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走遍美國五十州》之第41州---蒙大拿,財寶州

(2021-03-08 16:44:48) 下一個

第41州:蒙大拿(Montana,MT)

蒙大拿州(Montana)首府海倫娜(Helena)

2013年7月20日,當我駕車來到蒙大拿州(Montana)首府海倫娜(Helena)的時候,天空湛藍萬裏無雲,紅花綠草格外清新,於是在州議會大廈(State Capitol)的花壇前拍下了這張照片(見上圖)。這座大廈所用的材料,正麵的砂石岩,基座的花崗岩和上麵的青銅圓頂(Dome),據說都是在本州采集的,1899年獨立日奠基,1902年獨立日建成,正好三年。

該州的東麵是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和南達科他州(South Dakota),南麵是懷俄明州(Wyoming),西南麵和正西麵是愛達荷州(Idaho),北麵是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阿爾伯達省(Alberta)和薩斯卡切溫省(Saskatchewan),上圖中右上角的小圖標出了它在美國的相對位置。

該州的地圖像一個直角梯形,北邊東邊和南邊都是經緯度的直線,隻有西邊與愛達荷州的邊界彎彎曲曲,那是落基山脈(Rocky Mountains)。該州的建州時間是1889年11月8日,最大的城市也不算太大,是大瀑布市(Great Falls)。

蒙大拿州(Montana)地圖

蒙大拿州的州名(Montana)來源於西班牙語,意思是山(Mountain)。該州的東部是起伏的丘陵和廣闊的平原。西部有很多山脈,其中落基山脈是北美大陸的分水嶺(Continental Divide),落基山以東的河流向東流再向南流,最後注入墨西哥灣,以西的河流向西流,奔向太平洋。

本州的氣候也由分水嶺來決定。西部太平洋上空的濕潤暖流很難向東跨過落基山,同樣東部大平原上空的幹冷空氣也隻能呆在那裏。分水嶺東部的氣候是夏季幹燥炎熱,冬季寒冷多雪,而分水嶺西部的氣候,無論夏季和冬季,都是相對的濕潤與溫和。

該州的礦產很豐富,有金有銀,有銅有煤,還有石油。高山地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有雲杉,有冷杉,有紅鬆,還有雪鬆。平原地區有星羅棋布的農場和牧場,農場中種植小麥,大麥,燕麥和黑麥,牧場裏養馬,養牛,還養羊。

所以本州獲得了一個別稱,叫做財寶州(Treasure State),第一圖中左下角小圖的車牌上就寫上了這個別稱。蒙大拿州的麵積大,人口少,沒有熙熙攘攘的繁華大都會,隻有安寧恬靜的城鎮和村莊,明朗清澈的天空看起來好像一直在吞咽著廣褒的大地,所以該州有時被也稱為大天空的國度(Big Sky Country)。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這裏是印第安原住民的天下,有證據說早在1萬多年前就有人居住。近代以來,許多印第安人的部落都住在這裏,能叫得出名字的就有:烏鴉族(Crow),黑腳族(Black Feet),平頭族(Flat Head),篩眼族(Cheyenne),還有名氣更大的拉科他族(Lakota)。

在美國向西部擴張的過程中,這些印第安部族與白人殖民者發生過很多衝突,甚至戰爭,但是最後都失敗了,被迫進入了保留地。目前本州有十一個印第安部族,占全州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大多數都居住在七個保留地裏。

1700年代,法屬的魁北克人曾經來到過密蘇裏河上遊,是到達落基山最早的歐洲人,1803年,由於路易斯安納購買(Louisiana Purchase),此地歸屬於美國,1805-1806年,路易斯和克拉克(Lewis & Clark)的探險隊,曾經反複幾次穿過該州,去尋找密蘇裏河的源頭。

如今在比靈斯(Billings)的北邊,有一個石柱,上麵刻著克拉克的簽名,時間是1806年7月25日。印第安人女向導薩卡卡維亞(Sacagawea),在他們西進的過程中幫助很大,為了感謝她,克拉克把這個石柱命名為龐培石柱(Pompey Pillar),因為克拉克把她總揹在背上的小兒子叫龐培(Pompey)。

1862年,本州發現了金礦,大批淘金者蜂擁而至,1864年,蒙大拿成為美國的領地,越來越多的美國白人從東部遷移過來。1870年代,由於白人殖民者與當地印第安人不斷發生衝突,美國政府派軍隊來鎮壓,曾經發生過幾次與印第安人的戰爭,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小大角河穀(Little Bighorn Valley)戰役。

1876年6月25日,由美軍卡斯特中校(Lt. Col. George Armstrong Custer)率領的騎兵團,與印第安人首領瘋馬(Crazy Horse)和坐牛(Sitting Bull)所率領的印第安聯軍,在小大角河穀相遇,發生了激戰,卡斯特隻有兩百多人,而印第安聯軍卻有兩千多人,結果美軍大敗,卡斯特也被打死了。

如今在戰場的遺址上開辟了小大角戰場國家紀念碑(Little Bighorn Battlefield National Monument)供人們參觀。我曾經於2013年7月19日到過這裏,除了訪客中心的介紹之外,還到附近的死難將士公墓去看了,不知為什麽那天遊客特別多,很大的停車場塞得滿滿的,隻好把車泊在路邊的草坪上。

小大角國家紀念碑(Little Bighorn Battlefield National Monument)

小大角國家紀念碑(Little Bighorn Battlefield National Monument)

卡斯特中校在美國向西擴張過程中是個出了名的人物,但他早年在西點軍校學習時,卻是個白搭(Poker),在班級裏的排名總是敬陪末座。但是時勢造英雄,內戰爆發後他卻成了軍官,而且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軍官,他天不怕地不怕,總是帶頭衝鋒陷陣,所以也有人說他傻。

美軍中校卡斯特(Lt. Col. George Armstrong Custer)

他在與印第安人的戰鬥中殺死了很多人,南達科他州的傷膝溪大屠殺(Wounded Knee Creek Massacre)就是他製造的。這次他總算是遇上了滑鐵盧,連性命都搭上了,不過,他戰死的消息一下子就成了新聞的頭版頭條,死後的名氣比生前還大。

印第安人的部落首領瘋馬的故事主要發生在南達科他州,但另一個印第安人的部落首領坐牛卻是本州出名的人物。此人是印第安部落的酋長,精力充沛,擅長騎射,頭腦清晰,深孚眾望,他出麵聯絡幾個鄰近的部落組成的聯軍,終於在小大角戰場打敗了卡斯特。

印第安部落酋長坐牛(Indian Chief Sitting Bull)

戰後他和他的部落成了當局的眼中釘,於是他們逃到加拿大,但是寒冷和饑餓迫使他們不得不回來投降。可是他回來之後又發動了魔鬼舞運動(Ghost Dance Movement),目的是為印第安人爭取更大的自治權,終於被當局逮捕,最後不明不白地被人殺死了。他死之後再沒有人領導抗爭,所以坐牛的故事真的結束了,不久印第安人都被趕進了保留地。

蒙大拿州的故事並不都是悲慘的,本州西北部著名的冰川國家公園(Glacier National Park),就是一個令人心情舒暢的地方,那裏森林密布,河流縱橫,有20多個冰川和幾百個大小湖泊。

冰川國家公園(Glacier National Park)

冰川國家公園(Glacier National Park)

公園裏的通往太陽之路(Going to the Sun Road)

我與兒子於2015年7月20日曾經到過這個公園參觀遊覽,走了一路,玩了一路,雖然到不了太陽那裏,卻一路上飽覽了湖光山色和冰山大川,痛痛快快地休閑娛樂了一番。

飽覽了湖光山色和冰山大川(Lake,Mountain & Glacier)

通往太陽之路的最後不是太陽,而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小湖。

通往太陽之路的最後是一個小湖(Small Lake of Going to the Sun Road)

一些孩子們在湖邊玩耍戲水。

孩子們在湖邊玩耍戲水(Children Plying at Small Lak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