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世界著名的宮殿與博物館》第四篇:德國

(2023-11-04 00:32:37) 下一個

老安遊記《世界著名的宮殿與博物館》第四篇:德國

上一篇講俄國,本篇講德國。

德意誌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通稱德國(Germany),位於洲中部。德國北麵與丹麥相連,東北麵臨波羅的海,東麵與波蘭捷克接壤,南麵與奧地利瑞士接壤,西邊與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接壤。西北麵臨北海。

下麵是德國地圖,再下圖是德國國旗。

圖1. 德國地圖

圖2. 德國國旗

德國的地勢總體上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向西北的北海及東北的波羅的海逐次遞減。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等穿過德國領土。德國有很多重要的自然礦產資源。德國的氣候溫和,季節分明。德國首都最大的城市柏林(Berlin)。

德國的曆史比較複雜,德意誌(Deutsch)這個詞,始於公元八世紀,意為“方言”,開始僅指東部地區的一種不同於羅曼語的方言。查理曼大帝死後,法蘭克帝國分裂,其中東法蘭克西法蘭克之間的界限,就是羅曼(Roman)語族日耳曼(German)語族之間的界限。

法蘭克帝國東部的居民,逐漸產生休戚相關的感覺,最後稱呼它們居住的地區為德意誌(Deutsch)。現在的大多人包括我,對於德意誌,日耳曼,普魯士,甚至於漢莎和條頓,經常傻傻分不清。簡單一點來說,在當今世界上,有個說德語的德國(Germany)就行了。

從十世紀起,德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十六世紀時,德國的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的中心。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德意誌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下,說德語的各邦國統一為德意誌帝國,“德意誌”這個詞才作為國名開始使用。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誌帝國解體,魏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建立獨裁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被蘇美英法分區占領,德國分裂為德意誌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東德)。

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國家元首為聯邦總統,政府首腦為聯邦總理。德國是發達國家,世界大國,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世界領先,生活水平位居世界前列。高等教育方麵,提供免費大學教育,社會保障製度和醫療體係完善有效。

1993年,德國是歐洲聯盟創始成員國之一。1999年,又推動建立歐元區。德國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八國集團二十國集團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成員國。到德國去觀光旅遊是我多年來的願望。

2002年,我與我妻曾經參加過一次“西歐隨團遊”,為期14天,共9個國家,17個城市,基本上感到滿意。但這些國家都在中西歐,沒有東歐。2005年,同一個旅行社又組織一次“東歐五國隨團遊”,我又報名參加。可惜人數不夠,最後取消了。

雖然“隨團遊”取消了,但是“東歐五國”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8年,我與我兒決定來一次“東歐五國自由行”。我在退休之後時間機動,我兒年輕頭腦靈活,學東西快,不到兩周時間,就把行程計劃全部搞定。

2018年8月5日,我們從溫哥華出發,幾經轉機,跨洋飛到華沙,開始了五國遊。波蘭華沙,捷克布拉格,匈牙利布達佩斯,奧地利維也納,最後2018年8月20日,到達德國柏林。因為時間不多,我們隻到柏林地標“勃蘭登堡門”照了照相。

勃蘭登堡門是柏林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紀念碑。1788-1791年間,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k William II,1786-1797)下令建造,用以紀念普魯士七年戰爭中取得的勝利。勃蘭登堡門是首都柏林以及德國國家的標誌,見證了許多重要的曆史事件。

“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Gate)不僅是德國和歐洲動蕩曆史的象征,而且還是德國和歐洲統一與和平的象征。1989年12月22日,西德總理科爾由西向東走過勃蘭登堡門,東德總理在另一端迎接他,象征著兩德的統一與和平,也象征著歐洲的統一與和平。

下圖是我在“勃蘭登堡門”下麵的留影,再下圖是“勃蘭登堡門”頂上的“馬車”。

圖3. 我在勃蘭登堡門下麵的留影

圖4. 勃蘭登堡門頂上的馬車

參觀勃蘭登堡門之後,我就回到旅館休息了,計劃明天去波茨坦參觀無憂宮。

(一)“波茨坦無憂宮”(Sanssouci Palace in Potsdam)

“波茨坦”(Potsdam),位於柏林西南方的哈維爾河(Havel River)畔,距離柏林市中心26公裏。1918年以前,是普魯士國王和德意誌帝國皇帝的“夏宮”所在地。德國波茨坦之於柏林,如同英國溫莎之於倫敦,法國凡爾賽之於巴黎,不是首都勝似首都。

波茨坦是個獨特的文化曆史名城,特別是德國境內最大的世界遺產無憂宮”(Sanssouci Palace)。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同盟國之間召開的重要會議“波茨坦會議”,就是在波茨坦城內的另一座宮殿,“采琪琳霍夫宮”(Cecilienhof Palace)召開的。

“無憂宮”(Sanssouci Palace),源自法文的Sans(無)Souci(憂慮),位於德國波茨坦,是霍亨索倫家族的宮殿。1745-1747年,根據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大帝)的草圖,設計建造了這座小型“夏宮”。被人稱為“普魯士的凡爾賽宮”。1990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無憂宮的園林風景,是從南側山坡上建立梯形葡萄山開始的。在這以前,隻是一塊種有橡樹的小丘。1744年8月10日,腓特列大帝下令,將這裏開墾成葡萄梯形露台。這片斜坡被規劃成六個寬闊的梯形露台。梯形露台的前端則被綠色草坪所覆蓋。

葡萄山的132階台階建在中軸線上,這些台階被分成六個部分,葡萄山的兩邊建有坡道。在山下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巴洛克風格的觀賞花園。花園的正中心建起了一個帶有噴泉的蓄水池。花園裏樹立起一些古羅馬神話裏的人物雕像。

從1750年開始,有大理石雕刻成的羅馬神話人物,美神維納斯,商神墨丘利,太陽神阿波羅,月神狄安娜,戰神瑪爾斯以及智慧之神密涅瓦,生育和婚姻之神朱諾,眾神之王朱庇特。連同具有比喻意義的四元素:火,水,風,土被放置在水池的四周。

建築在這葡萄山的無憂宮,體現了人與環境融為一體的和諧。再配上山頂上那座小巧精致的宮殿,就更加日臻完美。這裏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是夏季。每當腓特烈國王站在葡萄山上,如畫的風景盡收眼底,身後是讓他盡情享受和發揮才藝的無憂宮,是何等神清氣爽啊!

下圖是無憂宮的空中鳥瞰圖,再下圖是無憂宮的前的六段台階,方位都是坐南朝北。

圖5. 無憂宮的空中鳥瞰圖

圖6. 無憂宮前的六段台階

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the Great,1712-1786),是普魯士國王(1740-1786),政治家軍事家作曲家作家。在他統治時期,普魯士軍事大力發展,領土大舉擴張,文化藝術得到讚助和支持,“德意誌啟蒙運動”得以開展。下圖是腓特烈大帝。

圖7. 菲特烈大帝

為使普魯士在歐洲大陸取得大國地位,在德意誌內部取得霸權,他以普魯士為中心,武力統一德意誌邁出了第一步。他是歐洲的偉大名將之一,也是歐洲“開明君主專製”的代表人物。在政治經濟哲學法律音樂等諸多方麵都頗有建樹。

腓特烈在他的父親“士兵國王”極其嚴格的軍事教育下長大。同時受母親影響,喜好文學藝術和法國文化,多次與鄙視法國文化的父親發生衝突。1730年,為反抗其父強加的婚姻,與朋友一起逃往英國,但以失敗而告終,被囚禁在一個城堡裏。

父王受親奧勢力的壓力,在腓特烈極不情願的情況下,與伊麗莎白-克莉絲汀娜(Elisabeth Christina)成婚,後者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婚後兩人感情不睦,並未生下任何子女。他們兩人基本上都是分居,隻在節慶場合才一同出現在公眾麵前。

腓特烈與卡爾和漢斯,同時有著親密的友誼,他對女性比較疏遠。他的醫生透露,他在大婚之前曾經感染性病。難得的幾位受他青睞的女性,都是些所謂的“大女主”,例如俄國的葉卡捷琳娜大帝,他還給她寫過詩,長期保持著書信來往。

卡特和漢斯死後,腓特烈的性格開始轉變。在向父王道歉並得到寬恕後,從城堡被釋放。作為交換,父王不再幹涉其個人愛好。他被迫軍事訓練和政治學習,1736年派駐萊茵斯堡,擔任總督及駐軍的軍團首長。後來又派到歐洲第一名將歐根親王的身邊見習軍事。

1740年6月1日,父親死後腓特烈登基,年方28歲。受法國啟蒙哲學思想熏陶的腓特烈,剛剛繼位就被人們認為,他將是一位善於思考,敢於打破專製傳統的開明君主。的確如此,他一上台就采取開放言論自由,分派糧食給市民,禁止刑訊等開明措施。

1739年,奧地利帝國剛剛結束對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奧地利產生的外交破綻,剛好被普魯士的腓特烈所利用。通過一場戰爭,自然資源匱乏的普魯士,贏得了一塊極具經濟價值的西裏西亞,同時為普魯士賺得一條易守難攻的邊界線。

1750年,普魯士的外交形勢越來越嚴峻。首先,腓特烈與英國交好,大大地觸怒了與英國爭奪海外殖民地的法國。其次,奧地利女皇瑪麗亞-泰瑞莎,成功地聯合了俄羅斯女沙皇伊麗莎白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積極準備收複被普魯士搶奪的西裏西亞。

1756年,腓特烈看到形勢日益嚴重,最後決定,與其坐等戰爭,不如對奧地利先發製人,七年戰爭即由此展開。他的部隊同時與三個聯盟大國作戰:奧地利,法國和俄羅斯。當時普魯士軍隊和聯盟軍隊的人數之比是1:3,國家的人口數之比更達到1:20。

經過七年戰爭,幾次麵臨亡國邊緣,他終於創造了奇跡,保住了西裏西亞。他個人也創造了軍事史上的不朽神話,贏得了“大帝”的稱號。普魯士也一躍成歐洲五巨頭之一,其餘四國是奧地利,法國,英國和俄國。他在群雄爭霸的年代裏,建造了當時最現代化的國家。

1772年,在他的倡導下,與奧地利和俄羅斯一起,第一次瓜分波蘭。從此,他自稱普魯士“的”國王(King of Prussia),而不是像其兩屆前任那樣,稱自己為普魯士王國 “裏”的國王(King in Prussia)。這個人,好像在玩弄詞匯!

腓特烈和伏爾泰常有書信來往,並且經常在波茨坦會麵。他自己也寫有大量的法文著作,是十八世紀影響很大的一位作家。在腓特烈當政時期,普魯士各方麵的人才開始陸續出現,為十九世紀的普魯士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礎。

腓特烈的晚年,雖然內政與經濟上,都因他的勤奮治理而蒸蒸日上,但是人民卻失去了對國王的愛戴。雖然畏懼這位叱吒戰場的英雄,背地裏卻嘲笑他是個“終日磨麥”的老頭。重稅讓他保有強大的常備軍,但也讓他大失民心,沉重的稅負,讓人民苦難不已。

1786年,腓特烈在無憂宮中安詳辭世,享壽七十四歲。他身後無子女,由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liam II,1786-1797)繼承王位。他的遺願是在無憂宮的露台上,在愛犬旁邊下葬。後來幾經周轉,他在生前已經建好的墓穴裏永遠安息。

腓特烈小的時候性格溫和,優柔寡斷。他對帶兵打仗一點興趣都沒有,心裏想的全是音樂,藝術,哲學和文學。他特別喜歡吹笛子,宮裏經常回響著悠揚的笛聲。有一幅油畫是他在無憂宮舉辦的音樂會上表演吹奏長笛,出自著名畫家阿道夫-門采爾之手。

下圖是油畫“腓特烈在無憂宮裏表演吹奏長笛”。

圖8. 腓特烈在無憂宮裏表演吹奏長笛

2018年8月21日,計劃去波茨坦,我們早早起床,早餐後匆匆來到柏林中央火車站。恰好趕上8點半的火車,我們毫不猶豫擠上火車。行車近一小時,9點半到波茨坦火車站。下圖是柏林中央火車站,再下圖是波茨坦火車站。

圖9. 柏林中央火車站

圖10. 波茨坦火車站

當天上午11點,我們買票進入無憂宮。趁天空晴朗陽光明亮,先在外邊照相,然後入內參觀。下圖是我兒在無憂宮前麵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無憂宮前麵的留影。

圖11. 我兒在波茨坦無憂宮前麵的留影

圖12. 我在波茨坦無憂宮前麵的留影

無憂宮是“雙翼型”,東翼是腓特烈的工作室和臥室,也是“長笛演奏會”的場所。西翼是貴賓室,腓特烈的朋友法國伏爾泰曾經在那裏住過三年。但是無憂宮裏麵有很多房間,無法記得清楚,隻能把一些印象深刻的顯示出來。

無憂宮裏的珍寶館,收藏著很多珍貴的物件。下圖(左)是一副精巧的座鍾,下圖(右)是一麵鍍金框的鏡子。再下麵的圖(左)是中國館裏的玉石屏風,圖(右)是遊客們在那裏細看和照相。

圖13. 無憂宮內珍寶館的座鍾(左)和鍍金框的鏡子(右)

圖14. 中國館裏的玉石屏風(左)和遊客們在細看和照相(右)

下圖是無憂宮的雕塑館裏,一男一女兩個人的大理石雕像。

圖15. 無憂宮內雕塑館裏的大理石雕像

下圖是在無憂宮裏腓特烈大帝的油畫像(左)和伏爾泰的大理石雕像(右)。

圖16. 無憂宮裏腓特烈大帝的油畫像(左)和伏爾泰的大理石雕像(右)

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啟蒙運動公認的領袖和導師,被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父”。伏爾泰的著作和思想,對美國革命法國革命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1750年,在政治上想要有所作為的伏爾泰,應腓特烈大帝之邀,來到了德國柏林,得到了一個宮廷文學侍從的職位。他作為一名哲學家,與法語說得近乎完美的國王之間,建立了長達三年之久的友誼,無憂宮裏有一個專門為他保留的房間。

在無憂宮的禮品店裏,我買了兩本書:一本中文書《柏林》,一本中文書《波茨坦無憂宮》,下圖是中文書《柏林》,再下圖是中文書《波茨坦無憂宮》。

圖17. 中文書《柏林》

圖18. 中文書《波茨坦無憂宮》

從無憂宮的宮殿裏出來後,我兒找個地方休息,我自己再次來到宮殿露台,欣賞無憂宮的精美建築和宮外的美麗風光。

在無憂宮外的露台上,腓特烈大帝的陵墓就在那裏,“老弗裏次”(Alte Fritz)終於可以安息了。墓地是一個平平的石板,但是沒見到墓碑,旁邊有一個大理石雕像,好像是母子兩人自由自在地嬉戲玩耍。下圖是母子嬉戲的大理石雕像。

圖19. 無憂宮露台上腓特烈大帝陵墓旁的大理石雕像

在無憂宮露台的前麵,在寬闊的六層台階兩旁,是翠綠成蔭的葡萄山,看起來十分壯觀。

下圖是遊客們在無憂宮的露台上,即葡萄山的第六層台階上交談,再下圖是遊客們在葡萄山的第五層台階上觀看無憂宮。

圖20. 遊客們在無憂宮外麵的寬闊露台上交談

圖21. 遊客們在葡萄山的第五層台階上觀看無憂宮

無憂宮後麵的花園裏有12座雕像,雕像的內容出自古羅馬神話。下麵的兩組雕像顯示出其中的一部分。

圖22. 無憂宮後花園裏的大理石雕像組圖之一

圖23. 無憂宮後花園裏的大理石雕像組圖之二

我們來波茨坦的第二個目的,是參觀著名的采琪蓮霍夫宮(Cecilienhof Palace),此宮是德皇威廉二世為其長子,皇儲威廉(William)和兒媳采琪蓮(Celilien)所建造的宮殿。其外觀卻像是一座鄉村別墅,不像是個“宮”。

采琪蓮霍夫宮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是因為1945年7月17日-8月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袖斯大林,在這裏舉行了“波茨坦會議”。1945年7月26日,發布了“波茨坦宣言”,以決定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相關條款。

下圖是波茨坦會議的三巨頭會晤。

圖24. 波茨坦會議的三巨頭會晤

我們在尼古拉教堂站,等汽車去采琪蓮霍夫宮。但是一個小時也不見汽車到來。看來主人對這個景點的接待並不熱情,完全不像無憂宮。對這個屈辱性景點,采取了選擇性忘記。看時間已經下午1點,我們決定不等了,坐火車返回柏林。

(二)“柏林博物館島”(Museum Island in Berlin)

2018年8月22日,是我們在柏林的第三天,下午將要乘火車去法蘭克福,然後飛回美國。在離開柏林之前,還有半天的時間可以觀光。上午8點半,我與我兒乘輕軌去柏林中央火車站,租個保險櫃放下行李。我兒說他不想出去,就呆在火車站裏,我自己出去逛柏林。

我沿著菩提樹下大街往東走,恰好路過柏林洪堡大學。從柏林洪堡大學出來之後,我一直走到柏林的“博物館島”(Museum Island)。博物館島位於柏林市中心,靠近柏林電視塔。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下圖是柏林的“博物館島”。

圖25. 柏林的“博物館島”

博物館島上有五座博物館,分別是柏林舊博物館柏林新博物館佩加蒙博物館舊國家美術館博德博物館。在博物館的總體規劃中,博物館島成為一個整體,2019年建成博物館島的總入口,同時也是谘詢中心,禮品店,咖啡館和餐廳的所在地。

“柏林舊博物館”(Berlin Old Museum),建造於1823-1830年間,是博物館島上最老的博物館,主要展出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品。“柏林新博物館”(Berlin New Museum),1855年建成。1939年遭遇炸彈襲擊而損毀,2009年修複後正式對公眾開放。

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 Museum),1930年建成,是博物館島上最年輕的建築,展出古希臘古羅馬的建築,中近東的曆史藝術文化,八世紀至十九世紀的伊斯蘭藝術等。該館以米利都市場大門,巴比倫遊行大街,伊什塔爾城門等聞名於世。

舊國家美術館”(Old National Gallery),建於1867-1876年,收藏十九世紀的雕塑和繪畫作品,從德國浪漫主義法國印象派,再到羅馬濕壁畫。“博德博物館”(Bode Museum),建於十九世紀末,宏偉的圓頂和寬闊的大廳聳立在施普雷河上,像一艘乘風破浪的戰艦。

我買了五個博物館的聯票,18歐元。首先參觀最富盛名的佩加蒙博物館。下圖是眾多遊客排隊的“佩加蒙博物館”入口(左),以及博物館內的“伊什塔爾城門”(右)。

圖26.“柏林佩加蒙博物館”的入口(左)與“伊什塔爾城門”(右)

下圖是伊斯蘭藝術風格的掛毯(左)和公元100年所建的“米利都市場”大門(右)。在伊斯蘭掛毯下麵一連串的行走雄獅,後麵有放大的特寫鏡頭。

圖27. 伊斯蘭藝術風格的掛毯(左)與“米利都市場”大門(右)

下圖是“圖拉真大廳”(Trajan Hall),台上台下都擠滿了參觀和照相的遊客。

圖28. 柏林佩加蒙博物館裏的“圖拉真大廳”

下圖是圖拉真大廳平台上兩個古羅馬皇帝的頭像,雖然臉部損壞,但都是價值珍貴的原件。

圖29. 圖拉真大廳平台上兩個古羅馬帝國皇帝的頭像

下圖是“米利都市場”大門,大門兩旁的雕像,頭部雖然無存,但仍然屹立不倒。

圖30. 柏林佩加蒙博物館裏的“米利都市場”大門

下圖是典型中東風格的瓷磚牆,一排雄獅依次走過(左右延長很遠)。

圖31. 柏林佩加蒙博物館裏中東風格的瓷磚牆

下圖是古代中東地區典型的浮雕像(左)和立體像(右)。右邊的那個人頭獅身帶翼神獸,我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裏好像見過同樣的文物。

圖32. 中東地區的浮雕像(左)和人頭獅身帶翼神獸的立體像

柏林佩加蒙博物館出來之後,我去參觀柏林新博物館,下圖是“柏林新博物館”的正門。

圖33. “柏林新博物館”的正門

“柏林新博物館”(Berlin New Museum),1841年始建,1855年開館。1939年,新博物館遭遇炸彈襲擊嚴重損毀,1997年翻修,2009年對公眾開放。館內展品包括古埃及和早期人類的收藏品。下圖是代表性展品埃及法老王後“娜芙蒂蒂”的頭像

圖34. 新博物館裏“娜芙蒂蒂”的頭像

在新博物館裏,有一些古埃及法老的雕像,例如下麵左圖的托勒密三世(Ptolemy III),以及右圖的舍順克五世(Sheshonq V)。

圖35. 新博物館裏的古埃及法老雕像

在新博物館裏,還有一些古希臘文明和古波斯文明時期的雕像。如下麵左圖的古希臘遊吟詩人荷馬(Homer),以及右圖的古波斯國王(King of Persia)。

圖36. 古希臘遊吟詩人荷馬(左)和古波斯國王(右)的雕像

從新博物館出來後,我就去參觀國家美術館。柏林的國家美術館,由六個美術館所組成,包括博物館島上的“舊國家美術館”(Old National Gallery)。舊國家美術館裏展出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主義,以及早期現代主義的藝術品。

舊國家美術館有兩層樓,上層很像一個劇院,在門前大台階的頂端,有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Frederick William IV,1840-1861)的騎馬像。

下圖是“舊國家美術館”上層門前的國王騎馬像(左)和下層的正門入口(右)。

圖37.“舊國家美術館”上層的國王騎馬像(左)與下層的正門入口(右)

從側麵看“舊國家美術館”,很像希臘雅典衛城上的帕特農神殿(The Parthenon)。

圖38.“舊國家美術館”很像雅典衛城上的帕特農神殿

舊國家美術館裏的展品相當多,特別是雕塑和油畫。下圖是普魯士公主兩姐妹(Princess Sisters of Prussia)的雕像。

圖39. 舊國家美術館裏普魯士公主兩姐妹的雕像

下圖是兩個古希臘神話仙女的雕像。

圖40. 舊國家美術館裏兩個古希臘神話仙女的雕像

下麵的左圖是美神維納斯(Venus)在愛撫愛神丘比特(Cupid),右圖是人首羊身的潘神(Pan)在安慰脆弱哭泣的精靈(Psyche)。

圖41. 舊國家美術館裏的維納斯與丘比特(左)和潘神與精靈(右)

下圖是古希臘女神的頭像。

圖42. 舊國家美術館裏古希臘女神的頭像

下麵的左圖是法國的盧梭(Rousseau,1712-1778),右圖是德國的歌德(Goethe,1749-1832)。

圖43. 舊國家美術館裏盧梭(左)與歌德(右)的頭像

德國的著名作家和思想家歌德,是個重量級人物,舊國家美術館裏還有他的另一尊雕像,見下圖(右)。下圖(左)是德國的著名畫家門采爾(Menzel,1815-1905)。

圖44. 舊國家美術館裏的門采爾(左)與歌德(右)的雕像

德國的著名畫家門采爾也是個重要人物,有老年時的雕像(上圖左),也有年輕時的油畫像(下圖左)。(下圖右)是神聖羅馬皇帝弗蘭茨二世(Franz II,1797-1835)的畫像。

圖45. 舊國家美術館裏的門采爾(左)與弗蘭茨二世(右)

德國的著名音樂家瓦格納(Wagner,1813-1883),也是個重要人物,這裏既有他的油畫像(左),又有他的雕塑像(右)。

圖46. 舊國家美術館裏的瓦格納油畫像(左)與雕塑像(右)

下圖(左)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Rodin,1840-1917)的青銅像,下圖(右)是他的作品“沉思者”(The Thinker)。

圖47. 舊國家美術館裏的羅丹(左)與他的作品“沉思者”(右)

下圖(左)是德意誌帝國皇帝威廉二世(William II,1888-1918),下圖(右)是德意誌帝國首相俾斯麥(Bismarck,1815-1898)。

圖48. 舊國家美術館裏的威廉二世(左)與俾斯麥(右)

德國畫家門采爾的油畫很出名,下圖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the Great,1740-1786),會見神聖羅馬皇帝約瑟夫二世(Joseph II,1765-1790)。

圖49. 舊國家美術館裏的油畫腓特烈會見約瑟夫二世

我還在這裏看到兩件藝術品很精致,但沒有記下說明。第一個是半坐半臥休閑紳士的雕像(下圖),第二個是眾仙女載歌載舞的浮雕(再下圖)。

圖50. 舊國家美術館裏休閑紳士的雕像

圖51. 舊國家美術館裏仙女歌舞的浮雕

好了,在美術館裏逗留的時間夠長了。之後,我去參觀博德博物館,下圖是“博德博物館”的指示牌(左)和“博德博物館”的圓頂大樓(右)。

圖52.“博德博物館”的指示牌(左)和圓頂大樓(右)

“博德博物館”(Bode Museum),是為了紀念博物館首任館長威廉-博德(William Bode)。主要藏品是雕刻拜占庭藝術品硬幣獎牌等。進入博德博物館的大門,就是一個高大寬闊的圓頂大廳,大廳中央有一個高高的平台,平台上麵是普魯士大公的騎馬像。下圖是普魯士大公的騎馬像。

圖53.“博德博物館”大廳裏的普魯士大公騎馬像

然後我一樓二樓到處參觀。哇奧,各種各樣的雕塑作品,充滿了各個展廳的中央和周圍。下麵(左)圖是蒙塔爾托主教(Cardinal Montalto,1571-1623),(右圖)是米奇爾大公(Principal Michele,1557-1631)。

圖54.“博德博物館”裏的蒙塔爾托主教(左)與米奇爾大公(右)

下麵(左)圖是法國畫家尼古拉-博辛(Nicholas Poussin,1594-1665,(右)圖是羅馬教皇本篤十四世(Benedict XIV,1657-1758)。

圖55.“博德博物館”裏的法國畫家博辛(左)與羅馬教皇本篤十四世(右)

下麵(左)圖是俄國的醫學院院長赫爾曼男爵(Baron Hermann.1722-1792),下麵(右)圖是德國的多羅茜醫生(Dr. Dorothy,1770-1825),歐洲第一位獲得醫學博士的女性。

圖56.“博德博物館”裏的赫爾曼男爵(左)與多羅茜醫生(右)

下圖是一個女孩(左)與一個男孩(右)的大理石雕像。

圖57.“博德博物館”裏的一個女孩(左)和一個男孩(右)的雕像

在博德博物館樓梯的拐角處,聳立著四位將軍的全身像。(左)圖是雅可比-凱斯(Jakob Keith,1696-1758),(右)圖是腓特烈-威廉(Frederick William,1721-1773)。

圖58.“博德博物館”裏的將軍雅可比-凱斯(左)和腓特烈-威廉(右)

再下麵的(左)圖是庫特-克裏斯托弗(Kurt Christopher,1684-1757),(右)圖是漢斯-卡爾(Hans Karl,1707-1757)。

圖59.“博德博物館”裏的將軍庫特-克裏斯托弗(左)和漢斯-卡爾(右)

從博德博物館出來時,已經下午3點半了,我已經參觀了四個,沒有時間參觀第五個了。我匆匆忙忙趕到柏林中央火車站與我兒匯合,乘火車去法蘭克福。2018年8月23日,我們從法蘭克福起飛,在蒙特利爾轉機,當天晚上到達溫哥華回家了。

(三)巴伐利亞新天鵝堡(New Swan Castle in Bavaria)

2002年,人在北美十幾年了,對美加都已經很熟悉,於是產生了新的想法:去歐洲旅遊。沒有找到合適的開會機會,決定利用兩周的有薪假期,自費去歐洲。但歐洲與北美不同:國家很小,數量很多,不講英語(英國除外),很難駕車。所以決定采取“隨團遊”。

兒子和兒媳主動幫我們聯係旅行社,建議選擇十四天的“西歐九國隨團遊”,包括意大利,奧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和英國,兩人共4500美元。我們看了旅行細則,覺得合適就接受了。

2002年6月24日,我與我妻從多倫多起飛,第二天到達德國的法蘭克福轉機,當天下午到達意大利的羅馬,從而開始了我們的“西歐九國隨團遊”。五天後,2002年6月29日,我們乘坐旅遊大巴去參觀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堡”。

在去新天鵝堡的路上,我們飽覽了阿爾卑斯山的湖光山色。公路兩旁有巍峨的群山,也有碧綠的草地。遠處依稀可見的,是茫茫的雪山,近處偶爾路過的,是清澈的湖泊。阿爾卑斯山的湖光山色,真是美不勝收。下圖是我透過車窗拍攝的一張照片。

圖60. 阿爾卑斯山的湖光山色

德國的巴伐利亞州(State of Bavaria),以前是巴伐利亞王國(Kingdom of Bavaria)。這個德意誌地區曾經存在的王國,曾經是萊茵邦聯(Rhine Confederation),德意誌邦聯(German Confederation),以及德意誌帝國(German Empire)的一個組成國。

巴伐利亞王國是由原先的巴伐利亞選侯國(Electorate of Bavaria)於1805年升格而來,一直持續存在到1918年。1805年,巴伐利亞選帝侯(Elector)馬克西米連,成為巴伐利亞第一位國王,馬克西米連一世-約瑟夫(Maximillian I Joseph,1805-1825)。

1871年,德意誌地區統一,成為德意誌帝國,巴伐利亞王國成為新帝國的一個下屬邦國。在規模,權力和財富上,巴伐利亞王國僅次於在帝國內占主導地位的普魯士王國。1918年,巴伐利亞王國和德意誌帝國滅亡,巴伐利亞一直是德國的一部分。

路德維希二世(Ludwig II,1845-1886),是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巴伐利亞國王(1864-1886)。他在巴伐利亞王國的曆史中,一直被認為是最狂熱的城堡修建者。由於他對“新天鵝堡”的修建,在民間被稱為“童話國王”。

“新天鵝堡”(New Swan Castle),德語(Schloss Neuschwanstein),是十九世紀的一座城堡建築,位於今天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西南方,首府慕尼黑(Munich)西南方165公裏處,距離福森鎮(Fussen)約4公裏,離德國奧地利邊界不遠。

新天鵝堡建在阿爾卑斯山的一個1000米高的山頂上。這座城堡是路德維希二世行宮之一,共有360個房間。1886年6月13日晚上,他與醫生一同出去散步,再也沒有回來,神秘地死在附近的湖中,享年隻有41歲。路德維希二世死後不久,新天鵝堡向公眾開放。

新天鵝堡的地理位置,見前麵德國地圖1中下方的小紅點。下圖是新天鵝堡,再下圖也是新天鵝堡,是我從明信片上掃描下來的,因為很漂亮。所以也附上。

圖61. 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堡

圖62. 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堡

下圖是年輕時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

圖63. 年輕時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

路德維希二世年輕的時候,喜歡詩歌,繪畫,音樂和建築,與德國音樂家瓦格納(Wagner)是終生摯友。他曾經與奧地利皇後伊麗莎白(Queen Elizabeth,即茜茜公主)之妹索菲(Sophie)訂婚,但很快取了消婚約,最後終生未婚。

路德維希二世在藝術上比較理想浪漫,但在政治上卻不太成熟。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站錯了隊,支持奧地利,結果慘敗,割地賠款。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站在普魯士一邊,大獲全勝,但卻不願出席凡爾賽宮的慶典,普魯士主導的德意誌帝國在那裏成立。

新天鵝堡的外觀造型,巧奪天工,美輪美奐。城堡的內部設計,精確縝密,美觀實用。是德國境內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的迪斯尼樂園,有一個“夢幻城堡”,就是以新天鵝堡為原型的縮微版。

下麵是迪斯尼樂園“夢幻城堡”(左),與真實“新天鵝堡”(右)的比較圖。

圖64. 洛杉磯迪斯尼樂園“夢幻城堡”(左)與巴伐利亞“新天鵝堡”(右)的比較圖

2002年6月29日上午,旅遊大巴停在指定的停車場上,我們步行上山,開始了為時半天的“新天鵝堡”觀光之旅。下圖是我與我妻在小路上的合影,遠處是依稀可見的新天鵝堡

圖65. 我與我妻在通往“新天鵝堡”小路上的合影

在新天鵝堡前方的不遠處,有一座專門為遊客修建的“瑪麗觀景橋”(Mary Viewing Bridge)。在橋上可以觀賞和拍攝新天鵝堡的正麵,下圖是“瑪麗觀景橋”,再下麵幾張圖是我與我妻在橋上以新天鵝堡為背景所拍攝的照片。

圖66. 新天鵝堡前麵的“瑪麗觀景橋”

圖67. 我與我妻在“瑪麗觀景橋”上的合影

圖68. 我妻在“瑪麗觀景橋”上的留影

圖69. 我在“瑪麗觀景橋”上的留影

然後我們進入城堡內參觀,下圖是我在入口處路德維希二世雕像前麵的留影。

圖70. 我在路德維希二世雕像前麵的留影

城堡內可以照相,但不許用閃光燈。用普通的膠卷相機,由於感光不足,效果不好。當年我還沒有數碼相機,臨行時我兒把它的數碼相機借給我,正好派上用場。所以在城堡內的照片,都是用那個數碼相機照的。

我缺乏使用數碼相機的經驗,前幾天偶爾用了一下,還把顯示的日期搞錯了。在新天鵝堡這天,尤其是城堡的內部,我用數碼相機拍了很多照片。但在整理時,一不小心刪掉了,令我心痛不已。所以上麵這張照片,雖然拍得不好,但卻足彌珍貴。

在禮品店裏,我買了一本中文書《新天鵝堡》,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新天鵝堡的詳細情況和建築過程,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生平紀事,還有巴伐利亞的簡單曆史。下圖是這本中文書《新天鵝堡》。

圖71. 中文書《新天鵝堡》

當天的下午2點半,簡單的午餐之後,旅遊大巴載著我們這些遊客,去遊覽歐洲袖珍小國“列支敦士登”,從而結束了我們的“新天鵝堡”觀光之旅。

今天德國就講到這兒,包括波茨坦無憂宮,柏林博物館島,以及巴伐利亞的新天鵝堡,明天講奧地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全球戰略:
謝謝補充,漲知識了。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謝分享!補充一點:“德國的著名音樂家瓦格納(Wagner,1813-1883),也是個重要人物”俄國的私人武裝瓦格納公司就是根據他的名字來命名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