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十二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三)

(2022-05-12 01:26:55) 下一個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十二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三)

前一篇講到我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旅遊經曆,主要是幾次“來到”溫哥華的經曆。本篇繼續講我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旅遊程,主要是講我搬家定居到溫哥華地區以後的旅遊行程。下圖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紅色陰影區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圖1.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

下圖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地圖,包括溫哥華。溫哥華的地理位置,見下麵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地圖中的第1點。

圖2.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地圖,包括溫哥華

溫哥華市(City of Vancouver),位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弗雷澤河入海口,西南與溫哥華島上的維多利亞市隔相望,東邊距離阿爾伯塔省的卡爾加裏900公裏,南邊距離美國的西雅圖250公裏。溫哥華市與周邊的20個市鎮組成“大溫地區”。

溫哥華以英國航海家喬治-溫哥華(George Vancouver)命名,歐洲人抵達溫哥華後,早期經濟主要依賴於林木業。1887年,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延伸至此,溫哥華成為北美西岸水陸路交通的主要樞紐,更成為加拿大與遠東各國之間貿易往來的重要一環。

溫哥華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平均氣溫攝氏20度左右,冬季平均氣溫攝氏0度以上,沿海地區不常降雪,平均每年下雪11天,通常積雪很快融化。溫哥華雖然緯度較高,但因阿拉斯加暖流經過,所以港口不結冰。溫哥華氣候溫和四季宜人,是加拿大最溫暖的城市。

溫哥華使用太平洋時區(西8區),溫哥華市區人口為63萬。溫哥華市的西部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保留地。溫哥華市的北邊界與西溫哥華區北溫哥華區北溫哥華市隔河相望,溫哥華市的東邊連接本那比市,南邊隔與列治文市為鄰。

溫哥華市的城區,坐落在巴拉德內灣(Burrard Inlet)的半島之上,包括溫哥華市中心,溫哥華西端區斯坦利公園,和福溪以南和以東的地區。依安大略街(Ontario Street)為界,分成溫西和溫東兩部分。下圖是溫哥華市區的地圖。

圖3. 溫哥華市區地圖

溫哥華開埠初期,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裔的居民曾經占市內人口的多數,英裔社群的文化和特征在某些地區仍然非常明顯。然而隨著溫哥華逐漸發展成太平洋沿岸的貿易中心,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也相繼移居至此,令溫哥華的族裔結構逐漸趨於多樣化。

溫哥華也是華人的重鎮,通用廣東話和普通話。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觸發了從香港到加拿大的移民潮,作為加拿大亞太門戶的溫哥華接收了大批香港移民,連同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移民,溫哥華成為華裔人口最集中的北美城市之一。

溫哥華市的華埠也是北美除舊金山以外最大的唐人街。亞裔移民的到達延續了溫哥華市作為移民熱門目的地的角色。溫哥華市內其他主要的族群包括印巴裔,柬埔寨裔,菲律賓裔,越南裔,印尼裔,韓國裔,日本裔,蒙古裔和南美裔等。

溫哥華市位處太平洋沿岸,是橫貫加拿大公路和鐵路的西終點。上個世紀80年代,溫哥華市政府經過長時間的討論之後,決定禁止在溫哥華市內興建高速公路。唯一的例外是橫貫加拿大的1號公路(Trans-Canada Highway,No.1),但也隻是在市區東北部的邊緣而已。

溫哥華港(Port of Vancouver),是全加拿大最大的港口,位於溫哥華市中心的水前(Water Front)。溫哥華港內有一個大型的遊輪碼頭,每年會有100多萬人次在溫哥華開始他們的遊輪假期,通常是前往阿拉斯加。下圖是停泊在溫哥華港的豪華遊輪。

圖4. 停泊在溫哥華港的豪華遊輪

溫哥華國際機場(Vancouver International Airport,YVR),位於溫哥華市南邊的海島上,是加拿大第二繁忙的機場,也是北美西海岸第二多的國際旅客的到達機場。凡是從亞洲來加拿大的旅客,必定在溫哥華國際機場入境或轉機。下圖是溫哥華國際機場。

圖5. 溫哥華國際機場

太平洋中央火車站(Pacific Central Station),是城際鐵路服務的樞紐,前往國內其他地區的鐵路服務和通往美國西雅圖列車皆由此出發,分別由加拿大的維亞(VIA)和美國的美鐵(American Railroad)營運。下圖是溫哥華的太平洋中央火車站。

圖6. 溫哥華的太平洋中央火車站

大溫地區的公共交通由運輸聯線(Trans Link)負責道路管理及公交服務。包括普通巴士(Bus)和快速巴士(Bus Express)。還有架空列車捷運係統(Sky Train),和連接與北岸的海上巴士(Sea Bus),再加上提供市郊通勤服務的西海岸快車(West Coast Express)。

大溫地區的公共交通,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區為溫哥華市(City of Vancouver)。第二區為本那比(Burnaby),列治文(Richmond),西溫(West Vancouver)和北溫(North Vancouver)。第三區為大溫地區內其他區域,如三角洲(Delta),素裏(Surrey),蘭利(Langley)等。

架空列車捷運係統現在共有三條路線:淺藍色加拿大線(Canada Line),深藍色博覽線(Expo Line)和黃色千禧線(Millennium Line),這幾條架空列車為大溫地區的通勤職工提供了最為快捷的交通工具。下圖是大溫地區的公交分區圖和架空列車捷運係統的線路圖。

圖7. 大溫地區的公交分區圖和架空列車捷運係統的線路圖

市郊通勤服務的西海岸快車(West Coast Express),為米慎(Mission)和沿路城鎮的通勤職工提供了一個快捷的交通工具,下圖是大溫地區西海岸快車線路圖。

圖8. 大溫地區的西海岸快車線路圖

大溫地區亦有兩座不列顛哥倫比亞渡輪碼頭(BC Ferry),分別位於西溫哥華區的馬蹄灣(Horseshoe Bay)和三角洲市的托瓦森(Tsawwassen),提供前往溫哥華島的渡輪服務。不僅旅客可以乘船,私家汽車也可以開進船裏渡過喬治亞海峽。

溫哥華地區的四周風景宜人,是加拿大的主要旅遊點。溫哥華市內的多個公園,如斯坦利公園(Stanley Park),伊麗莎白女王公園(Queen Elizabeth Park),範杜森花園(Van Duson Garden)。再加上周圍的高山,海洋和森林,都是吸引遊客的旅遊熱點。

大溫地區的其他景點還包括:加拿大廣場(Canada Place)著名的“五帆”建築,獅門橋(Lion Gate Bridge),鬆雞山(Grouse Mountain),卡皮拉諾吊橋(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格蘭維爾島(Granville Island),煤氣鎮(Gas Town)和唐人街(Chinatown)等。

下圖是加拿大廣場上著名的“五帆”建築。

圖9. 加拿大廣場上著名的“五帆”建築

溫哥華與水為鄰,橋梁在交通中扮演重要角色。溫哥華市北邊的獅門橋鋼鐵工人紀念橋,都與西溫哥華區,北溫哥華區和北溫哥華市相連接。南邊有三條橋梁通向列治文市,還有三條橋梁跨越福溪,成為市內交通網絡的一部分。

大溫地區的教育係統有五所公立大學,其中最大的兩所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和西蒙-弗雷澤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UBC和SFU皆為加拿大著名的綜合大學,兩校學生總數8萬多人。

大溫地區的公交車有自己的排號係統:溫哥華市為100號以內,本那比為100-200,北溫哥華和西溫哥華為200-300,素裏為300-400,列治文為400-500,蘭利為500-600,三角洲為600-700,高貴林等為700-800。為了敘述方便起見,把大溫地區分成幾個部分來敘述。

(一)溫哥華市(City of Vancouver)

溫哥華市中心,即水前(Water Front),是溫哥華港(Port of Vancouver)所在地,也是加拿大廣場(Canada Place)所在地。任何人到溫哥華旅遊,沒有不去加拿大廣場參觀的。加拿大廣場的地理位置,見溫哥華市區地圖中的第1點。下圖是溫哥華的加拿大廣場。

圖 10. 溫哥華的加拿大廣場

溫哥華市的中國城(Chinatown),或華埠唐人街,是北美舊金山唐人街後最大的唐人街。該區西接溫哥華市的中央商業區,北鄰溫哥華市中心的東端。市中心東端的廣義覆蓋範圍,也包括了唐人街。溫哥華唐人街的地理位置,見前麵溫哥華市區地圖中的第1點。

唐人街內的商業活動主要集中在緬街(Main),片打街(Pender)和奇化街(Keefer)上。大溫哥華地區架空列車的“體育館-唐人街站”,設在唐人街的西端邊緣處,此站是整個架空列車係統中,唯一的一個擁有官方中文名字的車站。

下圖是溫哥華市唐人街的千禧門,再下圖是唐人街中山公園裏孫中山先生雕像。

圖 11. 溫哥華市唐人街的千禧門

圖 12. 溫哥華唐人街中山公園裏的孫中山雕像

每年的中國春節,唐人街都會有慶祝活動,包括春節遊行,音樂演唱會,街頭舞蹈等等。下圖是2014年春節時中山公園裏的舞蹈表演,再下圖是2014年唐人街的春節遊行。

圖 13. 溫哥華市唐人街中山公園裏的歌舞表演

圖 14. 溫哥華市唐人街的春節遊行

2014年2月5日,我到溫哥華唐人街的“國際村”(International Village)去參觀中國書畫展。當時中國的一些著名影視明星,帶著他們的書法作品來訪溫哥華。下圖是唐國強的書法,再下圖是薑昆的書法,第三圖是鬱鈞劍的書法。

圖15. 唐國強的書法

圖16. 薑昆的書法

圖17. 鬱鈞劍的書法

出席書畫展的書法家劉振聲當場揮毫,寫下“達觀”二字。

圖18. 劉振聲當場揮毫寫下“達觀”二字

斯坦利公園(Stanley Park),位於溫哥華市區的西北。是加拿大最大,北美第三大的市立公園,每年吸引800多萬人次遊覽。一條8.8公裏長的路徑環繞公園,以供遊人散步騎車或玩滾軸溜冰。斯坦利公園的地理位置,見前麵溫哥華市區地圖中的第2點。

斯坦利公園三麵環水,公園內保留著樹林,部分已經生長數百年,溫哥華水族館坐落園內。斯坦利公園建於1888年,名稱來自時任加拿大總督史丹利伯爵,斯坦利伯爵於翌年訪問不列顛哥倫比亞期間,主持了公園的開幕典禮。下圖是斯坦利伯爵的雕像。

圖 19. 加拿大總督斯坦利伯爵的雕像

2014年7月20日,我參加了“中僑互助會”在斯坦利公園組織的“中僑百萬行”慶祝活動。活動的內容很豐富,有各種遊藝,有時令美食,有體育運動,有歌舞表演。參加的人很多,大部分是華人,也有其他族裔的活躍分子。我在遊藝活動中,還得了獎品,一件T-恤衫。

下麵的幾張圖是我在觀看歌舞表演時所拍攝的照片。

圖 20. “中僑百萬行”活動中的中國人的歌舞表演

圖 21. “中僑百萬行”活動中的中國人的歌舞表演

圖 22. “中僑百萬行”活動中的印度人的歌舞表演

圖 23. “中僑百萬行”活動中的墨西哥人的歌舞表演

圖 24. “中僑百萬行”活動中的加拿大人的歌舞表演

當天下午,我參加了“中僑百萬行”的環繞斯坦利公園徒步行走,沿著公園的環繞路徑按逆時針方向走了一圈。下麵的幾張圖是我當時所拍攝的照片,下圖是前方的一家人在照相。

圖 25. 我沿著斯坦利公園的環繞路徑按逆時針方向走了一圈

下圖是我在環路上拍攝的獅門橋(Lions Gate Bridge)。

圖 26. 我沿著斯坦利公園的環繞路徑按逆時針方向走了一圈

下圖是一些騎車人在環路邊休息聊天。

圖 27. 我沿著斯坦利公園的環繞路徑按逆時針方向走了一圈

2014年7月26日,我乘公交車到溫哥華市西海岸的英吉利灣海灘(English Bay Beach),去參觀“焰火節”(Lighting Festival)。我沿著海灘一路走去,岸邊滿是度假消暑的人群。下麵的兩圖是我當時所拍攝的照片。

圖 28. 英吉利灣海灘到處都是度假消暑的人群

圖 29. 英吉利灣海灘到處都是度假消暑的人群

還有更熱鬧的節目好看,下圖的三個人在做“噴水騰飛”表演,活像三個“噴氣式”飛艇。

圖 30. 英吉利灣海灘的“噴水騰飛”表演

伊麗莎白女王公園(Queen Elizabeth Park),坐落在溫哥華市人口密度頗高的地段。整座公園建築在一個海拔150米的小山上,是溫哥華市區的最高點,從公園裏可以俯瞰溫哥華市的全城景色。伊麗莎白女王公園的地理位置,見前麵溫哥華市區地圖中的第3點。

1939年,英王喬治六世與伊麗莎白皇後偕同伊麗莎白小公主訪問溫哥華,為了歡迎他們的駕臨,公園被命名為“伊麗莎白女王公園”。但是從史實上看,公園的正確中文譯名應該是“伊麗莎白皇後公園”,因為1939年來訪的隻有皇後,當年13歲的小公主尚未登基。

1951年10月20日,當時還是公主的伊莉莎白女王故地重遊,曾在這個池塘畔,手植一棵從家鄉溫莎移來的英國橡樹(English Oak)作為紀念。這裏還是結婚照的最佳拍攝場地,穿著中西各式結婚禮服的新人們,總是將花園裝點得喜氣洋洋。

公園裏有兩個花園,較大的花園種有櫻花,杜鵑,鬱金香,水仙,木蘭等各式各樣的花卉。春季時各色的鮮花開滿枝頭,尤其是五月份,五顏六色不同品種的鮮花爭香鬥豔。2014年6月30日,我與我妻到伊麗莎白女王公園去遊玩。下圖是我妻在大花園裏的留影。

圖 31. 我妻在伊麗莎白女王公園大花園裏的留影

伊麗莎白女王公園大花園台階的上方是女王公園的至高點。站在瞭望台上,北麵的群山和溫哥華的市中心盡收眼底。下圖是我與我妻在伊麗莎白女王公園至高點處的合影。

圖 32. 我與我妻在伊麗莎白女王公園至高點處的合影

相對較小的花園是“玫瑰花園”,1961年市慶75周年時完工,同樣是花卉繽紛滿園。花園的一端通向一個小池塘,夏季時總有許多遊人駐步在池塘邊,觀看池塘裏悠閑的綠頭鴨和海鷗等水鳥在嬉戲。塘邊綠草茵茵垂柳依依,不遠處還有櫻花浪漫,不少遊人駐足觀看。

在這裏還可以看到公園裏的另一個著名景點,半球形的植物溫室(Conservatory),植物溫室有一個20多尺高的真空管拱頂,和總數為1490片樹脂玻璃的園蓋,這個建築是溫哥華的特殊標誌之一。下圖是我妻在半球形植物溫室外噴泉邊的留影。

圖 33. 我妻在伊麗莎白女王公園植物溫室外噴泉邊的留影

溫室內有500多種沙漠,雨林或熱帶地區生長的獨特植物花卉。裏麵還有一個飛滿100多種鳥類的熱帶園,其中以會學人說話的綠鸚鵡最為逗人。下圖是會學人說話的綠鸚鵡。

圖 34. 伊麗莎白女王公園植物溫室裏的綠鸚鵡

植物溫室裏還有一個幹燥區,種有經過特別配置的沙漠植物仙人掌。植物溫室的西麵有個“世紀岩”,下麵埋了一個銅製的1954年時空錦囊,等到100年後的2054年,人類可以開封錦囊尋寶。下圖是我妻在半球形植物溫室內的留影。

圖 35. 我妻在伊麗莎白女王公園半球形植物溫室內的留影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又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簡稱卑詩大學。是一座頂級公立綜合研究型大學,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市區,其地理位置,見前麵溫哥華市地圖中的第4點。。

在2021世界大學排名中,UBC位居第31名。截至2020年,UBC已經培養出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1位羅德學者,273位加拿大皇家學會成員,3位加拿大總理,包括加拿大首位女總理金-坎貝爾(Kim Campbell)和現任總理賈斯汀-特魯多(Justin Trudeau)。

2014年4月20日,我曾到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去參觀。下麵的幾張圖是當時所拍攝的照片。

圖 36.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鍾樓

圖 37.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

圖 38.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會大樓

校園裏有個生物博物館(Biodiversity Museum),裏麵有許多展出,如下麵的恐龍骨架。

圖 39.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博物館裏的恐龍骨架

校園裏還有一個亞洲中心(Asian Center)。下圖是亞洲中心廣場上的“仁義禮智信”。

圖 40.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中心的“仁義禮智信”

2017年5月20日,我與我妻專門遊覽了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植物園(Botanic Garden of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這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大學植物園,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第一位省級植物學家約翰-大衛森(John Davidson)的領導下,成立於1916年。

此花園的最初使命是研究本省的本土植物。但在過去的100多年裏,該植物園的使命已經擴展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溫帶植物保護教學和公開展示。該植物園包括主花園,植物園苗圃和一個紀念花園。該植物園匯集了4萬種植物,包括來自世界溫帶地區的5千種分類群。

該植物園還包括亞洲花園,高山花園,雨林花園,森林公園,草藥園,食用植物花園,橡木草甸和林地花園等。特色收藏品包括楓樹,高山植物,鐵線蓮,攀援植物,山茱荑,蕨類植物,木蘭,杜鵑,竹子等。下麵的幾張圖是我在當天為我妻拍攝的照片。

圖 41. 我妻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植物園門前的留影

下圖是植物園裏的“物理”花園(Physic Garden),不過我沒看到“化學”花園。

圖 42. 我妻在植物園裏“物理”花園前的留影

圖 43. 我妻在植物園裏“物理”花園裏的留影

在這個植物園裏參觀花卉,還得鑽過一個涵洞。

圖 44. 我妻在植物園裏的涵洞前留影

鑽過涵洞之後是雨林花園(Rainforest Garden)。

圖 45. 我妻在植物園雨林花園前的留影

圖 46. 我妻在植物園雨林花園裏的留影

溫哥華科學館(Science World of Vancouver),位於溫哥華市中心的東部,福溪(False Creek)的尾端。科學館的頂樓上有個圓球形建築,是溫哥華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如果你坐在博覽線(Expo Line)的天車上,遠遠就會看見這個圓球形的建築。

溫哥華科學館的圓球裏,有加拿大西部最大的球形視影廳(IMAX),遊客可以另購門票觀看各種與自然科學有關的電影,電影每天都輪流放映。無論大人或孩子都可以在科學館裏學到不知道的科學知識。

2014年9月28日,我去參觀溫哥華科學館,在球形視影廳裏,我還觀看了三維立體電影“落基山快車”(Rocky Mountain Express),立體全方位的展示了加拿大落基山的風貌。另外我還參觀了各個展覽館,看到孩子們玩得那麽高興,不由得自己也快樂起來了。

溫哥華科學館的地理位置,見前麵溫哥華市區地圖中的第5點。下圖是溫哥華科學館。

圖 47. 圓球形的溫哥華科學館

下麵的兩圖是孩子們在科學館裏“玩球藝”和“走鋼琴”。

圖 48. 溫哥華科學館裏的孩子們在“玩球藝”

圖 49. 溫哥華科學館裏的孩子們在“走鋼琴”

2017年8月21日,從美國西海岸俄勒岡州到東海岸南卡羅萊納州,在一條寬度為100公裏,斜穿美國的帶狀區域內,可以觀賞到日全食奇景。這是美國99年以來的首次全美日全食,加拿大境內的民眾雖然不能看到100% 日全食,但在溫哥華地區能觀賞到86% 的日偏食。

日全蝕是一種天文現象,當月球環繞地球時,剛好擋在太陽前麵,太陽圓盤被月亮陰影所遮蓋,隻能看到模糊的日冕。日全食不僅少見,而且持續時間很短,上次貫穿美洲大陸的日全食是1918年,如果錯過今次機會,要等到2085年。所以今年是一生一次難得的機會。

下圖是美國日全食的路徑,再下圖是日全食的全過程(Process of Solar Eclipse)。

圖 50. 美國日全食的路徑

圖 51. 美國日全食的全過程

2017年8月21日上午,我到溫哥華科學館去觀看日全食。下圖是我在科學館外麵的留影。

圖 52. 我在溫哥華科學館外麵的留影

下麵的兩圖是我在溫哥華科學館外麵拍攝的日全食全過程,雖然沒有專業攝影師拍攝得好,但畢竟是我自己版本的日全食全過程。

圖 53. 我們溫哥華科學館外麵拍攝的日全食全過程之一

圖 54. 我們溫哥華科學館外麵拍攝的日全食全過程之二

溫哥華市區的遊覽經曆講完了,下一篇講大溫地區周邊的幾個主要城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