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發聲,也許你就是下一個事件主角

(2022-05-27 17:50:16) 下一個

有人對我如此評論:“看你的文章,寫得很陰暗,感覺你是一個受過很大刺激受過很多傷害的人,心理別那麽陰暗,做人光明點不好嗎?” 我翻了翻此人的朋友圈,果然夠“光明”的,不是曬美食就是秀風景,沒有一條是轉發或者點評黑暗的。

受過很大刺激受過很多傷害才會來寫我這種文字?我這就成了心理陰暗?我這就做人不夠光明。近日因暫退微博成為熱議的羅翔有句話我十分讚同:“為什麽關注黑暗?因為我們向往光明。” 我的生活平平淡淡,至今沒有受過任何的刺激,更談不上受過很多傷害,如果有人看了我的文字認為我必定是因為受過很大傷害,那我隻能回之以嗬嗬。

“新聞字遊是災難最大的救助者。”——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在總結世界饑荒史,就饑荒發生原因時深刻指出:“事實是顯著的:在駭人聽聞的世界饑荒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獨立、M主而又保障新聞自由的國家發生過真正的饑荒。無論找到哪裏,我們都找不到這一規律的例外”。

不要嘲笑為民生和環境熱點發聲的人。能勇敢為民生發聲的人,都不是為了私利。請保持一種原始的正義感,對不平事,不指望你能站出來吼一吼,但要與正義站在一起。

有人說我心裏陰暗,所看到的聽到的所發的都是陰暗的一麵,就是所謂的負能量,整天在網絡上不是批判就是譴責。其實,正因為心裏明亮,才得以看見這世間陰暗的一麵,才知道這世道竟還有齷齪;之所以譴責,是希望變好;之所以批判,是希望改變;隻有心存光明的人,才願意去譴責和批判。

誰若無視這片境土最底層人民所受的苦難、對這片境土的各種假醜惡付之以冷漠,誰才最陰暗。或許我們改變不了這片境土,但個人的抵抗、內心的抵抗卻仍可能。當你抱怨整體的淪喪時,並不意味著你個人一定淪喪。

你可以談論曆史與記憶、音樂與詩歌、人生的豐富,理解他人的痛苦,擴展生活的維度。你不必成為鬥士,卻可以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有思想與情感深度的人。

總有一些草根,人微言輕,義無反顧,日拱一卒,在強壓下擲出了信仰、力量、尊嚴。他們承受著孤獨乃至更大的代價,堅持表達和堅守。看似不自量力,但這卻是一代人的宿命。平心而論,生活在這個世道,我們或許改變不了什麽,但還是掙紮著不被改變。

陰暗也好,黑暗也好,我都厭惡,我向往光明,但不能假裝眼瞎一樣看到不周圍的黑暗麵,更不能像坨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裏自欺欺人地假裝靜好,“人和樹一樣,他愈求到高處和光明,他的根愈往下紮,向黑暗,向深處,向罪惡。”尼采說得對,愈求高處和光明,必須直麵黑暗。

這世上有的地方,因為不斷鞭撻黑暗而獲得光明,這世上也有的地方,因為總是歌唱光明,卻墮入了黑暗。哪個才是正確,哪個才是錯誤,一望而知。但為什麽這麽簡單的道理有些人卻不懂,並且這類人還很多呢?隻能說我們離文明還很遠很遠。

我為什麽不知疲倦地寫個不停,罵我,我也寫,風我,我也寫,珊我,我也寫,約我,我也寫?難道我真的是心理太陰暗,或者如有些人所說我是為了騙讚賞嗎?或者如我媽媽說我這是吃飽了沒事幹嗎? 不,我是為了埋葬黑暗,也許我個人的力量太微小,埋葬不了,但盡我所能,將黑暗驅散也應該是我的責任,因為隻有驅散了黑暗,我們才有光明,我們才有未來,我們的孩子才有希望。

不沉默,不合汙,不墮落,不作惡是我們的底線。當今這片境土很多人對現狀不滿,但隻有1%的人敢於發聲,而真正站出來呼籲公平公正的,隻有1%人群中的1%…… 事實上,這片境土的責任是全民的責任,沒有任何人有能力獨自承擔,也沒有任何人有理由選擇沉默,更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坐享其成。因為,這片境土災難到來時,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不發聲,也許你就是下一個事件主角,還是那句話,“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作者: 段淸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沙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