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青梅煮酒論學術期刊

(2021-05-28 22:22:05) 下一個

搞科研的都知道publish or perish,發文章是生存的基本要求。現在這年頭,各種各樣的期刊實在太多了。特別是生物醫學方向,各種新期刊如雨後春筍。那麽有了好的成果,投稿應該去哪裏呢?老九們在一起,最喜歡爭論的就是哪個期刊容易進去,哪個期刊被大家高度認可。本文拋磚引玉,胡說八道,以博一笑。

最好的期刊,當然是CNS:Cell,Nature,Science。這些期刊,影響因子高,又有很長的曆史。他們是王者,應該沒有爭議。除了這幾個“教皇”級的以外,他們的子刊也是很牛的,如Nature Biotech,Nature Materials,Cancer Cell也影響因子非常高,而且不容易進去,並且得到廣泛認可的。發了這些期刊,個人感覺認可度和CNS正刊差的不多。有些子刊,如Nature Neuroscience,Science Transl Med,Nature Microbiology影響因子不是那麽高,但是在該專業是唯一的子刊,影響因子也在15以上。這些子刊,在西方國家,可能認可度跟高影響因子的子刊是可以比肩的。

上述期刊都是很牛的,但是一般小民發不了。為什麽呢?這些期刊的編委,都是所謂的“專業編委”。他(她)們是全職為期刊工作的,多數是領域裏麵的大鯊魚(如院士,什麽獎得主)的學生或者博後。他(她)們本來可能是想做學術的,但是由於方方麵麵的原因沒有做教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的學術水平沒準兒還不如一個一般學校的教授。他們對科學研究發展的方向有靈敏的嗅覺,每年有自己的計劃推進這些方向的發展。這裏就有個問題了:他們跟誰討論決定下一個方向?他們決定了下一個方向後會先告訴誰?毫無疑問是他們的以前的導師和同事。這樣,一般的小民,如果不在圈子裏麵,就不容易進去了。除了方向以外,審稿也是可能有偏見的。選什麽樣的人審稿,直接決定這篇文章的命運。極端的情況下,編輯如果想收這篇文章,可能找3個投稿人的朋友或者肯定會給出友好意見的人去審。這些期刊,極其重視發最新的東西,一定要在T台上走在最前麵。我就知道有一次Nature 和Science的編輯,求著一個作者把文章發他們那兒去,為的就是要做leading-trend。因為他們太強調“新”,常常有不靠譜的東西發表,比如韓春雨同學的Nature Biotech,還有很多大牛的文章。有時候為了新,為了酷,一定要跟流行,老太太穿三點式上T台走秀也常常發生。(個人偏見:Cell最喜歡幹這種事。)

除了以上CNS等“皇家期刊”,還有很多行業協會的會刊,影響因子在10左右的。我個人認為,這就是“有高影響力的”的期刊的門檻了。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的係統,大家看其他專業自己不懂的東西,往往看一下這個期刊的影響因子,如果大於10,那肯定不會是垃圾,放心看就是了。這些期刊的編委,一般都是教授。當教授的,當然沒有時間像經營自己的公司一樣去經營這個期刊,所以他們不怎麽重視“我這個期刊今年的品牌是什麽”。相反的,他們對今年發什麽文章心裏沒譜:作者投過來什麽文章多,他們就收什麽(當然要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因此如果一般小民不知道今年的leading trend 是啥,或者不屑於追新(星?),在一個化石級別的方向上深挖出一塊還算有點用石頭來,這些僅次於CNS及其子刊的行業翹楚期刊還是發得了的。這些期刊,編輯往往包括大鯊魚和一般資深教授。這些期刊可能對平民百姓稍微容易一些。

除了上述行業頂刊以外,還有一些影響因子5左右的所謂很紮實的(solid)期刊,如JBC,Bioinformatics,Journal of Neuroscience,Journal of immunology,Genetics等等。這些期刊往往是某個行業受大家關注很多的期刊,有的還有百年曆史。能在這些上麵發文章,雖然不能保證肯定有飯吃,基本上也算在領域裏麵立足了。這些期刊,應該文章質量過硬就上的去,不需要是大佬或者他們的圈子裏麵的人。

影響因子小於5的,就不好說了。有的期刊,影響因子非常低,但是也是很牛的,不容易進去的。比方說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是一個有50年曆史的老刊,但是老是喜歡發一些極為艱深的理論,搞得大家看不懂沒法引用,所以影響因子還不到2。這樣的期刊本來在領域裏麵還有一席之地的,但是後來有人搞出來一個叫Open Access的東東,把整個學術出版圈子帶到溝裏去了。於是這些影響因子低於5的傳統牛刊,大概都不好生存,淪為末流(或幹脆關門大吉)是遲早的事。

好了,我們來講講Open Access這個怪獸。以前下載文章都是要交錢的,還很貴呢。咱中國以前窮的時候,有些正規的科研院所都沒錢以學校的名義買版權,而是找一個人的名字去買(然後大家都用這個人的賬號),就便宜多了。各種盜版,如俄羅斯的Sci-Hub,就一個人下了之後“造福全人類”,直接給大家免費下載。後來發生了哈佛大學的Aaron Swartz惡意下載事件,導致法律糾紛以至於當事人在宣判前自殺。於是大家覺得科學研究的成果應該是公開的,不應該搞得窮人(或窮國家)看不起論文。一堆有理想的大佬搞出來一個期刊係列,叫“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免費下載。運營期刊是要錢的,錢從哪兒來呢?大佬們說,不能我們出啊,那就讓作者出吧。這個模式下,寫文章的人出錢,支持期刊的運營。如果寫文章的人來自非洲(或者確實沒有經費),那麽根據規定減免。這樣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免費看文章了。Open Access有個好處就是引用會高一些,因為讀者不交錢下載方便,自然引用也就方便了。我知道的PLoS係列當時有名的一篇文章就是人類基因組測序的Venter Genome在PLoS Biology上發表。

本來Open Access是好事情,但是大佬們順便又幹了一件事情:搞了一個叫PLoS ONE的期刊。大佬們覺得CNS這些雖然自己可以掌控,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有個期刊,不讓審稿人刁難,隻要是正確的就簡簡單單直接發表該多好啊。於是他們在PLoS係列中整出來這個PLoS ONE。結果也不知道是他們計劃中的,PLoS ONE成了大金庫,賺的錢遠遠高於運營的成本。算一算:每一篇文章一兩千美元(記不清當年多少了),一年發2萬篇,就是幾千萬了。由於Open的好引用,加上大佬們的高質量文章被CNS拒了的就直接去,PLoS ONE這個地攤級別的新“學術小販”的影響因子一度高過百年老店JBC。(打假大師方舟子讀博多年,最好的文章就是JBC哦!)於是更多人投稿PLoS ONE,他們一下子就盆滿缽滿了。

這下可搞出商機來了。Nature不高興了:我們是皇家,怎麽能讓你們賺錢?!於是推出Scientific Reports,和PLoS ONE搶生意。其他各出版社有樣學樣,紛紛推出自己的“姐妹刊”。辦一個新的Open Access的期刊幾乎沒有任何成本,於是成百上千的這樣的期刊湧現,但是都沒有Nature旗下的SR賺錢多。後來CNS皇族又覺得低端的影響因子3-4的地盤不夠大,要在影響因子10左右的地方圈錢,於是Nature推出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推出Cell Reports,Science推出Science Advances。收的發表費用大約5000美元以上。這些期刊,由於有皇家期刊的稿源,影響因子一下子就上了10左右。CNS的名字好,又有高影響因子,很多作者是趨之若鶩。食髓知味,CNS在“高端”收費期刊的路上狂奔。最近Cell出版社一下子推出很多強製Open的雜誌,收費基本上都在5000美元這個級別上,其中兩個要9000美元,簡直就是搶錢。

這下子傳統專業期刊不好受了,影響因子一路下跌,很多不強製Open Access的都跌到10以下 了。那麽這些新貴們的影響力(reputation)怎麽樣呢?我個人認為它們不如那些以前正規的傳統期刊,比如Journal Neuroscience,Genome Research,Genetics等。我有精心打造的好文章,肯定先投傳統的,進不去再試Nature Communications。但是不同的人的想法不一樣。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回中國去找工作,肯定是影響因子為王了。而且畢竟名字裏麵有CNS,外行聽上去也很好聽。(所以大家不要跟著我走!)

在世界的東方,中國崛起了。有幾個中國的期刊影響因子都出人意料的高,如Science Bulletin, Cell Research,都超過10了。這些期刊我不懂,不敢妄議;但是在西方圈子裏麵,它們的聲望還有待大家接受。我知道在美國有人發Cell Research沒有過終生教職評審的(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enure)。如果是在西方有名的10分的其他期刊,可能會認可度好一些。

中國人一旦搞明白了係統,就會把它用到極致。在低端,仿造PLoS ONE,中國人搞出了兩個收費期刊係列:一個叫MDPI,一個叫Frontiers(Frontiers好像不是中國人創辦的,但是現在很多編輯都是中國人。)這兩個係列辦了無數的灌水期刊,文章質量慘不忍睹,但是很多影響因子比5高。這是什麽回事呢?說實話我也看不懂,這裏僅僅是一個猜測:中國係統裏麵很多拉幫結派互相引用的,常常是無關的文章也“刷引用”。(因此出現曲阜師範數學係引用數超過清華複旦的笑話。)MDPI的灌水雜誌,有中國人刷,就能保證影響因子。相反的,JBC,J Neuroscience這些嚴肅期刊,中國人進不去,影響因子就不能保證了。這些中國人控製的水刊,我個人認為,即便影響因子超過傳統期刊,其水平也差了一大截。大家千萬不要貪圖它們的影響因子,把自己正兒八經的文章投過去。當然如果你就是要灌水(如本科生畢業設計),那能發的地方多得是,PLoS ONE,SR,MDPI或Frontiers 其實都無所謂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2)
評論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lac2003' 的評論 : 是啊,大佬把持的,就容易發。:)

------
曾經認為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Medicine等都是很不錯的期刊,發表的文章肯定都是很牛逼的,後來才知道不一定。 有時候,"It is not what you know, but who you know”? 一些大牛的學生,或者朋友就是這些期刊的編輯,大牛在這些期刊發表論文就是小菜一碟呐...
Lilac2003 回複 悄悄話 曾經認為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Medicine等都是很不錯的期刊,發表的文章肯定都是很牛逼的,後來才知道不一定。 有時候,"It is not what you know, but who you know”? 一些大牛的學生,或者朋友就是這些期刊的編輯,大牛在這些期刊發表論文就是小菜一碟呐...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槍HK' 的評論 : 謝謝指導。有意思!老老實實做事情的肯定比不上浮誇的。聽說袁隆平其實也是有點inflated,他的1200是他自己實驗室種的,農民的水,肥,和人工除草跟不上,大概隻能種出600或700。不過國內找工作應該暫時還沒有這麽難吧,我的博後兩篇IF=10的也拿到985的獨立PI的位置了。
老槍HK 回複 悄悄話 楊教授大牛!現在大多數認認真真在實驗室養兔子解剖小白鼠的,都會同意你的觀點。大家如果有興趣查以下這篇文章Marta Serr-Garcia, Uri Gneezy, "Nonreplicable publication are cited more than replicable ones", Sci. Adv. 2021; 7:eabd1705 21May2021.

我個人覺得中國的學術大躍進要對此負主要責任。現在要想回歸找個教職, 沒有幾篇IF20以上的文章估計的去三線學校了。我們係有一個學生comprehensive考了兩次,結果發了一篇Science,最近評上了青千,回一所985當正教授了。有意思的是他的導師(洋人)嚐到了甜頭,從中國招了幾個小鎮做題家,好家夥productivity連上幾成樓。想提前升正教授,係裏直接給拒了。最近幾個大基金不是沒有renew,就是拒了。有時候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我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當年放高產衛星,有一個公社書記怎麽努力也達不到萬斤 (by the way,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好像隻有1200公斤),經常被縣裏批評,沒辦法讓手下去隔壁公社打探以下。會來後告訴書記,別人是這麽這麽搞定的。書記說那我們也搞一搞吧,結果堆了給一萬斤。第二天一大早敲鑼打鼓去縣裏報喜(40歲以下的同學注意了,當年叔叔阿姨可沒有微信).結果剛出門,鄰居也敲鑼打鼓出來了。一問別人十萬斤。

本槍在國內的導師是老院士。有一次會母校,係裏請客,席間大家談到現在係裏對新老師IF的要求。我悄悄的問院長(我同學), 如果xx院士現在來申請,你們能不能給個講師?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白釘' 的評論 : 謝謝關注。
白釘 回複 悄悄話 好文。一言難盡,欲說還休。
白釘 回複 悄悄話 好文。一言難盡,欲說還休。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井觀天' 的評論 : 這可不敢當。寫一點不太一樣的東西而已。。。有空常來看看。:)

------
深度一來就不同凡響,對文學老城開始改造,上了一個檔次。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哦 這個挺有意思的 原來醫學院也有75%的position 自己還是要出3個月暑假工資 我們就是這樣的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深度一來就不同凡響,對文學老城開始改造,上了一個檔次。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很多排名不高的公立大學也有醫學院。這些醫學院的biostat有不少教學任務,是hard-funded的。多數是75%,跟一般的生物係一樣。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你這分析是有道理的 community很重要 我們領域很多做好的的大佬一般是Neuron - Cell Reports - eLIFE / JN 所以我們就主要是試這幾個雜誌 有些做得好的朋友走Nature Neuroscience - Nature Communications 所以我知道NC在我們這圈子也是很難發的

在Neuron和Nature Neuroscience之間選擇 我個人喜歡Neuron,感覺雖然Nature Neuroscience分數比Neuron高挺多了現在 但經常在NN上有看到文章會感歎這種文章為啥能發NN?可能我對文章的衡量還沒到NN編輯的水平 :)Neuron感覺更嚴謹一些 Science Advances我審過也投過 身邊有大佬經常發 感覺是一個大佬俱樂部 但文章水平上下參差比NC或CR還要大 有很多大佬關係文章

您醫學院有比較明確的政策能cover 12 months salary regardless of grant?這種醫學院很少見的 很多係都是soft money based職位 一旦整個係的R01 income不夠大多是很難cover全部工資吧?感覺隻有非常有錢 clinic收入非常高的係才能像你說的provide 12 month hard money(我隻聽說過一個,是一個特別好的醫學院) 您還自稱在二流的醫學院 能cover 100% effort我可不覺得會是二流醫學院 :)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謝謝!有空常來指導!

------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不同領域的Frontiers檔次肯定不一樣,我和您不在同一領域,所以不知道何為BMC,所以抱歉無法回答。謝謝您的分享!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謝謝分析。我和我愛人都在這個學校,又是hard-funded的醫學院,估計不會跳槽了。也沒有這個水平。:)其實我覺得NC,CR,SA這些航空母艦不一定reputation更好。假設我們從來沒有發過IF=20的大刊,我有3篇NC,你有3篇Genome Res;現在我們都投Neuron或Nat Neuroscience,專業審稿人會更尊重誰呢?我對NC的意見是editor太多,審稿人太雜,有明顯錯誤的文章發了也不少。CR和SA我不熟悉,但是NC真的不是很solid的期刊。就是一個high-profile的選秀舞台,大家都搶著去唱3分鍾。每一個期刊都有自己的讀者和作者群,這些人在一起互相捧,發多了就進了某個圈子了(比如Bioinformatics,Genetics這些5分的期刊都有自己的年會。);NC這樣的大超市,community在哪裏呢?如果能夠連著發幾篇,誰認可呢?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這個策略是對的 不過楊教授如果以後準備跳槽的話就要考慮更廣闊的潛在受眾了 Nat Commun,Sci Adv,Cell Reorts因為發的多 門檻也不低 知道的人就多 現在專業雜誌和這種航空母艦比真是比較艱難了

他們定價9000可能也算沒有辦法 以前聽說過如果Nature要完全open access 一篇文章必須要收好幾萬 因為據稿率太高 編輯時間都花在被拒的文章上了 nature一年才發1000篇不到 他們算下來是很難完全open access的 定價越高的雜誌表明據稿率越高 越selective ;)不過你也說的對 大部分實驗室其實也不願意花9000去發文章的 這些新雜誌最終影響力能怎麽樣還真不好說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不同領域的Frontiers檔次肯定不一樣,我和您不在同一領域,所以不知道何為BMC,所以抱歉無法回答。謝謝您的分享!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Cell Reports一口氣辦了3個子刊。所以Cell Reports Methods肯定不會好到哪裏去。我本來就不喜歡這些CNS家族的Open Access的幾個大刊,投Cell Reports也是被其他專業期刊拒了沒有辦法。我投文章要注重兩個標準:(1)我們專業的人認可這個期刊;或者(2)在我們係大家都知道。Cell Reports Methods不符合任何一個條件,還要收5200. 現在我打算投4,5分的專業刊了。其實我很懷疑那些9000塊的Cell 期刊是不是影響因子上的去。我見到的人,沒有不嫌貴的。(完全靠幾個大鯊魚,它的影響因子真的行嗎?)

----------------
嗯 我們是實驗神經科學 所以看看你們計算背景neuroscience挺有意思的 又算同行又差別很大 嗬嗬 Cell Reports Methods前麵也掛Cell 質量應該還行?楊教授可以看看這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估量一下 主流的10分雜誌是很難發啊 Cell Reports也算這個檔次的了 不知道後麵加一個methods最終會到什麽檔次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嗯 我們是實驗神經科學 所以看看你們計算背景neuroscience挺有意思的 又算同行又差別很大 嗬嗬 Cell Reports Methods前麵也掛Cell 質量應該還行?楊教授可以看看這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估量一下 主流的10分雜誌是很難發啊 Cell Reports也算這個檔次的了 不知道後麵加一個methods最終會到什麽檔次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正因為參差不齊,整個Frontiers的品牌是不太好的。總之我們搞計算的出文章快,我這幾年文章光看數量在係裏是遙遙領先那些做實驗的。正因為數量多,我最怕別人說我灌水。所以隻要有可能被人說水的期刊,我是不投的。寧可投那些IF小於3的默默無聞的專業期刊,也不會投著名的水刊。投了之後把CV搞得花裏胡哨的,係裏的大佬就說我文章多其實水平不行了。

----------
Frontiers比BMC還真類似,我覺得是同級的。 但Frontiers擴張太厲害 光Frontiers neuroscience就有無數種更細分類的system neuroscience,cellular neuroscience, aging neuroscience,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這樣搞法我覺得質量參差不齊會非常誇張 感覺隻能邊角料小課題的東西可以試試投他了 否則好東西發那裏 這麽多奇怪的雜誌名字都把人頭搞昏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是啊。你可能是做實驗的感覺不明顯,有了這些新子刊,我們做計算的最容易被推到新子刊去了。最近我們的一篇文章被Nat Comm拒了,投Cell Reports,editor說我的文章是methods,所以熱情推薦去 Cell Reports Methods(也是$5200的),我怎麽想怎麽覺得以後越來越難發10分的大刊了,為了新期刊有貨源,我們搞計算的文章被到處踢皮球。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Frontiers比BMC還真類似,我覺得是同級的。 但Frontiers擴張太厲害 光Frontiers neuroscience就有無數種更細分類的system neuroscience,cellular neuroscience, aging neuroscience,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這樣搞法我覺得質量參差不齊會非常誇張 感覺隻能邊角料小課題的東西可以試試投他了 否則好東西發那裏 這麽多奇怪的雜誌名字都把人頭搞昏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我去瞄了一眼 現在Cell Press瘋狂擴張啊 估計被Elsevier這個大資本家收購之後被迫向錢看了 搞出來Joule, med,Heliyon, iScience, Patterns, The Innovation。。。無數新雜誌 iScience我身邊有人投, 貌似類似Plos One, Scientific Reports但比這兩個好點。其他都沒聽說過。。。看下來“The Innovation”最神奇,掛在Cell Press但是和中科院合辦的!?感覺這樣搞下去Cell Press這個金字招牌被Elsevier給濫用了 人都分不清各個雜誌的定位了

Genomics前麵可是帶“Cell”的 作為親兒子“子刊” 收$9000還是便宜你的 :)

--------------------------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Cell的兩個叫Patterns 和 Genomics。都是9000的。如果今天投,有打折;但是長期價是9000.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謝謝關注。謝謝指正。以後不說Frontiers 跟MDPI一個檔次了。:) 不過您覺得Frontiers的水平到底在什麽層次呢?比BMC 係列如何?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很高興看到您大談“期刊”而非“雜誌”,點讚!但作為“reviewer”,發現您還是用了一次“雜誌”:“最近Cell出版社一下子推出很多強製Open的雜誌。”

Frontiers 係列我有一定了解,是德國的現在世界頂級的Springer和中國高教出版社合辦的,在不同領域都有一本期刊,原來是將中國期刊裏的文章譯成英文。但由於翻譯質量問題很大,這類文章在海外無任何市場。所以這一係列走向了發表原始(傳統)論文的道路,也有匿名評審等盡量和國際接軌的實踐。我和您在不同領域,對Frontiers 係列的了解是因受邀出任主編。盡管我沒有接受,盡管Frontiers文章質量是有問題(所有期刊都有類似問題),但似乎不值得被貶為“灌水期刊”。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idekickoff' 的評論 : 謝謝指正。ananatl跟您說的一樣。可能我對Frontiers的評價有點不公平。但是我試了試博文的”修改“功能,改完了還是一樣的啊!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距離' 的評論 : 謝謝支持。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x123' 的評論 : 謝謝關注。非常同意您的說法。不過“砸錢碰運氣”好像是一流大學的主流:他們有錢有人這麽幹啊。我們這些二流學校的,錢比較少,要精打細算,所以不得不好好思考。評估係統一直就是大佬們挖空心思control,現在又加上了商業化這個奇怪的東西。

------
感到問題更大的是科研本身。尤其是,科研創新的最主要步驟,在西方一流學校司空見慣的,所謂“建立假說-驗證”,而非“東試西試”。正因為不言而喻,很少在文獻中看到研究的思考過程。久而久之,大家就誤以為“東試西試”,“砸錢碰運氣”,是科研的主要出路。這可能是,國內外多數高校與西方一流大學之間的最根本差別。而評估係統的不合理等,都隻是外因。前蘇聯的科研成果就是例證。
sidekickoff 回複 悄悄話 首先感謝分享經驗!寫的非常好。

至於期刊,Frontiers可能是受領域和編輯影響。我的領域很多文章還是很好的。MDPI那是真的不行。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Cell的兩個叫Patterns 和 Genomics。都是9000的。如果今天投,有打折;但是長期價是9000. 我們這些小團隊。我的文章偏計算,JN反而上不去,所以也就說說玩兒。但是Genetics我的文章應該是fit的挺好的。其實”能去NC“也不是我的水平能預測的,我覺得這些牛雜誌都是碰運氣,說不清楚。Frontiers對修改非常嚴格,要把文章做到”看上去沒有問題“。我審稿過兩次,編輯和作者都是大陸來的;兩次我都認為文章本質上就是錯的。編輯給了兩次修改,把我說的問題糊上,然後問我還有沒有意見。我退出了。根據他們的規定,這種退出的審稿人名字好像不出現在出版物上。後來我就再也不給Frontiers審稿了。MDPI確實更差些,定位好像比PONE還低一點。PNAS和eLIFE我各投過一次,都沒有審稿就拒了。PNAS感覺更差些:花了我一個月,還給的是template。eLIFE花了兩個星期,不管怎麽樣還看了,寫了些意見。


------
楊教授評價的還是很到位的 特別是“水刊即便影響因子超過傳統期刊其水平也差了一大截”。而且我也讚同原因分析,感覺現在研究也都是根據方向 水平 國家等等部落化了,一個每年發100篇水文章的實驗室/小團體第100篇把前99篇都引用一遍 累計下來“影響因子”也不得了 但也就是100篇水文章 其實並沒有什麽“影響力”

Cell係統有強製出$9000的雜誌了?我靠 這麽凶殘 哪個?

楊教授有文章能去Nat Commun的會先送JN?這個要佩服的 我貌似做不到 嗬嗬

我覺得Frontiers的reputation要比MDPI好挺多的 Frontiers他們取了一個很大的巧就是最後文章接受之後把editor和reviewer的名字都強製公開的 這樣研究人員自己名譽搭上去不會太離譜 等於讓這麽多科研人員給Frontiers站台了 這雜誌發的人還是挺多的 我好多同事都發這個 MDPI還有其他一些開發出版社感覺更low 一點

另外我再補充一個“Nature Index journal“ 能上這個index也就是得到大佬首肯的了 比如JN,JBC 和Genome Research都在這個list 上

對了,楊教授有機會談談PNAS和eLIFE的投稿經驗啊! :)
距離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水平的文章!讚一個!
gx123 回複 悄悄話 感到問題更大的是科研本身。尤其是,科研創新的最主要步驟,在西方一流學校司空見慣的,所謂“建立假說-驗證”,而非“東試西試”。正因為不言而喻,很少在文獻中看到研究的思考過程。久而久之,大家就誤以為“東試西試”,“砸錢碰運氣”,是科研的主要出路。這可能是,國內外多數高校與西方一流大學之間的最根本差別。而評估係統的不合理等,都隻是外因。前蘇聯的科研成果就是例證。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楊教授評價的還是很到位的 特別是“水刊即便影響因子超過傳統期刊其水平也差了一大截”。而且我也讚同原因分析,感覺現在研究也都是根據方向 水平 國家等等部落化了,一個每年發100篇水文章的實驗室/小團體第100篇把前99篇都引用一遍 累計下來“影響因子”也不得了 但也就是100篇水文章 其實並沒有什麽“影響力”

Cell係統有強製出$9000的雜誌了?我靠 這麽凶殘 哪個?

楊教授有文章能去Nat Commun的會先送JN?這個要佩服的 我貌似做不到 嗬嗬

我覺得Frontiers的reputation要比MDPI好挺多的 Frontiers他們取了一個很大的巧就是最後文章接受之後把editor和reviewer的名字都強製公開的 這樣研究人員自己名譽搭上去不會太離譜 等於讓這麽多科研人員給Frontiers站台了 這雜誌發的人還是挺多的 我好多同事都發這個 MDPI還有其他一些開發出版社感覺更low 一點

另外我再補充一個“Nature Index journal“ 能上這個index也就是得到大佬首肯的了 比如JN,JBC 和Genome Research都在這個list 上

對了,楊教授有機會談談PNAS和eLIFE的投稿經驗啊! :)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