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美國車牌背後的故事》第三篇:第6-10州

(2023-10-03 00:15:36) 下一個

老安遊記《美國車牌背後的故事》第三篇:第6-10州

上一篇講到美國的第1-5州,本篇講美國的第6-10州。

第6州:馬薩諸塞(Massachusetts,MA)

馬薩諸塞州的車牌上寫著“美國精神”(The Spirit of America)。

圖1. 馬薩諸塞:美國精神

為什麽馬薩諸塞州的車牌上寫著“美國精神”呢?這要從本州的曆史說起。該地區最早的歐洲移民是英國的“清教徒”(Puritan)。1620年,為了逃離英國的宗教壓迫,他們乘坐帆船“五月花號”(Mayflower)在“普利茅斯”(Plymouth)登陸,並建立了殖民地。

在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下,不僅渡過了當年寒冷的冬天,而且還學會了種植作物,第二年獲得了豐收。為了感謝上帝的恩惠和當地人的幫助,移民們設宴邀請他們共慶豐收,由此發展成後來的“感恩節”(Thanksgiving)。

2010年7月17日,我曾到過普利茅斯,親眼見到“五月花號”,下圖是我在帆船前的留影。

圖2. 我在“五月花號”帆船前麵的留影

對於宗主國英國的高壓重稅剝削,殖民地的人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終於在1773年爆發了。憤怒的人們把茶葉傾倒進波士頓海灣,這些人被叫作“波士頓茶黨”(Boston Tea Party)。1775年,美國民兵在列克星頓(Lexington)打響了第一槍,從而拉開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為了鎮壓反英運動,英軍包圍了波士頓,並且發生流血衝突。當年7月,剛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的華盛頓將軍,率領大陸軍來到波士頓。構築工事,添設大炮,調兵遣將,加強防禦。英軍看討不到便宜,不久就悻悻地撤離而去。

2004年5月2日,我借技術培訓的機會,抽空參觀了“一分鍾人國家曆史公園”(Minute Man National Historic Park),現場體會了那些為獨立鬥爭戰士們的激憤心情。“一分鍾人”,是指這些美國民兵在一分鍾內,“召之即來,來之能戰”。下圖是“一分鍾人”的雕像。

圖3. “一分鍾人”的雕像

獨立戰爭勝利之後,北美的13個殖民地聯合起來成立了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788年2月6日,馬薩諸塞批準了美國憲法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的第6個州,首府設在波士頓(Boston)。

因此,馬薩諸塞州絕對是“美國精神”(The Spirit of America)的所在:從“五月花號”登陸,到“哈佛大學”誕生。從“波士頓灣傾茶”,到“列克星頓槍聲”,再到“肯尼迪家族傳奇”。你幾乎都能在這裏感受到美國曆史上的每一個重要時刻。

馬薩諸塞州的東麵是浩瀚的大西洋。南麵是康涅狄克州和羅德島州,邊界是直線。西麵是紐約州,北麵是新罕布舍州和弗蒙特州,邊界也是直線。東南部有一個形如彎鉤似的半島“鱈魚角”(Cape Cod)插入大西洋,鱈魚角的南邊有兩個大島和一些小島。

鱈魚角所包絡的海灣和北邊的馬薩諸塞灣連成一片,構成一個大海灣,所以該州還有一個別稱叫“海灣州”(Bay State)。該州的正式州名“馬薩諸塞”(Massachusetts),來源於當地印第安語,意思是“高山頂上的地方“。下麵是馬薩諸塞州的地圖。

圖4. 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MA)的地圖

美國國家公園局(National Park Services)在波士頓建立了“波士頓國家曆史公園”(Boston National Historic Park)。它與費城的“獨立國家曆史公園”(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 Park)一樣,不是一般意義下的公園,而是一個曆史遺址的組合體。

“波士頓國家曆史公園”把美國獨立建國的曆史,與波士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串聯起來,以“自由步行道”(Freedom Trail)的形式,提供了向導遊或自助遊。無數的曆史節點,通過飽經滄桑的石板路,完整的呈現在世人的麵前。

2010年7月16日,我曾經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參觀這個公園。我手持導遊圖,沿著這條步行道從市中心出發,經過跨海大橋,一直走到邦克山戰場的遺址。然後從北岸乘坐海上巴士回到了市區。邊走邊看邊讀邊記,重溫了美國獨立建國的這段曆史。

下圖是我在“自由步行道”上,經過“馬薩諸塞州議會大廈”(Massachusetts State Capitol)時,在大廈正前方所拍攝的一張照片。議會大廈的紅磚白柱,黃金寶頂,旁邊的國旗飄飄,上邊的藍天白雲,雖然有景無人,看起來蠻有氣魄。下圖是波士頓的馬薩諸塞州議會大廈。

圖5. 波士頓的“馬薩諸塞州議會大廈”

本州的名人首推第35任總統(1961-1963)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他出身於政治世家,父親曾任駐英國大使。家中有九個兄弟姐妹,大弟羅伯特曾任美國司法部長,不幸的是兄弟倆均被刺殺。幼弟愛德華從1962年起,連任聯邦參議員多年,直到去世。

肯尼迪總統在波士頓的紀念地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位於波士頓西郊的出生地(Kennedy National Historic Site),另一個是位於波士頓海濱的“肯尼迪總統圖書館與博物館”(Kennedy Presidential Library & Museum)。下圖是我在博物館門前的留影。

圖6. 我在“肯尼迪總統圖書館與博物館”門前的留影

出生在本州的總統還有另外兩位,即第二任的(1797-1801)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和他的兒子,第六任的(1825-1829)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他們的家鄉在波士頓(Boston)東南方的昆西(Quincy),大約有一個小時的車程。

2004年5月8日,2012年8月29日,我曾經兩次到過那裏去參觀。下圖是“亞當斯國家曆史公園”(Adams National Historic Park),公園內有兩位總統的誕生地(John Adams & John Quincy Adams Birthplaces)。下圖是這個景點的指示牌。

圖7. “亞當斯國家曆公園”的指示牌

美國國家公園局在本州開辟的景點有十多個,除了上述的總統紀念地之外,還有幾個比較著名的。第一個是“鱈魚角國家海岸”(Cape Cod National Seashore),就是前麵提到過插入大西洋的彎鉤形半島,半島盡頭是小城“普羅文斯敦”(Provincetown)。

2010年7月17日,我曾經駕車一直開到那個小城的海邊。盡管有風浪,還是有人下水遊泳。不過,對於當地人來說,這是個休閑度假的好地方,但是,對於一個隻想看風景名勝的外地人來說,花三四個小時開車往返似乎不太值得。下圖是“鱈魚角國家海岸”的指示牌。

圖8. “鱈魚角國家海岸”的指示牌

第二個是“勞維爾國家曆史公園”(Lowell National Historic Park),坐落在該州東北部的小城勞維爾。實際上,這裏曾經是美國紡織工業發達鼎盛的地方,大量優質的紡織品,有效地在這裏生產並運往世界各地。下圖是“勞維爾國家曆史公園”的指示牌。

圖9. “勞維爾國家曆史公園”的指示牌

第三個在該州西部,“斯普林菲爾德軍械庫國家曆史遺址”(Springfield Armory National Historic Site),是個軍火武器生產地。本人對美國槍支管製政策一向存疑,對大都市的治安更是怕怕,所以匆匆看上幾眼立刻走人。下圖是這個景點的指示牌。

圖10. “斯普林菲爾德軍械庫國家曆史遺址”的指示牌

該州還有一個地方,也許有人不以為然,但本人卻是興趣甚濃。該州西邊的高速公路出口不遠處,有個叫做“斯托克橋”(Stockbridge)的小鎮,小鎮裏有個“諾爾曼-洛克維爾博物館”(Norman Rockwell Museum)。諾爾曼-洛克維爾是美國著名的插圖畫家。

他的插畫既有抨擊時弊,又有市井小民。風格既有人物寫實,又有卡通誇張,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他有一個在畫布前作畫時的自畫像,對著鏡子叼著煙鬥,屁股口袋還塞著一塊抹布,十分幽默逗趣。我在此處停留了好幾個小時,才戀戀不舍的離開。

下圖是“諾爾曼-洛克維爾博物館”裏的自畫像。

圖11. 諾爾曼-洛克維爾博物館裏的自畫像

最後談一下該州的文化教育,雖然放在最後,但卻是最重要的。與波士頓隔著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相望的是“劍橋市”(Cambridge)。劍橋市有一條從西北向東南延伸的,長長的“麻薩諸塞大道”(Massachusetts Ave),大道的西北端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創建於1636年,是美國最早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流的大學。哈佛大學培養出8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有30位普利策獎獲得者。下圖是哈佛大學的會議中心。

圖12. 哈佛大學的會議中心

麻薩諸塞大道的東南端是“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同樣的大名鼎鼎。創建於1861年,以科學訓練和研究發展聞名於世。培養出7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因而獲得了“世界理工科大學之最”的美名。下圖是麻省理工學院的體育館。

圖13. 麻省理工學院的體育館

2004年5月2日,2010年7月16日,我曾經兩次造訪這兩所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並在禮品店買了印有校名的T-恤衫,穿上去照相作為紀念。下圖是我在哈佛大學校園裏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麻省理工學院校園裏的留影。

圖14. 我在哈佛大學校園裏的留影

圖15. 我在麻省理工學院校園裏的留影

第7州:馬裏蘭(Maryland,MD)

馬裏蘭州的車牌上寫著“1812年戰爭”(War of 1812)。

圖16. 馬裏蘭:1812年戰爭

為什麽車牌上寫著“1812年戰爭”呢?這還得從本州的曆史說起。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美之間的主權之爭並未停止,1812年再次爆發戰爭。戰爭的初期,英軍勢如破竹,一舉攻下首都華盛頓,並且火燒白宮。然後向馬裏蘭州的巴爾的摩(Baltimore)發起進攻。

巴爾的摩是馬裏蘭州最大的城市,是本州工業,金融,教育和醫學研究的中心。巴爾的摩港口外麵的“麥克亨利要塞”(Fort McHenry),是巴爾的摩的防衛門戶。在1812年戰爭中,英軍為了奪取巴爾的摩,對此要塞狂轟亂炸,但是該城人民誓死不降。

年輕的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目睹了轟炸的全過程。1814年9月14日清晨停炸後,星條旗仍然飄揚在要塞上空。他突發靈感,寫下了《星條旗永不落》的壯烈詩篇(Star-Spangled Banner)。配曲後朗朗上口,1931年,被確定為美國國歌。

下圖是“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用手指向高高飄揚的美國國旗。

圖17.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用手指向高高飄揚的美國國旗

2012年,馬裏蘭州為了隆重紀念1812年抗英戰爭勝利 200周年,發放了紀念車牌。上麵除了印有當年15顆星的美國國旗之外,還把網站取名為(STARSPANGLED200),即“星條旗永不落200周年”。下圖是當年(1812)十五顆星的美國國旗。

圖18. 當年(1812)十五顆星的美國國旗

馬裏蘭州的北麵是賓夕法尼亞州,邊界是直線。東北麵是特拉華州,東南麵是浩瀚的大西洋。南麵和西麵的邊界比較複雜。彎彎曲曲的波托馬克河是該州與弗吉尼亞州和西弗吉尼亞州的分界線。首都華盛頓夾在馬裏蘭州和弗吉尼亞州之間。

下麵是馬裏蘭州的地圖。

圖19. 馬裏蘭州(Maryland,MD)的地圖

早在1608年,英國人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曾經為航海測繪而來到過馬裏蘭。後來,喬治-卡爾沃特(George Calvert)獲得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1625-1649)的特許,獲得了這片土地。

1634年,喬治的兒子列昂納德-卡爾沃特(Leonard Calvert)正式建立了馬裏蘭殖民地,首府設在聖瑪麗城(St. Mary City)。無論是殖民地名稱還是首府的名稱,都是為了紀念英王查理一世的王後,亨瑞塔-瑪麗亞(Henrietta Maria)。

1695年,馬裏蘭的首府遷到安納波利斯(Annapolis),該城市的名字來源於英國的安公主(Princess Anne),英王詹姆斯二世(James II,1685-1688)之女,後來也成為英國女王(Queen Anne,1702-1714)。1788年,馬裏蘭批準了聯邦憲法,成為美國的第7個州。

2010年7月24日,我來到安納波利斯參觀馬裏蘭州議會大樓。當時已經是下午5點多鍾,未能入內參觀。與其他州的議會大廈相比,此樓比較老舊,地點又在鬧市區,街道也比較狹窄,沒有引起我太大的興趣,隻是遠遠地照了一張相。下圖是馬裏蘭州議會大樓。

圖20. 安納波利斯的馬裏蘭州議會大樓

但這隻是表麵印象,實際上在這棟大樓裏,也發生過美國的重大曆史事件。1784年,美國批準了巴黎和約,從而正式結束了北美獨立戰爭。戰爭結束後,華盛頓將軍也是在這裏,辭去了北美大陸軍總司令的職務。

在馬裏蘭州的中東部,與大西洋相連的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伸入其中幾乎到達馬裏蘭州的北邊界,差點把該州切成兩半。遠洋輪船可以通過切薩皮克灣直達巴爾的摩(Baltimore),安納波利斯(Annapolis)和聖瑪麗亞城(St Mary City)等大小港口。

本州東南部大西洋岸邊有一個狹長的“島障”(Island Barrier),島障的北半部屬於馬裏蘭州,南半部屬於弗吉尼亞州。東麵是大西洋,西麵是海灣濕地,馬裏蘭州的大洋城(Ocean City)是這個島障的中心,地理位置差不多是美國東海岸的中間點。

2010年7月22日,我曾在“島障”上駕車從北向南掃了一遍,包括“阿薩蒂格島國家海岸”(Assateague Island National Seashore)。下圖是我在這個景點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21. 我在“阿薩蒂格島國家海岸”指示牌前的留影

在文化教育方麵,“馬裏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在美國頗有一些名氣。這所學校位於一個叫“學院公園”(College Park)的大學城, 2010年7月24日,我曾經到這所大學的校園兜了一圈,下圖是我在“馬裏蘭大學”校門口的留影。

圖22. 我在“馬裏蘭大學”校門口的留影

說起來,我與該校還有一點淵源。早在出國前的1981年,我在中國科技大學北京研究生院作論文時,馬裏蘭大學的一位教授到北京訪問。係裏派我陪他到風景區遊覽。在去八達嶺的路上,還現場應景地學會兩個英語單詞:路邊的柿子樹(Persimmon)和豬圈(Pigsty)。

“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位於首府安納波利斯港口的旁邊,是一所專門培養海軍軍官的學校。2010年7月24日,我來到該校校園參觀。院內的大樓是清一色花崗岩建築,頗有幾分歐洲城堡的風格。下圖是“美國海軍學院”的校門。

圖23. “美國海軍學院”的校門

我一進大門就看見一尊雕塑立像:頭頂船形帽,腳蹬高統靴,上著將軍服,下身穿馬褲,威風凜凜,神情專注。名字是海軍中將“約翰-阿切-勒瓊”(John Archer Lejeune)。我對此君了解不多,看名字像是法裔,在海軍裏應該很有地位。下圖是海軍中將勒瓊的站立像。

圖24. 海軍中將勒瓊的立像

馬裏蘭州還有一處景點,“安提坦國家戰場”(Antietam National Battlefield),在馬裏蘭州的夏普斯堡(Sharpsburg)附近。美國內戰時期的1862年9月17日,南軍在李將軍(Lee)的指揮下向北挺進,與麥克利蘭將軍(McClellan)指揮的北軍在此相遇。

兩軍激戰了一天,最後南軍撤退北軍勝利。這是美國曆史上最為血腥的一次戰役,僅僅一天的時間,雙方就死傷了2300多人。這次戰役的勝利,促使林肯總統發布解放黑奴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使得解放了的黑人可以參加北軍對南軍作戰。

2013年6月15日,我曾經到訪此地。當年戰場的硝煙早以蕩然無存,隻有後來建立的許多紀念碑紀念塔和紀念亭。我開車沿著指定的路線,一路參觀一路拍照,最後還在瞭望塔上俯瞰昔日戰場的全景。下圖是我在這個景點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25. 我在“安提坦國家戰場”指示牌前的留影

 

第8州:南卡羅萊納(South Carolina,SC)

南卡羅萊納州(簡稱南卡)的車牌上寫著“微笑的麵龐,美麗的地方”(Smile Faces,Beautiful Places),車牌的中央還畫上一顆棕櫚樹為背景。

圖26. 南卡羅來納:微笑的麵龐,美麗的地方

在該州高速公路入口指示牌的圓環上,也寫著同樣的口號。

圖27. 南卡羅來納州的入口指示牌

這是什麽意思呢?要從該州的地理和曆史說起。查看南卡地圖可知,該州的地圖差不多是一個三角形,很像一把打開的折扇。南卡的東北麵是北卡羅來納州(簡稱北卡),東南麵是浩瀚的大西洋,西南麵是喬治亞州。

下麵是南卡羅萊納州的地圖。

圖28. 南卡羅來納州(South Carolina,SC)的地圖

南卡的首府是哥倫比亞(Columbia),位於本州地理位置的中央,查爾斯頓(Charleston)是本州最大的城市和出海港口。南卡的地理樣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東南部三分之二的麵積,是平坦低矮的大西洋海岸平原。西北部三分之一的麵積,是山地和丘陵。

早期的西班牙人和法國人都企圖在此地殖民,但都不成功。1670年,英國人在今查爾斯頓的地方建立卡羅來納殖民地。當初建立殖民地的時候,兩卡是不分的。直到1729年,才分為南卡和北卡兩個殖民地。

由於此地是具有重要沿海資源的戰略要地,查爾斯頓(Charleston)迅速地發展和繁榮起來,成為南卡的首府。直到1790年,首府才遷到地理上在全州中央位置的城市哥倫比亞(Columbia)。南卡於1788年,批準了聯邦憲法,成為美國的第8個州。

大西洋溫暖的海風吹撫著沿岸的棕櫚樹,使它們質堅而葉茂。這種樹木是建築海港要塞的上好材料,曾經在獨立戰爭時期為阻擋英軍的海上進攻立下過汗馬功勞。因此,南卡獲得“棕櫚州”(Palmetto State)的別稱,該州車牌上也畫了一顆棕櫚樹作為背景。

南卡是個農業州,內戰之前主要農作物是棉花。以黑人奴隸為主要勞動力的棉花種植園,為莊園主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內戰前該州60% 的人口是黑人。莊園主們都非常擔心,萬一廢除了奴隸製,他們的巨大財富就會蒙受損失,因此南卡主張保留奴隸製。

1860年12月20日,南卡第一個正式宣布脫離美國。 1861年4月12日,南軍對查爾斯頓港口的薩姆特要塞發動進攻,從此南北戰爭正式爆發。南卡曾先後派出4千多人投入戰爭。在戰爭中,南卡遭受到極大損失,戰後的南卡滿目瘡痍一片凋零,棉花生產更是一落千丈。

因此南卡不得不考慮發展其它農作物,如煙草大豆等。同時,也開始重視工商業和服務業,使得本州經濟得以全麵的恢複和發展。想必現在南卡人早已擺脫了內戰的陰影,笑口常開,連山水也更美了:“微笑的麵龐,美麗的地方”(Smile Faces, Beautiful Places)。

2012年9月9日,我來到哥倫比亞參觀州議會大廈(State Capitol)。雖然太陽已偏西,但仍然明亮,天空瓦藍,白雲朵朵。於是我在州議會大廈前麵拍下了如下的一張紀念照。

圖29. 我在南卡州議會大廈前麵的留影

2012年9月10日,我從哥倫比亞趕到查爾斯頓,目的是去參觀“薩姆特要塞”(Fort Sumter)。該要塞建在一個島上,遊客需要坐渡輪才能到達,一天就隻有幾次。所以我早早就去排隊等候上船,下圖是將去薩姆特要塞的渡輪。

圖30. 將要去“薩姆特要塞”的渡輪

就這樣我來到了薩姆特要塞,親身感受這個曾經炮聲隆隆的軍事碉堡和美國內戰時期南北對峙的緊張局麵。下圖是我在“薩姆特要塞國家紀念碑”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31. 我在“薩姆特要塞國家紀念碑” 指示牌前的留影

有趣的是南北兩軍統帥都是西點軍校出來的。守衛要塞的北軍統帥是當年的教官,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進攻的將領是當年的學員,比尤瑞伽德(Beauregard)。結果,學生打勝了攻下要塞,老師打敗了投降,這是多麽巨大的反差啊!下圖是南卡的薩姆特要塞。

圖32. 南卡的“薩姆特要塞”

另外,該州還有一個風景區值得一提。在首府哥倫比亞的東南方,有一個美國最小的國家公園“康嘎瑞國家公園”(Congaree National Park)。在這個公園裏,有一種我從未見到過的,極為特殊的品種,“禿柏樹”(Bald Cypress)。

在禿柏樹根部的四周,長出一些粗矮的樹樁。像眾星拱月似的擁立著主幹,使其根深蒂固。因此,再大的風暴也難以撼動。2012年9月10日,我在去查爾斯頓之前,專門來到這裏,近距離地仔細觀察了這個奇異的樹種。

下圖是公園裏的“禿柏樹”和四周粗矮的樹樁,再下圖是我在景點指示牌前麵的留影。

圖33. 公園裏的“禿柏樹”和四周粗矮的樹樁

圖34. 我在“康嘎瑞國家公園” 指示牌前麵的留影

 

第9州:新罕布舍(New Hampshire,NH)

新罕布舍州的車牌上寫著“不自由毋寧死”(Live Free or Die),車牌上麵的模糊背景是本州著名的“山中老人”。

圖35. 新罕布舍: 不自由,毋寧死

新罕布舍州的“不自由毋寧死”(Live Free or Die),出自本州獨立戰爭中的英雄,約翰-斯塔克將軍(John Stark,1728-1822)之口,現在已經成為本州的“座右銘”(Motto)。本州入口的指示牌上,也寫著這個“座右銘”。下圖是本州入口的指示牌。

圖36. 新罕布舍州的入口指示牌

約翰-斯塔克是新罕布舍州的民兵軍官,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大陸軍將領。約翰-斯塔克是蘇格蘭移民的後裔,在新罕布舍州土生土長。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斯塔克征召新罕布舍民兵,趕往馬薩諸塞州增援,參與解救波士頓之圍,在邦克山戰役中一戰成名。

1777年的“薩拉托加戰役”期間,斯塔克與佛蒙特的“綠山兄弟會”攜手作戰。在“班寧頓戰役”中大破英軍。這場勝利令英軍司令約翰-伯戈因將軍在薩拉托加陷入包圍,被迫向美軍投降。斯塔克憑此戰功聲名大噪,獲得大陸議會任命為大陸軍準將。

此後斯塔克留在紐約州羅德島州新澤西州一帶作戰,在戰爭結束後獲擢升為榮譽少將。他沒有參與政治,選擇回鄉務農。1822年,以94歲高齡去世,下圖是約翰-斯塔克將軍。

圖37. 新罕布舍英雄約翰-斯塔克將軍

新罕布舍州的地圖像一個直立的直角三角形。東麵垂直的長直角邊是本州與緬因州的邊界。南麵水平的短直角邊是本州與馬薩諸塞州的邊界。斜邊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康涅狄克河,是本州與弗蒙特州的邊界。

長直角邊上方的尖角被削去了一塊,是本州與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邊界。長短兩個直角邊的交界處,實際上不是一個整齊的直角,而是大西洋海岸線。下圖是新罕布舍州的地圖。

圖38. 新罕布舍州(New Hampshire)的地圖

該州的地理樣貌可以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個是東南麵的海岸低地,從隻有十幾英裏長的海岸線,向內陸延伸大約20英裏。第二個區域的麵積很大,地形也很複雜,有山有河有湖。既有土壤肥沃的丘陵,也有鬱鬱匆匆的森林。第三個是西北部的白山地區。

早在16世紀,荷蘭人和法國人都來過這裏。1623年,英國人在今波茨茅斯地區建立第一個殖民地,取名“新罕布舍”(New Hampshire)。名字來源於當時的領導者約翰-梅森(John Mason),他的家鄉是英國的“罕布舍郡”(Hampshire County)。

1776年1月5日,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比發表獨立宣言還早半年。1788年批準聯邦憲法,成為美國的第9個州。1808年,首府遷到現在的“康科德”(Concord)。雖然獨立戰爭發生在這裏的戰役不多,但本州不僅派兵出征,還出現了像約翰-斯塔克這樣的硬骨頭將軍。

2011年9月22日清晨,我來到康科德參觀州議會大廈(State Capitol)。當時天空晴朗,萬裏無雲,上麵的鍍金寶頂閃閃發光,門前的草地樹木滴珠翠綠,我的心情格外愉快舒暢,於是在州議會大廈前麵拍照留念。下圖是我在“新罕布舍州議會大廈”前的留影。

圖39. 我在“新罕布舍州議會大廈”前的留影

該州還有一件吸引公眾眼球的大事,就是傳統上每四年召開一次的“總統初選大會”(First Presidential Primary Election)。由於這個大會的重要性,兩黨的總統候選人都卯足勁,造聲勢,拉選票,這是美國的又一道風景線。

談到選舉總統,本州還真的出了一位,第14任美國總統(1853-1857)富蘭克林-皮爾斯(Franklin Pierce)。由於他本人在職的時候政績不顯,關於紀念他的宣傳介紹材料不多,所以我也就無緣造訪了。

“白山地區”(White Mountain),是本州著名的休閑度假區。著名地標“山中老人”就在白山地區。“山中老人”是花崗岩風化侵蝕的結果,從側麵看像一個老人頭,有額頭有鼻子有嘴唇有下巴。本州的車牌背景就是它,本州的紀念硬幣也是它。下圖是本州的紀念硬幣。

圖40. 新罕布舍州的“山中老人”紀念硬幣

可惜的是,由於多年風化的結果,老人頭山體於2003年5月崩塌,所以這個景觀不能再現。州政府亡羊補牢,在這裏建造了一個瞭望站,采用連續的七個觀察點再現老人頭的側影。下圖是一個遊客正在“山中老人瞭望站”裏“瞭望”老人頭。

圖41. 一個遊客正在“山中老人瞭望站” 裏瞭望老人頭

2011年9月25日,我曾經到此參觀,拍下了業已崩塌了的老人頭照片。下圖是“山中老人瞭望站”(Old Man Profiler Plaza)的指示牌,遠山上的頂端,就是臉朝左方的老人頭。

圖42. “山中老人”的山體

同樣在這個州立公園內,還有一處遊人如梭的地方,叫“水槽峽穀”(The Flume Gorge)。是一個近800英尺長的“山間裂口”(Chasm),一條小溪在這裏下跌,從而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瀑布,景色非常漂亮。我於同一天也到此處遊玩,拍下了許多好看的照片。

下圖是新罕布舍州的“水槽峽穀”,再下圖是我在“水槽峽穀”裏的留影。

圖43. 新罕布舍州的“水槽峽穀”

圖44. 我在“水槽峽穀”裏的留影

我在美加工作的時候,最常使用的商業應用軟件(Fluent),就是一個在該州小城黎巴嫩(Lebanon)的高科技公司(ANSYS)搞出來的。2011年9月26日,我曾專門來到這個公司的所在地去看看,算是到“麥加”(Macca)去“朝聖”(Pilgrimage)。

下圖是(ANSYS)公司總部的指示牌,再下圖是(ANSYS)公司總部的辦公樓。

圖45. (ANSYS)公司總部的指示牌

圖46.(ANSYS)公司總部的辦公樓

本州唯一納入國家公園局(National Park Services)的景點,是位於小城“科尼詩”(Cornish)的“聖高登斯國家曆史遺址”(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 Site)。下圖是我在“聖高登斯國家曆史遺址”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47. 我在“聖高登斯國家曆史遺址”指示牌前的留影

聖高登斯是美國著名的雕刻家,他的作品中有許多名人的肖像,例如林肯總統,謝爾曼將軍等等。其中反映美國內戰的“大型浮雕”原作,聳立在波士頓市內的“波士頓公共公園”(Boston Commons)門口的遮影壁上。下圖是反映美國內戰的“大型浮雕”館藏複製品。

圖48. 反映美國內戰的“大型浮雕”館藏複製品

另外,博物館還有一個高度近兩米,全部貼金的古希臘女神的立式浮雕,放置在展覽大廳外麵的主牆上。2011年9月26日,我曾經參觀這個景點,拍下了許多漂亮的照片。下圖是古希臘女神的立式浮雕。

圖49. 古希臘女神的立式浮雕

 

第10州:弗吉尼亞(Virginia,VA)

弗吉尼亞州的車牌上寫著“詹姆斯敦”(Jamestown),下麵又標上“美國400周年紀念”(America 400 Anniversary)。右下角注上“2007”,左下角畫上三條帆船。

圖50. 弗吉尼亞州的車牌

這塊車牌至少傳達三條信息:1)2007年前推 400,是1607年。2)三條帆船代表漂洋過海。3)詹姆斯敦是第一個殖民地。為了理解這些信息的含義,要從弗吉尼亞州的曆史說起。

1607年,英國人在北美東部的“詹姆斯敦”(Jamestown)建立了第一個海外殖民地。為了歌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58-1603),即英國曆史上著名的“處女女王”(Virgin Queen),取名為“弗吉尼亞”(Virginia),意思是“處女地”(Land of Virgin)。

殖民地的名字以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1601-1625)來命名。詹姆斯敦殖民地的建立,比“五月花號”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陸(1620),還要早13年。

弗吉尼亞,是美國開國十三州之一,綽號“老自治領”(Old Dominion)。弗吉尼亞是8位美國總統的誕生地,所以號稱“總統之母”(Mother of Presidents)。後來弗吉尼亞殖民區被分成幾個州,所以亦號稱“各州之母”(Mother of States)。

1754-1763年的法印戰爭時期,英國議會試圖在弗吉尼亞開征新稅,遭到殖民區人民的反對。以帕特裏克-亨利(Patrick Henry)和理查德-李(Richard Lee)為首的議員,據理抗爭“無代表,不納稅”(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反對英國議會開征新稅。

美國獨立戰爭開始時,喬治-華盛頓被推舉為殖民區部隊總司令。1781年10月19日,華盛頓率領的大陸軍,在弗吉尼亞擊敗康沃利斯率領的英國軍隊,美國獨立戰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1788年6月25日,弗吉尼亞批準了聯邦憲法,成為美國的第10個州。

弗吉尼亞州的東部是浩瀚的大西洋,南部是北卡羅萊納州田納西州,交界是直線西部和西北部是肯塔基州和西弗吉尼亞州相鄰,北部和東北部是馬裏蘭州和首都華盛頓特區。下麵是弗吉尼亞州的地圖。

圖51. 弗吉尼亞州(Virginia,VA)的地圖

2012年9月6日上午,我來到裏士滿(Richmond)參觀弗吉尼亞州議會大樓(Virginia State Capitol)。當時天空晴朗,萬裏無雲,於是在州議會大樓的前麵拍下了一張照片。下圖是我在“弗吉尼亞州議會大樓”前麵的留影。

圖52. 我在“弗吉尼亞州議會大樓”前麵的留影

與大多數州不一樣,這個建築物更像是一座普通的辦公大樓,而不像是議會大廈,因為它沒有標誌性的圓屋頂。我前幾次來的時候,都集中精力欣賞和拍攝廣場上的一群雕像而忽視了大樓本身。今天時間還早,我決定入內參觀。

進去一看,哇嗷,裏邊的內容豐富得很呐。除了每個州議會大廈都有的參眾兩院會議廳和州長辦公室之外,還有幾個很大的展覽廳。有一個廳展出了本州出生的八位總統的大理石頭像,個個形象逼真神采奕奕。

令我大感意外的是,還有一個廳展出了內戰時期南方聯盟的總統,副總統和幾位主要將領的頭像。尤其是李將軍的立像更加顯著。他全身戎裝手持戰刀,威風凜凜地站在展廳中央。美國人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大相徑庭,下圖是李將軍的站立像。

圖53. 李將軍的立像

2010年7月23日,我來到弗吉尼亞州最早的殖民地詹姆斯敦,參觀“詹姆斯敦殖民定居點” (Jamestown Settlement)。所謂的“定居點”,實際是個博物館,裏麵陳列著許多實物和照片,介紹早期人民的生活。下圖是我在“詹姆斯敦殖民定居點”招牌前麵的留影。

圖54. 我在“詹姆斯敦殖民定居點”招牌前麵的留影

1699年,弗吉尼亞殖民地的首府從詹姆斯敦遷到威廉斯堡。那裏有個叫“威廉斯堡殖民地”(Colonial Williamsburg)的區域。在一個長十多個街區,寬五六個街區內,再現了當年的場景。區內有政府大樓,總督府,法院,郵局,學校,印刷廠和監獄等等。

下圖是我在“威廉斯堡殖民地”指示牌前麵的留影。

圖55. 我在“威廉斯堡殖民地” 指示牌前麵的留影

當天我還遇上了一個化妝遊行,軍樂隊高奏當年的音樂,人們穿著當年的服裝載歌載舞,總督騎著高頭大馬與民同樂。下圖是軍樂隊高奏當年的音樂,再下圖是總督騎著高頭大馬與民同樂。

圖56. 軍樂隊高奏當年的音樂

圖57. 總督騎著高頭大馬與民同樂

詹姆斯敦和威廉斯堡,還有約克敦,在詹姆斯河(James River)下遊的兩岸,構成了一個“曆史遺跡金三角”,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2010年,由於時間不夠,我隻參觀了前兩個。2012年9月7日,我專門造訪第三個,“約克敦勝利中心”(Yorktown Victory Center)。

下圖是在詹姆斯河下遊的“約克敦勝利中心”。

圖58. 詹姆斯河下遊的“約克敦勝利中心”

在約克敦勝利中心,展出了有關獨立戰爭最後一役的情況細節。展廳的門前還聳立著勝利女神的雕像,是法國巴黎盧浮宮勝利女神的複製品。展廳的門外還有華盛頓將軍在凳子上的坐像,遊客們可以與他並肩而坐合影留念。

下圖是勝利女神的雕像,再下圖是華盛頓將軍在凳字上的坐像。

圖59. 勝利女神的雕像

圖60. 華盛頓將軍的坐像

另外,在約克敦的海邊,還聳立著一個高大的“勝利紀念碑”。

 圖61. 約克敦的“勝利紀念碑”

弗吉尼亞州是南北戰爭的主戰場,許多重大戰役都發生在這裏。本州發生過的主要戰役有: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牛市戰役,弗列德裏克斯堡戰役和羌斯勒斯維爾戰役。南軍將領湯瑪斯-傑克遜(Thomas Jackson),因頑強戰鬥而獲得“石牆將軍”(General Stonewall)的綽號。

下圖是我在“羌斯勒斯維爾戰場”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62. 我在“羌斯勒斯維爾戰場”指示牌前的留影

李將軍當初並不讚成南方的分裂主義,但是卻拒絕了林肯總統讓他出任北軍統帥的邀請。後期他成為南軍的主將,發生在弗吉尼亞的幾次戰役都是在他的指揮下取得了勝利。然而時勢比人強,統一是大勢所趨,搞分裂不得人心,軍事本領再大,也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1865年4月9日,南軍統帥李將軍在阿波馬托克斯向北軍統帥格蘭特將軍投降,從而結束了為期四年的南北戰爭。2012年9月8日,我曾經參觀“阿波馬托克斯國家曆史公園”(Appomattox National Historic Park),下圖是我在該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63. 我在“阿波馬托克斯國家曆史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1861年7月18日,北軍炮擊南軍占領的“麥克林莊園”,開始了內戰的第一場主要戰役。四年後的1865年4月9日,南軍統帥李將軍在“麥克林莊園”的客廳裏簽字,向北軍統帥格蘭特將軍投降。真可謂是美國的內戰“始於麥家後院,終於麥家客廳”。

下圖是位於“阿波馬托克斯”的“麥克林莊園”。

圖64.  位於“阿波馬托克斯”的“麥克林莊園”

前麵提到過,該州出生了八位總統,所以該州堪稱“總統之母”(Mother of Presidents)。第一任總統(1789-1797)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1775-1783年,任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大陸軍總司令。1789年,當選為首任美利堅合眾國總統

下圖是華盛頓總統的標準像。

圖65. 華盛頓總統的標準像

華盛頓亦是世界首位以“總統”稱謂的國家元首,擔任總統8年,直至1797年。他是至今為止唯一的一位獲得所有選舉人支持而當選的美國總統。

他的主要紀念地是弗吉尼亞州的“弗農山莊”(Mount Vernon)。2010年7月24日,我曾經到過那裏去參觀半天。下圖是在“弗農山莊”博物館裏華盛頓“全家福”的雕像,再下圖是我在“弗農山莊”後院裏的留影。

圖66. “弗農山莊”博物館裏華盛頓“全家福”的雕像

圖 67. 我在“弗農山莊”後院裏的留影

第三任總統(1801-1809)湯瑪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1743-1826),也是《美國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是美國開國元勳中最具影響力者之一。其任期內的重大事件,包括路易斯安那購地案(1803)和路易斯與克拉克的西部探勘(1804-1806)。

1792年,傑斐遜創立並領導民主共和黨(今日民主黨之前身)。當選美國總統之前,傑斐遜曾經是第二任弗吉尼亞州州長(1779-1781),第一任美國國務卿(1789-1793),及第二任美國副總統(1779-1801)。下圖是傑斐遜總統的標準像。

圖68. 傑斐遜總統的標準像

傑斐遜總統的主要紀念地是該州中部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的“蒙蒂塞洛莊園”(Monticello)。2012年9月5日上午,我曾經花了半天的時間到那裏去參觀。下圖是“蒙蒂塞洛莊園”的指示牌,再下圖是“蒙蒂塞洛莊園”的主建築。

圖 69. “蒙蒂塞洛莊園”的指示牌

圖 70. “蒙蒂塞洛莊園”的主建築

第四任總統(1809-1817)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1751-1836),美國開國元勳之一。因為起草和力薦《美國憲法》和《權利法案》,被譽為美國的“憲法之父”(Father of Constitution)。

他的主要紀念地是該州小城奧倫治的“蒙皮利埃莊園”(Montpelier)。蒙皮利埃莊園占地麵積很大,其中的博物館展出許多文物,入口處有他的石膏像。2012年9月5日下午,我曾經花了半天的時間專門造訪。

下圖是該莊園訪客中心的指示牌,再下圖是我在麥迪遜總統石膏像旁邊的留影。

圖 71. 奧倫治“蒙皮利埃莊園”的指示牌

圖 72. 我在麥迪遜總統石膏像旁邊的留影

第五任總統(1817-1825)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1758-1831),是最後一位擔任總統的開國元勳。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擔任過大陸會議代表,擔任過美國駐法大使,擔任過弗吉尼亞州州長。1817年,當選為美國總統

1823年12月2日,門羅總統在國情谘文中,提出美洲的事務美國具備掌控權。歐美各國不得再進行新的殖民活動,現存的殖民地應維持原狀。美國亦不會介入歐洲事務,新舊世界互不幹涉。這一主張被稱作“門羅主義”,長期主導美國的意識形態,其影響延續至今。

2012年9月4日,我曾經參觀過他的紀念地“詹姆斯-門羅博物館”(James Monroe Museum)。下圖是“詹姆斯-門羅博物館”的指示牌。

圖 73. “詹姆斯-門羅博物館”的指示牌

第九任總統(1841-1841)威廉-亨利-哈裏遜(William Henry Harrison,1773-1841),1841年當選為美國總統,但就職僅31天就因病去世。他是首位任內逝世的美國總統,也是任職時間最短的美國總統。

哈裏森生於弗吉尼亞殖民地的“查爾斯城”(Charles City),城名為紀念英王查理一世。哈裏森的父親是美國開國元勳本傑明-哈裏森五世(Benjamin Harrison V),獨立宣言簽署者之一。哈裏森的孫子本傑明-哈裏森後來當選為美國總統。

下圖是他出生並度過童年的大樓,2012年9月6日,我曾經隨團參觀過這座大樓。

圖 74. 威廉-亨利-哈裏遜出生並度過童年的大樓

第十任總統(1841-1845)約翰-泰勒(John Tyler,1790-1862)。1840年,他與總統候選人威廉-亨利-哈裏森搭檔贏得大選,1841年就任美國副總統。哈裏森入主白宮僅一個月就在同年4月病逝,約翰-泰勒繼任總統,直到1845年任期結束。

約翰-泰勒總統出生在弗吉尼亞州的“舍伍德森林種植園”(Sherwood Forest Plantation)。2012年9月6日,我曾經到過這裏,但是天色已晚,沒能入內參觀,隻在外麵照了相。下圖是約翰-泰勒的“舍伍德森林種植園”。

圖 75. 約翰-泰勒的“舍伍德森林種植園”

第十二任總統(1849-1850)紮卡裏-泰勒(Zachary Taylor,1784-1850)。他雖然出生在本州的奧蘭治,但是四十年的戎馬生涯,主要活動地區是美國西南部,主要功績是打贏了美墨戰爭。我在弗吉尼亞州沒有找到關於他的紀念地。

第二十八任總統(1913-1921)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1856-1924)。在1912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與時任總統威廉-塔夫脫競爭,分散了共和黨選票。威爾遜最終以四成普選票及四十個州的選舉人票,以民主黨人身份當選為總統。

此前,他曾先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新澤西州州長等職。迄今為止,他是唯一擁有哲學博士頭銜的總統。1916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又一次勝出。威爾遜第二個任期的中心議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競選時他的口號是“讓我們遠離戰爭”(Keep Us Out of War)。

但是美國的中立政策未能持久,最後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他參加巴黎和會擬定凡爾賽條約。後來由於他對創建“國聯”的貢獻,1920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威爾遜所秉持的國際主義,被後人稱為“威爾遜主義”。

下圖是威爾遜總統的標準像。

圖76. 威爾遜總統的標準像

威爾遜的主要紀念地是位於弗吉尼亞州“斯坦頓”(Staunton)的“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圖書館”(Woodrow Wilson Presidential Library)。2012年9月7日,我參觀了這個景點。下圖是我在“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圖書館”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 77. 我在“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圖書館”指示牌前的留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kinglaile:
謝謝點讚。
dakinglaile 回複 悄悄話 讚,行萬裏路,漲人生經驗!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零不是數:
受教了。也可以理解為“不給席位就不交稅”。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對於宗主國英國的高壓重稅剝削,殖民地的人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終於在1773年爆發了”。
不是因為重稅,是因為交了稅不給議會的席位。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雪中梅:
謝謝鼓勵,共同學習。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跟著學習了,寫的好。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