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五篇:波羅的海遊輪 – 瑞芬俄

(2021-10-05 00:16:35) 下一個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五篇:波羅的海遊輪 – 瑞芬俄

第一個港口: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Sweden)

因為遊輪將要去瑞典,了解一下瑞典的地理和曆史很有必要。瑞典(Sweden)位於歐洲北部,是個傳統的北歐國家。瑞典東臨波羅的海,西接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隔海峽丹麥。另外瑞典還與德國波蘭俄羅斯和波羅的海三小國隔海相望。

瑞典地形狹長,南北長而東西窄。地理上可分為三大地區,北部是高原森林密布,中部多為平原或丘陵,南部是高地和平原。78% 的土地是林地,耕地僅占8%。15% 的領土在北極圈內。水域麵積很大,湖泊數量有9萬多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屬溫帶氣候。

瑞典國家形成於公元11世紀,1397年被並入丹麥控製的卡爾馬聯盟,1523年脫離聯盟而獨立。17世紀瑞典成為北強國,18世紀初開始衰落。1523年,北歐霸主丹麥到瑞典鎮壓武裝反抗而失敗,瑞典獲得了獨立,古斯塔夫-瓦薩被選為瑞典國王

與近鄰的丹麥人和挪威人相比,海盜時期的瑞典人更注重商業貿易而不是征服和殖民。瑞典人首先到達了芬蘭灣北岸,在那裏建立了據點並繼續向南推進,建立了諾夫哥羅德公國,另一支瑞典人則進入東歐腹地,建立了基輔羅斯

1809年,瑞典控製的芬蘭被並入俄羅斯帝國。1814年從丹麥手中取得挪威。1905年,挪威脫離瑞典獨立,現代瑞典王國的版圖最終形成。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與科技發展迅速,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從二十世紀20年代至2006年,瑞典社會民主黨長期執政,把瑞典發展成為福利國家瑞典從國家形成至今一直實行君主製政體,從未成立過共和國

2008年7月11日的清晨,我們的遊輪到達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我們參加了三個半小時的斯德哥爾摩一日遊。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景點,是著名的斯德哥爾摩市政廳(City Hall),每年頒發諾貝爾獎盛會的地方。

圖 1.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

我與我妻都很期待,下船後早早地跑到觀景點上去照相。

圖 2. 我妻跑到斯德哥爾摩的觀景點上去照相

圖 3. 我在斯德哥爾摩觀景點上的留影

圖 4. 遠眺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全景

我們一進到市政廳,就看見長廊的牆上掛著諾貝爾本人的頭像,還有諾貝爾獎的頒獎招示牌,我馬上跑去照相,留影紀念。

圖 5. 我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諾貝爾頒獎招牌前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1833-1896),著名的瑞典化學家兼發明家,設立了諾貝爾獎金,每份獎金為十五萬瑞典克朗。從1901年起,每年12月舉行頒獎典禮,地點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

1901年設立諾貝爾獎時,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物醫學獎和文學獎,後來又增加了經濟學獎。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同一天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的市政廳舉行。從2012年起,每份獎金上漲到八百萬瑞典克朗。

圖 6.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牆上的諾貝爾頭像浮雕

圖 7.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牆上的諾貝爾頒獎儀式浮雕

下圖是我妻站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大廳裏,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就是在這個大廳裏舉行的。

圖 8. 我妻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大廳裏

然後我們上樓梯去參觀各個房間,包括金色廳和藍色廳。

圖 9. 我妻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樓梯上

金色廳的牆上是具有拜占庭風格的馬賽克圖形,據說有1千900多萬片金葉,豪華無比。藍色廳是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舉行宴會的場所。

圖 10. 我與我妻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金色廳

圖 11. 我與我妻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後門的出口

接著導遊大巴把我們帶到瓦薩博物館(VASA Museum),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瓦薩號戰艦,這艘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紀戰艦,是從海底打撈出來的。1628年,瓦薩號戰艦從斯德哥爾摩港出發,但是不幸遇到風暴,船身傾斜海水灌進,隨之沉入海底。

沉睡在海底300多年的戰艦終於被展現了出來,這艘碩大的戰艦,長69米,高52米,重1200噸。建造該戰艦時不僅有荷蘭造船師的設計,還有許多技術精湛的木匠,鐵匠,漆匠的勞動。下圖是展出的瓦薩戰艦,再下圖是我在瓦薩戰艦前麵的留影。

圖 12. 瓦薩博物館裏的瓦薩號戰艦

圖 13. 我在瓦薩號戰艦前麵的留影

大半天的遊覽結束之後,我們回到船上休息,下午五點整,遊輪離開斯德哥爾摩,進入公海,2008年7月12日上午十點,遊輪到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第二個港口:芬蘭赫爾辛基(Helsinki,Finland)

芬蘭(Finland)在地理上位於北歐,東靠俄羅斯北接挪威,西北陸地與瑞典相連,西南隔海與瑞典相望,南瀕芬蘭灣隔海遙望愛沙尼亞,國土南北長而東西窄。芬蘭被稱為 “萬湖之國” 或 “萬島之國”,有18.8萬個湖泊,17.9萬個島嶼。

芬蘭的原始公社曆史持續到12世紀。後來芬蘭被瑞典一直統治到19世紀初。1809年,俄羅斯擊敗瑞典,芬蘭成為沙皇俄國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芬蘭於1917年宣布獨立,1919年成立芬蘭共和國首都為赫爾辛基(Helsinki)。

1939年,蘇聯發動蘇芬戰爭,芬蘭被迫割地,但1941年加入德國陣營參加了對蘇戰爭。二戰結束後芬蘭成為戰敗國,主權和外交長期受製於蘇聯,沒有接受美國馬歇爾計劃蘇聯解體後,芬蘭逐漸擺脫了蘇聯的控製,並於1995年加入歐盟

2008年7月12日下船後,我們參加了赫爾辛基一日遊,首先旅遊大巴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岩石教堂”(Rock Church),這個教堂位於市中心的一個廣場,整個廣場被一塊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所覆蓋,比旁邊的街道高出十多米,廣場被順其自然地保留了下來,

教堂內壁是未經任何修飾的岩石,頂部的牆體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鬆散雜亂,好像隨時可能掉下來,但是實際上,每一塊石頭都是精心砌成的。原始的色調使教堂金碧輝煌,整個教堂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下圖是我在岩石教堂裏的留影。

圖 14. 我在赫爾辛基的岩石教堂裏

接著旅遊大巴把我們帶到西貝柳斯紀念碑(Sibelius Monument),紀念碑位於赫爾辛基的西貝柳斯公園內,用以紀念芬蘭著名的作曲家西貝柳斯(1869-1957),紀念碑的外觀像是時尚化了風琴管,用600多個空心鐵管焊接成波浪形狀。

圖 15. 我與我妻在西貝柳斯紀念碑前麵的留影

但是因紀念碑的外形引發了巨大的爭議,藝術家設計目的是想抓住西貝柳斯音樂的本質,但眾所周知的是,西貝柳斯並沒有為風琴譜寫過什麽曲子。為了回應這些批評,雕塑師在主雕塑的旁邊添加了西貝柳斯麵部的巨大雕像。

圖 16. 我妻在西貝柳斯麵部雕像後麵的留影

離開西貝柳斯紀念碑之後,旅遊大巴把我們帶到參議院廣場(Senate Square),參議院廣場是赫爾辛基的政治,宗教,科學和商業的中心,是赫爾辛基曆史悠久的地區,著名地標有:赫爾辛基大教堂政府大廈赫爾辛基大學等建築。

廣場中心是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二世(1855-1881)的青銅雕像,為的是紀念他曾經給予芬蘭以充分的自治。下圖是我妻在參議院廣場上的留影。

圖 17. 我妻在參議院廣場上的留影

圖 18. 我與我妻在亞曆山大二世紀念雕像前麵的留影

參議院廣場的北麵是赫爾辛基大教堂(Helsinki Cathedral),赫爾辛基坐標性建築物。由於大教堂以白色為主,舊時候出海的水手看到教堂就代表到回了赫爾辛基,所以赫爾辛基又被稱為“白都”(White Capital)。

圖 19. 白色的赫爾辛基大教堂

大教堂是赫爾辛基的主要景點之一,每年都有很多人進入教堂,有些人是參加宗教儀式,但大部分人隻是遊客。它同時也是赫爾辛基大學神學院禮堂,在教堂裏進行通常的禮拜,也是舉行婚禮等特別活動的地方。下圖是我與我妻在大教堂裏麵的留影。

圖 20. 我與我妻在赫爾辛基大教堂裏麵的留影

赫爾辛基集市廣場(Market Square),是赫爾辛基多個廣場中最著名及遊客最多的廣場。廣場位於赫爾辛基市中心的南端,赫爾辛基南港海灣的邊上,南麵瀕臨波羅的海,東邊是開往芬蘭城堡的輪渡碼頭。下圖是我與我妻在赫爾辛基集市廣場噴泉前麵的留影。

圖 21. 我與我妻在赫爾辛基集市廣場噴泉前麵的留影

集市廣場的中心是皇後紀念碑,是為紀念沙皇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1825-1855)的夫人亞曆山德拉皇後(Queen Alexandria)首次造訪赫爾辛基(1835)而豎立的,地點是沙皇及皇後從輪船上登陸的地方。

圖 22. 赫爾辛基集市廣場上的皇後紀念碑

大半天的赫爾辛基一日遊,很快就結束了,然後我們回到了船上,我妻還念念不忘在離開港口之前,再照照相(見下麵的照片)。

圖 23. 我妻在赫爾辛基海港的留影

當天下午六點半,我們的遊輪離開了芬蘭的赫爾辛基駛向公海。經過一整夜的航行,2008年7月13日的淩晨,到達俄羅斯的聖彼得堡。

第三個港口:俄羅斯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Russia)

俄羅斯(Russia)跨越歐亞大陸大部分地區,北緯50-70°,南北寬4000公裏,東西長9000公裏。烏拉爾山脈以西為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脈以東,葉尼塞河以西為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為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以東至太平洋為太平洋沿岸山地。

俄羅斯有五大河流,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阿穆爾河與伏爾加河。其中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流入北冰洋阿穆爾河(中國的黑龍江)流入太平洋伏爾加河流入裏海。俄羅斯有近200萬個湖泊,最大的是貝加爾湖

俄羅斯的氣候基本上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北極圈內屬寒帶氣候。降水量:歐洲部分為600-800毫米,西伯利亞部分為200-300毫米,太平洋沿岸為500~1000毫米,高加索山地的雨量豐沛,為2000毫米。

俄羅斯曆史始於東斯拉夫人,即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基輔羅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從988年開始,東正教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拜占庭文化與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最終形成了占據以後700年曆史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占領,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的正統繼承人。13世紀以後,莫斯科逐漸成為原先基輔羅斯文化的中心。16世紀中葉的伊凡雷帝時代,莫斯科大公國改稱為沙皇俄國

18世紀的彼得大帝時代,已經變成了龐大的俄羅斯帝國,橫跨了從波蘭太平洋的廣袤地域。1861年,俄羅斯廢除農奴製度。從廢除農奴製度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雖然出現了改革,憲法和國家杜馬(議會),但沙依然沒有意願放棄自己的獨裁統治。

軍事戰敗和食物短缺引發了1917年俄國革命,此後共產主義布爾什維克登上權力舞台,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從1922 - 1991年,蘇聯逐漸地成了一個超級大國。經濟和政治體製的缺點,引發了越來越尖銳的矛盾,蘇聯終於在1991年解體

1991年以後,俄羅斯聯邦繼承了前蘇聯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但俄羅斯不再是超級大國。直至今日,俄羅斯社會的政治經濟結構,依然帶有前沙皇俄國和前蘇聯帝國的特點。

俄羅斯帝國時代至今,除了彼得大帝的時代,莫斯科一直是俄羅斯的首都。1703年,彼得大帝曾經把首都遷到波羅的海沿岸的聖彼得堡,直到前蘇聯帝國的建立。

2008年7月13日早上,遊輪在聖彼得堡靠岸。由於前蘇聯的外交政策,即使解體之後,也還有冷戰的影子。從歐美來的遊客,不論是哪國人,都得通過嚴格的安全檢查,才能通過移民局和海關。好在我們在船上就被告知,早就有所準備,所以沒有出現什麽麻煩。

第一天,我們買了今天的兩個半日遊,上午是兩個半小時的“聖彼得堡輕鬆遊”(EZ St Petersburg),旅遊大巴首先把我們帶到聖埃撒克大教堂(St Isaac Cathedral)去參觀,下麵是我與我妻在聖埃撒克大教堂前麵的留影。

圖 24. 我與我妻在聖埃撒克大教堂前麵的留影

教堂前麵廣場上的騎馬像是沙皇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1825-1855),他曾經鎮壓過十二月黨人而被稱為鐵腕沙皇(Iron Tsar),但最後因克裏米亞戰爭失敗而引咎自殺。

圖 25. 我與我妻在尼古拉一世騎馬像前麵的留影

在聖埃撒克大教堂的門前,我遇到了一個賣書的小販,我看到有一本介紹聖彼得堡的畫冊,英文版的,難得看到,裝訂精良,彩色鮮豔,價格便宜(USD $10),雖然不給收據,但還是趕快買了下來,高興地在車上就翻了翻看了看。

其實我對俄語並不陌生,高中時期外語就是俄語,建國之後的五十年代,“中蘇友好”一邊倒,俄語是最吃香的外語。雖然幾十年不用,但是需要的時候,不難撿起來,許多單詞還認得,簡單對話可應付。但是英文版比起俄文版,還是省力得多。

接著是冬宮廣場(Palace Square),廣場的麵積很大,廣場的中心是亞曆山大紀念柱,用以紀念戰勝拿破侖的沙皇亞曆山大一世(Alexander I,1801-1825),北麵是冬宮,南麵是行政大樓,東麵是皇宮衛隊總部,西麵是海軍總部大樓(Admiralty)。

圖 26. 聖彼得堡冬宮廣場的全景

冬宮現在是博物館,叫做隱士蘆(Hermitage),當時正在維修,“輕鬆遊”沒有足夠的時間,不包括入內參觀。有的團友不滿足,但是我們不在意,因為早在八年前(2000)自助遊時,就在裏麵逗留了好幾個小時。下麵是我與我妻在行政大樓門前麵的留影。

圖 27. 我與我妻在冬宮廣場行政大樓門前麵的留影

圖 28. 我妻在冬宮廣場亞曆山大紀念柱前麵的留影

下一個是“流血教堂”,正式名稱是“基督救世主流血複活大教堂”(Church of the Savior on Spilled Blood)。1881年3月13日,廢除農奴製的開明沙皇亞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1855-1881)被政敵刺殺在這裏,他的兒子在這裏修建了這座教堂。

圖 29. 美輪美奐的聖彼得堡流血教堂

圖 30. 我與我妻在流血教堂前麵的留影

旅遊大巴還帶著我們在聖彼得堡的幾個著名景點去瀏覽了一番,包括青銅騎士(Bronze Horseman),涅夫斯基大道(Nevsky Prospect),還有歌劇院(Opera House)。不過我們沒有時間走到近前去照相,隻是遠遠地觀望一下。下麵是聖彼得堡的地標,代表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82-1725)的青銅騎士。

圖 31. 代表彼得大帝的青銅騎士

中午回到船上吃過午餐,來不及休息就趕緊下船,參加下午三個小時的“北方威尼斯”(Venice of the North)半日遊。一看名字就知道,整個一下午都離不開水:河流,船隻,運河,橋梁等,都應該是到處可見的了。

還是先到聖埃薩克大教堂廣場,在那裏上船,進入涅瓦河(Neva River)。行駛一會兒,到了一個分叉,左(南)邊是大涅瓦(Bolishaya Neva),右(北)邊是小涅瓦(Malaya Neva),分叉點對麵是華西裏耶夫斯基島(Vasilievsky Island)。

遊船很快就把我們送到冬宮岸邊的“阿芙樂爾”巡洋艦(Cruiser Aurora)的旁邊,就是1917年炮轟冬宮的那個戰艦。我們從中小學課本學到的名句,“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就發生在這裏。下麵是我與我妻在戰艦旁邊的留影。

圖 32. 我與我妻在阿芙樂爾巡洋艦旁邊的留影

接著遊船又帶著我們在水上到處遊弋,導遊還不斷地講解,我記不住地名隻能去拍照,隻有少數的景點才能叫得出名字來,下麵是當時拍攝的一些照片。

圖 33. 在遊船裏拍攝岸上的導航燈柱(右)

圖 34. 在遊船裏拍攝岸上的彼得保羅教堂

圖 35. 遊船在不知名的大橋下通過

下船之後,在一個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園裏,我與我妻還在那裏照了相。

圖 36. 我與我妻在一個小花園裏的照相留念

另外我們還在市區裏到處亂逛了一氣,有時還拍攝了一些建築物的照片,也不知道叫什麽名字,下麵的兩張圖是當時所拍攝的照片。

圖 37. 我在一個大橋上麵的留影

圖 38. 我妻在一個大樓前麵的留影

下午四點半,逛完了市區,回到船上就餐。晚飯後到會場裏觀看歌舞,是聖彼得堡的一個歌舞團(Troika)在表演,當天晚上是聖彼得堡所特有的“白夜”(White Night),一天就這樣高高興興地過去了,明天一整天的時間還在這裏,還有好幾個景點要參觀。

2008年7月14日,是我們在聖彼得堡停留的第二天,今天的項目是“郊區皇宮一日遊”(Suburban Royal Residence)。第一個景點是葉卡捷琳娜宮(Catherine Palace),位於聖彼得堡郊外的普希金市(Pushkin)。宮殿的名字來源於葉卡捷琳娜一世(Catherine I,1725-1727),她是彼得大帝的妻子,丈夫死後繼位為女沙皇。

後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Nicolas II,1894-1917)的全家,長期住在的這座宮殿裏。這是一座洛可可式的宮殿建築,外麵漆成藍白金三色,磅礴大氣金碧輝煌。下麵幾張照片是我與我妻在宮殿前麵的廣場上,宮殿裏麵的陳列室,宮殿後麵的花園裏的合影。

圖 39. 我與我妻在葉卡捷琳娜宮前麵廣場上的合影

圖 40. 我與我妻在葉卡捷琳娜宮陳列館裏的合影

圖 41. 我與我妻在葉卡捷琳娜宮後花園裏的合影

宮殿裏到處金碧輝煌,豪華無比,凡是來到此宮的遊客,無不大為驚歎!從下麵的幾張圖裏可以看出宮殿內部金光閃爍的典型裝飾。

圖 42. 宮殿裏金碧輝煌,遊客們大為驚歎

圖 43. 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裏

圖 44. 我妻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裏

在宮殿的一個房間裏,畫中的愛神丘比特(Cupid),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他的箭都向你射過來。在宮殿裏還看到一個美術學院的學生,正在畫女皇的肖像。

圖 45. 從哪個角度看,箭都向你射來

圖 46. 美術學院的學生,正在畫女皇的肖像

在當地的俄羅斯餐館吃過午餐後,下午參觀今天的第二個景點,沙皇保羅一世(Paul I,1796-1801)在巴甫洛夫斯克(Pavlovsk)的宮殿。這座宮殿是俄羅斯古典風格的榜樣,外貌鮮明裝飾優美,帶有聯通廂房的弧式走廊,形成了寬闊的庭院。

不知道為什麽,她的母親葉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1762-1796)不喜歡他,不想傳位給他。老太太反而喜歡他的兒子,自己的孫子亞曆山大一世,所以在保羅一世還活著的時候,兒子就是他的競爭對手。

保羅一世繼位後的第五年(1801)在政變中被殺,兒子是第一受益者。在巴甫洛夫宮殿的門前,聳立著保羅一世的立像。下麵是當時拍攝的幾張照片。

圖 47. 保羅一世的巴甫洛夫宮殿

圖 48. 我妻在巴甫洛夫宮殿前麵的留影

圖 49. 巴甫洛夫宮殿前麵的保羅一世立像

至此,聖彼得堡的兩天之遊就結束了,回到遊輪休息一下,吃過晚餐就去會場看節目了,今晚的節目是魔術表演。下午六點半,遊輪離開聖彼得堡,開往愛沙尼亞的塔林。我妻還是戀戀不舍地在船上照了一個“臨別紀念像”。

圖 50. 遊輪離開聖彼得堡,我妻在甲板上留影

圖 51. 遊輪離開聖彼得堡(島上的俄文是“列寧格勒”)

圖 52. 遊輪遠離聖彼得堡,再見了,聖彼得堡,再見了,俄羅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劉大仁:
時間短沒辦法,遊輪時間不由自己定。
波羅的海這些國家再也沒有去,此後去過其他國家。
劉大仁 回複 悄悄話 三個國家都介紹得非常棒,可惜旅遊時間有點短。

自2008年後沒再去過這三國嗎?

芬蘭其實沒啥看的,曆史短文物少城市也不大,瑞典和俄羅斯則各可以看三四天。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雪中梅:謝謝點評,共同學習。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介紹得好,文圖並茂。跟著學習了。欣賞了,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