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地道笑話是濃縮社會的味道
個人資料
正文

可笑又可悲的宋襄公

(2022-09-16 18:07:16) 下一個

春秋時期是中國曆史中最色彩紛呈的一段時期,各國在思想、政治、軍事、外交等諸多方麵都達到了空前高度,湧現出很多了不起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比如: 老子、孔子、管仲、孫武等等,與此同時,各諸侯國的國君同樣展示出高超的治理能力,於是便有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關於五霸的定義有很多種說法,孔子定義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後世又有過多種定義,五霸中,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始終不變,而秦穆公、宋襄公或為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取代。既然孔子做了定義,理應以它做為最權威說法,為何後世又出了不同版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宋襄公。

翻開春秋時期的曆史,齊桓、晉文、楚莊三位君主文治武功無人能及,躋身五霸實至名歸,即便是秦穆、吳王、越王也是開疆拓土戰果累累,名列五霸也無可厚非,唯獨宋襄似乎沒什麽為人稱道的業績,最出名的恐怕隻有幫助齊國平叛,其他的簡直就成了笑話。

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召集齊國、楚國在鹿上會盟。 齊、楚兩國表麵應付,讓宋襄公做足了麵子。不想宋襄公不知見好就收,反而於當年秋天在盂再次會盟,可這一次鬧出了亂子。會上為誰做盟主發生爭執,楚人無義,不講武德,直接把宋襄公綁了當人質,最後還是魯國國君出麵斡旋才使楚人放了宋襄公。受辱後的宋襄公並沒有熄滅引領世界的雄心,帶兵去欺負弱鄰鄭國(或許想以此挽回些威望),結果引發了與楚國的戰爭,這便是著名的宋楚泓之戰。此戰之所以出名,並非因為戰事精彩,而是因為宋襄公仁義,不肯乘楚人半渡之時擊之,錯失進攻最佳時機而慘敗。此役致後,宋襄公傷重而亡。

縱觀宋襄公一生,總想著留名青史,可惜誌大才疏,扯著仁義大旗,妄想布時代大局,操控天下大棋,試圖用一種類似原教旨主義式的思維給世界指明方向。可惜沒有實力支撐的假大空何以服眾?其結果隻能是成為笑柄。

宋襄公可笑,同時也很可悲,可笑的是連他哥哥都知道宋國弱小,而他自己卻不知從哪來的信心認為自己很強大,對著一個虛無不可實現的信念頑固執拗;可悲的是愚蠢到拿自己和整個宋國做了一次破壞性試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