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寶島台灣自助遊》(之四)南部高雄

(2022-03-11 06:18:09) 下一個

老安遊記《寶島台灣自助遊》(之四)南部高雄

上一篇講到我們阿裏山的旅遊經曆,本篇講述我們在高雄的旅遊行程。

昨天,2017年9月19日,我們遊完了阿裏山之後,回到嘉義,又從嘉義乘火車到達高雄,住進高雄的中央大飯店。高雄的地理位置,見下麵圖1中的第7點。

圖1. 台灣地圖

高雄(Kaohsiung),為台灣六都之一的直轄市,舊稱“打狗”。日治時期,因為台語打狗的拚音“Takao”與日文漢字“高雄”(たかお)的拚音相同,因而以高雄二字取代了市名。高雄地處台灣西南部,是南台灣第一大城,高雄港是台灣第一大港。

我最初聽到“打狗英國領事館”的時候,以為是當地人對英國殖民的反感與貶損。但看到介紹材料後,知道“打狗”是正式地名。這才覺得原住民實在“質樸”得太可愛了,絲毫沒有把家鄉弄得“文雅”點的意思,倒是日本人給起了個“高高在上威武雄壯”的名字。

高雄的開墾可追溯到十七世紀,漢人有係統的移民台灣。清朝時為高雄設治之始。後來在日本占領時代,高雄成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和軍事要地,與台南並列為南台灣的發展重心。2010年高雄的縣市合並,奠定了高雄現有的發展格局。

今天,2017年9月20日,我們早早地起床洗漱和簡單早餐。上午9點出發,從美麗島地鐵站乘坐捷運到左營高鐵站,從左營高鐵站再換乘公交車,上午10點到達佛光山,從而開始了我們的佛光山朝聖之旅。

佛光山,位於台灣高雄的大樹區,是大乘佛教的聖地。1967年5月16日,由星雲法師創建。現在的佛光山是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已經成為高雄的第一景點。佛陀紀念館,位於佛光山上,2003年奠基,2011年落成。

佛陀紀念館的興建起緣是:1998年,星雲法師到印度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大喇嘛非常感念佛光山,因為佛光山長期為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舉辦世界佛教會議,創立國際佛光會等等。

西藏大喇嘛認為這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遂贈送珍藏30年的佛牙舍利,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星雲法師為了珍藏如此珍貴的宗教遺產,決定在高雄佛光山上興建佛陀紀念館。

佛陀紀念館的平麵布局是坐西朝東,總體占地麵積一百餘公頃,從奠基到竣工曆經九年。佛陀紀念館的主要建築,都位於東西中軸線上。從東至西依序為禮敬大廳,八塔,照相台,菩提廣場,本館及佛光大佛等。

佛陀紀念館設有四個常設展,四處展廳,重點展示引進海內外專題展覽和館藏珍品主題展。每年配合舉辦指標性和國際性的大型活動。佛光山舉辦2018年春節平安燈法會,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星雲人文世界論壇,世界神明聯誼會等活動。

今天,2018年9月20日,上午10點,我們到達佛光山。下圖是我兒在佛光山大門前麵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佛光山大門前麵的留影。

圖2. 我兒在佛光山大門前麵的留影

圖3. 我在佛光山大門前麵的留影

進入佛光山大門之後,遠遠就看到一個紀念柱,下圖是我與我兒在佛光山紀念柱下麵的留影。

圖4. 我與我兒在佛光山大門前麵的留影

紀念柱的旁邊是遊客問訊處,我們在那裏拿到了佛陀紀念館的導遊圖(見下圖)。

圖5.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導遊圖

我們手拿導遊圖按圖索驥,沿著中軸線從東向西,一路參觀一路照相。下圖是我兒在佛陀紀念館牌樓下麵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佛陀紀念館牌樓下麵的留影。

圖6. 我兒在佛陀紀念館牌樓下麵的留影

圖7. 我在佛陀紀念館牌樓下麵的留影

穿過佛陀紀念館牌樓之後,是“大門廣場”,大門廣場通向“敬禮大廳”。下圖是我兒在敬禮大廳前麵的留影,再圖是我在敬禮大廳前麵的留影。

圖8. 我兒在敬禮大廳前麵的留影

圖9. 我在敬禮大廳前麵的留影

在敬禮大廳門的門前,左邊有一個雄獅,右邊有一個白象,如下麵的兩圖所示。

圖10. 敬禮大廳門前左邊的雄獅

圖11. 敬禮大廳門前右邊的白象

下圖是敬禮大廳的正門,裏麵人潮如湧,是悠閑的遊人和大佛的信眾。

圖12. 人潮如湧的敬禮大廳

敬禮大廳裏有各種服務設施:問訊處,電話亭,嬰兒間,洗手間等。敬禮大廳後麵的兩邊,有“自在”禮品店和“解脫”小吃部,都是“佛言佛語”的名稱。

穿過敬禮大廳後就是“成佛大道”,遠遠地就能看到大佛。下圖是從佛光大道的遠處看大佛,成佛大道的兩邊有八座中式寶塔:一教,二眾,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戒,八道

圖13. 在佛光大道的遠處看大佛和中式寶塔

下圖是從佛光大道的近處看大佛,兩邊可見四座印式寶塔:悲塔,願塔,智塔,行塔。

圖14. 在佛光大道的近處看大佛和印式寶塔

下圖是我兒在佛光大道上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佛光大道上的留影,遠處背景是佛光大佛。

圖15. 我兒在佛光大道上的留影

圖16. 我在佛光大道上的留影

佛光大道的終點是“菩提廣場”,菩提廣場的四角,有四個小型建築:鍾樓,鼓樓,文殿,武殿。菩提廣場的正麵是位於高台上的“本館”。下圖是本館的正門。

圖17. 佛陀紀念館“本館”的正門

在本館高台的兩側,文殿和武殿的旁邊,有八個白色的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著名的佛陀。下麵的四張圖是這八個佛陀的雕像。本館高台的左側是武殿,武殿旁邊的四座佛陀是:

圖18. 武殿旁邊的達摩祖師(左)和廬山悲遠(右)

圖19. 武殿旁邊的南山道宣(左)和善無畏大師(右)

本館高台的右側是文殿,文殿旁邊的四座佛陀是:

圖20. 文殿旁邊的石樸古藏(左)和華嚴賢者(右)

圖21. 文殿旁邊的玄奘三藏(左)和天台智者(右)

在本館方形高台的四角,有四座寶塔:悲塔,行塔,智塔,願塔。下麵的兩圖是四座寶塔。

圖22. 佛陀紀念館裏本館高台上的音塔(左)和文殊塔(右)

圖23. 佛陀紀念館裏本館高台上的普賢塔(左)和地藏塔(右)

在四個寶塔裏,有四位菩薩的坐像:觀音,地藏,普賢,文殊。下麵是四位菩薩的坐像。

圖24. 佛陀紀念館的觀音菩薩坐像

圖25. 佛陀紀念館的地藏菩薩坐像

圖26. 佛陀紀念館的普賢菩薩坐像

圖27. 佛陀紀念館的文殊菩薩坐像

在“本館”的後麵是佛光山上的主角,“佛光大佛”。 佛光大佛的坐像高達108米,相當於36層大樓,重1780頓,是世界上最高的銅製佛像。下圖是佛光大佛的坐像。

圖28. 佛陀紀念館裏的佛光大佛坐像

下圖是我與我兒在佛光大佛坐像下麵的留影。

圖29. 我與我兒在佛光大佛坐像下麵的留影

中午12點了,我們結束了參觀。午餐後,沿著原路返回左營高鐵站。再轉乘捷運的紅線,在三多站下車後,我們看到了一座很漂亮的建築,原來是意誠堂關帝廟(見下圖)

圖30. 高雄三多站邊的意誠堂關帝廟

很快就看到高雄85大樓的指示路標。下圖是指示路標(左)和旁邊有趣的“長葉樹”(右)。

圖31. 高雄85大樓的指示路標(左)和“長葉樹”(右)

高雄85大樓(85 Sky Tower),位於高雄市的南部,緊鄰高雄港新光碼頭,是85層樓高的摩天大樓。大樓結構高度為347.5米,加上天線為378米,地上85層、地下5層。目前是高雄第一高樓台灣第二高,僅次於台北的101大樓,人們戲稱它是“千年老二”。

整棟建築由兩棟側翼撐起中央高樓主建築物,大樓沒有44樓(見4禁忌),樓頂金字塔冠有三層樓高。電梯最高可以抵達至第79層,74層有一個專門為旅客設計的觀景台,可俯瞰高雄港台灣海峽,以及高雄市景。夏天能見度全盛時期,甚至可遠望海上的小琉球

下圖是我與我兒在高雄85大樓下麵的留影。

圖32. 我與我兒在高雄85大樓下麵的留影

我們隨即買票進入大樓去參觀,大樓內亦有展示許多和高雄市相關的攝影照片,以及拍賣物品的櫥窗,紀念品區等。下圖是大樓裏展示的玉製雕刻藝術品“五子戲彌勒”。

圖33. 高雄85大樓裏展示的玉雕“五子戲彌勒”

我在74層觀景台上,拍攝了一些四周的照片,下圖是我們俯瞰高雄市區。

圖34. 在高雄85大樓裏的觀景台上俯瞰高雄市區

再下圖是我們俯瞰高雄海港,海邊那個雙圓柱式的建築是高雄展覽館。

圖35. 在高雄85大樓裏的觀景台上俯瞰高雄海港

從高雄85大樓出來後,我們就去參觀高雄展覽館,下圖是我兒在高雄展覽館外麵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高雄展覽館外麵的留影。

圖36 我兒在高雄展覽館外麵的留影

圖37. 我在高雄展覽館外麵的留影

我們的下一個景點是“打狗英國領事館”。因為修路的原因,通往打狗英國領事館前門的道路被擁擠的車輛所阻塞,所以我們不得不繞道走高雄港。下圖是高雄港的牌樓,再下圖是高雄港的海景。

圖38. 高雄港的牌樓

圖39. 高雄港的海景

在高雄港的牌樓附近,我們看到一座古廟,上寫“北極玄天上帝”,下圖是北極玄天上帝廟,再下圖是古廟旁邊的神社(左)和古廟裏麵某人題寫的七絕詩。

圖40. 高雄港的北極玄天上帝廟

圖41. 高雄港古廟旁邊的神社(左)和古廟裏的七絕詩(右)

我們乘坐高雄港的小巴,來到打狗英國領事館的後山。山坡不算太陡,我們就爬了上去。買了門票進去參觀。打狗英國領事館(British Consulate at Takou)是就在眼前。

我最初聽到“打狗英國領事館”的時候,還以為是當地人對英國殖民的反感與貶損。但是看到介紹材料之後,才知道“打狗”曾經是高雄的正式地名。這時覺得台灣的原住民實在“質樸”得太可愛了,絲毫沒有把自己家鄉的名字弄得“文雅”一點兒的意思。

“打狗”,台語拚音是“Takao”,日文音譯與台語相同“たかお”,日文漢字是“高雄”,英文意譯是“Beat Dog”。

日文漢字的“高雄”且不說了,中國人一看,馬上就會聯想到“高高在上,威武雄壯”,自然舒服得很。但是一看“打狗”,中國人(尤其是大陸人)恐怕就沒有會感到舒服的。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狗”字的含義以“貶損”居多,不信請看:

走狗,野狗,瘋狗,癩皮狗(渾身發臭的),哈巴狗(搖尾乞憐的),(占山為王的)狗強盜,(地富反壞的)狗崽子,(低下卑微啃骨頭的)狗,(改不了吃屎的)狗。就連饑寒交迫的“丐幫”,手裏也離不開“打狗棍”。

西方人對“狗”,倒是“褒義”居多,甚至是“寵愛”得很。在家抱著出門牽著,有時還給穿上小背心。另外也有些既不褒也不貶的“中性狗”:路上走累了,買個“熱狗”吃,天上下起“瓢潑大雨”是“連貓帶狗”(Cats & Dogs),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以老邁之殘軀,卻不用“丐幫打狗棍”,也能爬上“打狗館”,實在是感到“老當益壯”,“心滿意足”了。

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由兩座建築及一條登山古道所組成。一座建築是領事館,當年領事工作的地方。另一座建築是領事居住的領事官邸,在一個海拔30的小上。東西南三側是懸崖,北側靠,形成一麵靠山三麵環水的勢態,兩個建築之間由石階古道相通。

1895年甲午戰爭後,台灣進入日治時期。1901年,英國政府進行領事官邸整修。1908年,日本積極建設高雄港,英國放棄打狗領事館的使用權。1925年,日本將領事館改為水產試驗所,將領事官邸改為海洋觀測所。日治時期結束後,遭逢多次風災,到處殘垣斷壁。

1985年,開始修複打狗英國領事館。1987年定為古跡。2005年,以“英國領事館”的名義指定為城市級古跡。2004年,將山上山下的建物之間用登山步道連接起來。2009年,將山上建築物正名為領事官邸。2019年,整個園區升格為國家級古跡。

下圖是我兒在山上領事官邸大樓旁邊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山上領事官邸大樓旁邊的留影。

圖42. 我兒在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大樓前的留影

圖43. 我在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大樓前的留影

下圖是我兒在大樓旁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大樓旁的留影,照片的遠景是高雄85大樓。

圖44. 我兒在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大樓旁邊的留影

圖45. 我在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大樓旁邊的留影

下圖是官邸大樓下邊的一棟房子,房子平淡無奇,但房頂上有個鍍金的小銅佛。

圖46.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大樓旁的鍍金小銅佛

下圖是從官邸大樓外俯瞰高雄港,右下角的棕色方形立柱是國立中山大學的校牌。

圖47. 從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大樓眺望高雄港

我們從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大樓的前路下山,路過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山大學(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NSYSU),是台灣的一所孫中山創立的國立大學。台灣著名詩人餘光中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下圖是國立中山大學的校友服務中心。

圖48.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的校友服務中心

最後我們到達高雄捷運的“西子灣站”,下圖是遠方山上的西子灣燈塔。

圖49. 高雄的西子灣燈塔

第三天,2017年9月21日,一大清早,我們就離開了旅館。從美麗島站上車,坐到左營高鐵站,買到兩人從高雄到台北的高鐵票,每人1490(NTD)。火車8點半出發,行車兩個小時,10點半到達台北。下圖是高雄左營高鐵站,再下圖是台北火車站。

圖50. 高雄的左營高鐵站

圖51. 台北火車站

上午11點,我們找到了預定的“獅城旅館”:台北市華陰街179號,1280(NTD),住一天,下圖是獅城旅館的招牌。

圖52. 我們在台北住宿的獅城旅館

入住之後放下行李,我們馬上就出去遊覽,詳細情節且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雪中梅:
謝謝,共賞。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介紹的好,欣賞了,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