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詞母的轉寫】
France[f?ɑ?s]原語發音在別的語言中被英語發音代替轉寫(翻譯),如日語轉寫フランス。類似情形很多,如按照英語Spain發音而不是原本語言español或castellano轉寫為ㄙㄆㄟㄣ/スペイン/西班牙。故按英語發音轉寫為ㄈㄌㄢㄙ(法蘭西)[1]。
ㄈㄌㄢㄙ古語(約8-14世紀在ㄈㄌㄢㄙ北部使用)的詞母來自拉丁詞母。現代ㄈㄌㄢㄙ語基本上延續ㄈㄌㄢㄙ古語,但增加了詞母K/k,在19世紀中葉添加了W/w,發音doo-bluh-vay,與英語的26個詞母書寫相同。K,w詞母主要用於表示外來詞。與英語不同的是,音調符號直接標注在元音上:重音à、è、ù,銳音é,抑揚â、ê、î、ô、û,分音ë, ï, ü, ÿ(如naïve, Brontë,元音單獨發音)。[2]漢音元素暫時不考慮音調、隻按元音詞母發音的轉寫。兩個組合詞母æ、œ,cedilla ç[s],也可以被當作另外的3個詞母。總共29個詞母的漢音元素轉寫暫定如下,在將來譯注更多的ㄈㄌㄢㄙ文明的過程中會進一步修訂。
France/ㄈㄌㄢㄙ/法語詞母-漢音元素轉寫表 | ||
France詞母 | IPA發音 | 漢音元素轉寫 |
Α a | [ɑ] | ㄚ |
Β b | [b] | ㄅ |
C c | [s] | ㄙ(e,i前) |
| [k] | ㄎ(a,o,u前) |
D d | [d] | ㄉ |
Ε e | [?] | ㄜ |
F f | [f] | ㄈ |
G g | [?] | ㄐ(e,i前) |
| [g] | ㄍ(a,o,u前) |
Η h |
| 音節尾靜音 |
Ι i | [i] | ㄧ |
J j | [?] | ㄐ |
Κ k | [k] | ㄎ |
L l | [l] | ㄌ-音節前,-ㄦ音節尾 |
Μ m | [m] | ㄇ |
Ν n | [n] | ㄋ |
Ο ο | [o] | ㄛ |
P p | [p] | ㄆ |
Q q | [k] | ㄎ |
R r | [?] | (喉音)ㄌ-音節前,-ㄦ音節尾 |
S s | [s] | ㄙ |
Τ t | [t] | ㄊ |
U u | [io] | ㄧㄜ |
V v | [v] | ㄨ |
W w | [v] | ㄨ |
X x | [ks],[gz] | ㄎㄙ,ㄍㄗ |
Y y | [i:] | ㄧ- |
Ζ z | [z] | ㄗ |
æ | [a?] | ㄚㄜ |
œ | [o?] | ㄛㄜ |
ç | [s] | ㄙ |
這個轉寫表隻是初步的建議案,具體的詞匯轉寫需要參考實際的發音(包括不發音的詞母)和英語、日語的轉寫,本文隻是提供15世紀為止早期ㄈㄌㄢㄙ文明的基本詞匯,計劃在繼續的譯注進一步整理中世紀到近代的ㄈㄌㄢㄙ語言。希望這篇譯注作為引子,將來需要由專家們匯總編輯成ㄈㄌㄢㄙ-漢、漢-ㄈㄌㄢㄙ語轉寫詞典。
【對歐洲和ㄈㄌㄢㄙ曆史的ㄈㄌㄢㄙ視角】
ㄈㄌㄢㄙ文明、文化無疑在人類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如何記述ㄈㄌㄢㄙ的早期曆史卻眾說紛紜,“ㄈㄌㄢㄙ什麽時候開始形成?”這是在羅馬帝國崩潰後逐漸的、非均衡的、被中斷的、長達數世紀之久的演化過程。20世紀ㄈㄌㄢㄙ的所謂編年史學派、“後結構主義”及“後近代主義”哲學挑戰加劇了曆史學者們對記敘曆史的自信的危機。[3]Durkheim/ㄉㄨㄦㄎㄟㄇ/塗爾幹(杜爾凱姆)的社會學方法論、Marx/ㄇㄚㄦㄎㄙ/馬克思的經濟決定論也占有一席之地,但前者的影響局限於他的門徒們那一代(很多在一戰中死去),ㄇㄚㄦㄎㄙ主義分析的弱點在於在所有矛盾都歸結於階級鬥爭[4],受到anarchism/ㄚㄋㄚㄎㄧㄙㄇ/自由社會主義的批判和補充[5]。1985年,我在北京大學聽Paris[pa?i]/ㄆㄚㄌㄧ/巴黎大學ㄈㄌㄢㄙ大革命史講座教授講學,注意到他的ㄈㄌㄢㄙ共產黨員身份。
另一方麵,當代ㄈㄌㄢㄙ學者Bertrand Badie在“世界空間:ㄈㄌㄢㄙ視角下的國際研究”講座中指出:政治概念上的nation/民族和文化概念上的民族是有區別的。前者由一個國家創造,具有很強的政治性,並保有疆域和邊界,這一概念符合“ㄈㄌㄢㄙ式”的民族觀,即建立在共和主義基礎和屬地權之上,先有領土,後有民族。而文化概念上,民族是從其成員共享的文化中產生的,也被稱為“German/ㄍㄜㄦㄇㄢ/日耳曼(德國)式”,或浪漫主義民族觀,這種民族觀的主要綱領就是把這些成員匯集在同一塊土地上,而民族性的獲得更強調來自血緣。在Karl Deutsch和Ernest Gellner的“發展觀”背景下分析,民族主義被看作是某種近代化形式的結果,而並非傳統的共濟互助;是國家自身行為的結果,而不是舊式屬性的政治動員,來與一個假想的敵國抗爭。而Benedict Anderson和Anthony D. Smith的主流“原態派”認為民族主義是一些精英臆想出一個以族裔為基礎的“想象共同體”,並對族裔起源的“早期黃金時代”進行美化,尋求占有權力資源。[6]
【被羅馬征服而步入文明社會】
雖然“ㄈㄌㄢㄙ式”的state-nation民族觀是政治性的概念,曆史學者們依然按照慣例,從ㄈㄌㄢㄙ形成正式的國家、形成正式的語言之前,描述進入文明社會之前的生活在現ㄈㄌㄢㄙ地域的居住者們一些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式的特征。
1940年發現的Lascaux/ラスコー/ㄌㄚㄙㄎㄨ-(a,x靜音)/拉斯科洞窟(世界文化遺產)的結構頗為複雜。洞內總共有近一千五百個岩石雕刻和五百餘幅繪畫。這些繪畫中有100多幅是動物繪畫,內容包括牛、馬、熊、狼、鹿、鳥與人。畫麵大小約為1至5米,風格粗獷,多為動物形象的輪廓外形。這些圖畫除了用木炭塗抹出的黑色外,還有利用彩色土壤及石頭研磨調製的紅色和黃色等顏色,大致完成於15000-20000年以前。[7]
大約紀元前600年,希臘人殖民到沿岸Μασσαλια/マッサリア/ㄇㄚ_ㄙㄚㄌㄧㄚ(拉丁Massilia/マッシリア/ㄇㄚ_ㄙㄧㄌㄧㄚ,現為Marseille[ma?s?j]/マルセイユ/ㄇㄚㄦㄙㄟ/馬賽)和Ν?καια[Nikaya]/ㄋㄧㄎㄚㄧㄚ/ニカイア(現Nice/ニース/ㄋㄧㄙ/尼斯),遇到陸地上居住的人口眾多的、更早移民來的操印歐語係的Celt[?k?lt]/ケルト/ㄎㄝㄦㄊ/凱爾特人。[8]ㄎㄝㄦㄊ人被羅馬人稱為(古拉丁語)Gallia/ガ_リア或Galia/ガリア/ㄍㄚㄌㄧㄚ/Gaul/高盧人。
早期“ㄍㄚㄌㄧㄚ人底層有權威但頂層沒有權威。…在頂層什麽都沒有,沒有任何行政機構,…沒人關心正義的執行、仲裁糾紛、維護道路或召集軍隊”;“ㄎㄝㄦㄊ語言什麽也沒留下,沒有一個動詞、形容詞留在ㄈㄌㄢㄙ語言中”[9]。世界聞名的ㄈㄌㄢㄙ葡萄酒是ㄈㄌㄢㄙ烹調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就產自被羅馬征服前的ㄍㄚㄌㄧㄚ。其實,ㄍㄚㄌㄧㄚ的葡萄酒最初是從Italia/ㄧㄊㄚㄌㄧㄚ/イタリア/Italy/意大利北部引入的,但ㄍㄚㄌㄧㄚ人發明了木製圓桶裝載葡萄酒,從此改變了人們品嚐葡萄酒的文化[10]。葡萄酒離不開木桶、木蓋,市場上最便宜的葡萄酒價格3美元一瓶,其中,酒、玻璃瓶、木蓋各占1美元。
ㄍㄚㄌㄧㄚ在與羅馬的貿易、戰爭等接觸中進一步開化,特別是Julius Caesar/ㄎㄚㄜㄙㄚㄦ/凱撒的時代已經具備文明的雛形,在他的著名的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征服ㄍㄚㄌㄧㄚ戰紀》中[11]:
ㄍㄚㄌㄧㄚ地域主要居住著ㄎㄜㄦㄊ部落,靠近羅馬的Arverni/ㄚㄦㄨㄜㄦㄋㄧ/阿維爾尼、Aedui/ㄚㄜㄉㄨㄧ/愛杜依、Helvetii/ㄏㄜㄦㄨㄜㄊㄧ-/赫爾維蒂部落(Confoederatio Helvetica/Swiss/ㄙㄨㄧㄙ/瑞士聯邦國名的來源)已經放棄了世襲製,有每年選出、向部族會議負責的行政首領,可以掌握族人的生死大權。ㄎㄚㄜㄙㄚㄦ在第5章第2節記述Eburones/ㄜㄅㄨㄌㄛㄋㄜㄙ部落首領Ambiorix/ㄚㄇㄅㄧㄛㄌㄧㄎㄙ(意為“萬方之王”)用計全殲遠離ㄎㄚㄜㄙㄚㄦ的一個半羅馬軍團(七、八千人),可以看出ㄍㄚㄌㄧㄚ地域各ㄎㄜㄦㄊ部落擺脫羅馬征服的願望和能力。ㄚㄇㄅㄧㄛㄌㄧㄎㄙ也逃脫了ㄎㄚㄜㄙㄚㄦ的幾次追捕,成為後來獨立建國的(拉丁文、英文)Belgium/ㄅㄜㄦㄍㄧㄇ/比利時的民族英雄。ㄎㄚㄜㄙㄚㄦ在第6章第3節介紹ㄍㄚㄌㄧㄚ地域各ㄎㄜㄦㄊ部落的風俗和製度,如“不僅每一個部落、村落、村落分部,而且幾乎每一家,都分裂對立”,“所有部落都分裂成兩個集團”。他們用希臘字母,崇拜Mercury/ㄇㄜㄦㄎㄨㄌㄧㄨㄙ/水星、Apollo/ㄚㄆㄛ_ㄌㄛ/太陽神、Mars/ㄇㄚㄦㄙ/火星、Jupiter/ㄧㄨ-ㄆㄧㄊㄦ/朱庇特、Minerva/ㄇㄧㄋㄜㄦㄨㄚ等希臘、拉丁神祇。
ㄍㄚㄌㄧㄚ的幾乎所有部落在年輕的ㄚㄦㄨㄜㄦㄋㄧ部落首領Vercingetorix/ウェルキンゲトリクス/ㄨㄜㄦㄎㄧㄣㄍㄜㄊㄛㄌㄧㄎㄙ/維欽托利指揮下爆發最大的起義反叛。最後,ㄎㄚㄜㄙㄚㄦ大軍把ㄨㄜㄎㄧㄣㄍㄜㄊㄛㄌㄧㄎㄙ及其部下團團圍困在Alesia/ㄚㄌㄜㄙㄚ/阿萊西亞城堡,連城中饑餓難忍的婦女孩童也不能逃出來乞食。外圍的援軍也被擊退後,ㄨㄜㄎㄧㄣㄍㄜㄊㄛㄌㄧㄎㄙ單騎出城投降。這是ㄎㄚㄜㄙㄚㄦ和羅馬最輝煌的戰鬥, ㄨㄜㄎㄧㄣㄍㄜㄊㄛㄌㄧㄎㄙ六年以後成為ㄎㄚㄜㄙㄚㄦ凱旋的祭品,也自然地成為後起的ㄈㄌㄢㄙ的民族英雄。
羅馬對ㄍㄚㄌㄧㄚ各部族的征服記錄了較高文明的社會組織優勢,最近的曆史學者Yuval Noah Harari/ㄏㄚㄌㄚㄌㄧ所著《智人》一書的要點也是強調智人類征服較低智能的人類就在於智人發明了較大規模的通訊方式等組織優勢[12]。
被征服後的ㄍㄚㄌㄧㄚ成為羅馬的第一個、也是最羅馬化的模範Provincia/ㄆㄌㄛㄨㄧㄣㄎㄧㄚ/屬州/Province/行省[13],以至於以ㄆㄌㄛㄨㄧㄣㄎㄧㄚ稱呼原ㄍㄚㄌㄧㄚ地方。現在的Provence/プロヴァンス/ㄆㄌㄛㄨㄣㄙ/普羅旺斯地名就來源於Provincia發音,但現在的行政地區隻是當時屬州的一小部分地域。
早在ㄈㄌㄢㄙ存在之前,Provence/ㄆㄌㄛㄨㄣㄙ代表ㄈㄌㄢㄙ,甚至還包括北部Spain/ㄙㄆㄟㄣ/西班牙。ㄈㄌㄢㄙ現在有歐洲最大的猶太人口,半數生活在ㄆㄚㄌㄧ及其周邊地區,但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很多世紀以來,猶太人的中心是ㄆㄌㄛㄨㄣㄙ,那裏的猶太人有一位令人驚訝且強大的保護者:ㄎㄚㄊㄛㄌㄧㄎㄚ教皇[14]。ㄆㄌㄛㄨㄣㄙ成為猶太教《Talmud/ㄊㄚㄦㄇㄨㄉ/塔木德》的三個學習中心之一,也是Kabbalah/ㄎㄚㄅㄚㄌㄚ/猶太密教的發源地[15]。
被羅馬征服後,作為文明標誌的ㄈㄌㄢㄙ語帶有ㄎㄝㄦㄊ(主要體現在後來的German/ㄍㄜㄦㄇㄢ/日耳曼語書寫係統)與拉丁語(以及之前的希臘語)的結合的複雜混亂的特征。例如,詞母h發音可以是aspiré/(吸氣)噓音,來自ㄍㄜㄦㄇㄢ語;可以是muet/啞音,來自拉丁語,分為liaison/聯誦和élision/省音(靜音)。當送氣繼續存在的時候,這些詞都服從有關詞首是輔音的發音規律,不聯誦。喉音詞母r發音聽起來與英語和漢語拚音的h發音比較相似,等等。輔音在詞尾常常不發音,如France中的c與e,Paris中的s。與任何語言一樣,古代ㄈㄌㄢㄙ語與現代ㄈㄌㄢㄙ語發音也經曆了很大變遷,所以在轉寫過程中,需要一一研究、參考別的語種的轉寫方法,如,(因為國際交流)參照英語,France中的c轉寫發音、e不轉寫發音,譯為ㄈㄌㄢㄙ;(因為國內的地方性質)參照ㄈㄌㄢㄙ語,Paris中的s不轉寫發音。
ㄍㄚㄌㄧㄚ被並入羅馬以後,參入羅馬從共和向帝國轉換、並經曆了羅馬帝國5個世紀的興旺、分離和滅亡的曆史(與東羅馬帝國無關)。在260-274年帝國分立期間,作為Imperium Galliarum/ㄍㄚㄌㄧㄚ帝國獨立存在(插圖[16]綠色部分)。這5個世紀期間形成的所謂Gallo Roma/ㄍㄚㄌㄧㄚ-羅馬文化,在羅馬帝國滅亡後繼續存在、轉換,直到現在成為南ㄈㄌㄢㄙ文化的基礎。
插圖的基督教石棺體現了4世紀ㄍㄚㄌㄧㄚ-羅馬文化的樣式。
【Franci/Francs/Franken/Franchi/Franks/フランク/ㄈㄌㄢㄎ/法蘭克族(人)的興起】
羅馬帝國屬下ㄍㄚㄌㄧㄚ的北方以(英語)Rhine/ㄌㄞㄣ/Rhin/萊茵河為界,河北的ㄍㄜㄦㄇㄢ諸部族在3世紀的拉丁文獻裏作為敵人出現,被泛泛統稱為(拉丁語)Franci/Francs/(英語)Franks/ㄈㄌㄢㄎ/法蘭克族(人)。ㄈㄌㄢㄎ人不同於出現在1世紀的《征服ㄍㄚㄌㄧㄚ戰紀》、Tacitus/ㄊㄚㄎㄧㄊㄨㄙ/塔西陀的《Germania/ㄍㄜㄦㄇㄚㄋㄧㄚ》等拉丁文獻中的、已經文明化(拉丁化/羅馬化)的、移駐到ㄌㄞㄣ河南、羅馬帝國境內的ㄍㄜㄦㄇㄢ諸部族,仍然是未開化(野蠻)部族。
ㄈㄌㄢㄎ人受到東北部的更未開化的部族的壓迫,跨過ㄌㄞㄣ河,在離河岸不遠的南部定住下來。ㄈㄌㄢㄎ人跨入了文明的境地,卻沒有遠離根據地,從羅馬軍團學會的架橋技術很容易來回渡河,是後來崛起的條件之一。4-5世紀,羅馬帝國衰退之際,已經半文明化的ㄈㄌㄢㄎ人從屬或配合羅馬軍團,抵抗來自中亞的Hun/フン/ㄏㄨㄣ/匈(奴)人的入侵。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Clovis/クローヴィス/ㄎㄌㄛㄨㄧㄙ/克洛維第一(466-511年)統一ㄈㄌㄢㄎ人各部族,征服ㄍㄚㄌㄧㄚ,在ㄆㄚㄌㄧ建都,成為ㄈㄌㄢㄎ王國、也就是後來被稱為ㄈㄌㄢㄙ的第一個國王。ㄎㄌㄛㄨㄧㄙ第一從當時ㄍㄜㄦㄇㄢ諸部族中盛行的Arianism/(源自大主教Arius)ㄚㄌㄧㄨㄙ/阿利烏教派改宗為Catholica/Catholic/カトリック/ㄎㄚㄊㄛㄌㄧㄎㄚ/普遍(或至公或天主)教派,對整個ㄍㄜㄦㄇㄢ民族和西歐進一步接受ㄎㄚㄊㄛㄌㄧㄎㄚ教會影響深遠。[17]後人從ㄎㄌㄛㄨㄧㄙ第一的父親算起,稱為Mérovingiens/Merovingian/メロヴィング(Mérovée/ㄇㄝㄌㄛㄨㄧ-/Merovech/墨洛溫之子),即ㄇㄝㄌㄛㄨㄧ-王朝,是Theodoric/ㄖㄝㄛㄉㄛㄌㄧㄎ/狄奧多裏克大王的帝國分崩離析後西歐最大的王國。
ㄇㄝㄌㄛㄨㄧ-王朝理論上有27個國王,統治了約250年。由於按照傳統由兒子們平分家產,家族逐漸衰落,實權被宰相掌握,談不上什麽國家治理,多數是些謀殺、陰謀的黑暗曆史。可以值得一提的是宰相Charles Martel/シャルル?マルテル/ㄒㄚㄦㄦ·ㄇㄚㄦㄊㄜㄦ/查理·馬特732年在Poitiers/ポワティエ/ㄆㄨㄚㄊㄧㄝ/普瓦捷與Tours/ㄊㄡㄦ/圖爾之間擊敗勢不可擋的Umayya/ㄨㄇㄚㄧㄚ/倭馬亞Calipha/ㄎㄚㄌㄧㄈㄚ/哈裏發的騎兵,“拯救”了逐漸普及了基督教的西歐。
【Karolingi/ㄎㄚㄌㄛㄌㄧㄥㄧ/加洛林王朝】
ㄒㄚㄦㄦ·ㄇㄚㄦㄊㄜㄦ的兒子“矮子”Pepin/ㄆㄝㄆㄧㄣ/丕平第三世襲宰相的實權,751年在教皇的認可下廢除無權的ㄇㄝㄌㄛㄨㄧ-朝國王,自立為王,並首次獲得教皇的加冕而取得正統性,開創了Carolingiens/(英語)Carolingian/(中世紀拉丁語)Karolingi/ㄎㄚㄌㄛㄌㄧㄥㄧ/カロリング/加洛林王朝。ㄆㄝㄆㄧㄣ擊敗(ㄧㄊㄚㄌㄧㄚ語)Longobardo/ㄌㄛㄣㄍㄛㄅㄚㄦㄉㄛ/ランゴバルド/(拉丁語)Langobardorum/(英)Lombards/倫巴第王國,756年把一部分連接羅馬的ㄌㄛㄣㄍㄛㄅㄚㄦㄉㄛ土地“進貢”給教皇,史稱“ㄆㄝㄆㄧㄣ的奉獻”。這塊教皇的世俗領地成為以後ㄧㄊㄚㄌㄧㄚ半島連綿不斷的內亂的緣由之一。
例如,Julius/(拉丁語Iulius)ㄧㄨㄌㄧㄨㄙ第二/儒略二世可能是最黷武的教皇,他創建的忠誠的Swiss/ㄙㄨㄧㄙ/瑞士衛隊至今還守衛著Vatican/ㄨㄚㄊㄧㄎㄢ/梵蒂岡。1506-07年,他宣布要親自帶兵把教皇的領地從“暴君手中解放出來”,被ㄈㄌㄢㄙ國王嘲笑“喝了太多酒”。但他帶領五百兵甲北上,甚至單獨入城,收複了中部城鎮Perugia/ㄆㄝㄌㄨㄐㄧㄚ/佩魯賈、Bologna/ㄅㄛㄌㄛㄋㄧㄚ/博洛尼亞,“基督的管家變成了戰神”[18]。
ㄆㄝㄆㄧㄣ的長子768年先與弟弟共同統治、771年弟弟死後單獨統治ㄈㄌㄢㄎ王國、800年進而因為解救了教皇被教皇授予“羅馬皇帝”稱號,直到814年死去為止,所以被稱為Charlemagne/(ㄍㄜㄦㄇㄢ語)Karl I der Große/(按拉丁語)Carolus Magnus/ㄎㄚㄌㄛㄌㄨㄙ大帝/(英語)Charles the Great/查理(曼)大帝,都離不開稱號“大王/大帝”。作為古代羅馬帝國的繼承者、ㄎㄚㄊㄛㄌㄧㄎㄚ教會的庇護人、ㄍㄜㄦㄇㄢ民族文化的最高政治軍事權力者,ㄎㄚㄌㄛㄌㄨㄙ大帝是當之無愧的(中世紀以來的)歐洲之父(撲克牌紅心K的人物像)。
“Roland/ㄌㄛㄌㄢㄉ/羅蘭之歌”作於11世紀,歌頌778年ㄎㄚㄌㄛㄌㄨㄙ大帝統治ㄈㄌㄢㄎ時期發生在Pirineos/Pyrenees/ㄆㄧㄌㄧㄋㄝㄛㄙ/比利牛斯山脈vasco/Basque/ㄅㄚㄙㄎ/巴斯克地區的Roncevaux/ロンスヴォー/ㄌㄛㄣㄙㄨㄛ-/(Spain/ㄙㄆㄟㄣ/西班牙語)Roncesvalles/龍塞斯瓦爾斯(或)隆塞斯瓦耶斯隘口的戰鬥犧牲[19]。ㄎㄚㄌㄛㄌㄨㄙ大帝進攻ㄙㄆㄟㄣ的ㄨㄇㄚㄧㄚ·ㄎㄚㄌㄧㄈㄚ失敗,撤兵途中被同樣信奉基督教的ㄅㄚㄙㄎ山民遊擊隊偷襲,殿後的ㄌㄛㄌㄢㄉ戰死。這是ㄎㄚㄌㄛㄌㄨㄙ大帝唯一的戰敗業績,但“ㄌㄛㄌㄢㄉ之歌”把ㄌㄛㄌㄢㄉ描繪成抵抗???????ㄧ/Islam/ㄧㄙㄌㄚㄇ/伊斯蘭入侵歐洲的基督教騎士,一個英雄誕生了,最古老的ㄈㄌㄢㄙ文學經典(和語言)誕生了,ㄧㄊㄚㄌㄧㄚ語敘事詩也以ㄌㄛㄌㄢㄉ為主人公,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道精神也隨之誕生。
ㄎㄚㄌㄛㄌㄨㄙ大帝814年死後由他的唯一兒子、“虔誠的”Louis[20]/ㄌㄛㄨㄧ/路易第一繼位。842年ㄌㄛㄨㄧ第一的三個兒子經過三年內戰,在Verdun/ㄨㄜㄦㄉㄨㄣ/凡爾登簽立條約,按照ㄈㄌㄢㄎ習俗平分王國。小兒子(贏方)Louis the German/ Ludwig der Deutsche/ㄍㄜㄦㄇㄢ的ㄌㄛㄨㄧ分走ㄌㄞㄣ河東部的Francia Orientalis/東方ㄈㄌㄢㄎㄧㄚ以及唯一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 Charles II the Bald/Charles le Chauve/禿頭ㄒㄚㄦㄦ第二分走Francia Occidentalis/西方ㄈㄌㄢㄎㄧㄚ,即近代的ㄈㄌㄢㄙ版圖,長子(敗方)Lothar I喪失“皇帝”稱號,得到剩下的夾在中間的土地,交通不便、無法獨立自立,成為近代以來ㄈㄌㄢㄙ與ㄍㄜㄦㄇㄢ以及南部的ㄧㄊㄚㄌㄧㄚ國家之間糾紛、爭奪、甚至戰爭的對象[21]。ㄎㄚㄌㄛㄌㄨㄙ大帝的帝國分崩離析,但他的傳奇、影響經久不衰,歐洲的主要分界基本成型。
【Capet/ㄎㄚㄆㄝ-/卡佩王朝】
987年5月,Louis V the Lazy/懶惰的ㄌㄛㄨㄧ第五打獵身亡,ㄎㄚㄌㄛㄌㄧㄥㄧ王朝沒有正統的繼承者,各地諸侯匯集選舉繼承人。Rouen/ㄌㄡㄣ/ルーアン/魯昂大主教的吼叫一語中的:“王冠不是世襲的權利,被推選出來的不是出於高貴的出身,而是因為聰明的頭腦”[22]。按接班序列排名第二的Hugh Capet/カペー/ㄎㄚㄆㄝ-/卡佩得到教會的支持走馬上任。持續了327年不間斷直係統治(987-1328年)、加上支係總共統治ㄈㄌㄢㄙ861年的ㄎㄚㄆㄝ-王朝的秘密在於長子接班製[23]。
以下三要素確立了ㄈㄌㄢㄙ的基礎:入侵羅馬帝國ㄍㄚㄌㄧㄚ的ㄍㄜㄦㄇㄢ部族、ㄎㄚㄌㄛㄌㄧㄥㄧ王朝的西方ㄈㄌㄢㄎㄧㄚ部分、ㄎㄚㄆㄝ-王朝的先祖Robert le Fort/ロベール豪膽公/強豪ㄌㄛㄅㄝㄦ/Robert the Strong/強者羅貝爾統治的所謂Ile-de-France/ㄈㄌㄢㄙ島(ㄆㄚㄌㄧ一帶)[24]。
1066年, 原屬於ㄈㄌㄢㄙ王國的Normandie/ノルマンディー/Normandy/ㄋㄛㄦㄇㄢㄉㄧ-/諾曼底大公Guillaume le Bâtard/ギヨーム/私生子ㄍㄧㄩㄇ/吉約姆率領Norman/ㄋㄛㄦㄇㄢ部族[25]跨過海峽征服England/ㄧㄣㄍㄌㄢㄉ/英格蘭,成為William the Conqueror/征服者ㄨㄧㄌㄧㄚㄇ/威廉第一。ㄨㄧㄌㄧㄚㄇ第一獨立稱王,不僅擺脫ㄈㄌㄢㄙ國王的統治,反而成為ㄈㄌㄢㄙ國王的對手和威脅。完成對ㄧㄣㄍㄌㄢㄉ的軍事征服後,ㄨㄧㄌㄧㄚㄇ第一著手一係列製度改革(自然地,包括導入大量ㄈㄌㄢㄙ語詞匯),最後又親自率兵返回ㄋㄛㄦㄇㄢㄉㄧ-鎮壓長子的獨立叛亂,不幸身亡,在故土入葬,是不折不扣的ㄈㄌㄢㄙ人(ㄈㄌㄢㄙ語是官方語言)。
1095年11月27日,ㄈㄌㄢㄙ出生的教皇Urbanus/ウルバヌス/ㄨㄦㄅㄚㄋㄨㄙ/烏爾巴諾/Urban/烏爾班第二(1042-1099年)在ㄈㄌㄢㄙ的Clermont/[kl??m??]/クレルモン/ㄎㄌㄝㄦㄇㄛㄣ/克萊蒙宗教議會發表(第一次)Crusade/十字軍討伐聖戰(東征)宣言演說,打動人心:“一個來自波斯的民族,塞爾柱土耳其人已經入侵我們東方兄弟的國家,他們一路攻到地中海,直到布拉·聖喬治,在羅馬尼亞,突厥人七次攻打基督教徒,七次獲勝,又侵占了我們的聖地——耶路撒冷,他們在大肆蹂躪上帝的國度,毀壞基督教堂,擄殺虔誠的上帝子民,汙辱貞潔的婦女,貪婪地飲著受洗兒童的鮮血。...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其肥沃和豐富超過世界上的一切土地,是另一個充滿歡娛快樂的天堂。我們這裏到處都是貧困、饑餓和憂愁,連續七年的荒年,到處都是淒慘的景象,老人幾乎死光了,木匠們不停地釘著棺材,母親們悲痛欲絕地抱著孩子的屍體。...不要因為愛家庭而拒絕前往,因為你們應愛上帝勝於愛家庭;不要因為戀故鄉而拒絕前往,因為全世界都是基督徒的故土;不要因為有財產而拒絕前往,因為更大的財富在等待著你們。讓那些過去做強盜的人,現在去為基督而戰,成為基督的騎士吧!讓那些過去與自己的親朋兄弟爭戰不休的人,現在理直氣壯地同那些褻瀆聖地的野蠻人戰鬥吧!讓那些為了微薄薪水而拚命勞動的人,在東方的征途中去取得永恒的報酬吧!現在他們是主的敵人,在那裏將成為主的朋友!...本著主賜予我的權柄,我鄭重宣布:凡參加東征的人,他們死後的靈魂將直接昇入天堂,不必在煉獄中經受煎熬;無力償還債務的農民和城市的貧民,可免付欠債利息,出征超過一年的可免納賦稅。凡動身前往的人,假如在途中,不論在陸地或海上,或在反異教徒的戰爭中失去生命的,他們的罪愆將在那一瞬間獲得赦免,並得到天國永不朽滅的榮耀。向著東方出發吧!”[26]
無論動機、效果如何,第一次討伐聖戰掀起了第一次歐洲全體對外的基督教運動,並取得了軍事勝利,攻克了Jerusalem/ㄧㄝㄌㄨㄙㄚㄌㄜㄇ/耶路撒冷(1099年)。討伐運動使用的共同語言是ㄈㄌㄢㄙ語,主要的領導人物們也是來自ㄈㄌㄢㄙ的貴族、騎士,流傳開來的關於討伐運動傳奇的最初詩歌也是用ㄈㄌㄢㄙ語寫成的。
ㄈㄌㄢㄙ國王的權威建立在三個支柱上:coronation/加冕儀式,vassalage/中世紀附庸、家臣、feudalism/ㄈㄨㄉㄜㄦ/(不準確的漢譯)封建體係的頂點,從教皇權威的獨立。第三點是ㄈㄌㄢㄙ國王“公平的”Philip/ㄈㄧㄌㄧㄆ/菲利普第四(在位1285-1314年)的法學顧問們的大膽解釋:ㄈㄌㄢㄙ國王自己就是皇帝。[27]這個特征對於理解ㄈㄌㄢㄙ國王介入歐洲各地(特別是ㄧㄊㄚㄌㄧㄚ半島)的政治所用的理由、借口很有幫助。“除了對God/ㄍㄚㄉ/上帝的敬畏和自己的良心,沒有什麽可以控製國王”[28]。
ㄈㄧㄌㄧㄆ第四為了征集戰費不惜向教會征稅,為此甚至派兵抓捕主張“教權至上”的教皇Bonifatius/ボニファティウス/ㄅㄛㄋㄧㄈㄚㄊㄧㄨㄙ/Boniface/博尼法斯(還有很多漢字譯法:波尼法爵/卜尼法斯/朋尼非斯/博義)第八(在位1294-1303年)。ㄅㄛㄋㄧㄈㄚㄊㄧㄨㄙ第八3天後獲釋,氣得“暴死”[29]。
經曆就位一年就死去的教皇和一年的空位,與ㄈㄧㄌㄧㄆ第四親近(並受其製約)的ㄈㄌㄢㄙ主教Clemens Quintus/クレメンス/ㄎㄌㄝㄇㄣㄙ/Clement/克萊孟第五於1305年被選為教皇(在位到1314年)。ㄎㄌㄝㄇㄣㄙ拒絕到混亂的羅馬赴任,由ㄈㄧㄌㄧㄆ第四君臨在Lyon/リヨン/ㄌㄧㄛㄣ/裏昂加冕,任命了大量(可以選舉教皇的)樞機主教,1309年幹脆把教廷也搬到ㄆㄌㄛㄨㄣㄙ的Avignon/アヴィニョン/ㄚㄨㄧㄋㄛㄣ/阿維尼翁。到1377年為止,共有7代教皇在ㄚㄨㄧㄋㄛㄣ辦公,被稱為“ㄚㄨㄧㄋㄛㄣ的囚徒”,使人聯想起“Babylon/ㄅㄚㄅㄧㄌㄛㄣ/巴比倫的囚徒”。[30]教廷被搬回羅馬不久,由ㄈㄌㄢㄙ人占多數的13個樞機主教1378年又另行選出ㄈㄌㄢㄙ人ㄎㄌㄝㄇㄣㄙ第七為教皇,在ㄚㄨㄧㄋㄛㄣ與羅馬分庭抗禮,直到1417年才合並為一個教皇/教廷。
ㄈㄧㄌㄧㄆ第四1306年沒收了猶太人的財富並把他們驅趕出ㄈㄌㄢㄙ[31],但還是不能滿足他的戰費需求。1312年,ㄈㄧㄌㄧㄆ第四在ㄎㄌㄝㄇㄣㄙ第五的默許、配合下宣布取締對討伐聖戰貢獻巨大、當時基督教世界裏財力最雄厚的Knights Templar/聖殿騎士團,1314年公開燒死了他們的兩個領袖,掠奪了他們的財產。[32]
【百年戰爭】
ㄈㄌㄢㄙ與ㄧㄣㄍㄌㄢㄉ之間的“百年戰爭”,傳統上記為1337-1453年,但其間停戰的年份多於戰鬥的年份,之後1475年ㄧㄣㄍㄌㄢㄉ國王Edward/ㄝㄉㄨㄚㄦㄉ/愛德華第八又帶兵回到離ㄧㄣㄍㄌㄢㄉ最近的ㄈㄌㄢㄙ的海峽城堡Calais/[kal?]/カレー/ㄎㄚㄌㄝ-/加來,幫助他的表唐兄弟。“百年戰爭”的起因和過程都錯綜複雜,其中的誘因是對ㄈㄌㄢㄎ部族傳統的Salica/ㄙㄚㄌㄧㄎㄚ/Salic/薩利克法典的解釋(限製女性繼承,至今歐洲一些國家仍存在女性無權繼承王位),但其間發生的一些意外事件引發出人性的思考,引人注目。
1347年,抵抗ㄧㄣㄍㄌㄢㄉ的圍困達1年之久後,ㄎㄚㄌㄝ-彈盡糧絕,隻好投降。國王ㄧㄉㄨㄚㄦㄉ第三的條件是屈辱(stripped to their shirts and breeches/脫去他們的襯衫和馬褲)、處死6個頭麵市民。6位市民挺身而出以拯救全城市民的生命,留名曆史,特別以ㄈㄌㄢㄙ雕塑家Auguste Rodin/ロダン/ㄌㄛㄉㄢ/羅丹的銅像而聞名於世。ㄝㄉㄨㄚㄦㄉ第三最終赦免了這六位市民的生命,但所有的市民被驅趕出城,ㄎㄚㄌㄝ-直到1558年才回到ㄈㄌㄢㄙ手中。[33]
“百年戰爭”屬於低強度的戰事,但1347-48年又見證了黑死病襲擊歐洲,死亡的數據程度不同:有說疾病帶走了三分之一的人口,有說這段期間歐洲人口減少了40%、或者說人口從16-17百萬減少到12百萬[34]。
戰爭期間最常見的是燒殺搶劫犯罪行為,而無辜被卷入戰爭的民眾的人心背向、甚至意外的激情有時起到國王們無法預見和控製的功效。1429年,在ㄈㄌㄢㄙ宮廷內亂、出生正統性受到懷疑的dauphin/王儲ㄒㄚㄦㄦ第七無法繼位的存亡危急中,神跡發生了。一個17歲的、不知道‘A’和‘B’的村婦Jeanne d'Arc[?an da?k]/ジャンヌ?ダルク/ㄐㄢ·ㄉ’ㄚㄦㄎ[35]/Joan of Arc/聖女貞德在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裏,憑著天才,意誌的力量,讓成千上萬的士兵出於愛而跟隨她,加冕了無能的國王ㄒㄚㄦㄦ第七,團結了破碎的人民,扭轉了百年大戰的進程,將曆史推向了新的道路。… 對ㄐㄢ·ㄉ’ㄚㄦㄎ的每一次分析都必須承認她的某些東西將永遠超出我們的掌握。她所做的事實似乎無可爭辯,她的所作所為永遠無法用純粹理性的術語來充分解釋。但有一件事永遠是清楚的:ㄐㄢ·ㄉ’ㄚㄦㄎ正是ㄈㄌㄢㄙ曆史上需要出現的英雄,盡管/而且帶有神秘性質。[36]
百年戰爭最終以ㄈㄌㄢㄙ的勝利結束,ㄈㄌㄢㄙ語成為歐洲政府、或者說文明世界的國際語言;ㄧㄣㄍㄌㄢㄉ基本上被驅逐出歐洲本土,似乎成為文明的一個邊緣角落,但可能因此“因禍得福”,避開了歐洲的漫長中世紀黑暗,開辟了近代化政治的新紀元[37]。
【中世紀的黑暗與輝煌】
中世紀裏,戰爭的目的除了傳說的騎士的榮譽,就是搶劫致富;而戰爭的進行要支付代價。soldier/士兵一詞來自ㄈㄌㄢㄙ語動詞solder,源於名詞sol:支付一個步兵一天的硬幣。諸侯們每年有義務為國王戰鬥40天,超過40天的作戰就得由國王支付。[38]百年戰爭的殘酷終結了中世紀騎士的風度,騎士道自此隻能出現在異國情調文學的惆悵和誇張裏。百年戰爭的持久戰中,雙方使用的火炮轟開了中世紀的牢不可破的城牆,必不可少的常備軍以及支付常備軍的永久性的稅賦,以及君臣之間的ㄈㄨㄉㄜㄦ體係出現的龜裂等,都意味著中世紀國家形態接近尾聲。
ㄌㄧㄛㄣ的高利貸商人Pierre Vaudès/Valdo/ピエール?ヴァルド/ㄨㄚㄦㄉㄛ/Peter Waldo/瓦勒度(-1217年)將小部分財產分給妻女後,將其餘所有財產分還給債主、發給窮人,把拉丁文《新約》譯成地方語,開始布道,發展成ㄨㄚㄦㄉㄛ教派,其教義大致為:教會必須回複過去的清貧教義,沒有煉獄,教會也會犯錯,一般信徒也有資格講道,反對私有財產,賙濟窮人。[39]這是後來的Protestant/プロテスタント/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抗議教派(新教)的先驅,被ㄎㄚㄊㄛㄌㄧㄎㄚ教廷排斥、迫害,直到2015年6月22日才由教皇Francesco/ㄈㄌㄢㄑㄜㄙㄎㄛ/方濟各正式向ㄨㄚㄦㄉㄛ教派道歉。
與ㄨㄚㄦㄉㄛ教派同時期在民眾中傳播更廣、教義更為異端的是Cathares/Cathari(來源於καθαρο?/純潔)/カタリ/ㄎㄚㄊㄚㄌㄧ/卡特裏教派。ㄎㄚㄊㄚㄌㄧ教派受Manichaeism/(按創教人Mani譯為)ㄇㄚㄋㄧ/摩尼教(或譯為牟尼教、明教)、Gnosticism/Γν?σις/ㄍㄋㄛㄙㄧㄙ/諾斯底教、Arianism/(源自大主教Arius)ㄚㄌㄧㄨㄙ/阿利烏教派等影響,於1145年從東方傳入ㄈㄌㄢㄙ南部的Albi/ㄚㄦㄅㄧ/阿爾比城,因此又稱Albigeois/Albigenses/ㄚㄦㄅㄧ教派。最早的Inquisition/異端裁判就是對ㄎㄚㄊㄚㄌㄧ教派的開除、迫害、以至討伐殺害。
異端裁判在各地、各時期的展開各有特色,例如,在Spain/ㄙㄆㄟㄣ/西班牙與排猶的曆史汙跡相關[40],在ㄈㄌㄢㄙ的結果撲滅了ㄈㄌㄢㄙ的異端、保持住南邊的ㄧㄊㄚㄌㄧㄚ半島的教會正統、從而延遲了西方基督教的分裂達三個世紀之久,但讓政治上分裂的ㄧㄊㄚㄌㄧㄚ在思想文化上領先ㄈㄌㄢㄙ率先進入近代社會。[41]
現在,各方麵都接受這個見解:所有的歐洲詩歌都來自12世紀由Languedoc/[lɑ?ɡ(?)d?k]/ラングドック/ㄌㄤㄉㄛㄎ/朗格多克(1229年被並入ㄈㄌㄢㄙ)遊吟詩人們寫作的ㄆㄌㄛㄨㄣㄙ詩歌。詩人必須是一個吟唱歌者,隻能用ㄆㄌㄛㄨㄣㄙ的語言吟唱,而且,包括ㄉㄢㄊㄜ式詩體在內的詩歌的主旋律都隻有一個:愛,而不是幸福(或得救永生)。至於這個以“愛”為主旋律的詩歌是來自東方的異端ㄎㄚㄊㄚㄌㄧ教派[42]還是南歐本土的中世紀騎士道精神,在此無力深究。
ㄆㄚㄌㄧ人口在12-13世紀達到10-20萬,它的政治、商業中心地位使得1163-1250年建成的ㄆㄚㄌㄧNotre-Dame/ノートルダム/ㄋㄛㄊㄦ-ㄉㄚㄇ大教堂/(我們的淑女)聖母院代表了早期Gothic/ㄍㄛㄙㄧㄎ/哥特式建築的最高成就。ㄆㄚㄌㄧ大學就是在同一時期創立的,最早就是在ㄋㄛㄊㄦ-ㄉㄚㄇ大教堂的建築裏培養神職教士,按神學校(院)創始人名字被稱為Sorbonne/ㄙㄛㄦㄅㄛㄣ/索邦學院。大學的觀念和起源來自神學校裏的師徒教學藝術的guild/行會關係,而不是現在的union of faculties/院係的結合的性質,時間可能是1170年。1210年,從ㄆㄚㄌㄧ畢業的教皇Innocent/清白者第三頒布法規承認這種教學專業行會的地位,並進一步授權這個行會有權選出一個proctor/監考官有資格出席教廷事務。[43]
自從?ριστοτ?λης[Aristotélēs]/ㄚㄌㄧㄙㄊㄛㄊㄝㄌㄧ-ㄙ/Aristotle/亞裏士多德以來,ㄆㄚㄌㄧ大學在三個世紀裏產生了最多、最有影響的傑出教授和學生,如Albertus Magnus/アルベルトゥス?マグヌス/ㄚㄦㄅㄝㄦㄊㄨㄙ·ㄇㄚㄍㄋㄨㄙ/阿爾伯特·大(約1200-1280年,首次將ㄚㄌㄧㄙㄊㄛㄊㄝㄌㄧ-ㄙ哲學全麵導入基督教義)、Thomas Aquinas/トマス?アクィナス/ㄊㄛㄇㄚㄙ·ㄚㄎㄨㄧㄋㄚㄙ/托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44]、Roger Bacon/ㄅㄟㄎㄛㄣ/培根(1214-1294年,提倡經驗主義,著有Opus Majus/大著作),幾乎囊括了中世紀經院哲學的頭腦。[45]
Christine de Pizan/ㄆㄧㄗㄢ/皮桑(1364-1430年)出生在Venezia/ㄨㄟㄋㄜㄒㄧㄚ/Venice/威尼斯,但因為父親、丈夫為ㄒㄚㄦㄦ第五服務,4歲起就隨著父親、丈夫在宮廷裏生活,充分享受了普通女子無法接受的教育和讀書條件,是中世紀唯一的ㄈㄌㄢㄙ語女作家,寫下了“神愛書簡”、“玫瑰漫語”(對抗當時很流行的男性作家的“玫瑰的浪漫”)、“命運的變幻”、“女性之都”、“三論德行”、“戰爭與軍事技術”、“ㄐㄢ·ㄉ’ㄚㄦㄎ頌”等41個多產作品,特別是為女性辯護的聲音,如“我真不理解為什麽這麽多男人,包括男學士們,在講話和論文寫作裏都表達出對婦女和她們的行為如此惡毒的侮辱”[46],被譽為第一位“女權主義者”。
ㄆㄧㄗㄢ還被約請撰寫ㄒㄚㄦㄦ第五的傳記,留下了一些值得曆史學者們注意的記錄,但ㄈㄌㄢㄙ語曆史的著作,要等到ㄈㄌㄢㄙ“最偉大的曆史學教授”[47](兼政治家)Guillaume Guizot[ɡizo]/ギヨーム?ギゾー/ㄍㄧㄩㄇ·ㄍㄧㄗㄛ/基佐(1787-1874年)來完成了。
[趙京,中日美比較政策研究所,2022年7月1日]
早期France/ㄈㄌㄢㄙ/法蘭西文明譯注概略漢音元素詞匯表 | |||
漢音元素 | 英文或其它文種 | 漢字譯法或注釋 | 其它文種 |
ㄚㄜㄉㄨㄧ | Aedui | 愛杜依 | |
ㄚㄦㄅㄝㄦㄊㄨㄙ·ㄇㄚㄍㄋㄨㄙ | Albertus Magnus | 大阿爾伯特 | |
ㄚㄦㄅㄧ | Albi | 阿爾比 | Albigeois/Albigenses |
ㄚㄌㄜㄙㄚ | Alesia | 阿萊西亞 | |
ㄚㄇㄅㄧㄛㄌㄧㄎㄙ | Ambiorix | 意為“萬方之王” | |
ㄚㄋㄚㄎㄧㄙㄇ | anarchism | 自由社會主義 | |
ㄚㄆㄛ_ㄌㄛ | Apollo | 太陽神 | |
ㄊㄛㄇㄚㄙ·ㄚㄎㄨㄧㄋㄚㄙ | Thomas Aquinas | 托馬斯·阿奎那 | |
ㄚㄌㄧㄙㄊㄛㄊㄝㄌㄧ-ㄙ | Aristotle | 亞裏士多德 | ?ριστοτ?λης[Aristotélēs] |
ㄚㄌㄧㄨㄙ | Arius | 阿利烏 | |
ㄚㄦㄨㄜㄦㄋㄧ | Arverni | 阿維爾尼 | |
ㄚㄨㄧㄋㄛㄣ | Avignon | 阿維尼翁 | |
ㄅㄚㄅㄧㄌㄛㄣ | Babylon | 巴比倫 | |
ㄅㄟㄎㄛㄣ | Bacon | 培根 | |
ㄅㄚㄙㄎ | Basque | 巴斯克 | vasco |
ㄅㄜㄦㄍㄧㄇ | Belgium | 比利時 | |
ㄅㄛㄌㄛㄋㄧㄚ | Bologna | 博洛尼亞 | |
ㄅㄛㄋㄧㄈㄚㄊㄧㄨㄙ | Bonifatius | 博尼法斯 | Boniface |
ㄎㄚㄜㄙㄚㄦ | Caesar | 凱撒 | |
ㄎㄚㄌㄝ- | Calais | 加來 | |
ㄎㄚㄌㄧㄈㄚ | Calipha | 哈裏發 | |
ㄎㄚㄊㄚㄌㄧ | Cathares | 卡特裏教派 | καθαρο?/純潔 |
ㄎㄚㄊㄛㄌㄧㄎㄚ | Catholica | 普遍(或至公或天主)教 | |
ㄎㄚㄆㄝ- | Capet | 卡佩 | |
ㄎㄚㄌㄛㄌㄨㄙ大帝 | Carolus Magnus | 查理(曼)大帝 | Charles the Great |
ㄎㄝㄦㄊ | Celt | 凱爾特 | |
ㄒㄚㄦㄦ | Charles | 查理 | |
ㄎㄌㄝㄇㄣㄙ | Clemens | 克萊孟 | |
ㄎㄌㄝㄦㄇㄛㄣ | Clermont | 克萊蒙 | |
ㄎㄌㄛㄨㄧㄙ | Clovis | 克洛維 | |
ㄉㄨㄦㄎㄟㄇ | Durkheim | 塗爾幹、杜爾凱姆 | |
ㄜㄅㄨㄌㄛㄋㄜㄙ | Eburones | ||
ㄝㄉㄨㄚㄦㄉ | Edward | 愛德華 | |
ㄧㄣㄍㄌㄢㄉ | England | 英格蘭 | |
ㄈㄨㄉㄜㄦ | feudalism | 封建體係 | |
ㄈㄌㄢㄙ | France | 法蘭西 | |
ㄈㄌㄢㄑㄜㄙㄎㄛ | Francesco | 方濟各 | |
ㄈㄌㄢㄎㄧㄚ | Francia | ||
ㄈㄌㄢㄎ | Franks | 法蘭克 | Francs |
ㄍㄚㄌㄧㄚ | Galia | 高盧 | Gaul |
ㄍㄜㄦㄇㄢ | German | 日耳曼(德國) | |
ㄍㄜㄦㄇㄚㄋㄧㄚ | Germania | ||
ㄍㄋㄛㄙㄧㄙ | Gnosticism | 諾斯底教 | Γν?σις |
ㄍㄛㄙㄧㄎ | Gothic | 哥特式 | |
ㄍㄧㄩㄇ | Guillaume | 吉約姆 | |
ㄍㄧㄗㄛ | Guizot | 基佐 | |
ㄏㄚㄌㄚㄌㄧ | Harari | ||
ㄏㄜㄦㄨㄜㄊㄧ- | Helvetii | 赫爾維蒂 | |
ㄏㄨㄣ | Hun | 匈(奴) | |
ㄧㄙㄌㄚㄇ | Islam | 伊斯蘭 | ???????ㄧ |
ㄧㄊㄚㄌㄧㄚ | Italy | 意大利 | Italia |
ㄧㄝㄌㄨㄙㄚㄌㄜㄇ | Jerusalem | 耶路撒冷 | |
ㄐㄢ·ㄉ’ㄚㄦㄎ | Joan of Arc | 聖女貞德 | Jeanne d'Arc |
ㄧㄨㄌㄧㄨㄙ | Julius/Iulius | 儒略 | |
ㄧㄨ-ㄆㄧㄊㄦ | Jupiter | ||
ㄎㄚㄅㄚㄌㄚ | Kabbalah | 猶太密教 | |
ㄎㄚㄌㄛㄌㄧㄥㄧ | Karolingi | 加洛林 | Carolingian |
ㄌㄤㄉㄛㄎ | Languedoc | 朗格多克 | |
ㄌㄚㄙㄎㄨ- | Lascaux | 拉斯科 | |
ㄌㄛㄣㄍㄛㄅㄚㄦㄉㄛ | Lombards | 倫巴第 | Longobardo |
ㄌㄛㄨㄧ | Louis | 路易 | |
ㄇㄚㄋㄧ | Mani | 摩尼教 | Manichaeism |
ㄇㄚㄦㄙ | Mars | ||
ㄇㄚㄦㄙㄟ | Marseille | 馬賽 | |
ㄇㄚㄦㄊㄜㄦ | Martel | 馬特 | |
ㄇㄚㄦㄎㄙ | Marx | 馬克思 | |
ㄇㄚ_ㄙㄚㄌㄧㄚ | Massilia | Μασσαλια | |
ㄇㄜㄦㄎㄨㄌㄧㄨㄙ | Mercury | ||
ㄇㄝㄌㄛㄨㄧ- | Merovech, Merovingian | 墨洛溫 | Mérovée |
ㄇㄧㄋㄜㄦㄨㄚ | Minerva | ||
ㄋㄧㄙ | Nice | 尼斯 | |
ㄋㄧㄎㄚㄧㄚ | Nikaya | Ν?καια | |
ㄋㄛㄦㄇㄢ | Norman | 諾曼 | |
ㄋㄛㄦㄇㄢㄉㄧ- | Normandy | 諾曼底 | |
ㄋㄛㄊㄦ-ㄉㄚㄇ | Notre-Dame | (我們的淑女)聖母 | |
ㄆㄚㄌㄧ | Paris | 巴黎 | |
ㄆㄝㄆㄧㄣ | Pepin | 丕平 | |
ㄆㄝㄌㄨㄐㄧㄚ | Perugia | 佩魯賈 | |
ㄈㄧㄌㄧㄆ | Philip | 菲利普 | |
ㄆㄧㄗㄢ | Pizan | 皮桑 | |
ㄆㄨㄚㄊㄧㄝ | Poitiers | 普瓦捷 | |
ㄆㄌㄛㄊㄝㄙㄊㄢㄊ | Protestant | 抗議教派(新教) | |
ㄆㄌㄛㄨㄣㄙ | Provence | 普羅旺斯 | |
ㄆㄌㄛㄨㄧㄣㄎㄧㄚ | Provincia | 行省 | |
ㄆㄧㄌㄧㄋㄝㄛㄙ | Pyrenees | 比利牛斯 | Pirineos |
ㄌㄛㄅㄝㄦ | Robert | 羅貝爾 | |
ㄌㄛㄌㄢㄉ | Roland | 羅蘭 | |
ㄌㄛㄣㄙㄨㄛ- | Roncevaux | 龍塞斯瓦爾斯(或)隆塞斯瓦耶斯 | Roncesvalles |
ㄌㄡㄣ | Rouen | 魯昂 | |
ㄙㄚㄌㄧㄎㄚ | Salica | 薩利克 | Salic |
ㄙㄛㄦㄅㄛㄣ | Sorbonne | 索邦 | |
ㄙㄆㄟㄣ | Spain | 西班牙 | |
ㄌㄞㄣ | Rhine | 萊茵 | Rhin |
ㄙㄨㄧㄙ | Swiss/Switzland | 瑞士 | |
ㄊㄚㄎㄧㄊㄨㄙ | Tacitus | 塔西陀 | |
ㄊㄚㄦㄇㄨㄉ | Talmud | 塔木德 | |
ㄖㄝㄛㄉㄛㄌㄧㄎ | Theodoric | 狄奧多裏克 | |
ㄊㄡㄦ | Tours | 圖爾 | |
ㄨㄇㄚㄧㄚ | Umayya | 倭馬亞 | |
ㄨㄦㄅㄚㄋㄨㄙ | Urbanus | 烏爾巴諾 | Urban |
ㄨㄚㄊㄧㄎㄢ | Vatican | 梵蒂岡 | |
ㄨㄚㄦㄉㄛ | Valdo | 瓦勒度 | Pierre Vaudès |
ㄨㄟㄋㄜㄒㄧㄚ | Venice | 威尼斯 | Venezia |
ㄨㄜㄦㄎㄧㄣㄍㄜㄊㄛㄌㄧㄎㄙ | Vercingetorix | 維欽托利 | |
ㄨㄜㄦㄉㄨㄣ | Verdun | 凡爾登 | |
ㄨㄧㄌㄧㄚㄇ | William | 威廉 |
[1]趙京,Spain/ㄙㄆㄟㄣ/西班牙前期文明譯注,2021年10月16日。
[3] Roger Price, A Concise History of France, 2006. P.13 & pp.1-2.
[4] Robert Gildea, The Past in French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ntroduction: Writing Franch History.
[5] Robert Gildea, The Past in French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pter 6 Anarchism.
[6] Bertrand Badie, Fanny Layani, Delphine Allès, Mountain View, CA: Coursera Inc. 2022.
[9] Rene Sedillot, An Outline of French History, trans. Gerard Hopkins, Alfred A. Knopf Inc. 1953. P.25, p.32.
[10] Stephane Henaut & Jeni Mitchell, A Bite-sized History of France—Gastronomic Tales of Rovolution, War, and Enlightenment, The New Press, 2018, p.8.
[11]趙京,《征服ㄍㄚㄌㄧㄚ戰紀》翻譯要點,2018年3月11日。
[12] Sapiens: A Graphic History, Vol. 1 The Birth of Humankind, 2020; Vol 2 The Pillars of Civilization, 2021, Harper.第一卷更有知識性,第二卷價值觀偏向比較明顯。
[13] 現在,Catholica/Catholic/カトリック/ㄎㄚㄊㄛㄌㄧㄎㄚ/普遍(或至公或天主)教會的一些下屬組織仍然按照province單位劃分管轄區域,如California Province。
[14] Keith Van Sickle, The History of Jewish Provence, August 12, 2021. https://francetoday.com/culture/the-history-of-jewish-provence/
[15] "The Talmud: A Methodological Introduction" course at Coursera by Barry Scott Wimpfheimer, 2022.
[16] Blank map of South Europe and North Africa.svgRomanworld271AD.jpg,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044672
[17] John Julius Norwich, A History of Franc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p.513.
[18] 趙京,Renaissance/ㄌㄨㄋㄧㄙㄢㄙ時期的政治譯注,2018年11月30日。
[19] 趙京,Spain/ㄙㄆㄟㄣ/西班牙前期文明譯注,2021年10月16日。
[20] 從Clovis/ㄎㄌㄛㄨㄧㄙ經拉丁轉寫而演變成ㄈㄌㄢㄙ最常見的家族姓。
[21] 據說有120個專家根據?ριστοτ?λης[Aristotelēs]/ㄚㄌㄧㄙㄊㄛㄊㄝㄌㄝ-ㄙ/アリストテレース/Aristotle/亞裏士多德的Πολιτικ?[Politiká]/ㄆㄛㄌㄧㄊㄧㄎㄚ/《(論)ㄆㄛㄌㄧㄙ事務》殘篇分割土地以建立新的國家。Pierre Goubert, The Course of French History, trans. Maarten Ultee, Routledge, 1992, p.2.
[22] John Julius Norwich, A History of Franc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pp.16-17.
[23] Rene Sedillot, An Outline of French History, trans. Gerard Hopkins, Alfred A. Knopf Inc. 1953. Chapter III Radiant Dawn, The Secret of the Capetians.
[24] Pierre Goubert, The Course of French History, trans. Maarten Ultee, Routledge, 1992, p.2.
[25] “Norman/ㄋㄛㄦㄇㄢ/諾曼人來源於Scandinavia/ㄙㄎㄢㄉㄧㄋㄚㄨㄧㄚ,保持著Viking/ㄨㄞㄎㄧㄥ/維京的精力能量從事殖民和戰鬥,但接受了拉丁文化。由此以及別的原因,他們具有那些留在ㄙㄎㄢㄉㄧㄋㄚㄨㄧㄚ和移住到ㄧㄣㄍㄌㄢㄉ的同族人所缺乏的品格素質:政治統一和行政管理的直覺。這是征服者帶給ㄧㄣㄍㄌㄢㄉ的最高禮物”。“不過,雖然ㄋㄛㄦㄇㄢ人在某些方麵具有高於歐洲未開化部族、對將來ㄧㄣㄍㄌㄢㄉ的發展必不可少的品質,他們還算不上文明人”。(趙京,英國憲政代議製度的起源初譯,2018年1月7日第二稿)
[27] Pierre Goubert, The Course of French History, trans. Maarten Ultee, Routledge, 1992, p.31.
[28] P.S. Lewis, Essays in Later Medieval French History, London & Ronceverte: The Hambledon Press,1985. P.6.
[29] 1301年,Dante/ㄉㄢㄊㄜ/但丁作為Firenze/ㄈㄧㄌㄜㄣㄔㄜ/佛羅倫斯使節去見ㄅㄛㄋㄧㄈㄚㄊㄧㄨㄙ第八,途中接到被放逐的判決,由此開始了流亡生活。在《神聖喜劇》第一篇(地獄篇)描寫ㄅㄛㄋㄧㄈㄚㄊㄧㄨㄙ第八被活埋、燒死的情節。(趙京,Dante/ㄉㄢㄊㄜ《神聖喜劇》新譯注釋2018年11月16日第二稿)
[30] John Julius Norwich, A History of Franc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pp.56-57.
[31] 猶太人1290年在ㄧㄣㄍㄌㄢㄉ已經遭遇了同樣命運,到1391年為止ㄙㄆㄟㄣ是猶太人在西歐最大的聚集地,1284年ㄎㄚㄙㄊㄧㄧㄚ有85萬猶太人口,1294年猶太人繳納的稅金占22%,到14世紀,猶太人在大城鎮或一些小城鎮的人口比例甚至高達1/3。(趙京,Spain/ㄙㄆㄟㄣ/西班牙前期文明譯注,2021年10月16日)
[32]趙京,Freemasonry/共濟會起源的神聖秘密,2020年8月11日。
[33] John Julius Norwich, A History of Franc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pp.75-77.
[34] Roger Price, A Concise History of France, 2006. Pp.22-23 & p.48 &p.53.
[35] ㄈㄌㄢㄙ語介詞de相當於of, to, from, by, with, than, at, out of, off等,近代社會以來,市民的稱呼在本人的名後加上姓氏,有些人把de簡寫為d’並入地名等名詞作為姓,如著名的d'Alembert/ㄉㄚㄌㄜㄇㄅㄝㄦ/達朗貝爾。漢字無法表示d',隻能把d'A用一個漢字表示,但漢音元素可以分開表示為ㄉㄚ,或者更清晰地書寫為ㄉ’ㄚ:ㄉ’ㄚㄌㄜㄇㄅㄝㄦ、d'Arc/ㄉ’ㄚㄦㄎ。此處還可以看出漢音元素比片假名優越,因為片假名不是單音節音素,而是元音加以元音結尾的複音節,隻能像漢字一樣用一個複音節ダ來表述d’A。進一步地,考慮到Arab/ㄚㄌㄚㄅ/阿拉伯詞匯(如????‘?/ruba‘i/ㄌㄚㄅㄧㄚ/四行詩)中分音符’的重要性(al-Qur'an/ㄚㄦ-ㄎㄨㄦㄢ/可蘭經,ㄦ是r的結尾轉寫,其後不必加分音符),有必要在漢音元素係統裏導入分音符。要注意的是:ㄈㄌㄢㄙ語裏的分音專指為了表示元音單獨發音而在元音詞母上加兩個小點:ë, ï, ü, ÿ(如naïve, Brontë),不是專門的分音符號。這種方式相當於增加了新的書寫詞母,不可取。在漢語裏,如“西安”的拉丁化表述,也有必要導入分音符Xi’an。
[36] Stephen W. Richey, Joan of Arc, A Military Appreciation, 2000. http://www.stjoan-center.com/military/stephenr.html
[37] 趙京,英國憲政代議製度的起源初譯,2018年1月7日。
[38] Pierre Goubert, The Course of French History, trans. Maarten Ultee, Routledge, 1992, p.44.
[39] Will Durant,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4: The Age of Faith, New York: MJF Books, 1950, pp.769-770.
[40] 趙京,Spain/ㄙㄆㄟㄣ/西班牙前期文明譯注,2021年10月16日。
[41] Will Durant,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4: The Age of Faith, New York: MJF Books, 1950, pp.771-783.
[42] 以上見解引自Denis De Rougemont, Love in the Western World, trans. Montgomery Belgion, Doubleday Anchor Books, 1957. Book II The Religious Origins, 6. Courtly Love: Troubadours and Cathars.
[43] Will Durant,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4: The Age of Faith, New York: MJF Books, 1950, p.920.
[44] 趙京,《神學大全》第一部主要條目、人名和概念的譯注,2020年1月13日;《神學大全》第二部第一部分簡要譯注,2020年2月18日;《神學大全》第二部第二部分譯注簡要,2020年3月6日;《神學大全》第三部譯注概要,2020年3月30日。
[45] Will Durant,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4: The Age of Faith, New York: MJF Books, 1950, p.923.
[46] 引自Karen Offen, The Woman Question in France 1400-1870, Cambridge Univeristy Press, 2017, xiv.
[47] 著名評論家Sainte-Beuve所說。Douglas Jonson, Guizot: Aspects of French History 1787-1874,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3, p.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