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皇家故境未能收——斯京的宮廷禦苑 (上)

(2022-06-26 07:54:43) 下一個

現代瑞典王國的曆史可追溯到1520年代,Gustav Vasa帶領人民結束了斯堪的納維亞三國共主邦聯卡爾馬聯盟的統治,創建了瑞典史上第一個獨立的世襲君主製王朝——瓦薩王朝 (Vasaätten)。1523年6月6日Gustav Vasa被國會選為首任國王,後來那一天成為瑞典國慶日。同年6月24日,Gustav Vasa的軍隊從丹麥人手中收複了斯德哥爾摩。1611年,他的孫子、有"北方雄獅"之譽的Gustav II Adolf登上王位,開創了長達百餘年的"瑞典帝國"時代,瑞典的國力在歐洲迅速提升至領導地位,Gustav II Adolf本人也被瑞典國會封為史上唯一"大帝"。

1634年,斯德哥爾摩成為瑞典王國的官方首都,開始大規模市政建設。17-19世紀的兩三百年時間裏,設計師手中的一張張圖紙,變成了斯京大地上一座座宏偉的宮殿、城堡、教堂,為這個北歐之都勾勒出美麗的天際線。在這些美輪美奐的古建築群中穿行,仿佛流連在王朝興衰更替的曆史長廊中。圖為瑞典19世紀著名畫家Carl Larsson的作品,表現1523年6月24日仲夏節Gustav Vasa騎白馬進入斯德哥爾摩南大門,在騎士和朝臣的們的簇擁下,受到當地市民熱烈歡迎的盛況。從前瑞典的仲夏節總是在6月24日聖徒"施洗者約翰" (St John) 的生日,1953年才改成6 月 20 至  26 日間的星期六。

斯德哥爾摩從中世紀小鎮轉型為歐洲現代化的大都會之一,三位建築師功不可沒,他們是:老Nicodemus Tessin (1615-1681)、其子小Nicodemus Tessin (1654-1728) 以及Carl Hårleman (1700-1753),他們三人以及先後的法國和瑞典建築師分別或合作設計建造了斯京的主要王宮及多座曆史建築。老Tessin出生於德國北部城市Stralsund,年輕時來到瑞典定居,他的設計具有典型的法國巴洛克風格。小Tessin早年跟隨父親學習建築,在瑞典和歐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表現了出色的才華。在羅馬遊學期間,已退位的Kristina女王曾親自安排他的學業。

Karl XI國王登基後,Tessin父子二人先後出任瑞典皇家宮廷建築師,並分別於1661和1681年被任命為斯京前兩任首席"城市建築師",迄今為止獲得這一稱號的隻有20人。Hårleman的父親是景觀設計師及皇家園藝師,曾與小Tessin共事,因此Hårleman師從小Tessin。Hårleman後來前往巴黎皇家建築學院和美術學院學習,去意大利從事教堂建築研究,最早將洛可可風格引入瑞典,他還是瑞典皇家美術學院的創建者之一。在斯京和瑞典各大城市,可以看到多座三位建築師的作品。

斯京皇宮 (Stockholms slott) 是瑞典王國的君主官邸,自13世紀下半葉以來一直位於老城城島 (Stadsholmen) 東北部Norrström河南岸的同一地點。現在的皇宮是用磚和砂岩建造,宏偉的巴洛克風格羅馬宮廷式建築。皇宮由小Tessin設計並於1697年奠基,同年Karl XII年少即位。1709年因大北方戰爭停工,Karl XII本人也於1718年戰死沙場,因此很多計劃無法實現。直到小Tessin去世前的1727年,國會才批準複工,Hårleman接手工程並設計了宮殿的許多原始洛可可式內飾,1753年Hårleman去世時皇宮接近完工。

1754年Adolf Fredrik國王與Lovisa Ulrika王後正式搬入啟用時,已是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王朝 (Pfalziska ätten) 了。皇宮共有內外兩個庭院和四個立麵,內部庭院設計受到巴黎盧浮宮的啟發,立麵各有特色。西立麵是具有陽剛風格的國王立麵,與半圓形的外部庭院相鄰;南立麵代表民族,中部的拱形凱旋門式設計深受巴洛克風格影響,兩側各排列三個羅馬科林斯柱;北立麵代表皇權,是最早建成和最簡約的立麵,麵對Norrström河上的北橋;東立麵是王後立麵,仿照羅馬Palazzo Chigi Odescalchi宮的設計,麵對微型的英式皇宮花園和波羅的海海灣。

斯京皇宮的四個立麵上裝飾了很多塑像、雕塑和浮雕,包括曆代君主、曆史名人和神話寓言,最為華麗的是南立麵 (左上圖),在凱旋門兩旁的六個科林斯柱之間希臘和羅馬神話中是以"搶婚"為主題的大理石雕塑群。凱旋門上方是1735年為Karl XII設立的紀念石碑,拉丁文銘文稱其為"北方世界的驕傲"。其父Karl XI是繼Gustav Vasa和Gustav II Adolf之後一位偉大的君主,在他統治的37年時間裏,瑞典帝國從連年戰爭走向和平繁榮,皇宮北翼就是按照Karl XI生前旨意建造的。然而Karl XII在大北方戰爭中先勝後敗,輸給俄羅斯彼得大帝,結束了瑞典的北歐霸主地位。

在19世紀後期的瑞典工業革命時代,貝爾納多特王朝 (Ätten Bernadotte) 的Oscar II國王主持了皇宮供水總管布線、安裝電燈電話和中央供暖係統等現代化改造。Oscar II還根據小Tessin留下的原始圖紙,裝飾了從前空曠的南立麵。下方二圖分別為東立麵南北兩側山牆上Oscar II和Karl XI的紀念碑,以銘記他們為修建皇宮作出的貢獻,皇宮中最華麗的大廳也以Karl XI的名字命名。斯京皇宮是歐洲最大的皇宮建築,麵積為42000平米,2009年時共有1430個房間。除了局部改建裝修外,皇宮建成260多年來沒有進行過重大整修。2011 年以來,皇宮進行大規模的立麵翻新,預計2050年完工。

進入皇宮南部拱門後,向西是王國大會堂 (Rikssalen,左上圖),向東是皇宮教堂。大會堂為瑞典國會而建,1755年10月17日正式啟用至1834年。大會堂前部正中擺放著瓦薩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Kristina女王1650 年加冕時的銀冠,右側是女王之父Gustav II Adolf大帝的立像,左側是當今貝爾納多特王朝 (Bernadotteska ätten) 創立者Karl XIV Johan的立像。右上圖是Lovisa Ulrika王後的議事廳,家具和牆紙均為1750年代在斯京和法國製造的。

左下圖是晚期巴洛克風格的Karl XI畫廊,經常在這裏舉辦國宴和官方晚宴。其設計靈感來自巴黎凡爾賽宮的鏡子大廳,畫廊兩側每扇窗戶均與內牆上的鏡子相匹配,並鑲嵌在白色大理石柱之間。右下圖是Adolf Fredrik國王與Lovisa Ulrika王後之子——Gustav III國王的臥室,皇宮中最早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房間之一,他親自設計布置了自己和Sofia王後的兩間臥室。1792年Gustav III在一次化裝舞會上被刺,他就是在這間臥室中去世的,臥室中還擺放著他的寫字台。

 斯京皇宮的前身——三王冠宮 (Slottet Tre Kronor,左上圖) 原為一座中世紀防禦城堡,1520年代成為瑞典王室的主要居所。1553-1668年間,瓦薩王朝和普法爾茨王朝的多位國王在三王冠宮出生,Karl XII的妹妹Ulrika Eleonora女王是在那裏出生的最後一位君主。這座文藝複興風格的宮殿進行了多次改建,但直到1661年之後Tessin父子才開始大範圍的重建計劃。1690年代建成了皇宮北翼及教堂,1697年5月7日的一場大火燒幾乎毀了除北翼之外的三王冠宮,瑞典國家檔案館和皇家圖書館的大部分檔案圖書,特別是中世紀後期的許多寶貴資料,均毀於一旦。

大火之後王室搬到附近騎士島上的Wrangelska palatset宮 (右下圖) 居住,直到1754年新皇宮建成後才搬回。這座宮殿也是老Tessin設計改造的,Karl II國王、Ulrika Eleonora女王及她的德國丈夫和繼任者——黑森王朝 (Hessiska ätten) 的唯一君主Fredrik I在這個臨時居所度過了其執政生涯。三王冠宮博物館位於現在的王宮北翼獅子坡下麵的地下室,陳列著各個時期三王冠宮的建築模型、從1697年大火搶救出來的物品,以及曆代王室的遺物。

18世紀許多法國藝術家和工匠參與了斯京皇宮的建設,大部分人曾在巴黎皇家藝術學院和雕塑學院學習,並從法皇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的工程中獲得實踐經驗,他們及其家人在斯京形成了一個"法國藝術家殖民地"。這些人大都是天主教徒,而天主教當時在瑞典是被禁止的。正對王國大會堂的王宮教堂是王室禦用教堂,1754年12月8日開堂,Adolf Fredrik國王和Lovisa Ulrika王後參加了開堂儀式。王宮教堂是先後由小Tessin和Hårleman設計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混合風格,右上圖是Carl Larsson作於1896年的壁畫《小Tessin和Hårleman在皇宮旁》。可惜兩位設計師均已去世,沒能參加開堂儀式。

王宮教堂代表瑞典教會的權力,而對麵的王國大禮堂則代表世俗權力或國王的權力,世俗和神聖的力量在這裏交匯。王宮教堂的祭壇是仿照博洛尼亞聖保羅馬大教堂的類似祭壇設計的,天花板中央的三幅壁畫以基督升天為共同主題。王宮教堂最早可追溯到1248年三王冠宮時代,那一年得到羅馬教宗許可建造了城堡教堂,並擁有自己的祭司和信眾。1697年大火後在原址上複建了新的王宮教堂,幸存的部分畫作、教堂家具和銀質燈具等都保存在新教堂裏。

斯京大教堂,又稱St Nicolai教堂,是斯京最古老的教堂,1279年始建於老城的最高處。St Nicolai是水手的守護神,13世紀斯京成為漢薩同盟重鎮,許多神聖羅馬帝國的商人前來進行商貿交易。這裏也是曆代國王的加冕和婚禮教堂,1650年10月Kristina女王在此登基;1873年5月12日在大教堂舉行了最後一次加冕儀式,國王Oscar II和王後Sofia登上大位;2010年6月19日,當今王儲Victoria公主和駙馬Daniel Westling在大教堂舉行婚禮。宗教改革後大教堂成為新教斯京教區的主教座堂,根據1780年代牆上的銘文,大教堂於1527年"從教皇的迷信中被淨化"。

右上圖是15世紀末的大型木雕"St Göran (瑞典版聖喬治) 屠龍救公主",以紀念卡爾馬聯盟時期瑞典執政者老Sten Sture (St Göran) 擊敗丹麥國王Kristian I (惡龍) 的戰績,其中公主代表瑞典,右下圖是20世紀初在老城豎起的同一主題的銅雕。大教堂是瑞典磚砌哥特式的代表建築,為了與正在建造中的新王宮更協調,18世紀上半葉其外牆改造成為巴洛克風格。大教堂東立麵呈多邊形,便於容納唱詩班的席位,右下圖中的布道壇是1680年代製作的,皇家建築師Nicodemus Tessin父子身後均安葬在大教堂內。

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王朝的第二位國王Gustav III是一位酷愛藝術的君主,具有極高的藝術品味。1783-1784年間,他在意大利旅行途中參觀了梵蒂岡博物館,激發了收藏古典雕塑的靈感,並從多家博物館購買了大量藏品。Gustav III被刺身亡兩年之後的1794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古董博物館對公眾開放,設在皇宮東北翼的兩個畫廊中展出他的200餘件藏品。這是瑞典和歐洲最古老的公眾博物館之一,展品的擺放位置與226年剛開館時前完全相同。

位於斯京西郊Mälaren湖邊的皇後島宮 (Drottholms slott) 是瑞典王國最主要和保存最完好的皇宮,自1991年起,皇宮建築及花園成為瑞典第一個UNESCO世界文化遺產。16世紀這裏是Gustav Vasa老國王的花園,1579年他的次子——國王Johan III為其第一位王後Katarina蓋了一座石頭宮殿,所在島嶼也命名為"皇後島"。由於這位來自波蘭的王後是天主教徒,因此皇後島宮曾經是瑞典天主教徒最後的避難所。現在的宮殿是遵照王太後Hedvig Eleonora的旨意,Tessin父子和Hårleman前赴後繼,於1662-1750年間以巴黎凡爾賽宮為藍本建造的,老Tessin因建造這座宮殿去世。

皇後島宮前方有17世紀後期的大力神噴泉及飛馬與蛇銅雕。1744年當時的王太子Adolf Fredrik大婚時,將這座修繕一新的宮殿作為結婚禮物贈送給自己的新娘、普魯士公主Lovisa Ulrika,從此這座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即成為北歐皇家居所的最佳樣本。右下圖的皇家宮廷劇院建於Lovisa Ulrika王後時期,劇院前的太陽神阿波羅的大理石立像是Gustav III從意大利購得運回的,這是歐洲為數不多的建於18世紀並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劇院。雖然皇後島宮的規模比不上巴黎的凡爾賽宮和維也納的美泉宮,但它前麵的一片湖水卻是後兩個皇宮無法相比的。

作為傳統的皇家女士宮殿,皇後島宮的內部裝飾深受兩代王後Hedvig Eleonora和Lovisa Ulrika以及1771年親政的國王Gustav III的影響。左上圖是位於主樓層的Hedvig Eleonora王太後閱兵式寢室,王室權力的象征。Hedvig Eleonora的夫君Karl X Gustav國王是Kristina女王的表兄及普法爾茨王朝的創立者。他在位期間禦駕親征攻打波蘭、德意誌和丹麥,開拓了瑞典帝國時代的領土。Hedvig Eleonora曾隨夫出征,十分強勢,國王去世後又輔佐了兒子Karl XI和孫子Karl XII兩代幼主,與晚清的慈禧太後有一拚。右上圖是Karl X Gustav畫廊,屋頂天花板和牆上的壁畫描繪了國王的赫赫戰績。

18世紀Lovisa Ulrika王後將宮殿內部裝飾成精致的洛可可風格,造就了皇後島文化的黃金時代。左下圖是Lovisa Ulrika王後的圖書館,瑞典最美的私人圖書館之一,她的一些學識淵博的朋友常在這裏聚會,其中包括植物學大神林奈 (Carl vonLinné)、數學家Samuel Klingenstierna、曆史學家Swen Lagerberg等人。右下圖是Gustav III的中式議事廳,得名於廳中一個東方格調的櫃子,是他的姑表姐、俄羅斯女皇Katarina II贈送的禮物。

1753年7月的一個傍晚,Lovisa Ulrika王後驚喜地收到一份生日禮物。在皇家花園的西南角,Adolf Fredrik國王秘密地建造了一座東方情調的休閑宮殿——中國宮。王後這樣寫道:"他帶我走到花園旁,突然我驚訝地看到一位真正的仙女,國王在這裏間了一座中國宮殿,這是你能看到的最美麗的地方。" 雖然Adolf Fredrik國王缺少治國才能,但他誠懇友善、體恤下人,是一位賢夫良父暖男。其實中國宮的建築風格更像一個蒙古包。右上圖是土耳其風格的警衛木帳蓬,這裏是皇後島上最具東方風情的角落。

18世紀東印度貿易公司將大量茶葉、香料、絲綢、瓷器和藝術品帶到歐洲,中國式宮殿城堡是歐洲人心目中幻想的童話世界。在皇家園林西側,有一條冠名為"廣東路" (Kantongatan) 的18世紀老街,沿街開設了多家手工業作坊,Lovisa Ulrika王後曾計劃在路旁種植桑樹,用於蠶桑育種及生產絲綢,後來由於氣候原因作罷。右下圖的皇後島宮瓷器室陳列著Oscar II國王收藏的18世紀陶藝瓷器,皇宮官員重新裝飾了這個房間,作為1897年國王登基25周年時送給他的禮物。

環繞宮殿的是Hedvig Eleonora時期建造的法式巴洛克花園和Gustav III時期建造的英式景觀花園。皇家園林裏綠草如茵、鮮花似錦,遍布噴泉和雕塑,英式花園由池塘、小河、島嶼、橋梁組成。宮殿後方還有一片針闊混雜的森林,帶來"狂野"的自然浪漫氛圍。左上圖的大理石立像位於巴洛克花園中軸線盡頭的山坡上,是希臘和羅馬神話中的孿生兄弟Castor和Pollux,代表黃道帶星座雙子座。雕塑原件曾被Kristina女王收藏,皇後島的複製件是Gustav III從意大利購買的。皇家園林的大部分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免費對公眾開放,是斯京人民休閑消夏的好去處,現任國王Carl XVI Gustaf和王後Silvia於1981年搬入皇宮南翼居住,有時碰巧還會遇到蹓狗的國王。(未完待續)

【相關博文】瓦薩的曆險與救贖之旅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203/14160.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