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美國本土的戰爭》第四篇:美墨戰爭

(2024-01-04 00:44:49) 下一個

老安遊記《美國本土的戰爭》第四篇:美墨戰爭

老安遊記《美國本土的戰爭》第四篇:美墨戰爭

前一篇講美國1812年戰爭,本篇講美墨戰爭,為敘述方便,再加上美墨戰爭時期的美國地圖

圖1. 美國地圖-美墨戰爭

“美墨戰爭”(American - Mexican War),是1846-1848年間,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在美國被稱為“墨西哥戰爭”(Mexican War),在墨西哥被稱為“美國對墨西哥的幹涉”(American Intervention in Mexico)。

美墨戰爭發生在1845年美國吞並德克薩斯,而墨西哥拒絕承認德克薩斯的獨立,仍將德克薩斯視為其領土。然而德克薩斯共和國事實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1822年以來,從美國移居過來的大部分英裔居民都想並入美國。

184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當選總統民主黨人詹姆斯-波爾克(James Polk,1845-1849),主張將美國領土擴大到俄勒岡州,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1845年,吞並德克薩斯州進一步實現了這一目標。1848年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結束戰爭,美國獲勝。

墨西哥承認割讓今日的德克薩斯加裏福尼亞內華達猶他全境,以及今日的亞利桑那科羅拉多新墨西哥懷俄明的部分地區,由此墨西哥損失了55% 的領土。美國為戰爭的物質損失,補償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並承擔325萬美元的債務,共計1825萬美元。

美墨戰爭被認為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前奏,許多在西點軍校受訓的年輕軍官,都在美墨戰爭中嶄露頭角。其中著名的有日後的北軍總司令尤利西斯-格蘭特南軍總司令羅伯特-李,以及美利堅聯盟國總統傑斐遜-戴維斯等。

(一)美墨戰爭的背景

(1)獨立後的墨西哥

墨西哥為爭取獨立進行了十年的戰爭後,在沒有外國幹預的情況下,1821年,根據“科爾多瓦條約”從西班牙帝國獲得獨立。墨西哥曾短暫嚐試過君主製,然而並不成功。1824年,成為一個共和國(United States of Mexico),但是這個國家的特點是極不穩定。

1820年代,墨西哥成功抵製了西班牙重新征服的企圖。1838年,又抵抗法國人同樣的企圖。但是分裂主義者反對墨西哥中央集權政府,尤其是德克薩斯州。這是墨西哥政治的弱點,因此政府多次易手。下圖是美墨戰爭之前的墨西哥領土,粉紅色區域是分離運動的州份。

圖2. 美墨戰爭之前的墨西哥領土

(2)美國的擴張主義

19世紀,美國國內流行“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的政治口號,其中一層含義就是:美國人是“天選之民”,必須要擴張領土與勢力,傳播他們的價值觀。1803年,美國購買路易斯安那,導致西班牙殖民地與美國領土之間的邊界直接接壤,但很多地方並不明確。

美國和西班牙之間的一些邊界問題通過1818年的《亞當斯-奧尼斯條約》得到解決。美國明確擁有東部佛羅裏達州和美國在北緯42度線以上領土主權,而西班牙試圖限製美國向現今的美國西南部(包括德克薩斯)的擴張活動。

獨立後的墨西哥繼承了西班牙的傳統,試圖限製美國向德克薩斯的擴張。美墨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墨西哥與德克薩斯之間懸而未決的邊境問題。墨西哥獨立的25年後的1836年,德克薩斯脫離墨西哥,建立了獨立的“德克薩斯共和國”(Republic of Texas)。

時任美國總統詹姆斯 -波爾克認為:假若美墨爆發戰爭,墨西哥將無法防禦新墨西哥以及加裏福尼亞這兩個遙遠的北部省份,這正好符合美國民主黨擴張美國疆域的“昭昭天命”。曆史學家彼得瓜迪諾指出,在美墨戰爭中“美國的最大優勢是它的繁榮”。

大西洋彼岸的工業革命,增加了紡織工廠對棉花的需求。而墨西哥的北部地區擁有與美國南部蓄奴州相鄰的肥沃農田,是優良的產棉區。美國對棉花的需求幫助美國推動向墨西哥北部的擴張,波爾克總統的民主黨尤其強烈支持擴張。

(3) 墨西哥北部的分裂傾向

無論是殖民地墨西哥還是獨立後的墨西哥,國家都沒能有效控製墨西哥遙遠的北部和西部。墨西哥獨立後,軍事和外交能力下降,該國北部地區經常受到印第安科曼奇人,阿帕奇人,以及納瓦霍人攻擊。墨西哥北部地區人煙稀少,主要是沙漠,降雨量很少。

在西班牙殖民時代(1521-1821),政治上就沒有得到很好的控製。1821年墨西哥獨立後,內部鬥爭甚至接近內戰,北部邊境的局勢並不是墨西哥政府優先考慮的事項。墨西哥北部,印第安人的襲擊導致許多墨西哥人死亡,交通和通訊中斷,牧場業被摧毀。

結果,美墨戰爭爆發後,墨西哥北部的平民幾乎沒有抵抗入侵的美軍。美洲原住民的敵對活動,使墨西哥中心地帶與上加利福尼亞州和新墨西哥州等省份的交流和貿易變得困難。人們沒有定居在墨西哥的中西部地區,而是定居在東部的德克薩斯。

(4)加裏福尼亞的地位問題

在西班牙殖民時代,加裏福尼亞人煙稀少。墨西哥獨立後,關閉了特派團並減少了其軍事存在。1842年,美國駐墨西哥部長建議,墨西哥願意將加裏福尼亞割讓給美國以清償債務。時任美國總統約翰-泰勒(John Tyler,1841-1845)提出了一項三方協議來解決邊界爭端。

協議規定美國從墨西哥割讓舊金山港。英國表示不反對美國在那裏取得領土。1841年,英國駐墨西哥公使主張:“在加裏福尼亞領土上建立英國人的領地”。但這封信到達倫敦時,羅伯特-皮爾的保守黨政府拒絕了該提議,認為該提議的代價高昂且可能引發衝突。

墨西哥阿爾塔加州最後一任州長主張加裏福尼亞從墨西哥獨立,成為英國的保護國。但是這個主張也沒有實現。

(5)德克薩斯獨立和並入美國

1800年,西班牙殖民省德克薩斯州幾乎沒有居民,隻有約7,000名非本地定居者。獨立後的墨西哥政府,將德克薩斯州的土地授予密蘇裏州銀行家摩西-奧斯汀。但他在計劃之前就去世了,兒子斯蒂芬-奧斯汀(Stephen Austin)帶領300多個美國家庭來到德克薩斯。

這300個密蘇裏家庭,快開創了德克薩斯的“新紀元”(New Era),從而開始了美國移民到德克薩斯的穩定趨勢。奧斯汀的德克薩斯殖民地,是墨西哥政府授權的幾個殖民地中最為成功的一個。

1829年,由於美國移民的大量湧入,非西班牙裔的人數超過了西班牙裔的人數。墨西哥時任總統維森特-格雷羅,發現了這種趨勢並采取行動,以進一步控製德克薩斯的非西班牙裔殖民者。墨西哥政府還恢複財產稅,提高對運往美國貨物的關稅。

1834年,墨西哥保守派掌握政治主動權,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將軍成為墨西哥的中央集權總統。保守派主導的國會放棄聯邦製,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單一的中央政府,取消了各州的權力。下圖是墨西哥獨裁者桑塔-安納(Santa Anna)。

圖3. 墨西哥獨裁者桑塔-安納

桑塔-安納率領墨西哥軍隊推翻了的德克薩斯州的半獨立狀態。德克薩斯州領導人斯蒂芬-奧斯汀(Stephen Austin)號召德克薩斯武裝起來反抗墨西哥,1836年宣布從墨西哥獨立。為了消滅新生的德克薩斯共和國,桑塔-安納率領1800人的軍隊強攻德克薩斯。

墨西哥對德克薩斯的戰爭打得很殘酷。最為著名的戰役發生在聖安東尼奧(St Antonio)的修道院“阿拉莫”(Alamo)。在敵眾我寡的劣勢下,不到200人的德克薩斯民兵,在阿拉莫拚死堅守陣地十三天,最後堡壘被攻破,守軍全部犧牲。

但是他們的犧牲卻換取了勝利。六個星期之後,德克薩斯的薩姆-休斯頓指揮德克薩斯軍隊在聖哈辛托戰役(Battle of St Jacinto)中打敗了桑塔-安納,並且將他俘虜。士兵們在戰鬥中,鬥誌昂揚,奮不顧身,哭喊著:“記住阿拉莫”(Remember Alamo)!

下圖是薩姆-休斯頓(Sam Houston,1793-1863)的肖像。

圖4. 薩姆-休斯頓的肖像

如今,阿拉莫是聖安東尼奧的著名地標,每年都有250萬人前來參觀。實際上,所謂的修道院隻剩下一麵山牆,旁邊豎立著烈士們的大理石雕像。這裏已經不再是宗教活動的場所,而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阿拉莫”的地理位置,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1點。

2000年11月20日,我曾經來到聖安東尼奧參觀“阿拉莫”,聽著解說員生情並茂的講述,感動得眼睛都濕潤了。下圖是我在“阿拉莫”的留影,再下圖是“阿拉莫”烈士們的大理石紀念雕像。

圖5. 我在“阿拉莫”的留影

圖6.“阿拉莫”烈士們的大理石紀念雕像

桑塔-安納與德克薩斯簽署條約結束了戰爭,承認德克薩斯獨立。條約沒有得到墨西哥國會的批準,因為是由一名俘虜在脅迫下簽署的。盡管墨西哥拒絕承認得克薩斯獨立,但德克薩斯實際上成為獨立的共和國,得到英國,法國和美國的正式承認。

大多數德克薩斯人都想加入美國,但吞並德克薩斯在美國國會引起了爭議。最後德克薩斯同意美國國會提出的兼並提議,1845年12月29日,德克薩斯成為美國的第28個州,從而直接引發了美國和墨西哥的衝突。

(二)美墨戰爭的前奏

(1)努埃西斯河領土的爭議

根據德克薩斯人在聖哈辛托戰役後俘獲桑塔-安納將軍後簽訂的條約,德克薩斯的南部邊界被劃為“北裏奧格蘭德”(Rio Grande of North)。德克薩斯人聲稱南部邊界置於現代的格蘭德河(Rio Grande)。墨西哥政府基於兩個理由對這一安排提出異議:

首先,墨西哥拒絕德克薩斯獨立。其次,它聲稱條約中的格蘭德河實際上是“努埃西斯河”(Nueces River),因為現在的“格蘭德河”在墨西哥一直被稱為(Rio Grande)。然而,後者的說法掩蓋了墨西哥河流的全名:(Rio Grande of Norte)。

下麵是墨西哥和德克薩斯有爭議的領土的地圖,紅色方框和藍色橢圓框,分別代表墨西哥和德克薩斯所宣稱的河流。

圖7. 墨西哥和德克薩斯有爭議領土的地圖

(2)波爾克總統的方案

1845年7月,波爾克總統派遣紮卡裏-泰勒將軍(Gen. Zachary Taylor)前往德克薩斯州。10月,泰勒在努埃西斯河指揮3,500名美國軍人,準備用武力奪取有爭議的土地。波爾克除了德克薩斯之外,還覬覦美國與太平洋之間的大陸,加裏福尼亞州。

波爾克寫信給美國駐墨西哥領地阿爾塔加裏福尼亞州的領事,否認美國對加裏福尼亞州有野心,但支持從墨西哥獨立,警告說美國將反對任何歐洲國家企圖接管。為了結束與英國在俄勒岡地區的另一場戰爭恐慌,波爾克簽署了劃分美英領土的俄勒岡條約。

1845年11月,波爾克派遣秘密代表約翰-斯萊德爾(John Slidell)前往墨西哥城。他向墨西哥政府給出2500萬美元的報價,用於德克薩斯州的裏奧格蘭德邊界,墨西哥的上加裏福尼亞省和新墨西哥的桑塔菲省。

美國擴張主義者希望加裏福尼亞能阻止英國在該地區的任何利益,並在太平洋上獲得一個港口。波爾克授權斯萊德爾免除欠美國公民因墨西哥獨立戰爭造成的損失的300萬美元,並為這兩個領土再支付2500至3000萬美元。

(3)墨西哥的反應

墨西哥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進行談判,僅在1846年,總統職位就易手四次,陸軍部易手六次,財政部易手十六次。盡管如此,墨西哥輿論和所有政治派別都認為,把領土賣給美國會玷汙國家榮譽。把與美國發生關係的人,包括總統何塞華金-德埃雷拉,被視為叛徒。

在民粹主義報紙的支持下,德埃雷拉的軍事反對者認為斯萊德爾出現在墨西哥城是對墨西哥國家的一種侮辱。當德埃雷拉考慮接收斯萊德爾以和平解決德克薩斯吞並問題時,他被指控犯有叛國罪並被免職。

(三)美墨戰爭的準備

(1)墨西哥的軍隊

墨西哥軍隊是一支虛弱而分裂的部隊。在組成墨西哥聯邦的19個州中,隻有7個州派出了士兵武器和金錢。墨西哥軍隊分為常駐部隊和現役民兵。墨西哥軍隊使用的是拿破侖戰爭遺留下來多餘的英國火槍。

美國軍隊攜帶更現代化的武器,這使他們比墨西哥同行具有顯著優勢。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火炮的優勢經常占據上風。雖然技術上墨西哥和美國炮兵同等,但美國軍隊的訓練,後勤的質量和可靠性,美國槍支和大炮,都占據著明顯的優勢。

(2)墨西哥的政治勢態

墨西哥存在嚴重的政治分歧。在墨西哥境內,保守的中央集權主義者和自由的聯邦主義者爭奪權力,嚴重阻礙了戰爭的努力。有時墨西哥軍隊中的這兩個派別相互交戰,而不是與入侵的美國軍隊交戰。在衝突期間,總統的任期為數月,有時僅數周,甚至僅數天。

在戰爭爆發之前,自由派將軍何塞華金-德埃雷拉擔任總統(1844.12-1845.12),被許多墨西哥人指責他出賣國家。他被保守黨馬裏亞諾-帕雷德斯(1845.12-1846.7)所推翻。帕雷德斯離開去抗擊入侵的美軍,副總統尼古拉斯-布拉沃(1846.7.28-1846.8.4)接任。

保守的布拉沃被聯邦主義自由派推翻,重新製定了1824年的聯邦憲法。何塞-馬裏亞諾-薩拉斯(1846.8.6-1846.12.23)擔任總統,在恢複的聯邦製下舉行選舉。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將軍贏得了選舉。

桑塔-安納總統將政府交給他的副總統瓦倫丁-戈麥斯-法裏亞斯(1846.12.23-1847.3.21)。1847年2月,保守派和天主教會雇傭士兵起來反對自由派政府。桑塔-安納不得不離開他的競選活動,返回首都解決政治混亂,並且再次短暫擔任總統職位(1847.3.1-1847.4.2)。

然後他重返戰場,由佩德羅-瑪麗亞-德-安納亞(1847.4.2-1847.5.20),取代總統職位。1847年5月20日,桑塔-安納返回總統職位(1847.5.20-1847.9.15)。他喜歡戰場而非行政,把辦公室留給曼努埃爾-德拉佩尼亞(1847.9.16–1847.11.13)。

由於美國軍隊占領了墨西哥首都和大部分墨西哥腹地,談判和平條約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德拉佩尼亞因此而離任。佩德羅-瑪麗亞-德-安納亞重返總統職位(1847.11.13-1848.1.8)。盡管美國占領了首都,安納亞拒絕簽署任何將土地割讓給美國的條約。德拉佩尼亞重新擔任總統(1848.1.8-1848.6.3),此期間簽署“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從而結束了戰爭。

(3)美國的軍隊

作為1844年競選活動的一部分,波爾克承諾在俄勒岡州和德克薩斯州尋求擴大領土,但是正規軍的規模不足以維持兩條戰線的長期衝突。與英國的俄勒岡爭端通過條約和平解決,從而可以把美國軍隊集中在南部的美墨邊界。

盡管波爾克希望避免在德克薩斯州發生曠日持久的戰爭,但長期的衝突耗盡了正規軍資源,需要招募短期入伍的誌願者。一些人入伍是一年,一些人是3或6個月。最優秀的誌願者在1846年夏天報名參加了為期一年的服役。

他們的征兵期正好在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準備占領墨西哥城的時期。許多人沒有重新入伍,他們決定寧願返回家園。誌願者的紀律遠不如正規軍,許多人對平民發動襲擊。

(四)美墨互相宣戰

對墨西哥來說,德克薩斯加入美國,首先是美國介入墨西哥內政,支持一個反叛的省份,其次是美國非法占據既非德克薩斯又非美國的領土。多年以來墨西哥一直以戰爭相威脅。1844年,兩國之間爆發了一些小衝突後,波爾克下令紮卡裏-泰勒帶兵進入德克薩斯。

泰勒渡過努埃西斯河,不顧墨西哥向他提出的撤軍要求,一直進軍到格蘭德河畔並開始在那裏建築布朗堡。1846年4月24日,墨西哥騎兵俘虜了一支美國在格蘭德河附近的部隊。波爾克向國會要求宣戰,宣稱“墨西哥入侵我們邊界,在美國領土上撒了美國人的血”。

1846年5月13日,美國國會正式向墨西哥宣戰。美國北部和輝格黨基本上反對這場戰爭,南部和民主黨則讚成這場戰爭。1846年5月23日,墨西哥國會正式向美國宣戰,為期兩年的美墨戰爭正式爆發。

既使在宣戰之後,許多輝格黨人也不相信波爾克所說的“在美國領土上撒了美國人的血”。剛剛被選入美國眾議院的新手阿伯拉罕-林肯引入了一係列決議,要求波爾克說出“美國人的血”撒到的具體地點。但是由於美國士兵被殺害,這些反對沒有受到多少注意。

(五)美軍侵入墨西哥腹地

(1)維拉克魯茲戰役

宣戰後,美國從多個戰線入侵墨西哥的領土。在太平洋戰區,美國海軍約翰-斯洛特(John Sloat)占領加裏福尼亞,並將它歸入美國領土。斯洛特獲得加裏福尼亞北部盎格魯殖民者的支持,在這些殖民者的支持下,斯洛特占據了一些重要城市。

同時斯蒂芬-瓦特-科爾尼帶領的美軍攻占了桑塔菲,然後向加裏福尼亞進軍,他與羅伯特-斯朵克頓的海軍增援聯合占據了聖迭戈洛杉磯桑塔菲(Santa Fe),聖迭戈(San Diego)和洛杉磯(Los Angeles)的地理位置,見前麵美國地圖1中的第2,3,4點。

紮卡裏-泰勒(Zachary Taylor)主力軍跨過格蘭德河(Rio Grande),1846年9月24日,在蒙特雷戰役(Battle of Monterrey)中獲勝。墨西哥總統桑塔-安納親自帶兵北上,但是1847年2月22日戰敗。蒙特雷戰役發生的地點,見下麵墨西哥地圖8中的第1點。

圖8. 墨西哥地圖-美墨戰爭

1847年2月28日,在墨西哥奇瓦瓦(Chihuahua)以北約15英裏處,薩克拉門托河渡口處,人數不足1,000人的美國軍隊擊敗了一支優秀的墨西哥軍隊,最終占領了奇瓦瓦。這就是著名的薩克拉門托河戰役。

薩克拉門托河戰役的地理位置,見上麵墨西哥地圖8中第2點。下圖是描述“薩克拉門托河戰役”(Battle of Sacramento)的油畫。

圖9. 描述“薩克拉門托河”戰役的油畫

(2)侵入普埃布拉

波爾克總統沒有命令泰勒的軍隊繼續推進,而是派遣另一支美軍從沿海入侵墨西哥腹地。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Gen. Winfield Scott)的軍隊海運到維拉克魯斯港(Port of Veracruz)。1847年3月9日,斯科特進行了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大型兩棲登陸作戰。

一群12,000名美軍士兵使用專門設計的登陸艇在城牆附近成功地卸載了物資,武器和馬匹。墨西哥將軍胡安-莫拉萊斯率領3,400人保衛維拉克魯斯。美國陸軍在準將馬修-佩裏(Gen. Matthew Perry)的指揮下,使用迫擊炮和艦船炮來轟擊城牆和防禦者。

1847年3月24日,在維拉克魯斯的城牆上炸開了一個30英尺的缺口。城內的守軍用大炮還擊,但美軍的炮火擊潰了墨西哥人的意誌。麵對數量上占優勢美軍部隊,被圍困12天後投降了。美軍有80人傷亡,墨西哥人大約有180人傷亡,數百名平民喪生。

維拉克魯斯港的地理位置,見前麵墨西哥地圖8中第3點。在維拉克魯斯圍城期間,美軍士兵開始染上黃熱病。桑塔-安納允許斯科特的軍隊向內陸進軍,指望黃熱病會造成美軍的大量傷亡。墨西哥以前對西班牙曾使用過這種策略,黃熱病可能成為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桑塔-安納來自維拉克魯斯,所以在他家鄉的領土上了解地形,並且擁有盟友網絡。 他可以利用當地資源來養活饑餓的軍隊,獲得有關敵人動向的情報。 根據他在北方開闊地形上的戰鬥經驗,桑塔-安納試圖克服美國陸軍的優勢,即大炮的使用。

桑塔-安納選擇普埃布拉(Puebla)作為與美軍交戰的地點,熟悉地形是墨西哥軍隊最大的優勢。1847年4月2日,斯科特向西進軍,帶著8,500人的軍隊向墨西哥城進軍,桑塔-安納則在主幹道周圍的峽穀中建立防禦陣地,並準備工事。

斯科特先派出2,600名龍騎兵,4月12日到達山口。墨西哥炮兵過早地向他們開火,因此暴露了他們的位置,開始了小規模衝突。斯科特的部隊沒有走主幹道,而是穿越崎嶇的地形向北跋涉,在高地上架起大炮,悄悄地從側翼夾擊墨西哥人。

桑塔-安納和他的部隊對美軍的猛攻毫無準備。在4月18日的戰鬥中,墨西哥軍隊被擊潰。美軍傷亡400人,墨西哥人傷亡1000人,俘虜3000人。然而,桑塔-安納決心戰鬥到底,墨西哥士兵在戰鬥結束後,繼續重新集結以再次戰鬥。

(3)攻陷墨西哥城

斯科特在普埃布拉(Puebla)留下了一個駐軍,保護正在康複的傷病員。普埃布拉(Puebla)的地理位置,見前麵墨西哥地圖8中第4點。1846年8月7日,斯科特帶著他剩餘的部隊向墨西哥城推進,一路上已經沒有墨西哥軍隊的阻擋。

下麵的油畫描述溫菲爾德-斯科特率軍向墨西哥城推進。

圖10. 溫菲爾德-斯科特率軍向墨西哥城推進

 

首都墨西哥城在圍繞城市防禦右翼的一係列戰鬥中被打開,孔特雷拉斯戰役和丘魯布斯科戰役之後,戰鬥停止,和平談判。談判於1847年9月6日破裂。隨後有莫利諾德爾雷戰役,查普爾特佩克戰役,以及墨西哥城的城門攻城戰役。

最後,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被美軍占領。墨西哥城的地理位置,見前麵墨西哥地圖8中的第5點。下圖是描述丘魯布斯科戰役(Churubusco)的油畫,再下圖是描述查普爾特佩克戰役(Chapultepec)的油畫。

圖11. 描述丘魯布斯科戰役的油畫

圖12. 描述查普爾特佩克戰役的油畫

斯科特成為被占領的墨西哥城的軍事總督。他在這次戰鬥中的勝利使他成為美國的民族英雄。1847年9月的查普爾特佩克戰役,是圍攻殖民時代墨西哥城一座小山上的查普爾特佩克城堡的戰役。此時,這座城堡是京城赫赫有名的軍校。

這場戰鬥結束後,誕生了“洛斯尼諾斯英雄”的傳奇。六名年齡在13-17歲之間的軍校學員沒有撤離,而是留在學校為墨西哥而戰。這些男孩成為墨西哥萬神殿中的偶像。他們沒有向美軍投降,而是從城牆上跳了下來。一位學員用墨西哥國旗包裹自己跳樓身亡。

(4)桑塔-安納的最後反擊

1847年9月下旬,桑塔-安納最後一次嚐試擊敗美國軍隊。墨西哥的華金雷亞將軍開始圍攻普埃布拉,很快桑塔-安納也加入了。

斯科特在普埃布拉留下了2,400名士兵。墨西哥城淪陷後,桑塔-安納召集普埃布拉的平民,攻擊被圍困和遭受遊擊隊襲擊的美國士兵。在墨西哥軍隊消滅普埃布拉的美國軍人之前,更多的軍隊在美軍準將約瑟夫-萊恩的指揮下登陸維拉克魯斯。

這場戰鬥是聖安娜最後一次戰鬥。戰敗後,曼努埃爾-德拉佩尼亞和佩尼亞領導的墨西哥新政府,要求桑塔-安納把軍隊指揮權移交給何塞-華金-德埃雷拉將軍。

(5)美軍占領墨西哥城

墨西哥政府遷往臨時首都克雷塔羅(Queretaro)。克雷塔羅的地理位置,見墨西哥地圖8中的第6點。在墨西哥城,美軍成為占領軍,但受到城市居民的秘密襲擊。傳統戰爭變成了墨西哥人保衛家園的遊擊戰。給美軍造成了重大傷亡,尤其是那些行動遲緩的士兵。

斯科特將軍派出了大約四分之一的兵力,以確保他與維拉克魯斯的通信線路免受雷亞將軍和墨西哥遊擊隊的打擊。墨西哥遊擊隊經常肢解美軍的屍體,作為對美軍的報複和警告。美國人認為這些行為不是墨西哥人捍衛他們的祖國,而是低等種族的殘暴行為。

對於美國士兵而言,他們也對襲擊事件報複墨西哥人,無論他們是否有遊擊行為。斯科特認為遊擊隊的襲擊違反國際戰爭法,所以被俘的遊擊隊員被槍決,包括那些無助的囚犯,理由是墨西哥人也會這樣做。

曆史學家彼得瓜迪諾認為,美國陸軍司令部參與了對墨西哥平民的襲擊,焚燒整個村莊,搶劫和強奸婦女來威脅平民的家園財產和家庭。斯科特加強了普埃布拉的駐軍,在維拉克魯斯港和首都之間的路線上,在墨西哥城和普埃布拉之間的通道上建立了750人的哨所。

1848年3月6日,兩國政府達成休戰,等待批準和平條約,正式的敵對行動停止了。然而,一些軍隊繼續蔑視墨西哥政府,直到8月美國軍隊撤離。有些美國人被墨西哥軍隊鎮壓,或者被墨西哥處決。

(六)美墨戰爭停戰

1847年1月13日,美國與墨西哥簽署條約,在加裏福尼亞停戰。1848年2月2日,簽署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最終停戰。美國獲取對加裏福尼亞,內華達猶他三州的全部地區。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懷俄明等四州的部分地區。

同時美國亦向墨西哥支付1,825萬美元,作為補償(相當於2012年的627,482,629美元)。下圖是墨西哥在“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Treaty of Guadalupe Hidalgo)後失去的領土(相當於戰前領土的55%)。

圖13. 墨西哥在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後失去的領土(白色)

(七)美墨兩國的士兵

在整個美墨戰爭中,大約1.3萬美國士兵死亡,其中大約1,700人直接陣亡。其他士兵死於疾病或者戰時不衛生的條件。墨西哥的死亡人數不明,估計達2.5萬。戰爭中有一個主要由愛爾蘭移民組成的聖帕特裏克大隊,叛變美國,投奔墨西哥。

聖帕特裏克大隊士兵中的大多數在戰爭中陣亡,部分人在被俘虜後絞死。有些曆史學家說,這些人實際上是墨西哥戰俘,被迫為墨西哥作戰。其他人則稱他們是叛徒。至今在墨西哥仍有一些紀念他們的紀念碑。最後一名美國士兵在1929年9月3日以98歲高齡去世。

(八)美墨戰爭的政治意義

墨西哥在戰後失去了大半江山,在此後始終留有對美國的仇恨。但美墨戰爭也促使墨西哥國內形成了建國(1821)以來一直缺乏的民族主義觀。這場戰爭也導致了新一代的墨西哥政治家的出現。最後他們擺脫桑塔-安納對墨西哥的統治,1857年建立一個自由共和國。

這個自由共和國最早的措施之一,是加速對墨西哥北部空曠地區的殖民,這個措施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未來的領土喪失。被美國占據的領土上,有數千個墨西哥家庭。這些家庭有些回到墨西哥,有些留在美國,在兩國的和平條約上,有對他們保護的條款。

這些家庭的曆史大多被記載下來,他們是最早的墨西哥裔美國人。1889年,美國與墨西哥組成國際邊界及水利委員會來解決其它未解決的邊界爭議。美國戰爭的勝利導致一波愛國主義浪潮,美國在西部和南部獲得了新領土。泰勒成為戰爭英雄,1848年當選為美國總統

但愛國浪潮沒有持續很久。北方州對這場戰爭持反對態度,南方州對這場戰爭持支持態度,意見不同導致沒有辦法凝聚力量,意見不同的主要原因在於對於奴隸製度的看法的不同。還有對於戰爭和領土擴張對奴隸製度將要帶來的影響。

當時德克薩斯承認奴隸製,墨西哥禁止奴隸製。許多北方反奴隸製的人認為,這場戰爭是南方奴隸主試圖擴張奴隸製和加強他們對聯邦政府的影響。亨利-戴維-梭羅寫了《公民不服從》,通過拒絕交稅來反對這場帶有侵略性的戰爭。

反奴隸製人士最關心的是奴隸製進入聯邦領域。1820年的《密蘇裏妥協》規定北緯36°30'以北的聯邦領域中禁止奴隸製,但這個和約沒有闡明未來的新州是否允許奴隸製。假如這些州允許奴隸製的話,那麽參議院的權力平衡就會被破壞。

因此許多南方人支持戰爭來擴大他們的勢力。當時有人建議將德克薩斯分為多個州(其領土是當時美國所有州中最大的),但是這個計劃沒有獲得支持。眾議員戴維-韋莫特提出了一個立法草案,其中提出在任何從墨西哥新占領的領土上禁止奴隸製。

這個草案立刻遭到南方的反對。對南方來說北方要打破參議院的平衡。這個法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但是在參議院沒有獲得通過。在兩院裏投票的結果都顯然體現出了南北之間的矛盾之深。1848年,民主黨建議每個州的人民自己可以公投決定該州是否允許奴隸製。

1854年,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將這個建議立為美國的法律。同年,反對奴隸製的人組建美國共和黨。紮卡裏-泰勒雖然以戰爭英雄的身份於1848年11月贏得總統選舉,但他本人沒有任何政治經曆,根本無法解決南北之爭。

1850年,紮卡裏-泰勒死後,米勒德-菲爾莫爾繼任為總統。菲爾莫爾決定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1850年妥協》,但這個建議引發更多的爭議。輝格黨內部分裂,不再是國家級的黨派。為了克服黨內分歧,輝格黨推薦另一位戰爭英雄斯科特為總統候選人,但也沒有成功。

十多年之後,在南北戰爭的將軍之中,很多人都曾經參加過美墨戰爭:尤裏西斯-格蘭特,喬治-麥克萊倫安布羅斯-伯恩塞德湯瑪斯-傑克遜喬治-米德羅伯特-李,還有那個“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總統傑斐遜-戴維斯等。

(九)詹姆斯-波爾克

在1846-1848年的美墨戰爭中,波爾克總統絕對是第1號關鍵人物,所以有必要介紹他的生平簡曆。下圖是波爾克總統的標準像。

圖14. 波爾克總統的標準像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James Knox Polk,1795-1849),第11任美國總統(1845-1849),是美國內戰之前最後一位“強勢”總統。由於成功領導了美墨戰爭,知名度進一步上升,堅持推行第二次美國領土的大規模擴張。

1795年11月2日,詹姆斯-波爾克出生在北卡夏洛特(Charlotte)附近潘維爾(Pineville)。他是十個孩子中的長子,父親薩繆爾-波爾克(Samuel Polk)是一個蘇格蘭-愛爾蘭血統的農場主兼測量員,母親簡-諾克斯(Jane Knox),是蘇格蘭人的後代。

1806年,波爾克一家人遷移到田納西州中部,薩繆爾-波爾克成了當地最重要的種植園主,當上了郡法官,家族開始繁榮興旺。2012年9月9日,我曾造訪過波爾克總統的出生地。下圖是我在“波爾克出生地”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波爾克出生地”的訪客中心。

圖15. 我在“波爾克總統出生地”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16.“波爾克總統出生地”的訪客中心

小詹姆斯的童年時代,身體比較瘦弱。1812年,父親帶他到費城去看醫生,醫生為他取出了腎結石,這次手術可能導致他不育,因為他從未有過自己的小孩。小詹姆斯從18歲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先在自己家附近的教堂裏學習。後來進入默弗裏斯伯勒學院。

1816年,父親在田納西州哥倫比亞市(Columbia,TN)買下一棟住宅,波爾克在那裏度過了兩年多的時光。那時候波爾克已經進入北卡羅來納大學,在大學裏接觸了社會,學會了講演。1818年,波爾克以優異成績畢業。

2012年9月15日,我曾經到田納西州哥倫比亞市的“波爾克故居”去參觀。下圖是“波爾克故居”的指示牌,再下圖是“波爾克故居”的博物館。

圖17.“波爾克故居” 的指示牌

圖18.“波爾克故居” 的博物館

詹姆斯-波爾克畢業之後,來到了納什維爾學習法律。1820年,進入律師事務所實習。他第一個案件是幫助自己的父親與一個受政府救濟的人打官司,最後他贏得了訴訟。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湯瑪斯-傑斐遜的強烈支持者,所以他被培養成為一名傑斐遜派的民主黨人

1824年1月1日,29歲的波爾克與21歲的薩拉-柴爾德裏斯(Sarah Childress)結婚。他們的婚姻一直持續到波爾克去世,他們沒有孩子。在波爾克的政治生涯中,薩拉為她丈夫的講演提供協助,在政治問題上給他建議,這對他的競選活動大有裨益。

1824年,安德魯-傑克遜競選總統,詹姆斯-波爾克競選眾議院議員,傑克遜失敗了,波爾克卻成功了。雖然傑克遜贏得了普選,但他和其他三位候選人一樣,都沒有贏得過半選票。眾議院隻好從中挑選一個,結果是約翰-昆西-亞當斯成為第6任美國總統。

182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傑克遜擊敗亞當斯,當選為第7任美國總統。波爾克成了議會領袖,開始飛黃騰達,是傑克遜總統最得力的助手。1835年12月,波爾克成為眾議院議長,任期四年,直到1838年。傑克遜卸任總統後,繼任的是第8任美國總統是馬丁-範布倫

184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威廉-亨利-哈裏遜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範布倫,當選為第9任美國總統。在1844年召開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民主黨的總統競選人是前總統馬丁-範布倫。但是因為德克薩斯合並的議題,馬丁-範布倫喪失了民主黨人的支持。

波爾克作為“黑馬”被民主黨推上前台,最後大會一致通過波爾克作為總統候選人。他也得到前總統傑克遜的支持。波爾克的競爭對手是肯塔基人亨利-克雷德克薩斯合並的問題,再次起到支配作用。波爾克是德克薩斯合並的堅決支持者,克雷的態度則有些曖昧。

民主黨人擁護擴張事業,主張合並德克薩斯,還主張完全占有俄勒岡地區,這對北方和南方的擴張主義者都有吸引力。在這次選舉中,波爾克在大部份地區都取得了勝利,而克雷隻獲得西北部的支持。1845年3月4日,波爾克成為第十一任美國總統。

他確定了四個明確目標:1)重建獨立金庫製度,2)降低關稅,3)獲得全部俄勒岡地區,4)從墨西哥購買加利福尼亞。他在四年的任期中完成了全部這些目標,企圖以獲取俄勒岡(無奴隸製度)及德克薩斯(有奴隸製度)領土的方式,使得北方人和南方人都滿意。

波爾克專心致力於領土擴張,在南方,支持合並德克薩斯。1845年12月29日,德克薩斯共和國正式成為美國的第28個州。這次合並徹底激怒了墨西哥,墨西哥領導人再三警告說,這樣會導致戰爭。事實的確如此,第二年,美墨戰爭爆發。

波爾克繼續進行領土擴張,在北方,向英國施加很大的壓力,以解決俄勒岡的邊界爭議。從1818年開始,這個地區被置於英國和美國的雙重控製之下。早先美國曾提議以北緯49度線劃界,但是英國不接受,英國對49度線以南的哥倫比亞河很感興趣。

美國的極端擴張主義者喊出口號“Fifty-Four Forty or Fight”(北緯54度40分劃界,否則開戰)。波爾克希望能擴大領土,但是不希望戰爭,所以對英國做出了讓步。1846年的“俄勒岡條約”以北緯49度線劃界,這與美國最初的提議相一致,參議院批準了這個條約。

由於波爾克滿足於以49度緯線劃界,激怒了許多中西部民主黨人。他們相信波爾克僅僅要求在北緯49度線劃界,當初波爾克提出以北緯54度線劃界是愚弄人們。美國要求的那部分俄勒岡地區,後來組成華盛頓,俄勒岡,愛達荷等三州,以及部分蒙大拿懷俄明兩州。

下圖是1846年以前的俄勒岡地區,再下圖是1846年以後的俄勒岡地區。

圖19. 1846年以前的俄勒岡地區(淺黃色)

圖20. 1846年以後的俄勒岡地區

俄勒岡條約”以北緯49度線劃界的最西端很有趣。在華盛頓州西北角的“羅伯茨岬”(Point Roberts),是一個小小的半島。由於“俄勒岡條約”,把這個半島南部的小部分,從加拿大割了下來歸屬美國。下圖是“羅伯茨岬”附近的地圖。

圖21.“羅伯茨岬”附近的地圖

盡管此地是美國的華盛頓州,但是如果經陸路去本州的其它地方,就得先進入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開車20多英裏後,再進入美國的華盛頓州。在“羅伯茨岬”的西北角,仍然豎立著當年的第1號界標,注明是北緯49度線,現在那裏開辟為一個小公園。

2013年10月15日,我專程從加拿大開車過去,參觀“羅伯茨岬”的那個小公園。下圖是小公園裏“羅伯茨岬”第1號北緯49度線的界標。

圖22.“羅伯茨岬”北緯49度線的第1號界標

下圖是美加第2號標界上的“和平拱門”(Peace Arch),位於美國高速公路 I-5最北端的北緯49度線上,拱門的南邊是美國,拱門的北邊是加拿大,拱門上飄揚著美加兩國的國旗。

圖23. 美加邊界第2號界標上的“和平拱門”

美墨戰爭為波爾克及民主黨人帶來了嚴重的後果,輝格黨人公然抨擊這是一場由總統濫用權力導致的不道德的侵略戰爭。1848年,眾議院因波爾克發動戰爭而譴責他。另一後果是波爾克在健康上付出代價,由於戰爭期間過度操勞,在總統任期的末期,健康嚴重下滑。

波爾克在白宮的生涯損害了他的健康,他剛任職時充滿了精力和熱忱。1849年3月4日他離開時,身心俱疲體重下降。1849年6月15日,在離職後的103天,波爾克在他的新家,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波爾克住宅裏去世,年僅54歲。波爾克死後,遺體被安葬在田納西首府納什維爾州議會大樓後麵的山坡上。

2010年12月24日,我曾經到過那裏去參觀。下圖是波爾克總統的陵墓。

圖24. 波爾克總統的陵墓

關於波爾克的曆史評價,我還有幾句話要說。美國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國土寬廣遼闊的雙海岸國家。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北大體平直。在曆史上,美國曾經有過三次主要的領土確認。

第一次是華盛頓,在大西洋海岸的十三個殖民地建立新國家,擁有了第一個1/3的領土。第二次是傑斐遜,通過路易斯安那購買案,獲得了第二個1/3的領土。第三次是波爾克,主要是通過美墨戰爭和美英談判,獲得最後一個1/3的領土,但是他與前兩個情況不同。

華盛頓是通過革命戰爭,擺脫殖民統治,獨立建國而獲得土地。傑斐遜是通過土地交易,花錢買地。法國需要錢,美國需要地,雙方你情我願,各取所需,仍然屬於公平的交易。所以兩者都站在道德上的製高點上,無論國內國外,生前身後,隻有讚揚而無譴責。

波爾克獲得的土地,北部的美加(當時屬英國)邊界還好,北緯49度線,雙方認可,並無爭議。南部的美墨邊界卻不一樣,主要是靠侵略戰爭而獲得的土地,無論國內國外,生前身後,都受到很大誹議。在國會中,不僅有反對黨,還有本黨人士,社會上更是誹議連連。

因此波爾克在道德上很背義,難怪他的貢獻那麽大,曆史評價卻不高,僅僅排名第五十。

(十)紮克裏-泰勒

在1846-1848年的美墨戰爭中,紮卡裏-泰勒將軍是第2號關鍵人物,所以有必要介紹他的生平簡曆。下圖是紮卡裏-泰勒將軍的肖像。

圖25. 紮卡裏-泰勒總統的標準像

紮卡裏-泰勒(Zachary Taylor,1784-1850),第12任美國總統美國陸軍少將。1784年11月24日,出生在弗吉尼亞奧蘭治郡他外祖父擁有的野兔林場。

泰勒父母均受過良好教育,父親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美國獨立戰爭時任中校。泰勒的先祖是普利茅斯清教徒殖民地領導者,五月花號公約的簽署人之一。泰勒的第二個表哥是第四任美國總統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泰勒的妻子瑪格麗特-史密斯(Margaret Smith)也生長於邊區。他們在肯塔基邊區結識。兩人於1810年在泰勒父親贈送的農莊裏結婚。從此,瑪格麗特開始了東奔西走的隨軍生活,直到1841年才在地方上定居下來,兩人有六個孩子。

他們的一個女兒莎拉-泰勒(Sarah Taylor)在十六歲時,認識了後來成為“美利堅聯盟國”唯一的一任總統傑斐遜-戴維斯(時為軍官)。莎拉不顧父親的反對,21歲時與傑斐遜結婚。 可惜婚姻隻維持了三個月,莎拉因為瘧疾而病故。

他的家庭後來西遷到正在發展的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在俄亥俄河附近定居。泰勒因環境偏遠而受較少的正規教育,他早期的信件顯示出拚寫和語法能力都很薄弱,且後世稱其手寫“近乎文盲”。1803年,泰勒十八歲時,參加了肯塔基民兵團。

1808年5月3日,經表哥麥迪遜向時任總統傑斐遜推薦,任第七步兵團中尉。1811年7月,泰勒調任到印第安納特區諾克斯堡哈裏森堡駐防,在當地指揮官潛逃後維持軍隊秩序,短短的幾個星期,他恢複了駐軍秩序,受州長威廉-亨利-哈裏森稱讚。

1812年戰爭爆發的同年9月,印第安人攻打哈裏森堡時負責防守,在肖尼部落領袖特庫姆塞的印地安人的攻擊下,泰勒成功地保衛了哈裏森堡,因而得到了重視。同年10月,泰勒獲得加銜晉升為少校。後來,跟隨塞繆爾-霍普金斯將軍作為兩次出征的助手:第一次攻到伊利諾伊州境內,第二次參加蒂珀卡努戰役

1814年春天,本傑明-霍華德準將把他召回加入行動,同年10月,他監督約翰遜堡的建設,成為美國陸軍在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最後一個立足點。但霍華德去世幾周後,泰勒被勒令放棄堡壘和撤退到聖路易斯。

1812年戰爭結束後,1815年3月,國會通過法案,實施部隊裁員。泰勒的軍銜從少校降為上尉。泰勒因而辭職回到肯塔基州。1816年,泰勒重任少校,在第三步兵團任職,受命到威斯康星州(當時叫密西根特區)興建霍華德堡

1819年4月,泰勒晉升為中校並與總統詹姆斯-門羅共進晚餐。1821年後期,他在埃德蒙-蓋恩斯的命令下,帶領第七步兵團到路易斯安那州紅河附近的納斯托什,並在當地建立了傑瑟普堡。1822年11月,接任路易斯安納的羅伯遜兵營指揮官。

1826年底,他轉任華盛頓特區一個陸軍委員會以鞏固和提高軍事組織。1828年5月,泰勒被召回指揮在密西根州的北部密西西比河地區的斯內林堡。1829年又轉任指揮附近的克勞福德堡。1832年4月晉升為第1步兵團上校,當時黑鷹戰爭已經爆發。

泰勒在亨利-阿特金森指揮下,整個夏季對抗由黑鷹領導的部隊。1832年8月,戰爭的結束代表美國擴大在該地區的勢力。1837年11月,第二次塞米諾爾戰役進行時,泰勒奉調到佛羅裏達參加了這場戰爭。

泰勒在聖誕節戰役打敗塞米諾爾印第安人。次年晉升為陸軍準將,統帥佛羅裏達美軍直到1840年夏。1841年5月,他出任陸軍西部師師長,駐紮在阿肯色州,享受了平靜的幾年。1845年,泰勒駐守在傑塞普堡

當時美國因兼並德克薩斯州問題與墨西哥發生了邊界糾紛。時任總統波爾克下令泰勒到主權爭議地區駐紮據點以防萬一。泰勒選擇駐紮科珀斯克裏斯蒂後在當地擴充部隊等待命令。1846年3月,泰勒率領部隊3000人向前推進到格蘭德河,立即修建要塞德克薩斯堡

1846年4月25日,一支有1600人組成的墨西哥軍隊在德克薩斯堡附近襲擊了賽斯-桑頓率領的美軍偵察隊,美軍或死或被俘,無一幸免。象征美墨戰爭開始。泰勒率部援救墨軍圍攻下的美軍據點。

1846年5月8日,雙方進行互相炮擊,最後泰勒部隊獲勝。次日,美國步兵進行衝鋒包抄了墨軍左翼使之潰退。泰勒把該據點更名為布朗堡以紀念戰死的守軍司令布朗。這次戰鬥使泰勒名聲大振,晉升為名譽少將。

1846年5月13日,美國對墨西哥正式宣戰。6月底,泰勒正式晉升為少將。9月,泰勒率部向墨西哥北部重要城市蒙特雷進攻。雙方激戰三天後,墨西哥守軍將領屈服,提出要求停火八周,準許墨西哥軍撤退。

泰勒鑒於死傷慘重與供應線問題同意休戰,兩個月後,他率部進入蒙特雷。泰勒上述行動引來不少批評。11月,他留守墨西哥北部,政府另派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攻打墨西哥城,下令把泰勒大部分部隊及戰爭物資調歸斯科特將軍使用。

墨西哥總統兼總司令獲悉泰勒兵力削弱,立即率全部兵力攻擊泰勒。1847年2月22-23日,雙方展開決戰。當時墨西哥軍擁兵兩萬,泰勒部隊隻有4700多人。經過兩天的戰鬥,雙方精疲力竭,墨西哥軍隊堅持不下去,趁天黑後撤,使泰勒獲得了勝利。

1848年大選時,一向反對進行對墨西哥戰爭的輝格黨看中泰勒這位戰爭英雄。1848年6月7日,輝格黨在費城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名泰勒為總統候選人。輝格黨說服了不情願的泰勒在1848年總統大選中競選人,盡管他政治宗旨不明確,對政治也沒有興趣。

5月22日,民主黨在巴爾的摩召開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名密歇根州參議員路易斯-卡斯為總統候選人。大選中泰勒獲選民136萬餘票,卡斯獲122萬餘票。由於民主黨內部分化,選票分散在正式候選人卡斯和前總統馬丁-範布倫兩人身上。

最後泰勒得選舉人票163張,卡斯得選舉人票127張,所以泰勒當選為第十二任美國總統。泰勒總統上任後,麵對新州的奴隸製問題,采取妥協政策,受到不少反對奴隸製的批評,也加深了輝格黨的分裂。

1850年7月4日,泰勒在參加華盛頓紀念碑奠基儀式時,在炎日下中暑,有傳是因進食太多櫻桃而患上急性腸胃病暴斃,5日後在白宮任所逝世。泰勒執政僅16個月,終年66歲。去世後,安葬在肯塔基州路易維爾的家族墓地裏。

(十一)溫菲爾德-斯科特

在1846-1848年的美墨戰爭中,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是第3號關鍵人物,所以有必要介紹他的生平簡曆。下圖是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的肖像。

圖26. 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的肖像

溫菲爾德-斯科特(Winfield Scott,1786-1866),美國陸軍中將,輝格黨人,曾任美國陸軍總司令(1841-1861)。斯科特從軍五十餘年,曾經參加過1812年戰爭美墨戰爭塞米諾爾戰爭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軍人。

斯科特擔任美國陸軍總司令長達20年,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總司令。期間經曆八位美國總統:威廉-亨利-哈裏森(9),約翰-泰勒(10),詹姆斯-波爾克(11),紮卡裏-泰勒(12),米拉德-菲爾莫(13),富蘭克林-皮爾斯(14),詹姆斯-布坎南(15),阿伯拉罕-林肯(16)。

1852年,斯科特作為輝格黨候選人參加美國總統大選,輸給富蘭克林-皮爾斯。1856年,斯科特榮譽晉升為陸軍中將,是繼喬治-華盛頓之後第二位授予此軍銜的軍人。為了紀念他對美國的貢獻,許多地方都用他的名字命名:

愛荷華州斯科特郡堪薩斯州斯科特郡明尼蘇達州斯科特郡。還有伊利諾伊州溫菲爾德阿拉巴馬州溫菲爾德西弗吉尼亞州溫菲爾德堪薩斯州斯科特堡

另外,南北戰爭時期的將軍溫菲爾德-斯科特-漢考克,海軍少將溫菲爾德-斯科特-施萊等,都是以溫菲爾德-斯科特名字命名的。

美墨戰爭就講到這裏,下一篇講美國的南北戰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