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九篇:地中海遊輪 – 希土耳他

(2021-10-09 00:36:40) 下一個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九篇:地中海遊輪 – 希土耳他

第二個港口:土耳其以弗所(Ephesus,Turkey)

上一篇講完了我們在希臘雅典的三天之旅,本篇繼續寫我們“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2016年6月22日,遊輪到達土耳其(Turkey)西海岸的港口城市以弗所(Ephesus),港口另名庫薩達斯(Kusadasi),其地理位置見下圖中的第2點,第1點是參考點雅典。

圖 1. 希臘地圖(包括土耳其的以弗所第2點)

以弗所為古希臘人小亞細亞(Asia Minor)所建,位於愛琴海(Aegean Sea)的東岸(今屬土耳其)。最初由雅典人建立,後來經羅馬人大力發展,成為當時的一個大城市。以弗所古城在6世紀,港口完全被注入愛琴海的河流泥沙淤滿,因而被人們遺棄了。

傳說中的聖母瑪利亞(Virgin Mary)終老於此,她因猶太人的迫害而逃離巴勒斯坦,最後使徒約翰遵守對耶穌的承諾,將馬利亞接到小亞細亞進行奉養,最後她平安離世,再未回到巴勒斯坦的故鄉。

以弗所廢墟(Ruins of Ephesus)是土耳其著名的旅遊景點,特地為到土耳其觀光的遊客們,開辟了到庫薩達斯港口(Port of Kusadasi)的遊輪航線,下圖是該港口的照片,再下圖是我在港口所拍攝的照片。

圖 2. 土耳其以弗所的港口庫薩達斯

圖 3. 我在庫薩達斯港口的留影

上岸後我們分組出發,由導遊帶領乘車到以弗所古城去參觀。先到巴西利卡大會堂(Basilica Auditorium),大會堂為羅馬帝國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所建。

圖 4. 以弗所的巴西利卡大會堂

然後導遊帶領我們到大理石街(Marble Street),這是一條鋪滿大理石的街道,建於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 Era),下麵的兩圖是我與我兒在大理石街上的留影。

圖 5. 我兒在大理石街上的留影

圖 6. 我在大理石街上的留影

接下來是哈德良神廟,為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所建,是這條街上最漂亮的建築。在大門的拱頂上有各個神話人物的浮雕:雅典娜(Athena),阿爾忒彌斯(Artemis),阿波羅(Apollo),狄奧多西皇帝(Theodosius)等,下圖是哈德良神廟的大門。

圖 7. 哈德良神廟的大門

再往下走是塞爾瑟斯圖書館(Library of Celsus),是以弗所總督塞爾瑟斯的兒子所建,塞爾瑟斯的墓穴就建在圖書館的地下室,不幸的是還沒建完兒子就死了,接著由孫子繼續建,終於在公元125年建成,是這條街上最漂亮的建築,古代世界三大圖書館之一。

圖 8. 以弗所的塞爾瑟斯圖書館

下麵兩圖是我與我兒在塞爾瑟斯圖書館前麵的留影。

圖 9. 我兒在塞爾瑟斯圖書館前麵的留影

圖 10. 我在塞爾瑟斯圖書館前麵的留影

再往前走是著名的以弗所大劇場(Grand Amphitheater),是以弗所最為宏偉的建築,希臘化時代首建,羅馬皇帝克勞迪(Claudius)續建,最後由羅馬皇帝圖拉真(Trajan)建造完畢。大劇場麵臨大海,氣勢磅礴,音響極佳,至今還在為文化藝術節所使用。

圖 11. 以弗所古城裏的大劇場

大劇場旁邊的阿卡迪亞大道(Acadia Way),是當年羅馬大將安東尼(Anthony)和埃及豔後克婁帕特拉(Cleopatra)到以弗所巡視時所經過的地方。在東南方向的不遠處,是聖瑪麗亞教堂(Church of Virgin Mary),供奉耶穌之母瑪麗亞。

圖 12. 教堂神壇上的聖母瑪麗亞

我們花了兩個多小時看才完以弗所古城廢墟,然後導遊帶我們去參觀絲綢廠和毛毯場。下圖是我兒認真觀看造絲工人在煮剝蠶繭,再下圖是紡織女工在編織絲綢。經不住他們的誘惑,我們當場買了絲巾,錢包和手機包,每個人都得到了一件小禮物。

圖 13. 造絲工人在表演如何煮剝蠶繭

圖 14. 紡織女工在表演如何編織絲綢

第三個港口:希臘羅德島(Rhodes,Greece)

2016年6月23日,遊輪到達希臘的羅德島,見前麵圖1中第3點。羅德島位於愛琴海南端,是希臘所轄最東邊的島嶼,距離土耳其僅18公裏。全島麵積1000多平方公裏,居民大約12萬,其中有一半住在該島北部的羅德市,該市也是全島的首府和旅遊中心。

羅德島是愛琴地區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希臘化時代是這個島的鼎盛時期,人們豎立起一個巨大的太陽神銅像(Colossus of Rhodes),這個太陽神銅像高達34米,成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跡之一,公元前227年被地震摧毀。

圖 15. 古時傳說中的羅德島巨人

羅德島的內部非常陡峭,山地一直延伸到海岸,許多地方形成懸崖入海,島的北端和南端比較平坦。羅德島的老城,王宮和雄偉的城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定為世界遺產,王宮裏有富麗堂皇的鑲嵌畫和一坐世界著名的雕像。

羅德島是歐洲陽光最充沛的地區,年平均日照達3000小時以上,11月份還可以在海中遊泳。不過島上的空氣非常幹燥,基本上沒有霜凍,隻有在最高的山頂上有時會有降雪。

公元前546年,羅德島參加了希臘城邦反抗波斯的戰爭,結果被波斯吞並。前479年,波斯戰敗後,島上的三座城市合並,在北端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即今天的羅德市,一個世紀後這座新城市超過了雅典,成為希臘最大的城邦。

公元前404年羅德島獲得完全的獨立,在馬其頓對希臘的戰爭中,羅德得島站在菲力普二世一邊。亞曆山大大帝死後,羅德島重新獲得了獨立。公元前42年羅馬人把它並入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分裂後屬於拜占庭帝國。阿拉伯人也曾經兩次短期占領過羅德島。

1097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攻占了羅德島。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羅德島歸威尼斯,後來回歸與熱那亞結盟的拜占庭。1306年熱那亞將羅德島賣給“聖約翰騎士團”,他們在島上統治了200多年。

1522年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一世率領軍隊圍攻羅德島,土耳其的艦隊不斷炮擊羅德島上的要塞,最後聖約翰騎士團投降,1523年元旦撤離了該島。在1912年5月在意土戰爭之中,意大利占領了德得島,結束了土耳其多年的統治。

意大利統治時期,從1912年到1943年,在羅德市港口入港處,樹立了公鹿和母鹿雕像,作為新的地標,據說這兩個雕像位於太陽神雕像的原址。德國占領時期,建造了許多軍事設施,1947年羅德島與一些其它島嶼被並入希臘。

圖 16. 羅德島海港的公鹿母鹿雕像

2016年6月23日上午,我們從遊輪下來之後,參加了“島上駕車和老城遊”,導遊帶領我們到史密斯山上全景俯瞰羅德島和愛琴海,下圖是我所拍攝的羅德島曼德拉基海港,再下圖是全景俯瞰愛琴海的照片。

圖 17. 羅德島的曼德拉基海港

圖 18. 從史密斯山上俯瞰愛琴海

然後導遊把我們送到羅德島的老城,首先去參觀騎士團宮殿(Grand Master Palace),下圖是騎士團宮殿的正門,再下圖是我與我兒在騎士團宮殿前麵的留影。

圖 19. 羅德島上騎士團宮殿的正門

圖 20. 我與我兒在羅德島騎士團宮殿前麵的留影

我們的小組還包括進入宮殿參觀的項目,裏麵供奉的女神像據說十分珍貴,下圖是我所拍攝的兩個女神像。

圖 21. 我在騎士團宮殿內拍攝的女神像

從騎士團宮殿出來之後,我們自由活動,步行去了騎士團大街,是一個熱鬧的商業區。

圖 22. 熱鬧活躍的騎士團大街集市區

從那裏我們步行回到海港,一天下來還是很累,回到船上衝了個澡就睡覺了。

2016年6月24日,我們的遊輪全天都在地中海上,由東向西航行。遊輪上安排了很多活動項目,以供遊客們選擇。下圖是郵輪的主樓層大廳,喇叭形的中心圓柱有彩色燈光,還時常變換著顏色,充滿了歡樂喜慶的氣氛。

圖 23. 遊輪主樓層上的喇叭形彩色圓柱

圖 24. 遊輪主樓層上的喇叭形彩色圓柱

圖 25. 遊輪主樓層的辦公前圍滿了遊客

圖 26. 我兒在遊輪主樓層的彩色圓柱旁留影

圖 27. 我在遊輪主樓層的彩色圓柱旁留影

圖 28. 遊輪的活動主任在回答遊客們提出的問題

圖 29. 我兒與遊輪活動主任合影

遊輪在海上航行,我們在船上娛樂,除了船上安排的集體活動之外,我們連續看了三個IMAX-3D的電影:(i)“海下奇觀”(Under the Sea),(ii)“美麗的行星”(Beautiful Planet),(iii)“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

晚上七點是“船長歡迎會”(Captain Toast),人們都盛裝出席,我與我兒也是如此,而且還與船長合影留念,第二天我們買下了合影的照片。

第四個港口:馬耳他瓦萊塔(Valletta,Malta)

2016年6月25日清晨,遊輪到達馬耳他(Malta)的首都瓦萊塔(Valletta),瓦萊塔的地利位置,見下圖中的第4點。

圖 30. 馬耳他地圖(包括首都瓦萊塔)

馬耳他共和國(Republic of Malta),通稱為馬耳他,是南歐地中海的一個微型島國,由馬耳他(Malta),戈佐(Gozo),科米諾(Comino)等幾個島嶼所組成。馬耳他亦是英聯邦歐盟申根的成員國,首都為馬耳他島上的瓦萊塔

馬耳他島地勢西高東低,丘陵起伏,間有小塊盆地,無大片森林,無常年有水的河流或湖泊,淡水資源缺乏,海岸線曲折多港灣。馬耳他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全年分為兩季:夏季和冬季,夏季炎熱幹燥,冬季溫和濕潤。

馬耳他官方語言馬耳他語英語,國內教學以英語為主。馬耳他經濟以服務業金融業為主,旅遊業亦是馬耳他重要外匯來源。另外馬耳他的社會保障體係較為完備,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及退休保險製度,這裏也是多部影視劇的取景地。

在公元前10-8世紀,腓尼基人到此定居,先後被希臘人,迦太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和諾曼人占領。1523年,“聖約翰騎士團”從愛琴海羅德島移到此處,並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承認,該騎士團便更名為“馬耳他騎士團”。

1565年的馬耳他大圍攻中,騎士團擊敗奧斯曼帝國軍隊,此戰是馬耳他史上最重大事件,成功地阻止了奧斯曼帝國向西歐擴張。1798年,拿破侖法國軍隊逐出了騎士團,馬耳他騎士團成為總部在羅馬的特殊政治實體,1814年馬耳他成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

二戰時期受意大利空軍多次轟炸和圍攻,但是島上居民頑強抵抗使意大利王國並未占領馬耳他。1964年9月21日宣布獨立,成為英聯邦成員馬耳他國,1974年成立了馬耳他共和國,1972年1月31日,與中國建交。

2016年6月25日,我們下船之後,就從瓦萊塔港口直接坐大巴到馬耳他舊都穆迪那(Mdina)去參觀。那裏與羅德島一樣,也有個騎士團宮殿(Grand Master Palace),下麵的兩圖是騎士團宮殿,再下麵的兩圖是我與我兒在騎士團宮殿前麵的留影。

圖 31. 穆迪那的騎士團宮殿

圖 32. 宮殿門上方的騎士團團徽

圖 33. 我兒在騎士團宮殿門前麵的留影

圖 34. 我在騎士團宮殿門前麵的留影

參觀完騎士團宮殿之後,我們從“舊都”(穆迪那)到“新都”(瓦萊塔),直接到一個玻璃製品廠去參觀。下圖是玻璃吹製工人手拿玻璃小鳥在示範,再下圖是待售的玻璃藝術品,玻璃藝術品易碎不好帶,我們沒有買。

圖 35. 玻璃吹製工人手拿玻璃小鳥在示範

圖 36. 待售的玻璃吹製藝術品

參觀完玻璃製品廠之後,導遊又帶領我們到不遠的聖約翰洗禮大教堂(St John Baptist Co-Cathedral)去參觀,我兒也擠在人群裏抬頭觀看(戴紅色帽子,穿藍黃色衣服)。

圖 37. 我兒在觀看聖約翰洗禮大教堂

下一個項目是瓦萊塔的政府大樓,我們到達時已經擠滿了人群,我在門外照了一張相。

圖 38. 瓦萊塔的政府大樓

下圖是我在瓦萊塔政府大樓外麵的留影。

圖39. 我在瓦萊塔政府大樓外麵的留影

下一個項目是“巴拉卡上下花園”(Upper & Lower Barrakka Gardens),從這裏看馬耳他海港是最佳角度,下麵兩圖是我與我兒在巴拉卡“上”花園的留影。

圖40. 我兒在巴拉卡“上”花園裏的留影

圖41. 我在巴拉卡“上”花園裏的留影

我們終於結束了今天的遊覽回到船岸上,天氣晴朗風和日麗,一高興又拍攝了一些照片。

圖42. 從遊輪上看瓦萊塔的港口

圖43. 遊輪停泊在瓦萊塔的港口

在馬耳他遊覽了一天,逛完“舊都”逛“新都”,感到很累,晚上早早地休息了,明天到意大利的西西裏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雪中梅:
謝謝雪中梅的鼓勵,很高興能分享自己的經曆,大家平安。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亮亮媽媽:謝謝點讚,樂於分享。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博主的遊記一篇接一篇,我讀的慢,哈哈哈,讀的還沒有寫的快。跟著旅遊了。博主要勞逸結合。平安是福。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知識風景相結合的遊記。點讚!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