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重遇巴塞羅那

(2021-08-17 12:25:44) 下一個

相傳2000多年前的一天,來自古羅馬的一支船隊抵達今日巴塞羅那沿岸,其中第九艘船的人上岸定居,巴塞羅那 (Barcelona) 一詞即由古羅馬語第九艘船 (Ninth Boat) 衍生而來。 另一種說法是由酒吧 (BAR),天空 (CEL) 和波浪 (ONA) 組成。上次來這裏時還是1990年的深秋,2019年夏末故地重遊。套用鬱達夫的句式:"不逢巴塞羅那,已經快30年了"。那時出國不久,年紀尚輕,背個行囊,買張火車票,在西國大地上遊蕩。在沒有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年代,外出旅行時每到一地,隻能到旅遊中心領取地圖和資料,然後按圖索驥。

在資訊發達、出行便利的今天,樣樣都可以提前攻略計劃好,但也缺少了尋找的樂趣和發現的驚喜。第一次來巴塞羅那之前,隻知道哥倫布和畢加索,來了之後才得知此地第一牛人姓高。當高迪的建築視覺盛宴突然擺在麵前,那種驚豔的感覺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以至於幾十年都念念不忘。高迪的七個代表作被收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從前記不住這些建築的西文名字,也不知道中文譯名,因此喊了很多年"高迪教堂"和"高迪公園"。

聖家堂 (Sagrada Familia) 是一座羅馬天主教贖罪教堂,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風格,資金來源全靠個人捐贈,捐款數額直接影響工程進度。聖家堂自1883年動工以來一直沒有完工,堪稱史上最偉大的"爛尾樓",享有"上帝的工匠"美譽的加泰羅尼亞建築師高迪 (Antoni Gaudi i Cornet) 為之付出了43年心血。高迪設計的東方"誕生立麵" (圖一&二) 建於1892-1930年間,西方"受難立麵" (圖三&四) 建於1954-1977年間,是高迪去世後次年出生的蘇比拉克斯的作品。南方"榮耀立麵"於2002年開始建造,將表達耶穌基督升天的場景,尚不知廬山真麵目。由於高迪希望聖家堂麵朝大海,因此它與通常的教堂不同,正門朝南不朝西。

三個立麵就是一部石刻的聖經,用雕塑表現一個個聖經故事,用來解釋曆史和信仰的奧秘。誕生立麵圓潤喜樂,以生機勃勃為基調;受難立麵則是棱角分明的現代雕塑,如同因痛苦而繃緊的肋骨,風格悲愴哀傷,與誕生立麵形成強烈反差。原始計劃中教堂有18座鍾塔,周圍16座代表聖經四大福音書作者及12位聖徒,中間是耶穌基督和聖母瑪利亞,鍾塔具有濃鬱的摩爾風格,至少有12座已建好。四大福音書作者塔高120米,聖母塔略矮,12聖徒塔高98.7至120米之間。耶穌主塔設計高度171米,建成後略低於巴塞羅那的蒙特惠奇山,因為高迪認為他的創造力不應超過上帝。

整個教堂秉承高迪的自然主義風格,加入了很多動植物元素,處處呈現微妙病態的詩意和纖細過敏的想象力。聖家堂的中殿2000年建成,拉丁十字架2010年才完工。由於將傳統教堂內部的小型禮拜堂變成了外部的雕塑,所以中殿十分寬敞。一根根樹狀結構的石柱組成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森林,連接著塵世與天堂,其枝椏巧妙地支撐著穹頂重量,感覺有些像西班牙南部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的現代簡約版。根據承重差異,高迪使用不同的基座與石材來建造立柱,例如四根承重量最高的淺紅色斑岩主柱代表四大福音書作者,還有深灰色玄武岩、藍灰色花崗岩、淺灰色的蒙荷依卡石。

聖家堂的整個中殿沒有一盞燈,透過玻璃彩窗的自然光線留下一道道彩虹光影瀑布,雙曲拋物麵形拱頂上布滿點點圓孔,好似滿天繁星,營造出"主臨萬邦"的恢弘氣勢。誕生立麵的彩窗是表示青春的藍綠色,受難立麵則是紅色調,玻璃上刻有全世界各地聖者和聖殿的名字。聖壇上耶穌受難像非常小,東西兩麵牆上有聖母瑪利亞和約瑟夫的胸像,後者在一般教堂中很少見到,南麵牆上好像是天主,大概這也是"聖家堂"名稱的由來。教堂內再無其他聖像,巨大的空間供信眾靜思和祈禱。2010年11月7日教宗本篤十六世造訪聖家堂時將其冊封為宗座聖殿,並在6500名教徒麵前主持了祝聖彌撒。

上次來時聖家堂的樣子已經記不太清了,隻記得誕生立麵的高塔和雕塑,還有很多吊車,據說還登了塔,玻璃彩窗多半是沒有的。左上圖是聖家堂北麵,包括半圓形後殿;右上圖是誕生立麵的愛之門上方雕塑,寓意"永恒的生命"。左下圖是耶穌受鞭刑的雕像,其左上方雕塑是猶大親吻耶穌,其身後幻方的16宮格數字每行或列相加均為33,即耶穌受難的年齡,本人發現沿兩條對角線相加也是33。右下圖是聖家堂的地宮,高迪去世後就安葬在地宮一角。聖家堂號稱2026年基本建成,作為對高迪逝世一百周年的獻禮,屆時聖家堂將成為世界第一高教堂。當然還要看資金,中世紀一個大教堂建個幾百年都是平常事。

20世紀時的石材都是手工雕刻,現在應用了CAD技術,可用數控機床加工成型。教堂總是要按高迪的心願完工的,但新建部分顯然沒有舊的精美,而且缺乏滄桑感,也許再過100年感覺才會出來。高迪自己說過:"我雖不能完成這座聖殿,但並沒有什麽好遺憾的。我會老去,但其他人會繼往開來。需要永遠保存的是這件作品的精神,而它的生命來自於一代代傳承它的人,因為這些人,它將存在並轉世。" 來過這裏之後,就再也不能忘記,從此常常入夢。

與恢宏的聖家堂相比,高迪設計的民宅更家常溫馨接地氣。維森斯之家 (Casa Visens) 建於1883-1885年間,是高迪來到巴塞羅那後的第一個作品,標誌著此後他成功職業生涯的開始,對公眾開放還不到兩年。這是一座新摩爾式建築,具有明顯的阿拉伯風格,並揉和了新古典主義和東方元素,整棟房子由石頭、粗紅磚和彩色瓷磚建成。據說他是以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為藍本,使用了豐富的顏色以及大量植物圖案。

與他後來專用曲線的設計風格不同,這座建築大部分是直線條的。這裏已安裝了自來水係統,得以使用宅子的地下水源,在19世紀末是十分前衛的。來這裏的遊客很少,十分安靜舒服。閣樓全部打通,展出留存不多的高迪藏書和設計圖紙,他的大部分文檔都毀於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高迪隨後建的桂爾宮位於老城區,據說他的很多創意都始於這棟房子,但我沒進去。這兩棟都建在狹窄街區,與後來建在新區寬敞街區的不同,螺獅殼裏作道場。

高迪有一句名言:"大自然是沒有直線存在的,直線屬於人類,而曲線才屬於上帝"。他在1904-1906年間的巔峰之作巴特羅之家 (Casa Batllo) 中,將曲線的應用推向了極致。除了水平的地麵和垂直的牆壁外,可謂無處不曲、寧彎不直。這座房子的靈感來自加泰羅尼亞的民間故事"聖喬治屠龍救公主",聖喬治是巴塞羅那的兩位守護神之一。巴特羅之家的外牆全部由藍色和綠色的陶瓷裝飾,細部充滿暗示。例如外立麵用15000塊彩色碎瓷片拚成,代表魚麟;外牆上水波般的陽台就像是骷髏頭或者麵具;頂層的兩扇窗子就像囚禁公主的牢籠,拱起的房頂宛如巨龍起伏的脊背;房頂天台的十字架形煙囪,代表聖喬治的寶劍;頂燈周圍的螺旋線,如同大海的漩渦。

巴特羅之家仿佛一座魔幻王國,處處昭顯高迪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似乎時刻都在抗爭著這個循規蹈矩的世界。達利這樣評價巴特羅之家:"高迪依照大海的形態建造了這座宮殿,展現了暴風雨中波濤洶湧的景象,生動刻畫了日暮時分雲彩在水中的倒影以及各種情狀的大海:波濤舒展的大海,潮汐湧起的大海,水波不興的大海,波光粼粼的大海,水麵被風吹皺的大海。"

高迪在巴特羅之家的采光、通風、承重等方麵,都有許多超前的設計。狹窄的日光天井使用了顏色深到淺層層遞進的瓷磚,變得十分暢亮。頂層洗衣及儲物間的懸鏈拱頂不但美觀,而且承重,天台一側的拋物線形外牆朝向聖家堂。高迪貌似偏愛拋物線和懸鏈拱,後者是將懸掛的柔性曲線翻轉形成拱,是一條雙曲餘弦函數,人稱"建築中的一抹微笑曲線"。高迪最先在建築設計中嚐試使用懸鏈逆吊法,通過實驗手段探索空間形態,並將懸鏈拱用於聖家堂、巴特羅之家、米拉之家等建築。

建於1906-1912年間的米拉之家 (Casa Milà),是高迪的最後一件宅邸作品,此後他全身心投入聖家堂的建造。又見這座通體潔白如玉、內含錦繡乾坤的大宅,仍是"人生若隻如初見"的心情。整棟建築如同波濤洶湧的海麵,蜿蜒起伏,極富動感,高迪將陽台鑄鐵欄杆塑造成了扭曲回繞的形狀,如同柔軟的海藻,與巴塞羅那周邊綿延的群山遙相呼應。米拉之家的天台被西班牙詩人Pere Gimferrer稱為"勇士的花園",連接巴塞羅那的兩座贖罪大教堂,其中之一就是聖家堂。

米拉之家天台上造型奇特的煙囪和通風塔,猶如穿越時空的天外來客,成為這座房子中居民的守護神。亞裏士多德的古典四元素水火土風在天台上流動,一個天人合一的地方,因此有人將米拉之家稱為"一封寫給大自然的情書"。上次來這裏時是十月底,傍晚時分天台上的夕陽十分魔幻。然而誰能想到,米拉之家在建造之時,因超標市政不批準,因此竟是一棟違章建築。

高迪的建築設計,從古典到現代、從繁複到簡約、從直線到曲線、從具象到抽象,譜寫了一部凝固的交響曲的華彩樂章。高迪建築中的曲麵大部分是將曲線平移產生的柱麵,後人的現代主義曲麵建築則是越來越誇張了。前年在魔都尋找鄔達克的建築,他被稱為"上海的高迪"。其實兩人的建築語匯和風格並不相同,鄔達克比較中規中矩,而高迪則天馬行空。最大的相同之處是二人都在各自所在城市蓬勃發展之際大顯身手,而且都十分注意細節。其實魔都與巴塞羅那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隻是巴塞和高迪早了幾十年。圖片依次為米拉之家的天井、門廳、大門和儲物間。

位於厄爾卡梅爾 (El Carmel) 山上的桂爾公園 (Parc Güell),建於1900-1914年,高迪於1906-1926年間住在這裏。整個公園就像一座帶有海景大平台的童話王國,上方二圖是充滿童趣的糖果屋門房。左下圖的公園標牌用粗糙的石塊、瓷磚和玻璃碎片拚搭而成,化腐朽為神奇。右下圖是曲線高架拱廊,鍾乳石般的石柱好像一棵棵從地下長出的石化樹幹,與拱廊外部栽種的鬆樹、棕櫚和角豆樹相映成趣。隻是近年來不時看到山寨版,匆匆打個卡,沒有初見時那麽驚豔了。

高迪建築奇幻怪異的外表下麵,潛藏著對世人的關懷與溫情。細節和密碼:圖一是聖家堂誕生立麵大門上的昆蟲和葉子雕塑;圖二受難立麵頂部的兩個人物雕刻成米拉之家天台上衛士的模樣,以此向偉大的設計師高迪致敬;圖三是聖家堂的洗禮池;圖四是巴特羅之家隨處可見的門窗把手;圖五的瓷磚牆在水中的投影頗有梵高畫風;圖六的樓梯扶手疑似20年後被奔馳車公司拷貝。

高迪內心充滿宗教熱忱與狂想,他用神性的曲線撐起巴塞羅那的遍地華蓋,撐起他虔誠的宗教信仰。高迪很少在家中繪製圖紙,而是把大部分時光放在工地上的藝術指導,可謂無設計稿、無預算、無終點的"三無"建築師。雖然高迪沒有留下任何理論實踐的文字,但他在大學曾修讀過高等數學、物理、自然科學和畫法幾何,因此他的建築學基礎源於對數學的深刻理解,其背後是嚴密的幾何邏輯與深刻哲思交匯而成的奔放才華。聖家堂位於巴塞羅那山與海之間的中點,無論身處城市哪一方,隻要抬頭就能看見聖家堂的獨特景觀,下方二圖是分別從米拉之家的天台和桂爾公園遠眺聖家堂。

位於老城哥特區 (Barri Gòtic) 的巴塞羅那主教座堂 (Catedral de Santa Eulalia),在高端大氣的聖家堂的陰影下,顯得低調而奢華,但是它幾百年散發出的濃鬱的宗教氛圍,卻是聖家堂無法相比的。這座哥特式的主教座堂始建於巴塞羅那最鼎盛時期的13-15世紀,曆時150年,在這裏曾發現4世紀時基督教的印跡,因此成為這座城市的曆史支柱。其新哥特式的正立麵直到19世紀末才完成,那時聖家堂已經開始動工了。

左上圖是14世紀末期精巧的木雕唱詩班席位,16世紀初金羊毛騎士團的會議場地。主教座堂以巴塞羅那另一位守護神、著名童貞殉道聖女聖歐拉利亞命名,公元303年她13歲時,因捍衛天主教教義被羅馬人殺死,長眠在大教堂的地宮裏 (右下圖)。大教堂的天井是著名的"環繞鵝井",周邊的回廊完成於1448年。傳說聖女生前喜歡養鵝,人們為紀念她,在天井裏供養了13隻大白鵝。

中世紀的巴塞羅那商界由各種行會和手工藝協會組成,大教堂回廊的各個祈禱室中供奉著各行業手工藝人的保護神。一些富有的手藝人會捐錢給大教堂,死後就可葬在教堂回廊的地下,地磚上各種不同的圖案表示不同行業工匠的墓地。右上圖是供奉女性裁縫的保護神聖露西亞禮拜堂。下方二圖是大教堂附近的鬆樹聖母聖殿 (Santa Maria del Pi),一座建於14世紀的純正加泰羅尼亞哥特風格的教堂,據說聖母瑪利亞曾在教堂旁的鬆樹枝葉間顯靈,左下圖是教堂中供奉的聖母懷抱聖子的石像,據說就是在鬆林裏發現的。

巴塞羅那另一處UNESCO世界文化遺產,是與高迪同時代的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建築師蒙塔內爾 (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 的兩個代表作。其中之一是建於1905-1908年間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宮,業主是1891年創辦的加泰羅尼亞合唱團。隱藏在陋巷中的音樂殿堂如夢似幻,外立麵裝飾豐富,融合了西班牙和阿拉伯等多種元素,內部金碧輝煌、流光溢彩。以百花為主題的中央音樂大廳可容納2146人,是歐洲唯一的一個白天完全靠自然光的禮堂,頂部巨大的金色玻璃穹頂被藍色包圍,暗示太陽和天空。

舞台左側雕像是在加泰羅尼亞民歌複興運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合唱團導演克拉維,右側是貝多芬的雕像,以紀念他的第九交響樂《歡樂頌》中的合唱作品,二者是民間音樂和古典音樂的完美結合。舞台紅色半圓形背景是18位繆斯女神 (盡管希臘神話中隻有9位),每人都演奏不同的樂器, 其中一位是西班牙國舞弗拉門戈的舞者。大廳屋頂裝飾著紅白兩色陶瓷玫瑰,立柱頂端的柱頭飾有如鮮花般盛開的孔雀尾羽圖案,多位偉大的音樂家的名字鐫刻在兩側的拱頂。

蒙塔內爾的另一個世遺作品,是與其子佩雷共同設計的巴塞羅那聖十字聖保羅醫院 (Hospital de Sant Pau) 的現代主義建築群,1901-1930年間共花了30年時間,在蒙塔內爾"藝術可以治愈人的心靈"的理念指導下建成。在這裏病人與繁密的植被、多彩的裝飾為鄰,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醫院"。該醫院是1401年由六家中世紀醫院整並而成,是全世界第二古老的醫院,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醫學檔案遺產。它還是巴塞羅那第一家接收平民的醫院,也是第一家接收女病人的醫院。

這組建築作為醫院一直使用到2009年,現在已改為博物館和文化中心。置身於美輪美奐的建築群中,看著天色一點點變暗、晚霞一縷縷飛來,真是天堂般的享受。蒙塔內爾和高迪同為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大師,一生都隻會加泰羅尼亞語,但建築風格十分不同。二人一個華麗、一個魔幻,為這座城市增添了豐富的色彩。隻有不同,沒有高下,都喜歡。蒙塔內爾的作品融合了理性主義和西班牙-阿拉伯建築的精美裝飾,並遵循了新藝術風格的典型曲線設計風格,將馬賽克、陶瓷和彩色玻璃用到了極致,有"花之建築師"的美譽。加泰羅尼亞音樂宮拱頂係統穩定的鋼框架及大玻璃幕牆、聖十字聖保羅醫院的加泰羅尼亞穹頂和鋼結構,在當時都是非常先進的建築結構方案。

蒙塔內爾比高迪年長兩歲,早三年去世。他於1873年在巴賽羅那注冊成為建築師,1875年成為巴塞羅那建築學院的教師,而高迪於1873-1878年間在巴塞羅那學習建築學。二人有師生的輩分,但蒙塔內爾並沒有直接教過高迪。在聖十字聖保羅醫院可以遙遙望見宏偉的聖家堂,據說這還是高迪的主意,他建議蒙塔內爾將醫院正門所對方向與聖家堂呈45度角,讓病人多一份好心情。1926年6月高迪不幸遭遇車禍,被路人送到聖十字聖保羅醫院,三天後在那裏去世。當高迪的葬禮舉行時,巴塞羅那萬人空巷,30萬人為他送行,送葬的隊伍從醫院一直排到800米外的聖家堂。

100多年前巴塞羅那新興區市政建設恰逢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藝術和文化運動盛行的時候,出現了一批傑出的建築大師,加泰羅尼亞文化的花朵在繁複精美的裝飾和生動的建築線條中放肆地盛開,高迪和蒙塔內爾是他們的傑出代表。最富盛名的是格拉西亞大道 (Passeig de Gràcia),堪稱巴城的露天現代建築博物館,巴特羅之家和米拉之家就在這條街上,左上圖是從米拉之家的天台上俯瞰格拉西亞大道。大道上最著名的是擁有幾座不同風格豪宅的"不和諧街區",體現了一種衝突之美。

其中最著名的是高迪的巴特羅之家、蒙塔內爾的獅子與桑樹之家 (右上圖),以及巴家隔壁的阿瑪特耶之家 (左下圖),後者融入了日耳曼和新哥特元素,是由與高迪和蒙塔內爾並稱巴塞羅那"現代主義三傑"的卡達法爾克 (Josep Puig i Cadafalch) 設計。右下圖是卡達法爾克的另一個作品,位於米拉之家附近一個三角形地帶的德特拉斯之家,北部歐洲中世紀城堡風格,也是巴塞羅那的地標建築。第一次來巴城時,就是沿著這條大街行走,到了米拉之家、聖家堂、桂爾公園等地,留下了極佳的印象。

巴塞羅那老城區變化不大,一大變化是遊客人數翻了幾番,另一大變化則是物價,餐館海鮮料理價格上漲了五倍不止,但也比瑞典便宜許多。上次來時還沒有歐元,本地貨幣是比塞塔SPA,拿獎學金的窮學生都覺得物價便宜,據說第一枚比塞塔硬幣是1808年法國駐軍在巴塞羅那鑄造的。當然變化最大的是我們自己,人生能有幾個三十年。加泰羅尼亞廣場是巴塞羅那市中心老城區的廣場,多條重要街道在這裏交匯,左上圖是廣場上的靜思女神石像及第二次西班牙內戰中第一任加泰羅尼亞總統Francesc Macià的紀念碑。

老城哥特區保留了很多中世紀建築,有些可追溯到古羅馬時代。右上圖是哥特區最有特色的建築——伊魯裏塔主教街的新哥特式過街橋,左下圖這個古建安裝了現代的自來水龍頭,是可以飲用的。右下圖的蘭布拉大道 (La Rambla) 堪比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連接加泰羅尼亞廣場和老港哥侖布紀念碑,西班牙詩人洛爾迦說:蘭布拉大道是世上唯一我希望永不結束的街道。

可能沒有什麽事情比漫步於巴塞羅那的大街小巷,靜靜感受這些新老建築散發出的迷人魅力更令人身心愉悅了。左上圖是位於老城的"四隻貓咖啡館",其所在樓房馬丁之家也是卡達法爾克設計,靈感來自巴黎的黑貓夜總會,這個咖啡館1897年開業,曾是巴城現代主義運動的中心之一。畢加索年輕時常常光顧此地,他的第一次個展就在這裏舉辦,並且為咖啡館製作宣傳海報和菜單封麵。格拉西亞大道兩旁擁有活動懸臂的鑄鐵街燈、哥特區老房子的牆麵紋飾,都極具穿越感。全城飄揚加泰羅尼亞的旗幟及黃絲帶,令人想起早年看過的高倉健和倍賞千惠子主演的日本影片《幸福的黃手帕》,原來黃絲帶是加獨的標誌。

哥特區的街頭藝術:上方二圖是兩位藝人演唱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卡門》中的片段,堪比專業歌唱家。下圖是著名的馬賽克瓷磚牆:"世界始於每一個吻" (El món neix en cada besada),4000多位普通人捐出自己的照片,2014年攝影師Joan Fontcuberta根據顏色和密度排列拚接而成,為巴塞羅那圍城戰300周年紀念而作。美國19世紀詩人霍姆斯說:"雖然親吻的聲音沒有大炮那麽響亮,但是它的回聲更加久遠。"

吃貨的巴塞羅那:蘭布拉大道旁波蓋利亞市場 (Mercat de la Boqueria),海鮮小食和大餐,鬥牛場超市。可惜眼大肚子小,沒法搬回家。

到了巴塞羅那這個熱情而又慵懶的自由天堂,地中海海濱是不能不去的。巴塞羅那老港海水清澈透明、棕櫚樹影婆娑、海鳥愜意悠閑,避風港中停滿了雙桅甚至三桅大船,斯京隻能是小塢見大塢了。左上圖的木製吊橋被稱為"海上蘭布拉",橋身呈波浪起伏的S狀,給人一種"海闊憑魚躍"的感覺。

哥倫布紀念碑如同西班牙廣場一樣,是西班牙每個大城市的標配。1492年哥倫布首航美洲後返回西班牙,在巴塞羅那皇宮的蒂羅爾廳中受到基督教雙王伊莎貝拉一世和費爾南多二世接見。位於蘭布拉大道盡頭老港的這座赭紅色大理石紀念碑高60米,是全西班牙最高的,也是唯一的一尊哥倫布的手指沒有指向美洲大陸而是北非阿爾及利亞君士坦丁的雕像,圓柱頂端高約7米的哥倫布立像由蒙傑伊克城堡前的鑄鐵大炮熔化後製成。這座紀念碑是為1888年巴塞羅那萬國博覽會而建,所在位置即哥倫布回到西班牙的登陸地點。

費爾南多二世原為阿拉貢國王,加泰羅尼亞地區從前是阿拉貢王國的一個公國,巴塞羅那則是阿拉貢王國的都城。在哥倫布雕像附近發現一個不起眼的紀念碑,1977年1月,美國海軍第六艦隊的124名士兵在這裏登上駁船返回軍艦時,與一艘貨輪相撞,其中49人喪生,這是和平時期美國海軍最慘烈的事故。

1929年的世博會在西班牙一南一北雙城巴塞羅那和塞維利亞同時舉辦,前者的主題是"工業、西班牙藝術和體育",後者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富庶"。從而使得巴塞羅那贏得"西班牙的曼徹斯特"的美譽,標誌著西班牙進入現代化國家行列。兩個城市的西班牙廣場都是為這次世博會修建的,巴塞羅那還將地中海邊的蒙特惠奇山建成了永久性公園。左上圖是世博會主要入口西班牙廣場,右側是兩座高47米的威尼斯塔樓。這個廣場是個"五角場",不由想起魔都江灣的那一個,曾經度過七年時光。

右上圖是建於1926-1929年間的世博會主體建築國家宮,新古典主義風格,內部裝飾采用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現在這裏是加泰羅尼亞藝術博物館,以其完整的羅曼藝術收藏聞名於世。左下圖是巴城的戰略要地,高173米的蒙特惠奇山頂的17世紀城堡,這座城堡在1938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期間是監禁及槍殺政治犯的場所,因此在加泰羅尼亞曆史上聲名狼藉,現在是博物館。高迪將聖家堂的主塔設計成171米高,就是為了不超過這座山。巴塞羅那港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最大的集裝箱集散碼頭,右下圖是從山頂遠眺集裝箱碼頭。

從蒙特惠奇下山途中,路過一棟白色的房子,這是米羅基金會美術館,收藏米羅作品最豐富的地方。米羅 (Joan Milo) 是與畢加索、達利齊名的西班牙20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之一,他的作品充滿幻想和童趣。米羅的畫作常以實用符號及色塊構成,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由於時間緊張,猶豫半天還是沒進去看。右上圖是美術館門前題為"人"的青銅雕像,看上去像個ET外星人。

"女人與小鳥"是米羅最喜愛的主題之一,左下圖的混凝土雕塑位於西班牙廣場旁的米羅公園內,一隻黃色的小鳥落在女人的帽子上。雕塑高22米,是米羅90歲時的最後一件大型作品,雕塑貼滿馬賽克碎片,是米羅對高迪的一種致敬。右下圖是公園旁建於19世紀末的摩爾複興風格的前鬥牛場,2012年巴塞羅那市政府禁止鬥牛,這裏改造成為購物中心,古老地標變身新世紀圖騰。

1929年竣工的蒙特惠奇體育場,是為了舉辦以反對1936年柏林奧運會為目的的人民奧運會而建,該運動會因西班牙內戰爆發被取消。後來體育場改造翻新,成為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主場,奧運聖火是由殘奧會射箭運動員雷波洛射箭點燃。巴塞羅那是第七屆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故鄉,這屆奧運會是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屆奧運會,舉辦之時恰逢美洲大陸發現500年之際。上次來巴城時,全城大興土木備戰奧運,如今已經召開了七屆,這裏也成了觀光景點。

國家宮旁的西班牙村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建築博物館,展示了西班牙各地不同曆史時期的建築及生活場景。國家宮前的四根圓柱代表加泰羅尼亞區旗上的四條紅杠,入夜後的魔幻噴泉燈光秀吸引了無數瓜眾,多束放射狀光柱從國家宮背後射向巴城夜空,象征現代化工業文明。不夜的巴塞羅那,可惜沒來得及看國家宮的藏品和西班牙村,必須三刷,Gracias y adios!

相關博文鏈接:

安達盧西亞的珍珠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8/14750.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謝謝鼓勵!高老師的作品,就像是從土地中自然生長出來的一樣。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我看我所喜的英國鄉村茅草屋屋頂風格和高先生的曲線風是同類,頗為靈動有趣。
是的,謝謝你分享的這些視覺旅行記錄 :)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ingjia' 的評論 : 值得再去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閑適秋' 的評論 : 去了一次就不會忘記的地方。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謝來訪!31年前第一次來到巴塞羅那,就無比喜歡。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巴塞羅那住了5天,這些地方都去過,非常喜歡。還有兩個地方您沒有提,可能是忘記了。一個是全世界最大的足球體育場魯營,梅西和眾多的球星都在這裏踢過球。還有一個是著名的龍蝦自助餐廳 Wok Dao,龍蝦和蟹腿很多,味道好,收費便宜。
yingjia 回複 悄悄話 不是每個景點都去過,但去過的看著很親切;以後有機會還得再訪巴城。
閑適秋 回複 悄悄話 您的圖片和介紹似乎又把我們帶回巴塞羅那,那個古老又現代的美麗都市!
謝謝!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又見巴薩羅那。 一個曆史文化藝術超豐富的城市。謝謝分享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