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敵人,錯誤的戰爭?

(2021-10-06 19:09:02) 下一個

2021年9月底,中國開始放映一部投資金額達13億,有七萬群眾演員,總工作人員數超一萬兩千人的關於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的《長津湖》故事片, 聲稱10萬誌願軍對抗15萬聯合國軍,不可一世的美陸戰一師被殲滅了17000人,逆轉了朝鮮戰局。 據稱中國很多地方安排中共黨員送票看片,《長津湖僅》上映4天票房就衝破13億元人民幣,10月2日單日票房是4.27億元,創造了中國曆史上戰爭片單日票房紀錄。 居然有民眾說:“看了《長津湖》熱血沸騰,就不怕美國了,大不了再打一仗唄。” 這種被所謂的愛國主義帶來的無知和衝動依然有不小的市場。 

對於曆史事件包括中共在抗戰中的貢獻等等,中國有許多不同於普通曆史學家客觀的敘述方式,韓戰也不例外。 中國的教科書和報紙雜誌中經常可以看到的曆史宣傳是: 南朝鮮侵略北朝鮮,美國悍然派兵侵略朝鮮。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把戰火一直燒到了鴨綠江邊,而且還要侵略中國,而中國人民誌願軍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高舉正義旗幟,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迫使美方在三八線上最終簽字,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取得了民族主義的偉大勝利。 “在我們這方麵,確實是銅牆鐵壁。我們的戰士和幹部機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國侵略軍卻怕死,他們的軍官也比較呆板,不那麽靈活。他們的戰線不鞏固,並不是銅牆鐵壁。”  因此美國政府和軍方高層後悔萬分。 當時的美國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五星上將布萊德雷(Omar Bradley)說過: 朝鮮戰爭是 “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因為美國侵略朝鮮,妄圖以朝鮮為踏板侵略中國,結果被抗美援朝的中國軍隊打敗了。 

中國的曆史教科書和各種媒體裏充滿了不講學理邏輯、不顧事實根據,任意篡改韓戰曆史的內容。 長期的宣傳謊言迄今遍布中國各個場所,大量的洗腦造成今天中國人(包括相當一部分在美國的中國新移民)被蒙在鼓裏,對這場戰爭真相具有普遍的錯誤認識。 令人遺憾的事實是,在美國一部分華人新移民,錯誤地選擇認同厲害國對韓戰的利益和思維,宣揚國內的民族主義,故意幫助傳達歪曲曆史的信息,違背了公正的基本原則。

曆史可能會重複再現,學習曆史不是為了聽故事而是對曆史事件做深刻的反思,通過了解曆史,避免未來發生類似事件付出類似的慘痛代價。中國關於朝鮮戰爭的敘述實際上與曆史真相完全不同。 中國媒體依然在不斷引用和歪曲布萊德雷的這段話,因此很有必要再次說明來龍去脈,說明真相,以還曆史原來的麵貌。 許多中國人甚至美國華人至今仍然相信中國一貫的政治宣傳而不是麵對曆史,有人還居然相信: “從鴨綠江邊氣勢如虹的將不可一世的美軍打回三八線,打到談判桌上簽訂停戰協議”。

隻有真正了解戰爭的殘酷,人民才會珍惜和維護和平。而真正的曆史又到底是什麽樣子的呢?

下麵我來討論一下幾個通常人們會問的問題:

1. 戰爭名字應該叫"抗美援朝"戰爭嗎?

韓戰或者朝鮮戰爭(“Korea War”)是國際上一般曆史學家對這場衝突取的名字。  兩個國家的軍隊在其的旗幟下進行熱戰,美軍是聯合國軍的一部分,中軍是用中國抗美援朝誌願軍的名稱,美中兩國從未互相正式宣戰,僅是在第三個國家韓國激烈交戰。 

2. 韓戰背景是什麽?

有人會說,兩個朝鮮原來是一個國家,因此是內戰。 事實並不那麽簡單。 

甲午戰爭後,清朝戰敗,日本全麵控製了朝鮮。 1905年,日軍戰勝俄軍,日本與朝鮮簽訂《乙巳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10年,日本正式吞併朝鮮。 

1945年,麥克阿瑟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後,發布命令提到: 駐北緯38度線以北的韓國、滿洲等地的日軍應向蘇聯投降;日本政府以及駐北緯38度線以南的韓國、琉球列島等日軍應向美軍投降。 在美蘇各自支持下,朝鮮半島建立兩個不同的國家。大韓民國(南朝鮮,南韓,韓國)於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建國,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朝鮮,北韓,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建國。 其中南韓是在聯合國的監管下舉行投票而成立的。朝鮮侵略南韓是對整個聯合國和戰後和平秩序的挑戰,是世界兩大對立集團蘇聯帶領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美國帶領的資本主義國家集團的衝突和對抗。這與中國內戰和美國南北內戰截然不同。 

3. 到底誰是“侵略者”? “抗美援朝”是“正義之戰”嗎?

二戰結束時,給德日法西斯國家極大打擊的美軍士兵總數過1,100萬,幾乎是當時美國總人口的10%。 二戰結束了,該回家享受和平,裁軍成為美國人民的共同意願。 隨著軍事預算的削減,在隨後的三年時間美國裁軍900多萬,大批軍人重新投入到美國生產建設中,美軍僅剩170多萬,其中陸軍僅剩59萬人,並且美軍最有二戰經驗的士兵也大都離開了軍隊。 蘇聯裁軍後還有400多萬士兵。 雖然美蘇關係緊張,但兩國誰都不想主動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主要軍事力量依然在歐洲。

當時的朝鮮分裂為兩個國家: 北朝鮮和韓國。 朝鮮戰爭不是美國發動的,而是金日成精心策劃和發起的戰爭,也是在斯大林允許之下的戰爭。 在北朝鮮的領袖金日成請求下,林彪的解放軍四野中朝鮮族的三個精銳師被送給金日成編入朝鮮人民軍約15萬人的十個師,成為金日成的主力部隊。 金日成於是在1950年6月25日,自稱韓國進犯三八線北後朝鮮被迫反擊,打響了第一槍,越過三八線,悍然發動了入侵韓國的戰爭,事先並沒有將具體時間和計劃告知毛澤東。 北朝鮮裝配了大約185輛T34/85先進的蘇軍二戰主戰坦克和蘇製180架各式先進戰機,將沒有坦克等重型裝備僅有美國留下的輕武器的韓軍打得一潰千裏,節節敗退,潰不成軍。 

聯合國安理會當日通過第82號決議,譴責北朝鮮軍隊對韓國發動的武裝攻擊,幾天後,組織聯合國軍反擊北朝鮮軍隊。 因此,當年幫韓國反對北朝鮮發動的侵略戰爭,不是美國,而是聯合國軍。 聯合國軍是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新西蘭、加拿大、法國、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共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加上瑞典、印度、丹麥、挪威、意大利5個國家的醫療隊組成。 聯合國軍沒有介入中國的內戰,也沒有任何強製東西德國統一的行動,有什麽道理偏偏要介入朝鮮這個亞洲的小國?

1950年9月15日,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後,一周就扭轉戰爭局勢,北朝鮮軍隊無法抵擋聯合國軍而全線崩潰。十萬北朝軍隊逃回三八線以北不到三萬人,金日成不得不給斯大林和毛澤東寫信,請求緊急援助。 為避免與美國發生正麵衝突,蘇聯斯大林拒絕給與北朝鮮直接軍援,要求中國派兵入朝。 毛澤東不顧林彪等其他人的反對意見,事後說:“抗美援朝出兵在中央最高層表決時,最初隻有‘一個半人’支持。” 即毛本人和半個周恩來,他下令彭德懷率領誌願軍秘密出兵,入朝參戰。 1951年1月30日,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以44票讚成、7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譴責中國為侵略者的提案。

通過蘇聯檔案,國際專家研究,和中國一些獨立學者研究顯示,這場戰爭談不上是什麽正義的戰爭。 聯合國決議指出: “北朝鮮的挑釁行為是對人類和平的重大挑戰”,“中共出兵朝鮮是侵略者行為”,正義到底在哪裏呢?

4. “抗美援朝”是中國為了“保家衛國”嗎?

二戰結束時,美軍有1210萬人,具有占領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但沒有占領中國的戰略和行動。以後通過裁軍,軍人複員回鄉,軍隊人數減少87%到不足160萬人,軍費預算開支也減少到二戰後期的1/8。 如何可能在軍力不足和已撤出朝鮮半島的情況下,反而想去侵略朝鮮和中國?

當時美國的主要敵人不是中國和中共,而是蘇聯。 美國政府沒有準備與中國作戰,並一直努力避免在戰場上與中國發生衝突。 朝鮮戰爭中,在聯合國軍(美軍)和中國誌願軍軍隊大幅度作戰的情況下,基於美國不想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美國不想侵略中國,沒有任何計劃侵略中國,也確實沒有將戰火燒入中國境內。 這亦是許多美國的當時機密文件在今天解密後已完全證明的事實。 當年,美中之間通過印度駐中國大使潘尼迦保持聯係,通過潘尼迦美國明確表示,戰爭推進到距鴨綠江四十英裏時即會停止。

至於美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總統聲明說: “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台灣的任何進攻。作為這個行動的必然結果,我也呼籲在台灣的中國政府停止所有針對中國大陸的海上或空中的行動,第七艦隊將確保其得到執行。” 1950年6月30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明確表示,第七艦隊的任務是“捍衛台灣,阻止中共對台灣的襲擊和侵略,同時確保台灣的國民黨不會利用台灣作為基地對中國大陸發動襲擊。” 換句話說,美國政府從沒有想入侵中國大陸。 另一個例子是在朝鮮戰爭爆發後,蔣介石主動提出出動3萬多人的部隊參加作戰,但是,杜魯婉拒了這一提議。

1970年10月,毛澤東對訪華的金日成說:“你如果不提‘保家衛國’,他(指中國人民)也不讚成啊。他說,隻為了朝鮮人,不為中國人還行啊?所以我說,是為了保家衛國嘛,就是你要保家,你要衛國,要到那個地方去保,到那個地方去衛。” “抗美援朝”實質是一場中國意識形態上的對北朝鮮的戰爭援助,並無真正的保衛國家或民族的意義。

5. 為什麽蘇聯不對“聯合國軍”決議使用否決權?

斯大林在回複東歐國家為什麽沒有否決聯合國決議時說: “這是為了幫助美國在安理會順利獲得多數讚成票”,“這將使得美國深陷朝鮮半島軍事問題,且逐漸喪失軍事威信和道德權威”。“試想一下美國持續介入朝鮮戰爭,且中國也被卷入朝鮮半島局勢,這不僅能為在歐洲加強社會主義贏得更多時間,同時在保持國際勢力均衡方麵也對蘇聯有利。”  事實上述蘇聯在此時已經主動退出聯合國安理會,並誤判美國不會進入朝鮮作戰,因此並無法使用否決權。

中國軍隊進入朝鮮是毛澤東等人被斯大林忽悠後對美國的企圖做出的誤判。 第一批中國抗美援朝誌願軍部隊包括四野的38、39、40、42、50、66軍,共計25萬人,最終到1953年7月,總共約有3百萬中國文職和軍事人員在朝鮮服役過。 

6. 戰爭主要有那些階段?到底勝負如何?

中國的戰爭曆史通常稱有5次戰役。前三次可以說在戰略上中國誌願軍勝利,中國軍隊不宣而戰,跨過鴨綠江,從中國邊境一直打到37線附近並占領南朝鮮首都漢城。 前三次戰役中占軍隊數目優勢的中國軍隊出現在朝鮮有極大的突然性,誌願軍利用朝鮮的山地,徒步行軍,穿插戰術等正好打了聯合國軍一個措手不及。 

後兩次戰役中誌願軍幾十個蘇聯師的裝備配齊,軍事裝備大幅增強,陸軍裝備(坦克,重炮,機槍,衝鋒槍)上與聯合國軍不再有本質上的差別,但聯合國軍逐漸找到了誌願軍的戰爭弱點,在第四和五次戰役中贏得勝利。 美軍的海陸空聯合作戰的能力,特別是絕對的空中優勢,部隊的機械化優勢,利用誌願軍的後勤弱點,集中兵力全線反擊,造成誌願軍失利並退守到38線左右。 

通過這五次戰役,中國軍隊發現沒有能力將聯合國軍趕出韓國,聯合國軍也發現無法突破中國軍隊的防線,同時由於國內反戰情緒高漲而急於脫身,便提出和談意願,從此,雙方沒有再進行大規模戰役,而是打打談談了一段時間。

7. 我們經常聽到的名言“錯誤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敵人,錯誤的戰爭”是指美國承認朝鮮戰爭失敗?

1951年5月15日,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和對外關係委員會聯合舉行了一係列聽證會,總題目為“遠東的軍事形勢”,審議美國的遠東政策。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五星上將布萊德雷(Omar Bradley)出席聽證會,宣讀了聲明,解釋為什麽不將戰爭擴展到中國的決定。 他認為美軍出兵朝鮮是抵製蘇聯全球擴張的一個方麵,如果戰事擴大到中國,將使美國大量軍力陷入之中,將正中蘇聯下懷,它可以乘機控製整個歐亞大陸,並由此控製全世界。 聲明的最後一節說: “紅色中國並不具有征服世界的能力。坦率地說,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這種戰略(進攻中國)將會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在一個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敵人,進行一場錯誤的戰爭。” 英語原文如下: “Red China is not the powerful nation seeking to dominate the world. Frankly, in the opinio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his strategy would involve us in the wrong war, at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 and with the wrong enemy。”

這段話出現在中國參加韓戰後的1951年5月15日,戰爭遠沒有結束,他采取的是虛擬語氣。 布萊德利支持有限的韓戰,但是反對把朝鮮戰爭擴大為全麵對華戰爭。 布萊德雷這句話不是論證韓戰的錯誤,而是假設將韓戰擴大到中國本土,那麽就是“錯誤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敵人,錯誤的戰爭”。  

布萊德雷全文如下:

“I am under no illusion that our present strategy of using means short of total war to achieve our ends and oppose communism is a guarantee that a world war will not be thrust upon us. But a policy of patience and determination without provoking a world war, while we improve our military power, is one which we believe we must continue to follow….

The strategic alternative, enlargement of the war in Korea to include Red China, would probably delight the Kremlin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we could do. It would necessarily tie down additional forces, especially our sea power and our air power, while the Soviet Union would not be obliged to put a single man into the conflict.

Under present circumstances, we have recommended against enlarging the war. The course of action often described as a "limited war" with Red China would increase the risk we are taking by engaging too much of our power in an area that is not the critical strategic prize.

Red China is not the powerful nation seeking to dominate the world. Frankly, in the opinio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his strategy would involve us in the wrong war, at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 and with the wrong enemy.”

由此看出,美國軍方從來沒有否認出兵朝鮮的正義性,因為具有巨大的風險,而反對將戰爭擴大到中國本土境內。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所謂美國試圖侵略中國的描寫時完全不成立的謊言。

中國很多教科書和報紙雜誌,包括博客和網文有意歪曲他的講演,一貫斷章取義張冠李戴地引用這半句話來證明中國的勝利,美國的決策失誤和深度後悔,這是不符事實,一廂情願的胡編亂寫,實屬無恥。 這句話一直被斷章取義,作為中國勝利的證據,是否有點阿Q主義?

8. 在停戰書上簽字的美國指揮官Mark W. Clark將軍承認了失敗嗎?

1953年7月27日, 各方在板門店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 最後在停戰書上簽字的美國指揮官Mark W. Clark將軍後來寫道: “我堅決不同意所謂軍事專家的說法,即在我指揮期間的任何時候,隻要我們能動用有限的部隊,在不擴大衝突範圍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取得勝利。韓國多山的地形簡直把步兵給淹沒了。我們從來沒有足夠的人手,而敵人不但有足夠的人力來阻擋我們的進攻,而且可以自己取得和保持一些小收獲。” (“I emphatically disagree with statements of so-called military experts that victory was ours for the taking at any time during my period of command with the limited forces at our disposal and without widening the scope of the conflict. Korea's mountainous terrain literally soaks up infantry. We never had enough men, whereas the enemy not only had sufficient manpower to block our offensives but could make and hold small gains of his own. ”) “因為要執行我的政府的指示, 我並不令人羨慕地獲得了曆史上的第一位美國將軍在一個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殊榮”。(“In carrying out the instructions of my government, I gained the unenviable distinction of being the first United States Army commander in history to sign an armistice without victory”)。 這並不表明他承認韓戰是一個失敗,而是在美國的有限戰爭的政治限製下無法取得勝利。

9. 戰爭結束後,中國是否贏得了偉大的勝利?

中國宣傳稱贏得了偉大勝利,其實未必如此。 通常看戰爭的輸贏,要看最終得到的利益和付出的成本。

這場戰爭以北朝鮮突破三八線開始,以三八線以北停戰為末,發動戰爭方最後退回戰前的三八線以北,戰爭雙方形成僵持狀態,控製線基本恢複原狀,談不上任何的勝利。 從戰略角度說來,韓戰沒有贏家,基本打平,很難分辨誰是勝利者,誰是失敗者。美軍確實沒有在這場局部戰爭中徹底戰勝誌願軍,但是誌願軍也並沒有在戰場上或談判桌上戰勝美軍。 但其實韓戰真正的意義是挽救了韓國,美國和聯合國軍的目標是製止北朝鮮的侵略行為,這個目的達到了。 如果沒有美國等聯合國軍的仗義支援,韓國早已滅亡。 同時,朝鮮戰爭沒能實現毛澤東設想的把美國趕出朝鮮、幫助統一的戰略目標。 

2013年7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參加了在韓戰停戰60周年紀念日的活動。 這次集會是美國在任總統第一次參加正式紀念美國和聯合國軍在朝鮮戰爭中的貢獻和犧牲。 他說: “今天,在這裏,我們可以自信地說這場戰爭不是平局。韓國取得了勝利。” “當5000萬韓國人生活在自由、強勁的民主與世界最蓬勃的經濟體之一時,朝鮮的專製與貧窮與韓國形成強烈對比,這就是勝利,這就是前人留下的遺產。”  美國組建了一個抵製北朝鮮的聯盟,擊退了北朝鮮的進攻,避免了一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爭。 二戰後韓國從比北朝鮮還差的起點上變成一個相對發達的國家,是民主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而獨裁黑暗的北朝鮮淪落到人民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的境地。 

北朝鮮宣傳的曆史也很奇特: 不僅抹殺數十萬中國誌願軍的犧牲和大量援助,而且認為北朝鮮為中國做了犧牲,將美國擋在了中國家門口外,誌願軍幫助朝鮮是理所當然,趕走美國人的偉大勝利歸功於金主席和朝鮮軍民,甚至認為是中國導致朝鮮沒有統一,是中國侵犯了朝鮮的主權。 

有客觀的曆史學家分析,朝鮮戰爭對美國來說,美國贏了一部分,阻止了北朝鮮吞並韓國並遏製了共產主義的擴張。美國輸了一部分,因為美國沒能幫韓國統一朝鮮,在朝鮮消滅共產主義政權。 奧巴馬是有點誇張聯合國和美國的成果,但戰爭絕不是中國曆來宣傳的那樣的美國的重大失敗和中國的偉大勝利。 

10. 戰爭參加軍隊到底有多少?

在整個戰爭中,中國出兵累計共有約240萬人次(建製人數190萬人,補充兵員50萬人),另外還有大約60萬民工入朝擔負運輸和施工任務。

聯合國出兵93萬人,大多數是韓國軍隊,美軍隻占到1/3,大約32萬人。

11. 蘇聯軍隊參戰了沒有?

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軍方的秘密檔案解密顯示,蘇聯空軍進入朝鮮,實質上擔負了大部分的空戰任務。從1950年至1953年間,蘇聯共有空軍及防空軍的12個殲擊航空師、2個獨立夜航殲擊機團、4個高射炮師、2個探照燈團、2個航空工程兵師,海軍航空兵的2個殲擊機團輪換參戰,參戰總人數高達7萬餘人。 蘇聯飛機要消除一切蘇聯標誌,偽裝成中國和朝鮮戰機,飛行員則穿上誌願軍的軍裝。

美軍在戰鬥中有飛行員目擊報告,有無線電監聽情報,早就清楚蘇聯參戰的內幕,但是為了政治原因,美國和蘇聯政府對此事秘而不宣,共同保守這個秘密,都不願正式承認參戰從而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美國軍方聲稱針對蘇聯,中國,和北韓的kill ratio是8:1。 從戰場情況分析,美軍空軍對美國陸地軍隊(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實施了有力的支援,戰場製空權無疑是美國空軍所掌握。 

12. 戰爭的傷亡情況和代價到底如何?

中國官方教科書隻講聯合國軍的傷亡慘重,隻字不提誌願軍付出的代價,連誌願軍士兵的傷亡數據都沒有,用英雄主義完全壓倒了人性關懷。 其實,每一個軍人都是血有肉,有心智情感的生命個體,漠視生命個體的鮮活和對每個生命的尊嚴才能把寶貴生命工具化,漠視生命的價值。 

由於美軍在二戰後大批裁員和美國戰略中心在歐洲的事實,被派往朝鮮的美陸軍部隊多數沒有做好戰鬥準備,僅有六分之一的士兵曾經見過戰場。 那些美軍部隊因為留在日本占領區裏而戰鬥力十分軟弱,他們隻知道吃喝玩樂,尋找日本女朋友等等, 他們也沒有經過足夠的軍事訓練和演習,總之,與北朝鮮從中國軍隊得到的主力部隊及後來的具有充分中國內戰經驗的誌願軍(誌願軍先後入朝參戰的部隊共計290萬餘人次)相比,美國陸軍的狀況並不樂觀。 這種情況在美國調集其他陸軍部隊和新的設備到朝鮮才漸漸改觀。

有宣傳稱抗美援朝是在中國和美國武器巨大的差距下打贏,事實上,由於蘇聯對中國的大量武器援助,除了美國有戰場上較高的製空權外,聯合國軍和誌願軍的武器的差距很大但並非不可克服。 即使有相當數目的蘇聯空軍進入朝鮮開著中國的戰機與美國海軍和空軍作戰,美軍仍然掌握著戰場上製海和製空的優勢。

美軍在韓戰陣亡人數是36,574,傷員人數103,284人。 2014年中國數據表示,19.7萬誌願軍在朝鮮戰爭中陣亡。 沒有人能否認中國士兵在朝鮮作戰勇敢堅強,但中國官方的敘述掩蓋了戰爭的起源,暗示美國攻擊中國,而且大大低估了中國軍隊的傷亡人數。 跟據各種西方統計資料,誌願軍陣亡有可能約40萬人左右,負傷為48.6萬人。 蘇聯資料聲稱誌願軍的陣亡人數為100萬,這個數字可能是有些誇大的。 無論最後什麽數字,中國軍隊都有數倍於美軍的死亡人數。 

有人會講華盛頓韓戰紀念碑上刻寫的聯合國軍陣亡數目有628,833,這個62萬的數字應該是不準確的,請注意的事實是大多數聯合國軍陣亡將士是韓國士兵,韓國調查結果是137,899,這是在他們的國土上打的仗,自然犧牲人數眾多,他們不是真正從外國來的聯合國軍,除美國外的其他參加聯合國軍的國家陣亡人數沒有超過1000人的。 相對比較一下,北朝鮮軍隊陣亡人數大約在29萬多。

戰爭雙方都付出了生命的慘重代價,大約有軍人和平民總共300萬至400萬人在這個衝突中喪生。 當時中國政府的全年預算比前一年預算增加了60%,而總預算中的32%直接用於朝鮮戰場,總共朝鮮戰爭期花費大約100億美元,欠下蘇聯軍費(本息)20億美元,直到1965年才清償完所有欠蘇聯的貸款,可見戰爭對中國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巨大的負麵影響。

當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將軍(Matthew Bunker Ridgway)說道: “中國人不僅漠視生命的價值,也漠視自己人的生命。” 中國前些日子的大肆宣傳是否合適? 中國人是否有勇氣對朝鮮戰爭進行反思? 在慘痛的戰爭中吸引教訓,才是更好的紀念,不應該用歌頌英雄來掩蓋中國人民所付出的慘重代價。

13. 戰爭雙方都有宣傳的長津湖戰役真相到底是如何? 

2020年10月中國電影《長津湖》開機,該片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監製、聯合導演,吳京、易烊千璽領街主演。 在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的長津湖戰役(Battle of Chosin Reservoir)是在韓戰中一場重要並慘烈的戰役。 美中雙方都稱為一場特殊的戰鬥。 中國的宣傳是: “長津湖之戰——重創美軍王牌師。 此戰,使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太平洋戰場中擔負開路和主攻任務,威名赫赫,戰鬥力在美軍首屈一指的陸戰第一師,經曆了該師曆史上最慘痛的失敗,傷亡慘重,從此風光不再。 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誌願軍官兵同美軍浴血奮戰10餘個晝夜,共殲敵13916人,予美軍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以殲滅性打擊,根本扭轉了東線戰局。” 

長津湖戰役真相是:

海軍陸戰隊1師是美國的王牌部隊,戰功顯赫,裝備精良,被譽為“美利堅之劍”。

中國人民誌願軍第9兵團在宋時輪率領下悄悄渡過鴨綠江,進入北朝鮮,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的共十二個師約15萬人在長津湖包圍聯合國軍,其中主力是25000人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陸戰一師),中國精心策劃的戰役目標是以數個軍的絕對優勢兵力像淮海戰役殲滅國民黨軍那樣全殲美軍陸戰一師。1950年10月24日,毛澤東接見宋時輪時說:“美國人是最怕死的,隻要美陸戰第1師頂不住,抓住這個主要的精銳,就可以化解矛盾、爭得主動。”

陸戰一師被分割包圍後,各部迅速各自為戰,轉入防禦,給於進攻的中國誌願軍以大量創傷。 中國誌願軍對被圍困的美海軍陸戰一師描寫到: “步兵、坦克、炮兵和飛機間的協同,驚人地密切。不僅縱深地使用了重火器,而且與輕自動火器、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也都做了協調一致的配置。這些火器都是隱蔽配置的,所以在我軍接近至70-100米時,突然開始射擊,使我步兵難於展開,並造成了傷亡。”

中國誌願軍並沒有達到殲滅美軍陸戰一師的戰略目的。通過美國擁有的強大後勤補給能力和空中支援,美軍最終突出層層重圍。 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少將說: “退卻,是被敵人所迫,向友軍保持的後方地域轉移。但是,這次作戰,後方也被敵人占領著,而且,打垮敵人也是我的目的之一。因此,我們不是退卻,隻是要對不同的方向實施進攻。”

因為陸戰一師成建製撤退,這個戰例在陸戰一師的曆史上是有光輝記錄的一頁,他們自稱是該部隊在曆史上最驕傲的時刻。 美軍為長津湖的作戰共頒發了17枚榮譽勳章(Medals Of Honor)、70枚海軍十字勳章,是美軍戰史上頒發勳章最多的一次作戰之一。 如果真像是中國官方宣傳的那樣是最慘痛的失敗,陸戰一師怎麽能無恥地宣傳成曆史上最驕傲的時刻?

長津湖戰役雙方都傷亡慘重,誌願軍在死亡率上跟美軍比是高出許多的。 其中作戰時氣溫下降至零下二十多度至零下四十五度之間,誌願軍九兵團將士凍死凍傷極其慘重。 根據中方記載,在長津湖戰役中,第二十七軍一共減少19000人,其中在戰鬥中死亡有8800人,嚴寒減員10000多人,第二十軍陣亡4400多人,受傷的2900人左右,失蹤或者被俘700,凍傷減員11000多人。二十六軍戰鬥傷亡約5000多人,凍傷減員10000人左右。 經此役,第9兵團被迫退出朝鮮戰爭的戰鬥序列,回中國休整,以恢複元氣。 而美國陸戰第1師繼續留在韓戰中。 可見誌願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整個朝鮮戰爭時期,誌願軍共有四個正師級指揮員被撤職,長津湖一役就占了其中兩個。如果真是那樣的偉大勝利,為何主要指揮員會被撤職呢?

美國海軍陸戰隊從來沒有在比長津湖戰役更加惡劣的天氣和地形條件下作戰過。 美海軍陸戰一師從10月26日至12月15日的傷亡情況(包括長津湖戰役)是: 陣亡604人,傷重死亡114人,失蹤192人,傷3508人,戰鬥傷亡總數為4418人,凍傷7338。 聯合軍總方麵(包括陸戰一師),死亡2100人,被俘300人,其他的都是輕微凍傷和戰傷也都治愈恢複。長津湖戰役中國軍和美軍傷亡對比為四比一,死亡對比約為五比一,犧牲慘烈。

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少將說: “長津湖戰役,是鋼鐵部隊在和鋼鐵人作戰。” 中國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元帥說: “長津湖一戰,一個兵團的兵力圍住美國陸戰第1師,沒有能夠殲滅,也沒有能夠擊潰,付出了10倍於敵人的代價,讓美軍全建製地撤出戰鬥,還帶走了所有的傷員和武器裝備。”另外陸戰一師不僅帶走了傷員和武器裝備,包括105,000名士兵、500輛車輛及350,000噸物資,和98,000名平民。

在北京的軍博中有一麵團旗是美陸軍第七師第31團(31st Infantry Regiment)的,其實並未被中國軍隊全殲,僅僅是美陸軍第七師第23團1營、第31團3營和第32團1營受到攻擊,損失了總共2500人員的3/5。值得注意的是該團級部隊並非美海軍陸戰一師的屬下,談不上王牌軍。 盡管海軍陸戰隊一師有許多經驗豐富的二戰老兵,美陸軍第7師充滿了從日本占領區調來的訓練不足和裝備簡陋的士兵。  戰役後31步兵團沒有被撤編,並參加了以後的朝鮮戰役。 多年後的2001年,美海軍給予第31團級作戰隊(31st Regiment Combat Team)海軍總統獎章(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表彰他們以兩個多營的兵力成功阻擋了誌願軍超過25,000人左右的圍攻,為海軍陸戰隊一師贏得時間突出了重圍。

中國的宣傳稱長津湖等戰役中戰勝美軍和趕美軍過38線,但事實上美軍南撤是主動的戰略轉移,撤回到美蘇協議劃分的三八線,恢複韓戰前的原狀。 彭德懷後來在作戰會議上回憶時說:“我打了一輩子仗,從來沒有害怕過,可當誌願軍打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三七線時,我環顧左右,確實非常害怕。美軍幾乎是不戰而退,誌願軍官兵都知道,三八線並不是他們打過去的,幾乎可以說是走過去的。凡戰場上出現這種大規模的撤退,精明的軍事家必然會十分警惕。”

美中同時認為長津湖戰役是自己的一次重要的戰役勝利。 中方認為從地理戰略意義上講,長津湖戰役中國誌願軍成功地迫使美軍撤退到三八線以南,將聯合國軍驅逐出北朝鮮地區,改變了戰爭的大局。 這場戰役使美軍陸戰一師麵臨從未經曆的艱苦時刻,也完成了美軍曆史上最偉大的撤退。 美方認為,美軍大大挫傷了中國誌願軍的主要部隊,讓誌願軍不得不更換前線部隊,也奠定了美軍將戰爭持續下去的信心,為聯合國軍在南韓站穩腳跟提供了時機。 

美國《時代》周刊社論寫道:“第一陸戰師突出自詡不敗的中國軍隊的重圍到達興南,帶著裝備、傷員和俘虜啟程去釜山時,朝鮮戰爭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樣式了。長津湖作戰的消息、照片和電影等對決定美國的政策,比大辯論的所有言論作用都大。美國人民和得到加強的第8集團軍,現在決心留在朝鮮。”

14. 上甘嶺戰役是誌願軍大勝的例子嗎?

大家可能記得這個在中國被拍成了同名電影的戰役,可能真以為是個誌願軍的大勝利了。中國媒體稱:“1952年的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誌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裏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複爭奪陣地達59次”,“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並最終“迫使聯合國軍停止進攻”。

事實是,上甘嶺戰役(Battle of Triangle Hill)隻是白馬山戰役的佯動戰役。聯合國軍為了減輕更為重要的白馬山的壓力才發動了上甘嶺戰役,最終達到了鞏固戰略要地白馬山的戰略目標。 直到美軍將上甘嶺換給韓國軍隊之後,誌願軍才徹底占領了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是西方媒體中關於朝鮮戰爭中最鮮為人知的戰役之一,因此談不上在美軍的戰史中是如何的重要, 完全沒有被西點軍校列入著名戰例等虛無縹緲的謊言。

15. 杜魯門總統為什麽要將麥克阿瑟解職?

美軍在仁川登陸大捷後,聯合國軍司令五星上將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放棄了最早將朝鮮軍隊趕出韓國的目標,越過三八線,但他也沒有任何進攻中國的意圖。 麥克阿瑟在說,“你告訴孩子們(指美軍士兵),等他們到鴨綠江邊時,我們就回家。我想確保他們可以吃上聖誕節大餐。”

1950年12月,在誌願軍進入朝鮮多月後,麥克阿瑟改變主意提出,既然中國卷進韓戰,聯合國軍就應該把戰爭擴展到中國境內,包括封鎖中國沿海,戰略轟炸中國軍事與軍工目標,以切斷誌願軍的供應線。

但美國政府不願為此將戰爭擴大到中國,美國不想與中國打一次全麵戰爭,因為美蘇兩國都力圖避免直接衝突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杜魯門政府一直把韓戰看成一場警察行動,而不願與共產黨中國這個大國全麵開戰,其戰略就是在朝鮮戰場打一場有限的戰爭,而不是挑起第三次大戰。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美國不應該與中國正式作戰,因此拒絕了麥克阿瑟的請求。但是麥克阿瑟固執己見,拒不讓步,擅自發表與總統政策不同的言論,和杜魯門分歧日益加深。 他說: “現在,聯合國軍的行動受到限製,相應地使中國(中共)得到了軍事利益,即使如此,中國(中共)也不可能靠武力完全征服朝鮮。如果聯合國改變它力圖把戰爭局限在朝鮮境內的容忍決定,而把我們的軍事行動擴展到中國的沿海地區和內部基地,那麽,中國(中共)就注定有立即發生軍事崩潰的危險。”

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總統不得不宣布解除麥克阿瑟的聯合國軍司令職務。

杜魯門公布聲明:“我深感遺憾地得出結論,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公職方麵無法全身心支持美國政府和聯合國的政策。鑒於《美國憲法》賦予我的的具體職責,以及聯合國賦予的額外責任,我決定必須更換遠東地區指揮。因此,我解除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權並指定馬修·李奇威中將接替。充分和激烈地辯論國家政策是我們自由民主憲政製度的要素,但更基本的原則在於,軍事統領必須遵守根據法律和憲法向他們發布的政策與指示。一旦發生危機,這種考量尤顯重大。麥克阿瑟已經充分確立偉大統帥的曆史地位,國家對他在重大職責崗位上的傑出貢獻深懷感激,為此我重申,對必須采取如此手段深感遺憾。”

中國的宣傳中關於麥克阿瑟被解職是因為美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失敗的原因是完全不成立的。 軍事要服從於政治需要以達到政治目的, 杜魯門與麥克阿瑟在政策上的分歧是麥克阿瑟被撤職的真正原因。

麥克阿瑟回美國時受到廣大人民群眾英雄般的歡迎。共和黨為主的反對黨大肆攻擊杜魯門民主黨政府。 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和對外關係委員會聯合舉行聽證會以調查麥克阿瑟被撤職的事件。

16. 戰爭真需要打三年嗎?

1950年12月,印度代表的13個中立國家在聯合國提出關於包括以三八線為界實行停戰等條件的朝鮮停戰提案,美國基於盟國要求停戰談判的壓力,把寶押在中國會拒絕上,投下了讚成票,但毛澤東指出,誌願軍不消滅敵人不回國,三八線是人們頭腦中的舊印象,拒絕接受調停。 誌願軍的人員傷亡被俘,物質損失等很大程度發生在這次拒絕和談之後,中國從此在國際上孤立。

聯合國軍和中國誌願軍的戰鬥早就成為相持階段,兩方都意識到沒法消滅和戰勝對方,美軍是因為主要注意力依然是歐洲防止蘇聯占領西歐,而中國認識到無法戰勝美軍強大的海空軍和武器的優勢, 因此不得不考慮停戰的出路。 斯大林和蘇聯不顧中國的艱難處境,意欲用朝鮮戰爭拖住美國,讓中國軍隊牽製並消滅部分美軍,消耗美國實力,加劇美國國內和美國與盟國的緊張關係局勢,使世界權力平衡倒向對蘇聯一邊,因此一直支持中國采取的強硬立場,造成了雙方邊打邊談的僵局。 

超過整個戰爭的2/3時間是朝鮮戰爭的最後和最長的階段,特點是戰爭陷入僵局,雙方打打談談。 真正的停戰談判從1951年7月開始,直到1953年7月,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戰俘問題。 在美國韓戰被稱為“被遺忘的戰爭”的重要原因是希望美國人忘記“為戰俘而戰”的韓戰下半部分戰爭。

17. 中國在戰爭談判中勝利了嗎?

1951年6月,中國和北朝鮮軍隊在第五次戰役中失利,退到三八線以北。 6月23日,蘇聯在聯合國建議和談。 7月10日,雙方停戰談判正式開始。 

中國的宣傳一直鼓吹“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它捍衛了中國的國家安全,支援了朝鮮人民的正義事業,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中國宣傳韓戰,總以勝利自居,但無法解釋,偉大的勝利為什麽不能導致談判上的大勝?

談判中有兩個主要問題:

A) 停火線: 聯合國軍提出按照當時交火線為界,雙方各自後退一些。中朝不同意,要以三八線為界,雙方再各自後退幾公裏。 最終的協議在三八線附近劃定了一條新的邊界線(基本符合實際控製線),讓韓國比戰前多出了1500平方英裏的領土。

B) 戰俘: 聯合國軍俘獲的中朝俘虜數目遠遠大於被中朝俘虜的數目。 由於美國人權的考慮,堅持要對這些戰俘進行“甄別”, 而中國開始堅持全部戰犯遣返。 美國政府決定:冒著可能遇到的美軍戰俘遣返的麻煩,和因為拖延戰爭而導致美軍將士的犧牲,也必須爭取中朝戰俘自由選擇的權力。 中朝開始認為這是不可接受的條件,因此戰爭持續進行下去,當然沒有什麽重大戰役和成果。 

1953年3月,隨著斯大林的去世,蘇聯認為“形勢的發展趨勢是,我們已經不需要朝鮮人強加給我們的這場戰爭了”,做出了盡快從朝鮮脫身的決策,就要求中國接受戰俘自由遣返原則否則蘇聯將不再支援朝鮮戰爭,迫使中朝不得不接受現實和迅速簽署停戰協議。 6月8日,雙方達成協議。 最後板門店停戰協定結果是允許各國戰俘留在他們願意的地方,誌願軍2.1萬多戰俘被“非強製性遣返”,隻有約7千選擇回中國大陸,反而有多達1.4萬多中國誌願軍士兵選擇去了台灣,若幹年後退伍,融入了台灣社會,過上了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據稱被俘後回大陸的誌願軍受到了極為不公正的待遇,95%的戰俘被開除黨團籍,遣返回鄉,成為當地被專政監控和隔離審查的對象,後來的遭遇都很坎坷不幸。 另外大約有4,400名美軍戰俘回到美國。 

由於中國誌願軍在戰爭末期的戰場上沒有什麽優勢,停戰條件主要是基於美國的條件,在原則A和B問題上美國沒有讓步,停戰談判的結果充分表明了中國在談判桌上沒有得到任何實質的勝利。 如果按照正規邏輯思維,誌願軍舍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讓美國人老老實實地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為何停戰協定的結果是對中朝不利的呢?

18. 美軍使用“細菌戰”了?

1952年2月,中國和朝鮮指稱美國在朝鮮戰場使用了細菌戰。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說:“我想清晰、明確地指出,這些指責是完全錯誤的。聯合國軍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使用任何種類的細菌戰。” 1952年6月20日,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提案,要求國際紅十字會調查細菌戰指控,但被蘇聯否決。在檔案中,找不到明確直接的證據證明美國曾經在朝鮮戰爭中使用過任何細菌武器。 誌願軍衛生部部長事後說:“52年(美國投放)細菌戰是一場虛驚。這事是我幾十年的心病,隻覺得對不起中外科學家,因為他們可能知道真相,但服從政治鬥爭需要,他們是受我們騙了!我不止一次向黃克誠(總參謀長)說對不起他們。黃說,你不用這麽想,搞政治鬥爭嘛。”

19. 戰爭中參戰各方在戰略上有什麽錯誤呢?

朝鮮戰爭基本是一個沒有贏方的戰爭,所謂的平局。 主要的原因是參戰各方在這次戰爭中都出現戰略誤判。 

首先,北朝鮮和金日成誤以為美國和其他盟國沒有保護韓國的堅定決心,貿然發動朝鮮戰爭,如果沒有中國的介入會導致險些亡國的命運。 蘇聯認為美國重心在歐洲,韓國對美國及盟友無足輕重,因此支持北朝鮮發動戰爭,險些將蘇聯拖入第三次世界大戰。 

其次,美國也在聯合國出兵後出現戰略誤判,認為雙方力量懸殊太大,無可比性,因此中國不會參戰,因此在仁川登陸後節節勝利之後,不顧中國政府的警告,超過原來聯合國軍的目的,越過38線,企圖占領整個朝鮮半島。 沒想到中國派出超出美軍數倍的幾十萬誌願軍進入朝鮮,作戰頑強,不畏犧牲,最後得出結論光靠空軍和裝備優勢,沒有足夠的軍隊數目,並在美國政府的有限戰爭的政治限製下無法取得勝利。

再者,中國政府和軍方都認為美軍貪生怕死,紀律性差,僅僅靠武器取勝,是紙老虎,再加上開始的戰役中有相當的攻勢,以為將聯合國軍趕下大海計日可待。 但沒想到美軍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協調優勢,火力裝備機械化程度,以及軍人職業素質確實不同凡響,最後得出結論沒有能力將聯合國軍趕出韓國。

20. 戰爭帶來了什麽後果?

中國的宣傳是: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與各國列強的戰爭中均陷入慘敗的命運,朝鮮戰爭結果使中國獲得國際威望,人民自信心增強。彭德懷說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沒有人對中國軍人的勇敢獻身的精神有懷疑, 美國曆史學家也充分表達了對中國誌願軍作戰英勇的欽佩。 但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100多年的人類文明的進步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美國的發展基本建立在強大的科學和工業基礎上,不需要擁有殖民地並統治殖民地人民。 二戰後,維護和平的國際警察的責任落在了相對沒受打擊的美國身上,而其實美國的戰略重心是歐洲。

在1950年代,美國政府不願為此將戰爭擴大到中國,美國不想與中國打一次全麵戰爭,也完全沒有任何企圖“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這一點可以在國共兩黨的中國內戰中,美國政府的中立態度可以體現。 杜魯門政府早就意識到中國不是任何近代西方軍隊所能征服的,想以武力把美國方式強加給中國是愚蠢的行為,因此調停國共關係,遏製中國內戰,並沒有給中華民國政府許多實質性的支持。 

杜魯門說:“在這次戰爭中,我始終不變的堅定信念證明,聯合國不允許侵略者將以不良的行為得到的成果據為己有。但是,我認為美國的真正敵人是克裏姆林宮,而且不會忘記,隻要這個敵人在幕後操縱,就不能浪費美國的力量。” 美軍越過38線不是為了侵略中國,所謂“任人宰割的舊中國”是強加到美國人頭上的思想。 因此,中國是否獲得威望與打不打韓戰沒有直接關係。 

有人說:朝鮮戰爭,如果美國不出兵,今天的韓國就跟朝鮮一樣;如果中國不出兵,今天的朝鮮就跟韓國一樣。

因為中國的參戰並越過38線,被聯合國決議譴責為侵略者,並實施全麵禁運,因此在20多年的時間重,在國際社會陷入閉關鎖國和十分孤立的境地,失去了國際發展機會幾十年之久。在戰爭前,杜魯門政府考慮如果中共在內戰中取得勝利,是否與中共新政府建交,這也是當時美國大使司徒雷登留在南京的原因之一。  戰爭結果也造成了韓國受到保護,台灣沒有受到攻擊。 

中國有個媒體居然聲稱: “憑借這場戰勝的勝利,雖然當時雙方彼此意識形態處於對立狀態,但是沒過多長時間,中美就開始建立外交關係。”。 事實上,中國與美國的外交關係是在將近30年後才建立的,何談“沒過多長時間”?

21. 哪國是最大的贏家?

國際上最大的戰略贏家也許是日本。

這個二戰幾乎徹底亡國的戰敗國,在戰後日本經濟陷入大蕭條,日本政府曾絞盡腦汁刺激經濟,但沒有效果。 由於韓戰的爆發的緣故,日本成為美軍的後方和生產基地,大批的訂單讓日本二戰前發達的原本各種工業和製造業迅速恢複元氣,經濟瞬間騰飛。 日本經濟得以大力重新發展後,日本經濟國力在數年後躍升成為世界的前幾名。 

22. 各方如何評價朝鮮戰爭?

各國方立場不同,因此對於這場戰爭的記錄和評價也褒貶不一。

A) 韓國:  韓國稱為"6.25戰爭"。 在國內的一般宣傳中,有意淡化中美大國的較量,將戰爭定義為"北韓勾結中俄共黨侵略韓國",自由世界為保衛盟國而組建聯合國軍,有力回擊了共產陣營發動的侵略。 他們保住了自己的領土。戰爭是對自由與和平的挑戰,也是同族相殘的悲劇,人民在此次戰爭中失去了生命和財產。
韓國在戰後在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等等方麵取得巨大成功,國家繁榮興旺,成為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等高速發展的發達國家,從這點看韓國是勝利的一方。

B) 北朝鮮: 朝鮮此次戰爭為"朝鮮戰爭",獲"祖國解放戰爭"。 朝鮮認為是美國強占南朝鮮並且在戰爭前向北朝鮮進行軍事挑釁,北朝鮮為保家衛國發起正義的反攻,拉開戰爭序幕。  戰爭的結果被描述為美國將軍為自己的慘敗而唉聲歎氣,祖國解放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其實,朝鮮在中國的介入後才維持住了戰前的態勢,談不上任何勝利。 以幾十萬誌願軍生命為代價挽救的金家王朝,已成為國際人民眼中的笑料。

C) 日本: 官方描述大致符合事實,朝鮮戰場的局勢在聯合國軍和中國誌願軍的加入後呈膠著狀態,雙方都有結束戰爭的意願,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勝負。日本更在意在戰爭中發展經濟,改變國運。 有人說: 如果沒有朝鮮戰爭,日本不會在60年代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D) 中國: 將朝鮮戰爭稱為"抗美援朝"戰爭。 參見第9和16點。

E) 美國: 通常稱為韓戰。 美國前聯邦調查局局長、韓戰老兵William Sessions說過: “美國士兵去韓戰的目的不是為了征服他國,也不是為了獲得利益,而是為了保護那些遭受痛苦和無辜的人民。 士兵們遭受了巨大的傷痛,他們在上千場被遺忘的戰鬥中表現出的英雄主義為我們最珍視的準則增添了光彩:責任、榮譽、國家、忠誠、勇敢、正直。”("The American soldiers went not for conquest and not for gain, but only to protect the anguished and the innocent. They suffered greatly and by their heroism in a thousand forgotten battles they added a luster to the codes we hold most dear: duty, honor, country, fidelity, bravery, integrity.")  所有美國人都應該感謝曾經在戰場上英勇犧牲,為國捐軀的美軍將士們,給予他們應得的榮耀,同時尊敬和紀念為美國人民捐軀、以捍衛美國民主自由製度的將士們。

23. 朝鮮戰爭為什麽在美國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

至於美國的戰爭目標,杜魯門總統後來說: “如果韓國被允許垮台,共產黨領導人就有膽量淩駕於離我們國土較近的國家上。如果允許共產黨強行進入韓國,而沒有自由世界的反對,其他任何小國都將沒有勇氣抵抗強大的共產國家的威脅和侵略。”  在美國看來,戰爭是發生在朝鮮,而它的真正對手是蘇聯,朝鮮是冷戰的第一戰。 1953年7月27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說:“我們已經確立了一個事實,即‘集體安全’,不僅是一種理想,而且是能發生效用的東西。如果敵人料到其他國家會同心協力來抵抗侵略,可能根本就不會有朝鮮戰爭。他們以為他們可以一個跟著一個地,先取朝鮮,再取其他弱小國家,並借此逐漸積累足夠多的力量與足夠多的軍事地位,以便屆時他們可以成功地向美國本身挑戰。” 就這一點來說,美國確實阻止了北朝鮮吞並韓國並遏製了共產主義的擴張。美國與韓國、日本、菲律賓、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締結了聯盟關係。

但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朝鮮戰爭在二戰後僅5年就爆發,已經厭倦戰爭的美國公眾對其冷漠,相比之下更熱衷於加入到50年代開始繁榮的美國經濟中去,韓國是一個不為人知的遠方小國,對美國的戰略目標和國家利益的影響並不明顯,因此韓戰是一個沒有受到廣大美國人民支持的戰爭。 杜魯門總統沒有尋求國會對中國宣戰,他稱這一戰爭為警察行動。因此韓戰的報道和新聞並非是頭版頭條的重要新聞,戰爭輸贏的結局也並非明確了當。 韓戰對於美國人民來說,既不像二戰那樣是正義正直的戰爭,但也不像對後來的越戰那樣反對厭惡。 

不論如何評估朝鮮戰爭,美國的主要注意力始終是在與蘇聯在歐洲的冷戰和如何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韓戰不是當時最重要的時事,並且戰爭結束是基本打平的狀況,所以朝鮮戰爭在美國很長時間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

 


作者: 蔚藍的海洋

 

=========================

有幾篇關於朝鮮戰爭的博文,介紹給大家一並閱讀:

被封的“東雷老評”關於《長津湖》的評論

隨想錄(二)

我的父親是韓戰老兵

《長津湖》讓我了解陸戰1師長史密斯

夜看盜版的《長津湖》

由電影《長津湖》票房創紀錄引發的感歎

血戰長津湖,到底是誰的永遠噩夢?

我的韓戰觀(1)

我的韓戰觀(2)

我的韓戰觀(3)

我的韓戰觀(4)

=========================

最近有篇新博文,很有意思,介紹給大家閱讀:

有趣深度新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8)
評論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全麵。讚!

謝謝分享。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江湖行者' 的評論 : 嗬嗬。
江湖行者 回複 悄悄話 臣凱歌 以及戰狼 無莖 從誌願軍的故事裏獲得自己個人利益,在冠上愛國無罪的障人眼目,與喊Xx萬歲10遍為先進,喊一百遍當個科長,1萬遍處長,把“雨露“天天拿在手中當高官獲得更大個人利益何其相似?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石頭村' 的評論 : 感謝認同和支持,期待你的韓戰係列的繼續!
石頭村 回複 悄悄話 老兄這洋洋灑灑長篇大作確實信息豐富,基本上可以讓不太了解的人了解大概情況,很讚。
另外下麵還有諸多網文的鏈接可以讓大家了解更多信息,謝謝。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柏樹' 的評論 : 謝謝認同!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柏樹' 的評論 : 感謝修正,改了。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柏樹' 的評論 : 謝謝留言。
老柏樹 回複 悄悄話 寫得不錯。
“第一批中國抗美援朝誌願軍部隊包括四野的38、39、40、42、50、66兵團”不太準確,“兵團”應為“軍”。
老柏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lidali' 的評論 : 美軍在古土裏集結向南突圍時,20軍58師隻能收集零散兵力組成2個連反擊,這是央視2020年拍的《刀鋒》說的,是官方的報道。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lidali' 的評論 : 誌願軍在這次戰役中受損最大的原因就是天氣,美軍也是如此,但真正凍死的士兵要遠遠少於中國軍隊。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閱讀了許多資料,一些體會就放你這裏吧:
”朱頭山“的博文題目是“長津湖的美軍是被放走的”!
覺得如果真有人要放走美軍,那一定是上帝了! 我查了那一帶11月底到12月初的天氣,“平均低溫”是大概零下十幾度左右,但那幾天居然是零下30度! 中國軍隊衣著單薄而美軍厚實,這不是天助美軍嗎?
還有,人吃飽後耐寒,這是我母親在我們小時候親口告訴我們的,說多吃,多吃耐寒!民國某年大寒時,吃飽的人凍死的少,而饑餓的凍死的多!
中國軍隊急行軍幾天後供應嚴重不足,是中方認可的! 而美軍供給連口香糖都能保障! 那幾天極端零下30度的嚴寒,不是天助美軍嗎?!
整連的中國士兵被凍成冰雕是中美都認可的事!這個連幾乎全凍成冰雕了,而其它連不凍成冰雕不可能吧! 20軍沿著美軍撤退路線在不同山頭高地布置截擊,幾晚零下30度左右的酷寒,基本不是凍死也凍殘廢了! 說20軍隻剩下幾百人還可以打仗是可信的!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lidali' 的評論 : 感謝支持!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瀟瀟' 的評論 :
認同瀟瀟的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lidali'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感謝支持!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我本來還想寫一段,看了部分你寫的,我就不寫了!
等有時間仔細讀完你的再發評論吧!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大讚!全麵完整深刻地闡述了這場戰爭並係統地糾正了眾多過去的一麵之詞,深受教誨!以前看《江峰時刻》得知布萊德雷的那段著名的“錯誤論”實際上是虛擬語氣,如夢初醒,今天從老兄這裏得到更多的點撥,醍醐灌頂,如飲甘露!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瀟瀟' 的評論 : 謝謝鼓勵和支持!
x瀟瀟 回複 悄悄話 “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迫使美方在三八線上最終簽字” 這是中國教科書裏的用詞。美的是不是紙老虎,到美國以後才知道。
感謝撰文澄清事實!這個世界需要您!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為自由而戰,也許是你取這個網名的原因吧。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andstone2' 的評論 : 是想比較華盛頓和毛澤東。這裏涉及介入戰爭的根本目的。從國家和各人的角度分別看。
按說,從根本上說,隻有個人角度,因為個人是自己的主人,你做一個事情可以有自己的目的和價值。個人參戰的目的可以是:
1. 為了維持一種生活方式不被破壞。為了自由。
2. 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讓人知道我是誰。(不惜犧牲戰士,一將功成萬骨枯)
3. 熱血沸騰,無以排遣,就像街頭打架的小青年。老子就是喜歡打架。
4. 不怕死,也不好戰,但是國家要求(比如鋼鋸嶺那個英雄)
5. 不好戰,也怕死怕事兒。
======================
我覺得“正當的參戰理由”就是第1項. 為了捍衛自由社會的生活方式(第4其實也是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仰)。華盛頓領導的的獨立戰爭,以及很多美國大兵後來的參戰,都是為了維護自由社會的生活方式。所謂不自由、毋寧死。
這一點上說,他們就是為了自己的價值觀而戰。也可以說戰爭就是政治的繼續,這個政治,就是自由的生活方式,這種價值觀---自由的生活方式---不但表現在對外,也表現在對內。
所以如果外部有人威脅這種生活方式,他們就反抗外敵。
如果內部有人威脅這種生活方式,他們就反抗內敵。(比如2021.1.06)
能做到這一點,他們就不是炮灰。因為他們捍衛的是自己的生活方式。美國入籍宣誓都是這樣說的,不管敵人來自外部還是內部,都要反對,都有權利反對。這是真正的勇敢。
...
如果隻能反抗外部暴力,而不敢反抗內部暴力,這種人就是炮灰,或者說叫做戰“狼”,出外會咬人,回來就不被當人看。他們捍衛的是別人的生活。這個好像不能說是真勇士。
----------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金字塔' 的評論 : 感謝鼓勵和認同!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imei41' 的評論 : 謝謝支持。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無神無畏也。。。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外芭蕉' 的評論 : 科學論證和邏輯分析確實是人們在現代社會必須擁有的素質。
金字塔 回複 悄悄話 深度好文,有理有據有節。謝謝分享。
yimei41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外芭蕉' 的評論 :
真的,仔細想想,有些人的自信(和權力感)也不知道是哪裏來的,真的沒法論證。
你說他是上帝?他也不是,靠著會打架(打仗),就開始發表指示了。問你這是什麽指示?他說:最高的。
我們一生下來,他就:來來來,讓我給你腦袋裏灌點思想,裝點軟件。“知道麽:我們都是動物,都是比豬狗稍微高級一點的動物。馬克思恩格斯都是這麽說的”。
你問他,你有什麽資格給我腦袋裏裝軟件。有沒有Certification?他說,老子就是要裝,要什麽認證資格!
-----
不是要敬畏了麽?怎麽現在還都不知敬畏。
動輒都想發指示,而且一發都是最高的。
不知敬畏的人啊。。。嗬嗬。:)

林外芭蕉 回複 悄悄話 我真的覺得中國人的當代教育在很多方麵都被錯誤的思想給扭曲了。很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在國內也許還能適用,但是到了國際,就是用古代的思唯來衡量現代的世界。
_______
說得好!中國文化比較似是而非,從來不具備科學論證和邏輯分析,這些都是舶來品。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魔羯鼠養貓' 的評論 : 謝謝認同!
魔羯鼠養貓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言之有理有據。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謝謝留言。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19428182' 的評論 : 不理解你的意思,一個問號(“?”)不夠?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樂學樂遊' 的評論 :
感謝鼓勵!
19428182 回複 悄悄話 Only one question, Why you just use one"?"in the topic but ??? in the topic?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樂學樂遊' 的評論 : 謝謝來訪和認同!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三希堂客' 的評論 : 感謝鼓勵和支持!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nsoine2' 的評論 : 美國的戰略重點當然是歐洲,布萊德雷認為美軍出兵朝鮮是抵製蘇聯全球擴張的一個方麵,如果戰事擴大到中國,將使美國大量軍力陷入之中,將正中蘇聯下懷,它可以乘機控製整個歐亞大陸,並由此控製全世界。布萊德雷這句話不是論證韓戰的錯誤,而是假設將韓戰擴大到中國本土,那麽就是“錯誤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敵人,錯誤的戰爭”。 所謂的美國承認朝鮮戰爭失敗就是中國宣傳機構幾十年故意歪曲事實的典型例子之一。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riStar' 的評論 : 謝謝支持!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nsoine2' 的評論 : 謝謝信息。上甘嶺戰役(Battle of Triangle Hill)是西方媒體中關於朝鮮戰爭中最鮮為人知的戰役之一,因此談不上在美軍的戰史中是如何的重要。 上甘嶺戰役中誌願軍陣亡4838人,傷6691人。美軍陣亡365人,傷1174人和一人被俘。 韓軍陣亡1096人,傷3496人,失蹤96人。
樂學樂遊 回複 悄悄話 文章寫得太好了!
也很喜歡freemanli01的評論
三希堂客 回複 悄悄話 寫的非常好, 邏輯清晰, 非常值得細細閱讀。
50年代, 哈爾濱人知道“曬網場”, 滿語。 但這個城市完全是俄國建立的,不許提及, 一直到80年代。
insoine2 回複 悄悄話 Omar Bradley的那個幾個”錯誤“的排比句, 是為了說明朝鮮戰爭是蘇聯的聲東擊西,目的是為了把美國的力量吸引到東方,讓蘇聯有機會在歐洲動手。 而歐洲是從來就是美國的戰略NO 1,美國為了歐洲參加了一戰,2戰中在日本先動手的情況下,美國還是堅持歐洲優先。 在朝鮮戰爭時代,美國的戰略也是一樣,即歐洲優先,這就決定了美國在朝鮮是有限戰爭模式。

麥帥就是沒有理解這點被解職,李奇微充分理解美國這個戰略,所以在5次戰役美國大勝之際提出停火談判,而老彭那時正擔心守不住,他已經向中央提出請蘇聯出麵呼籲停火,好有個喘氣的機會,所以對停火談判雙方是一拍即和。
triStar 回複 悄悄話 必須讚!翔實,清楚。收藏了。
insoine2 回複 悄悄話 “在美軍的戰史中,關於上甘嶺戰役是完全找不到的小型戰役”

這句話有點錯誤, 美軍戰史上叫法不同,叫作battle of triangle hill。

不過,中國宣傳的確是誇張了,這戰,美7師傷亡1500人,占領了陣地交給了韓6師, 這時15軍已經損失了反擊能力了,換上了12軍,後麵的戰鬥是12軍與韓軍就這個地區的2個陣地反複爭奪,最後的中方占領1個半,韓國人還控製半個。

美軍在朝鮮的山頭爭奪戰中, 該戰排不上前2,美軍傷亡最大的山頭爭奪戰,我記得是血嶺和傷心嶺, 都是在51年夏與北朝鮮打的,美2師在這兩戰中傷亡分別是3500和2500人。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千語千尋' 的評論 : 很高興你能從中得到一點啟發。 感謝認同和支持!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oBucks!' 的評論 : 謝謝支持。 同意你的觀點。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血戰鋼鋸嶺》的故事確實感人肺腑!
千語千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科普,一個神劇《長津湖》讓我看了許許多多的視頻和文章。孟晚舟明明是汙點證人,卻成為民族英雄回到祖國懷抱,朝鮮戰役明明是聯合國表決結果通過了譴責中國為侵略者的戰爭,怎麽就變成了正義之戰是抗美援朝?真是神一樣的國度,沒有之一!再次感謝博主,我也是第一次認認真真地學習了曆史。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很詳細,寫的不錯。美國出兵韓戰,越戰都有不允許共產黨國家擴張地盤的目的。如果美國跟共產黨政府塔利班一樣毫無底線,那麽結果肯定會不一樣的。正是有底線,軍事上會有所顧忌,不能胡來。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ingjia' 的評論 : 感謝支持!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有人把這個稱為中國大陸參加韓戰後造成的結果之一。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中國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走上了被分裂的命運應該有許多原因,但當時的美蘇兩個大陣營的針鋒相對應該是重要原因之一。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毛澤東和華盛頓的比較是很有趣的。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有一句名言“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其實不然,這句話的原文是“曆史由勝利者書寫,但事實真相隻有親曆者才曉得”,這句話是一位納粹軍官說的。曆史已不再僅僅是按照勝利者的意誌來書寫,而是呈現出一種多樣性和多麵性,更接近於曆史的真相。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最大的贏家還有台灣。韓戰一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馬上開入台海,中國大陸多年來再也沒機會打下台灣了。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接見宋時輪時說:“美國人是最怕死的,隻要美陸戰第1師頂不住,抓住這個主要的精銳,就可以化解矛盾、爭得主動。”
===================
我真的覺得中國人的當代教育在很多方麵都被錯誤的思想給扭曲了。很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在國內也許還能適用,但是到了國際,就是用古代的思唯來衡量現代的世界。
這裏估計是把珍惜生命當成怕死了。
古代人有紅十字這一說嗎?現代人承認紅十字,就是多少承認,即使打仗的時候,我們也是人,不是戰“狼”。
對比美軍長津湖撤退,順便帶走了九萬八千難民。這在中國方麵可能是不可想象的,一定認為珍惜生命就是婦人之仁,是愚蠢。如果美軍把這些難民留下,中國這方麵會怎麽處置?冰天雪地的。
想想長春圍城,十萬人餓死,那就是要看著你死。那可是他們聲稱的階級兄弟啊。為了勝利可以不折手段,哪裏有一點兄弟的味道呢?怪不得打完仗也還是互相不信任,所謂的階級兄弟那是隨時可以出賣的。
==========
文革時,哪怕劉少奇已經說我回家種地了,毛澤東還不放手,這個國家你不讓我管,我寧可把國家砸了,誰也別想好受。
對比聖經中所羅門判定兩個婦人的孩子。
--------
不怕死就是全無敬畏,無憐憫之心嗎?看看《血戰鋼鋸嶺》
德斯蒙德·托馬斯·杜斯(Desmond Thomas Doss,1919年2月7日-2006年3月23日),美國陸軍退役下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軍醫。

德斯蒙德·杜斯出生於弗吉尼亞州林奇堡。1942年參軍,但因為多斯是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信徒而拒絕攜帶武器和殺死敵人,因此他被任命為軍醫,被派往太平洋戰場。德斯蒙德·杜斯因在沒有攜帶任何武器的情況下在戰場上拯救了多達75名傷員而聞名,自己曾3次受傷。後確診感染肺結核,[1]不久之後便在1946年退出服役離開部隊。之後度過了5年時間的休養和治療。[2]1945年多斯獲授榮譽勳章。
yingjia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回頭看,說中國人的素質還不太高,這在孫中山時候就認識到了,所以他也詳細地製定了建國方略。軍政、訓政、憲政三部曲。讓人們逐步習慣憲政,三民主義。
現在看來台灣是按這個路線完成了,確實達到了憲政的階段。
...
到底什麽神秘的力量和理論,讓國家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走上了被分裂的宿命?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andstone2' 的評論 :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隻有真正了解戰爭的殘酷,人民才會珍惜和維護和平。
==============
還是深層心理沒有理順,所以即使唯物主義者聲稱他們排除了宗教,其實他們是引入了一種錯誤(甚至可以說是邪的)宗教,而自己不知道。
這種錯誤的偽宗教,帶來的就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
這種扭曲的表現就是內心的不安隨時以鬥爭的方式發泄,個人,國家。。。
毛澤東打了韓戰就消停了麽?他立即懷疑別人在聯合蘇聯搞他(裏通外國),先是高崗,然後彭德懷,都是裏通外國(當然是通蘇聯),然後是劉少奇(床邊的赫魯曉夫,還是蘇聯);最後是林彪,還是往蘇聯跑。蘇聯可把他搞瘋了。
這如果讓心理醫生看,那都是心理疾病。(到底是戰爭創傷,還是別的引起的,不好說)
...
反過來看華盛頓,那才是真正的仁者無敵。即使在打仗時,他也能保持自己的同情之心。(這才是警察、醫生的心,他們的武器,根本目的是為了治病,不是為了殺人)。
所以,打完仗他無愧於心,不會像毛澤東那樣害疑神疑鬼的精神病,杯弓蛇影,半夜睡不著,看看旁邊人都像赫魯曉夫。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強調正義,也是為什麽美國人認為韓戰是為了執行警察的職責。
警察在執法時,不會陷入瘋狂,他們還知道自己是人,不是毫無價值的戰爭零件。
他們執法,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而是為了正義,law and order。
在基督教文化裏,個人的終極裁判在內心,在上帝,不在打贏別人,或打敗了。所以,李將軍即使打敗了,也還是被人給與應有的尊重。
...
而中國,春秋無義戰,之後也無義戰。如果還有點正義的觀念的話,1945年抗戰勝利後,大家就應該組成聯合政府了。
=======
這是兩邊文化的差異。
中國人什麽時間相信了世界還有正義,什麽時間才算是進步了。否則內心骨子裏還是認為世界就是拳頭。老子掌權,是因為老子有槍。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麽。骨子裏根本不相信正義,隻相信社會達爾文,弱肉強食。還從小就拿這種邪教教育孩童。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感謝支持。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隻有真正了解戰爭的殘酷,人民才會珍惜和維護和平。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kzs' 的評論 : “美軍沒有能力突破誌願軍防線"是指總的戰局,而不是某一個區域。Mark W. Clark將軍後來寫道: “我堅決不同意所謂軍事專家的說法,即在我指揮期間的任何時候,隻要我們能動用有限的部隊,在不擴大衝突範圍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取得勝利。韓國多山的地形簡直把步兵給淹沒了。我們從來沒有足夠的人手,而敵人不但有足夠的人力來阻擋我們的進攻,而且可以自己取得和保持一些小收獲。”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講多幾次,也許人們就信了。:-)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ness' 的評論 : 學習了。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比較一下美國和中國,如華盛頓和毛澤東。兩種戰爭心態,有微妙差別,在那裏?
就是說,如果沒有戰爭,你自己能否平靜、平和地生活?一者能,一者不能。
毛澤東如果沒有外部戰爭,他就要挑起內部鬥爭,六億人不鬥行嗎。所以外部戰爭,也不過是他釋放好鬥激素的一個借口。
毛澤東希望通過戰勝別人來證明自己。
華盛頓不需要通過戰勝別人來證明自己,他超越了這個階段。
由美國士兵觀察到,朝鮮戰爭時的中國士兵對戰爭還有一種宗教般的心理。大概就是人們還想通過戰爭、通過和別人的比較中來證明自己。
而那些真正明白人生意義的人,雖然也不得不迎戰,但是不需要通過戰爭才知道自己是誰,不需要通過戰爭來證明自己。
---
真實的宗教裏,人不需要通過戰勝別人來證明自己的正義。他們隻是做正義的事兒。
而邪教裏,士兵會認定打敗別人就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不知道世界上還有真正的的正義。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嗬嗬。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股聾' 的評論 : 我對哈爾濱的來曆不清楚,就有他直接回答吧。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股聾' 的評論 : 謝謝鼓勵和支持!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百萬莊大俠' 的評論 : 時至今日,居然還有民眾叫囂:“看了《長津湖》熱血沸騰,就不怕美國了,大不了再打一仗唄。” 無語!
股聾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ness' 的評論 : “哈爾濱”

哈爾濱最早是俄國人修建的,這個好像沒有爭議。一戰時就有不少白俄,也收留過不少遠東猶太人,包括以色列內坦亞胡的老爸。
hkzs 回複 悄悄話 很長,有一個關鍵點我不同意,即文章說美軍沒有能力突破誌願軍防線,這是完全不符合戰場實際的。美軍,至少在運動戰期間充分證明了能夠突破任何誌願軍和人民軍的防線,無論這個防線是位置是為了阻止其南撤還是阻止其北進。美軍在朝鮮憑當時現有部隊就能突破任何共產黨部隊的防線,打到任何它願意打到的地方。否則第八集團軍和第十軍早在1950年11月底就已被全部殲滅了。請博主注意。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中國這幾十年的係統性故意扭曲的宣傳和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學的失敗。
人們以為自己可以靠謊言、搞壓創造一個小氣候,對付真理為根本的大氣候。

誤以為自己能創造小氣候,以為毛可以遮天,這是一種深植於內心的迷信。難說故意還是非故意。一旦他的遮蓋力達不到,那個小氣候就會崩塌。
Justness 回複 悄悄話 哈爾濱的名字最早見於遠郊的老香坊火車站,當時被稱為老哈爾濱 Стар Харбина(俄語縮寫,斯達列 哈拉賓娜),香坊是當時的一個末等鐵路小站,現在依舊是,可見100多年前的俄文版地圖。如今哈爾濱的名字就是從這個末等小站的名字發展而來的,第二步是發展到到南崗區叫哈爾濱區(均有俄文曆史地圖為證)最後發展到全市通用哈爾濱的名字。
------------------------------
沙俄在現在的哈爾濱建鐵路,從香坊火車站開始,取名俄文Харбина,譯音哈拉賓/哈拉賓娜,後建哈爾濱站取名再用俄文Харбина,之後哈爾濱一名也是這一俄文的譯音。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https://weibo.com/6914968045/KBBtMv9Wd?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

這位DC公知挺逗,為大片還上微博檢舉掐架:)
股聾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ness' 的評論 : "至今為止,不讓中國人知道哈爾濱名字由來"

我是哈爾濱人,我聽到的說法是 ”哈爾濱“源自滿語,意思是“曬網場”。還有別的說法嗎?
股聾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文章很具體,詳實。

想起前總設計師在另一個話題上的回憶發言:“紅軍大渡河搶險奇襲 - 那是為了宣傳,其實沒有打過什麽仗...”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一個拿士兵們的命~不當命,一個拿戰俘~不當人的政權,一個能夠顛倒黑白,一個能把喪事當成喜事辦的國家,是絕對不會有希望的!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ness' 的評論 : 朝鮮人民軍的主力確實是從中國轉讓的四野三個師。參見文中#3。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ness' 的評論 : 二戰勝利之後,美國盡量避免與蘇聯有正麵戰爭衝突,完全沒有幹涉中國內政,介入中國內戰,而是調停國共關係,遏製中國內戰。 蔣介石領導下的政府失去中國大陸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國在中國內戰的大部分時間對它的武器禁運。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qdknight' 的評論 : 通過了解曆史,才能避免未來發生類似事件,付出類似的慘痛代價。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可惜是絕大多數中國的民眾因為無法得到真相而對曆史有嚴重的誤解並造成盲目的民族主義的盛行。
Justness 回複 悄悄話 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淩晨韓戰爆發,四野三個師為主力整編成約15萬人民軍的十個師,裝配約185輛T34/85坦克,將韓國軍打得節節敗退。T34/85坦克是蘇軍二戰主戰坦克,也武裝了四野,國民黨毫無招架之力,中共至今為止嚴密封鎖這類信息。美軍此時在遠東沒有重型武器,隻好調派駐守日本的24步兵師登陸韓國遲緩人民軍推進速度,師長被俘,構築釜山環形防禦圈。

8月23日,為了能再度向釜山發動攻勢,人民軍在蘇聯又成立了第16、17坦克旅,兩旅均為單一坦克兵種部隊,人員以蘇聯教官培訓的在蘇朝鮮人後裔為主。第16旅轄坦克第41、42、43團,每團15輛T-34/85,共45輛。第17旅轄坦克45、46團,每團20輛T34/85,共40輛。這2個旅在組成後,經中國東北運抵平壤,再由平壤誓師南下,參加對釜山的攻勢。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美軍重型坦克投入韓戰。至10月31日,很快把約300輛T34/85坦克消滅,擊敗人民軍。
Justness 回複 悄悄話 中共贏得內戰勝利的原因並不複雜。

蘇共借二戰勝利之際,在東北亞扶植兩個傀儡政權,中共和北韓。之後指揮兩個傀儡政權發動韓戰。美蘇兩國解密文檔顯示韓戰中共死亡近百萬人。

毛是蘇共指定的頭。二戰後中共在蘇共直接指揮策劃下,從哈爾濱周邊地區召集大約80萬人,發動內戰,遼沈戰役結束四野兵力達150萬。使用蘇共提供的各種武器,包括T34坦克,所向披靡,國民黨毫無招架之力。

至今為止,不讓中國人知道哈爾濱名字由來,及內戰和韓戰的真實信息。
qdknight 回複 悄悄話 暴力+欺騙是共產襠的基因。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就像把家小都留在溫哥華的孟高管歌頌成民族英雄一樣魔幻,這場戰事的死傷數字和來龍去脈擱那裏都幾十年了,差不多都有定論了,當中最震撼的是美軍撤退還帶走十來萬難民,已經不能單用民心所向解釋得了的。
[1]
[2]
[3]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