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十篇:地中海遊輪 – 意南火山

(2021-10-10 00:41:57) 下一個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十篇:地中海遊輪 – 意南火山

第五個港口:意大利西西裏(Sicily,Italy)

上一篇我們講完了從土耳其以弗所到馬耳他,本篇繼續寫我們“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2016年6月26日,遊輪到達西西裏島(Sicily)的墨西拿(Messina),墨西拿的地理位置,見下麵圖1中的第5點。

圖1. 意大利地圖(包括西西裏島第5點)

西西裏(Sicily)是意大利南部一個自治區,是意大利最大的區,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島。西西裏島呈三角形。隔著墨西拿海峽與亞平寧半島相望。西西裏島首府是巴勒莫(Palermo),其它重要城市有墨西拿(Messina)等,古代的西西裏島屬於大希臘殖民區。

西西裏島多丘陵,大部分地區都得到了開發。西西裏島北部的山脈可以看作是大陸亞平寧山脈的延續,西西裏島的海岸線長達1500多公裏,總麵積為2500多平方公裏。西西裏島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冬季溫暖潮濕,夏季炎熱幹燥。

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來到西西裏島。前550 - 450年,迦太基人占領西西裏島。前264 - 241年,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人占領西部。前218 - 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羅馬人占領全島。前136 - 132年,第一次奴隸起義。前104 - 101年,第二次奴隸起義

公元440年,汪達人來到西西裏島。535年,拜占庭占領西西裏島。965年,阿拉伯人占領西西裏島。1091年,諾曼人占領西西裏島。1139年,西西裏島成為王國。1194年,神聖羅馬帝國統治西西裏島。

1412年,西班牙統治西西裏島。1720年,奧地利統治西西裏島。1735年,西班牙重占西西裏島。1816年,波旁王朝建立兩西西裏王國。1861年,西西裏島歸屬意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1946年,西西裏島歸屬意大利共和國(Republic of Italy)。

2016年6月26日清晨,遊輪到達墨西拿港口,我看見海邊有一座燈塔,就拍了一張照片。

圖2. 西西裏島的墨西拿港口導航燈塔(清晨)

當天下午離開墨西拿港口時,遊輪又經過了同一條海路,我又拍了一張照片,兩相對照,一黑一白,一暗一明,十分有趣。這次看清楚了,塔頂上是個“金人”(Gold Man)。

圖3. 西西裏島的墨西拿港口導航燈塔(下午)

上岸後,我們的旅遊小組由導遊帶領,直接坐大巴到古城陶米那(Taormina)去參觀,半個小時後就到達城外,我看見一個高聳的尖塔和一個圓頂的大廈,立刻拍下了這兩個建築物的外景。

圖4. 遠看西西裏島的古城陶米那

圖5. 遠看西西裏島的古城陶米那

進城以後才知道,這個圓頂的大廈是以前的王宮(Palace of Kingdom),現在是西西裏的議會大廈(Sicilian Parliament Building),大廈門上還有西西裏的徽章。

圖6. 西西裏議會大廈門上的西西裏徽章

然後導遊帶我們到陶米那的老城(Old Town)去參觀,下麵是老城廣場上的鍾樓,噴泉和聖凱瑟琳教堂(Church of St Catherine)。

圖7. 陶米那老城廣場上的鍾樓

圖8. 陶米那老城廣場上的噴泉

圖9. 陶米那老城廣場上的聖那凱瑟琳教堂

陶米那老城的商業街有很多禮品店,我買了幾張明信片,到郵局去寄給幾個朋友作紀念。時間到中午了,導遊帶領我們乘坐大巴返回墨西拿港口,回到船上吃午飯。

午飯後我與我兒又下船,我們在一個公園裏,看到一個宮殿,據說是有阿拉伯和諾曼第混合風格的斯蒂芬公爵宮殿(Palace of Duke Stephen),我與我兒在那裏拍攝了一些照片作為紀念。

圖10. 西西裏島墨西拿的斯蒂芬公爵宮殿

圖11. 我兒在斯蒂芬公爵宮殿旁邊的留影

圖12. 我在斯蒂芬公爵宮殿旁邊的留影

然後我們到了墨西拿的聖尼古拉教堂(St Nicola Church),就拍下了一張照片,但仔細一看,旁邊的那個噴水池挺有意思:中間的那個三層白色柱子,每層都由三個人頂著,底層是三個男人,中層是三個女人,頂層是三個孩子,孩子上麵又站著一個人,藝術家可真是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別出心裁,花樣百出。

圖13. 西西裏島墨西拿的聖尼古拉教堂和噴水池柱子

下午六點整,遊輪按計劃離開了墨西拿開往那不勒斯。我們看看時間還早,就在船上拍攝了一些照片,下圖是遊輪頂上的遊樂園。

圖14. 遊輪頂上的遊樂園

第六個港口:意大利那不勒斯(Naples,Italy)

2016年6月27日清晨,遊輪到達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Naples),其位置見圖1中的第6點。那不勒斯位於那不勒斯灣的北岸,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僅次於羅馬米蘭。那不勒斯附近是火山區,尤其是維蘇威火山,自古至今不斷地威脅著那不勒斯(亦譯那波利)。

圖15.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灣地圖

那不勒斯的曆史始於約公元前600年,在2600餘年曆史中,大部分時間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該市是古代“大希臘”中的一部分。羅馬人,諾曼人西班牙人先後都在這裏留下了自己的印記,這裏曾經是波旁王朝統治兩西西裏王國的首都,直到意大利統一

那不勒斯以其豐富的曆史,文化,藝術和美食而著稱。比薩餅起源於那不勒斯,音樂是那不勒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明了浪漫的吉他曼陀鈴,對歌劇和民謠都有重大貢獻。另一方麵,黑手黨組織持續困擾當地居民的生活,妨礙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我們在那不勒斯港口碼頭的售票處,看到了一些人不像是遊客,有點嚇人,“黑手黨”?沒關係別怕,我們有導遊帶著,他們知道應該怎樣應付各種情況。

圖16. 那不勒斯港口碼頭的售票處

我們在這裏參加的是阿馬爾菲(Amalfi)和龐貝(Pompeii)旅遊團,但是所謂的“團”隻有我們父子兩人,加上司機和女導遊帕特裏夏(Patricia),總共隻有四個人,乘坐的也不是什麽大巴,而是私家小汽車。

當然團費也夠貴的,每人179歐元,這樣一對一的服務,小費也是不可避免的。上岸後在導遊的帶領下,按照計劃乘車沿著阿馬爾菲海岸行駛兩個多小時,海岸險峻陡峭,令人頭暈目眩,公路曲曲彎彎,左盤右旋,幸而司機經驗豐富,司乘人員才有驚無險。

阿馬爾菲位於那不勒斯東南24英裏處,是意大利坎帕尼亞大區的一個市鎮,也是天主教總教區的所在地。該鎮位於一個深隧的峽穀中和一個陡峭的山腳下,周圍是壯觀的懸崖和美麗的海岸。這裏曾經是古阿馬爾菲公國的首都,是地中海中一股重要的貿易勢力。

下麵是我在阿馬爾菲沿岸的行程中所拍攝的一些風景照片。

圖17. 險峻陡峭的阿馬爾菲海岸

圖18. 美麗壯觀的阿馬爾菲海岸

不久來到索倫托(Sorrento)的海岸邊,我們下車到岸邊去照相,導遊還熱情地幫我們照合影。

圖19. 我與我兒在索倫托海岸合影留念

圖20. 我與我兒在索倫托海岸合影留念

路上遇到了聖母瑪麗亞的白色大理石雕像,我讓司機停車下來拍照。

圖21. 聖母瑪麗亞的大理石雕像

索倫托海灣很漂亮,據說沿岸有12個小城,各城都有許多白色的度假小屋,有錢人真的很會享受。不過我想,如果每天出來進去爬上爬下,會不會很辛苦?但是不管怎樣,我與我兒還是照了相再說吧。

圖22. 索倫托海灣裏的白色度假小屋

圖23. 索倫托海灣裏的度假小屋和陡峭山崖

圖24. 我兒在索倫托海灣觀景台上的留影

圖25. 我在索倫托海灣觀景台上的留影

在一個停車點,有一個小販上來兜售明信片,我就買了一套,30歐元沒收據。打開一看,全是從龐貝發掘出來的關於妓院的圖畫。我找小販要退貨,他卻早已逃之夭夭,看來他是有備而來,經驗老道。

最後我們來到阿馬爾菲小鎮,看到一個建築物大門上的圖畫,導遊介紹說,當初阿馬爾菲(左下)是意大利的四個著名的海上強國之一,另外的三個是:威尼斯(左上),熱那亞(右上),和比薩(右下)。看來這次到阿馬爾菲來旅遊,真的是很值得了。

圖26. 意大利曆史上的的四個海上強國

在阿馬爾菲城裏,導遊帶領我們到教堂廣場去參觀,那裏有著名的聖安德魯主教堂(St Andrew Cathedral)。1206年在主教堂建成的時候,人們將聖安德魯的遺骨,從君士坦丁堡運到阿馬爾菲,供奉在聖安德魯主教堂地下室的陵墓中。

主教堂的正麵具有諾曼-阿拉伯-拜占庭的混合風格,門前的六十多個台階顯得非常氣派,我與我兒在主教堂的前麵分別留影紀念。

圖27. 我在聖安德魯主教堂前麵的留影

圖28. 我兒在聖安德魯主教堂前麵的留影

圖29. 阿馬爾菲聖安德魯主教堂的內部

然後導遊帶我們去龐貝古城的遺址,在馬路上維持治安的不是警察,而是個“古羅馬武士”,真是大開眼界了!

圖30. 維持治安的“古羅馬武士”

在龐貝古城遺址的遊客中心,導遊換人了,為了感謝前一個導遊(Patricia)一路上熱心的講解,我們給了她5歐元小費。當地的導遊(Barbara)帶領我們進入古城遺址。

龐貝(Pompeii),或譯龐培,是古羅馬城市之一,位於那不勒斯灣的維蘇威火山腳下。該城建於公元前600年左右,是希臘人的良港。公元前89年,被古羅馬當權者蘇拉侵占,成為羅馬共和國的第二大城。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一夜之間活埋在火山灰下。

龐貝的名字和位置都被人們遺忘了。1599年被一個建築師偶然發現。1748年在那不勒斯國王和王後的資助下,挖掘出古代藝術珍品來裝飾自己的宮殿。據說,那個建築師發現龐貝時挖出了一些色情壁畫,當時宗教觀念對色情藝術控製很嚴,將它們悄悄地掩埋了。

朱自清在散文《龐貝古城》中就有這樣的描述:“龐貝的淫風似乎甚盛。他們崇拜男根,相信可以給人好運氣,倒不像後世人做不淨想。街上走常見牆上橫放著黑色男根,器具也常以此為飾。”

龐貝是今天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構造完全與當時相符的城市,一點變化也沒有。龐貝的街道完全是棋盤似的縱橫交錯,街麵鋪有多邊形的石塊,完全是東西或南北走向,這是正宗的古羅馬傳統。1997年,龐貝古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首先導遊帶領我們進入古城遺址的遊客中心,拿到導遊地圖,還買了一本介紹龐貝的書。

圖31. 龐貝古城遺址的遊客中心

導遊帶著我們進入縱橫交錯的古城街道,介紹這是市政廳,那是圖書館,還有公共浴池,某某的莊園等等,我們也記不住,我隻是拍攝了一些如下圖這樣的照片。再下圖是我兒在一個巨大的側臥人體銅像前麵的留影。

圖32. 龐貝古城遺址的街道和建築

圖33. 我兒在巨大的人體銅像前留影

我們在龐貝古城的遺址裏,總是挑一些大型青銅雕像去拍攝。

圖34. 龐貝古城遺址的大型青銅雕像

我與我兒在巨大的人麵銅像前留影。

圖35. 我與我兒在巨大的人麵銅像前留影

19世紀對龐貝大規模挖掘時,發現在一些空洞內有人和動物的骸骨,考古學家相信是火山爆發的罹難者,屍體的肉已腐爛,隻留下人形軀殼。當時的負責人想到一個方法來處理這些軀殼,將石膏灌入軀殼做成鑄像,記錄下當時龐貝的慘狀,令龐貝聞名於世。

圖36. 火山爆發時罹難者死亡的慘狀

圖37. 火山爆發時的婦女和家中器具

圖38. 摧毀古城龐貝的維蘇威火山

兩個小時的參觀結束了,給了女導遊(Barbara)5歐元小費。司機送我們回到港口,為了感謝他一整天的安全駕駛,我們給了他10歐元小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