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葉恭綽與交通大學定名

(2021-11-22 12:04:42) 下一個

一百年前,時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的葉恭綽做了一件大事,他以“交通要改亟需專才”為由,將交通部所屬四所學校合並成立了“交通大學”,成為構建現代大學製度的重要裏程碑。葉恭綽(1881-1968),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譽虎,號遐庵(遐翁),廣東番禺人,出身書畫世家。他18歲應童子試時以《鐵路賦》獲第一名,早年就讀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後留學日本,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從清末民初至北洋政府時期,葉恭綽長期位居交通要津,是北洋政壇的重要派別“交通係”大員之一,對中國近現代交通、郵電、金融、教育事業多有貢獻。

葉恭綽是一位實業救國論者,著有《交通救國論》一書,曾赴歐美、日本考察實業和教育。1920年8月,葉恭綽被北洋政府任命為交通總長,他上任後決心對交通部下轄四所專門學校:創辦於1896年的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和唐山工業專門學校,以及創辦於1909年的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郵電學校進行根本整頓和革新。葉恭綽提出按歐美教育製度辦學,合並四校成為“交通大學”,並成立董事會。為了統一學科,更好地利用教學資源,董事會決定各校相同專業調至一校,並提升到本科程度。筆者以《南洋公學年譜》為主線,參考交大各校的校史資料,將合校定名過程中的諸多細節匯總於此。

1920年庚申年(民國九年)

12月4日,交通總長葉恭綽為改組交通部部屬學校,派周貽春、孫鴻哲前往滬校調查。12月14日,交通部葉恭綽總長為改組交通教育呈文大總統:“竊惟國家實力之展拓,以交通之發達為始基,而一切事業之設施,尤以人才之適用為先著,是交通與教育二者,倚伏相同,關係至密。”“茲為統一學製起見,擬將該四校校製課程,悉心厘定,分別改良,列為大學分科,而以大學總其成,名曰:交通大學。上海、北京、唐山四校悉納入焉。擬此辦法,可望有明晰之組織,有一貫之方針,一麵補前此之弊偏,一麵圖將來之發展。” 12月15日,國務會議通過提案。

12月20日,葉恭綽簽署“交通部令(第650號)”,派交通部次長徐世章負責籌辦交通大學事宜;簽署“交通部令(第651號)”,派沈琪、陸夢熊、關賡麟、鄭洪年、蔣尊褘、胡礽泰、張緝光、盧毅、徐洪、何瑞章、劉景山、劉式訓、劉成誌、淩鴻勳等組成交通大學籌備處,“幫同籌辦交通大學事宜”。葉恭綽向北洋政府國務會議提交《閣議創辦交通大學提案》,大總統徐世昌當月批複:“準如所擬辦理。”

1921辛酉年(民國十年)

1月著手草擬《交通大學組織大綱》,2月政府批準。《大綱》共有14章38節,對校名、校址、經費、學製、學程、董事會、校長主任及教職員之任用、校長及主任之權責、評議會、行政會議、教務會議、教務處、事務處等分章作了規定。大學經濟部(下設交通科、商科),理工部(下設土木工科、電汽科、機械科、造船科),四年畢業;專門部(下設鐵路管理科、土木工科、郵電科、電汽科、商船科、機械科、商業科),三年畢業;附屬中學(為大學各部預科,分為文實兩科),四年畢業;特班,各依學科與需要臨時定之。第一章第一節規定:“本大學定名為交通大學”。

2月20日,交大總辦事處向三校發出公函(由葉恭綽校長簽發),“本大學禮服、製服兩項,前經校務會議議決:禮服三校一律,各部以帽纓之顏色區別之,經濟部用橙黃色Orange;理工部用藍色Blue。製服冬用黑色,夏用黃色。本科用方帽,中學及預科用圓帽……。”

3月交通大學設董事會,校長駐京辦事,北京、唐山、上海各校均設正副主任。3月8日,據《交通大學董事會記要》,事先推定的第一屆董事為:嚴修、唐文治、張謇、梁士詒、葉恭綽、徐世章、陸夢熊、沈琪、劉成誌、鄺孫謀、關賡麟、鄭洪年、淩鴻勳、孫鴻哲、劉景山、黃靄如、鍾鍔17人。(八月增補榮宗錦、簡照南2人。)為保留滬校土木科,南洋公學同學會致函交通大學董事會。建議不宜將唐山與本校的土木科合並辦理,而是“正宜開拓,使兩處各仍其舊,以利溝通南北之郵”。

3月9日,在北京舉行第一次董事會議,通過《交通大學董事會章程》共九條,票舉交通總長葉恭綽為校長。3月中下旬,交通大學董事會在北京舉行第二次、第三次會議,其中關於滬校之決議是:“滬校專辦大學理工科之電氣、機械及造船三科,暨專門部之電氣、機械、行船三科,原有之附屬中學及小學仍繼辦理。”推舉徐世章任董事長,鄭洪年、鍾鍔、孫鴻哲任常務董事。

4月7日,交大總校設總辦事處於北京,總理京、唐、滬學校的事務,校長駐京辦公,派陳天驥(土木工程師)、關漢先(機械工程師)為秘書,郝作昌(經濟科碩士)為會計。4月16日,交通大學董事會在北京舉行第四次會議,議決交通大學總預算全年暫定為583468元,其中滬校為226000元。會議選定張鑄、淩鴻勳為滬校正、副主任;胡鴻猷、鍾鍔為京校正、副主任;羅忠忱、茅以升為唐校正、副主任。

4月28日,為整齊劃一學科起見,滬校鐵路管理科奉命移並於北京學校(為該校之大學部,將原有管理科改為專門部。當時中學報名入鐵路管理科者,因路途遙遠,仍留滬校),北京之郵電班移並滬校。

5月1日,葉恭綽校長和各校主任在北京舉行就職儀式,隨即分別赴任。6月21日,交大總辦事處向三校發出公函(由葉恭綽校長簽發),“所有校旗、校歌、校聲、校徽、校訓及製服等項”,擬請“教職員及學生共同研究,發表意見”。

7月1日,交通大學完成改組工作,分為北京、上海、唐山三校,滬校設立電機、機械二科,唐校設立土木工程本科,統稱“理工部”;京校設立“經濟部及專門部”,前者本科、後者專科,稱為“係科調正”。理工部四年級專業設置為:

(1)滬校電機科:電力工程門,有線電報電話門;無線電報電話門。

(2)滬校機械科:機廠公務門,鐵路機械門,工業機械門。

(3)唐校土木工程科:鐵路工程門,橋梁及構造工程門,市政工程門,水利工程門,衛生工程門。

8月1日起,三校對外統稱“交通大學”,英文為“Chiao Tung University”。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改稱“交通大學上海學校” (交大滬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改稱“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交大唐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與北京郵電學校合並,稱為“交通大學北京學校”(交大京校),“交通大學”校名由此啟用。9月10日,改組合校後的交通大學正式開學,滬、唐、京三地同時舉行開學典禮,宣告交通大學成立。大總統徐世昌贈送題字“萬匯棣通”匾額(上圖)以示祝賀,葉恭綽蒞臨位於府右街的京校參加開學典禮並發表演說,並派郎國楨為代表到滬校宣讀葉恭綽的開學致詞。下圖分為1921年交通大學滬校、唐校、京校的大門,“交通大學”的名字第一次公諸於世。

葉恭綽校長在開學致詞中係統闡述了自己的辦學理念:“嚐以為諸君修學,當以三事為準衡:第一,研求學術,當以學術本身為前提,不受外力支配,以達獨立境界;第二,人類生存世界,貴有貢獻,必能盡力致用,方不負一生歲月;第三,學術獨立,斯不難應用,學術愈精,應用愈廣。” 他主張新型大學要將利祿與學術分開,認為“方今科學昌明,無處不有學問,小如砌牆運鐵,大如行車造路,莫不含有至理,蓄有精義。非如往者,但計成功不拘效率者。此所以研求學術,在人類之虛欲言之,當獨立;而在人類之幸福言之,貴致用也。”

葉恭綽還寄托了他對交大前景的期望:“試以交通大學言之,其創學宗旨為培植技術人才;其已辦科目為工程及管理;其教員為宏儒碩彥;其學生為俊髦優秀;其管理師法歐美;其設備酌合中西;其地點為分散;其精神為團結;益以往昔之名譽,將來之希望,以視適當學府,相差微矣。” “我交通大學自成立以來,積極改良,已為有目共見。雖因出世甚晚,較之歐美先進,相形見絀。然退而言之,彼之秘密我得窺見,彼之失敗我未身嚐,倘以最新最後之方法,猛晉追求,未必無同趨一軌之日,是在我大學同人之努力矣。”

1922壬戌年(民國十一年)

1月北京總辦事處召開校務會議,規定學士禮服、禮帽。交通大學總辦事處編輯的《交通大學月刊》第一期正式出版發行,封麵刊名由葉恭綽校長題簽。其中刊登了葉恭綽的“本大學開幕致詞”,以及唐校副主任茅以升的論文A new method on the analysis of a continuous Ribbed arch。2-3月,交通大學總辦事處編輯的《交通大學月刊》第二期出版發行。4月,《交通大學學科一覽》及《交通大學規章》(修正本)出版發行。4月8日,葉恭綽校長電示滬校:“今日為交通大學成立紀念日,放假一天。”上午全校師生舉行校慶典禮。左圖為葉恭綽參加交通大學開學典禮的京校舊址,即原 “鐵路管理傳習所”,右圖為《交通大學月刊》第一期封麵。

4月爆發第一次直奉戰爭,在北洋政府的派係鬥爭中,交通係內閣垮台,葉恭綽被迫離職,流亡日本。5月訂定《修正交通大學大綱》,共13章33節。5月6日,北洋政府任命內務總長高淩霄代交通總長,24日任派高恩洪為交通總長。5月14日,交通部任命陸夢熊兼任交通大學校長。5月 19日政府批準取消董事會,從而徹底清洗了交大第一屆董事會中親交通係的要員。南洋公學同學會黃炎培、穆湘瑤、胡敦複致電交通總長高恩洪,希望“從速恢複董事會,即日召集改選缺席董事,則一切糾紛易於解決”。

6月,因陸夢熊發表親日言論,交大師生發起“驅陸運動”,陸夢熊被迫辭職。滬校學生會通電聲明:“在董事會沒有重組以前,無論何人為校長,概不承認。” 6月5日,滬校全體學生罷課,派代表楊立惠等8人為“驅陸”事赴京請願。6月12日,部派關賡麟接任交大校長。後因“驅陸學潮”大學改組,關賡麟於7月底結束任職。圖片分別為1922屆交大唐校土木工程科趙祖康(上)和交大滬校電機工程科湯天棟(下)的畢業文憑,這也是交通大學定名成立後頒發的唯一一批文憑, 6月30日由新任交通大學校長關賡麟、唐滬二校正副主任及總教授簽發,趙祖康是滬校入學、唐校畢業的19人之一(其中兩位1923年畢業)。

6月22日,北洋政府國務會議通過交通部議案。 7月6日,交通部訓令“將交通大學改設兩校”。7月21日,交通大學正式分為兩校,滬校改名為交通部南洋大學;唐校改名為交通部唐山大學,各設校長。北京學校改稱唐山大學分校(一年後又獨立為北京交通大學)。7月訂定《交通部直轄大學通則》,共9章29條,呈時任大總統黎元洪批準實施,並谘教育部備案。第一章“宗旨”雲:“交通部為造就交通專門人才,扶助高深學術之發展,特設大學。”鐵路管理科以京校設備簡陋,又非工商實業交通樞紐,呈部核準遷回上海。至此,葉恭綽苦心經營的交通大學僅存一年即告解體。

之前的《交通大學規章·通則》第七章“畢業及修業憑證”中規定:“大學部各科學生修業期滿試驗(考試)及格給予畢業文憑,得稱各該科學士,專門部各科學生修業期滿試驗及格給予畢業證業,得稱各科業士。”值得指出的是,早在1919年交通大學定名之前,唐校就授予14名畢業生學士學位,而京滬兩校根據《交通大學通則》,分別於1923和1925年第一次頒發學士學位,那時已改名為北京交通大學和交通部南洋大學了。

雖然葉恭綽關於構建現代大學的藍圖未能實施,但“交通大學”這一校名,卻曆經風雨,傳承不輟。在百年曆程中,交大三校分分合合,開枝散葉。1928年,國民政府交通部長王伯群按照葉恭綽當年做法,將南洋大學、唐山大學、北京交大三校合並,以上海為校本部(感覺總是離首都近),重新組成交通大學,一校三地的體製一直延續到抗戰勝利之後。1946年交大又分為三校,現已發展成上海、西安、西南、北京、陽明五所交通大學。五校同源,天下一家,葉恭綽居功甚偉。圖為葉恭綽題寫的1936年《交通大學校友錄》封麵(筆者攝)和1937年《交大校友》通訊創刊號封麵。

由於交通救國的理想,葉恭綽與比他年長15歲的孫中山相識相知。1923年,他應孫中山之招,從日本回國,先後出任廣州政府財政部長、南京政府鐵道部長。葉恭綽是著名書法家、收藏家,工書法、善詩畫,尤精詞學,著述甚豐。1930年代,他漸漸淡出官場,回歸書畫世界,先後創立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館、上海博物館,發起中國建築展覽會,主辦廣東文物展覽會。葉恭綽花了大量精力財力,收集傳世珍寶並捐給國家,如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西周毛公鼎、遼寧博物館的晉王羲之《曹娥碑》、上海博物館的晉王獻之《鴨頭丸帖》等不計其數,為傳統文化的守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葉恭綽出生於光緒七年十月初三,即公曆1881年11月24日,今年是他誕生140周年。葉恭綽15歲時,曾作《詠蠶》詩曰:“衣被滿天下,誰能識其恩?一朝功成去,飄然遺蛻存。作繭忘軀命,辛勞冀少功,絲絲雖自縛,未是可憐蟲。” 濟世之誌與出世之心渾然一體,也是葉恭綽傳奇一生的如實寫照。看到一篇文章如下評價,深以為然,特錄於此:“葉公少年得誌而不驕,名重中外而不傲,遊亂世而不辱,陷險境而不屈,掌財政而不貪墨,失權勢而不頹廢,熟舊學而不保守,辦洋務而不西化,玩文物而不喪誌,立濁世而不同流,嗚呼盛矣!”

1932年葉恭綽捐資5000元,在中山陵東側的二道梅嶺修建“仰止亭”並題寫額枋,以示對孫中山的高山仰止之情。仰止亭是陵園中唯一由個人捐建的紀念建築,當年梅嶺上的梅樹亦為葉恭綽親手所栽。在風雨飄搖的1968年,葉恭綽以87歲高齡與世長辭。他生前曾寫信給宋慶齡,希望落葬仰止亭畔。在其交大門人茅以升的操辦下,終使遺願達成。上圖為1912年9月7日孫中山(前排右六)視察京張鐵路時與眾人合影,前排右三是葉恭綽,當月24日孫中山來到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發表演說。下圖為中山陵仰止亭,右前方是葉恭綽的墓碑。本文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網絡。

【注】本文被《唐院春秋》公眾號推送

相關博文:我們心中的家園老唐院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7/6648.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ongbridge' 的評論 : 謝謝來訪美言!由於家族關係,我對交大校史感興趣,當今的事不談也罷。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北東南' 的評論 : 謝謝賞讀指正!清末民初,風雲際會,真是說不完的故事。葉恭綽“衣被滿天下,誰能識其恩”的風骨令人崇敬!
longbridge 回複 悄悄話 作為交大的校友,拜讀後倍感親切。交大素以機電重工專業名揚國內外,現在並入一些與這些特色毫不相幹的院係,甚至某補品也打著交大的旗號,真有些不倫不類了。
西北東南 回複 悄悄話 那塊牌匾上的字應該是“萬匯棣通”。
西北東南 回複 悄悄話 拜讀,點讚。
民國最初二十年,軍閥混戰,政事紛爭,人事浮沉。校名、校長也隨之一變、再變、又變,理清頭緒不容易。交通大學追根溯源,葉恭綽功不可沒。他是好人。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元亨利' 的評論 : 謝謝告知!我以前不知道這一段曆史。剛上網查了一下,那次葉恭綽還去了日本。大概就是那次出訪回來後,他被任命為交通總長,並決定組建交通大學。本文中有一些錯誤,撤下精選後再修改。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真好!我這裏下小雪了。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拜讀了,葉恭綽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時經美國赴巴黎,與韓汝甲同行。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我是冷月亮色下的第十九位訪客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