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走馬觀花遊列國》第八篇:獅城新加坡

(2022-03-13 11:42:19) 下一個

老安遊記《走馬觀花遊列國》第八篇:獅城新加坡

1995年初,我得到了一則消息:第六屆亞洲流體力學會議將於5月22-26日在新加坡召開。我把博士後研究的部分結果整理一下,寫成論文摘要,投稿到大會秘書處,準備參加這次學術會議。不久收到邀請函,我立即著手撰寫論文,交付會費並預訂機票準備出發。

1995年5月20日(Saturday),我搭乘日本航空公司的班機(JAL),從芝加哥機場(ORD)起飛,橫跨太平洋,第二天到達日本東京的成田國際機場(Tokyo-Narita International Airport, NRT),在那裏轉機去新加坡,仍然是日本航空的班機。

1995年5月21日(Sunday),晚上11點半,到達新加坡的樟宜國際機場(Singapore Changi International Airport,SIN)。新加坡在亞洲的地理位置,見圖1中的紅色小圓圈,紅色大圓圈裏的紅色區域是新加坡略圖。

圖1. 新加坡在亞洲的地理位置

下圖是新加坡的樟宜國際機場。

圖2. 新加坡的樟宜國際機場

下圖是新加坡地圖,樟宜國際機場在新加坡的位置,見下麵圖中的第1點。

圖3. 新加坡地圖

我從樟宜國際機場乘坐出租汽車到達南洋理工大學的時候,已經是後半夜了。接待處的工作人員把我安排在學生宿舍7號樓住下。這次會議會址就在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在新加坡的位置,見前麵新加坡地圖中的第2點。

新加坡共和國(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Singapore),別稱獅城,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城邦島國。該國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南麵與印度尼西亞之間隔著新加坡峽,北麵與馬來西亞之間,隔著柔佛海峽,有兩座橋梁連接新馬兩國。

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新加坡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若幹島嶼,最大的外島是德光島。新加坡地形平緩,最高點為新加坡島上的一個丘陵,但海拔高度隻有160多米。由於地形所限,新加坡的河流都很短,最長的流不超過10公裏。

新加坡沒有天然湖泊,所以水資源嚴重匱乏,隻能建造人工湖儲存淡水。新加坡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居世界倒數第二位。城市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用水,主要靠收集存儲雨水,以及從鄰國馬來西亞進口淡水。

新加坡靠近赤道,為熱帶雨林氣候,常年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潮濕,年平均溫度在23~31攝氏度之間。新加坡有兩個不同的季候風季節,從12月到翌年3月吹東北季候風,相當潮濕。從6月到9月則吹西南季候風,最為幹燥。

這兩個季風期間,是季候風交替月,即4到5月和10到11月。在季候風交替月裏,地麵風弱多變,陽光酷熱,下午至傍晚時分,全島經常有雷陣雨。新加坡獨立以來,大規模的填海已經增加了1/4的麵積,著名旅遊勝地“聖淘沙”,就是填海造田的結果。

1819年,任職於英國東印度公司斯坦福-萊佛士當地蘇丹簽訂條約,獲準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經過萊佛士的努力,新加坡逐漸發展成繁榮的轉口港。由於新加坡地處重要的海上交通線,即馬六甲海峽的南端出口,所以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新加坡一直是大英帝國東南亞最重要的戰略據點。1942-1945年間,曾經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二戰後回歸英國管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以獨立城邦的形式加入馬來西亞,稱新加坡州。1965年正式獨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從窮困潦倒中,依靠國際貿易人力資本的操作,迅速轉變成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借地理優勢,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憑借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成為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

大多數新加坡人都通曉至少兩種語言,分別是英語以及自己的母語。新加坡是個多元文化種族社會,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雖然人口組成以華人為多數,但並不是單一民族的國家,而是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共同組成的移民國家,華人福建移民為大宗。

1978年,由中國的周培源教授,日本的Sato教授和印度的Narasimha教授,共同創建學術組織“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其宗旨是為加強亞洲各國流體力學同行的聯係和友誼,提供學術交流的論壇,促進本學科的發展和應用。

該組織的工作語言為英語,每2-3年召開一次“亞洲流體力學會議”,規模大約300人,出版物有會議論文集。今年是“第六屆亞洲流體力學會議”(Sixth Asian Congress of Fluid Mechanics),時間是1995年5月22-26日,地點是新加坡。

下圖是這次會議的論文集封麵(左)和我的論文首頁(右)。

圖4. 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我的論文首頁(右)

1995年5月22日(Monday)是會議的第一天,上午9點是開幕式,由大會主席周永祥教授(Y.T. Chew)致辭,接著是主題報告,然後按專題分組會議。這是我出國後第一次直接接觸國內學者的機會,見到過去的老師和同學,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童秉綱教授。

童秉綱教授是我在中國科技科大學時的研究生導師,指導我做碩士論文,我畢業留校之後,他又是我們研究組的組長。從1978年入學,到1986年出國,前後共事達八年之久。在此期間的言傳身教,令我終生難忘。這次見麵,已經時隔九年,倍感親切。

下麵的左圖是他主持編寫的高校教材《氣體動力學》,下麵的右圖是他牽頭出版的學術專著《非定常流與渦運動》。《氣體動力學》被許多工科院校所采用,《非定常流與渦運動》書中的內容,是我後來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圖5. 童秉綱教授編寫的高校教材(左)和出版的學術專著(右)

在一個分組會議裏,我聽了何誌明教授的報告。何誌明教授(Dr. Chih-Ming Ho),是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UCLA)的教授,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在許多學術領域中都有所貢獻,特別是我所感興趣的:流體力學(Fluid Mechanics)中的漩渦流動(Vortex Flows)。

1984年夏,何誌明教授曾經到南京航空學院講學,內容就是關於漩渦流動。我特地出差到南京去聽他的課。他在黑板上用粉筆隨手那麽一畫,就是個“活龍活現”的漩渦。他的課令我印象深刻,使得我在後來的實際工作中,多次使用漩渦的概念,描述所承擔到的項目。

下圖是流體力學實驗中一個漩渦流動的實例:圓柱後麵的漩渦結構。

圖6. 實驗觀察圓柱後麵的漩渦結構

1995年5月23日(Tuesday)是會議的第二天,在上午中間休息時,我偶遇到了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倪浩清。我們談得很投機,他表示任何時候我回國時,都歡迎到他們單位去訪問。第二年(1996),當我到北京參加另一個會議的時候,還真的到他們院裏去訪問了一次,以後又有機會合作過一次。

在同一天下午的中間休息時,我還遇到伊夫斯-卡格農(Yves Gagnon)。他是個帥氣的白人小夥子,看起來像個大學生。但實際上是個教授,工作在加拿大東部埃德蒙斯頓的蒙克頓大學(University of Moncton,Edmunston,NB,Canada)。

第二年(1996),當我到北京參加另一個會議的時候,碰巧又遇到了他。這個年輕人,活潑熱情愛交際,勾肩搭背自來熟。在遊覽明十三陵和八達嶺長城的時候,他不斷地向我問這問那,後來我們還真的有過一次合作。

在同一天下午,有一個講演者叫孟暉,內容是全息測速技術。看起來像個小女孩,實際是堪薩斯州立大學的助理教授。估計是77或78級畢業生,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幸運地得到終身教授的職位。這在1995年可是件大事,瞬時成了在中國人中大受歡迎的 “明星”。

1995年5月24日(Wednesday)是會議的第三天,上午安排參觀南洋理工大學(NTU)和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由於會議代表太多,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都由導遊帶領,按照同樣路線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結交新朋老友,大家都感到非常滿意。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頂級綜合類研究型大學。其校址前身是成立於1955年的南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在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名列全球第12位。

南洋理工大學的主校園被稱為“雲南園”,位於新加坡的西南部。“雲南園”經常被列入全球十大最美麗大學校園之列。下圖是南洋理工大學的主校園,南洋理工大學在新加坡的位置,見前麵新加坡地圖(圖3)中的第2點。

圖7.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主校園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是新加坡第一所高等學府,也是亞洲乃至世界上的頂尖學府,現在是一所具有16個學院的綜合類研究型大學。

2021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列為第25名,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列為第11名,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排名中列為第32名。下圖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校園,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新加坡的位置,見前麵新加坡地圖(圖3)中的第3點。

圖8.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校園

在參觀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工程係流體力學實驗室的時候,我遇到了北京化工大學的教授張政。和倪浩清一樣,他也表示任何時候我回國時,都歡迎到他們學校去訪問。第二年(1996),當我到北京參加另一個會議的時候,還真的到他們學校訪問過一次。

張政教授思想開朗,性格活躍,教學科研,卓有成就,我們很快就交上了朋友。1999年,“第八屆亞洲流體力學會議”在中國深圳召開的時候,我們都參加了。在以後的許多年裏,我們曾經合作過多次,一直到兩人都退休。

聖淘沙(Sentosa),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該島的南岸有個長長的海灘,島上有七間大酒店,還包括世界級的環球影城主題公園,聖淘沙的馬來語意思為“和平安寧”。聖淘沙的位置,見前麵新加坡地圖(圖3)中的第4點。下圖是空中俯瞰聖淘沙。

圖9. 新加坡著名的風景區聖淘沙

1995年5月24日(Wednesday),下午是自由活動時間(Free & Easy)。聽人說:“沒到過聖淘沙就等於沒到過新加坡”,我自然也要去看看。所以早就與童秉綱教授約好,一起去遊覽新加坡的聖淘沙。同行的還有航天部701所所長崔爾傑,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歐陽水吾。

聖淘沙島與新加坡本島,不到半公裏的海麵,就有三種去聖淘沙的方式:“海陸空”。“海”是指跨海渡輪,“陸”是指陸上拱橋,“空”是指空中纜車。我們沒有選擇時髦的“海”與“空”,而是選擇了最普通的“陸”:旅遊大巴。

我們在島上遊玩了兩三個小時,還在島上吃了午餐。可惜那天我忘了帶相機,沒有照上一張合影,留下終生的遺憾。我那誨人不倦的恩師,中國科學院院院士童秉剛教授,2020年7月9日,以93歲的高齡與世長辭了。下圖是他以前在校園裏的留影。

圖10. 童秉剛教授在校園裏的留影

1995年5月25日(Thursday)是會議的第四天,下午2點,輪到我演講了。內容見前麵圖4中的論文首頁。由於我出國已經九年,攻讀博士學位與博士後研究七八年,學術會議也參加過五六次,所以沒有太大壓力,講演過程順利流暢,回答問題簡單明了。

接下來講演的是一個日本人,叫做佐野修(Osamu Sano),內容是關於多孔介質的流化方法。他講完回來後,我們交談了一會兒,他給我一份會議通告:流體力學輸運現象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a on Transport Phenomena,1997.11.30-12.3,Kyoto,Japan)。

下午中間休息時,倪浩清過來看我,向我介紹一個人,是北大教授周力行。他說周教授是第一次出國,英語口語有點壓力。還說我的英語好,可否請我來代講。我說代講倒沒問題,隻是我不懂你們的內容。周教授把隨身攜帶的膠片拿出來,我看了一下覺得不難就答應了。

晚上回來後,我拿出膠片來閱讀,是關於水力旋流器(Hydro-Cyclone)的CFD計算方法,不算生疏,於是就像自己的論文一樣,認真地做了準備。

當天晚上,是會議的晚宴,在新加坡的一個中國飯店裏舉行。除了必要的大會主席致辭祝酒之外,還有中國特色的獅子舞。獅子舞既有中華文化的習俗,又有新加坡是“獅城”的暗示。酒席之間,杯酒交融,氣氛熱烈,新朋老友,歡聚一堂。

圖11. 會議晚宴上的獅子舞

晚宴上與我同桌的是陳乃興夫婦和兒子一家人。陳乃興是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兒子陳小冬是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高級講師(相當於北美的教授)。父子兩人都是流體力學領域中的精英人才,我們同行又同業,聊得非常投機和舒暢。

陳乃興還告訴我,明年的第三次國際內流會議,將在北京召開,歡迎我去參加。邊說邊從包裏拿出會議通知給我,(Aerothermodynamics of Internal Flows III,1996.9.1-6,Beijing,China)。第二年,我還真的去參加了那個會議。

1995年5月26日(Friday)是會議的第五天,也就是最後一天。上午11點,會議程序是倪浩清和周力行的論文,但是由我來代講,當然與會代表並不知道。講演結束後,他們都非常高興,紛紛表示要邀請我回國訪問。

當天下午4點,是會議的閉幕式,由會議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張永祥教授致閉幕詞。他對與會代表表示感謝,歡迎大家參加下一屆的亞洲流體力學會議。散會後,代表們紛紛互相告別說再見。就這樣,這次會議圓滿地結束了。

1995年5月27日(Saturday),是我在新加坡的最後一天,也是我在新加坡市區遊覽唯一的一天。明天我將動身去日本,參加一次學術交流活動。清晨一大早,中國留學生劉昊和於旭東,就來到我的宿舍,準備全天陪同我遊覽新加坡。

劉昊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博士生,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與我兒在科大是同班同學。其實,在我來到開會地點的第一天,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他。由於我頭天晚上睡得遲,那天早上起得晚,趕到會場時開幕式正在進行,我坐在後排靠近過道的椅子上。

一個年輕人悄悄走過來說:“安叔叔您好,我是劉昊,安楊的同學”。我問,我們見過麵嗎?他說沒有,但是安楊的臉和您一模一樣。我凝視著眼前的小夥子,心想:“憑著一張臉,就能確認身份,何等聰明?不怕認錯人會尷尬,就來打招呼,何等積極?後生可畏前途無量啊”。

劉昊和於旭東首先帶我去參觀“魚尾獅”。魚尾獅(Merlion),是一種虛構的魚身獅頭動物。1966年,新加坡旅遊當局選中魚尾獅,作為新加坡的地標,如同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或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魚尾獅在新加坡的位置,見前麵新加坡地圖(圖3)中的第5點。

圖12. 新加坡的地標“魚尾獅”

獅子的設計靈感來自關於新加坡曆史的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位來自遠方的王子,在前往馬六甲的途中來到了現在的新加坡。他剛登陸就看到一隻神奇的野獸,隨從告訴他那是一隻獅子。於是他為此地取名為“新加坡拉”(Singapura),梵文中意為“獅子城”。

魚尾的意義是因為新加坡是一個海島,它的一切都與大海密切相關。所以魚尾代表著該國與海相關的過去。獅子則有雙重含義,既代表著新加坡原本的名字,意味著“獅子城”。也象征著新加坡在當今世界經濟上的力量,如同一隻“雄獅”。

魚尾獅(Merlion),這個英文單詞,令人想到丹麥哥本哈根的地標美人魚,即“魚尾美女”。既然魚尾(Mer-)加上美女(-maid),就是美人魚(Mermaid)。那麽魚尾(Mer-)再加上獅子(-lion),自然就是魚尾獅(Merlion)了。下圖是丹麥哥本哈根的地標“美人魚”。

圖13. 丹麥哥本哈根的地標“美人魚”

下圖是我在魚尾獅前方的留影,再下圖是我與於旭東在魚尾獅前方的合影。

圖14. 我在新加坡魚尾獅前方的留影

圖15. 我與於旭東在魚尾獅前方的合影

下圖是我在新加坡魚尾獅公園海邊的留影,再下圖是我與劉昊在同一位置上的合影。

圖16. 我在新加坡魚尾獅公園裏的留影

圖17. 我與劉昊在新加坡魚尾獅公園裏的合影

下圖是我在新加坡河上一個大橋前麵留影。

圖18. 我在新加坡河上一個大橋前麵的留影

劉昊和於旭東又帶我遊覽了新加坡市中心,議會大廈,市政廳,最高法院,大教堂,音樂廳等等。下圖是我在新加坡市中心的留影。

圖19. 我在新加坡市中心的留影

1995年5月28日(Sunday)上午,我乘坐日本航空(JAL)的班機,從新加坡的樟宜國際機場(SIN)起飛。當天下午,到達日本東京的成田國際機場(NRT)。東道主高橋教授帶著中國留學生於可深到機場接我,安排我到旅館住下。我在新加坡的活動就這樣結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