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一篇:加拿大概況

(2022-05-01 00:42:10) 下一個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一篇:加拿大概況

以前講到的都是我在世界各國的旅遊經曆,從本篇起,講述我生活學習和工作時間最長,到過地方最多的加拿大,首先講加拿大的概況。

(一)加拿大的地理樣貌(Geographic Feature of Canada)

加拿大(Canada),地處北美洲的最北部,領土麵積近999萬平方公裏,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國土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北接北冰洋加拿大南部與美國的本土相鄰,西北部與美國的阿拉斯加接壤,東北部與丹麥的格陵蘭島隔海相望。

加拿大的東部被分為北方和南方。北方是寒帶森林苔原哈得遜灣。南方是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的聖勞倫斯河穀。加拿大的中部大部分地區是平原草原。加拿大的西部主要是地勢崎嶇的落基山脈。加拿大境內湖泊數量很多,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區。

加拿大的北部是遼闊的極地氣溫很低,很少有人居住。大多數人口聚居在相對溫暖的南部,更多的集中在東南部。人口超百萬的城市,基本上都在美加邊境的100公裏範圍內。排名前五的大城市是多倫多蒙特利爾溫哥華卡爾加裏渥太華。下麵是加拿大地圖。

圖1. 加拿大地圖

在加拿大南部與美國本土的邊界分為三段,西段是北緯49度線,中段是五大湖區,東段是聖勞倫斯河。邊界中段的五個大湖,是世界聞名的淡水湖群。如果按照麵積大小來劃分,分別是: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

下圖是美加邊界上的五大湖群與聖勞倫斯河。

圖2. 美加邊界上的五大湖群與聖勞倫斯河

1.蘇必利爾湖(Lake Superior),是五大湖中最大的一個,是世界第二大,僅次於裏海。東北麵為加拿大,西南麵為美國。湖麵麵積82,100平方公裏,海拔180米,最深處406米。蘇必利爾湖水質清澈,湖麵多風浪,湖區冬寒夏涼,湖中蘊藏有多種礦物。

2.休倫湖(Lake Huron),是五大湖中的第二大湖,由西北向東南延伸,由蘇必利爾湖和密歇根湖注入,湖水從南端排入伊利湖。湖麵麵積59,600平方公裏,海拔176米,最深處230米。東北部多島嶼,沿湖多遊覽區,湖名源出休倫族印第安人

3.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在五大湖中麵積居第三位,是唯一全部屬於美國的湖泊。密歇根湖的北部與休倫湖相通,湖麵麵積57,750平方公裏,海拔177米,最深處281米。密歇根湖區氣候溫和,大部分湖岸為避暑地。密歇根的南端是工業重鎮芝加哥

4.伊利湖(Lake Erie),是五大湖的第四大湖,東西南三麵為美國,北麵為加拿大。湖麵麵積25,700平方公裏,海拔174米,最深處64米,是五大湖中最淺的一個。伊利湖水在東端經尼亞加拉河排出。伊利湖西北岸有加拿大的霹靂角國家公園

5.安大略湖(Ontario Lake),是五大湖中最東麵和最小的湖泊。北為加拿大安大略省,南為美國紐約州。湖水在東端經聖勞倫斯河導出。湖麵麵積19,000平方公裏,海拔75米,比伊利湖低99米,最深246米。尼亞加拉大瀑布上接伊利湖,下連安大略湖,落差99米。

安大略湖的主要港口有加拿大的多倫多漢密爾頓金斯頓和美國的羅切斯特等。1932年韋蘭運河的開鑿和1959年聖勞倫斯航道的完工,使安大略湖對世界航運的影響更加重要。安大略湖周圍人口密集,工業發達,安大略省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聚居於此。

加拿大主要的河流,按照長度的遞降次序來劃分分別是:麥肯齊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哥倫比亞河,薩斯卡切溫河。

1. 麥肯齊河(Mackenzie River),是加拿大境內最長的河流,全長4,241公裏,也是北美的第二大河流係統,僅次於美國的密西西比河。麥肯齊河發源於西北地區的大奴湖(Great Slave Lake),該河的名稱來於蘇格蘭探險家麥肯齊。

2.育空河(Yukon River),是加拿大第二長的河流,全長度3,700公裏。源頭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阿特林湖,最後注入白令海。這條河的大部分河道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小部分河道位於加拿大的育空地區,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隻有很小部分河道。

3. 聖勞倫斯河(Saint Lawrence River),位於加拿大美國邊境,全長3,056公裏。起源於安大略湖,注入大西洋聖勞倫斯灣。聖勞倫斯河與五大湖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係,是五大湖到大西洋的通路。河流兩岸集中了魁北克80% 的人口和幾乎所有的工業。

4.哥倫比亞河(Columbia River),全長2,044公裏,發源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落基山,向西北方向蜿蜒,然後向南流入美國華盛頓州,再沿著華盛頓與俄勒岡兩州的邊界向西流,最後注入太平洋。此河用羅伯特-格雷船長率領的帆船哥倫比亞號來命名。

5.薩斯卡切溫河(Saskatchewan River),全長約為1,550公裏,位於加拿大西南部,由北薩斯喀徹溫南薩斯喀徹溫兩河,在阿爾伯特王子城以東約40公裏處匯合而成。向東流經薩斯喀徹溫馬尼托巴兩省,最終注入溫尼伯湖

加拿大的山脈以落基山脈(Rocky Mountains)為主。落基山脈是北美洲西部的主要山脈,與落基山脈平行的還有太平洋海岸山脈喀斯喀特山脈以及內華達山脈。下圖是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脈,地圖的黃色區域是加拿大,綠色區域是美國,褐色陰影區是落基山脈。

圖3. 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脈

美國加拿大對落基山脈的具體地理定義有所不同。加拿大定義的落基山脈,僅從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北部開始向西南延伸,加拿大境內專稱加拿大落基山脈(Canadian Rockies)。跨過邊境後穿越大平原的西沿,直到美國西南部新墨西哥州,綿延超過4,800公裏。

美國定義的落基山脈,則更向西北擴展,從阿拉斯加州開始,穿過加拿大的育空西北兩個地區後,與加拿大定義的落基山脈相連,此外還包括了西側相鄰的一些山脈:太平洋海岸山脈喀斯喀特山脈以及內華達山脈

現在的落基山脈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國家公園保護區及國家森林地,也是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可以進行露營遠足爬山釣魚打獵滑雪山地自行車等休閑活動。

(二)加拿大的簡要曆史(Brief History of Canada)

加拿大曆史可以追溯到33,000年前的北美原住民。大約公元986年,北歐的維京人到過現為紐芬蘭的地方,但是未定居,他們是第一批踏足北美的歐洲人。直到十六和十七世紀,才有歐洲人到北美作永久性的定居,這些歐洲人主要來自英國法國

在1763年結束的七年戰爭後,英法簽訂了巴黎條約,迫使法國放棄了在北美殖民地的主權。美國獨立戰爭以後,大規模的親英分子北上移居到英屬北美(現加拿大)。1812-1815年間,美國和英國在北美展開了1812年戰爭

1867年7月1日,英國政府將北美的三個殖民地合並成一個殖民地:大英帝國內的加拿大自治領(Dominion of Canada)。今安大略和魁北克曾經是一個殖民地,所以三個殖民地是四個省(安大略魁北克新布倫瑞克新斯科舍)。1867年7月1日定為加拿大建國日。

1931年,英國擴大了加拿大的自主權。1982年,英國將加拿大憲法的修憲權,由英國國會移交給加拿大國會,至此加拿大完全脫離英國而獨立。但加拿大國家元首依然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代替女王行使權力的是加拿大總督(Governor General of Canada)。

加拿大最為流通的紙幣是20元,其正麵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頭像。

圖4. 加元20元紙幣的正麵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頭像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頭像,曾經被印在加元1元和2元的紙幣上,不過早已不再流通。

圖5. 加元1元紙幣的正麵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頭像

圖6. 加元2元紙幣的正麵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頭像

(三)加拿大的自然環境(Natural Landscape of Canada)

加拿大的國土麵積999萬平方公裏,比美國要大,但人口3千500萬,隻是美國的1/10。加拿大地廣人稀,一旦離開多倫多,蒙特利爾和溫哥華這樣的一線城市,你就會有行走在農村曠野的感覺。“好山好水好寂寞”,是生活在加拿大華人的第一感覺和評價。

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稀少的國家,必然是各種動物和植物的天堂。加拿大的陸地和海洋,擁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物種,包括200多種大大小小的,水生和陸生的哺乳類動物,400多種鳥類,1000多種魚類,以及上萬種昆蟲類的動物。

加拿大還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喬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耐堿的植被。喬木有雲杉,冷杉,鬆樹,楊樹,樺樹,楓樹等。灌木有黃衫,鐵杉,黃柏等種類。草本植物有香苗,薔薇,漿果鵑,山茱萸等。海邊的植被有沙丘草,野豌豆,烏飯樹,白蛛樹等。

加拿大的植物,尤其以楓樹獨具特色。加拿大楓樹是生長於加拿大的一種喬木,葉子寬闊而扁平,有奇數的葉尖。每年一到秋天,其顏色由綠變黃,由黃變橙,由橙變紅。屆時漫山紅遍,層林盡染,風景甚美,是畫家和攝影師的最愛。

下圖是逐漸變色的楓葉,再下圖是與秋天漫山遍野的楓樹林。

圖7. 逐漸紅透了的楓葉

圖8. 秋天漫山遍野的楓樹林

加拿大的楓樹(Maple Tree of Canada),高度可達40米,壽命可達100年。加拿大楓樹通常用於園林綠化,楓樹與橡樹和針葉樹結合起來很好看。加拿大的楓木適合作籬笆裝飾花園。加拿大的楓糖漿還是最受歡迎的甜點,楓糖可以從楓樹中獲得。

現代醫學可以證明:楓樹的種子,樹皮,汁液具有宜人的甜味。同時還具有豐富的維生素C,還具有殺菌和傷口愈合的作用。取自樹枝和根部的樹皮製成煎劑,還具有收斂作用。這些,使得加拿大人對於楓樹情有獨鍾。

寫到這裏,不由得令我回想起自己的青少年時代,初中一年級第一堂美術課,老師教我們畫楓葉的素描。一片楓葉放在桌子上,在陽光的斜射下,葉尖清晰,徑梗分明。從此激起了我對美術的愛好,甚至一度想報考美術學院。下圖是一片楓葉的素描畫。

圖9. 一片楓葉的素描畫

加拿大境內有很多楓樹,其生長範圍之廣,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堪稱世界之最。加拿大從西向東,分布著上百種不同的楓樹。加拿大人對楓樹也有著近乎癡狂的熱愛,加拿大國旗,國花,國樹都是楓葉,加拿大是名副其實 “楓葉之國”(Country of Maple Leaves)。

加拿大國旗是楓葉旗,這是加拿大的官方旗幟。加拿大國旗為紅色,中間鑲嵌白色方格,白色方格上繪有一片11個頂點的紅楓葉。楓葉旗從1965年2月15日被采用,該日亦定為加拿大國旗日。下圖是加拿大的國旗楓葉旗。

圖10. 加拿大的國旗楓葉旗

加拿大雁(Canada Goose),是體形巨大的鳥類,雁形目鴨科黑雁屬,種名(Canadensis)為拉丁文,是“來自加拿大”之意。加拿大雁的成鳥體長可達100厘米,翅膀展開時,最大寬度可達175厘米。這種鳥類有7個亞種,但都被認為是加拿大雁。

加拿大雁的同形同色。雄性較體重,善於保衛其族群。雌性則稍輕,與雄性的鳴聲不同。成鳥頸部甚長,整個頭部頸部均以黑色為基色,兩側頰部具三角形白色斑塊,這個白色斑塊是辨識本物種的重要特征。上體肩部背部均為較深的灰褐色,黑色,足亦黑色。

下圖是加拿大雁在飛翔,再下圖是加拿大雁在覓食。

圖11. 加拿大雁在飛翔

圖12. 加拿大雁在覓食

下圖是加元1元的硬幣,背麵是加拿大雁,加元1元的硬幣俗稱“盧尼”(Loonie)。

圖13. 加元1元硬幣的背麵是加拿大雁

加拿大北極熊(Canada Polar Bear),生存在加拿大的北方三區。北極熊是一種大型肉食哺乳動物,能在惡劣酷寒的環境下生存,其活動範圍主要在北冰洋。現時能找到它們的最南地點,是加拿大哈得遜灣的最南處。下圖是加拿大北極熊。

圖14. 加拿大北極熊

下圖是加元2元的硬幣,背麵是加拿大北極熊。然而此硬幣的俗稱,卻是“突尼”(Twonie),是從“盧尼”(Loonie)延伸而來,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兒?

圖15. 加元2元硬幣的背麵是加拿大北極熊

加拿大麋鹿(Canada Elk),是一種鹿科麋鹿屬的動物。麋鹿體長達兩米,重達300公斤。麋鹿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腳趾間有皮腱膜側蹄發達,適宜在沼澤地中行走和活動。長而多毛的尾巴,有利於驅趕昆蟲。麋鹿夏季毛呈紅棕色,冬季毛呈灰黑色。下圖是加拿大麋鹿。

圖16. 加拿大麋鹿

下圖是加元25分的硬幣,背麵是加拿大麋鹿。

圖17. 加元25分硬幣的背麵是加拿大麋鹿

加拿大的河狸(Canada Beaver),是齧齒目河狸科,是世界第二大齧齒動物(僅次於水豚),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北部。河狸主要棲息於河岸濕地,也有部分河狸棲息於潮間帶。河狸的毛皮具有經濟價值,腺體則能用來當作藥或是香水。下圖是加拿大河狸。

圖18. 加拿大河狸

下圖是加元5分的硬幣,背麵是加拿大河狸。

圖19. 加元5分硬幣的背麵是加拿大河狸

在加元的貨幣中,曾經有過1分的硬幣,由紫銅製成,其背麵是加拿大楓葉。但幾年前就停止了流通,購物找零時四舍五入。下圖是加元1分的硬幣,背麵也是加拿大楓葉。

圖20. 加元1分硬幣的背麵也是加拿大楓葉

(四)加拿大的政治體製(Political System of Canada)

加拿大是實行聯邦製君主立憲製議會製的國家,采用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的三權分立。現任君主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她通常會指派總督(Governor General)來代表她行使權力。君主在政治上的作用是通過國會(Parliament)來體現。

加拿大國會分立法(Legislative)和執法(Executive)兩部分。立法部分又分參議院(Senate)和眾議院(House of Commons)兩部分。參議院由參議員(Senator)組成,參議員由總理提名總督任命,可以工作到75歲,目前加拿大參議院有102名參議員。

眾議院由眾議員組成,眾議員亦稱國會議員(Member of Parliament,MP)。眾議員在全國大選時選出,每個議員在國會裏代表自己選區選民的利益。議員隨時都會回到選區來傾聽選民的意見,目前加拿大眾議院有335名眾議員。

執法部分是政府(Government),是由總理(Prime Minister,PM)率領的委員會,即內閣(Cabinet),來執政。內閣成員是各部部長,部長由總理提名總督任命。總理辦公室是政府中最具實權的機構,可以發起立法提案,提名總督,參議員和最高法院大法官。

加拿大的現任總理是賈斯廷-特魯多(Justin Trudeau),是加拿大自由黨黨魁。2015年上任時,以43歲之齡,成為加拿大曆史上第二年輕的總理,常稱小特魯多。賈斯廷的父親,是已故前總理皮埃爾-特魯多,常稱老特魯多。下圖是現任總理賈斯廷-特魯多。

圖21. 加拿大的現任總理賈斯廷-特魯多

政府(Government)又分三級:聯邦政府(Federal),省政府(Provincial)和地方政府(Municipal)。聯邦政府的首腦是總理(Prime Minister),省政府的首腦是省長(Premier)。地方政府的首腦是市長或鎮長(Mayor)。

聯邦政府負責全國性的事務:外交,國防,郵政,銀行,貨幣,廣播電視,國家財政預算,征收聯邦稅等。省政府負責本省的事務:學校教育,健康醫療,公路交通,本省財政預算,征收省稅等。地方政府負責房屋建設,環境綠化,供水供電,排水修路等。

加拿大的稅務征收分為四種,一是銷售稅(Sales Tax),除必要的食品外,所有商品交易都要征稅。二是所得稅(Income Tax),任何公司和個人的收入都要征稅。三是財產稅(Property Tax),包括房產和地產。四是奢侈稅(Luxury Tax),包括煙酒和豪華物業等。

司法(Judicial)的部分是法院,法院又分三級: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聯邦法院(Federal Court)和省法院(Provincial Court)。法院獨立於國會,連總理也無權解雇法官(Judge)。這是三權分立的優點,可以互相牽製,互相監督,誰也不能獨裁。

加拿大十個省的議會實行一院製,運作方式與聯邦議會相似。加拿大的三個地區也有各自的立法機構,但是相對於加拿大的十個省而言,地區擁有的憲法權利較少,它們的結構也有所不同。加拿大省以下的行政單位,市鎮鄉等,沒有設置議會機構。

加拿大有若幹個政黨,但主要有三個:保守黨(Conservative),自由黨(Liberal)和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NDP)。每個國會議員(眾議員),都由各黨的候選人出來競選,選出來的國會議員,在國會裏代表自己選區的選民利益發言。

每個年齡達到18歲的加拿大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每隔四年十月份第三個星期一,是全民大選的日子。選民手握選票,選出滿意的候選人。各黨的候選人,不斷地發表競選演說,解釋施政綱領。從區議員,到省議員,再到聯邦議員,可能成為參議員或總理。

(五)加拿大的總理(Prime Minister of Canada)

1867年7月1日,加拿大建國以來,已經選出了23位總理。他們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身份,代表不同的黨派,領導加拿大度過了150多年的時光。他們都是些優秀的政治家。下麵介紹最傑出的幾位總理。

加拿大的第一任總理,是約翰-麥克唐納(John MacDonald,1815-1891),執政年代(1867-1873,1878-1891)。他曾經擔任英屬加拿大省的職務多年,1867年,當選為加拿大第一任總理,組成保守黨政府。麥克唐納被尊稱“加拿大國父”,他的頭像被印在加元10元紙幣的正麵。

圖22. 加元10元紙幣的正麵是約翰-麥克唐納的頭像

加拿大的第七任總理,是威爾弗雷德-勞雷爾(Wilfred Laurier,1841-1919),執政年代(1896-1911)。他是第一位法裔總理,組成自由黨政府。他協調英法裔紛爭,維護加拿大統一建立海軍。他威望很高,死後國葬上萬人參加,他的頭像被印在加元5元紙幣的正麵。

圖23. 加元5元紙幣的正麵是威爾弗雷德-勞雷爾的頭像

加拿大的第八任總理,是羅伯特-伯頓(Robert Borden,1854-1937),執政年代(1911-1920)。1911年,擊敗自由黨,組成保守黨政府。1914年,積極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任內其間,女權運動高漲,出現五位女權先驅。他的頭像被印在加元100元紙幣的正麵。

圖24. 加元100元紙幣的正麵是羅伯特-伯頓的頭像

加拿大的第十任總理,是麥肯齊-金(Mackenzie King,1874-1950),執政22年(1921-1930,1935-1948)。1921年組成自由黨政府。1926年經濟大蕭條卸任,1935年又上位。參加二戰直到勝利。創失業保險和養老金製度,死後國葬。他的頭像被印在加元50元紙幣的正麵。

圖25. 加元50元紙幣的正麵是麥肯齊-金的頭像

加拿大的第十三任總理,是約翰-迪芬貝克(John Diefenbaker,1895-1979),執政年代(1957-1963)。1957年擊敗執政多年的自由黨,組成進步保守黨政府。在他的任期內,與美國總統肯尼迪關係不佳。1961年,他頂住美國壓力,向中國出售小麥。

1961年是中國自然災害的第二年,全國大饑荒人民吃不飽。當時本人在念高中,正在身體成長的青少年時期。能夠吃上“雪白的”饅頭,知道是“加拿大麵”,心中感恩不已。

加拿大的第十四任總理,是萊斯特-皮爾遜(Lester Pearson,1897-1972),自由黨,執政年代(1963-1968)。因為解決蘇伊士運河問題,獲得1957年諾貝爾和平獎。實現全民醫療保險和養老金製度,確定了英法雙語為官方語言,通過楓葉旗為加拿大國旗。

加拿大的第十五任總理,是皮埃爾-特魯多(Pierre Trudeau,1919-2000),執政年代為(1968-1979,1980-1984)。1968年皮爾遜退休後,接任自由黨總裁成為總理。執行多元文化和開放移民政策。1970年,強力鎮壓魁北克分離運動。同年,成功推動中加建交。

加拿大的第十八任總理,是布賴恩-馬爾羅尼(Brian Mulroney,1939-至今),執政年代為(1984-1993)。1984年組成進步保守黨政府。同年加拿大出現女太空人邦達爾。1986年,溫哥華世博會。1988年,卡爾加裏冬奧會。1988年,與美國達成協議實現NAFTA。

加拿大的第二十任總理,是讓-克裏靖(Jean Chritien,1934-至今),執政年代為(1993-2003)。1993年,組成自由黨政府。任內成功製止了魁北克分離運動。貿易政策轉向亞太地區,曾多次率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創造了加拿大經濟上的黃金十年。

加拿大的第二十三任總理,即現任總理,是賈斯廷-特魯多(Justin Trudeau,1971-至今),執政年代為(2015-至今)。2015年大選勝利後,組成自由黨政府。是加拿大曆史上唯一的一對“父子檔總理”。本人年青帥氣,性格活潑,很受歡迎,但是執政經驗略顯不足。

(六)加拿大的總督(Governor General of Canada)

加拿大總督,是加拿大君主的代表。由於加拿大君主與英國君主是同一人,君主並不居住在加拿大,因此總督成為君主在加拿大的代表,行使君主的相關職權。最初此職用於英國政府與自治領(包括加拿大)和各殖民地的聯絡工作。

自從加拿大逐漸獨立成為主權國,英國政府再沒有權力透過加拿大總督來幹涉加拿大內政。即使英國君主與加拿大君主仍由同一人擔任,但須銘記總督隸屬於加拿大君主,而非英國君主,女王本人不能以英王身份任命總督。

加拿大總督在君主立憲製的憲政下,隻擁有象征性的權力。例如作為加拿大三軍總司令,任命眾議院多數黨領袖為總理,按總理建議任命內閣成員和各省省督,出席公眾活動,如接待外國政要和探訪弱勢社群等。但是職責上沒有什麽真正的政治權力。

大多數政治權力都授予由加拿大總理領導的政府。一般來說加拿大總督的所有決定,如批準法案,解散國會以進行大選,皆須聽從總理的“提議”。甚至總督人選和任期實際上皆由總理決定,加拿大君主往往僅循例批準之,惟任期通常在五年起,可作有限延任。

盡管上述的保留權力均由民選政府來監督,反之,總督可視為是防止政府和內閣成員濫權的最後一道防線。早期的總督多以英國貴族為人選,但二十世紀中葉開始,總督一直由加拿大公民擔任,並且形成由英語人士和法語人士輪流擔任的慣例,以彰顯雙語地位平等。

再者,近年人選亦不乏少數族裔和女性:伍冰枝莊美楷和現任的瑪麗-西蒙分別是首位亞裔,首位非裔和首位原住民,而且都是女性。人選的多樣性從側麵顯示加拿大社會多元共融的特質。總督因外訪等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加拿大首席大法官代理總督職責。

加拿大總督的府邸是首都渥太華麗都大廳(Rideau Hall),位於加拿大總理官邸的對麵,也是法理上君主的住所。加拿大總督的存在感不高,很少被公眾關注,但是也有一些動人的故事,下麵是兩位加拿大總督的事跡。

伍冰枝(Adrienne Louise Clarkson),中文譯名阿德利安-克拉克森,1939年2月10日,出生於英屬香港祖籍廣東台山。她是加拿大首位華裔和第二位女性總督。作為加拿大的總督,英文姓氏仍使用其前夫的“克拉克森”,即使離婚也沒有改變。

1907年,伍冰枝的父親伍英才生於澳大利亞,他擁有英國國籍,在香港與伍冰枝母親結婚。二戰時伍英才淪為日本戰俘,後來被英國通過交換戰俘而換回。1942年,伍英才全家根據一個許可華人入境的“特別個案”,舉家移民到加拿大。

伍冰枝曾經在渥太華公立學校就讀,1956年在多倫多大學修讀文學。1962年在巴黎大學修讀碩士。1963年與多倫多大學教授史蒂芬-克拉克森結婚。1975年離婚,但她的英文姓氏依舊使用前夫的“克拉克森”,離婚後乃至再婚後也依舊保留不變。

伍冰枝在加拿大廣播公司製作和主持過幾個節目,她的廣播生涯大大地提高了她的知名度。1987年她任McClelland & Stewart出版公司的主席,也寫過幾本著作。後來她還曾經擔任過安大略省駐法國巴黎的代表。

1999年9月8日,伍冰枝在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的推薦下,獲得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委任為加拿大第26任總督。她是第二名女性,第一名非白人和第一名沒政治軍事背景的總督。伍冰枝上任之初,令總督一職受到更多的公眾關注和大眾的讚賞。

2002年,她以加拿大總督兼加拿大三軍總司令的身份,探望了在阿富汗作戰的加拿大士兵。2003年,伍冰枝帶領50名加拿大名人訪問了芬蘭俄羅斯冰島。總督辦公室說她的訪問很成功,尤其是與俄羅斯總統普亭的會麵,非常具建設性。

下圖是加拿大第26任總督伍冰枝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亭。

圖26. 加拿大第26任總督伍冰枝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亭

2004年,伍冰枝前往法國參加盟軍諾曼底登陸的紀念典禮。當時伍冰枝是以“加拿大元首”的身份出席,但是真正的加拿大元首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亦有同時出席,所以伍冰枝在出席典禮時所用的頭銜,在法理上出現了問題,這也使得英國政府不悅。

雖然伍冰枝承受了很多批評,但她比其他總督都更積極,不停地到加拿大的各個角落會見各階層人士。她曾經到科索沃去會見過加拿大維和部隊。也曾經在駐波斯灣的加拿大驅逐艦上度過聖誕節。她在每個場合的演說稿,也都是自己親手寫成。

2004年,伍冰枝同意延長任期一年,用以應對當時少數黨政府帶來的政治危機。2005年,她在多倫多接受心髒手術,兩個月後卸任總督,被委任為樞密院顧問官。卸任後她還破格地出席了她的繼任者,米凱勒-瓊的就總督就職典禮。

2006年,出版自傳《Heart Matters》。2007年,獲女王任命為名譽上校。2009年,出版第二本書《非凡的加拿大人白求恩》。1999年,伍冰枝與哲學家作家約翰-撒羅結婚。她的哥哥伍衛權是一名醫生,她的嫂嫂利德蕙是加拿大參議院的第一個華裔女參議員。

朱莉-帕耶特(Julie Payette),是加拿大宇航員政治家,第29任加拿大總督。1963年,帕耶特出生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幼年時受阿波羅登月的影響夢想成為宇航員。16歲時,她得到一個獎學金,前往英國完成了高中課程。

1986年,她在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士,並前往多倫多大學攻讀計算機碩士。她在多倫多大學期間的研究生課題,都與機器語言學人工智能有關。學習期間,她還在IBM擔任係統工程師。她完成學位後,先後在IBM貝爾通訊公司工作。

1992年,帕耶特成為加拿大宇航局宇航員。完成初級訓練後,成為國際空間站加拿大臂技術顧問。為了進入太空,帕耶特受訓拿到商用航空飛行員的執照,並取得軍用飛機機長銜和1300小時的飛行時間,還完成了120小時的減重力飛機訓練。

1999年,她作為發現號航天飛機的成員首次進入太空,參與首次航天飛機與國際空間站的手動對接,在國際空間站內使用和維護加拿大臂。2000-2007年,她作為加拿大航天局首席航天員,在美國休斯敦太空中心從事地麵控製,在發現號任務中擔任首席地麵通訊員。

2009年,帕耶特隨奮進號航天飛機再次進入太空,並參與了此任務的太空行走。2013年,帕耶特從加拿大宇航局退役,轉而擔任蒙特利爾科技中心首席運營官。2017年,由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提名,獲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任命,帕耶特成為加拿大第29任總督。

下圖是加拿大第29任總督朱莉-帕耶特。

圖27. 加拿大第29任總督朱莉-帕耶特

(七)加拿大的首都(Capital of Canada)

1841年,下加拿大(今魁北克)和上加拿大(今安大略)合並成加拿大省,與另外兩個省組成加拿大自治領,需要一個永久性的首都。1857年,渥太華被選為加拿大自治領的政府所在地。這是一個政治上的妥協,也是出於安全的考慮,因為渥太華離美國邊境較遠。

加拿大國會大廈(Parliament of Canada),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的市中心,渥太華河的南岸。國會大廈的建築呈哥特複興風格,再加上其政治核心地位,每年吸引約幾百萬人次的訪客到此遊覽。

參議院會議廳位於中央大樓的東端,眾議院會議廳位於中央大樓的西端,參眾兩院之間是聯邦大廳和榮譽拱廊,拱廊的盡頭是國會圖書館。在國會圖書館的中央,矗立著一尊年輕維多利亞女王的白色大理石雕像。下圖是位於渥太華的加拿大國會大廈。

圖28. 渥太華加拿大國會大廈

加拿大在城市布局上,與中國和美國很相似,有點像“雙城記”。中國最大的城市是上海,首都卻在北京。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首都卻在華盛頓。加拿大最大的城市是多倫多,首都卻在渥太華。加拿大的大多數省分在城市布局上,也有點像“雙城記”。

各省一般隻有兩個較大的城市,比如安大略省的兩個國家級城市,多倫多和渥太華,在加拿大的國家層麵上唱“雙城記”。魁北克省最大的城市是蒙特利爾,首府卻在魁北克市。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大的城市是溫哥華,首府卻在維多利亞。

阿爾伯塔省最大的城市是卡爾加裏,首府卻在埃德蒙頓。薩斯卡切溫省最大的城市是薩斯卡通,首府卻在裏賈納。馬尼托巴省有一點特殊,隻有一個大城市溫尼伯。東部海洋四省和北部三個地區就別提了,要麽省小人少,要麽區大人更少,都是“獨城記”。

(八)加拿大的省區劃分(Provence/Territory of Canada)

加拿大是聯邦製國家,有十個省三個區。南部的十個省:1. 不列顛哥倫比亞,2.阿爾伯塔,3.薩斯卡切溫,4.馬尼托巴,5.安大略,6.魁北克,7.新布倫瑞克,8.新斯科舍,9.愛德華王子島,10.紐芬蘭。北部的三個區:1.育空地區,2.西北地區,3.努納武特地區。

下麵是加拿大的省區劃分地圖。

圖29. 加拿大的省區劃分地圖

曆史上,安大略被稱為上加拿大,魁北克被稱為下加拿大。傳統上,阿爾伯塔,薩斯卡切溫和馬尼托巴被稱為西部草原三省。新布倫瑞克,新斯科舍,愛德華王子島,以及紐芬蘭和拉布拉多,被稱為東部海洋四省,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省,常被簡稱為紐芬蘭省。

加拿大的十省三區加入聯邦的順序如下。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聯邦(Canadian Confederation)建國,由四個省組成:安大略(Ontario),魁北克(Quebec),新布倫瑞克(New Brunswick)和新斯科舍(Nova Scotia)。

1870年,馬尼托巴(Manitoba)和西北地區(Northwest Territory)加入聯邦。1871年,不列顛哥倫比亞(British Columbia)加入聯邦。1873年,愛德華王子島(Prince Edward Island)加入聯邦。

1898年,育空地區(Yukon Territory)加入聯邦。1905年,阿爾伯達(Alberta)和薩斯卡切溫(Saskatchewan)加入聯邦。1049年,紐芬蘭和拉布拉多(Newfoundland & Labrador)加入聯邦。1999年,努納武特(Nunavut)從西北地區分裂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地區。

加拿大的概況介紹完了,從下一篇開始講我在各個省的旅遊經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