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瀏覽美國地理風光》第十四篇:看奇跡(續)

(2021-08-14 00:15:56) 下一個

老安遊記《瀏覽美國地理風光》第十四篇:看奇跡(續)

圖1. “看奇跡(續)”在美國的位置

1. 人間天堂赫氏堡

赫斯特城堡(Hearst Castle),位於美國加州中部的太平洋沿岸,小城聖賽蒙(San Simeon)附近,在一座高度為1600英尺的小山上,城堡建於1919-1947年,其地理位置見圖1中的第1點。

圖2. 加州的赫斯特城堡

城堡由美國報業大亨威廉-蘭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所建,1919年開始規劃,花了28年的時間才完全建成,如今已經成為美國的國家曆史地標(United States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這個城堡實際上這是一坐莊園,主建築物是地中海複興式風格的大城堡(Casa Grande),現在叫赫斯特城堡(Hearst Castle),對公眾全麵開放。

圖3. 威廉-蘭道夫-赫斯特(1863-1951)

城堡的地址建在威廉-赫斯特的父親喬治-赫斯特(George Hearst)所經營的莊園裏,小赫斯特的童年是在這裏度過的,當1919年小赫斯特的母親菲比-赫斯特去世的時候,這個莊園已經擴充為方圓一千平方公裏的大農場。

小赫斯特從母親那裏繼承了這處遺產,同時對農場的改造性建設也開始進行,一直持續到1947年,後來由於赫斯特健康惡化,搬出農場而停止了建設。之後由舊金山的建築師朱麗婭-摩根(Julia Morgan)負責所有的建築設計工作。

赫斯特去世後,由於難以承受高額的遺產稅,他的家族將城堡及莊園都捐獻給了加州。如今,這座城堡作為加州的州立曆史地標(California State Historic landmark),對外開放,旅遊業者為了招攬遊客,將這座豪宅莊園稱為“赫氏堡”。

雖然城堡對外開放,但是私家車不許開上山,遊客們在山下買票後,由專門的遊覽車送上山去,再由導遊帶領和解說,遊客隻許跟著參觀,不許擅自離隊,我與我妻於1996年10月18日,曾經乘坐遊覽車上山參觀了城堡。

到達山頂後一看,不由得都驚呆了,這裏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城堡的尖頂直指蒼穹,院內的池水碧波蕩漾,大理石的雕像玲瓏剔透,油畫的人物翩翩如生。再登上樓頂,聖賽蒙的市區和太平洋的遠景盡收眼底,我與我妻搶著照相,好幾次都被導遊又催又拖,才跟上團隊。

圖4. 城堡主樓的尖頂直指蒼穹

圖5. 城堡中的池水碧波蕩漾

圖6. 大理石的雕像玲瓏剔透

圖7. 城堡中的油畫人物翩翩如生

圖8. 我在赫斯特城堡中的留影

2. 逆水行船靠閘鎖

美國密西根州上半島的東北部,有個窄窄的聖瑪麗河(St Mary River),連接西邊上遊的蘇必利爾湖(Lake Superior)和東邊下遊的休倫湖(Lake Huron),上下遊之間有20英尺的落差,雖然構不成瀑布,但也不能逆水行船,其位置見圖1中的第2點。

在聖瑪麗河的兩岸,有兩個同名城市,蘇聖瑪麗(Sault Ste. Marie),美國的城市屬於密西根州,在 I-75號公路的北邊終點,河對麵加拿大的城市屬於安大略省,兩者之間由一條國際大橋相連,如下圖所示。

圖9. 連接美加兩個蘇聖瑪麗的國際大橋

由於上下遊有水位落差,航行不易,所以在 1855年修建了一個攔水雙閘,叫做蘇鎖(Soo Locks)。無論上行還是下行,船必須先進入蘇鎖,關上後閘,打開前閘,等鎖內水位與前閘外邊的水位同高時,船就可以開走。

圖10. 空中俯視蘇聖瑪麗的蘇鎖

我於2000年7月1日曾經到過那裏坐船西行,親身體驗了一下逆水行船的滋味,下麵的兩個照片,顯示出行駛在我前麵的那條船,在通過蘇鎖時的情況。

圖11. 蘇聖瑪麗的蘇鎖,低水位進來

圖12. 蘇聖瑪麗的蘇鎖,高水位出去

我對逆水行船還不滿足,於是又開車過橋到加拿大的同名小城,在遊客中心查一下信息,發現此地沒有什麽著名的景點,所以在附近的中餐館吃了一頓午餐,然後就回到美國,兩邊過海關都很容易,車上隻有旅行用品,沒買什麽東西。

3. 誰人懸崖造宮殿

綠色台地國家公園(Mesa Verde National Park),坐落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部的高原上,緊靠“四角十字”(Four Corners),是古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1906年開辟為國家公園,在西班牙語中,Verde意為綠色,Mesa 意為台地,其位置見圖1中的第3點。

圖13. 科羅拉多州的綠色台地國家公園

十八世紀到科羅拉多探險的西班牙人,在科羅拉多山脈的東邊看到了一片綠色的平地,被筆直的千尺絕壁團團圍住,就像一張平台似的聳立在四周的峽穀之中,所以叫它綠色台地(Mesa Verde)。

1888年的冬天,兩個牛仔為了尋找自己失蹤的牛,闖進了這片荒涼之地,卻意外地發現在一些幾乎不能到達的懸崖絕壁上,居然有高達三四層的磚石房子,後來隨著一批批的考古學家們紛至遝來,這段塵封沙埋的曆史終於重見天日。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在公元550年到1270年間,這裏生活著美國印第安土著居民,他們穴居懸崖峭壁之上,生活方式十分獨特。公元1276到1299年,這裏發生了連續24年的大旱災,食水斷絕,人們向東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園。

然而這些懸崖房屋卻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公園裏最為著名的景點是峭壁宮殿(Cliff Palace),是一個可供數百人居住的豎式村莊,全樓沿著崖壁而建,有200多個房間,布局十分緊湊,在高樓周圍還有圓形和方形的小樓。

另一個著名景點是雲杉樹屋(Spruce Tree House),以雲杉構成而得名,共有三層樓,全樓包括100多間住房,8間祭祀室,這100多間房子,有的呈長方形,有的呈圓形,還有的呈三角形,完全依靠懸崖下的空間大小而因地製宜。

要想一睹綠色台地的真容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陡峭險峻的懸崖,崎嶇狹窄的山路,深不見底的峽穀,兩千多米的海拔,都阻礙著人們前進的腳步,遊客們為了參觀峭壁宮殿,需要走過荒野的小徑,攀登陡峭的懸梯,很是驚險。

我與我妻於2006年9月1日,曾經遊覽了綠色台地國家公園,下圖是我在公園的大門,再下圖是我妻攀登陡峭的懸梯。

圖14. 我在綠色台地國家公園

圖15. 我妻在攀登陡峭的懸梯

導遊小姐是一位本地出生的印第安姑娘,活潑熱情,開朗大方,每到一處都介紹得十分詳細和生動,我與我妻高興地邀請她合影留念。

圖16. 我與我妻邀請導遊小姐合影留念

4. 天外飛石砸隕坑

巴林傑隕石坑(Barringer Crater),或簡稱隕石坑(Meteor Crater),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東部的沙漠中,距離西邊的旗杆市(Flagstaff)30英裏,距離東邊的溫斯洛鎮(Winslow)10英裏,在 I-40號公路的第233號出口處,其地理位置見圖1中的第4點。

圖17. 空中拍攝的亞利桑那隕石坑

該隕石坑被稱為巴林傑隕石坑,因為丹尼爾-巴林傑(Daniel Barringer),是第一個提出此坑的成因是隕石撞擊的結果,這個隕石坑是其家族私人公司的財產,該公司宣稱,此坑是“地球上最著名,保存最完好的隕石坑”。

根據推測,大約五萬年以前,一顆直徑為160英尺左右的隕石,以至少每小時兩萬五千英裏的速度撞擊到地球,一般相信大約一半的隕石體,在撞擊前就已在大氣層中氣化,隻有極少數隕石碎片散布在隕石坑的周圍。

1891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的首席地質學家格羅夫-吉爾伯特調查了同一個坑,他的結論是因為火山的蒸汽爆發而形成,並在1895年進行了一係列的演講闡述他的結論。

1903年,采礦工程師出身的企業家丹尼爾-巴林傑認為,此坑是因為一顆巨大的鐵質隕石撞擊而形成,巴林傑的公司(標準鋼鐵公司)因此要求對當地擁有采礦權,並得到了時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批準,在1903-1905年間對隕石坑進行了研究。

1906年,巴林傑的合作夥伴,數學家兼物理學家本傑明-提爾曼經過研究之後,肯定了巴林傑的觀點,認為此坑是由隕石撞擊所形成,並向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交了撞擊理論的相關證據,作為研究隕石坑的第一篇論文。

1960年,尤金-舒梅克的研究也確認了巴林傑的假設是正確的,關鍵性的證據是在坑的旁邊發現了相當少見的二氧化矽礦物:斯石英柯石英。而這兩種礦物隻會形成於岩石受到瞬間巨大壓力時才會形成,但是無法在相對溫和的火山活動環境下形成。

舒梅克的發現被認為是首次確認了外來天體曾撞擊過地球表麵,這之後在世界各地發現了多個隕石坑,不過巴林傑隕石坑因為它的尺寸大小,年代較近和缺乏植被,才在視覺上讓人們印象深刻。

今日的隕石坑是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巴林傑家族向到訪的遊客收取入場費,在隕石坑北部有遊客中心,遊客中心有互動的展示品,有電影院和禮品店,並在隕石坑的邊緣設置觀景台,我於2015年10月28日曾經到過這個隕石坑參觀遊覽。

圖18. 隕石坑景區的大門

目前這個隕石坑深度為560英尺,周長為2.4英裏,遊客可以在平台上近距離地觀察隕石坑,正如下圖所示。

圖19. 從平台上近距離觀察隕石坑

當地還建立了美國太空人名人牆(Astronauts Hall of Fame),以及一個阿波羅計劃的指揮艙測試模型(Test Capsule),由於周圍地形與月球表麵很相似,所以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曾經在這裏訓練過阿波羅號(Apollo)太空人。

圖20. 阿波羅太空人訓練艙

遊客中心還有在當地找到的,一個重量637公斤的隕石碎片,遊客可以觸摸隕石標本。

圖21. 桌子上陳列著的隕石碎片標本

另外,遊客中心還有一個雕塑,是一個報童高舉著一份報紙正在叫賣:“看報,看報,天空下掉”,報紙上的頭版頭條寫著:“The Sky Is Falling!”

圖22. 報童叫買:“看報,看報,天空下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雪中梅:
謝謝鼓勵,共同學習。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勤奮,介紹的內容很豐富,這些地方以前不知道,跟著學習了。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