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暢遊祖國好河山》第十九篇:海歸期間 –張家界看山(下)

(2022-09-19 00:13:11) 下一個

老安遊記《暢遊祖國好河山》第十九篇:海歸期間 –張家界看山(下)

前一篇講我在湖南張家界看山的旅遊經曆,本篇繼續講我在張家界看山的旅遊行程。

2009年6月28日,我暫時離開了旅遊團,單獨去遊覽寶峰湖和天門山。“吳導”把我送到寶峰湖風景區的大門,約好下午會麵的時間地點,然後她就走了。我自己買票(76元)進入“寶峰湖”。下圖是“寶峰湖”風景區的大門,再下圖是“寶峰湖”風景區的標識牌。

圖1. “寶峰湖”風景區的大門

圖2. “寶峰湖”風景區的標識牌

寶峰湖風景區,位於張家界市武陵源東部,距張家界市區34公裏。1984年,寶峰湖風景區對外開放。1992年,寶峰湖作為武陵源風景區的組成部分,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寶峰湖風景區屬於自然山水與人文民俗相結合的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寶峰湖是張家界景區惟一以水為主的景點。高峽平湖,四麵青山,一泓碧水,風光旖旎。寶峰湖水深72米,以其秀麗的湖光水色,幽野的洞天情趣,成為武陵源水景風光代表之作。遊覽寶峰湖,你就會欣賞到詩情畫意:

雲梯萬丈上天台,高峽平湖一鑒開。

王母瑤池靠金扶,浣沙仙女下凡來。

群峰擁抱的寶峰湖,,猶如一麵寶鏡,蕩槳遊水,格外愜意。如坐在船上,環顧四周,千山聳翠。俯視水中,倒影慢移。碧水群峰綠,人麵桃花紅。下圖是寶峰湖風景區的平麵示意圖,再下圖是我在寶峰湖畔的留影。

圖3. “寶峰湖”風景區的平麵示意圖

圖4. 我在“寶峰湖”畔的留影

首先,我來到寶峰湖的寶峰飛瀑。寶峰飛瀑是天然與人工的完美結合。原來就有一簾瀑布,隻不過水量小而已,後經人工鑿寬,就變得訇然作響,跌宕跳躍,氣勢恢宏了。瀑布下麵的鐵索橋以及周圍的綠樹翠竹,就是當年拍攝《西遊記》的背景之一。

1998年冬,《西遊記》後十五集攝製組,來到張家界拍攝《智取通天河》和《真假美猴王》等劇情外景。寶峰湖的寶峰飛瀑就成了花果山和水簾洞的外景地。下圖是寶峰湖風景區的“寶峰飛瀑”,再下圖是我在“寶峰飛瀑”前麵的留影。

圖5. 寶峰湖風景區的“寶峰飛瀑”

圖6. 我在“寶峰飛瀑”前麵的留影

當我來到寶峰湖的“寶峰飛瀑”時,正好趕上土家族姑娘在那裏表演歌舞。下圖是她們在“寶峰飛瀑”前麵的舞台上進入場地,再下圖是他們在舞台上載歌載舞,第三圖是他們演出後在向觀眾謝幕。

圖7. 土家族姑娘在“寶峰飛瀑”前麵進入舞台

圖8. 土家族姑娘在“寶峰飛瀑”的舞台上載歌載舞

圖9. 土家族姑娘在“寶峰飛瀑”的舞台上向觀眾謝幕

雖然寶峰湖是張家界景區以水為主的景點,但也不乏砂岩奇峰。環境有山有水,風景更加秀麗。下圖是寶峰湖邊的“砂岩奇峰”,再下圖是寶峰湖邊的“寶峰禪寺”。

圖10. 寶峰湖邊的“砂岩奇峰”

圖11. 寶峰湖邊的“寶峰禪寺”

寶峰禪寺,始建於南宋晚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在如此險峻陡峭的石壁夾縫中,如何修建起來相當不易。據當地史書記載,寶峰禪寺創始人是鐵禪禪師,他40年足不出戶,潛心修道,道風峻烈,捧喝叱現,無處不見,故稱“鐵禪禪師”,其出處無人知曉。

他創建和主持寶峰禪寺四十餘年,普度眾生無數,常住僧眾有八十餘人,使寶峰禪寺成為湘西武陵山脈的重要名刹之一,隨後飄然而去,眾人皆莫知其行蹤。

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皇帝書法家,宋真宗趙恒,曾對寶峰禪寺禦筆嘉表,乾隆皇帝於1755年(乾隆20年)下江南時,又禦筆親封“寶鳳仙山”四字,撥官銀對寶峰禪寺進行大規模修繕。頓時名聲大振,鐵瓦磚牆,雕梁畫棟,香火旺盛,達到頂峰,號稱“勝武當”。

寶峰湖景區還有遊船服務,在湖中漫遊時,可以見到湖心島上的一些佳景。當你泛舟湖上,湖水纖塵不染,婀娜多姿,悠然自得,從而使你感覺自己超然於世,進入忘我的神奇境界。兩岸陡峻秀麗的景色,又使你無比留戀人生,深深感歎造物主的神奇。

下圖是遊船服務的碼頭。

圖12. 寶峰湖遊船服務的碼頭

下麵的幾張圖是我在遊船上拍攝的寶峰湖照片。

圖13. 遊船行駛在寧靜的寶峰湖上

圖14. 遊船駛過寶峰湖邊的岩洞

圖15. 遊船駛過寶峰湖邊的岩洞

圖16. 遊船駛過寶峰湖邊的岩洞

忽見湖邊出現一根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石峰,那塊扁平的部分多像一位美女臉部左側像,緊緊抿著的櫻桃小嘴,高高挺起的鼻梁,微微閉著的眼睛。似乎正在對著湖水這麵偌大的寶鏡在梳妝打扮。頭上的那部分,便是她高高盤起的發髻,此景被稱為“仙女照鏡”。

圖17. 寶峰湖邊的石峰“仙女照鏡”

身邊猛然響起阿哥阿妹動情的對唱,又會把你帶回湖上,讓你感受到這人世間純樸的真愛。這就是為什麽眾多的年青人,也有不少中老年人,到了張家界,非到寶峰湖來不可的真諦,也許就在這裏。下圖是土家族阿妹在遠處的小船上唱情歌。

圖18. 寶峰湖上的土家族阿妹在唱情歌

當我們的遊船靠近時,阿妹唱得更加動情,連船上掛著的紅辣椒,都顯得熱熱鬧鬧。

圖19. 寶峰湖上的土家族阿妹在唱情歌

在我們乘坐的這艘遊船上,導遊是個年輕漂亮的土家族姑娘,她對人熱情誠懇,服務細致周到,對於遊客提出的各種問題,很有耐心有問必答。下圖是她在回答遊客的問題,再下圖是她麵對寶峰湖上的風景在做解說。

圖20. 遊船上的導遊小姐在回答遊客的問題

圖21. 遊船上的導遊小姐在作寶峰湖上風景的解說

中午12點,“吳導”來接我到“唐師傅餐館”吃午餐,並且給我一張天門山景區的導遊圖。飯後送我去天門山索道的起點,約好下午見麵的時間和地點,然後就走了。下圖是天門山景區的“上下山交通示意圖”。

圖22. 天門山景區的“上下山交通示意圖”

天門山,海拔1518米,在張家界市區的邊沿,距離市區8公裏。天門山是張家界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之一。在漫長的地質曆史中,天門山被兩條斷層峽穀切割成一座孤山,從而造就出天門山孤峰高聳,臨空獨尊的雄偉氣勢。

天門山也是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大庸有座天門山,離天隻有三尺三”。華夏曆史名人赤鬆子,鬼穀子,屈原,張良,馬援,李自成等,均在此留有遺址。天門山也是一座聞名中外的宗教名山,山上的“天門山寺”,“鍾聲悠遠,香火鼎盛,名聲遐邇”。

天門山索道,是世界上最長的單線循環式高山客運索道,長度7454米,高度差1277米,單程運行時間30分鍾。遊客遊覽天門山時,上山必須坐觀光索道。遊客乘坐索道可以遙看天門山上的“天門洞”,還有張家界特有的砂岩群峰。

天門山索道共有下,中,上三個站房。下站是起始站,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內的“官黎坪”,上站是天門山的山頂,那裏有“天門山寺”。中站與下站之間的斜度達37度,為世上罕見。中站是個換乘中心,遊客可以在這裏換乘景區內的環保車,前往“天門洞”參觀。

我買票登上天門山纜車上山。天門山索道的票價和天門山的景點門票,捆綁的在一起,往返票價258元。天門山上的盤旋山道太難開,當局不鼓勵私家車開上山。

下圖是位於永定城區的天門山索道起點站,再下圖顯示出天門山索道正在騰空飛躍永定城區,第三圖是我在纜車上拍攝的天門山步行棧道,請細看該圖中的左下角。

圖23. 天門山索道的起點站

圖24. 天門山索道騰空飛躍城區

圖25. 我在纜車上拍攝的天門山步行棧道

天門山上的盤山公路,號稱“通天大道”,在全長不到11公裏的範圍內,海拔卻從200米急劇提升到1200多米。公路多達九十九道彎,堪稱“天下第一公路奇觀”。下圖是天門山上的“通天大道”。

圖26. 天門山上的“通天大道”

下圖是我在纜車上拍攝的“天門洞”(左)和彎彎曲曲的“通天大道”(右)。

圖27. 我在纜車上拍攝的“天門洞”(左)和彎彎曲曲的“盤旋道”(右)

舉頭望“天洞”,低頭看“盤旋”,情不自禁,吟詩一首:

一山飛峙大庸邊[1],躍上蔥蘢四百旋[2]。

冷眼向下看世界[3],熱汗如雨灑滿天[4]。

[1]張家界古稱大庸,

[2]盤山公路,左盤右旋,誇張四百,

[3]冷眼 - 看,對仗下句,

[4]熱汗 - 灑,回應上句。

我們從起點的下站開始,乘坐的是“箱式纜車”。下圖是我坐在纜車上拍攝的一輛紅色纜車(左)和另外的兩輛藍色纜車(右)。幾輛纜車和我坐的一樣,都是“箱式纜車”。

圖28. 我在纜車上拍攝的一輛紅色纜車(左)和另外兩輛藍色纜車(右)

我在天門山索道的中站,下來換車。我在中站看到“李娜別墅”,不知道她是否住在裏邊,但還是把它拍照下來。下圖是天門山上的“李娜別墅”。

圖29. 天門山上的“李娜別墅”

中國著名歌手李娜,曾經以嘹亮的《青藏高原》聲震樂壇,1997年5月,李娜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分,應朋友之邀到天門山玩耍。她見到這裏山奇水清,情麵憨厚。吼叫的山風中,環繞的雲海裏,她初識天門山人的質樸與仁慈,更見識了天門山的廣博與奧秘。

這之後的舉措,更如巨石落水麵,掀起千層浪。在天門山小住幾天後,李娜以理智和勇氣做作出了兩個決定:一是正式提出將戶口從鄭州遷移到張家界永定區,二是在天門山選址造屋,她要在這裏長久地住下來,毅然決定隱姓埋名,退隱天門,皈依我佛。

隨後她不僅自己設計,而且消耗巨資建造了一座板屋。當時為這座板屋命名為“李娜小屋”。李娜退隱後,“李娜小屋”也經過重新建築,命名為“李娜別墅”。我在索道中站,換乘了“坐式纜車”去上站,下圖是運行中的“坐式纜車”。

圖30. 運行中的“坐式纜車”

下圖是我乘坐“坐式纜車”去山頂上的上站。

圖31. 我乘坐“坐式纜車”去山頂上的上站

天門山頂上最重要的建築是“天門山寺”。 天門山寺始建於明朝,是湘西地區的佛教中心,該寺坐北朝南,廟門上書“天門仙山”,兩邊楹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

全寺三進兩殿,殿後觀音堂氣勢浩大,寺外古木參天,古雅清幽。天門山寺有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閣等。天門山寺廟坐落山頂,視野開闊,極目東南,眾山皆小,一山獨尊。下圖是“天門山寺”的殿門,再下圖是匾額為“覺海慈航”的大雄寶殿。

圖32. 天門山上“天門山寺”的殿門

圖33. 匾額為“覺海慈航”的大雄寶殿

2009年6月8日下午,修葺一新的張家界天門山寺,莊重嘹亮的號聲響徹山間,法樂回蕩四方,中國佛教界首次組團,前往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故鄉,尼泊爾藍毗尼迎請舍利,正式安放此間。下圖是天門山寺 “佛像開光法會”的大幅橫標。

圖34. 天門山寺“佛像開光法會”的大幅橫標

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涅盤,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撿到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和八萬四千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徒們視為聖物,爭相供奉。下麵的兩圖是天門山寺外裝飾一新的人行通道。

圖35. 天門山寺外裝飾一新的人行道

圖36. 天門山寺外裝飾一新的人行道

佛舍利是佛教祖師釋迦牟尼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安放在此間的釋迦牟尼佛舍利如黃豆大小,呈現出象牙白的光澤。一同安放在天門山寺的還有釋迦牟尼兩大弟子目犍連和舍利佛的兩枚舍利。

天門山寺的觀音閣造型尤為奇巧,采用三重簷十字脊,每層簷有十二個翼角,一層簷和二層簷采用五踩鬥拱,三層簷用單翹重昂七踩鬥拱,二層外有白玉石欄杆。樓層設置構造之複雜,堪與國內古典名樓相娉美。觀音閣內供奉觀音菩薩身高9米的直立站像。

下圖是天門山寺裏的“觀音殿”。

圖37. 天門山寺的觀音殿

下圖是天門山寺裏的“鍾樓”(左)和“鼓樓”(右)。

圖38. 天門山寺裏的鍾樓(左)和鼓樓(右)

我到達天門山寺時,剛好是佛像開光法會後的第20天,所以佛像開光法會的大幅橫標和彩色裝飾尚未撤去。下圖是我在天門山寺外麵的留影。

圖39. 我在天門山寺外麵的留影

天門山寺地區,氣候濕潤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適合遊覽。當天下午2點,我從上站坐纜車下山。下圖是我乘“坐式纜車”從山頂下來。再下圖是我在“坐式纜車”上,由專業攝影師為我拍攝的照片(20元)。

圖40. 我乘“坐式纜車”從天門山頂下來

圖41. 我在“坐式纜車”上,由專業攝影師拍攝的照片

天門山古稱嵩梁山,公元263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東吳皇帝孫休,認為是吉祥的征兆,於是將嵩梁山改名為“天門山”,而天門山上的“如門之洞”,也就自然而然地稱為“天門洞”。

清朝詩人俞已謨題詩曰:“莫畏山高空仰止,此中真有上天梯”。下圖是俞已謨的題詩和中石題寫的“上天梯”三個大字。

圖42. 俞幾謨的題詩和中石題寫的“上天梯”三個大字

元朝末年,張兌辭官回鄉遇見楊輈,楊輈繪製了天門山圖。張兌為他賦詩配畫:“天門洞開雲氣通,江東峨嵋皆下風”。如今在這裏豎立了一塊石碑,有人撰寫了一篇長長的碑文,碑文的標題就是張兌的詩。下圖(左)是我在石碑旁邊的留影,下圖(右)是“天門洞”。

圖43. 我在“天門洞開”石碑旁邊的留影(左)和天門洞(右)

在天門洞前麵,有一個999級的台階,直達天門洞,遊客可以自由上下。下圖是我開爬前,從下麵往上看“天門洞”。

圖44. 我從下麵往上看“天門洞”

我雖然很累,但毅然往上爬,累了就歇一會兒,還不時回頭看看。下圖是我在台階上回頭看時拍下的照片。我以六十五歲之高齡,老當益壯,終於爬到了洞口。

圖45. 我在台階上回頭時拍下的照片

在天門洞前,有一個專業攝影棚,專門為遊客照相。下圖是我與兩個土家族女孩的合影(兩張共40元)。一樣服裝,兩種姿勢,顯然訓練有素。我雖然很爬山很累,但是非常開心。2009年6月28日,我曾經足登“上天梯”,爬到“天門洞”,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圖46. 我在天門洞前與兩個土家族女孩的合影

下圖是我爬完“上天梯”後,看到“天門洞”背麵的景觀,顯然一片荒涼。

圖47. 爬完“上天梯”後,看“天門洞”背麵的景觀

天門洞也看了,紀念照也拍了,就該下山了。下山就容易多了,既不用前瞻,也不用後顧,可以數台階了,不多不少,正好999級台階。以後原路返回,乘纜車回到起始點,張家界市永定區內的“官黎坪”。

“天門山”淩空絕頂,舉世聞名,“天門洞”南北對穿,世間罕見。1999年,世界特技飛行表演,就在這裏舉行。數名世界特技飛行大師,首次駕機穿越“天門洞”,創造了人間的又一個奇跡,也使得“天門山”名揚天下。

下圖是1999年穿越天門洞時的特技飛行表演。

圖48. 1999年穿越天門洞時的特技飛行表演

2009年6月28日,下午6點,我如約到達寶峰湖外的“花之林”茶樓喝茶吃點心,等待與“吳導”會麵。她按時前來,略事寒暄後,就叫出租車,陪我去機場,最後告別說“再見”。“吳導”是我在張家界的難忘之人。

當晚11點,我從張家界荷花機場起飛,半夜12點,到達重慶江北機場。打出租車到家,已經是午夜1點了。從而結束了我四天三夜的“張家界看山”之旅。總共消費為2580元,“自費項目”甚至超過“團遊項目”費用,這可能是旅行社的商業經銷策略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