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追尋美國總統的足跡》第五篇 --- 富蘭克林,開國元勳,外交家,科學家

(2021-05-05 01:01:47) 下一個

開國先賢: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生卒:1706-1790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 - 1790年4月17日,出生於英屬北美殖民地麻薩諸塞的波士頓,美國的開國元勳之一,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又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

在美國獨立建國的過程中,他的貢獻僅次於國父華盛頓。在後世評價對美國貢獻最大的傑出人物中,他的排名第五,僅次於華盛頓,林肯,小羅斯福和傑斐遜。所以,他雖然不是總統,但是可以編排在總統係列的傑出人物中。

家族與家庭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波士頓的清教徒移民家庭。父親是若西亞-富蘭克林(Josiah Franklin),母親是艾比亞-富爾家(Abiah Folger)。

本傑明的祖父湯瑪斯-富蘭克林(Thomas Franklin)是英格蘭(England)北安普頓郡(Northampton)的一個鐵匠,本傑明的父親若西亞生於1657年12月23日,是一個蠟燭和肥皂工匠。

本傑明的外祖父彼得-富爾家(Peter Folger)是一位磨坊主和教師。當查理一世開始迫害清教徒的時候,他們一家率先出逃到北美的殖民地麻薩諸塞。不久,他的母親艾比亞出生。

本傑明的父親若西亞和兩位妻子共生育17個子女。1677年左右,他迎娶了首任妻子,在生育了3個子女之後,1683年來到波士頓,之後又生了4個。首任妻子去世後,若西亞於1689年7月9日又迎娶了艾比亞-富爾家。本傑明是他們的第8子,是父親的第15個孩子,兒子中老10,也是最小的兒子,由於子女眾多,家境非常窘迫。

本傑明的父親安排他在波士頓的拉丁學校讀神學,但是由於經濟拮據隻讀了兩年,10歲就失學了。因此論學曆,他連小學都沒畢業。他為父親工作了一段時間,12歲的時候到哥哥詹姆斯開辦的印刷店裏當學徒。

詹姆斯是個印刷工匠,帶領本傑明進入出版行業。他15歲時,詹姆斯創立了《新英格蘭報》,當時是殖民地第一份完全獨立的報紙。

1722年,17歲時,哥哥因寫文章觸犯了州長被關押了三周,他接管了報紙。然而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就離家出走,去了賓夕法尼亞的費城,在途中,他打破了素食禁忌,吃了鱈魚

他想在新的城市開始新的生活,後來的事實這證明,這次出走無論是對於他個人,還是對於國家的未來,都是一個最正確最重要的決定。

初到費城時,他在幾家印刷店裏工作,但感到不滿意。但不知為何,他寫給父母的信,被賓夕法尼亞的總督看到了,總督十分欣賞他的勇氣和文筆,就派他到倫敦采購印刷設備,回來建立一家新報社。由於總督沒有兌現給與支持的承諾,他在英國逗留了兩年之後,於1726年又回到了費城。

共讀社,圖書館和新聞報紙

在英國的閱曆使得他眼界大開,回到費城之後與朋友合作,開了一家印刷店,在業務獲得良好效益之後,又接管了創刊不久的《賓夕法尼亞報》。他的思想更加成熟,寫作才能進一步得到提高。

1727年,21歲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創立了共讀社(Junto),組織了一群誌同道合的工匠商販在改良社區自我提升。共讀社依照英國咖啡屋建立,是散布啟蒙思想的中心,在共讀社裏最大的消遣是閱讀,但圖書昂貴稀少,社員們建立圖書館,彼此共享資料。

但還是不夠用,富蘭克林提出建立會員圖書館,集資購書以供閱讀,這導致費城圖書公司的成立。1731年,富蘭克林撰寫條例,1732年,富蘭克林雇傭美國首位圖書館員,該圖書館公司現在是一家大型學術研究機構的圖書館。

1728年,富蘭克林與人合作建立了一個印刷店。第二年他開始出版報紙《賓夕法尼亞報》(The Pennsylvania Gazette),報紙通過印刷文章和觀察,給予了富蘭克林激發改革和倡議的平台。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勤勞聰明青年的正麵形象。即便在富蘭克林成名之後,他依然習慣性地用樸實的簽名“本-富蘭克林,印刷匠”(B. Franklin, Printer)。

報紙很快就成了富蘭克林的性格摹寫盤,他在上麵自由地發表諷刺文章,展示了自己的機警和敏智,甚至純粹是惡作劇或娛樂。隨著時間的推移,富蘭克林不再依賴文學慣例,而是更多地運用自己的內在幽默。他為自己的《賓夕法尼亞報》撰寫的絕妙短篇在美國文學史上占有不朽地位。下圖是他在報紙上發表的政治漫畫。

政治漫畫“聯合起來,不然會死”(Political Cartoon “Join,or Die”)

和當時大多數報紙一樣,《賓夕法尼亞報》的印刷品質不好。富蘭克林忙裏忙外,無瑕提升機械設備標準,甚至沒有對報上陳腐過時的消息進行適當的編輯和校對,他對報業的實際影響並不大。另一方麵,他還刊登圖書廣告,對推廣世俗文學興趣盎然。

從1732年開始(他26歲,華盛頓剛剛出生),富蘭克林以理查-桑德斯(Richard Saunders)的筆名出版了著名的小冊子《窮理查年鑒》,深受大眾歡迎。其中的主人公理查-薩德斯和他愛嘮叨的太太奠定了美式幽默的傳統,以平和的心態和亦莊亦諧的語言,揭穿生活中某些大人物的偽裝,也向普通民眾傳播了知識。

《年鑒》的話題包括日曆,天氣,詩歌,諺語,天文,星占和數學益智題等,“書中很多斷句,皆可背下來,作為引用。”,這是胡適的評價。《年鑒》連續發行了25年,年平均一萬冊左右,可以稱得上是將謀生賺錢與道德教化相結合的生動體現。

1749年富蘭克林提出方案,在費城創建了一個無教派立場的賓夕法尼亞學院,兩年後學院正式成立,45歲的富蘭克林被推舉為首任董事會主席。1791年學院更名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現在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之一。我於2010年7月21日曾經去參觀訪問過,並在校園中的富蘭克林坐像前留影紀念。

我在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盡管公務繁忙,他仍然堅持閱讀寫作,並且努力學習自然科學的新知識。他還通過自修,先後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這都為他從事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富蘭克林的《自傳》於1771年開始編輯,但在他逝世之後才出版,成了經典之作。

與德寶拉-裏德的婚姻

1723年,17歲的富蘭克林寄居在裏德家的時候,向15歲的德寶拉-裏德(Deborah Read)求愛。當時,富蘭克林依照州長意見準備前往倫敦,前途未卜。裏德的母親剛剛喪夫,拒絕了富蘭克林對女兒的請求。

在倫敦時,賓夕法尼亞總督的支援不濟,所以旅途不得不延長。等不及了的德寶拉與約翰-羅傑斯結合。這是個遺憾的決定,羅傑斯為了躲債,竟帶著嫁妝逃到巴巴多斯不知下落。由於重婚法律約束,德寶拉則不能再嫁。

1730年9月1日,24歲的富蘭克林與德寶拉-裏德建立了普通法婚姻。妻子接受了富蘭克林的私生子威廉-富蘭克林,並將其帶大。他們共有兩個孩子,兒子弗朗西斯-富爾家-富蘭克林生於1732年10月,在1736年因天花去世。女兒莎拉-富蘭克林生於1743年,與理查德-貝奇結婚,生育7個子女,在父親年老時照顧有加。

德寶拉害怕大海,不願意隨丈夫出使歐洲,另一個可能是本傑明怪罪德寶拉不讓兒子接種疫苗以致大病。1769年11月,德寶拉寫信稱因丈夫長年不在,自己不滿而抑鬱生病,但本傑明辦完事情之後才回來。1774年,德寶拉-裏德-富蘭克林中風去世,而本傑明依然在英格蘭辦事,直至1775年才回來。

1730年,富蘭克林公開承認自己有個私生子威廉,母親不明,在費城接受教育。威廉在1736年初,到倫敦學習法律。1763年在威廉通過司法考試後,本傑明幫助他取得了新澤西最後一屆皇家州長的任命。

威廉是個保皇黨,在獨立戰爭中與父親決裂,富蘭克林無法接受兒子的立場。1776年,威廉被新澤西的革命政府所推翻,在一座大樓裏囚禁了一段時間。1782年,威廉跑到英軍駐紮的紐約。

保皇黨對新澤西,康涅狄克和紐約進行遊擊戰突襲。當英軍撤離時,威廉也一道前往英國,他住在倫敦,再也沒有回來。1782年富蘭克林在與英國人和談時說,“ ...堅持要求武力反抗美國的保皇黨人不能納入此項條款(得到大赦)”。毫無疑問,他想到了威廉-富蘭克林。

發明與科學

富蘭克林也常常被人稱為科學家,那主要是由於他的電學研究。18世紀中葉,電學的基本理論還沒有誕生,富蘭克林從英國友人那裏獲得一些資料和相關設備,特別是不久前才被荷蘭人發明的萊頓瓶。從1747年41歲開始,富蘭克林一頭紮進電學實驗之中。

最初他隻是利用萊頓瓶收集電流並對設備進行改進,逐漸地對電的性質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富蘭克林創造的一係列術語,如 “電荷”(charge),“電池”(battery),“正電”(positive),“負電”(negative),“中性”(neutral)和“導體”(conductor)等等,一直被沿用至今。

富蘭克林還觀察到導體的尖端更易於放電,不久他就將自己的發現應用到風箏引電實驗中。早在1749年,富蘭克林就注意到天空的閃電與金屬尖端放電有許多相同之處,如都發光,過程迅捷,能擊斃動物等。

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1752年他通過放飛風箏進行雷擊實驗,結果證明雷擊就是放電現象。對此一直有人懷疑,否認富蘭克林親自進行過這個極端危險的實驗。其實不需事後諸葛亮,德裔俄國科學家利赫曼(Georg Wilhelm Richmann,1711-1753)就是在類似的實驗中被雷電擊死的。

下圖是美國曆史題材畫家韋斯特(Benjamin West,1738-1820)創作的油畫《富蘭克林從天空取電》,畫麵中的富蘭克林通過套在導線上的金屬鑰匙捕捉到了閃電。畫中的富蘭克林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其實那一年他才46歲。

韋斯特的油畫《富蘭克林從天空取電》

下麵是一幅19世紀的版畫,其上還有與他一道進行實驗的威廉,不過模樣畫得也太年輕了點,因為1752年威廉已經21歲了。

版畫《富蘭克林與電》

1751年富蘭克林在英國發表了《電的實驗與觀察》一文,1756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是當時極少獲此殊榮的北美殖民地學者。1772年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的外籍院士,1789年當選為彼得堡科學院的外籍院土。

富蘭克林能夠演奏小提琴,豎琴和吉他,他也譜曲,如古典樂弦樂的四重奏。在倫敦時,他製造了改良的玻璃琴,與之前的相反是玻璃在杆子上轉動,樂手手指握住。他與倫敦玻璃匠人查爾斯-詹姆斯一道製作,類似的樂器很快出現在歐洲其它地區。

富蘭克林喜歡國際象棋。他從1733年玩起,使得他成為殖民地的第一位知名棋手。他和朋友用下棋來學習意大利語,贏家布置語法作業,輸家下次要背誦出來。出使英國時,富蘭克林棋逢高手。出使巴黎時,他常去老屠夫咖啡屋(Café de la Régence)下棋社交,與各類名人接觸。他還榮獲了哈佛,耶魯,牛津,愛丁堡等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

富蘭克林是文藝複興時代的工匠與學者混合型人物,他總是驕傲地說自己是手藝人或商人,他自撰的墓誌銘則幹脆以 “印刷工” 自居。他是一個博物學家,對洋流,氣象,季風,地磁場,彗星,血液循環,地球自轉,光的波動說,北極光,海豚習性,製冷技術,電導體熱效應,海圖繪製,人口統計,幻方等都有研究。

除了避雷針以外,他的眾多發明還有:一種效能高煙霧少的新型火爐,北美殖民地第一根醫用導尿管,老年人用的雙焦距眼鏡,顆粒肥料,一種靠摩擦玻璃發聲的樂器,泳鏡和蛙蹼,改進的萊頓瓶和集電器等。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富蘭克林早年編輯出版的《窮理查年鑒》中包括許多科學史的內容,例如1748年的《年鑒》提到哥白尼與托勒密體係的區別,嘲諷“托勒密如同一個異想天開的廚師,炒肉時,他不翻鍋裏的肉,肉在鍋裏不動,卻努力地想著怎樣讓火,廚房以及所有的東西圍著肉不停地轉動”。

建國大業

1773年12月16日深夜,塞繆爾-亞當斯 ( Samuel Adams) 和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 領導了60 名“自由之子”,化裝成印第安人登上英屬東印度公司的三條船,把342箱茶葉全部傾倒入海。

這就是有名的波士頓茶黨(Boston Tea Party),它是北美殖民地居民對其統治者大英帝國長期壓榨剝削表達反抗的一次集中表現,也導致英國向北美殖民地派兵。富蘭克林起初對英國政府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波士頓銷茶事件發生時,他還曾表示過遺憾。

但是隨著對殖民政治的了解日益深入,他終於認識到英國統治者與殖民地民眾的衝突是無法調和的,在北美這塊土地上,不應該複製舊世界的那種基於出身而不是道德的統治結構和社會秩序。

1775年5月5日,富蘭克林從英國回到了費城。兩個半星期前,這座城市已經被列克星頓的槍聲驚醒而開始武裝起來。九年前在倫敦立下汗馬功勞的富蘭克林,在北美民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一到費城就被推選為第二屆大陸會議的代表。此時倫敦已經下令逮捕富蘭克林,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投入到起義大軍的行列。

富蘭克林在美國革命中(Franklin in American Revolution)

1776年6月11日,大陸會議選舉出一個五人委員會負責起草《獨立宣言》,委員會的成員包括弗吉尼亞州代表湯瑪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馬薩諸塞州代表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康涅狄格州代表羅傑-謝爾曼(Roger Sherman),紐約州代表羅伯特-利文斯頓(Robert Livingston),以及賓夕法尼亞州代表富蘭克林。

下圖是美國曆史畫家費裏斯(Jean Leon Gerome Ferris)的油畫,描繪出富蘭克林,亞當斯和傑斐遜(從左至右),在傑斐遜家中修改《獨立宣言》的場景:富蘭克林的姿態就像一個握有終審權的主編,另外兩人則細心地傾聽他的意見。五人中富蘭克林最為年長,比起傑斐遜,亞當斯等血氣方剛的造反先鋒來說,他更像一個搖羽毛扇的軍師。

費裏斯的油畫《起草獨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在費城的大陸會議毫無異議地獲得通過,後來這一天就成了美國的建國日。下圖是另一位美國曆史畫家特朗布爾(John Trumbull)繪製的油畫《獨立宣言》,現在保存在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大廈裏。

畫麵的焦點是正在遞交文本的傑斐遜等五人委員會和參會的其他成員,傑斐遜右邊站立的是富蘭克林,他左邊依次為利文斯頓,謝爾曼和亞當斯,他們五人對麵坐在紅絲絨椅子上的,是擔任大陸會議主席的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據說漢考克在簽下自己大名之後說:“我們一定要團結一致”,富蘭克林則答道:“是的,否則我們都將被吊死。”

發布《獨立宣言》(Announcing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特朗布爾為這幅畫做足了功課,背景,人物都很逼真,畫麵中的48個人物有名有姓,都是出席會議的代表,畫家事先對他們逐一作了素描。

《獨立宣言》的原始手稿現已不存,目前保存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裏的珍貴副本上,共有56位簽字人,大陸會議主席漢考克的簽名位於中央最明顯的地方。至於特朗布爾的畫,隻是曆史場景的藝術再現,並非當時會場的真實寫照。

《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宣言由傑斐遜起草,亞當斯和富蘭克林作了一些修改。傑斐遜深受英國啟蒙思想家特別是約翰-洛克(John Locke)的影響,具有他人無法企及的哲學深度,他的語言優雅且富有韻律,充滿詩意卻飽含力量,不過富蘭克林的微小修改卻被認為具有重大意義。

他劃去了原稿上 “我們認為以下這些真理是神聖和無可辯駁的”,改成更為精煉的“我們認為以下這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為此富蘭克林的傳記作者艾薩克森寫道:“‘不言而喻’(不證自明)的真理這一概念與其說是來自傑斐遜最喜歡的哲學家約翰-洛克,不如說是受到艾薩克-牛頓的科學決定論,以及富蘭克林的好友戴維-休謨的分析經驗主義的影響”。

“傑斐遜使用了‘神聖’這個詞,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認為其所討論的問題(人類的平等以及天賦人權)是基於宗教的主張。經過富蘭克林修改之後,則將其變成了基於理性的主張。”艾薩克森這話雖然有些過度詮釋,仔細琢磨還是蠻有道理的。這不僅是一個新國家誕生的宣言,而且是直指專製君主的戰鬥檄文。

外交使命

早在移居費城的第二年,富蘭克林就曾經前往英國,先後在倫敦的兩家印刷所工作。擔任公職後,富蘭克林成為賓夕法尼亞殖民地在英國的代表,從1757年至1775年,他數度訪問英國並長期定居倫敦。

在大英帝國的心髒,他一麵結交各類朋友,一麵在報紙上為殖民地的利益發聲。期間他也多次到法國,荷蘭,德國等歐陸國家旅行,受到了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

下圖是英國畫家大衛-馬丁(David Martin)於1767年在倫敦為富蘭克林所畫的肖像,現在保存在白宮裏。有人將它稱為“拇指肖像”,因為畫中富蘭克林的右手拇指托著下巴,據說這是啟蒙時代表現思想高度集中的常見造型。

書桌前有牛頓的半身雕像,而富蘭克林身上穿的卻是18世紀法國貴族的服裝,是否暗示英國的科學精神與法國的啟蒙理性,正在這個未來的造反者身上融合呢?

馬丁的油畫《富蘭克林》(franklin by Martin)

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為了償還海軍上將威廉-賓(William Penn)的債務,將北美賓夕法尼亞的一大片土地賜給了他,威廉的兒子是貴格教徒,由此引來大批英國和歐洲其他地方的清教徒移民。

80年後,賓夕法尼亞已成為北美最自由最繁榮的一個地區,賓家族的後人仍以領主自居,拒絕像其他居民一樣向當地政府交稅。作為賓夕法尼亞州議會指定的代表,富蘭克林多次赴英國請願,控告賓領主家族的劣跡。最終使樞密院做出領主也需納稅的決定。因此他也得罪了勢力很大的賓家族,在連續14年擔任州議員之後,被排除了新一輪的議會選舉。

1765年,英國議會通過《印花稅法案》,欲對殖民地的各種印刷品征稅,用來支付在北美駐軍的開銷。1766年2月13日,富蘭克林又來到了英國下院,在長達4小時的辯論中舌戰群儒,力陳法案的種種弊端,特別是對英國與殖民地關係的影響。

據目擊者回憶,麵對著議員們的質疑富蘭克林答複了174個問題,就像一位大師在回答一群小學生的提問。富蘭克林提醒英國人,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一直把自己視為英國人,隻要他們受到充分尊重就會一如既往地支持英國,否則將引起動亂。幾個星期之後《印花稅法案》被廢除,富蘭克林成了北美殖民地民眾心目中的英雄。

波士頓傾茶事件發生之後,麻薩諸塞州議會決定聘請在英國政界有許多熟人的富蘭克林擔任代表,但是總督哈欽森(Thomas Hutchinson,1711-1780)否決了這項任命。從那一刻開始,富蘭克林對英國的幻想就完全破滅了。

《獨立宣言》問世不久,富蘭克林就接受了一項新的使命,作為新生國家的代表前往法國,尋求武器和人員方麵的援助,作宣傳以便贏得更多歐洲國家的支持。盡管年事已高,他還是欣然受命。

1776年10月27日,71歲高齡的富蘭克林帶著他的兩個外孫登船駛向法國。他在法國居留九年,一開始隻是大陸會議的特派專員,後來成為美國駐法公使,對於爭取法國公眾,政府乃至王室對美國人民的同情,在支援北美大陸的獨立戰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成了《美法同盟條約》(1783)在巴黎簽訂(1783),直接把法國拖下水與英國老大幹仗。

富蘭克林被法國輿論稱為“最受歡迎的美國人”,一些富有的法國家庭,甚至流行以他的畫像來裝飾客廳,當他的馬車駛近凡爾賽宮接受路易十六接見時,圍觀的群眾竟然高呼 “富蘭克林萬歲”。

法蘭西與英格蘭之間有數百年的恩怨,因此從民間到王室都樂於見到,作為宿敵的大英帝國在北美殖民地遭到挫敗。幸災樂禍的路易十六絕對沒有想到,再過13年,一場更為暴烈和血腥的革命將要降臨他的王國。

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接見富蘭克林(Louis XVI Meets Franklin in Versailles)

一方麵,美國革命的成功激勵了經受過啟蒙思想熏陶的法國人民。另一方麵,正式承認美國獨立以及隨後提供的大量軍事與經濟援助,加劇了法國財政的危機。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富蘭克林的行動對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也產生了間接的影響。

《美法同盟條約》的簽訂是美國建國之後最重要的外交成就,對於打破英國封鎖和爭取外援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接著富蘭克林又在歐洲大陸四處活動,先後促使了西班牙,荷蘭參戰,從而大大改變了獨立戰爭中的力量對比,加速了美國贏得勝利的進程。

富蘭克林出使法國(Franklin as Ambassador to France)

下圖是巴西畫家阿美利哥(Pedro Américo)的一幅油畫,描繪1778年2月富蘭克林帶著7歲的小外孫貝奇拜訪伏爾泰(Voltaire)的故事,那一年伏爾泰已經84歲了,富蘭克林則是72歲。伏爾泰撫摸著小外孫的頭說:“上帝和自由”(God and Liberty)。

伏爾泰為富蘭克林的小外孫祝福,上帝和自由(God and Liberty)

暮年與身後

1785年9月,富蘭克林在萬眾矚目下再次返回費城。一艘大船剛剛停靠在特拉瓦河的碼頭上。年邁的富蘭克林由女婿貝奇攙扶著,左邊是女兒薩拉和隨富蘭克林出訪法國的小貝奇,右邊伸出手表示歡迎的是賓州州長兼大法官麥克基恩(Thomas McKean)。

富蘭克林榮歸費城(Franklin Returning Philadelphia)

1787年,已經退休的富蘭克林出席了修改憲法的會議,成為唯一的一位參與簽署美國建國初期三個最重要文件的人,這三份文件是1776年的《獨立宣言》,1783年的《美法同盟條約》,以及1787年的《美國憲法》。

富蘭克林不同於華盛頓,傑斐遜等其“建國之父”,他既沒有自己的莊園也不是奴隸主,他在1751年發表的《對人類繁衍的觀察》中,就強烈地抨擊過奴隸製,晚年更是旗幟鮮明地反對蓄奴,他在《美國憲法》製定的1787年,擔任賓夕法尼亞州廢奴促進會主席。

從中年起富蘭克林就遭受肥胖和痛風的折磨,晚年愈加嚴重並患有多種並發症。1790年4月17日夜,富蘭克林在費城的家中去世,直接死因是胸膜炎。數日後費城人民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兩萬多人加入了出殯隊伍。

也許是對忠實而虔誠的發妻表示歉疚,他的遺體與黛博拉的遺骨一道安葬在費城第五大道憲法中心附近的聖公會墓地(Christ Church Burial Ground,直譯基督堂墓地)。有些網上的旅遊攻略說富蘭克林埋在波士頓的老穀倉墓地(Granary Burying Ground)。

其實那裏埋的隻是他的父母和其他家族成員,後人又在那裏立了塊寫著 Franklin 字樣的花崗石方尖碑。畢竟這裏是富蘭克林的出生地,波士頓人也就這樣魚目混珠。近年來我國一些市鎮爭搶名人作為鄉賢,也是同樣的心態作祟。

富蘭克林的墓穴非常簡樸,在整個聖公會墓地的西北角,一塊石板墓碑上隻寫著他與妻子的名字和下葬年份:Benjamin and Deborah Franklin,1790。

富蘭克林的墓地(Grave of Benjamin Franklin)

逝世後

美國在線曾於2005年舉辦了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當中富蘭克林獲選為美國最偉大人物的第五位。

1928年以後每張百元美鈔上都印有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為世界主要流通貨幣的重要性,導致本傑明-富蘭克林的長相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所熟悉。

元美紙幣($100)

作為美國首任郵政總局局長,曾經多次發行有他頭像的郵票,例如下麵的1918年郵票。

1918年發行的郵票(Stamps Issued 1918)

1938年,在費城建立了富蘭克林國家紀念地(Franklin National Memorial),紀念地內有高大的富蘭克林大理石坐像。

富蘭克林國家紀念地(Franklin National Memoria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