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時代的希臘哲學家Plotinus/Πλωτ?νος[Plōtinos]/ㄆㄌㄛㄊㄧㄋㄛㄙ/普羅提諾(約204/5–270年) 杜絕世俗/物質,包括自己的身世、形名聲和身體,追求真實的最高Being/ㄅㄧ-ㄧㄥ/存在本質[1],他的唯一選集Enneads/《九章集六卷》[2]由他的學生Porphyry/ Πορφ?ριοςPorphýrios/ポルピュリオス/ㄆㄛㄦㄈㄨㄌㄧㄛㄙ編輯出版,是新Plato/ㄆㄌㄚㄊㄛ/柏拉圖學派的經典,特別對基督教教義/哲學的形成(例如Augustinus/ㄚㄨㄍㄨㄙㄊㄧㄋㄨㄙ/奧古斯丁[3])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文讀者主要從Russell/ㄌㄚㄙㄜㄦ/羅素《西方哲學史》卷一“古代哲學”第三篇“亞裏士多德以後的古代哲學”第三十章“普羅提諾”[4]了解ㄆㄌㄛㄊㄧㄋㄛㄙ的[5]。“新柏拉圖主義的創始人普羅提諾(公元204-270年)是古代偉大哲學家中的最後一個人。...普羅提諾擺脫了現實世界中的毀滅與悲慘的景象,轉而觀照一個善與美的永恒世界。在這方麵,他和他那時代所有最嚴肅的人格調是一致的。...實際的世界似乎是毫無希望的,惟有另一個世界似乎才是值得獻身的。...它就是永恒的理念世界,是與虛幻的現象世界相對立的真實世界。基督教的神學家們把這些觀點結合在一道,並且還又包括了大量普羅提諾的哲學。”ㄌㄚㄙㄜㄦ的《西方哲學史》盡管受到“不專業”的批判,但在普及深奧的哲學知識方麵,特別是對沒有哲學傳統的漢語讀者 ,比專業的哲學書籍,如帶有太深主觀解讀的Hegel[?he?ɡ?l]/ヘーゲル/ㄏㄟㄍㄜㄦ/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第一部“希臘哲學”第三篇“新柏拉圖學派”丙“亞曆山大裏亞派哲學”二“柏羅丁”的中譯本[6],更值得一讀。
ㄌㄚㄙㄜㄦ的介紹,主要偏重在一個概念nous:[這第二者普羅提諾稱之為nous(心智)。我們很難找出一個英文字來表達nous。標準的字典翻譯是“心靈”,但是這並不能表示它的正確涵義,特別是當這個字用之於宗教哲學的時候。印澤教長用的是“精神”,這或許是最可取的一個字了。但是這個字卻漏掉了自從畢達哥拉斯以後一切希臘宗教哲學中都極重要的那種理智的成份。數學、觀念世界以及關於非感覺的事物的一切思想,對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和普羅提諾來說,都具有著某種神聖的成份;它們構成了nous的活動,或者至少也是我們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於nous的活動的東西。正是由於柏拉圖的宗教裏的這種理智的成份,才使得基督教徒——最突出的是約翰福音的作者——把基督等同於Logos(道)。就這方麵而論,則Logos應該譯作“理性”;這便使我們不能用“理性”這個字來譯nous了。我願意跟著印澤教長用“精神”這個字,但附有一個條件即nous具有著一種理智的涵意,那是通常為我們理解的“精神”所沒有的。但我將經常使用nous這個字而不加以翻譯。]
哲學史上,Αναξαγορας[Anaxagoras]/アナクサゴラース/ㄚㄋㄚㄎㄙㄚㄍㄜㄌㄚㄙ/阿那克薩哥拉最先用這個概念表示為原初無序的宇宙帶來秩序的“神聖理性”、近似Logos/λ?γος/ㄌㄛㄍㄛㄙ/羅格斯/理性(以後的不少希臘哲學家就是這樣用這個詞的),插圖為中世紀所繪宇宙圓盤圖示,外圍的活動就是nous。賀麟、王太慶譯本也不知如何翻譯,幹脆表示為“νο?ς”、“νο?ς(理智)”、“思維(νο?ς)”、νο?ς(觀看、心智)等,似乎“隻可意會、不能言傳”。這裏我們再次看出漢字在哲學表述方麵的特征:漢字無法向英文那樣可以直接準確地對譯來自希臘語的拉丁語。陳越驊的新書隻好用【“努斯”(νο?ς)】,在給出勉強的漢字發音搭配的同時標出(普通人不會讀的)希臘語原詞,並必須專門寫一節注解這個概念[7],實際上說明漢字無法表示類似的新哲學概念。νο?ς或ν?ος原義為“我思”,拉丁語譯為intellectus或intelligentia,即英文的intellect/智能與intelligence/智力。Kant/ㄎㄢㄊ/康德用它的現在分詞派生νοο?μενoν/ noumenon(被思考之物)表示與思考不同的“本體”。這裏,為了進一步譯注ㄆㄌㄛㄊㄧㄋㄛㄙ的別的基本概念,我們不再深究νο?ς,譯為ㄋㄡㄙ。
第一卷的九章目錄是:I.1 Animate(Living Being)/生物與人;I.2 德行;I.3 辯證法;I.4 Happiness/ 幸福;I.5 幸福與時間的延申;I.6 美;I.7 首要的善及各種次善;I.8 惡的本性和起源;I.9 “The Reasoned Dismissal/具有理性方式的解脫”。初讀的人會必須緩慢、反複思想才能逐漸得到一些收獲,如I.2-6開首:In all this there is no sin- there is only matter of discipline- but our concern is not merely to be sinless but to be God./在這裏所有的方麵,不存在ㄙㄧㄣ/原罪-隻有紀律的事-但我們的關心不隻是達到無ㄙㄧㄣ的境地而是成為ㄍㄚㄉ[8]/上帝。I.3-4中間一段:whether its Being is Real-Being, and how many Beings there are, and how many non-Beings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Beings./它的ㄅㄧ-ㄧㄥ是否是實際ㄅㄧ-ㄧㄥ,以及有多少ㄅㄧ-ㄧㄥ存在、有多少非ㄅㄧ-ㄧㄥ能與ㄅㄧ-ㄧㄥ區分開來。“ㄙㄧㄣ”和“非ㄅㄧ-ㄧㄥ”的概念使我們聯想到猶太-基督教和印度古典。
第二卷II.1 Cosmos或天體係統:Cosmos是希臘語kosmos,意為秩序、安排,是指ㄚㄋㄚㄎㄙㄚㄍㄜㄌㄚㄙ所稱的“有序的自然/宇宙”,譯為ㄎㄛㄙㄇㄛㄙ[9];而universe來自拉丁語,意為全部,比較符合中文“宇宙”的譯法。ㄆㄌㄛㄊㄧㄋㄛㄙ援引ㄆㄌㄚㄊㄛ的Timaeus/ Τ?μαιος/ティマイオス/ㄊㄜㄇㄚㄧㄛㄙ/蒂邁歐篇(寫於約公元前360年)[10],因為“我們除了追隨ㄆㄌㄚㄊㄛ,不可能做得更好了”(II.1-7)。但他在開首就指出:僅僅把有序的宇宙歸結為神的意誌是不夠的,所以他進一步發揮希臘哲學對靈魂、物質、土、火等概念,不滿足於Aristotle/ㄚㄌㄧㄙㄊㄡㄊㄜㄌㄜㄙ/亞裏士多德的Quintessence/(水火土氣之外的)第五原素概念,而提出淩駕於這些原素之上的Principle/本原概念。II.2 天體圓周:宇宙模仿Intellectual Principle/ㄋㄡㄙ-本原繞圓周運動(見中世紀宇宙圖示)。II.3 論星辰是否是原因。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有關自然現象的結論,但ㄆㄌㄛㄊㄧㄋㄛㄙ的思考過程有很多啟示,如“他們的幸福來自他們互相之間的這個或那個相對位置而不是他們自身的確定本性,誰能接受這樣的奇念?”(II.3-6)。ㄆㄌㄛㄊㄧㄋㄛㄙ也問道:靈魂內的複數的理性-本原是思想嗎?它們是如何運作的呢?
II.4 兩類物質:這裏出現很多用語/概念進一步發揮希臘哲學的本性。“神自身變為物質的一種形式”(II.4-1);“原子不存在,所有物體可以被無限分割…,一個創造力從不具備連續性的物質不能造出任何東西”(II.4-7);這裏的Eternal Being/永恒的ㄅㄧ-ㄧㄥ, 即無限的The (定冠詞大寫以作為名稱的一部分) One/一/太一/元一/原一/本一的概念終於露出(II.4-15)。最後:“由於相對於存在的美與善的疏離,物質是一個非存在”!(II.4-16)
II.5 (ㄅㄧ-ㄧㄥ的)潛能與現實。II.6 性質和形式:形式不是一種性質,而是一個理性-本原(II.6-2)。II.7 兩個物質的完全融合。II.8 遠處的事物為什麽顯得較小:這一節的內容和用語都與前後章節(甚至全書)無關,大概是無處可放,收入到這裏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