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來自韋姆蘭森林的講故事的人——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女性得主(下)

(2023-08-23 06:29:20) 下一個

【續前】來自韋姆蘭森林的講故事的人——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女性得主(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8/14159.html

走向輝煌

由於塞爾瑪在文學創作上的才華和成就,1904年瑞典文學院向她頒發了金質大獎章。1907 年 5 月 24 日,塞爾瑪被烏普薩拉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如圖),成為這所北歐最早的大學430年曆史上首位獲此殊榮的女性,她說這是 “對所有女性的獎勵”。1904-1909年間,塞爾瑪獲得28次(單獨或聯合)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其中1909年達到11次的高峰。關於她是否會得到諾貝爾獎的討論,在瑞典文學院內部持續了好幾年,學院的常務秘書和諾貝爾文學委員會主席卡爾·戴維·維爾森(Carl David af Wirsén)是塞爾瑪獲獎的主要反對者。在女性地位低下的一百多年前,塞爾瑪的諾獎之路與第一位女性得主瑪麗·居裏不盡相同。

直到1909年,兩位學院院士對於維爾森的提名報告提出了保留意見,學院終於越過常務秘書,決定將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塞爾瑪。在塞爾瑪51歲生日的前一周,她得到自己獲獎的好消息,這成為她最好的生日禮物。生日慶祝活動結束後,塞爾瑪在好友瓦爾堡和妹妹格爾達的陪伴下來到斯德哥爾摩,在國際知名時裝設計師奧古斯·塔倫丁(Augusta Lundin)那裏訂購了銀灰色絲綢錦緞禮服。由於文學委員會主席維爾森拒絕為塞爾瑪致辭,兩次提名塞爾瑪為候選人的克拉斯·安納施泰特(Claes Annerstedt)院士代表瑞典文學院在12月10日舉行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發表演講。演講之後,塞爾瑪閃亮登場,從國王古斯塔夫五世手中接過諾貝爾獎證書、獎章和支票。

安納施泰特在演講中說,塞爾瑪的作品體現了偉大的瑞典母親最純潔、最美好的特征,她的作品應該算作全人類的財產,充滿了諾貝爾獎得主所需要的理想主義。安納施泰特以《尤斯塔·貝林的傳奇》《沼澤地的女孩》《耶路撒冷》為例,指出塞爾瑪並不滿足於大自然的外在美,她的眼睛跟隨內心的生活,她的耳朵捕捉了沉默的語言。這些作品中那些親切而深刻的觀點隻有在靈魂深深植根於瑞典大地,從神話、曆史、民間傳說和大自然中吸取營養的人才有可能得到,因此很容易理解為什麽北歐特有的神秘、懷舊和神奇會反映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安納施泰特在演講中呼籲人們不要 “在軍事榮耀的領域”,而是基於 “理想和道德要求”去恢複瑞典的聲譽。

在隨後的諾貝爾晚宴上,塞爾瑪發表了含蓄謙虛、才華橫溢的獲獎感言,深深打動了所有聽眾。她從幾天前乘火車前來領取諾獎的旅程開始,在這段平凡而又非凡的旅途中,塞爾瑪回想起過去前往斯德哥爾摩的所有時光: “車輪穩定的轟鳴聲變成了安靜而單調的音樂,好像火車不是在枕木和鐵軌上前進,而是滑向太空。” 在天堂裏,塞爾瑪遇到了自己的父親,他坐在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庭院門廊旁的搖椅上讀書。塞爾瑪說從未遇到過像父親那樣對詩歌如此熱愛和崇敬的人,他教會女兒熱愛生命,學會欣賞生活本身的偉大和脆弱。塞爾瑪通過與天堂裏的父親對話,感恩所有文學前輩、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和讀者,以及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她的獲獎感言就是一首美麗的童話詩篇。圖為塞爾瑪的諾貝爾獎證書第二頁和禮服照。

諾貝爾頒獎典禮後的12月13日,是瑞典傳統的露西亞節,斯德哥爾摩婦女界為塞爾瑪舉辦了女性諾貝爾晚會,1200位女士盛裝出席。在晚會上塞爾瑪見到了瑞典著名作家、婦女運動的主要先驅和領袖弗雷德裏卡·布雷默(Fredrika Bremer),早年資助她撰寫處女作的FBF就是布雷默和阿德勒斯帕雷共同創立的。20世紀初瑞典婦女爭取選舉權的運動風起雲湧,塞爾瑪從那天開始走出書齋,正式投身這一運動,成為爭取婦女選舉權組織的發言人。在1911年斯德哥爾摩國際婦女選舉權運動大會的開幕式以及1919年瑞典婦女贏得投票權的慶祝酒會上,她都發表了演講。1914年,塞爾瑪當選為瑞典文學院第一位女性院士,坐第七把交椅。

塞爾瑪作品的豐厚版稅及總額近14萬克朗的諾貝爾獎金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經濟狀況,1907年她在法倫購買了一棟帶花園的鄉村別墅與母親同住,在別墅裏精心布置了一間“耶路撒冷廳”。同一年塞爾瑪購回了莫爾巴卡的房產,1909年又購買了莊園周邊大片耕地和森林,她在自己的農場實行現代化管理,在瑞典最先為員工發放養老金和醫療保險。塞爾瑪餘生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那裏,從而實現了年輕時的願望。1921-1923年間,建築師根據1793 年的圖紙重建了加洛林風格的莫爾巴卡別墅和莊園,今年是重建一百周年。1921 年 4 月 5 日索菲·埃爾坎去世後,塞爾瑪將一個房間命名為 “索菲紀念室”,其中擺放著索菲留下的家具和遺物,圖為今日莫爾巴卡莊園。

塞爾瑪與被稱為“瑞典現代文學之父”的奧古斯特·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1849-1912)差不多屬於同一時代,兩人各自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文學潮流。斯特林堡在冷峻的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的黃金時代成名,以其犀利的筆觸橫掃一切華而不實的文風。塞爾瑪則在突然興起的現代主義和浪漫主義中首次亮相,以女性溫暖而細膩的同情心,從童真的視角來對待她筆下的人物。塞爾瑪被烏普薩拉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及獲得諾貝爾獎,是斯特林堡從未得到的榮譽——盡管他是烏普薩拉大學的校友。斯特林堡還是一個對婦女懷有極大偏見的人,為此耿耿於懷。雖然這兩位文學巨匠觀點各異,但都對瑞典語言和文學的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性光輝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塞爾瑪筆耕不輟,常有作品問世。1912年的短篇小說《幽靈馬車》以宗教勸誡的形式展示了人性中善與光輝的力量,1914年的《葡萄牙國王》披露了農村的凋殘情景和精神道德的衰敗現象,1918年的《被逐》是關於同類相食、虐待妻子和一戰的黑暗故事。1925-1928年間,塞爾瑪寫下了自己最具女權主義色彩的作品《勒溫斯瑟爾特的戒指》三部曲。在冷酷的自傳體三部曲《莫爾巴卡莊園》(1922、1930、1932)中,她描述了自己3-14歲的童年時代在 19 世紀父權製下的成長經曆。塞爾瑪的最後一部作品——兩卷本小說《來自不同的時刻》,分別在她去世後的1943和1945年出版。

塞爾瑪對廣播、電影等當時的新媒體十分感興趣,經常在瑞典廣播電台發表演講。塞爾瑪的作品在後來被稱為瑞典電影的“黃金時代”占有重要地位,她曾與當時多位著名瑞典導演合作,將《暴風農場來的姑娘》《耶路撒冷》《幽靈馬車》等小說搬上銀幕。特別是《幽靈馬車》曾先後三次拍成電影,被認為是瑞典電影史上的核心作品之一,對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和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等人都產生了重要影響。1924 年,莫裏茨·斯蒂勒(Mauritz Stiller)將《尤斯塔·貝林的傳奇》改編成電影並親自執導,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首次出演女主大獲成功,因此闖蕩好萊塢。然而,塞爾瑪對於斯蒂勒的大量改編並不滿意,圖為塞爾瑪在莫爾巴卡莊園的辦公室。

塞爾瑪一生中都通過書信與讀者保持密切聯係。1906年,德裔猶太女孩內莉·薩克斯(Nelly Sachs)得到15歲生日禮物——一本德文版的《尤斯塔·貝林的傳奇》。她開始與自己的偶像通信,從此走上了文學之路。1921年,薩克斯在自己的處女作《傳說和故事》結尾使用了與《尤斯塔·貝林的傳奇》同樣的三個拉丁文單詞 “Amor vincit omnia”,意為 “愛征服一切”,並將小說寄給塞爾瑪。1939年,年邁的塞爾瑪利用自己的聲望為薩克斯和她的母親擔保,幫助她們逃離納粹德國。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年,塞爾瑪參加了冬季戰爭期間對芬蘭的募捐活動,捐出了瑞典文學院金質大獎章和諾貝爾獎章,幸運的是後來被她家鄉的Frykdalens Gille文化協會贖回,現存莫爾巴卡莊園。

1940年3月16日,81歲的塞爾瑪因腦溢血在莫爾巴卡莊園 “索菲紀念室”裏與世長辭,一個星期後的複活節前夜被安葬在教區墓園的家族墓地。她在遺囑中寫明農場將由一個特殊的基金會擁有和管理,保持自己生前的狀態並對公眾開放。在塞爾瑪去世兩個月之後,薩克斯母女來到瑞典定居,繼續寫作,並於1952年加入瑞典國籍。1966年,薩克斯 “因其出色的抒情和戲劇性詩歌,以淒美的力量詮釋了以色列的命運”,與以色列作家塞繆爾·阿格農(Samuel Agnon)分享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二位獲獎的瑞典女作家。她在獲獎感言中回憶了這段往事並說,通過塞爾瑪的作品,自已對第二故鄉——瑞典的熱愛才得以增長, “對我來說,童話似乎變成了現實。”

塞爾瑪是一位精神追求者,相信輪回和靈魂不朽,她也閱讀愛因斯坦的著作,希望將靈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思維結合起來。塞爾瑪的作品中充滿北歐神話的幻想和奇思,神話的閃光和現實的鋒芒交相輝映。她的處女作《尤斯塔·貝林的傳奇》被認為開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之先河,影響了全世界幾代作家。塞爾瑪的故事和生平,以及她對於和平、正義、婦女權利的見解,與一個世紀前一樣仍是當今的熱門話題,並且不斷從新的角度被描繪,她的作品也持續吸引著全球新一代讀者。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塞爾瑪的著作是瑞典各地圖書館借閱次數最多的書籍,百年來經久不衰。1991-2015年間,瑞典央行發行的20克朗紙幣正反麵,就印有塞爾瑪的頭像和尼爾斯騎鵝飛越斯科訥的畫麵(左);右圖為右:莫爾巴卡莊園門口的雕塑。

本文結束之際,筆者特摘錄塞爾瑪寫在《耶路撒冷》第二卷中的一段美麗的文字,向這位偉大的女性致敬:“在聖城眾多修道院和賓館的庭院裏,佇立著巨大的石器皿,裏麵盛放著春天的花朵。在房間裏,勤勞的手將花朵鋪在大紙上壓緊。小小的康乃馨和風信子一旦被壓扁並曬幹,就把它們放在一起紮成花束——醜陋和美麗的組合,然後貼在卡片或小冊子上,橄欖木封麵上刻著:來自巴勒斯坦的鮮花。所有這些錫安的、希伯倫的、橄欖山的、傑裏科的鮮花很快都流傳到世界上。它們在商店裏出售,以信件的形式寄走,被贈予作為回憶,被用來換取虔誠的禮物。鋪在草地上的小花比來自印度的珍珠和布魯薩的絲綢還要長,這是貧窮的聖地唯一的財富。”圖為莫爾巴卡莊園中夏天盛開的芍藥花。

【注】本文被《返樸》公眾號推出

相關博文鏈接

諾貝爾留給全人類的遺產(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7/24177.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因為我就生活在新世界裏的類似文化區域,這裏的德國清教徒們保持著中世紀生活特點,我所在教會的主要力量也是他們的後裔,性情堅定 執著 向上同時不乏風趣和溫情。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你說得真好!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最後這幅照片定義了這位偉大的女作家的精神貢獻特點:鮮活 生命 以及長青。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