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走遍美國五十州》之第48州---亞利桑那,大峽穀州

(2021-03-09 18:04:46) 下一個

第48州:亞利桑那(Arizona,AZ)

亞利桑那州(Arizona)首府菲尼克斯(Phoenix)

2015年10月28日的清晨,當我驅車來到亞利桑那州(Arizona)首府鳳凰城(Phoenix)的時候,恰好旭日東升陽光明媚,於是在州議會大廈博物館(State Capitol Museum)前拍下了這張照片(見上圖)。與其它州不一樣,這座大廈曾經是亞利桑那領地(Territory)的首府,但建州(Statehood)之後,在它的兩旁各建了一座辦公大樓,左邊是州參議院(State Senate),右邊是州眾議院(Stat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而大廈本身卻改為博物館。

當我進入博物館內參觀時,印象最深的是亞利桑那號戰艦(USS Arizona)展覽廳,門前擺放著的是戰艦的立體模型,旁邊掛著的是一麵當時美國的48星國旗,牆邊陳列著是戰艦碎片的一角,即二戰時期在夏威夷珍珠港被日軍炸沉的那艘戰艦, 這是對美國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曆史的教訓。

亞利桑那號戰艦的立體模型(Model of USS Arizona)

亞利桑那號戰艦上的國旗(National Flag in USS Arizona)

亞利桑那號戰艦的碎片(Fragment of USS Arizona)

亞利桑那州的南麵與墨西哥(Mexico)有很長的一段邊界。北麵和東麵以十字形四角(Four Corner Cross)與猶他州(Utah),科羅拉多州(Colorado)和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分界。西麵以蜿蜒曲折的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與內華達州(Nevada)加裏福尼亞州(California)分界。第一圖中右上角的小圖標出了該州在美國的相對位置,本州最大的城市是首府鳳凰城,下麵是亞利桑那州的地圖。

亞利桑那州(Arizona)地圖

下圖是十字形四角(Four Corner Cross)。

十字形四角(Four Corner Cross)

亞利桑那州的自然地理特點可以用三個英文字母 C 來概括:Canyon(峽穀),Cactus (仙人掌)和 Copper(銅)。幾百萬年的地殼上升和風化侵蝕,使得該州北部的科羅拉多高原(Colorado Plateau)上出現了一個一英裏深的大斷層,即大峽穀(Grand Canyon)。

美國國家公園局於1919年把這裏開辟為大峽穀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每年吸引著五百多萬人爭相目睹這一大自然的奇跡。這一景觀也為該州贏得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別稱,大峽穀州(Grand Canyon State),本州的入口指示牌和車牌都驕傲地標出了這個別稱(見第一圖中左邊的兩個小圖)。

我與我妻曾經兩次來到過大峽穀參觀,第一次是1996年10月24日,隻是參觀了南坡。

大峽穀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當你站在高高的懸崖邊緣,麵對著深深的峽穀斷層,眼望著湍急的穀底大河,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與大自然相比,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

大峽穀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大峽穀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十年之後的2006年9月6日,我們第二次來到大峽穀,第一天還是參觀南坡。

第二次來到大峽穀(Grand Canyon Second Visit)

第二次來到大峽穀(Grand Canyon Second Visit)

第二次來到大峽穀(Grand Canyon Second Visit)

第二天,2006年9月7日,我們又到大峽穀的北坡去遊覽。

大峽穀的北坡(North Rim of Grand Canyon)

大峽穀的北坡(North Rim of Grand Canyon)

從南坡去北坡,中間經過幾個地方,一個是納瓦荷大橋,從橋上觀望,風景非常優美。

納瓦荷大橋(Navajo Bridge)

納瓦荷大橋(Navajo Bridge)

另一個是大理石峽穀(Mable Canyon),是古時候印第安人居住和活動的地方。

大理石峽穀(Mable Canyon)

大理石峽穀(Mable Canyon)

在離開亞利桑那州去拉斯維加斯之前,路過一個叫做管道泉國家紀念碑(Pipe Spring National Monument)的地方,我們順道去參觀了一下。

管道泉國家紀念碑(Pipe Springs National Monument)

該州的南部和西部,是低矮平坦的索諾蘭沙漠(Sonoran Desert),氣候幹燥,炎熱少雨,夏天的平均氣溫達到華氏100多度,在這裏隻有第二個 C,仙人掌(Cactus),才能存活。尤其是那種高大的,像一個人一高一低地舉起雙臂的樹狀仙人掌(Saguaro),是本地所獨有,連本州車牌都畫上了這種樹狀仙人掌為背景。

亞利桑那州車牌(Vehicle Plate of Arizona)

在圖森市(Tucson)附近,開辟了一個樹狀仙人掌國家公園(Saguaro National Park),城東城西各有一片,我與我妻曾經於2006年9月3日和4日兩天,分別到東西兩個公園參觀遊覽。

樹狀仙人掌國家公園的東半部(East Part of Saguaro National Park)

樹狀仙人掌國家公園的東半部(East Part of Saguaro National Park)

在東西兩個樹狀仙人掌公園之間有一個大花園,於是我們去參觀了這個花園,,我妻素來愛花愛草,照多少相都不膩煩。

兩個公園之間的大花園(Big Garden Between Two Parks)

第二天,我們到西邊的部分去參觀,我妻向來活潑樂觀,照相時總是舉起雙臂,一高一低,活脫脫一個會喘氣的樹狀仙人掌。再看看招牌的右邊,不僅畫的樹狀仙人掌雙手一高一低,而且水泥牆也是雙手一高一低,多麽有趣兒。

樹狀仙人掌國家公園的西半部(West Part of Saguaro National Park)

樹狀仙人掌國家公園的西半部(West Part of Saguaro National Park)

至於第三個 C,銅(Copper),本州的產量比全美各州加起來總合還多。不過,在旅遊指南上好像沒有介紹過很出名的地方,所以我們也就沒有參觀過這類銅礦的景點。

科羅拉多河發源於科羅拉多高原,呈蛇形向西流穿過大峽穀的穀底,在賭城拉斯維加斯(Las Vegas)附近被胡佛大壩(Hoover Dam)攔腰截斷,憋出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水庫米德湖(Lake Mead),過了大壩後改向南流,形成了本州與內華達州和加裏福尼亞州的邊界,最後注入到加裏福尼亞灣(Gulf of California)。

亞利桑那州的正式名稱來源於印第安原住民對此地的稱呼,叫(ali shonok),意為很少有泉水(Little Spring)的地方。這個名稱的確名副其實,炎熱少雨的氣候和幹燥多沙的地形,使得大部分的河流和小溪隻在有限的日子裏有水,其餘的時間隻是幹枯的河床,所以水源的保護自始至終都是本州的頭等大事。

但是,州內有幾條河流使得視水如命的亞利桑那人可以在那裏高興地偷著樂。在東邊的吉拉河(Gila River)上修了個柯立芝大壩(Coolidge Dam),可以灌溉本州的東南部。在鳳凰城南部流過時,卻沒有多少水,幾乎成了一條小溪,但還是向西流去,最後注入到科羅拉多河。

鹽河(Salt River)是吉拉河的一條支流,橫穿鳳凰城,河上也修築了羅斯福大壩(Roosevelt Dam),用以灌溉和市民用水。另外還有一條綠河(Verde River)在本州的中央向東南流,然後注入鹽河,河上也築有大壩。這些大壩的建成和使用,使得本州的缺水問題部分地得到了解決。

該州的氣候各地區不同,北部由於海拔較高,所以溫差很大,夏天比較溫暖,但是冬天非常寒冷。在全美國的城市排名中,旗杆市(Flagstaff)的平均氣溫,低於零度的天數最多,該州南部有溫暖的冬季和炎熱的夏季,降雨量很稀少。

亞利桑那州的曆史一直與西班牙和墨西哥聯係在一起。早在1535年,西班牙探險家德瓦卡(Alvar Nunez Cabeza de Vaca)從西南方穿過亞利桑那,1540年,另一個西班牙人科羅那多(Francisco Vasquez de Coronado)率領士兵,土著,教士和黑奴,穿過亞利桑那到新墨西哥和堪薩斯去尋找黃金七城(Seven Cities of Gold),但是無功而返。

1692年,西班牙傳教士基諾(Father Eusebio Kino)建立了第一個修道院,向印第安人傳教,同時他也是第一個勘測繪製西南地區地圖的人,1772年,在圖巴克建立了第一個白人村莊,1776年,在圖森附近建立了第一個要塞。

1821年,墨西哥在獨立戰爭中取得勝利,亞利桑那成了墨西哥的領土,墨西哥政府鼓勵公民向此地移民和定居,但是定居點都很短命,一是印第安人常來騷擾,二是東部的美國人也來到了這裏,並與他們發生衝突。

1846年,美墨戰爭終於爆發,在圖森附近的摩門營(Mormon Battalion)戰役是最為血腥的戰鬥,1848年,美國與墨西哥簽訂條約,得到吉拉河以北的地區,1854年,美國付給墨西哥一千萬美金,買下了亞利桑那的南部地區。

1861年,亞利桑那的南部地區脫離了美國而加入了南方聯盟,並在皮卡丘山口(Picacho Pass)與北軍發生了一場戰鬥,結果雙方打成了平局,1864年,美軍上校卡爾森(Kit Carson)征服了納瓦霍印第安部落的領地,然後又野蠻地把他們趕到了300多英裏以外的薩姆納要塞(Fort Samner)。

內戰結束後的1869年,退役軍人約翰-韋斯利-鮑威爾(John Wesley Powell)來到了大峽穀,成功地測繪了大峽穀的地圖,為了紀念這位有功之臣,把位於該州北部的全美第二大的水庫命名為鮑威爾湖(Lake Powell),1877年,美國政府公布了沙漠土地法令(Desert Land Act),保證此地的居民可以得到640公頃的土地,從而引發了新的一波來此定居的移民高潮。

1886年,與墨西哥人和美國人打了30多年仗的阿帕奇印第安人首領傑若尼莫(Geronimo)向美軍投降,結束了美國與印第安部落之間的戰爭。從此以後,這裏局勢穩定,大量的拓荒者從東部移民過來,銅礦的開采可以雇工和賺錢,廉價的土地可以種植和放牧,溫暖的氣候可以不必再怕嚴寒,所以本地區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1889年,鳳凰城被選作該地區的首府。

1912年2月14日,亞利桑那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的第48個州,也是美國本土大陸加入聯邦的最後一個州,鳳凰城仍被選作州的首府。二戰以後,本州的經濟發展得更快,原來大部分居民都住在農村,後來人口都向鳳凰城和圖森這兩個大都會地區集中。

本州的氣候和美景吸引了大量的新居民和退休者,有的隻是為了呼吸清涼而幹爽的空氣。無雲的天空和開闊的原野,提供了許多軍事上的用途,特別是空軍的飛機。另外,還有沙漠研究,在本州也具有天然的有利條件。

在古代亞利桑那的大地上,曾經居住過三個印第安人的部落,後來全消失了,也可能被後到來兩個部落,納瓦霍(Navajo)和阿帕奇(Apache)給合並了,現在本州有21個印第安部落的保留區,以納瓦霍最大,古時的部落雖然消失,但廢墟還在。

我與我妻於2006年9月4日和5日兩天,沿著 I-17號公路由南向北開,從圖森,經鳳凰城,一直到旗杆市,途中經過了四五個此類景點都去轉了轉。其實它們都是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廢墟,現在這裏羅列如下。

1)卡薩格蘭德廢墟國家紀念碑(Casa Grande Ruins National Monument),是公元1350年所建。

卡薩格蘭德廢墟國家紀念碑(Casa Grande Ruins National Monument)

(Casa Grande)的意思是大房子,房子有四層樓高,用一個大棚罩上,隻能在外麵看,不能走進去。

卡薩格蘭德廢墟國家紀念碑(Casa Grande Ruins National Monument)

(2)蒙特祖馬城堡國家紀念碑(Montezuma Castle National Monument),是公元12至13世紀建在懸崖上的城堡。

蒙特祖馬城堡國家紀念碑(Montezuma Castle National Monument)

實際上,城堡是住人的房子,在峭壁上,有四五層樓高,隻能用梯子爬上去。

蒙特祖馬城堡國家紀念碑(Montezuma Castle National Monument)

(3)核桃峽穀國家紀念碑(Walnut Canyon National Monument),是古代印第安人在峽穀側壁上修建的山洞式的房屋,建於公元1000至1200年。

核桃峽穀國家紀念碑(Walnut Canyon National Monument)

遊客可以沿著小路走下去,看完後再走回來,有點坡度但難度不大。

核桃峽穀國家紀念碑(Walnut Canyon National Monument)

(4)烏帕特基國家紀念碑(Wupatki National Monument),是一些分散的建築物廢墟,雖然附近的火山曾經爆發,但是卻沒有把它們掩埋掉。

烏帕特基國家紀念碑(Wupatki National Monument)

烏帕特基是古代印第安部落的名字,據說是現今某個印第安部落的祖先。

烏帕特基國家紀念碑(Wupatki National Monument)

(5)日落火山坑國家紀念碑(Sunset Crater Volcano National Monument),就在前述的烏帕特基國家紀念碑附近,這是一個1千英尺高的火山口圓錐。

日落火山坑國家紀念碑(Sunset Crater Volcano National Monument)

最近的一次爆發是公元1064-1065年。

日落火山坑國家紀念碑(Sunset Crater Volcano National Monument)

在亞利桑那州,這樣的曆史遺址有十幾個,我們隻參觀過高速公路 I-17 沿線上的幾個,要想再看其它的,需要更多的時間,走更遠的路。

在本州高速公路 I-40 的第311號出口處,有一個很奇特的地方,石化森林國家公園(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石化森林國家公園(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這裏有許多石化了的圓木,大約2億多年以前,沼澤地裏的大樹倒在河裏,掩埋在地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樹的木質被二氧化矽所取代,直到整個大樹變成了石頭,但是樹的紋理還在,看起來像大樹,實際上是石頭,由於各種礦物質的滲透,呈現出五顏六色。

石化森林國家公園(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石化森林國家公園(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我與我妻曾經於2006年9月2日到過這個公園參觀遊覽,在一條28英裏長的自駕遊車道上玩了半天,拍了不少照片,在訪客中心還買了不少化石作紀念。這個公園有一條非常嚴格的規定,公園中的任何東西都不能采集,如果違犯將受重罰,在放映的影片中,還真的有一個違規的遊客被戴上了手銬。

在本州高速公路 I-40 的第233號出口處,還有一個更為奇特的地方,叫流星彈坑(Meteor Crater),大約五萬年以前,一顆尺寸約160英尺的隕石,以每小時兩萬五千英裏的速度落到了這裏,砸出了一個很大的彈坑,目前這個彈坑深560英尺,周長2.4英裏。

流星彈坑(Meteor Crater)

由於周圍地形與月球表麵很相似,所以(NASA)曾經在這裏訓練過阿波羅號(Apollo)太空人。

阿波羅訓練艙(Apollo Test Capsule)

我於2015年10月28日曾經到過這個隕石彈坑參觀。

流星彈坑(Meteor Crater)

沿著環形步道與階梯,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觀察了這個隕石彈坑。

流星彈坑(Meteor Crater)

在訪客中心裏,擺放著一塊桌麵大小的隕石。

桌麵大小的隕石(Meteorite in Table Size)

另外,還有一個雕塑,是一個報童高舉著一份報紙正在叫賣,報紙上的頭版頭條寫著:天塌下來了(The sky is falling)。

天塌下來了(The sky is falling)

該州北部的旗杆市是通向大峽穀的門戶,我曾幾次路過這裏,卻沒有仔細看看這座城市。這次,當我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該城有個勞威爾天文台(Lowell Observatory),於是,我在同一天2015年10月28日的下午,也參觀了這個天文台,恰好當天有一個講座,我也跟進去聽了。

勞威爾天文台(Lowell Observatory)

原來在1930年,天文學家們就是在這裏,發現了太陽係九大行星中的最後一個,冥王星(Pluto),冥王星雖小,卻有五個小月亮(衛星),最後的一個是在2012年才發現的。

在圖森市有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在美國名氣不算大,排名也不太靠前,但是卻與我有些淵源。我在國內時的研究生導師曾經在那裏當過客座教授,回國後對我們講過此校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位中國科技大學的教授,我曾經聽過他的講座,是個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也曾經在這所大學工作過多年,最後病逝在那裏,因此該校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我於2006年9月4日去仙人掌國家公園之前,曾經到該校的校園裏轉了一圈,盡管他們早已不在那裏,但我總算是來過了。

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