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五篇:魁北克省

(2022-05-05 00:16:16) 下一個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五篇:魁北克省

前一篇講我在安大略省的旅遊經曆,包括幾個著名的風景區。本篇講我在魁北克省的旅遊行程,包括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市。下圖是魁北克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紅色陰影區代表魁北克省,再下圖是魁北克省的地圖。

圖1. 魁北克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

圖2. 魁北克省地圖

魁北克省(Quebec,QC),簡稱魁省,是加拿大聯邦的一個省份。北美的法語人口主要集中於此。魁北克省是加拿大聯邦麵積最大的省份,也是第二大的一級行政區,僅次於努納武特地區,魁北克省的官方語言法語

魁北克是加拿大聯邦人口第二多的省份,全省人口近800萬人,僅次於安大略省,多數居民住在聖勞倫斯河流域的蒙特利爾魁北克市。魁北克省的首府是魁北克市(Quebec City),最大城市蒙特利爾(Montreal)。

魁北克省的西邊與安大略省詹姆斯灣以及哈得遜灣相鄰。北邊接哈得遜海峽昂加瓦灣。東邊與紐芬蘭省聖勞倫斯灣,和新布倫瑞克省相連。南邊與美國緬因州新罕布舍州,弗蒙特州和紐約州為鄰。

蒙特利爾市(City of Montreal),是魁北克省最大城市,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一詞來源於古法語的“Mont Réal”,意思為“皇家山”。至今蒙特利爾城市中心的地標皇家山仍以此命名,蒙特利爾的地理位置,見前麵魁北克省地圖中的第1點。

法語是蒙特利爾的官方語言,也是城市裏最常用的語言,使用人口占城市總人口的60.5%,從而使得蒙特利爾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的說法語城市,僅次於法國巴黎和非洲剛果金沙薩。另外,英語也可以在蒙特利爾廣泛使用。

以前蒙特利爾曾經是加拿大的經濟首都,擁有最多的人口和最發達的經濟。但是在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之後,被安大略省多倫多超過。今天蒙特利爾仍然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下圖是蒙特利爾市的地圖。

圖3. 蒙特利爾市地圖

1998年5月25-27日,我參加了在蒙特利爾舉行的“國際外海與極地工程第八屆會議”(Eighth International Offshore &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Montreal,QC,Canada,1998.5.25-27)。

這次會議是由國際外海與極地工程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ffshore & Polar Engineers,ISOPE)所組織的係列會議之一。當時這個協會的主席,是美籍韓裔科學家,科羅拉多大學教授(Jin S. Chung)。下圖是本次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我的論文首頁(右)。

圖4. 蒙特利爾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我的論文首頁(右)

1998年5月24日,我來到蒙特利爾,當晚參加會議秘書處舉辦的招待會。在招待會上我遇到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我在中國科技大學讀研究生時的老師淩國燦。淩老師回國後,把這次會議的細節發表在《力學進展》雜誌上,1999,29(1):141-141。

我的報告被安排在第二天,1998年5月26日。當我講完後,一個中年人主動上前打招呼,自我介紹是清華大學教授,名叫蘇銘德,午飯期間,我們閑聊了一陣子。巧的是一年之後,我們都在美國的同一個公司工作,互為同事好多年,還有過短暫的學術合作。

嚴格地說,這次參加會議不是“旅遊”蒙特利爾,而是“來到”蒙特利爾,因為會議剛一結束我就離開了。但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到”蒙特利爾。1987年5月29日 - 6月1日,才是我第一次“來到”蒙特利爾,而且是真正的“旅遊”蒙特利爾。

1987年5月29日(Friday),我從安大略省的金斯頓市(Kingston),乘坐灰狗長途汽車(Greyhound)來到蒙特利爾,住在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我在那裏認識了中國的訪問學者老董。第二天,1987年5月30日(Saturday)的上午,我與老董一起出來遊覽蒙特利爾。

我們首先去玩遊樂園“人和他的世界”(Man & His World),接著再看水族館(Aquarium),最後同逛唐人街(Chinatown)。“人和他的世界”遊樂園,坐落在聖勞倫斯河(St Laurence River)的一個島上。下麵的幾張圖是當時在這幾個地方拍攝的照片。

圖5. 我在蒙特利爾遊樂園裏的留影

圖6. 我在蒙特利爾遊樂園高空拍攝的照片

圖7. 我在蒙特利爾遊樂園高空拍攝的照片

圖8. 蒙特利爾水族館的珊瑚和熱帶魚

圖9. 我在蒙特利爾水族館裏觀看珊瑚和熱帶魚

圖10. 我與老董在蒙特利爾唐人街裏的合影

同一天(1987年5月30日)下午,我自己又出來在蒙特利爾街上遊玩,首先參觀蒙特利爾聖母院(Notre Dame of Montreal)。下圖是蒙特利爾聖母院的外觀,再下麵的兩圖是蒙特利爾聖母院內部的主祭壇和側麵彩窗。

圖11. 蒙特利爾聖母院的外觀

圖12. 蒙特利爾聖母院內部的主祭壇

圖13. 蒙特利爾聖母院內部的側麵彩窗

從蒙特利爾聖母院出來之後,我在蒙特利爾的街頭轉悠,看見好看的建築物就照相。下圖是蒙特利爾街頭的一個電影院.

圖14. 蒙特利爾街頭的一個電影院

1987年5月31日(Sunday),我搭乘朋友陳良的“順風車”去魁北克市(Quebec City),遊玩了一整天。當天晚上,回到蒙特利爾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

1987年6月1日(Monday)上午,我自己又出來單獨遊覽蒙特利爾。首先去參觀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1976 Montreal Olympic Games)舊址。此地現在已經是蒙特利爾的體育訓練中心。下麵的兩圖是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舊址上頗具特色的建築物。

圖15.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舊址

圖16.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舊址

離開蒙特利爾奧運舊址之後,我去參觀蒙特利爾植物園(Botanic Garden of Montreal)。下圖是我在蒙特利爾植物園裏的留影,再下麵的兩張圖是植物園裏的鳥類。

圖17. 我在蒙特利爾植物園裏的留影

圖18. 蒙特利爾植物園裏的火烈鳥

圖19. 蒙特利爾植物園裏的紅鸚鵡

同一天(1987年6月1日)下午,我來到蒙特利爾的皇家山(Mount Royal),首先去參觀聖約瑟夫演說教堂(Saint Joseph Oratory Church)。下圖是聖約瑟夫演說教堂的外觀,再下圖是聖約瑟夫演說教堂的內部。

圖20. 聖約瑟夫演說教堂的外觀

圖21. 聖約瑟夫演說教堂的內部

我在蒙特利爾的皇家山上轉悠了大半天,皇家山的麵積很大,我走得很累,天也快黑了。正在百無聊賴之際,突然看到前方一片燈火輝煌,原來是一些人在開聯歡會。我的興致又來了,趕快跑過去照相。下麵的兩張圖是當時所拍攝的照片。

圖22. 蒙特利爾皇家山上的聯歡會

圖23. 蒙特利爾皇家山上的聯歡會

1987年6月2日(Tuesday)上午,我又在蒙特利爾遊玩了大半天,首先到維多利亞廣場(Victoria Square),該廣場開辟於1813年,原名為“幹草市場”。1860年,威爾士親王(後來的愛德華七世)來訪時,以維多利亞女王重新命名,並樹立起維多利亞女王的雕像。

下圖是我在維多利亞女王雕像前麵的留影。

圖24. 我在維多利亞女王雕像前麵的留影

下圖是維多利亞廣場上的愛德華七世雕像。

圖25. 維多利亞廣場上的愛德華七世雕像

然後我去參觀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麥吉爾大學成立於1821年英國殖民時期,該校在兩百年以來培育了1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147位羅德學者。另外,還有3名加拿大總理,13名加拿大最高法院大法官及各種學術獎項的獲獎者。

麥吉爾大學所賦予的學位及文憑涵蓋300多個學術領域,多數學生就讀於醫學理學文學工程學管理學等五所大型學院。麥吉爾大學與多倫多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並稱為加拿大的“大學三強”。下圖是麥吉爾大學的校門,再下圖是麥吉爾大學的校園。

圖26. 蒙特利爾麥基爾大學的校門

圖27. 蒙特利爾麥基爾大學的校園

1991年9月3-5日,我第二次來到蒙特利爾,這一次是“開會”:“關於計算空氣動力學的北美-蘇聯第二屆會議”(Second North American-Soviet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Aerodynamics)。下圖是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會議的議程(右)。

圖28. 北美-蘇聯第二屆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會議的議程(右)

這次會議組委會主席哈巴什,是蒙特利爾康考迪亞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的教授。兩年前蘇聯尚未解體時,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幹(Tashkent)舉行過第一屆這樣的會議。哈巴什參加了那個會議,主動要求在蒙特利爾召開下一屆會議。

嚴格說來,我這次不是來“開會”,而是 “聽會”,因為我沒有論文發表。但是有機會傾聽蘇聯科學家的演講,覺得還是很有意義。總的感覺是,蘇聯科學家的水平很高,但對蘇聯解體頗有異議,不斷地批評各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不管人民死活,隻想自己當“總統”。

聽到他們的評論,覺得很有道理。前蘇聯是個計劃經濟的大聯盟,每個加盟共和國都以各自的優勢為聯盟做出貢獻,自己的經濟不完整,不能自給自足。一旦聯盟解體,各個加盟共和國就會經濟崩潰,人民生活極大下降。所以這些蘇聯知識分子對聯盟解體大加鞭撻。

在這次會議上我見到了滑鐵盧大學的教授許為厚(W H Hui),還在一起吃了午餐。許教授1983年訪問中國科技大學的時候,我曾經接待過他。八年後再見麵,自然有一些話要說,我還與他探討了到他那裏做博士後研究的可能行。

1992年5月18-24日,我第三次來到蒙特利爾,這一次是“聽課”。還是前麵提到的哈巴什,開辦了一個題為“計算流體動力學與傳熱中的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Heat Transfer)的專題短期課程。

下圖是課程教材的封麵(左)和課程內容的簡介(右)。

圖29. 哈巴什在蒙特利爾開設的短期課程有限元法

康考迪亞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亦譯協和大學,是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的一所大型綜合性大學。也是該市第二所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大學。康考迪亞大學擁有的學術領域包括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美術學,新聞學,社會科學等。

2011至2012學年間,康考迪亞大學有為數多達4.5萬名注冊學生,使該校成為加拿大擁有最多學生數量的大學之一。康考迪亞大學的教授哈巴什(Habashi),與我有不解之緣,關於“計算流體動力學中的有限元法”,我在出國前就研究過。

1987年5月25-26日,在加拿大航空航天學院第34屆年會上,我們第一次見麵。他的演講充滿睿智,風趣幽默,立刻撥動聽眾的心弦。在那次會議上,我曾與他有過簡短的交談。以後在加拿大的幾次會議上都見過麵。我還參加過他主持的會議,聆聽過他主講的課程。

我自己曾經想到他那裏去作博士後研究,但是聽他的博士生安娜(是華裔,不知姓氏)說,哈巴什對自己的助手及其嚴苛,安娜就曾被他訓斥得痛哭流淚。我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不想痛哭流淚過日子,於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前麵兩次隻是“來到”,沒時間 “旅遊”。

1994年7月14日,我第四次“來到”蒙特利爾。這次是帶著我兒一起來的,為的是幫他找一所適合的學校,繼續他的碩士學習。雖然沒有達到目的,卻得到機會“旅遊”蒙特利爾。主要是到我以前來過的“人和他的世界”遊樂園。下麵的幾張圖是當時拍攝的照片。

圖30. 蒙特利爾遊樂園裏的高空纜車

圖31. 蒙特利爾遊樂園裏的過山車

圖32. 蒙特利爾遊樂園裏的旋轉車

總結一下,我曾經先後五次“來到”過蒙特利爾,第一次是“旅遊”,第二次是“聽會”,第三次是“聽課”,第四次又是“旅遊”,1998年最後的一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會”。

魁北克市(Quebec City),是魁北克省的首府,位於魁北克省的南部,聖勞倫斯河的北岸。魁北克市早期的居民是土著印第安人,起初他們將這片區域命名為Kébec,意思是“河流收窄的地方”,因為聖勞倫斯河在附近的海岬角處變窄。

魁北克市的地理位置,見前麵魁北克省地圖中的第2點。下圖是魁北克市的地圖。

圖33. 魁北克市地圖

1608年,法國探險家薩繆爾-尚普蘭(Samuel Champlain),在這裏建立了第一個定居點,並且采用了印第安人的命名。所以魁北克市是歐洲殖民者在北美建立最早的城市之一。 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魁北克市曆史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魁北克市最著名的地標建築是魁北克堡壘,這是一個保存完好無損的軍事要塞,位於老城周圍一係列防禦工事的中心。此外,魁北克省議會大廈也很有名,他們都位於魁北克老城內或者附近。下麵的兩圖是魁北克省議會大廈的日景和夜景。

圖34. 魁北克省議會大廈(日景)

圖35. 魁北克省議會大廈(夜景)

1998年6月7-9日,我參加了在魁北克市舉辦的“加拿大計算流體力學學會第6次年會”(Six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FD Society of Canada,Quebec City,QC,Canada,1998.6.7-9,CFD98)。這裏的(CFD)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的簡稱。

下圖是本次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我的論文首頁(右)。

圖36. 魁北克市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我的論文首頁(右)

1998年6月7日(Sunday),下午5點,我來到魁北克市拉瓦爾大學(Laval University,Quebec City,QC,Canada),本次會議的會址就在拉瓦爾大學校園。會議代表住在拉瓦爾大學的學生宿舍(Student Accommodation),我的住宿費202.44加元,連續住五天。

1998年6月8日(Monday),晚上7點,會議秘書處舉辦“破冰”招待會(Ice-Breaking Reception),我見到了論文合作者巴倫博士(Dr. Barron),他是今天才到來,我們仔細討論明天講演的內容和可能遇到的提問。

在招待會上,我還見到了一些認識的科技同行們:渥太華的丹尼斯-瓊斯(Dennis Jones),金斯頓的安德魯-波拉德(Andrew Pollard)和蒙克頓的伊夫斯-卡格農(Yves Gagnon)。還有幾個中國學者:徐弘一,邱偉,李曄等人。

1998年6月9日(Tuesday),輪到我講演,合作者巴倫博士幫我放映幻燈片。與會者提出一些問題,我都一一作答,一切都很順利。中午休息時,幾個中國人還在一起吃飯聊天。他們在這個領域裏,也都很活躍,四年後在溫莎的第10次年會,我們又都見麵了。

1998年6月10-11日(Wednesday-Thursday),是會後的講座會(Workshop),我也參加了,之後我就離開了魁北克市。所以說,這次參加會議,談不上是“旅遊”魁北克市,隻能算是“來到”魁北克市。真正的“旅遊”魁北克市,是十一年前的事情。

1987年5月31日(Sunday),我搭朋友陳良的“順風車”到魁北克市旅遊。陳良夫婦住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到蒙特利爾開會,也住在蒙特利爾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今天專門租車從蒙特利爾到魁北克市旅遊,他們熱情地邀我同遊,我主動地與他們分擔部分汽油費。

圖37. 我主動與陳良分擔部分汽油費

我們到了魁北克市之後,首先去參觀魁北克省議會大廈。下圖是魁北克省議會大廈

圖38. 魁北克省議會大廈

下圖是我在魁北克省議會大廈外邊草坪上的留影。

圖39. 我在魁北克省議會大廈外邊草坪上的留影

下圖是我在魁北克市城防要塞上的留影,背景是魁北克省議會大廈,再下圖是我在魁北克市城防要塞上的留影,背景是聖勞倫斯灣。

圖40. 我在魁北克市城防要塞上的留影

圖41. 我在魁北克市城防要塞上的留影

下圖是我在魁北克市城防要塞上的薩繆爾-尚普蘭雕像前麵的留影。

圖42. 我在魁北克市城防要塞上的薩謬爾-尚普蘭雕像前麵留影

下圖是我在魁北克市聖母院教堂門前麵的留影。

=

圖43. 我在魁北克市聖母院教堂門前麵留影

當我們穿過城門進入老城區之後,看到了一條藝術畫廊,一些街頭藝人正在為遊客畫像。於是我也湊上去看。下圖是街頭畫家正在為一位女士畫像,再下圖是已經完成了的畫像。雖然有些明顯的誇張,但還真的很像,尤其是她那張翹翹的嘴。

圖44. 我在魁北克市老城觀看街頭藝人為女遊客畫像

圖45. 我在魁北克市老城觀看街頭藝人為女遊客畫像

下圖是我與街頭小販在討價還價。

圖46. 我在魁北克市老城看街頭與小販討價還價

下圖是遊客一家人坐在專門拉客的老式馬車上。

圖47. 遊客一家人坐在專門拉客的老式馬車上

1987年5月31日下午,我們完成了魁北克市的一日遊,陳良開車回到蒙特利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