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暢遊祖國好河山》第十二篇:海歸期間 – 四川樂山大佛

(2022-09-12 00:24:56) 下一個

老安遊記《暢遊祖國好河山》第十二篇:海歸期間 – 四川樂山大佛

前一篇講述我在四川成都的旅遊經曆,本篇講我在四川樂山大佛的旅遊過程。

2009年5月26日,早上8點,我從成都出發,乘坐長途大巴去遊覽樂山大佛。上午11點,到達樂山市。樂山市位於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岷江從北向南縱貫而入,與大渡河青衣江匯合。著名的樂山大佛坐東向西,在岷江東岸的淩雲寺南側。

我在樂山市首先到達東方佛都。東方佛都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在樂山大佛的後山,與樂山大佛景區一門相通,同為世界“雙遺產”的保護範圍。東方佛都距樂山大佛僅一裏之遙,是樂山大佛旅遊景點佛文化的延伸,東方佛都景區包括淩雲九峰中的四峰。

東方佛都和樂山大佛所在的淩雲九峰,唐代時“峰各有寺”。後被抗元戰火所毀,僅存形單影隻的樂山大佛。而今東方佛都,遵循古人遺跡,還原唐代風貌。林隱千佛,洞藏百窟,是當代摩崖石窟藝術的典範。下圖是四川樂山的“東方佛都”。

圖1. 四川樂山的“東方佛都”

東方佛都,是樂山大佛文化的延伸,極大的豐富了樂山大佛的佛教文化內容。東方佛都,循古人遺跡,以恢複唐代風貌為宗旨,薈萃了世間石刻佛像精品。東方佛都裏的佛像,由四川美術學院創作,中國雕塑大師劉開渠為顧問,使用東方的摩崖造像法。

摩崖造像法,是一種在原山崖上直接雕刻成佛的一種造像技藝。這種摩崖造像技藝的難度非常大,一次出錯整個佛像頓毀,連整片山崖也就無法再次雕刻。東方佛都,在四川美術學院雕塑係教授和石匠師傅的共同努力下,幾十處摩崖造像處處成功。

摩崖造像鼎盛於唐宋,明清時幾近失傳200年,如今摩崖造像在東方佛都再放光彩。佛教藝術工程凝聚著工匠精神及創作思維。東方佛都裏森林覆蓋,野趣橫生,自然古樸。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相融的典範。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可稱之為“東方盧浮宮”。

下麵的三張圖是東方佛都裏的印度佛像。

圖2. 東方佛都裏的印度佛像

圖3. 東方佛都裏的印度佛像

圖4. 東方佛都裏的印度佛像

下麵的兩張圖是東方佛都裏的日本佛像。

圖5. 東方佛都裏的日本佛像

圖6. 東方佛都裏的日本佛像

下圖是東方佛都裏的柬埔寨佛像。

圖7. 東方佛都裏的柬埔寨佛像

下圖是東方佛都裏的仿洛陽龍門石窟佛像。

圖8. 東方佛都裏的仿洛陽龍門石窟佛像

下圖是東方佛都裏的仿重慶大足石刻臥佛像。

圖9. 東方佛都裏的仿重慶大足石刻臥佛像

東方佛都的臥佛像,全長173米,頭長24米,以重慶大足石刻的臥佛像(23米)為雛型。以山取勢,利用自然山體的延伸,南端刻頭,北端刻足。中間保留自然山體的植被,宛如一床綠被,覆蓋著安然恬靜涅槃的釋迦牟尼佛。

下麵的兩圖是東方佛都裏的印度濕婆像(Indian Silva),第三圖是印度濕婆像的說明。

圖10. 東方佛都裏的印度濕婆像

圖11. 東方佛都裏的印度濕婆像

圖12. 東方佛都裏印度濕婆像的說明

下圖是東方佛都裏的印度佛塔。

圖13. 東方佛都的印度佛塔

聯合國教研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中心主任羅恩-範-奧爾斯,參觀之後,無比震撼,連聲感歎:“東方大美,千秋石刻開畫境,佛都奇觀,萬尊菩薩迎嘉賓”。

“連心山”是大佛灣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共一百七十三級石階,拾階而上的是“燃燈佛”。鋼柱鐵鏈上,懸掛著密麻鋥亮象征著吉祥的連心鎖,長壽鎖,富貴鎖,上麵全是掛著求佛留名的寄托。下圖是我在“連心山”石階前的留影。

圖14. 我在東方佛都“連心山”石階前的留影

下圖是“連心山”上的“燃燈佛”,再下圖是我從“連心山”上俯瞰“大佛灣”。

圖15. 東方佛都“連心山”上的“燃燈佛”

圖16. 我從“連心山”上俯瞰“大佛灣”

我在走到樂山大佛前,先看到一個“佛緣堂”,但是我沒有時間進去參觀,繼續往前走。又看到一個“金魚池”,但是我沒有心思去欣賞,急著去看樂山大佛,所以繼續往前走。下圖是“佛緣堂”,再下圖是“金魚池”。

圖17. 樂山大佛景區的“佛緣堂”

圖18. 樂山大佛景區的“金魚池”

在這之後不久,我進入“碑林”園區,那裏有曆代文人墨客和當今文化名流發出的感歎。下圖是“碑林”園區的大門,再下麵的兩張圖是郭沫若和方毅的題詞。

圖19. 樂山大佛的碑林園區

圖20. 碑林園區郭沫若的題詞

圖21. 碑林園區方毅的題詞

下圖是黃庭堅的題詞,再下圖是蘇東坡的題詞。

圖22. 樂山大佛碑林園區裏黃庭堅的題詞

圖23. 樂山大佛碑林園區裏蘇東坡的題詞

下圖是某人“樂山樂水”的題詞(左)和傅崇碧“江山奇觀”的題詞(右)。

圖24. 碑林園區的“樂山樂水”題詞(左)和“江山奇觀”題詞(右)

下圖是魏傳統(左)和周達的題詞(右)。

圖25. 樂山大佛碑林園區魏傳統(左)和周達(右)的題詞

最後,我終於進入樂山大佛的主景區,下圖是國家風景名勝區的標識牌,再下圖是聯合國世界遺產的標識牌,第三圖是郭沫若手書的“樂山大佛”標識牌。

圖26. 樂山大佛國家風景名勝區的標識

圖27. 樂山大佛聯合國世界遺產的標識

圖28. 郭沫若手書的“樂山大佛”標識牌

下圖是帶有佛教蓮花形狀的大理石雕刻標識牌:左邊是郭沫若手書的“樂山大佛”標識牌,右邊是聯合國世界遺產的標識牌。

圖29. 郭沫若手書的“樂山大佛”標識牌(左)和聯合國世界遺產的標識牌(右)

樂山大佛,全名嘉州淩雲寺大彌勒佛石像,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市區。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三江交匯之處,是世界上最高的巨型摩崖佛像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唐代貞元十九年(803年),先後曆經三位負責人,曆時九十年。大佛整體開山而建,發等部分結構則為後期添加。大佛在建成時,外側曾有木欄加以保護,但是後來完全損毀。

樂山大佛在民國時期曾被楊森所屬士兵在軍事訓練中部分擊毀,隨後又由他人集資修複。新中國成立後,樂山大佛得到妥善保護。1956年,列為四川省曆史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樂山大佛依山體而鑿,露頂開龕,為倚坐雙手扶膝式的彌勒佛,總高71米,頭高14米,肩寬24米,腳長11米,頭上有1021個螺髻。大佛佛身各部分比例勻稱,整體按照佛教上的記載施工。大佛形態端嚴鎮靜,完全符合唐代造像的風格。

大佛胸部有一處封閉的藏髒洞,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在佛體上修鑿有一套可以減輕山水衝蝕和風化作用的排水係統。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胸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

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相互之間沒有鑿通。大佛的兩側山體上各鑿有1尊身披盔甲,手執戈矛的護法天王像。每一尊高16米,寬6米。大佛的南側修鑿有棧道,可從佛像頂部直接抵達腳部。

棧道岩壁上現存2處佛龕,是大佛周邊的數百處佛龕中保存最為完好的2座。棧道由上至下第一處折返的地方,刻有一副《西方極樂圖》,雕刻精細,內有亭台樓閣等造像。

我進入主景區後,從北坡拾階而下,一直走到與佛同高。在那裏我與大佛照了合影。下麵的兩圖是我與樂山大佛的合影。

圖30. 我與樂山大佛的合影

圖31. 我與樂山大佛的合影

下圖是樂山大佛的頭部特寫,左右兩側互相對望。再下圖是我在中途回望大佛,第三圖是我在底部仰望大佛,71米高的大佛一覽無遺。

圖32. 樂山大佛的頭部特寫,左右兩側互相對望

圖33. 我在中途回望大佛

圖34. 我在中途回望大佛

下圖是我在樂山大佛腳下的留影,大佛腳長有11米,遊客上去踩的不許。再下圖是我從大佛腳下看岷江,江上還有一條遊船,遊客們穿著橙色的救生衣。 

圖35. 我在大佛腳下的留影

圖36. 我從大佛腳下看岷江上的遊船

在回去之前,我又在大佛腳下照相留念,上山下山很不易,照相少了太可惜。

圖37. 我在大佛腳下的留影

在下邊玩夠了,該回去了,但是返回的路途可不太容易。看這彎彎曲曲崎嶇陡峭的階梯,就知道有多麽困難。不過我的包裏有麵包和汽水,爬山之前吃飽喝足。雖然渾身都是汗,但是終於到達山頂。下圖是彎彎曲曲崎嶇陡峭的登山階梯。

圖38. 彎彎曲曲崎嶇陡峭的登山階梯

上山之後,我見到一個“海師洞”,洞外有樂山大佛創始人“海通法師”的雕像。

圖39. 樂山大佛的“海師洞”(左)和洞外“海通法師”的雕像(右)

海通法師,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推動開鑿樂山大佛,未及完成即已去世。今天,有關他的唯一遺址,是一個陰冷潮濕的“海師洞”,洞內空徒四壁,隻有兩張鑿壁而成的床。

海通法師本為貴州人,隻身徒步千裏來到嘉州。他見到淩雲山下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處,水流湍急,勢不可擋。每逢汛期,時有船隻撞擊山壁,導致船毀人亡。於是發願決定在這裏建造一座大佛,藉其法力鎮壓水勢,確保來往船隻安全。

他花費了數年的時間募集建造大佛所需的巨額資金。開元六年(718年),在海通法師的主持下,開鑿大佛的工程終於開工。但他剛剛看見大佛麵部之時,就溘然長逝了。我最後爬到一個山頭,山上有一座寶塔,叫靈寶塔。

靈寶塔,是磚築的十三層空心密簷式四方錐體,坐東向西,高38米。下層以上層層收縮,直至塔頂。內實為5層,有通光小孔,每層設佛龕,有石刻佛像。清人有詩:“秘開靈寶擘雲根,三水交投萬馬奔,光相婆羅坪外見,諸峰羅列此峰尊”。

靈寶塔每級都開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遊人四處眺望。登臨塔頂,視野開闊。東麵山巒重疊,氣勢雄偉。南麵可見藏經樓與東坡樓。西麵江水似天外瀉來,三峨如舟浮雲海。北麵鳥瞰樂山城,猶如一隻展翅彩鳳,俯臥綠波之上。真是東南西北,氣象萬千。

根據山川形勢,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還是作為三江合流處的標誌。樂山大佛是為鎮水保平安,靈寶塔則作航船標,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過急流險灘。

如今,靈寶塔已經成為嘉州古城的一個標誌,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下圖是山上的“靈寶塔”(左)和上山的階梯(右)。

圖40. 山上的“靈寶塔”(左)和上山的階梯(右)

我玩了一天,已經是下午4點了。我急急忙忙乘車原路返回,先到樂山市,再到眉山市,最後乘坐長途大巴返回成都。原計劃在眉山參觀“三蘇祠”,但時間太晚關門了,隻好下次再來。下圖是眉山市進城的入口標識。

圖41. 四川省眉山市的進城入口標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王湘生:
我記得你,謝謝你轉發至《哈軍工5係62級》微信群。我的文字功夫不太好,我知道。這隻是回憶錄的性質,拋磚引玉而已。你提到的幾個名字:鍾蘇安,康榮華,唐東原,張忠元,我還都記得。隻是張誌順,想不起來了,很抱歉。但願我們今後還能有聯係。
wang-03 回複 悄悄話 我是62531班的王湘生。在文字城上讀到你的大作‘魂牽夢繞哈軍工’,並轉發至 哈軍工5係62級 微信群。(轉發從 62年8月20日 起)。不少同學(鍾蘇安,康榮華,唐東原,張忠元,張誌順)讀了,都對你的記憶點讚。我還看了你其它幾篇。感覺你十分仔細,文字尚缺趣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