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七篇:阿拉斯加遊輪

(2021-10-07 00:41:20) 下一個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七篇:阿拉斯加遊輪

我與我妻有過三次坐遊輪度假的經曆,所以對這種“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情有獨鍾。2011年夏,我們決定從底特律的家中出發,乘坐為期一周的,從加拿大溫哥華出發的,由荷美遊輪公司經營的,斯代坦丹號遊輪(Statendam of Holland America Line)。

圖 1. 荷美遊輪公司的斯代坦丹號(Statendam of Holland America Line)

遊輪的航行路線如下圖所示:7/3/2011,從溫哥華出發,7/5到阿拉斯加的凱奇肯(Ketchikan),7/6到阿拉斯加的首府朱諾(Juneau),7/7到阿拉斯加的斯卡格威(Skagway),7/10到阿拉斯加的蘇沃德(Seward)下船,見圖2中的黑色實線。

圖 2. 阿拉斯加遊輪的旅行度假路線圖

7/10下船後從蘇沃德出發,乘坐荷美公司的旅遊大巴,到迪納利國家公園去遊覽,見圖2中的藍色實線。7/12乘坐荷美公司的遊覽火車,到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安克雷奇(Anchorage),然後散團,見圖2中帶叉的紅線。

我與我妻於2011年7月2日,從密西根底特律(Detroit,Michigan,US)的家中出發,乘飛機到達溫哥華(Vancouver,BC,Canada)住下,第二天,7月3日的上午,我們在溫哥華的市區遊覽,包括唐人街的中華門,中山公園和國際村超級市場。

 

圖 3. 我與我妻在溫哥華唐人街的中華門前

圖 4. 我與我妻在唐人街的孫中山紀念像前

圖 5. 我與我妻在唐人街的國際村超級市場

逛完唐人街之後,我們就趕到溫哥華港口,下圖是我妻在港口前麵的加拿大廣場(Canada Place)照相留念。

圖 6. 我妻在溫哥華港口前麵的加拿大廣場照相留念

下圖是已經到港了的荷美遊輪公司斯代坦丹號,真是無巧不成書,六年前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我們坐的是同一條船!下圖是我們與“老朋友”的合影。

圖 7. 我與我妻在溫哥華港口的碼頭上與“老朋友”合影

下午一點整,我們通過了美國海關,因為上船之後就算進入美國,然後登記上船,下圖是我妻剛登上遊輪時所拍的照片。

圖 8. 我妻剛登上荷美遊輪斯代坦丹號

安頓好房間之後,就是“應急演習”,傾聽廣播裏講解的“救生方法”,我們已經有過三次經曆,所以應付自如,下圖是我與我妻於應急演習之後在船上的合影。

圖 9. 我與我妻於應急演習之後在船上的合影

圖 10. 我妻在荷美公司的斯代坦丹號遊輪上

圖 11. 我在荷美公司的斯代坦丹號遊輪上

下午五點整,遊輪緩緩地離開碼頭向北方駛去,下麵兩圖是離港時所拍攝的照片。

圖 12. 荷美遊輪斯代坦丹號離開加拿大溫哥華

圖 13. 荷美遊輪斯代坦丹號離開加拿大溫哥華

2011年7月4日是美國獨立日,遊輪整天航行在海上。上午去聽了一個講座:阿拉斯加簡史,下午大部分時間在房間裏,因我妻有點感冒,吃了點藥就休息了。當天晚上是“船長歡迎招待會”,人們盛裝出席,我與我妻除了自己合影,還分別與船長合影留念。

圖 14. 我與我妻在船長歡迎招待會上的合影

圖 15. 我妻與船長在歡迎招待會上的合影

圖 16. 我與船長在歡迎招待會上的合影

2011年7月5日,遊輪到達阿拉斯加小鎮凱奇肯(Ketchikan),我們馬上下船去遊玩。

圖 17. 我妻在阿拉斯加小鎮凱奇肯

圖 18. 我與我妻在凱奇肯的小溪流橋上

旅遊大巴把我們帶到原住民地區的圖騰柱公園,拍攝了許多有趣的圖騰柱照片。

圖 19. 我與我妻在原住民的圖騰柱前

圖 20. 我與我妻在原住民的圖騰柱下

2011年7月6日,遊輪到達阿拉斯加州首府朱諾(Juneau),船上有一麵橫排的紅白蘭三色旗,以為是俄羅斯國旗,因為阿拉斯加曾經屬於俄羅斯。但是仔細一想不對,排列順序不同,後來才知道是荷蘭國旗,船是荷蘭的,船長又是荷蘭人,掛荷蘭國旗順理成章啊!

圖 21. 我與我妻站在船上的荷蘭國旗前

圖 22. 我與我妻到達阿拉斯加的首府朱諾

圖 23. 我妻在朱諾的阿拉斯加州議會大廈自由鍾旁邊

圖 24. 我在朱諾的阿拉斯加州議會大廈門前

冰川風景是阿拉斯加州的一大特色,在首府朱諾附近就有一個,叫做門登哈爾冰川(Mendenhall Glacier in Juneau),而冰川的源頭是朱諾冰原(Juneau Ice Field),我與我妻在2011年7月6日也隨團去參觀了這個冰川。

旅遊大巴把我們送到門登哈爾冰川,下麵是冰川位置的地圖,再下麵是我妻在冰川的指示牌前,最後一圖是我與我妻在門登哈爾冰川前的合影。雖然沒有兩天後看到的冰川灣國家公園那麽精彩,但是因為以前從未見過冰川,所以還是感到很驚奇。

圖 25. 朱諾的門登哈爾冰川地圖

圖 26. 我妻在朱諾的門登哈爾冰川指示牌前

圖 27. 我與我妻在朱諾的門登哈爾冰川前合影

2011年7月7日清晨,遊輪到達阿拉斯加州的小鎮斯卡格威(Skagway),剛下船就看見一幅煤礦工人勞動的雕像,我妻興奮地模仿著煤礦工人揹筐的姿勢。

圖 28. 我妻在斯卡格威模仿煤礦工人揹筐

旅遊大巴把我們送到斯卡格威的世紀公園裏,導遊小姐詳細地介紹了當初礦工們的辛勤勞動,我妻還在一個觀望台上與她合影留念。

圖 29. 我妻在小鎮的世紀公園裏攝影留念

圖 30. 我妻在觀望台上與導遊小姐的合影

圖 31. 我與我妻在觀望台上的合影

圖 32. 我妻從斯卡格威小鎮回到船上

2011年7月8日,是這次行程中最重要的一天,遊輪到達阿拉斯加的冰川灣國家公園(Glacier Bay National Park),這個國家公園位於本州東南部的沿海地區,是最具特色最為漂亮的冰川風景區。

巨大的冰川從山間流進峽灣,最大的冰川有50多英裏長,10多英裏寬,500多英尺厚。由於緩慢流動的巨大壓力,冰川的密度遠大於平常的冰塊,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出非常漂亮的藍白色。同時還不斷地發出劈啪的爆裂聲,破碎的冰塊掉進峽灣的水麵上。

圖 33. 阿拉斯加州的冰川灣國家公園

圖 34. 阿拉斯加州的冰川灣國家公園

圖 35. 阿拉斯加州的冰川灣國家公園

藍天上漂浮著朵朵白雲,水麵上點綴著大小浮冰,多麽美麗漂亮的風景畫呀!我們乘坐的遊輪,幹脆在峽灣裏停了下來麵對冰川,讓遊客們觀賞拍照。

我與我妻立刻跑了出來,忙了個手腳不停,或者合影或者單拍,或有景無人或人景合照,一下子拍了20多張,能有機會一睹巨大冰川的風采,實在是不枉此行。

圖 36. 我妻在冰川灣國家公園的留影

圖 37. 我在冰川灣國家公園的留影

圖 38. 我妻在冰川灣國家公園的留影

圖 39. 我在冰川灣國家公園的留影

2011年7月9日,遊輪到達學院峽灣(College Fjord),整天都航行在海上,下麵幾張圖是在學院峽灣拍攝的照片。

圖 40. 我與我妻在學院峽灣的合影

圖 41. 我與我妻在學院峽灣的合影

圖 42. 我妻在學院峽灣的留影

外麵太冷,回到船上,到處走走看看,下圖是我妻在房間外麵走廊上的留影。

圖 43. 我妻在遊輪的走廊上

我們還專門到禮品店,去找上船時專門攝影師為遊客拍攝的照片,所有照片都在攝影室裏陳列著,如果滿意可以到禮品店花錢去購買,如果不滿意也可以不買,過後攝影室將其銷毀。我妻站在賭場的角子機前,手裏拿著的就是我們購買的那張照片。

圖 44. 我妻在遊輪賭場的角子機前

圖 45. 我妻在遊輪大廳的鮮花旁邊

當天晚上舉行“船長告別招待會”,我們拿著買來的照片請船長簽名,他很爽快地答應了,並且與我們合影留念。

圖 46. 我與我妻請船長在照片上簽名並合影留念

圖 47. 這是請船長簽名的照片(正麵)

圖 48. 這是請船長簽名的照片(背麵)

2011年7月10日,遊輪到達阿拉斯加的海港城市蘇沃德(Seward),船上活動結束了。接下來是下船,在阿拉斯加州大陸上分組活動。我們小組是乘坐旅遊大巴探索號到迪納利國家公園(Explore Motor Coach to Denali National Park)去參觀,旅行路線如下圖所示。

圖 49. 阿拉斯加州大陸上的旅行路線圖

阿拉斯加大陸上的旅行計劃是:先在蘇沃德短暫停留,然後再乘車北上,一直開到迪納利的麥金利度假村(McKinley Chalet Resort),住兩宿(2011.7.10-11。在迪納利公國家園遊覽一天,再乘火車南下到安克雷奇(Anchorage),住一天(2011.7.12),最後散團,各自乘飛機回家(2011.7.13)。下圖是我妻在探索號旅遊大巴的門前。

圖 50. 我妻在探索號旅遊大巴前麵留影

大巴從蘇沃德開到搬運湖(Portage Lake),做短暫的遊覽和歇息,再繼續開車北上。

圖 51. 我在阿拉斯加的搬運湖前

圖 52. 我妻在阿拉斯加的搬運湖前

圖 53. 我與我妻在搬運湖的遊客中心

最後,旅遊大巴把我們送到迪納利的麥金利度假村(McKinley Chalets Resort)。

圖 54. 我與我妻在麥金利度假村賓館前麵留影

迪納利國家公園(Denali National Park)建於1917年,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內陸,公園內的大部分地區屬於北方的荒野,是灰熊馴鹿麋鹿等大型野生動物的棲息之地。建園之初,以園內北美最高峰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命名為麥金利國家公園。

1980年,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將國家公園改名為原住民的稱呼迪納利,“迪納利”在印第安原住民的語言裏,有“非常高峻”的意思。

圖 55. 阿拉斯加州的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

2011年7月11日,是我們遊覽迪納利國家公園的日子,我們的遊覽路線如下圖所示。

圖 56. 迪納利國家公園的旅遊路線圖

首先我們乘坐旅遊大巴到遊客中心去聽講解,然後進入迪納利國家公園。

圖 57. 我與我妻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遊客中心

圖 58. 我妻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旅遊大巴前麵留影

下麵的幾張圖是我們在迪納利國家公園裏拍攝的照片。

圖 59. 我與我妻在迪納利國家公園裏

圖 60. 我與我妻在迪納利國家公園裏

圖 61. 原始曠野的迪納利國家公園

印象最深的是與野生棕熊的近距離接觸,這些熊若無其事地在路旁尋食,毫不在乎停在路邊的旅遊大巴和我們這些坐在車裏的大活人。司機關掉發動機,導遊叫我們不許出聲,我屏住呼吸,仔細觀察,拍了很多難得一見的好照片,下麵是透過車窗拍攝的兩張。

圖 62. 與野生棕熊的近距離接觸

圖 63. 與野生棕熊的近距離接觸

第二天早晨發現,忘記了拍攝公園大門的照片,於是趕緊跑過去補上幾張,下圖是我在迪納利國家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 64. 我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指示牌前的留影

2011年7月12日,我們將坐火車離開這裏,上午十點我們就去了迪納利公園的火車站(Denali Park Depot),十二點火車到站,車上已經有了北方來的乘客,火車似乎有為荷美遊輪公司專門掛的車廂,下圖是我妻在車廂前麵的留影。

圖 65. 我妻在荷美遊輪公司的車廂前留影

我們從迪納利去安克雷奇(Anchorage)乘坐的,是一列觀光火車,左右車窗和側麵車頂都是玻璃,遊客視野遼闊,一路上可以觀賞兩邊的風光和天空的景色,非常賞心悅目,大約八個小時到達安克雷奇。下圖是我坐在座位上,再下圖是我妻站在過道上。

圖 66. 我坐在觀光火車的座位上

圖 67. 我妻站在觀光火車的過道上

2011年7月12日,當天下午八點多,火車到達安克雷奇,荷美公司的大巴把我們送到預定的旅館裏休息,費用早已預付,我們不用管。工作人員與我們在此告別,於是荷美遊輪公司的“套餐”旅遊全程,就這樣正式結束了。

安克雷奇是阿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由於城市北邊的高山像一座天然屏障,擋住了寒冷的空氣,所以這裏的氣候相對溫和,港口終年不凍,是本州最繁華的城市。

第二天2011年7月13日,預定的飛機起飛是晚上八點,差不多有一天的時間,我們把行李存在櫃台裏就出去遊玩了。下圖是我妻在安克雷奇的遊客信息中心,再下圖是我與我妻在安克雷奇的圖騰柱公園,最後一張圖是我在安克雷奇的市政廳。

圖 68. 我妻在安克雷奇的遊客信息中心

圖 69. 我與我妻在安克雷奇的圖騰公園

圖 70. 我在安克雷奇的市政廳門前

在安克雷奇的海邊,我們還看到了一尊立像,走近一看,原來是大探險家喬治-溫哥華(George Vancouver),於是就把這個雕像拍攝了下來。

圖 71. 安克雷奇海邊的喬治-溫哥華雕像

另外對於這個城市印象最深的是,在它的西北角有一個建州紀念碑(Statehood Monument),用以紀念阿拉斯加在1959年獲得州的資格,成為美國的第49個州,中央還放置一個時任總統的半身像,杜崴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

圖 72. 我妻在安科雷奇阿拉斯加建州紀念碑前麵的留影

我們走著走著,來到了戰爭紀念公園,拍個照片吧。

圖 73. 我與我妻在安克雷奇的戰爭紀念公園

另外我們還參觀了安克雷奇博物館(Anchorage Museum)。安克雷奇的旅遊業很發達,尤其是毛皮市場世界聞名,我與我妻來到了一個毛皮商店,我妻還買了一件水獺皮大衣,穿起來很漂亮,但價格可是夠貴的,3500美元。

圖 74. 我與我妻在安克雷奇博物館

2011年7月13日晚,我們乘坐的飛機從安克雷奇(ANC)起飛,六個多小時到達底特律(DTW),這時已經是第二天的清晨了,結束了長達十二天的阿拉斯加遊輪之旅,也是我們的第四次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機票遊輪住宿和零花等消費,不算毛皮大衣,總共6500美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