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十一篇:地中海遊輪 – 意北法國

(2021-10-11 01:06:49) 下一個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十一篇:地中海遊輪 – 意北法國

第七個港口:意大利羅馬(Rome,Italy)

上一篇講完了從意大利的西西裏到那不勒斯,本篇繼續寫我們“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2016年6月28日清晨,我們的遊輪到達意大利(Italy)的首都羅馬(Rome),其港口的名字叫做奇維塔韋基亞(Civitavecchia),其地理位置參見下圖中的第7點。

圖1. 意大利地圖(包括羅馬第7點)

羅馬(Rome)是意大利首都,是意大利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位於亞平寧半島(Appending Peninsula)西海岸的中部,台伯河(Tiber River)下遊平原地區,羅馬是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歐盟國家人口第三多的城市。

羅馬是世界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是地中海文明的重要源頭以及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羅馬建城曆史悠久,可考的城市曆史長達2800多年,是歐洲最古老且連續的城市文明。因建城曆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跡昵稱為“永恒之城”(Eternal City)。

從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5世紀初的1300餘年內,羅馬一直是是羅馬王國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都,是古羅馬文明的中心。城市及郊區保存大量古跡,羅馬與佛羅倫薩同為意大利的文藝複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複興風貌。

羅馬從8世紀成為教皇國的首都,一直持續到1870年。羅馬同時也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羅馬市內的梵蒂岡城(Vatican City)是天主教教皇的所在地,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去朝拜。1980年,羅馬的曆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在奇維塔韋基亞港口下船後,找到當天旅遊的集合處,由導遊帶領著,乘坐大巴去羅馬遊覽。首先到梵蒂岡城,梵蒂岡的安全警衛由瑞士人組成,穿著特別的製服,威風凜凜地站在大門口,如下圖所示。

圖2. 梵蒂岡的瑞士警衛守在大門口

聖彼得大教堂的綠色圓頂,由意大利最著名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設計建造,拱形圓頂居高臨下,恢宏超群地俯視著巨大的廣場。綠色圓頂與湛藍的天空,好似一種建築學上的相互和諧,震撼著每位觀賞者的心弦。下麵兩圖是我與我兒在聖彼得大教堂前麵的留影。

圖3. 我兒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前麵的留影

圖4. 我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前麵的留影

聖彼得大教堂是免費參觀的,如果遊人太多會排長隊。我曾經有過教訓:2002年,我與我妻來到梵蒂岡,由於天氣太熱,我穿了一條製服短褲,但是保安不讓進,說太“性感”。我想從出口“溜”進去,還是被抓了出來。這次有經驗了,早早排隊,早進早出。

圖5.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內部

聖彼得(St Peter)是耶穌基督(Jesus Christ)的第一個信徒,也是基督教的第一個殉道者,死後它的遺體被安葬在聖彼得大教堂的地下室墓穴中。

圖6. 聖彼得廣場上的聖彼得雕像

從聖彼得廣場往前走,有一條大道通向聖天使城堡(St Angel Castle)。聖天使城堡還有自己的廣場和橫跨台伯河的聖天使橋,使得整個區域開闊寬敞。

聖天使城堡為羅馬皇帝哈德良(Roman Emperor Hadrian)所建,因為聖天使城堡就是他的陵墓。下麵兩圖是我與我兒在聖天使城堡前麵的留影。

圖7. 我兒在聖天使城堡前麵的留影

圖8. 我在聖天使城堡前麵的留影

路旁邊遇到一個書店,我還買了兩本書:《羅馬》和《梵蒂岡》。然後我們就到集合地點等待大巴來接,去做羅馬的市區遊。首先導遊帶我們去羅馬鬥獸場(Colosseum),但是沒有時間進去看,隻在外麵照了相。

圖9. 羅馬鬥獸場(Colosseum)

圖10. 我兒在羅馬鬥獸場外的留影

圖11. 我在羅馬鬥獸場外的留影

雖然沒有進去看,但是可以想象,當年角鬥士互相之間,或者與凶殘的野獸之間的殘殺,是多麽的驚心動魄,對古羅馬貴族的嗜血娛樂是多麽的痛恨。

下一個景點是特拉維噴泉(Trevi Fountain),亦稱許願泉,據說你如果投入一枚硬幣,就會許願成真。傳說古羅馬的士兵找水喝,遇到一位少女指給他們,於是有了“貞女水”。

圖12. 羅馬的特拉維噴泉(許願泉)

圖13. 我兒在許願泉前麵的留影

圖14. 我在許願泉前麵的留影

離開許願泉,我們來到納沃納廣場(Navona Plaza),這是旅遊大巴來接我們的地方。廣場上有三個噴泉,我們選擇了“四河噴泉”:多瑙河,恒河,尼羅河以及拉普拉塔河。噴泉的中央是個方尖碑,周圍是貝爾尼尼的四個雕像,代表四條大河。我與我兒在四河噴泉的前麵攝影留念。

圖15. 納沃納廣場上的“四河噴泉”

圖16. 我兒在“四河噴泉”前麵的留影

圖17. 我在“四河噴泉”前麵的留影

下午四點整,旅遊大巴按時來接我們回港上船,梵蒂岡與羅馬的一日遊就這樣結束了。上車之前,我還在一個小販那裏買了一張《羅馬假日》的明信片。

回船洗澡就餐之後,披上浴衣就趕快到頂層大廣場上去看電影《羅馬假日》。郵輪真會安排活動,逛完羅馬,再看羅馬。我手拿明信片,眼看大銀幕,嘴吃冰琪琳,看著著名影星(Gregory Peck)和(Audrey Hepburn)的精彩表演,要多痛快有多痛快。

《羅馬假日》的故事原型是英國女王(Elizabeth II)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Princess Margaret),她的性格豪放不羈,熱心異國情調。(Audrey Hepburn)表演得惟妙惟肖,令人印象深刻。略感遺憾的是今天沒有去西班牙台階,他們初次相遇的地方。

圖18. 電影《羅馬假日》劇照

第八個港口:意大利佛羅倫薩(Florence,Italy)

2016年6月29日清晨,遊輪到達意大利北部比薩市(Pisa)的外港,利沃諾(Livorno),見圖1中的第8點,下圖是利沃諾港口的售票處。

圖19. 意大利比薩市的利沃諾港口

我們在岸上的活動沒有比薩市的項目,而是直接去了另一個城市佛羅倫薩(Florence)。

佛羅倫薩(英語:Florence),民國時期的著名詩人徐誌摩,按照意大利語的發音譯成翡冷翠(意大利語:Firenze)。但沒有被廣泛采用,因為太中國化了,聽起來很像杭州西湖的某個亭台樓閣,不像一個外國的城市名。

佛羅倫薩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納大區的首府,曾經長期受美第奇(Medici)家族控製,是歐洲中世紀重要的文化商業和金融中心,曾一度是意大利統一後的首都(1865-1871)。

佛羅倫薩是文藝複興運動的誕生地,曆史上有許多文化名人誕生和活動在此,著名的有詩人但丁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科學家伽利略,政治理論家馬基維利等。佛羅倫薩的曆史中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參加的是佛羅倫薩自助遊(Florence on Your Own),由護送人員(Escort)把我們帶到會合地點,約好下午5點半在此處集合回船。然後我們坐上大巴,每人10歐元,又買了一張佛羅倫薩的地圖,就出發了。

不知為什麽路上的車太多,交通擁擠,本來一個半小時的路程,花了兩個半小時才到,一看表已經11點半了。但是不管怎樣,趕快到最重要的景點,聖母百花大教堂(Cathedral of Flower for St Mary)去參觀。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哥特式風格的教堂,其棕色八角形圓頂由精通羅馬古建築的工匠設計和建造,如今已經成為佛羅倫薩的地標。教堂外部用色調深淺不同的白,綠和粉紅色的大理石塊鋪砌而成,色彩斑斕而和諧。

圖20. 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

教堂廣場上遊人很多,很難全都避開。管不了那麽多了,我與我兒找好角度拍下了照片。

圖21. 我與我兒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前麵的留影

旁邊的不遠處就是聖喬瓦尼洗禮堂,據說佛羅倫薩的嬰兒,都到這裏來洗禮。洗禮堂是一個八角形的建築物,分上中下三層,每層都采用白色和綠色的大理石鑲成,看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我與我兒立即走過去照相留念。

圖22. 我兒在聖喬瓦尼洗禮堂前麵的留影

圖23. 我在聖喬瓦尼洗禮堂前麵的留影

我們的第二個景點是市政廣場,十幾分鍾就可以走到。高大的王宮占據了廣場的大部分,現在是市政廳,在王宮入口處的長廊上,站立著一排排的大理石雕像。我與我兒在王宮前麵攝影留念,好像有點逆光,人臉看不太清楚。

圖24. 我與我兒在佛羅倫薩王宮前麵的留影

在市政廣場上,有一個白色的海神雕像,站在四匹馬拉著的戰車上非常醒目,我馬上拿起相機,照相留念。

圖25. 佛羅倫薩王宮廣場上的海神噴泉

也在市政廣場的邊上,有一個平台,上麵有一個巨大的烏龜,被一個人“駕駛”,我們感到很新鮮,就走過去在旁邊照了個相。

圖26. 佛羅倫薩王宮廣場旁邊的巨大烏龜

大半天過去了又累又餓,找個餐館吃午餐,也趁機休息一下,正好看到一個書店,買了一本中文書《佛羅倫薩》。飯後我們拿著地圖按圖索驥,找到了達芬奇博物館(Leonardo da Vinci Museum),買票進去參觀了一個多小時。下麵是當時拍攝的幾張照片。

圖27. 博物館裏的達芬奇大理石雕像

圖28. 博物館裏的達芬奇人體結構圖

圖29. 博物館裏的達芬奇木製自行車

我們繼續按圖索驥,找到了很感興趣的學院美術館(Gallery of Academy),據說裏麵收藏著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原作《大衛》,就去排隊買票。

圖30. 佛羅倫薩的學院美術館

但是排了一個多小時也不見隊伍縮短,一問才知道別人的集體票優先進入,我們的零散票必須等到集體票都進去後才可以進入。沒希望了,我們的集合時間快到了,隻好怏怏的離開了,趕快去集合地點吧。

圖31. 佛羅倫薩的學院美術館

下午3點半,我們趕到集合地點中央火車站,旅遊大巴已經等在那裏了,4點整旅遊大巴按預定的時間準時開車,5點半正好到達集合地,再換乘穿梭車回到海港上船。

第九個港口:法國馬賽(Marseille,France)

2016年6月30日上午,我們的遊輪到達法國的馬賽,其位置見下圖中的第9點。

圖32. 法國地圖(包括馬賽第9點)

馬賽(Marseille)是法國東南部的一個城市,人口數量在法國城市中的排名是第二位,僅次於首都巴黎。馬賽與相鄰的普羅旺斯地區的艾克斯(Aix in Provence),以及周邊的數十個市鎮共同組成了馬賽-艾克斯普羅旺斯都會區

馬賽位於地中海沿岸,三麵環山一麵靠海,城市從老港向內陸延伸,中世紀時是重要的宗教中心,現在是法國南部政治,經濟,科教,醫療,文化的中心。馬賽是法國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重要的旅遊城市,當地溫暖的氣候和充足的日照舉世聞名。

今天的上岸遊是馬賽和普羅旺斯,早晨起床有點晚,差一點趕不上旅遊團,所謂的“團”,又是隻有我們父子兩人。緊趕慢趕在碼頭上找到了我們的司機兼導遊。小汽車裏隻有我們三人,按照今天的行程計劃,他開車帶我們到普羅旺斯地區的艾克斯去參觀。

普羅旺斯地區的艾克斯(法語:Aix-en-Provence,簡稱艾克斯),是法國普羅旺斯大區的一個市鎮,位於馬賽的北部,約30公裏,交通為半小時左右。艾克斯是法國的曆史文化名城,因其街頭到處都是噴泉,被譽為“千泉之城”。下圖是該城著名的圓形噴泉(Rotunda Fountain)。

圖33. 法國艾克斯城的圓形噴泉

上午10點,我們到達艾克斯的圓形噴泉,司機把我們放下來之後,約好下午1點再來此地接我們回馬賽,然後就離開了。我們在市區裏到處轉悠,看到好看的建築物或者紀念碑之類的就照相。在老城集市廣場看到了一座鍾樓很好看,就在那裏留影紀念。

圖34. 我與我兒在艾克斯老城集市廣場上的留影

我們又看到了一座塔形救世主教堂(Cathedral Tower of St Saviour),就到裏麵去參觀。下圖是教堂的外觀和入口,再下圖是教堂的內部。

圖35. 艾克斯塔形教堂的外觀和入口

圖36. 艾克斯塔形教堂的內部

我們在街頭看到了一個女神的雕像,就為她照了一個相。

圖37. 艾克斯街頭的女神雕像

下午1點司機準時到圓形噴泉來接我們,看噴泉確實漂亮,我們就在噴泉前又照了個相。

圖38. 我兒在艾克斯城的圓形噴泉前留影

圖39. 我在艾克斯城的圓形噴泉前留影

回到馬賽後先到被譽為城市之珠的“老港”去參觀,風景的確漂亮,照相留影是必需的。

圖40. 我兒在馬賽老港的大橋上留影

圖41. 我在馬賽老港的大橋上留影

然後我們經過聖維克多修道院(Abby of St Victor),我們沒有太多時間進去參觀,我兒在外麵照相作為紀念。

圖42. 我兒在聖維克多修道院前的留影

路上我們看到一個紀念拱門,好像為了紀念曆史上的某次勝利而建。我與我兒要求停車,到拱門前方照相留念。

圖43. 我兒在紀念拱門前麵的留影

圖44. 我與我兒在紀念拱門下麵的留影

在老港大橋的另一個方向,風景也很漂亮,我又照了一張相。

圖45. 我在馬賽老港的大橋上留影

回頭看看下麵,居高臨下的視角,把馬賽市的遠景盡收眼底。

圖46. 從馬賽港口大橋俯瞰馬賽市區

再往遠看,海灣諸島就在眼前,重點是最前麵的那個小島,伊芙島(If Island),就是大仲馬小說《基度山伯爵》裏的主人公,傳奇英雄艾德蒙-丹代,被監禁後又逃出複仇的地方,橋上還有個說明書和指示圖,特別標示出那個小島。

圖47. 從馬賽港口大橋俯瞰馬賽海灣

圖48. 馬賽海灣內諸島的指示圖

馬賽的旅遊當局當然不會忘記,在遠山上標示出:這裏是“馬賽”(Marseille)。

圖49. 馬賽海灣內可見遠山上的“馬賽”標記

我們在馬賽最後的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景點,是守護山上的聖母院(Notre Dame de la Garde)。高大的建築物頂上,是聖母抱聖嬰的鍍金雕像。站在聖母院的觀景台上,可以360度地俯瞰馬賽全城和海灣。

圖50. 馬賽守望山聖母院及頂上的鍍金像

圖51. 我與我兒在守望山聖母院的留影

下午4點半,司機帶我們回到馬賽港,我們給了他10歐元的小費,感謝他一整天為我們二人的服務。今天我還買了兩本書,一本關於馬賽,一本關於艾克斯。

回船後,洗澡吃飯收拾行李,到前台結算船上的消費,240歐元,然後早早就休息了,因為明天到巴塞羅那就要下船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