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走遍美國五十州》之第19州---印第安納,美國的十字路口

(2021-03-04 23:22:26) 下一個

第19州:印第安納(Indiana,IN)

印第安納州(Indiana)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Indianapolis)

2011年1月1日是新年,是我這次美國南部各州之行的最後一天。一大清早,我就來到了印第安納州(Indiana)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Indianapolis)的州議會大廈(State Capitol)。雖然天氣挺冷,陽光也不太強,但路上過往的車輛比較少,所以抓緊時間,拍下了這張照片(見上圖)。

印第安納州的北麵是密西根州(Michigan),東麵是俄亥俄州(Ohio),南麵是肯塔基州(Kentucky),西麵是伊利諾伊州(Illinois),上圖中右上角的小圖標出了它在美國的相對位置。該州的地圖像一個豎立的長方形,但下底邊是傾斜的,而且還彎彎曲曲的不太整齊,那是與肯塔基州分界的俄亥俄河(Ohio River)。長方形的西南角也是傾斜的,而且也是彎彎曲曲的不太整齊,那是與伊利諾伊州分界的瓦巴什河(Wabash River)。

印第安納州的地理樣貌可以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個區域是其北部大湖區(Northern Lake Region),由於古代冰川的侵蝕,這裏有眾多的沼澤,濕地,溪流,小湖和森林。本州的主要工業就在這個地區,從密西根城(Michigan City)到蓋瑞(Gary),是鋼鐵和石油的工業帶(Industrial Belt)。

印第安納州(Indiana)地圖

在該州西北部的密西根湖(Lake Michigan)邊,由於連續的西北風把黃沙吹到此處並積累成堆,形成了許多沙丘,最高的可達100多英尺。再加上附近的沼澤,濕地和小湖,是個很好的風景區。美國國家公園局把它開辟為印第安納沙丘國家湖岸(Indiana Dunes National Lakeshore),我於2010年6月6日曾經到過這裏觀光遊覽。

印第安納沙丘國家湖岸(Indiana Dunes National Lakeshore)

印第安納沙丘國家湖岸(Indiana Dunes National Lakeshore)

第二個區域是中央提爾平原(Central Till Plain),也是古代冰川鏟成的,平緩的丘陵和肥沃的土地是本州農業的核心地帶。主要農產品是玉米和大豆,還有西紅柿等疏菓。英文的提爾是由泥土,沙子,石頭和其它沉積物的混合體,用以形容本區的地理特征。

第三個區域是南部山區和低地(Southern Hills & Lowlands)。這裏因為逃開了古代冰川的侵襲而幸存,所以沒有被侵蝕,仍然有崎嶇的山巒和森林,還有許多小溪,沉坑和溶洞。全州地勢向西南傾斜,大河小溪都流向西南匯入到瓦巴什河,而瓦巴什河又注入俄亥俄河向西流去。本州的氣候適中,但冬天的雪很大,春天3月到6月還有龍卷風(Tornado),平均每年有二十多次。

在歐洲人到來以前,此地就有了自稱為胡色(Hoosier)的原住民部落。後來在修建大運河的時候,也有許多來自此地的工人。他們工作勤奮,受人尊重,被稱為胡色人,地位僅次於工頭。胡色這個名字不太好記,借用香港影視中警員對胡姓警長中英混雜的尊稱,胡Sir,不妨也稱這裏的人為胡先生,那麽他所居住過的地方,就很自然地稱為胡先生的州(Hoosier State)了,這就是該州這個怪裏怪氣綽號的曆史來由。

實際上,本州還另有一個別稱,就完全是現代化的了,美國的十字路口(Crossroads of America)。橫跨美國東西的高速公路幹線有好幾條都通過此州,東西方向的有 I-94,I-80/90,I-74,I-70 和 I-64。南北方向的有 I-65 和 I-69。本州入口的指示牌和本州的車牌,都標出了這個令胡先生引以為傲的別稱(見第一圖中左上角和左下角的兩個小圖)。

1679年,法國探險家拉薩爾(La Salle)來到了這裏,並宣布此地為法屬。但是後來在1763年,法國人放棄了此地給英國人。獨立戰爭之後的1783年,印第安納被美國劃歸為西北領地(Northwest Territory)的一部分,後來因為領地太大而分成了幾個小的。1800年,威廉-亨利-哈裏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被任命為印第安納領地(Indiana Territory)的總督,後來他當選為第九任總統(1841-1841)。

威廉-亨利-哈裏森總督(Governor William Henry Harrison)

這個地區自從獨立戰爭以來,美國人與印第安人的衝突就不斷。直到1815年,印第安人戰敗後被趕到了指定的地區,衝突才停止。1816年12月11日,印第安納成為美國的第19個州。

自從印第安納加入美國之後,大量的拓荒者蜂擁而來,這期間本州的經濟發展得很快,修建了很多公路,由於運河的開通,水路可以直達大湖區,鐵路也已經開始修建,發達的交通也帶動了工農業的發展。

內戰時期,印第安納州加入北方,派兵參加作戰。南方的奴隸因不堪被虐待而逃亡到北方,其中著名的地下鐵路(Underground Railroad)就是通向印第安納州的。在大蕭條年代,本州與全國一樣經濟低迷,但兩次大戰刺激了經濟的恢複。近年來,本州的工業和農業都得到了平衡的發展。

在文化教育方麵,本州有幾個比較出名的大學:1820年在布魯姆菲爾德(Bloomfield)建立了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1842年在南灣(South Bend)建立了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1869年在西拉法葉特(West Lafayette)建立了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

本人曾經在大學工作多年,所以每到一處,總會到當地的著名大學參觀。這三座大學的校園我都去過,2001年11月24日到普渡大學,2011年8月7日到聖母大學,2012年7月21日到印第安納大學。

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

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由於印第安納波利斯是美國十字路口的位置,我曾經先後多次經過這個城市,但大多隻是路過,停留兩三個小時,在熱鬧的地方照照像而已,最後的這次我準備在這裏好好地參觀遊覽一番。

首先是州議會大廈,這個帶有圓屋頂(Dome)的石灰石建築物,內部設置與其它州差不多,有參眾兩院的會議廳,州長辦公室等。特殊的是,在1865年4月30日,裝有林肯總統遺體棺木的專列曾經在此停留一天,以供民眾祭拜瞻仰,據介紹說,有5萬多人參加了這一活動。

林肯總統遺體棺木的專列曾經在此停留一天

從州議會大廈向東不遠,有一個圓環車道,中央是一個高大的印第安納士兵和水兵紀念碑(Indiana Soldiers & Sailors Monument),是這個城市的正中心。

印第安納士兵和水兵紀念碑(Indiana Soldiers & Sailors Monument)

紀念碑的不遠處是該市的會議中心。

印第安納波利斯會議中心(Indianapolis Convention Center)

紀念碑的北麵有長達7-8個街區的一些紀念性的建築群,建築群街區的南麵,首先是哈裏森總統(President Benjamin Harrison)的立像。

哈裏森總統的立像(Statue of President Benjamin Harrison)

再由南向北有:印第安納世界戰爭紀念地(Indiana World War Memorial),越戰與韓戰紀念地(Vietnam & Korean Wars Memorial),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地(WW II Memorial),美國軍團全國總部(American Legion National Headquarter),最後一個是中央圖書館(Central Library)。

印第安納世界戰爭紀念地(Indiana World War Memorial)

越戰與韓戰紀念地(Vietnam & Korean Wars Memorial)

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地(WW II Memorial)

印第安納波利斯中央圖書館(Indianapolis Central Library)

紀念性的建築群街區的西邊還有一個很漂亮的蘇格蘭大教堂。

蘇格蘭大教堂(Scottish Cathedral)

從州議會大廈向西不遠,就是印第安納州立博物館(Indiana State Museum)。這是一個集自然曆史,地理朔源與文化發展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裏麵有好幾個展廳,有油畫,草圖,雕塑和裝潢藝術品,還有一個巨大的鍾擺在塔樓裏,記錄著地球自轉的過程。

印第安納州立博物館(Indiana State Museum)

印第安納州立博物館(Indiana State Museum)

我於2011年8月27日曾經到過這個博物館,但是未能入內參觀。2011年7月19日我又來了,並且入內參觀,在館內逗留了好幾個小時,還在 IMAX 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

州立博物館外的運河水渠兩岸和附近的白河州立公園(White River State Park)是當地人休閑和遊樂的場所。

白河州立公園(White River State Park)

印第安納州的第一名人當屬第23任總統(1889-1893)本傑明-哈裏森(Benjamin Harrison)。他雖然不是出生在本州,但是從21歲起就遷到印第安納波利斯,開始是執業律師,後來從軍從政,直至當選為總統,離職後又回來了,死後也葬在了這裏,應該被視為本州出來的總統。

但是印第安納人很謙虛,隻是說本州是副總統的母親(Mother of Vice Presidents),並開列出了五個人的名單,我在州議會大廈山坡上看到的好幾個雕像都是副總統的。美國的總統大權獨攬,副總統隻是禮儀性的儲位,很少能得到如此待遇,這與其它的州很不同。

哈裏森總統的故居(Home of President Benjamin Harrison)在城北,離市中心不太遠,是一座維多利亞式的莊園。哈裏森從這個莊園裏開始競選總統,曾經在門前麵對著三十多萬支持者發表講演,我於2012年7月19日上午來到過這裏參觀訪問。

哈裏森總統的故居(Home of Benjamin Harrison)

哈裏森總統的故居(Home of Benjamin Harrison)

哈裏森總統出身於名門世家,父親是兩任的國會議員,祖父是第一任的印第安納領地總督,曾祖父是獨立宣言的簽名者之一。他的夫人是牛津女子學院的畢業生,學習美術和音樂,從畫像上看,一副端莊典雅雍容華貴的淑女模樣,他們在這裏生了子女各一。

原配夫人去世後,從外地續娶了第二任夫人,生了一個女兒。在導遊老太太的介紹中,我聽得出她很敬佩原配夫人,對第二位卻頗有微詞。看起來,人不親鄉土親的觀念,在美國也不乏其人。

哈裏森總統去世後,葬在本市北郊的皇冠山公墓(Crown Hill Cemetery),我於同一天下午也去了這個墓地,看到了他的陵寢,旁邊還有他的兩任夫人和孩子。在同一個公墓,我還看到了幾位副總統的墓碑,都很大器,看來本州對副總統的尊崇是由來有自,從生到死。

在印第安納州南部的林肯城(Lincoln City)附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景點,林肯青少年國家紀念地(Lincoln Boyhood National Memorial),是林肯渡過青少年的地方,從7歲到21歲。

林肯青少年國家紀念地(Lincoln Boyhood National Memorial)

我於2012年7月21日來到過這裏參觀遊覽。紀念地的訪客中心有一個弧形的大理石牆,上麵有林肯四個時期經曆的浮雕:肯塔基出生,印第安納成長,伊利諾伊從政,華盛頓當總統。

林肯青少年國家紀念地(Lincoln Boyhood National Memorial)

他的父母1816年從肯塔基州搬到這裏並開辟了一個農場,林肯的母親和姐姐都死在這裏,所以那裏還有她們的墓地,看到這座房子,林肯的“小木屋”(Cabin)出身的確名副其實。

由於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邊密蘇裏州(Missouri)的聖路易斯(St Louis),所以我決定在路過的小城伊萬斯維爾(Evansville)停留一晚,順便遊覽一下。第二天,2012年7月22日,進城一看,出乎意料地發現,小城的故事還挺多。

原來在蒸汽輪船的時代,這裏是本州繁忙的內河水運港口,所以有許多曆史性的地標,政府辦公大樓,郡法院,市政廳,郵政局和圖書館,都是古色古香的花崗岩或大理石建築。

伊萬斯維爾市政大樓(Evansville City Building)

伊萬斯維爾公共圖書館(Evansville Public Library)

河邊還有一個景點,士兵和水手紀念柱(Soldiers & Sailors Memorial Poles),四個高大的立柱分別代表一戰二戰韓戰和越戰中的陣亡將士。

伊萬斯維爾韓戰紀念地(Evansville Korean War Memorial)

就連訪客中心也建成了中國傳統的寶塔式(Pagoda)模樣。

伊萬斯維爾訪客中心(Evansville Visitor Cente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