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暢遊祖國好河山》第六篇:海歸期間 - 途徑上海

(2022-09-06 00:05:04) 下一個

老安遊記《暢遊祖國好河山》第六篇:海歸期間 - 途徑上海

上一篇講到我在出國後,回國開會訪親友的旅遊經曆。從現在開始,講我在“海歸回國”後的旅遊行程。本篇講我在“海歸期間”,途徑上海時的旅遊活動。

自從2008年全球石油危機以來,美國的經濟遭到重創,汽車工業首當其衝。其實,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多年來早已經受限於“玻璃天花板”。在職業上,博士畢業能找到碩士畢業的工作,已屬萬幸。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員,如果不轉向管理層,級別和工資都無法提升。

一旦公司不景氣,又會受到“瘦身裁員”的威脅。一旦失業,老婆孩子,車子房子,甚至日常家庭開銷,都難以為繼。反觀中國的經濟發展,各行各業都在衝向新高。因此,許多人逐漸產生了回國就業或者回國創業的想法。

恰在此時,中國的汽車行業不時派員到底特律招聘人才。在這種形勢下,我也產生了回國“海歸”的念頭。2009年初,我得到中國重慶長安汽車的聘請,“海歸回國”。雖然我回國工作不到半年,卻有機會“暢遊祖國好河山”。

2009年2月21日,我到重慶長安汽車公司去工作,途經上海時,遊覽了上海浦東開發新區。首先參觀東方明珠電視塔。東方明珠電視塔,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1991年動工,1994年落成,總高468米。當時是中國大陸的最高建築。下圖是我在東方明珠電視塔前的留影。

圖1. 我在東方明珠電視塔前的留影

我還買票登上了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高低兩個觀景台,從上麵可以俯瞰上海市區和黃浦江。下圖是我在東方明珠電視塔入口門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從高層觀景台上俯視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第三圖是我從低層觀景台的俯視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圖2. 我在東方明珠電視塔入口門前的留影

圖3. 我從東方明珠的高層觀景台上俯視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圖4. 我從東方明珠的低層觀景台上俯視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位於黃浦江畔,在東方明珠電視塔的西南方,與上海外灘隔江相望。占地總麵積4.5萬平方米建築物總麵積11萬平方米。設有28個會議場館,展覽廳,餐廳,地下停車場等,內部還有五星級東方濱江大酒店。下麵的兩圖是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圖5.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圖6.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我從東方明珠電視塔走到上海黃浦江遊船碼頭,乘坐遊船觀賞黃浦江的兩岸風光。下圖是黃浦江遊船碼頭,再下圖是從黃浦江遊船上觀望上海海關大廈。

圖7. 上海黃浦江的遊船碼頭

圖8. 從黃浦江遊船上觀望上海海關大廈

上海金茂大廈,位於浦東新區黃浦江畔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樓高420米,全樓在地上共88層,再加上尖塔的樓層共有93層,地下則有3層。是上海第3高的摩天大樓。金茂大廈1994年開工,1998年建成。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該大廈樓高492米,地上101層,地下3層,曾是中國大陸第一高樓,2014年被上海中心大廈超越。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由日本的一個公司主導興建。

上海中心大廈(Shanghai Tower),是一座超高層摩天大樓,主體建築為128層,地下停車場5層,總高632米。超過附近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中國第一高樓世界第三高樓。下麵的左圖(右)是金茂大廈,左圖(左)是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右圖是上海中心大廈。

圖9. 上海浦東新區的三座高層建築

上海金茂大廈是上海的地標,是集現代化辦公樓,五星級酒店,會展中心,娛樂,商場等設施於一體的建築物,是中國型風格與西方建築技術結合的多功能型摩天大樓。設計師是美國芝加哥的阿德裏安-史密斯(Adrian Smith)。

上海金茂大廈的門票是88元,在第88層樓上,有個觀景台,可以觀望4麵8方,這一切都是圖個吉利數字“8”,總共有五個:“88888”。我剛從東方明珠下來,看到金茂大廈比東方明珠還要高,毫不猶豫買票上去參觀。

下麵的兩圖是我在金茂大廈88層樓上的留影。

圖10. 我在金茂大廈88層樓上的留影

圖11. 我在金茂大廈88層樓上的留影

下圖(左)是我在金茂大廈觀景台上的留影,方向是逆光,外邊還有霧,臉麵看不太清楚。下圖(右)是從金茂大廈觀景台上拍攝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大樓清晰度還可以,密密麻麻的小玻璃窗都清晰可見。

圖12. 我在金茂大廈觀景台上的留影(左)和從金茂大廈拍攝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右)

由於我對重慶氣候的不適,對國內工作環境的不適,再加上個人和家庭的原因,幾個月後,我辭去了重慶的工作回到美國。路過上海停留一天,再次在上海觀光。2009年7月14日,我來到上海的人民廣場,下麵的三張圖是上海人民廣場旁邊的大樓。

圖13. 上海人民廣場旁邊的大樓

圖14. 上海人民廣場旁邊的大樓

圖15. 上海人民廣場旁邊的大樓

上海大劇院是上海市頂級劇院,位於上海黃浦區人民廣場北部的人民大道300號,由法國夏邦傑建築設計公司設計,1998年正式開幕。上海大劇院內設大中小三個劇場,舞台總麵積1700平方米。管理水平和演出水準均居世界前列,下圖是上海大劇院。

圖16. 人民廣場旁邊的上海大劇院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位於上海市的大型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件,尤以青銅器陶器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1950年籌建,1952年開放,1993年,在人民廣場旁建新館。1996年,新館正式開館,下圖是上海博物館。

圖17. 人民廣場旁邊的上海博物館

1993年,上海博物館新館舍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開工。1996年,上海博物館新館舍開館。上海博物館的建築造型源自中國傳統天圓地方的世界觀。一位大英博物館的董事曾經稱其為“本世紀最後的絕唱”。

上海博物館設有十三個專館,三個展覽廳。三個展覽廳不定期引進和展出海內外博物館和文物收藏機構的珍貴文物和各類藝術品。上海博物館除常設展覽以外,還經常舉辦臨時特展。下圖是上海博物館的前門,再下圖是上海博物館的後門。

圖18. 上海博物館的前門

圖19. 上海博物館的後門

上海人民公園建於1952年,人民公園中尤其出名的是英語角與相親角。英語角有非常悠久的曆史,上海的英語學習者與愛好者中,幾乎是人人皆知。人民公園英語角的參與人群非常廣泛:老年人,青年人,初學者以及少年兒童。下麵的兩張圖是上海人民公園。

圖20. 上海人民公園

圖21. 上海人民公園

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是在21世紀建立起來的。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年輕人減少與人交往,成為大齡的未婚青年。父母開始替孩子尋找合適的對象。首先是鍛煉身體的老年人互相交流,後發展為全市老年人集中交流,該現象引起新聞媒體的關注。

上海人民公園裏有一塊“南極石”,是從中國南極探險站采取的樣品。2010年11月24日,放置在人民公園裏,以供人們觀賞。下麵的左圖上海人民公園裏的南極石,下麵的右圖上海人民公園附近的上海國際飯店。

圖22. 上海人民公園裏的南極石(左)和附近的上海國際飯店(右)

上海美術館,是上海的一所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機構,是國內最早設立教育部門的美術館。創建於1956年,其前身是上海美術展覽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的上海分會所建。1986年,改名上海美術館。目前,上海美術館擁有藏品萬餘件,都是具國際及國家級的藝術品

2012年,上海美術館搬遷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並更名中華藝術宮。“上海雙年展”自從1996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八屆,第九屆以後將改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上海雙年展”現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國際上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

2009年7月14日,我買票進入上海美術館去參觀。美術館裏確實有很多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但是不允許拍照。當時正好趕上海外華人畫家謝景蘭的畫展,另外還有趙元任的攝影展覽,下圖是上海美術館的大門。

圖23. 上海美術館的大門

下圖是我幾次在上海停留期間住宿的“天平賓館”。

圖24. 上海的天平賓館

上海外灘觀光隧道(The Bund Shanghai Sightseeing Tunnel),原稱為黃浦江行人隧道,位於浦東新區東方明珠黃浦區南京東路外灘之間,全長646.70米,寬7.76米。1998年動工,2000年開通,2001年1月1日正式運營。該隧道是中國第一條江底行人隧道。

上海外灘觀光隧道構成了海洋世界風景區,光影的搭配可以讓人進入夢幻之境。我買票進入上海外灘黃浦江底的觀光隧道。下圖是觀光隧道的光影夢幻之境,再下麵的兩圖是觀光隧道裏的遊魚。

圖25. 上海外灘黃浦江底觀光隧道的光影幻夢之境

圖26. 上海外灘黃浦江底觀光隧道裏的遊魚

圖27. 上海外灘黃浦江底觀光隧道裏的遊魚

2011年12月19-21日,我從美國去廣州參加第14屆中國留學生廣州科技交流會(留交會)。去廣州之前途經上海。第三次在上海遊覽。這次在上海,主要是參觀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2011年12月15-16日兩天,我參觀了龍華烈士陵園,下圖是市華烈士陵園的大門。

圖28.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的大門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位於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西路180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16年,此地是鬆滬護軍使陸軍監獄的拘留所。1928年,國民黨警備司令部將拘留所改為龍華看守所國民黨警備司令部龍華看守所拘捕處決許多中國共產黨員和親共人士。

1927年,在此處被殺害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有孫炳文陳延年趙世炎等人。1928年,還有陳喬年羅亦農等人。1929年,還有彭湃等人。1930年,還有顧錫麟等人。1931年,還有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實胡也頻柔石殷夫馮鏗等人。

下圖是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中的大理石雕塑。

圖29.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中的大理石雕塑

1965年,上海市在此處建上海烈士陵園,但不久建園工程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斷。1978年,上海烈士陵園建成開放。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改名為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1995年,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建成並對外開放。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裏有許多中華烈士的詩篇或題詞,數量太多不能全錄,下麵是部分書法刻石。按照烈士的生卒年代為序,有秋瑾,宋教仁,鄒容,孫炳文,李大釗,向警予,劉伯堅,黃公略,周文雍,鄒韜奮,李公樸,謝晉元,彭加木等人的詩篇刻石。

圖30. 秋瑾烈士(1875-1907)的詩篇刻石

圖31. 宋教仁烈士(1882-1913)的詩篇刻石

圖32. 鄒容烈士(1885-1905)的詩篇刻石

圖33. 孫炳文烈士(1885-1927)的詩篇刻石

圖34. 李大釗烈士(1889-1927)的詩篇刻石

圖35. 向警予烈士(1895-1928)的詩篇刻石

圖36. 劉伯堅烈士(1895-1935)的詩篇刻石

圖37. 黃公略烈士(1898-1931)的詩篇刻石

圖38. 周文雍烈士(1905-1928)的詩篇刻石

下麵的兩圖是幾位烈士題詩題詞的刻石。   

圖39. 鄒韜奮(1895-1944,左)與李公樸(1902-1946,右)的詩篇刻石

圖40. 謝晉元(1905-1941,左)與彭加木(1925-1980,右)的詩篇刻石

在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有一塊長長的棕色巨石,上麵鐫刻著各種書法的“龍”字。猜想是在暗示“龍的傳人”,為“龍的子孫”而犧牲,在“龍華”被後人悼念。下圖是大“龍”,再下圖是諸小“龍”。

圖41.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裏的“龍”字書法和鐫刻

圖42.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裏的“龍”字書法和鐫刻

下圖是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外邊的龍華寶塔。

圖43. 上海龍華烈士陵園旁邊的龍華寶塔

2011年12月26-27日,我結束廣州“留交會”之後,途經上海回美國,第四次在上海遊覽。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交大或上海交大,是位於上海市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農等學科門類的教育部直屬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華東的五名校之一。

上海交通大學是近代中國曆史最為悠久的大學之一。其前身是清末洋務派政治家,實業家和福利事業家盛宣懷於1896年創建的南洋公學。後曾易名南洋大學,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最後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下圖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大樓,再下圖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大門。

圖44. 上海交通大學的大樓

圖45. 上海交通大學的大門

然後我去參觀上海的宋慶齡(1893-1981)故居,宋慶齡故居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1843號,是宋慶齡1948年以後在上海的住所。該住所最早是由一名希臘船主所修建,抗日戰爭結束後,被南京國民政府收歸國有,並於1948年撥給宋慶齡居住。

上海宋慶齡故居是一幢白色的西式建築,整幢建築由德國設計師設計,磚木混凝土結構,船形假三層,建築麵積700平方米,占地麵積4333平方米。底層是過廳,客廳,餐廳以及書房,其中客廳北牆正中掛有孫中山遺像,南牆上掛有毛澤東來看望她時的留影。

另外牆上掛有宋慶齡和毛澤東,周恩來,陳毅張聞天1956年在中南海的合影。2001年,上海宋慶齡故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圖是宋慶齡故居的大門,再下圖是宋慶齡故居裏的宋慶齡坐式雕像。

圖46. 上海宋慶齡故居的大門

圖47. 上海宋慶齡故居裏的宋慶齡坐式雕像

第二天,我去參觀蔡元培故居。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是中國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國近代民族學研究的先驅。他25歲成進士,被點翰林院庶吉士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自由”之風。

1920-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學術體製改革。1928-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複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製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他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製度,奠定了中央研究院之基礎。

他提倡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他倡導自由思想民權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之風氣。下圖是上海的蔡元培故居陳列館大門,再下圖是蔡元培先生的浮雕像,被譽為“學界泰鬥,人世楷模”。

圖48. 上海蔡元培故居陳列館的大門

圖49. 上海蔡元培故居陳列館裏的蔡元培浮雕像

上海戲劇學院(Shanghai Theatre Academy),簡稱上戲。上海戲劇學院始創於1945年,是中國培養戲劇藝術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該院校與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並列為中國大陸培養戲劇影視人才(俗稱科班)的三大名校。

其前身是教育家顧毓琇與戲劇家李健吾等人創立的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著名戲劇家熊佛西先生為首任院長,是上海戲劇學院任期最長的院長。校園內樹立著他的半身銅像。下圖是上海戲劇學院的大門,再下圖是熊佛西的雕像,第三圖是莎士比亞的雕像。

圖50. 上海戲劇學院的大門

圖51. 上海戲劇學院裏的熊佛西雕像

圖52. 上海戲劇學院裏的莎士比亞雕像

上海音樂學院,前身是由蔡元培蕭友梅於1927年在上海創建的國立音樂院。1929年改名國立音樂專科學校。1941年改名為國立上海音樂院。1945年改名為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1950年改名為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1956年改為現名上海音樂學院。

文革中大批優秀音樂高級知識分子受到批判,學院基本處於癱瘓狀態,是上海地區“傷亡”最為慘重的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以後校務逐步恢複正常。1980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批高級知識分子紛紛出國,同時一部分老教師退休,出現了人才斷檔的危機。

1997年70周年校慶之際提出建設國際一流音樂學院的目標,恢複並且提高整體教師隊伍,引進一批優秀音樂家和理論家。2005年上海市投入巨資對上海音樂學院進行改建,2007年主體結構改建完工,迎接80周年校慶。下圖是上海音樂學院校牌,再下圖是賀綠汀雕像。

 

圖53. 上海音樂學院的校名招牌

圖54. 上海音樂學院內的賀綠汀雕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xi1323:
很高興遇到同行,將來在適當時機,我會寫我的求學經曆。
moxi1323 回複 悄悄話 跟讀遊記獲益良多,我也是唸流體力學(土木) ,請寫寫你來美求學工作的閲歷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花似鹿蔥:
我去過上海的地方有限,每次力求不同。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安主再回上海,麵貌又不一樣了!你去過的地方我這常回上海的還沒去過,如龍華,宋慶齡故居、蔡元培故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