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我懂嗎?(二)
(2024-04-15 16:34:48)
下一個
喝茶,我懂嗎?(二)
我不懂茶。 因為想要正確地喝茶,不得不上油管兒和小紅書APP上去查詢。 以前隻是自己瞎喝茶,或者是去懂茶的人家喝茶,並不知道自己不懂茶。家裏有現成的專家(大弟家是開茶莊的),卻沒有上心去請教過。網上收看到的信息越多,腦子裏就越亂。 茶事兒不是小事兒!再說一遍,茶事兒不是小事兒!如同你去喝酒,你懂酒嗎? 至少我不懂!
我不敢“照貓畫虎”地把我網上看到的知識“現學現賣”,因為“茶功夫”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擁有的。 我的學習心得大概就是茶有許多種,不但有紅茶、綠茶和花茶,還有白茶,黃茶和黑茶。 分類一方麵是根據製作工藝不同而分的, 比如說發酵與否,以及發酵時間的長短和工藝等等。 另一方麵也要看茶葉的產地。如同蔬菜的產地有多處,做法和吃法也有多種;蔬菜也分有機和無機的,也分人工和機器收割的;也分產量是否稀少或眾多;也分天時地利之優勢,比如說吃羊肉要吃大同市附近生長的羊,吃藕要吃武漢產的。 茶也是如此!有些茶樹隻產在特定地區的高山上生長!隻有天然的!產量一定會很少!所以一定很貴!另外茶的質量也和摘茶時茶的生長點的質量有關;等等等等, 我不想去“班門弄斧”,因為這塊兒的知識含量太多了!也許我以後會繼續深入了解。
茶具也有一大堆學問,你想玩茶,你可以擁有上百個!我也就此打住!
我的腦子上完了油管兒APP的學茶“速成班”後,努力提取了我認為對我自己有用的知識:如何喝茶。
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茶的種類:喝茶前,要從茶名找到茶的種類,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喝的是什麽茶。 如同你喝“女兒紅”酒,你應該知道它是黃酒還是白酒。
-茶壺: 紫砂壺容易吸茶味到壺壁上。所以不要用它泡綠茶。綠茶好看,用透明的玻璃壺泡,可以令人賞心悅目。蓋碗茶是瓷製的,外表也可以令人動心。
-茶杯:茶水是用來品的,不是用來飲的。建議不要用喝水杯來飲茶。
茶道達人可以擁有上百個茶具,其中各自都有自己的名稱。你聽說過茶席、公道杯、茶荷之名嗎?我之前都不懂,並且之後也沒膽兒去記住它們的名稱。因為世上的事情太多了,我隻想混成一個“不是茶盲”的人,要求不高。但是真正懂得茶道的人,不得不令人佩服。因為他/她們不僅僅是懂得喝茶、品茶,也懂得茶禮(儀式感)、茶藝(茶具的藝術,瓷器和紫砂壺等)、茶文化(茶的知識、起源與曆史)和茶人生(天天有茶道的生活)。你若是想要找到感覺,可以穿越時空,進入古裝劇中,在三月江南的一處私家花園中,鳥語花香。二位文人雅士,衣著清雅綢緞,坐在雅室裏喝茶聊天。主人給客人敬茶,客人彬彬有禮回應。室內有盆景和古董架,牆上掛著字畫,茶湯清香,遠處還傳來古琴的聲音。找到感覺了嗎?
言歸正傳:如何才能混成一個剛剛可以“會喝茶”的人呢?
喝茶需要熱水,茶葉,茶壺,分茶杯(公道杯)和茶杯。水需要煮水器,並且可以控製溫度的那種,網絡上很容易買到,因為沏茶的水溫很重要。茶葉的種類和重量,和用什麽樣的茶壺,以及用多少熱水彼此之間都有關係。不講究的話,茶與水的比例1:30 就可以;或者以茶葉鋪滿壺底為準;或者示先選好壺及茶,量好需要多少,之後靠這個標準估約就行。茶杯不要大,因為若是兩個人飲茶,用100mL水,每次衝泡,每人可享用50mL茶水(湯)。茶葉可以衝泡多次。衝的次數,和茶的種類有關。
總之,用合適溫度的熱水沏茶(之前,也許可以加上洗茶,溫杯的步驟),泡一分鍾左右(茶不應該常泡在熱水中,因為會泡出其他的味道,比如澀味)。把泡好的茶倒入分茶杯,品茶。 這是頭泡茶。重複這個過程。每次泡茶的味道(二泡或者三泡的味道)都應該不一樣,這個會增加喝茶人的品味和興趣。若是再配上一些小點心,喝茶便成了喝茶人的一個生活的小樂趣,何樂不為啊?
喝茶,你會了嗎?
願你的生活裏天天有茶。
老樗,240415, 寫於費城
從頭學起,煮水器英文是什麽?
現在不喝茶了,怕茶園土壤汙染了。家裏一堆茶餅,普洱什麽的,幾年沒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