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七篇:西部草原三省(上)

(2022-05-07 00:30:30) 下一個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七篇:西部草原三省(上)

前一篇講我在加拿大東部海洋四省的旅遊經曆,本篇講我在加拿大西部草原三省(Three Prairie Provinces of Canada)的旅遊行程。

加拿大西部的草原三省,指加拿大中西部的三個:阿爾伯塔,薩斯卡切溫馬尼托巴。草原三省坐落在落基山脈以東,哈得遜灣以西,是加拿大的主要農業區。這三個省的南部地區,是北美大草原的北端。下圖的綠色陰影區是草原三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

圖1. 西部草原三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

馬尼托巴省(Manitoba,MB),是加拿大西部草原三省之一,人口120萬,麵積65萬平方公裏。東邊是安大略省,西邊是薩斯喀徹溫省,東北邊是哈德遜灣,北邊隔北緯60°線與努納武特地區分開,南邊隔北緯49°線,與美國的北達科他州明尼蘇達州分開。

下圖是馬尼托巴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紅色陰影區是馬尼托巴省,再下圖是馬尼托巴省的地圖。

圖2. 馬尼托巴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

圖3. 馬尼托巴省地圖

馬尼托巴省的標誌是一頭北美野牛(Bison),野生水牛曾一度主宰該省境內的草原地帶。如今的馬尼托巴省以農業畜牧業為主,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糧倉地帶。原住民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已經在馬尼托巴居住了幾千年。十七世紀末,毛皮貿易商抵達該地區。

1867年,關於建立馬尼托巴省的談判,導致當地人反對加拿大政府的武裝起義,一場被稱為紅河叛亂的衝突。叛亂導致加拿大議會在1870年通過了“馬尼托巴法案”,標誌著馬尼托巴省的正式創建。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開始有大批移民到此定居。

馬尼托巴省境內有兩個南北走向的內陸湖,東邊是溫尼伯湖(Lake Winnipeg),是加拿大境內第五大湖泊。西邊是馬尼托巴湖(Lake Manitoba),以及與之相連的溫尼伯戈西斯湖(Lake Winnipegosis)和清澈湖(Clear Lake),

2011年8月10日,我從美國北達科他州高速公路I-29的終點小鎮潘濱那(Pembina,North Dakota,USA),進入了加拿大馬尼托巴省的小鎮愛默生(Emerson,Manitoba,Canada)。下圖是愛默生加拿大口岸(Port of Entry)的指示牌。

圖4. 愛默生加拿大口岸的指示牌

下圖是馬尼托巴省愛默生的加拿大海關大樓,天空中飄揚著三麵旗幟:美國國旗,加拿大國旗,以及馬尼托巴省的省旗。

圖5. 馬尼托巴省的愛默生口岸加拿大海關大樓

我沿著75號公路向北開,一個半個小時到達溫尼伯。溫尼伯的地理位置,見前麵馬尼托巴省地圖中的第1點。下圖是進入溫尼伯的指示牌。

圖6. 進入溫尼伯市的指示牌

溫尼伯市(City of Winnipeg),是馬尼托巴省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是馬尼托巴省政府,立法議會和省法院的所在地。有一條河流紅河(Red River),由南向北穿城而過。在全省的五所大學中,有四所都在溫尼伯市,包括著名的馬尼托巴大學。

溫尼伯市坐落在加拿大草原三省的東緣,是馬尼托巴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半數以上的馬尼托巴省人口集中於此,現有人口約71萬。“溫尼伯”這個名字,源於當地原住民的言,意思為“渾水”。很久以前溫尼伯就已經成為原住民部落的貿易中心。

1738年,法國商人在此建立第一個貿易站。1812年,大批蘇格蘭移民到此定居。1873年,城市人口增到2000人。溫尼伯是本省運輸業,農業教育的重鎮。也是西加拿大重要的交通樞紐,鐵路向東西通往加拿大各省,向南則駛向美國。

溫尼伯市有不同種族的人群,絕大多數仍由歐洲裔構成:英,法,德,蘇格蘭,愛爾蘭,烏克蘭,俄羅斯等。溫尼伯市人口的十分之一以法語為母語。菲律賓裔占總人口的比例數,在加拿大全國為最高。溫尼伯的華人在市中心建立了唐人街

2011年8月10日下午,我到溫尼伯市中心去遊覽。幾千年來,原住民生活在溫尼伯兩大河流的沿岸,就是現在的福克斯國家曆史遺址(The Forks National Historic Site)所在地。如今這個占地9英畝的遺址,已經成為當地人和外來遊客購物,用餐和娛樂的中心。

在這裏可以了解馬尼托巴省的曆史,可以在雕塑或石頭象形文字等展品前駐足,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也可以在河邊的圓形露天劇場坐下來欣賞免費音樂會,冬天在冰凍的河麵上滑冰,夏天在河裏劃皮劃艇,然後在集市裏享用大餐。下圖是福克斯國家曆史遺址

圖7. 溫尼伯市的福克斯國家曆史遺址

下圖是福克斯國家曆史遺址的瞭望塔(View Tower)。

圖8. 福克斯國家曆史遺址的瞭望塔

下圖是從瞭望塔上俯瞰下麵的食品庭(Food Court)。

圖9. 福克斯國家曆史遺址的食品庭

下圖是福克斯國家曆史遺址的步行木橋。

圖10. 福克斯國家曆史遺址的步行木橋

福克斯國家曆史遺址中心,有個叫做“探索馬尼托巴”(Explore Manitoba)的建築群,是個購物用餐和文化娛樂的中心。裏邊的“福克斯市場”(The Forks Market),是我享用午餐的地方。下圖是福克斯國家曆史遺址中心的“探索馬尼托巴”建築群。

圖11. 福克斯國家曆史遺址的“探索馬尼托巴”建築群

然後我到馬尼托巴省議會大廈去參觀。馬尼托巴省政府,由省立法機關,省行政機關和省司法機關所組成。省議會是立法機關,負責本省範圍內的立法工作。省行政機關是省內閣,省內閣由省長和各廳廳長所組成,內閣成員通常是省議會議員。

下圖是馬尼托巴省的議會大樓(Manitoba Legislative Building),再下圖是大樓前方的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青銅坐像,基座上鐫刻著她的在位年代(1837-1901)。

圖12. 溫尼伯的馬尼托巴省議會大樓

圖13. 馬尼托巴省議會大樓前的維多利亞女王坐像

下圖是馬尼托巴省的法院(Manitoba Law Court)。

圖14. 溫尼伯的馬尼托巴省法院

下圖是溫尼伯的聯合火車站(Winnipeg Union Station)。

圖15. 溫尼伯的聯合火車站

然後我到唐人街去參觀。溫尼伯的唐人街,成立於1909年。溫尼伯唐人街是當地許多中國商店和中國餐館的所在地,包括販售亞洲商品的雜貨店和中草藥產品的商店。下圖是溫尼伯唐人街上的光華門,再下圖是溫尼伯唐人街上的中華文化中心。

圖16. 溫尼伯唐人街上的光華門

圖17. 溫尼伯唐人街上的中華文化中心

2011年8月10日晚上,我住進中國人在溫尼伯市開的“豪華家庭旅館”(Luxury Inn Home Hotel),35 加元,住一天。

2011年8月11日,我去參觀馬尼托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馬尼托巴大學位於加拿大馬尼托巴省的溫尼伯市,是馬尼托巴省最大的大學,也是省內最全麵的綜合性大學和科學研究機構。馬尼托巴大學成立於1877年,是加拿大西部的第一所大學。

馬尼托巴大學以培養出色的領導人才而著名,著名校友有:吉姆-皮布爾斯(Jim Peebles),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羅曼-克洛伊特(Roman Kroitor),巨幕電影公司(IMAX)的創辦人之一。克雷格-貝恩斯(Craig Baines),第37任加拿大皇家海軍司令及北約特遣部隊指揮官。

馬尼托巴大學的醫學院,工學院,農學院,商學院,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教育學院等學院,均在北美享有很高的聲譽。下圖是馬尼托巴大學的校門口的指示牌。

圖18. 馬尼托巴大學校門口的指示牌

下圖是馬尼托巴大學的行政大樓,再下圖是馬尼托巴大學的教學大樓。

圖19. 馬尼托巴大學的行政大樓

圖20. 馬尼托巴大學的教學大樓

我對馬尼托巴大學的興趣,一方麵是它的名氣,另一方麵與我的一位朋友有關。1986-1987年,我在中科大外訓班的同學張道元,曾經在這裏當過訪問學者。雖然他早已回國,但這所大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08年9月20日,我們在中科大校友會上見過麵。下圖是我們的合影。

圖21. 我(右)與張道元(左)的合影

2011年8月11日下午,我離開了溫尼伯,沿著加拿大橫貫公路1號國道上向西開。加拿大橫貫公路(Trans-Canada Highway),是一個自西向東橫貫加拿大全部十個省的公路係統。橫貫公路西起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東至紐芬蘭省的聖約翰斯,全長8,030公裏。

《加拿大橫貫公路法案》(Trans-Canada Highway Act),1948年議會通過,1950年開工,1962年啟用。由於加拿大國內公路係統的建造和管理,都由各省政府負責,所以橫貫公路係統中的支線,編號各省不同,但是沿線都有綠底白楓葉的標記以作識別(如下圖)。

圖22. 加拿大橫貫公路的標記

我在布蘭頓(Brandon)離開了1號國道,向北轉到了本州的10號公路,一個小時之後,到達雷丁山國家公園(Riding Mountains National Park)。雷丁山國家公園的地理位置,見前麵馬尼托巴省地圖中的第2點。

為了保護與眾不同的生態係統,如草地高地和北方珍稀的森林,這裏而被指定為國家公園。公園是野狼,駝鹿,麋鹿,黑熊,北美野牛,上百種鳥類和數不勝數昆蟲等物種的天堂。經由10號公路很容易到達這個公園。下圖是我在雷丁山國家公園指示牌下麵的留影。

圖23. 我在雷丁山國家公園示牌下麵的留影

雷丁山國家公園的遊泳區位於一個小湖的湖邊,湖邊有很多人在遊泳和戲水,湖裏有很多快艇和遊船。下麵的兩張圖是我當時所拍攝的照片。

圖24. 雷丁山國家公園裏小湖邊休閑的人群

圖25. 雷丁山國家公園小湖裏的快艇和遊船

我在雷丁山國家公園裏野餐後,沿著10號公路返回到布蘭頓(Brandon),再轉入1號國道繼續向西開,目標是薩斯卡切溫省(Saskatchewan)的裏賈納(Regina)。

在加拿大橫貫公路(Trans-Canada Highway)上駕車,有與以往不同的體驗。公路的兩旁是無邊無際的麥田,大路筆直,望不到邊,東西走向,沒有速限。“藍天白雲陽光亮,風吹麥田千層浪”,這是在草原三省1號國道上駕車的典型體驗。

由於草原三省人煙稀少,所以路邊加油站不多。有人告訴我,見到加油站就得加油,因為下一個加油站還不知有多遠。一旦路上出現緊急狀況,連電話亭都不易找到。我在一段路上就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急得我直冒冷汗,好不容易才看到加油站,總算有驚無險。

當天下午5點,我到達薩斯卡切溫省的邊界,進入薩斯卡切溫省之後,就看見薩斯卡切溫省邊界上的遊客中心(Welcome Center),天空中飄揚著加拿大國旗和薩斯卡切溫省的省旗,指示牌上是本州的代表性穀物,打捆的麥穗。

圖26. 薩斯卡切溫省的遊客中心

薩斯卡切溫省(Saskatchewan,SK),是加拿大西部草原三省之一。該省地圖大致呈長方形,西邊以西經110°線與阿爾伯達省分開,北邊以北緯60°線與西北地區分開,東邊以西經101°線與馬尼托巴省分開,南部以北緯49°線,與美國的蒙大拿州和北達科他州分開。

下圖是薩斯卡切溫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紅色陰影區是薩斯卡切溫省,再下圖是薩斯卡切溫省的地圖。

圖27. 薩斯卡切溫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

圖28. 薩斯卡切溫省地圖

薩斯喀徹溫省人口約97萬,麵積65萬平方公裏。主要包含兩個自然區域:北部是加拿大地盾,南部是內陸平原。全省大部分地區都是北方針葉林。薩斯卡切溫省1905年成立,與相鄰的阿爾伯達省馬尼托巴省合稱為加拿大的西部草原三省

薩斯卡切溫省向來以農業畜牧生產而著稱,是加拿大重要的糧倉地帶。首府是裏賈納(Regina)。薩斯卡切溫省境內著名的大學包括裏賈納大學薩斯卡切溫大學,分別坐落在首府裏賈納(Regina)和省內第一大城薩斯卡通(Saskatoon)。

當天下午7點半,我到達裏賈納。裏賈納麵積120平方公裏,人口近24萬。裏賈納城市的命名,源自英國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 Regina)。裏賈納的地理位置,見前麵薩斯卡切溫省地圖中的第1點。下圖是裏賈納的進城指示牌。

圖29. 裏賈納的進城指示牌

2011年8月11日晚上,我住進中國人在裏賈納開的林惠家庭旅館(Linhui Home Hotel),70 加元,住兩天。

2011年8月12日上午,我駕車去薩斯卡通(Saskatoon)。薩斯卡通是薩斯卡切溫省最大的城市,位於加拿大橫貫高速公路16號國道上(Trans-Canada Highway No.16)。薩斯卡通的地理位置,見前麵薩斯卡切溫省地圖中的第2點。

當天的上午10點半,我到達薩斯卡通,首先我到薩斯卡通的遊客中心(Visitor Center)索取資料。下圖是薩斯卡通遊客中心的大樓。

圖30. 薩斯卡通遊客中心的大樓

拿到薩斯卡通的地圖後,開始了薩斯卡通的市區遊。下圖是薩斯卡通市政廳(City Hall)大樓,再下圖薩斯卡通市政廳正門,第三圖是薩斯卡通市政廳廣場上的時鍾。

圖31. 薩斯卡通市政廳大樓

圖32. 薩斯卡通市政廳正們

圖33. 薩斯卡通市政廳廣場上的時鍾。

下圖是薩斯卡通大酒店(Grand Hotel),再下圖是薩斯卡通大教堂(Cathedral)。

圖34. 薩斯卡通大酒店

圖35. 薩斯卡通大教堂

然後我到薩斯卡切溫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去參觀。下麵的兩圖是我在薩斯卡切溫大學校門前的留影。

圖36. 我在薩斯卡切溫大學校門前的留影

圖37. 我在薩斯卡切溫大學校門前的留影

下圖是薩斯卡切溫大學的教學大樓,再下圖是薩斯卡切溫大學的圖書館,第三圖是是薩斯卡切溫大學的生物研究所。

圖38. 薩斯卡切溫大學的教學大樓

圖39. 薩斯卡切溫大學的圖書館

圖40. 薩斯卡切溫大學的生物研究所

下圖是薩斯卡切溫大學的阿爾伯特社區中心(Albert Community Center)。

圖41. 薩斯卡切溫大學的阿爾伯特社區中心

下午2點,我結束了薩斯卡通的市區遊覽,開車返回裏賈納。下午4點,我去參觀位於裏賈納的薩斯卡切溫省政府(Saskatchew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House)。下圖是薩斯卡切溫省政府的遊客停車場。

圖42. 薩斯卡切溫省政府的遊客停車場

下圖是薩斯卡切溫省政府前麵的廣場,再下圖是薩斯卡切溫省政府的辦公大樓。

圖43. 薩斯卡切溫省政府辦公大樓門前麵的廣場

圖44. 薩斯卡切溫省政府的辦公大樓

離開省政府大樓後,我去參觀皇家加拿大騎警(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下圖是皇家騎警的指示牌,再下圖是皇家騎警的辦公樓。

圖45. 薩斯卡切溫皇家加拿大騎警的指示牌

圖46. 薩斯卡切溫皇家加拿大騎警的辦公樓

然後我去參觀裏賈納大學(University of Regina)。下圖是我在大學校門前的留影。。

圖47. 我在裏賈納大學校門前的留影

2011年8月13日清晨7點,我離開薩斯卡切溫省的裏賈納,沿著加拿大1號國道向西開,去阿爾伯塔省的卡爾加裏。上午11點半,到達阿爾伯塔省的遊客中心(Welcome Center)。下圖是阿爾伯塔省遊客中心的指示牌,旁邊飄揚著加拿大國旗和阿爾伯塔省的省旗。

圖48. 阿爾伯達省遊客中心的指示牌

阿爾伯塔省(Alberta,AB),是加拿大西部草原三省之一,西邊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相鄰,東邊與薩斯卡切溫省接壤。阿爾伯塔省的南北介於北緯49°至60°之間,北邊隔北緯60°線與西北地區分開,南邊隔北緯49°線與美國的蒙大拿州分開。

下圖是阿爾伯塔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紅色陰影區是阿爾伯塔省,再下圖是阿爾伯塔省的地圖。

圖49. 阿爾伯塔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

圖50. 阿爾伯塔省地圖

阿爾伯塔省麵積66萬平方公裏,人口400多萬,其中2/3的人口住在本省的首府埃德蒙頓(Edmonton),以及最大的城市卡爾加裏(Calgary)。省內西部是落基山脈,屬森林地區,遍布北方針葉林。省內東部是遼闊平原,屬草原地區,土壤的肥力很高。

阿爾伯塔省具有幹燥的大陸性氣候,由於北極氣流的影響,冬季的低氣溫相當極端,最低可達零下54°C。南部最低也達零下46°C。又因屬於內陸,以及落基山脈的影響,夏季,阿爾伯塔省的氣溫,最高可達40°C。

阿爾伯塔省建立於1905年,與相鄰的薩斯卡切溫省一起從西北地區分離出來。阿爾伯塔省得名英國公主路易斯-卡羅琳-阿爾伯塔(Princess Louise Caroline Aerbrta)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和阿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的第四個女兒。

早在公元前1萬年,阿爾伯塔就已經有人類活動的蹤跡。當時居於此地者皆為印第安人,主要聚居於今落基山脈的東部一帶。直到歐洲人開拓美洲殖民地,阿爾伯塔開始有歐洲人東漸,最初這些歐洲人是從事皮毛商業貿易。

十九世紀末,阿爾伯塔豐富的天然資源蘊藏,吸引了大批移民到此定居淘金,形成一股淘金熱。從而帶動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鐵路等基建項目也於此時期開始。十九世紀70年代,加拿大獲得此地的控製權。1905年,阿爾伯塔從西北地區分割出來單獨建省。

阿爾伯塔省是加拿大經濟發達之地,四大經濟支柱是:石油業,林木業,農牧業,旅遊業。石油和天然氣是第一大經濟支柱。阿爾伯塔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天然氣的生產地,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天然氣的出口地。

阿爾伯塔省有相當數量的木材廠,用以伐木生產建築用材和報紙紙張。除此之外,農牧業也是本省重要的經濟來源。阿爾伯塔是加拿大的重要糧倉,小麥是最主要農產品,加拿大近一半的牛肉產自阿爾伯塔。此外,加拿大的落基山區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

2011年8月13日,中午12點,我到達阿爾伯塔省的藥草帽市(Medicine Hat)。因為我的朋友張帆曾經在這裏工作。十四年前,我們在維多利亞召開的一個會議上相識,並且一同遊覽了布查德花園,照了很多像。

現在他可能已經離開了,但是這個小城的名字很有趣“藥草帽”,它的公司名字也很特殊“燃燒動力學”(Combustion Dynamics),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我決定從1號國道上下來到此城一遊。藥草帽市的地理位置,見前麵阿爾伯塔省地圖中的第1點。

下圖是藥草帽市政廳大樓,再下圖是藥草帽市政廳正門。

圖51. 藥草帽市政廳大樓

圖52. 藥草帽市政廳正門

下圖是藥草帽市政廳外麵的日晷。

圖53. 藥草帽市政廳外麵的日晷

下圖是藥草帽市的法院,再下圖是藥草帽市的圖書館。

圖54. 藥草帽市的法院

圖55. 藥草帽市的圖書館

下圖是我在藥草帽市政廳外麵的留影。

圖56. 我在藥草帽市政廳外麵的留影

在藥草帽市的郊外,有一個小公園叫薩米斯-泰皮(Saamis Tepee),標記是個直角三角形。

圖57. 薩米斯-泰皮三角形公園

我開車拐進去看了看,原來真的有個“白三角”。

圖58. 薩米斯三角形公園裏的 “白三角”

不知道這個“白三角”代表什麽,反正我人都來了,照個相留念吧。

圖59. 我在薩米斯-泰皮三角形公園裏照相留念

我在藥草帽市逗留了三個小時,下午3點,我沿著1號國道繼續往西開。

當天下午8點,到達卡爾加裏。找到了預定的“如意”家庭旅館(Goodwill Home Hotel),女主人琳達(Linda)熱情接待我,安排我住下,72 加元,住兩天。卡爾加裏的地理位置,見前麵阿爾伯塔省地圖中的第2點。

明天的活動留在下一篇來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