵,而不是自己關係到自己位置的穩定性。
有人會問了:soft-funded這麽殘酷,為什麽最牛的人都願意去呢?這裏原因當然非常多啦。我寫幾條:(1)soft-funded的地方工資定的高:這個很容易理解,反正是自己賺的嘛。(2)教授治校,而不是行政。有經費的教授,如果跟係主任搞不好,帶著經費走人完事。係裏的indirect cost就沒了!行政人員(如財務,IT等)都是靠教授的indirect cost 發工資,自然要好好給教授服務,而不是各種刁難。普通公立學校,係主任和行政人員地位更高,一般教授發言權少一點。(3)教學任務很少,可以集中精力做科研。這也很容易理解,工資從NIH來,不需要教學太多。(4)教授的位置多。Hard-funded的學校招一個人,要養她一輩子;soft-funded的準備5年的啟動基金和工資,就夠了。好的醫學院,一般兩個R01就可以上tenure,其實就是indirect cost能把啟動基金和前幾年的學校發的工資掙回來。(5)啟動基金高。一般soft funded 的地方啟動基金可以到一兩百萬甚至更多,有利於年輕人的事業起飛。(不要忘記了,這些錢是“投資”,不是“讚助”哦!)(6)生源好,資源好。這些都是名校的效應,其實如果它們都改成hard funded,也不會少了。(7)最後,遇到天災,如金融危機,COVID-19疫情什麽的,先裁人的肯定是州立公校。Soft funded的私立醫學院,反正不從政府拿錢,有NIH經費;隻要NIH不砍錢,短時間內,他們反而更穩當。(不過注意天災N年才來一次哦!)
話說回來,誰不希望自己的工資是穩定的呢?在soft funded 的係統裏麵,我也認識個別的大牛是hard funded的。有兩個渠道:(1)在本校的生物係也兼職。比如哈佛麻省的Broad Institute裏麵的大教授,就有在生物係有位置的。這樣,有經費的時候在醫學院吃滿漢全席;沒錢的時候回生物係吃共產主義大鍋飯。(2)跟學校談判:我今天有兩千萬基金,你能不能讓我的工資一大部分是學校發一輩子的?不然我就走了。學校如果相信這哥們每幾年能一直拿兩千萬,就從了。我知道UCLA有大牛,就是名義上soft,其實有20萬是學校保障的。(當然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完全沒有任何條件。)
以上就是對美國精英醫學院的soft funded係統的介紹。總結一下:soft funded是美國醫學院的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不能代表美國的tenure係統。一般的tenure係統還是大多數。這些soft funded的精英,有怨聲載道的,也有覺得挺好的。他們的科研成果確實比我們這些hard funded的多。哪個係統好,大家自己都有判斷,用腳投票。
-------------
會知道的 我審grant的時候會看biosketch 和publication record 是不是最後作者 有時候還會上網去查 大部分reviewer都會看
------------------
教授你自己的係列趕快更新啊,我們還等著看下文呢
----------------------------------------------
其實那麽多人申請,study section的人真的會知道是不是獨立的嗎?
Soft funded主要是醫學院係統,所以說醫學院是假tenure。但醫學院很多教師本身是MD,不差錢
-----------------------------------------------
我的專科醫生就是從哈佛醫學院醫院fellow 訓練完後幾年到本城一大醫院係統做MD,同時做大學助教授。
--------
醫學院的教授是MD,醫生可以開診所掙錢很多不會在乎tenure.
-------------
哈哈 楊教授你引用的我也看過 這位自己說過是在Washington U at St Louis,號稱頂尖醫學院 title是associate professor 貌似在一個大組裏麵做而非完全獨立 隻要大老板一直有錢可以一直幹下去 這個學校聽說是不區分research professor和professor的 對外都是一樣 但圈子裏的人應該會知道是不是完全獨立 在審grant的時候可能會區別對待
----------
在我們(非醫學,非理工)領域,tenure是真的鐵飯碗,用深度教授的話來說,每個職位都是hard funded。而且的確是“終身教職,除非犯了大的錯誤,學校不得解雇。”另外明文規定,萬一學校某係辦不下去要關係,學校有義務為我們在其他係找到相近工作。
--------
有學到新東西了!謝謝博主的好文章!
-----
漲知識。謝謝好文章。
----
Soft funded主要是醫學院係統,所以說醫學院是假tenure。但醫學院很多教師本身是MD,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