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安達盧西亞的珍珠

(2021-08-12 12:03:12) 下一個

伊比利亞半島第五刷,美麗的安達盧西亞 (Andalusia),人們稱它為"被上天親吻過的地方"。這裏是歐洲的最南部,是連接歐洲和非洲這兩片大陸的橋梁,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匯點,是東西方文明的撞擊融合之地。這裏還是弗拉門戈和鬥牛士的故鄉,是上帝和真主輪番降臨的聖地,是最具異國風情又最西班牙的地方,是西班牙的靈魂之根。安達盧西亞是筆者心心念念神往已久的地方,2018年仲夏節前終於如願以償。

繼羅馬人和哥特人之後,公元八世紀北非穆斯林摩爾人渡海而來,將安達盧西亞收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留下了無數伊斯蘭建築的瑰寶。1469年卡斯蒂利亞王國公主伊莎貝拉與阿拉貢王國王子費爾南多成婚,並先後於1474年和1479年即位登基,並稱"天主教雙王",日後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帝國在這片土地上誕生。1492年西班牙攻陷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時近700年的"光複運動"宣告終結,同年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全球帝國——西班牙殖民帝國興盛的序幕。安達盧西亞擁有地中海的明媚陽光、大西洋的怡人海風,以及蔚藍天空、絢爛花朵和海鮮美食,塞維利亞、科爾多瓦、格拉納達則是這片土地上最璀璨的三顆珍珠。

安達盧西亞自治區首府塞維利亞 (Sevilla) 是西班牙南部的藝術、文化與金融中心,最負盛名的塞維利亞天主教聖母主教座堂 (Catedral de Santa Maria de la Sede de Sevilla) 建於1402-1519年間,依占地麵積是全世界第三大教堂,所有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中最大的一座。剛建成時它曾取代君士坦丁堡 (即伊斯坦布爾) 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主教座堂所在地原來是穆斯林摩爾人占領時期的一座清真寺,完成於1198年,因此建築和花園中保留了一些伊斯蘭元素。其鍾樓吉拉爾達 (La Girada,右上圖) 高約104米,原來是清真寺的宣禮塔,自鍾樓建成以來一直是塞維利亞的地標,可沿著回轉坡道走到98米高的鍾樓,鍾樓上裝有25口大鍾。左下圖是塞維利亞勝利女神青銅雕塑的複製品,原件鑄於16世紀,立在吉拉爾達塔的尖頂上。

想想聖索菲亞大教堂本是希臘正教教堂,後來被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改建成了清真寺,而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又從清真寺而來,這些廝殺了上千年的宗教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塞維利亞主教座堂揉和了伊斯蘭穆德哈爾式、哥特式、文藝複興風格、巴洛克風格及新古典主義等多種建築元素,教堂內部金碧輝煌、氣勢恢宏壯美,內廷高達42米。高30米、寬20米的主祭壇 (左上圖) 有極高的穹頂,祭壇柵欄為雕刻繁複的銀匠式風格,以精美的花葉形作為裝飾。祭壇上由44組雕塑組成的大型浮雕是從1482年到1564年花了82年精雕細琢而成,中間的36組描繪耶穌基督生平場景,而且全部鍍金。

16世紀的管風琴下方有117個唱詩班座位 (中上圖),從1470年到1520年前後50年完成,主祭壇和唱詩班座位全部用欄杆圍起。教堂內保存了許多名畫及精美的聖器聖杯,右上圖是18-19世紀西班牙的著名官廷畫師戈雅的作品。主教座堂還是哥倫布的最後安息地,右下圖是他的陵墓,抬棺者是當時西班牙最重要的四個王國——卡斯蒂利亞、萊昂、納瓦拉、阿拉貢的國王。1492-1502年間,哥倫布曾四次揚帆橫渡大西洋,成功到達美洲大陸。1492年10月12日他首次登陸美洲,這一天後來成為西班牙的國慶節,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還是美國的"哥倫布日"。

塞維利亞王宮 (Alcazares Reales de Sevilla) 是由原摩爾人的城堡宮殿改建而成,始建於1181年,整個建造過程延續了500多年,也是歐洲最古老的王宮之一。這座宮殿混合了伊斯蘭粘土建築和基督教風格,Alcazar就是阿拉伯語中"宮殿"的意思。1480年代,西班牙天主教雙王費爾南多二世和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在此建立議會,為後來征服格拉納達的穆斯林摩爾人政權奠定了前期基礎,現在王宮的上麵一層仍是王室在塞維利亞的正式駐地。左上圖是王宮的獅子大門,右上圖是建於14世紀的佩德羅一世宮,由基督教和阿拉伯工匠共同完成。右下圖是少女中庭的建築和水池,據說摩爾人曾要求附屬的基督教王國每年進貢100名處女,以充實摩爾王的後宮,故而得名。

在伊斯蘭文化的黃金時期,大量古希臘哲學和數學文獻被翻譯成阿拉伯文字。伊斯蘭建築的花紋繁複精美,幾何圖案高度對稱,相比之下基督教元素就很小兒科了。這也就不難解釋為啥代數學會在公元9世紀由阿拉伯的波斯數學家花拉子密創立了,他稱"代數"為al-jabr,而algorithm也是阿拉伯語"算法"一詞的拉丁文音譯。塞爾維亞王宮花園與宮殿一樣,融合了阿拉伯、哥特、巴洛克及本地安達盧西亞的多種建築風格,充滿文藝複興時期的唯美風情。園內的各種亞熱帶植物鬱鬱蔥蔥,宛如迷宮。與中國園林相比,更顯大自然的生命力和王者氣勢,但好像缺了些留白的韻味,大概與此地氣候有關,想讓它們不長都難。左下圖是Estanque de Mercurio水池,池中安放一尊"梅爾古裏奧保護神"青銅像。

塞維利亞西印度群島綜合檔案館 (Archivo General de Indias) 坐落在建於17世紀的古代商人交易所內,典型的西班牙文藝複興風格,這位建築與附近的主教座堂和王宮於1987年一並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檔案館內收藏有從征服者到19世紀的豐富檔案,顯示了在美洲和菲律賓的西班牙帝國曆史。館內擁有大約四萬三千冊殖民政府檔案,其中包括塞萬提斯的求職書、教宗亞曆山大六世為西班牙和葡萄牙劃分世界的詔書、哥倫布的日誌、美洲殖民地美國城市的地圖和規劃等。想起來17世紀初西班牙人在台北淡水河建造聖多明哥城,就是出於在菲律賓的殖民需要。

西印度群島綜合檔案館列入UNESCO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的珍貴文物複印件: 左上圖是1494年6月7日西班牙雙王費爾南多二世和伊莎貝拉一世與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簽署的瓜分美洲新世界的"托爾德西裏亞條約" (2007年收錄),以及1492年4月17日在西班牙從穆斯林摩爾人手中收複格拉納達後,哥倫布為出海西行與西班牙雙王共同簽署的"聖達菲協議" (2009年收錄),同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右上圖是地理大發現時代、即日本慶長時代的1613年,有關日本與西班牙交往的材料 (2013年收錄),妥妥滴漢語啊。左下圖是18世紀新大陸的土著語言與西班牙語的對照表 (2015年收錄)。右下圖是1547年用來存放 皇家讚助文件的保險箱。

夜幕下的塞維利亞世遺古建築群: 主教座堂 (上方三圖)、王宮城堡 (左下圖)、西印度群島綜合檔案館 (右下圖),白天土黃色的房子,在燈光照射下竟變得金燦燦的。塞維利亞大教堂還是很節儉的,底層和北立麵晚上都不打燈光。此地的教堂大都收門票,三分之一用於主教區救助弱勢群體,三分之二用於教堂日常維護和管理支出,除了教堂建築外政府不再撥款。想起來幾年前去伊斯坦布爾,除了聖索菲亞之外,其餘清真寺都是免費的,但燈火卻徹夜通明。真不知是誰買單,大概是伊斯蘭教的信眾們。

羅馬教宗保羅二世曾於1982和1993年兩次訪問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圖一是正午時分大教堂旁教宗的雕像。圖二是月夜下西印度群島綜合檔案館後麵的勝利紀念碑,圖三是勝利廣場上的無玷始胎聖母雕像,勝利廣場位於世遺古建群中間,得名於西印度群島檔案館一側的巴洛克式的勝利之後堂。圖四是新廣場上的卡斯蒂利亞國王費爾南多三世 (1199-1252) 聖方碑,他在1248年的光複運動中從摩爾人手中收回了塞維利亞,與伊麗莎白皇後及兒子阿方索十世的遺骨存放在塞維利亞主教座堂,1671年費爾南多三世被羅馬教宗克雷芒十世封為聖徒。

科爾多瓦 (Cordoba) 位於安達盧西亞第一長河瓜達爾基維爾 (Guadalquivir) 河畔,是西班牙穆斯林繼麥加和耶路撒冷之後的第三大聖地,與巴格達和君士坦丁堡並列為伊斯蘭世界三大文化中心。公元前164年羅馬人就在這裏建城,那時這裏的劇場和鬥獸場的規模可與古羅馬城的相比,至今還保留一座16孔的羅馬橋和橋頭堡 (左下圖),右下圖是位於大橋中間的科爾多瓦守護神聖拉斐爾雕像及橋頭堡。公元八世紀科爾多瓦被摩爾人占領,這裏成為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穆斯林哈裏發王國的首都,10世紀時成為西歐最大的城市。1236年西班牙人趕走了摩爾人並皈依基督教,16世紀科爾多瓦的大清夏寺改建成了主教座堂,宣禮塔成為教堂鍾樓 (左上圖)。

右上圖原為哈裏發王國的王宮城堡,後來成為雙王伊莎貝拉一世和費爾南多二世的主要住所之一,1492年哥倫布首航美洲新大陸歸來之後,曾在這個王宮城堡裏受到雙王的接見。在塞維利亞和其他地方的教士的強烈敦促下,伊莎貝拉一世於1480年成立了"異端裁判所",這裏是西班牙異端裁判所最早的常設法庭及總部之一,用以維護天主教的正統性並關押處死"異端"人士,大量 (非基督徒猶太人和穆斯林) 被逐出西班牙。

這次安達盧西亞之行最驚豔的古建築,非科爾多瓦的清真寺大教堂 (Mezquita-Catedral)莫屬。這座始建於公元八世紀、曾經的世界第二大清真寺,幾百年之後改建成羅馬天主教主教座堂,連當時的國王卡洛斯五世都不忍將其拆除,從而留下了這座世上獨一無二、極致混搭、宏偉精美的聖殿。那850多根大理石柱、大大小小的馬蹄形劵拱,令人歎為觀止。柱和拱實際上起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在這座清真寺中發揮到了極致。中圖的主教座堂穹頂,表現了哥特式、文芝複興式和風格主義的完美對話。看到一個拉丁語詞匯infiinitum,意為"以至無窮",用來描述圖中的拱拱相扣,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伊斯蘭世界觀的中心是真主安拉唯一,祂無處不在,卻又無形無相、無始無終、無窮無盡。伊斯蘭的藝術家們用綿延不絕的幾何圖案表達這種信仰,即無數的幾何圖形的組合代表在可見的物質世界之外無限的存在,而清真寺中不斷重複的柱與拱正是這種"無限存在"的建築語匯,其中也不乏分形Fractals的元素。印度近代穆斯林詩人、哲學家、政治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勒這樣描述科爾多瓦的清真寺大教堂:"數不清的柱子,就像敘利亞層疊的森林"。1984年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4年擴展到科爾多瓦整個曆史城區。

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大西洋港口城市加迪斯 (Cadiz),靠近直布羅陀海峽,大約在公元前1100年建城,被認為是西方世界現存曆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曾被羅馬帝國占領,現在還有古羅馬劇場遺址。加迪斯港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在地理大發現中獲得複興,哥倫布第二次和第四次遠征美洲就是從這裏出發的。後來此地又成為西班牙寶藏艦隊的母港,是16世紀西班牙最重要的軍港和商港,左上圖是始建於16世紀的城牆。

加迪斯的主教座堂始建於1260年,但右上圖的巴洛克風格大教堂從1776年開始修建,一共建了116年,在建造過程中又引入洛可可及新古典主義元素,建設教堂的資金來自西班牙與美洲之間的貿易所得。18世紀是加迪斯的黃金時代,成為西班牙最大以及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西班牙與美洲之間的貿易有75%是經過加迪斯進行的。西班牙的第一部憲法La Pepa於1812年3月17在加迪斯通過,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憲法之一,右下圖是通過憲法的地方,第二年波旁王朝複辟後,這部憲法即被廢除。

加迪斯擁有西班牙人最引以為傲的金色海灘,是他們最喜愛的度假之地。上方兩圖是La Playa de la Caleta老城海灘,位於兩個古堡之間,左下圖的Victoria沙灘綿延三公裏。右下圖是跨越加迪斯灣的"憲法大橋" (Puente de La Pepa),主橋為雙塔斜拉橋,建於2007-2015年間,用以紀念1812年西班牙憲法在加迪斯起草200周年。大橋兩端各有一座特殊設計的高壓線塔,六角形鋼結構,高158米,用以架設跨海高壓線。

除了世遺古建群外,塞維利亞還有許多不同年代、風格各異的精美建築。左上圖是該城第二大的薩爾瓦多教堂 (Iglesia de Salvador),始建於1674-1712年,其原址是穆斯林Ishbiliya主清真寺,現在還保留一些清真寺元素。這是西班牙最大最富麗堂皇的巴洛克風格教堂,內部裝飾華麗無比,並有很多精美雕刻。與主教座堂熙攘的遊人相比,這裏十分清靜,更適於冥想。右上圖是位於主教座堂旁的大主教宮 (Palacio Arzobispal),建於16世紀的巴洛克建築。

左下圖是始建於15世紀的市政廳 (Ayuntamiento),中世紀科爾多瓦文化湧入後遺留下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其正立麵運用了大量銀匠式裝飾藝術風格,這是流行於西班牙帝國時代、以雕飾花樣繁複著稱的一種建築風格。右下圖是建於1682年的聖特爾莫宮 (Palacio de San Telmo),現在屬於羅馬教廷法院辦公室 (該機構負責西班牙異端裁判所) 的土地上興建,現在是安達盧西亞自治區政府所在地。

塞維利亞曾出現在曆史上很多文學和戲劇作品中,西班牙文學世界裏最偉大的作家塞萬提斯 (1547-1616) 的名著《堂·吉訶德》就是在塞維利亞的一座監獄中寫成的,小說中描寫了許多塞維利亞的街道和房屋。英國詩人、浪漫主義文學泰鬥拜倫 (1788-1824) 在長詩《唐璜》中塑造了一個花花公子的形象,其原型是出資興建慈善醫院 (Hospital de la Caridad) 的Miguel Manara。《唐璜》的開場白是這樣的:"他出生在塞維利亞,一座有趣的城市,那地方出名的是橘子樹和女人,…… 沒見過這座城市的人真是可憐。" 

另一部著名作品是法國作家梅裏美 (1803-1870) 的小說、法國作曲家比才 (1838-1875) 的歌劇《卡門》,主人公是一位蔑視約束、潑辣奔放、敢愛敢恨的煙廠女工和吉普賽姑娘,故事的發生地是塞維利亞大學所在地——歐洲第一座香煙廠 (La Antigua Fabrica de Tabacos ) 以及皇家鬥牛場 (de la Real Maestranza)。以塞維利亞為背景的歌劇還有:奧地利音樂家莫紮特 (1756-1791) 的《費加羅的婚禮》、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 (1792-1868) 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左上圖是建於17世紀的慈善醫院,塞維利亞黃金時期的經典之作、西班牙巴洛克建築藝術的高峰,右上圖是建於1551年的賽維利亞大學。

左下圖是建於1767-1881年間的皇家鬥牛場正門,西班牙曆史最悠久的鬥牛場,也是最負盛名的兩個鬥牛場之一,另一個是馬德裏的Las Ventas鬥牛場。右下圖是為1929年的美洲博覽會而建的阿方索13世酒店,穆斯林和基督教混搭的新穆德哈爾 (Mudejar) 建築風格,Mudejar這個詞原指西班牙收複失地運動後那些沒有離開該國、但也沒有改信天主教的穆斯林。有一句俗話說: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實主語換成"塞維利亞"或"科爾多瓦"同樣適用。

西班牙的國粹弗拉門戈舞(Flamengo)起源於安達盧西亞地區,是當地民間文化與吉普賽文化的結合,並融入了大量東印度、阿拉伯、猶太、非洲及拜占庭舞蹈的元素,著名舞者多為羅姆(吉普賽)人。舞蹈名稱來自西班牙阿拉伯語fellah mengu,意為"逃亡的農民"。15世紀末西班牙君主在收複失地之後,建立異端裁判所,大量摩爾人、猶太人、羅姆人逃亡,成為弗拉門戈藝術形成的土壤,因此舞蹈中有大量悲憤、抗爭、希望、自豪等情緒的宣泄。

有人說: 弗拉門戈"表達的感情波瀾,不是貴族式的,不是茶花女式的,也不是柴米油鹽式的,它是吉普賽的樹林,是小酒館的微醺和大醉,是卡斯蒂利亞多石的山,是安達盧西亞強勁的風,是西班牙不滅的靈魂。"塞維利亞有全西班牙唯一的一間弗拉門戈博物館,由西班牙國寶級的弗拉門戈表演藝術家克裏斯蒂娜·霍約斯創建。一定要到那裏欣賞一場原汁原味的弗拉門戈秀,切身體會一下這種慷慨、狂熱、豪放、不受拘束的人生態度,但是不能拍照錄影。

塞維利亞老城的聖十字區 (Barrio de Santa Cruz) 原為當地猶太人居住區,卡斯蒂利亞國王費爾南多三世從摩爾人手中征服這座城市後,將該城的猶太人集中到此地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僅次於古城托萊多(Toledo),15世紀後眾多貴族遷居於此。左上圖是該城僅存的兩座猶太會堂之一聖十字教堂 (Iglesia de Santa Cruz),右上圖是聖十字廣場的十字架,右下圖是建於1689年的老年神父醫院(Hospital de los Venerables),供奉聖費爾南多。南歐夏季十分炎熱,猶太人在聖十字區內修建了狹窄的街道,兩旁是高高的房子,可以產生流動涼爽的穿堂風。

與塞維利亞老城區隔河相望的Triana區是一個充滿了靈魂的社區,以前曾經聚集了大批羅姆人,是弗拉門戈的三個發源地之一,很多吉普賽血統的舞者都來自這裏,這裏曾經充斥著水手、陶藝家、鬥牛士、弗拉門戈歌手舞者、羅姆人叛軍和宗教狂熱者的故事。左上圖的聖喬治堡 (Castillo de San Jorge) 於1481-1785年間曾是西班牙異端裁判所的總部和監獄,右上圖是建於1740年的San Jacinto教堂,左下圖是聖安娜雕像,傳說中她是耶穌的外祖母,也是Triana區的守護神。

Triana區還有一個聖安娜教堂 (Iglesias de Santa Ana),建於13世紀,是塞維利亞最早的天主教主教座堂,可惜沒走過去看。印象中主教座堂都是供奉聖母瑪麗亞的,供奉聖姥姥的還真不多見。右下圖是出自這一區的西班牙著名鬥牛士Juan Belmonte (1892-1962) 的雕像。與河對岸的老城旅遊區相比,這一帶更家常接地氣,遊人也不多。

St John's Day 的河畔風光和主日彌撒:塞維利亞是西班牙唯一的具有內河港口的城市,左上圖瓜達爾基維爾河邊的十二邊形的黃金塔建於1221年,是一座軍事瞭望塔,為西班牙的珍寶船從美洲運回的金銀財寶提供保護,據說因古時其外牆曾貼滿鍍金的瓷磚而得名。右上圖是河上的伊莎貝拉二世大橋,伊莎貝拉二世 (1830-1904) 是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女王。6月24日是聖徒"施洗者約翰" (St John) 的生日,傳說中他比耶穌基督早出世半年,這一天在歐洲正是歡慶夏天到來的日子,2018年的St John's Day 正好是星期日。St John 在各國有不同的名字,在丹麥和挪威是St Hans,在西班牙是 San Juan。而在瑞典已經完全世俗化成了"仲夏節"。這一天在西班牙也有很多慶祝節目,特別是在沿海地區。

六月正是蘭花楹樹和洋槐開花的季節,一樹紫霧、一地落金,分外好看。這裏很多巨大的樹木據說就是哥倫布從美洲帶回的樹種繁殖的。

新月形的西班牙廣場 (Plaza de Espana) 是為1929年舉辦的伊比利亞半島美洲博覽會興建的,算不上古跡,但在塞維利亞的觀光景點中人氣指數卻排名第一。差不多每個西班牙城市都有一個"西班牙廣場",但據說這一個是最大最漂亮的,特別是在日落時分,有點日月同輝的意思。其建築風格也是各種混搭,好幾部電影在此地取景。廣場直徑200米,南北各有一座高塔,分別象征天主教雙王,樓群以主樓為中心向兩側展開,宛如一雙手臂環抱著廣場。雖然在歐洲巴掌大的地方都可稱作"廣場",但貌似拉丁民族國家的城市中常有這種大型廣場,不知是否從羅馬教廷而來,我瞎猜的。美國當代小說家丹·布朗曾在塞維利亞大學學習一年,這期間他構思了後來的暢銷書《達芬奇密碼》,他的另一部小說《數字城堡》則是以主人公在塞維利亞的西班牙廣場死去開始的。

在西班牙廣場打call,廣場周邊的58個壁龕用彩色陶瓷花磚裝飾,每個壁龕代表描繪一個省份。盤點這些年刷過的西班牙城市 (1990-2012,依時間先後為序): 地中海港口城市Alicante,Valencia的直布羅陀Peniscola (Castellon省),高迪之城Barcelona,帝國首都Madrid,宗教舊都Toledo,羅馬古城Segovia,大西洋群島Canarias (隻去過一個大島),巴斯克首府Bilbao (Vizcaya省),瀕臨大西洋的美食之都San Sebastian (Guipuzkoa省)。西班牙的行政區劃很奇葩,全國分為17個大自治區 (community),然後再拆分成58個省(province),省比區的級別低。其實一個省大概就是省會城市加周邊一堆鄉鎮,兩個相鄰省會互相一日遊時間綽綽有餘。

1990年第一次來西班牙走馬觀花,對公元四世紀的小城Toledo中各種不同宗教的建築和諧相處印象十分深刻。那年去巴塞羅那,深為高迪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折服,方知那座城市姓"高"。多去了幾次伊比利亞半島,慢慢覺出高迪的建築中也有摩爾人的遺傳因子,卻是和現代風混搭。2018年造訪了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的塞維利亞、科爾多瓦和加迪斯 (三個省,後兩個都是一日遊),但沒來得及去格林納達、龍格及陽光海岸上的馬拉加,隻好留待下次。實在喜歡那些混搭的Mudejar風格建築,喜歡那些美麗的券拱,宗教信仰的敵對衝突並沒有影響建築藝術的借鑒融合。上圖是Sevilla機場候機樓的黑白券拱,增加了幾分極簡主義元素。

西班牙美食:

混搭風的街景隨拍:換一個角度看世界、街角的魚幹雕塑、鮮花巷、小店門楣、不期而遇、狗年的守望。

告別安達盧西亞,打道回府,一路向北高空航拍:過阿爾卑斯山脈和德國的易北河,進入波羅的海上空,位於波蘭和瑞典之間的丹麥Bornholm島近似於梯形。

相關博文鏈接:

伊斯坦布爾的美麗與呼愁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6/38394.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謝謝你!圖片無法表達那種令人驚歎的美麗,不好意思,沒有留意那雙舞鞋的來曆。我很喜歡尋訪不同宗教、文明的界麵,世界因多元而豐富,和而不同。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小漣漪'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如此感謝 本集讓我明白了“圖文並茂”之意,要細看三次以上。
有些好奇係列照片中那雙鞋的來曆。
說到宗教融合在身邊是如此,我是多年在教會但在本地一直在某佛教禪坐中心義工,那裏某位多年虔誠的佛教徒這些年又進了神學院念書,大家各自融洽友好。
小小漣漪 回複 悄悄話 很喜歡這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