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天人合一水雲間

(2021-06-08 13:17:45) 下一個

2016年回鄉,主打川北閬中古城,順訪川南郪江古鎮、川西崇州大明寺、帝都文廟國子監和圓明園。隨意行走在山水雲間,體驗天人合一的佳境,盡管其實並不順路。具有2300年曆史的閬中古城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三麵江光抱城廓,四維山勢鎖煙霞",是民間傳說中的“風水第一城”、古蜀道上一顆閃閃發亮的明珠。那裏是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和古代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還是中國古代民間天文研究中心以及1933-1935年間川陝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閬中古城三國遺蘊深厚,千年科甲鼎盛,五教並存共榮,嘉陵風光秀麗。雖說四川境內古鎮比比皆是,而核心區域達2平方公裏的整整一座古城卻並不多見。

嘉陵江是長江支流中流域麵積最大、長度僅次於漢江、流量僅次於岷江的大河,流經閬中古城如玉帶環繞。江畔錦屏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山水相依相融、若即若離、亦真亦幻、宛若仙境。唐代吳道子的三百裏《嘉陵江山圖》,即以錦屏山為軸心。"閬中"得名於古稱"渝水" "閬水"的嘉陵江,如《舊唐書·地理誌》所言:"閬水迂曲經郡三麵,故曰閬中"。廣德二年 (764) 詩聖杜甫曾在閬中小住,寫下了七言古體詩《閬水歌》:"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複春從沙際歸。巴童蕩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閬中勝事可腸斷,閬中城南天下稀"。

閬中古城位於山環水繞的穴場吉地,嚴格遵循風水穴法規劃,唐宋格局,明清風貌。城內街巷層層展開、布若棋盤,各式民居鱗次櫛比、青瓦粉牆,大小院落接水迎山、藏風聚氣。風水地標中天樓 (右上圖) 居古城中軸線,應"天心十道"之喻。文筆白塔 (左下圖) 位於閬中城外最高處東山之巔,享"閬苑仙境"之名,可俯瞰古城風水意象。中天樓唐宋始建、明清複建、民初拆毀、十年前修複,清代閬中詩人金玉麟描述其盛景為"十丈欄杆三折上,萬家燈火四圍中"。建於明末的閬中白塔是一座密簷式和樓閣式相結合的風水塔,塔盤用石料砌成八邊形須彌座、塔身用青石砌成八邊形錐體,在2008年5.12地震中被腰折後修複。

中華人文始祖、華夏太古三皇之天皇伏羲氏是福佑社稷之正神,也是中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創世神,其父為燧人氏、其母為華胥氏。《路史》注:"所都國有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得名,乃閬中渝水之地"。相傳閬中是華胥氏的故鄉,伏羲在閬中雲台山始創八卦、衍生《易經》,總結出天地萬物變化的陰陽規律,其中所蘊含的"天人諧和"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原點,伏羲因此被尊為"八卦祖師"。西漢著名曆算天文學家落下閎也是閬中人,他創造的《太初曆》是中國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完整的曆法,他還是國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學說"渾天說"的創始人之一,經他改進的赤道式渾天儀在中國使用了兩千年。

袁天罡和李淳風是唐代道學風水宗師和天文曆算學家,晚年先後辭官歸隱閬中,擇地觀天、著書立說。袁李二人留戀閬中風水,在盤龍山覓得龍脈所在,並建天宮院,死後都埋葬於此。天宮院風水文化景區山勢奇勝、水路蜿蜒,有"九龍朝聖" "二龍捧珠" "龍鳳呈祥" "麒麟奔太陽" "九曲太極水"等諸多風水佳局,契合傳統風水學說理論。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曾下令袁天罡和李淳風編寫了中華預言第一奇書《推背圖》。李淳風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竟推算到了唐以後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圖片依次為:袁天罡和李淳風像、天宮院、推背園、天罡墓。

川北閬中貢院是清順治年間四川舉辦鄉試府考、開科取士的地方,也是全國僅存的兩處科舉考棚之一,另一處是南京的江南貢院。古代考場之所以叫"貢院",即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貢獻給皇帝或國家的意思。閬中貢院為三進四合庭式建築,有考房40間,純穿鬥木結構,前院考場、後院齋舍、四周號房,是目前全國唯一能夠看到全貌的中國古代鄉試貢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處高等級科舉考場。在史上近千名狀元中,據說四川籍25人,其中閬中就出了唐代兄弟狀元尹樞和尹極、北宋兄弟狀元陳堯叟和陳堯谘、以及馮涓共五位狀元。因此閬中可稱為四川的"狀元之鄉",風水寶地名不虛傳。

右上圖紅匾是監考大堂高懸的宋徽宗瘦金體題字"旁求俊義"——其中義字少一點,乃尋才之義。語出《文心雕龍·議對第二十四》:"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對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選賢要術也"。貢院監考很嚴,進大門時要進行嚴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夾帶",但為了博取功名,仍然發生過多起舞弊案,左下圖是作弊者的小抄手書。恰逢文革後第40屆高考日,學子期待"金榜題名時"。其實成語"連中三元"中的"解元"指在省裏府考第一名,"會元"指在京城會考第一名——即進士第一甲第一名,聖上欽點頭名"狀元"、次名"榜眼"、三名"探花"。現在稱高考某省"狀元"實屬大謬,有可比性的隻能是"解元"。

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三國時期劉備平定益州後,派張飛為巴西太守,領軍駐守閬中七年,為鞏固蜀漢政權、保護閬中一方平安立下汗馬功勞。章武元年張飛為部將範彊和張達所殺,頭葬雲陽、身葬閬中,後人歎曰:"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漢桓侯祠屢廢屢興,曆時一千七百餘年,現為一處重要的三國文化遺跡。大門正中上方門匾“漢桓侯祠”為著名書法家趙樸初補書 (左上圖),進門後的重簷歇山式屋頂明代建築敵萬樓 (右上圖) 取《三國誌》稱張飛“萬人敵”之意,簷下巨大匾額上楷書"靈庥舄奕"、"萬夫莫敵"、"虎臣良牧",映照了《三國誌》中對張飛"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的評價,其中"靈庥舄奕"意為"神靈佑護,光曜不絕"或"深仁厚澤,綿延不絕"。

漢桓侯祠內塑張飛戰馬,祠後為張飛陵墓和園林,兩次間壁前分立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桓侯廟記》和清總督常明的《漢張桓侯祠》石碑兩通。《桓侯廟記》謂:"蜀車騎將軍領司隸尉西鄉張侯名飛字益德,常守是州,州之東有張侯之塚。至今千有餘年而廟祀不廢,每歲大旱禱雨輒應。"

自漢唐始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先後傳入閬中,稍後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繼而來。五教共存不悖,交相輝映。嘉陵江對岸大像山麓的大佛寺景區融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宗教文化和神州傳說於一體,寺內有一尊閬中人何居士於唐代宗末年、德宗初年所鑿高9.88米的釋迦牟尼坐像 (左圖)。傳說唐代神醫孫思邈曾來此采藥,治好一隻生病的老虎,在大佛寺左側摩崖上刻有楷書"虎溪"兩個大字,為"上柱國注賜金魚袋統治河中母恩書" (右上圖)。大佛右側石窟內有唐、宋摩崖造像、陀羅尼經幢,另有唐、宋、元、明、清曆代石刻及鑿崖五穴墓等。法國神甫在閬中城內學道街購置地產,修建哥特式天主堂 (右下圖),後毀重建。大約明末清初天主教傳入四川,閬中天主堂是蜀地最早的西式建築之一,還曾經是紅四方麵軍駐地。由於天主堂周末才開放,所以隻在門口拍了一張照片。

閬中東北郊蟠龍山南麓的巴巴寺原名"久照亭",是伊斯蘭教嘎德忍耶教派第一位來華傳教的祖師、來自聖地麥加的華哲·阿卜董拉希 (又稱"西來上人") 的墓地,後成為該教門在陝、甘、寧、川的穆斯林聖地,在阿拉伯語中"巴巴"即為"祖先"或"祖師"的意思。清康熙23年 (1684) 阿卜董拉希從甘肅、陝西來到閬中傳教,據說這位"西來上人"神形古健、狀貌若仙,他"胸藏三教之書而不以文名,藝精百家之奇而不以技稱"。

巴巴寺占地約二十畝,是國內少有的融合中國傳統和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及墓葬群,是伊斯蘭教建築藝術及其特色磚雕的一顆明珠。巴巴寺山門上書"久照亭"及"真一還真"鎦金門額 (左上圖),大殿為雙簷多角攢尖式的"明四暗八"結構,是阿卜董拉希的陵墓所在地 (右上圖)。巴巴寺山門緊閉,後經當地人指點從後門進入,但止步大殿門外。寺院裏有很多穆斯林墓穴,感覺陰氣很重。右下圖的閬中清真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 (1669),是一進四合院式的仿清建築。

位於中天樓附近的李家大院是湖北孝感李氏家族於明正德年間遷閬中後所建,迄今已510年。李家世代行醫座館、懸壺濟世,"同心堂"中藥房曾設於此。這是全城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民宅,也是原汁原味明代建築的典型代表。李家大院呈串珠式三進三重格局,院內廳堂高大、陳設古樸雅致、門窗紋飾精美、匾楹蘊理含趣、天井中繁花似錦,凸顯濃鬱的川北古民居風韻。宅院內曲折幽深、清新脫俗,大紅燈籠平添韻味,明代家具古色古香,"庭院深深深幾許",頗有精巧的江南園林情調。玲瓏剔透、變化萬千的雕飾鏤刻,更是閬中古建築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大院客房小住一夜,恍惚間竟不知今夕何夕。

幾年前位於古蜀米倉道上的閬中古城和天宮院已經進入"蜀道"申遺名單,於2018年正式申報UNESCO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據稱"蜀道"是國內目前最具實力的雙遺產申報項目,四川省政府已成立省長掛帥的申遺領導小組,各市、縣、區"申遺辦"紛紛應運而生。如果申遺成功,則將破解蜀道文化密碼、串起千年曆史遺珠,使得"四川資源變成全人類共有的財富",蜀道勢必大熱,所以遊玩要趁早。

川南郪江古鎮位於綿陽三台縣境內,春秋戰國時為諸侯國郪國王城所在地。郪王國介於巴國和蜀國之間,是西漢以來巴蜀之間古郪道的要衝,也列在蜀道申遺名單中。郪王城山環水繞、虎踞龍蟠,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和豪傑名流聚會之所。古鎮老街兩旁的房子都帶著木柱支撐起來的寬敞走廊,街有多長廊就有多長,是老街重要的生活場景。街上保留著王爺廟和地祖廟等文物遺存,斑駁古舊的老戲台、精美雕琢的梁柱、錯落有致的馬頭牆,無處不透露著古鎮的千年滄桑。

在郪江這個比較偏僻的地方,卻有兩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一處是漢代崖墓群、另一處是蜀中名觀雲台觀,真是藏在深山人不知。郪江金鍾山漢崖墓群是全國四大漢崖墓群之一,崖墓鱗次櫛比、密如蜂房,獨特的藻井、天花、鬥拱、窗欞、欄幹等造型獨樹一幟。陰宅內各種生活場景惟妙惟肖、日常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揭示了一幅幅活生生的漢人生活和文化長卷,右下方的"狗拿耗子"是墓群中最出名的浮雕。

距郪江古鎮兩公裏的雲台觀是巴蜀地區第二大道教勝地、川內最早最大的真武祖師道場,始建於南宋,至明清兩代仍在擴建,並於萬曆三十二年 (1604) 大火後重新修複。這裏殿宇樓閣鱗次櫛比、古樹參天鬱鬱蔥蔥、詩文楹聯筆走龍蛇,紅沙條石砌就的登山小道蜿蜒曲折地出沒在山林間,一切似乎還在述說著昨日的鼎盛香火。據說雲台觀在天文星係圖上位居三台星,其地脈為九龍捧聖之風水寶地。雲台觀的主體建築由三重四合院相連而成,正殿為最高處的玄天宮。雲台觀依山就勢、高低錯落、左右對稱、布局緊湊、殿宇巍峨、氣象森嚴,堪稱省內規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正可謂:"香靄高林,聞萬籟俱寂,到此間應帶幾分仙意;亭無俗障,聽半天鍾聲,坐定後宜生一點道心"。

川西崇州化成山大明寺始建於隋大業初年 (605),因隋煬帝賜額"化成",又稱"化成院"。傳說元末朱元璋曾在此處隱居,朱得天下後賜"大明洪武"四字嵌於山門之上,即改為"大明寺"。寺內兩株被稱為"雙楠古翠"的楨楠,樹高二十多米,距今1500多年,在成都十大千年樹王中名列第四。雙楠雖曆經天災人禍千年磨難,仍枝繁葉茂、冠蓋如雲。1174年陸遊任蜀州通判時遊覽此地時作五言詩《化成院》,留下"孤塔插空起,雙楠當夏寒"的詩句,清同治九年崇州舉人張鼎元書刻陸遊詩碑立於右側樹下。

左側古楠旁為《護雙楠碑》,是清代知州李為同治十二年所立,上書禁伐令,成為雙楠的保護神。文革中雙楠曾被雷電劈斷枝丫,後來駐寺單位又將兩株古楠分丫的主幹鋸斷,用作家具型材。而陸遊詩句"孤塔插空起"中的孤塔,在1958年"大煉鋼鐵"中被拆毀,磚石拉去砌煉鋼爐,兩座石碑表達的古人之遠見卓識不由令今人汗顏。

大明寺藏於深山、遠離塵世,環境十分清幽,如陸遊《化成院》詩中描述:"緣坡忽入穀,蜒蜿蒼龍蟠。...... 日落聞鹿鳴,感我平生歡。客遊殊未已,芳歲行當闌。"1955年大明寺劃歸省監獄局,作為關押犯人的地方 (右下圖),古寺從此斷了香火。故寺內雖有山門影壁亭台,卻無殿無佛無僧,也因此得以幸存,是少見的沒被拜金大潮波及的原汁原味的古寺,隻是在5.12地震中大明寺古建築群損毀很嚴重。據同行的發小說,幾年前這裏隻有一位打掃庭院兼賣茶水的師傅,但貌似已有一家公司著手將寺院開發為餐飲住宿棋牌場所。也許下次再來就麵目全非了,比之五十年前的那場浩劫,商業化不知算不算另一種破壞。

國子監街是帝都唯一仍依清代規格保存四座牌樓的古巷,右圖的石碑是國子監街旁的下馬碑。碑身正背兩麵分別用滿、漢、蒙、回、藏、托忒六種文字鐫刻"文武官員至此下馬",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即便皇帝親臨也要下輦步行,以表廟門森嚴、聖賢至上、孔子地位之尊,這樣的傳統似乎無以為繼了。帝都文廟又名"先師廟",是僅次於曲阜的全國第二大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比故宮紫禁城還年代久遠。這裏是元明清三代官方尊孔崇儒、宣揚教化、主興文脈的聖地,濃縮了千年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成為眾多誌在功名的讀書人頂禮膜拜的殿堂。

文廟正殿大成殿為中國古建最高規製的重簷廡殿頂,覆以黃色琉璃瓦、殿內金磚鋪地,可與故宮太和殿媲美。作了一輩子讀書人,還是第一次拜揖大成至聖先師,殿前一群人大博士在拍攝畢業照,也算是中西合璧、古為今用。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九位清代皇帝的禦匾,以及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和黎元洪等的牌匾,右上圖為黎元洪手書"道洽大同"。文廟院內收集了自元代以來各代科舉進士的題名牌共198通,碑上刻有進士姓名、次第與藉貫。"金榜題名"真是光宗耀祖的人生一大樂事,"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也就延續至今。然而五十年前的"紅八月",這裏成了斯文掃地的地方,第一次聽說"學而優則仕"這句話也是在文革中大批判的時候,風水輪流轉。

中國科舉考試製度萌芽於漢、創生於隋、發展於唐、完善於宋、中衰於元、鼎盛於明清,延續了一千三百餘年,明清兩代科舉考試中的進士及第者計51624人。科考製度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巨大而久遠,被西方學者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國子監是元朝定都北京後的官方最高學府,按照"左廟右學"的古製位於文廟西側。集賢門內的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琉璃牌坊是全北京唯一不屬於寺院的同類建築,正麵額書"圜橋教澤"、反麵"學海節觀"均為乾隆禦筆。文廟和國子監的寬敞庭院中古柏參天、石碑林立,除了一群群前來參觀膜拜的中小學生外,非常清幽安靜,在這夏日炎熱、喧囂浮躁的帝都市中心,真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去處。

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位於帝都西北郊,是一塊要山有山、要水來水的風水寶地,自古以來就有"上風上水上海澱"的說法。在東方夢幻的風水觀念裏,天地是一個大活體、人生是一個小宇宙。古人認為中國的山脈發源於昆侖山,總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圓明園同樣如此,園內的山脈起於西北的香山、玉泉山和萬壽山的"龍脈"。按照風水師的說法,圓明園內的山水皆以西北為首、東南為尾,九州四海俱包羅其中。

圓明園的布局師從《洛書》,書中神龜背上的數字據說就是後來八卦的起源,圓明園盛時的布局圖與風水學上的九宮八卦宇宙圖式之間存在著某種不可思議的對應關係。作為圓明園水係源頭的玉泉山泉水被稱為"天下第一泉",圓明三園中的水體變化多姿,並通過水係成為一個整體,其來龍去脈條理井然,使得圓明園因水而富有靈氣,山水景觀渾然一體。或許正是因為這裏的風水,皇室貴胄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享樂之秋。然而當1860年秋天的那場劫難來臨時,即便是被皇家篤信的風水藝術也愛莫能助,隻留下一片斷壁殘垣供後人憑吊。

原稿:2016-11-19                  修改:2021-06-0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古樹羽音' 的評論 : 謝謝來訪!你去的地方已經很多了,天下的風光看不完。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謝謝你每篇賞讀點評!風水文化很有意思。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飽覽天府好去處,真是學習了。以前去過峨眉,青城,都江堰和邛崍和成都,以至自認為了解四川,拜讀完了,以後再也不能說知道了,差的太遠了。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跟讀 :)
雲台觀敘述那段最後的對聯好啊。
說到你對於圓明園的感概,我認為大多數好的建築/山水都是有靈氣的,時間到了或者被某些因素提前到了,那些建築山水就會消失或實體還在靈氣不在了,那種感覺無論有否具體信仰都能覺察,類似“白雲千載空悠悠 此地空餘黃鶴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